❶ 人民幣是否要增值
要的。
人民幣現在的實際價值要比它通過匯率表現的價值高,國際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但是中國政府會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升的。如果輿論認為要升值了,肯定不會升。輿論平靜了,可能就升了。
❷ 如何分析一個企業的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等業務,被購買單位所佔用的資金,屬於企業的一項債權。應收賬款的分析方法如下:
1、動態分析方法
應收賬款的增幅與營業收入增幅的比較,正常情況下兩者應該是同比例增長,如果應收賬款的增幅大於營業收入的增幅,則企業存在犧牲應收賬款來增加收入的可能性。
2、靜態分析方法
分析應收賬款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一般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如果比例不斷增長,可能是企業犧牲應收賬款來換取收入導致的;這個指標可以用於分析不同企業,代表企業應收賬款帶來收入的能力,理論上,比例越低說明企業應收賬款帶來收入的能力越強。
3、應收賬款質量分析
應收賬款的質量,就是指錢能不能收回來,能收回來多少。因為應收賬款是需要計提壞賬准備的,如果應收賬款質量不好,就需要計提大額的資產減值損失。分析應收賬款質量有兩個標准,一是應收賬款的賬齡越短越好,假設A、B公司都有100萬的應收賬款,A公司應收賬款的賬齡小於1年,B公司應收賬款賬齡為2年,A公司應收賬款的質量要高於B公司。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周轉率越高越好。假如甲公司2017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3,2018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1,到了2019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1,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越來越慢,說明其應收賬款收回不足,甚至很多收不回來,壞賬損失數值大,也反映出企業經營不善,投資風險很大。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3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現在股票便宜,是不是適合買股票呢股票總會漲吧!
買吧。將來會漲的,但是要保證你有足夠的資金和承受能力。
❹ 土耳其里拉的發展對土耳其經濟造成了哪些影響
土耳其里拉的發展可以說一直都是跌宕起伏的,而它對土耳其的經濟影響也是非常的嚴重。
況且里拉崩盤並不是影響了土耳其國家,也帶來了連鎖反應,歐洲也受到了影響,還拉低了美國股市。
所以“灰犀牛”事件的影響不可估量,兌歐元歐洲股市和銀行的匯率沖擊都是破壞性的,如果往壞了去想,處理不好這個事,土耳其可能會再一次激發歐洲金融危機。
還有更糟糕的是歐洲和土耳其關系,近些年來並不是很和平,如果土耳其這次違約賴賬,不僅會引發沖突,也會增加歐盟的地緣政治壓力。
所以現在除了土耳其,本國就是歐盟,歐盟不能夠讓里拉崩盤,引爆金融風險,當務之急就是穩固土耳其金融系統,將里拉貶值而沖擊到歐洲股市,歐元和歐洲銀行的風險往下降。
那麼你們覺得土耳其里拉崩盤會引發新的歐洲金融危機嗎?
❺ 我想寫《淺談應收賬款的管理》論文,誰能給我提供一些參考文獻和範文啊感謝!!!
淺談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摘要】本文從應收賬款對企業的影響入手,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對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從信用管理、風險防範、社會信用的角度提出建議。
【關鍵詞】企業 應收賬款 管理
一、應收賬款對企業的影響
應收賬款是企業對外銷售產品、提供勞務等業務而應向購貨方、接受勞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的款項。廣義的應收賬款包括應收貨款、應收票據和其他應收款項。對於企業來講,應收賬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產銷的統一體,企業既想藉助於它來促進銷售,增加銷售收入,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又希望盡量避免由於應收賬款的存在而給企業帶來的資金周轉困難、壞賬損失等弊端。因此,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並不意味著企業不能擁有應收賬款,而是應將其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
1、對生產經營的正面影響
(1)擴大銷售,增加企業市場份額。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就必須不斷擴大銷售,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佔有率,增加企業的贏利水平。採用賒銷方式是擴大銷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市場蕭條的情況下,賒銷更是一種搶占市場的主要手段。此外,企業在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時,採用賒銷方式也是增加企業市場佔有率的一種手段。
(2)減少存貨積壓。企業存貨數量的多少與企業相關費用支出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存貨積壓過多則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倉儲費、保險費等費用的相應增加。因此,當存貨數量過多時,企業一般會採用較為優惠的條件進行賒銷,將存貨轉為應收賬款。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的償債水平,增加資產的流動性,而且也能減少費用支出和損失的發生。
2、對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
(1)增大了壞賬出現幾率。賒銷過程中,有些企業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不健全,對客戶的信用了解不夠,這就容易導致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直接成為壞賬。
(2)對企業營業周期有影響。營業周期即從購進貨物到銷售貨物直至收回貨款為止的這段時間。不合理的應收賬款的存在,延長了營業周期,影響了企業資金循環,使大量的流動資金沉澱在非生產環節上,致使企業資金短缺,嚴重時會影響工資的發放和貨物的購買,破壞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3)誇大企業經營成果。在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下,貨款沒有回籠的銷售收入仍需要確認,這勢必產生沒有現金流入的賬上利潤的增加,無形中就誇大了營業利潤,並最終產生銷售稅金上繳及年內所得稅的預繳。
(4)降低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賒銷並未真正使企業現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業不得不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來墊付各種稅金和費用,加速了企業現金的流出,致使企業資金更為緊張、資金周轉不暢,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工作。
二、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問題
(1)企業應收賬款逐年增加且賬期較長。中國統計網數據表明,2005—2007年企業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的比重正逐年增加。從拖欠時間上看,一年以上應收賬款超過了60%,很多已形成呆死賬,無法收回。
(2)收款不力,壞賬比率高。企業盲目賒銷,只顧著擴大銷售,卻忽視了貨款回收。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現象比較嚴重,造成正常流動資金被大量的應收賬款所擠占。由於沒有強有力收款措施,企業壞賬比率大幅上升。此時,為了維持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只好藉助於銀行貸款,而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就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甚至連銀行資金也被逐漸轉化成了應收賬款。這種資金的不良循環,導致銀行資金的大量沉澱,最終企業將無法生存下去。
(3)應收賬款中的呆壞賬確認不及時,給企業造成虛增資產的假象。由於有些企業對應收賬款疏於管理,特別是有的企業還把應收賬款作為調節利潤的手段,因此主觀上有意對已經成為呆死賬的應收款項不及時確認,已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在賬上長期掛賬,不計提壞賬准備,造成企業資產的虛增。
(4)企業的某些管理者和經營者缺乏經營理財的意識和觀念。部分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注重生產經營工作,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做好經營理財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做到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只注重如何去借錢和花錢,沒有對現有的資源和資金進行有效的配置和調度,致使企業產生了大量的應收賬款,並且也不積極從加強管理的角度去清理應收賬款,造成大量資金長期滯留在外,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和資金的有效使用。
2、原因分析
(1)企業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產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造成產品積壓,迫使企業在銷售過程中不得不做出讓步,如產品試用期加長、貨款交納時間放緩等,從而使得企業的應收賬款數量增加,回款的速度放緩,應收賬款質量惡化加重,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二是企業信用管理意識淡薄。企業對客戶資信情況了解不足,重視不夠,特別是在當前買方市場形成的條件下,飢不擇食,產品銷售既不簽訂合同,也不簽訂分期還款協議,導致企業壞賬的增加。三是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工作不到位。很多企業在加強全程管理的同時,沒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應收賬款,當債權發生時只限於簡單的管理,而沒有利用應收賬款轉移風險、解決應收賬款未回收時資金短缺的問題。
(2)企業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是建立規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保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我國缺乏有效的社會信用監督機制,對違背信用的商戶監管力度不夠。法院對已生效的判決執行力度不夠,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形成法律白條情況屢見不鮮,造成違約企業欠債有理、欠債有利可圖思想占據上風,也助長了一些企業欺詐行為的產生,破壞市場經濟環境,惡意拖欠貨款思想在一定時期形成一股風氣,見怪不怪已成為一種時尚,嚴重地破壞社會的信用環境。
三、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建議
1、企業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寬嚴適度的信用標准、規范合理的信用條件和科學審慎的信用額度
信用標准,是企業同意向客戶提供商業信用而要求對方必須具備的最低條件,一般以壞賬損失率表示,企業信用標准越高,壞賬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少。但是,過高的信用標准不利於企業擴大銷售;相反,如果企業的信用標准過低,雖然有利於企業擴大銷售,但會相應增加壞賬損失和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與管理成本,因此,企業需要制定一個合乎自身情況的信用標准。企業在制定信用標准時,應著重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情況,如果競爭對手實力很強,企業就應考慮是否可以採取較低的信用標准,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反之,則可以考慮制定嚴格的信用標准。二是企業承擔違約風險的能力,當企業具有較強的違約風險承擔能力時,就可以考慮採用較低的信用標准,以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能力;反之,如果企業承擔違約風險的能力較弱時,則應制定嚴格的信用標准,謹防壞賬的發生。三是客戶的資信程度,企業應在對客戶資信狀況進行廣泛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判斷,並決定是否給客戶提供商業信用。
信用條件,是決定給予或拒絕客戶信用的依據。一旦企業決定給予客戶信用優惠時, 就需要考慮具體的使用條件。企業在接收客戶的信用訂單時,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時間及其他相關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現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約定。通常,延長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銷售量,從而增加銷售毛利。但是不適當地延長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時會被增長的費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潤減少,給企業帶來不良後果。因此,企業應參考所處行業慣例,立足於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應,制定出恰當的信用期。折扣期限的確定主要視折扣的損失是否小於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而定,決定企業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現金折扣,主要取決於提供現金折扣後的收益是否大於現金折扣成本。 信用額度,是企業根據客戶的償付能力給予客戶的最大的賒銷限額。在市場信息和客戶信用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應對其進行必要的調整,使之符合企業利益需要。
2、強化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
(1)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從源頭控制,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不斷開發新產品,開辟新的市場,拉開與其它同類企業產品間的檔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使自己的產品成為暢銷品,變被動為主動,使企業可以有目的地選擇訂單,也就是選擇客戶,以減少資金在應收賬款上的佔用,從根本上減少賒銷行為,最大限度降低應收賬款帶來的困擾。
(2)建立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預警機制。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應包括賒銷的發生、收賬、逾期風險預警等各個環節。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的分析管理,計提壞賬准備金,計入當期費用。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進行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在工作中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蹤服務中的職責,達到相互監督相互促進,提高應收賬款回收率,促進企業銷售的目的。
(3)應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不斷完善監控體系,改善內控制度;檢查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檢查有無異常應收賬款現象,有無重大差錯、玩忽職守、內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賬款等情況,確保應收賬款的回收。
(4)企業可以通過將應收賬款轉為應收票據來降低風險。由於應收票據具有很強的追索性,且到期前可以背書轉讓或貼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損失。所以當客戶到期不能償還貨款時,企業可要求客戶開具承兌匯票以抵消其應收賬款。
3、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企業管理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先進的規模化的信息資料庫能夠記錄大量企業與個人的資金往來與商品交易的種種資料,可以提供客戶查詢,一旦有不良信用記錄,在工商注冊、銀行貸款、消費貸款、個人信用卡服務以及人才聘用等方面,將受到制約。相反,獲得守信等級高的企業將可優先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或為其提供高額度的貸款。在西方國家,當某個單位或某個人不講信用,立即就會出現在「黑名單」上,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對他「另眼相看」,沒有人再和他進行商業上的往來,其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就現階段而言,要狠抓行業監管,加快建立社會信用監督體系,查出故意拖欠行為,以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參考文獻】
[1] 李清祖:強化企業應收賬賬款的日常管理[J].商業會計, 2005(7).
[2] 袁秀蘭:當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之友,2005(5).
[3] 顧穎、馬曉強:中小企業創業管理[J].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0).
[4] 趙改玲:對中小型企業加強財務信用管理的探討[J].經濟問題,2005(8).
❻ 寶馬急發債,億萬富翁難救阿斯頓馬丁
斯巴魯表示,該工廠的正常日產量為2300輛汽車,這意味著本次停產將會讓該公司減產大約3.91萬輛汽車。去年該工廠的產量為61.9萬輛,2020年該工廠的產量原本預計可提升至69萬輛。該工廠一共僱傭了大約1.04萬名員工。
此外,該公司美國工廠的停工時間也將會延長至4月17日。此前,該公司表示,其美國工廠將停產至4月6日。
斯巴魯位於印第安納州的汽車工廠將損失大約19個工作日,預計於4月20日復產。該工廠去年生產了36.9萬輛汽車,此前該工廠預計今年的產量將提升至41萬輛。斯巴魯表示,美國工廠停工將導致該公司的產量減少大約3.23萬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華爾街全過程、全對沖原則是什麼概念
在2007年的金融行業大事記上,「對沖基金」這個詞彙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而且往往起到了關鍵作用。在令人精疲力竭的荷蘭銀行(ABN AMRO)收購大戰中,對沖基金TCI和Atticus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巴克萊銀行(Barclays)的收購企圖,使荷蘭銀行落入了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手中;在今年7月到8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高盛(Goldman Sachs)和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幾個對沖基金嚴重虧損,成為了次級按揭貸款崩盤的導火線;在次級貸款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對沖基金的表現呈現出兩極分化,有的因為賭博成功而大賺一筆,有的則因為虧損過重而黯然退場。作為一個整體,對沖基金行業在2007年的表現還算及格,在扣除管理費和利潤分成之後,總體盈利12%左右(截止2007年10月31日,數據由Barclay Hedge提供),高於大部分發達國家股市和債市的回報率。
提到「對沖基金」,中國人會立即回憶起喬治-索羅斯,這個投機天才領導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曾經成功進行對英鎊和泰銖的投機,引發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並且差一點使香港金融市場崩潰。不僅僅是中國人這么想,在許多國家的民眾心目中,對沖基金經理是一群潛伏在黑暗中的野心家、陰謀家,是對政治經濟局勢進行超級豪賭的吸血鬼。但是,以上觀點只適合於以索羅斯為首的一小撮「全球宏觀對沖基金」(Global Macro Hedge Fund),這些基金緊緊盯著各國宏觀經濟局勢,企圖在全球財富創造與流動的大環境中進行激動人心的宏觀投機;大部分對沖基金卻並非如此。在對沖基金經理這個群體中,有人像巴菲特或彼得-林奇那樣堅持基本面分析,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有人像索羅斯那樣對政治脈搏和經濟周期非常敏感,視投機為生命;還有人像數學家或物理學家那樣醉心於數學公式和計算機模型,試圖通過科學手段找到穩定的盈利模式。近年來,又出現了類似於私人股權公司(Private Equity Firm)的對沖基金,它們不僅滿足於買賣股票和債券,還試圖主動影響上市公司的決策與治理,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唯一的共同點是,這些對沖基金都試圖取得穩定的超額收益:它們希望在市場上升的時候能夠賺錢,市場下跌的時候也能夠照樣賺錢,同時盡可能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
對沖基金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游戲,只適合機構投資者和大富翁玩。在美國,個人投資者想要投資於對沖基金,必須至少具備100萬美元的金融資產(不包括土地、房屋等實物資產)以及20萬美元以上的可支配年收入。事實上,為了做到分散投資,一個人至少要擁有上千萬美元的金融資產才可能真正有效地投資於對沖基金,這就把99%的美國人排除在了投資群體之外。只要投資者總數控制在100人以下,對沖基金可以不在美國證交會注冊,不進行信息披露,在經營管理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作為限制條件,對沖基金不能進行廣告宣傳,其中許多甚至連網站都沒有,完全依靠個人關系和經紀人的介紹來招攬投資者。投資者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每年2%的管理費和20%的利潤提成,比傳統的共同基金高的多。如果一個對沖基金經理足夠天才,他可以在兩三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例如著名數學家、文藝復興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對沖基金的經理人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在2006年獲得了高達14.6億美元的管理費和利潤分成,幾乎相當於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CEO的薪酬之和。資歷更老的對沖基金經理,例如索羅斯、羅傑斯(Rogers)和蘭伯特(Lambert)之流,早就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常客了。在華爾街取得一定成就的交易員和分析師,往往會選擇開設自己的對沖基金,雖然失敗的幾率很高,一旦成功卻可以帶來數不清的利益與榮譽。
由於對沖基金只向富人開放,往往被媒體譴責為「讓富人更富的工具」。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隨後的拉美債務危機都有對沖基金的影子,今年的次級貸款危機也使某些對沖基金飛黃騰達,但這些成就都與中小投資者無關;恰恰相反,對沖基金的成功往往伴隨著大部分投資者的失敗,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不過,近年來已經有不少慈善捐贈基金、養老基金和保險資金等湧入對沖基金,使平民百姓能夠間接享受到它們的回報。此外,中小投資者還可以買進「對沖基金的基金」(Funds of Hedge Funds),這種基金投資於其他對沖基金,一般不設立最低投資限額,對投資者的凈資產也沒有限制,而且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即便如此,在對沖基金領導的全球財富再分配中,富人獲得的份額總是最大的,因為他們有平民百姓無法比擬的信息優勢和人脈優勢,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使自己的財富規模變得更大。2005年以來,美國和英國的貧富差距都接近了幾十年來的最高點,其中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和其他貴賓理財工具的貢獻很大,金融家們不停地幫助世界上最富裕的1%設計理財方案,99%的中小投資者卻被邊緣化了。
平心而論,對沖基金具備某些特殊風險,可能的確不太適合中小投資者。大部分對沖基金都持有空頭倉位,持有金融衍生工具,並且採用很高的財務杠桿,以求盡可能提高風險收益比例。某些對沖基金還投資於流動性很差的證券(次級按揭貸款就是一個例子),甚至像私人股權公司那樣投資於非上市公司的股票,還有對沖基金專門投資破產公司的證券,這種風險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問題在於,對沖基金經理經常利用監管方面的漏洞,進行內幕交易、惡性投機,承擔過於巨大的風險,這種行為實際上使金融市場變得更不穩定。一旦危機降臨,那些賭博失敗的對沖基金要麼瘋狂拋售,要麼禁止投資者贖回,有的甚至偽造業績,讓投資者以為事情還沒有變糟。這些行為都嚴重違法了法律和職業道德,不僅損害了對沖基金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整個市場的利益。
今年的次級貸款危機,同時展示了對沖基金的優點和缺點: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可以利用市場危機獲利,但糟糕的對沖基金經理卻使得市場危機更加嚴重。危機的起點是貝爾斯登旗下的兩個自稱投資於「高級抵押證券」(High Grade Mortgage)的對沖基金遭受沉重打擊,由於財務杠桿比例過高,投資者的錢幾乎一分都沒剩下,其中包括巴克萊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的錢。貝爾斯登在歷史上一直是最出色的抵押證券交易公司,既然它的基金都出了問題,那麼誰還能獨善其身呢?在恐懼之下,投資者紛紛拋售抵押證券,與房地產抵押貸款有關的股票也紛紛大跌。結果,第二個打擊出現了——高盛旗下的一個自稱「市場中性」的股票對沖基金在短短一個月內虧損26%,進一步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當巴黎銀行旗下的抵押證券對沖基金遇到問題時,這家銀行宣布禁止投資者贖回投資,其他對沖基金管理機構爭相仿效。很多遇到麻煩的對沖基金還拒絕披露具體的損失數字,借口「市場流動性不足,無法公允定價」,以避免投資者的指責。以上不負責任的行為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投資者們幾乎歇斯底里地拋售所有與次級貸款有關的證券,餘波直到現在還未平息。當然,那些事先賭博次級貸款將要崩盤的對沖基金賺的盆滿缽滿,但總體來說這是一場負和游戲,絕大部分人都是輸家。
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在次級貸款風暴中受到的打擊頗深,原因之一就是對沖基金游戲玩過了火。幾乎所有頂級投資銀行都有強大的對沖基金管理部門,摩根大通、高盛和巴克萊旗下的對沖基金規模可以列入世界前十;而且投資銀行還大量利用自有資本進行自營交易,這種交易的性質與對沖基金非常類似,採用的策略幾乎一模一樣。對沖基金經理們根據他們對利率、貨幣供應量和經濟形勢的判斷,對房地產抵押證券進行投機,而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的交易員們也在這么做。有些投資銀行還投資於自己經營的對沖基金,例如花旗就是自己旗下幾個對沖基金的最大投資者。投資銀行不滿足於扮演傳統的中間商角色,大膽投入對市場波動的賭博,固然能夠在平時大幅度提高收入,卻會在危機爆發時雪上加霜。根據今年華爾街各大巨頭的財務報告,除了高盛因為賭博次級貸款即將下跌而逃過一劫,其他巨頭都蒙受了幾十億到上百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這些損失基本上都來自自營交易和旗下的對沖基金。受損最嚴重的美林和花旗的CEO還因此丟掉了職位。對沖基金游戲導致如此嚴重的下場,恐怕是這些投行高管們完全沒有想到的。
為什麼很多歷史業績良好的對沖基金會在次級貸款危機中傾覆呢?如果你觀察貝爾斯登、高盛和花旗的幾個出了問題的對沖基金,你會發現過去幾年它們的盈利都比較穩定,看不出有虧損的趨勢;然而一旦虧損,後果就無法挽回。原因很簡單:在債券領域,尤其是房地產抵押證券這種復雜的結構化債券領域,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高度依賴計算機模型,交易過程變成了一場數學游戲,由一大堆數學家、統計學家和金融工程學家制訂游戲規則。計算機模型無法預測未來,只能根據歷史數據和模型制訂者的假設得出結論。如果假設出現錯誤,或者未來的市場環境出現顯著變化,計算機模型就變成了廢物,原先被認為價值連城的資產就將一錢不值。直到次級貸款危機蔓延開來,許多對沖基金仍然宣稱自己採用的是「風險很低的策略」,幾乎不可能出現大幅度貶值的情況。其實類似情況在1998年的俄羅斯債務危機中就曾經出現,當時著名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僱傭了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一大堆才華橫溢的程序設計師,為其設計非常精巧的套利模型,試圖捕捉政府債券交易中的微小獲利機會;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俄羅斯政府債券會突然違約,結果這群偉大的科學家最終虧的血本無歸。在今年夏天遭遇同樣的災難之後,華爾街痛定思痛,開始反省過去過於迷信數學推理和計算機模型的風格,「人腦取代電腦」成為了對沖基金改革的主題之一。至於這一改革能否持續下去,還很難預料。
依賴電腦的對沖基金大虧了一筆,依賴人腦的對沖基金卻在2007年大出風頭,尤其是那些依靠戰略決策和人際關系取勝的所謂「行動主義」基金。傳統的基金經理只對企業的財務價值感興趣,對企業管理層面的問題並不關心;行動主義基金經理卻喜歡主動影響企業的重大決策,通過資本運作、戰略重組和管理層更替來提高企業的價值,從而獲得利潤。傳統的基金只是在市場中發掘潛在的財富,行動主義基金卻在主動地創造財富,所以它們的定位更像企業家,而不像投資家。在荷蘭銀行收購戰中,它們的威力得到了集中體現。
荷蘭銀行是一家擁有1.5萬億美元總資產和7萬員工的超級全能銀行,其分支機構遍及世界各大洲,在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私人銀行業務上都頗具實力。但是,由於各項業務整合情況很差,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都很緩慢,最近幾年的股票回報率落後於歐洲同行。今年2月,位於倫敦的行動主義對沖基金TCI向董事會和股東寫信,要求在股東大會上討論將荷蘭銀行拆分並出售,引起了分析師和媒體的一致叫好。為了自救,荷蘭銀行董事會急忙請來了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擔任「白衣騎士」,兩家銀行迅速展開了合並談判,並於4月中旬敲定了細節,荷蘭銀行股價因此上漲超過30%。但是,對沖基金TCI對這一結局仍不滿意,聯合其他股東與蘇格蘭皇家銀行、西班牙國家銀行(Banco Santander)和比利時富通銀行(Fortis)接觸,終於促使這三家銀行提出了比巴克萊銀行開價更高的收購方案。與此同時,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Atticus也對巴克萊銀行施加了壓力,使巴克萊管理層難以將收購進行到底。在兩家對沖基金和其他行動主義投資者的默契配合下,巴克萊的收購方案以失敗告終,荷蘭銀行於今年10月落入蘇格蘭皇家銀行之手,股價至此累計上升50%。這樁驚天大收購給TCI帶來的回報是豐厚的:它手中握有3%的荷蘭銀行股票,至少產生了15億歐元的利潤。
受到TCI的成功事跡鼓舞,對沖基金紛紛向歐洲其他大公司發起挑戰。著名的行動主義基金Knight Vinke對匯豐銀行(HSBC)董事會發出了制訂重組計劃的要求,董事會在多次抗拒之後,不得不與該基金舉行圓桌會談;世界最大的無線通信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也受到對沖基金的壓力,開始考慮改變公司戰略與資本結構。在美國,類似現象早已屢見不鮮,著名的行動主義對沖基金ESL於幾年前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連鎖超市凱馬特(Kmart),接著又收購了歷史悠久的西爾斯百貨公司(Sears),通過出售資產和改良業務,使股價一飛沖天,基金經理蘭伯特由此贏得了「巴菲特第二」的美譽。在人們心目中,收購公司多數股份並改變企業發展戰略,似乎是私人股權公司的事情,現在卻變成了對沖基金的新舞台。有的媒體把行動主義基金經理稱為「新資本主義」的代言人,無論是荷蘭銀行這樣的龐然大物,還是西爾斯這樣的傳統企業,都無法擺脫對沖基金資本家的魔掌。
對沖基金越來越多的捲入企業戰略和並購決策,對財富創造與流動是否起到了積極作用?基金經理們當然認為自己是財富的創造者,因為拆分和收購可以提高荷蘭銀行、凱馬特這樣的績差企業的效率,發掘潛在的價值,最終擴大整個社會的財富。但是,不少企業高管和媒體認為,對沖基金是急功近利的投資者,它們希望的是短期利益最大化,沒有耐心提高企業的長期競爭力。例如荷蘭銀行的業務整合本來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假以時日很可能走出泥潭,但TCI等對沖基金沒有給它這個機會。某些基金經理頻繁地對企業管理層指手畫腳,可能擾亂企業的發展戰略,對長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更重要的是,當對沖基金經理們為一次次成功的交易乾杯時,企業員工、消費者和監管部門卻在為他們的成功買單。荷蘭銀行被收購之後,至少需要裁減2萬到3萬個職位,客戶服務可能會受到影響,各國監管部門也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監督並購流程;ESL在收購凱馬特和西爾斯的過程中,也大量裁減了員工,並關閉了許多歷史悠久的業務部門。從某種程度上講,行動主義對沖基金把大量財富從員工和客戶手中,轉移到了股東手中,這符合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卻可能無助於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
從宏觀經濟的層面上看,對沖基金通過對商品期貨和外匯的投機,對全球范圍的國家財富流動起到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力。全世界專門從事商品投機的對沖基金規模高達1830億美元,考慮到期貨交易的杠桿效應,它們的實際能量超過1.8萬億美元。再加上可以投資商品期貨的「多策略對沖基金」(Multi Strategy Hedge Fund),投機者對重要商品價格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在著名基金經理羅傑斯發出「商品市場有十年大牛市」的預言之後,更多的基金經理義無反顧地投入了熱門商品投機的浪潮。2007年,多種重要商品的價格達到或接近了歷史最高點:石油突破每桶100美元,黃金突破每盎司800美元,銅價一度超過每噸10000美元,燃料油、天然氣、鋁、鉛和其他工業金屬的價格也出現劇烈波動。雖然商品價格上升受到了美元貶值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過熱的影響,投機者的熱情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以石油為例,北海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從2006年初的每桶60美元漲到2006年夏天的80美元,在2007年初暴跌至約55美元,此後緩慢回升到70美元,今年9月以來則暴漲到近100美元,如此劇烈的波動不可能完全由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解釋。根據紐約能源對沖基金中心(Energy Hedge Fund Center)的統計,約有200家對沖基金對原油、燃料油和其他形式的能源產品進行大規模投機,對沖基金等投機者占據整個北美能源期貨市場的28%,交易量則在過去五年內增長近200%。美國最大的石油精煉商之一——特索羅公司(Tesoro Corp.)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原油價格本來應該是每桶60美元,但對沖基金等投機者卻利用政治經濟的不穩定性,把它推到了90美元。在次級債危機爆發時,許多對沖基金不得不拋售原油以補充現金,現在它們紛紛返回市場繼續進行投機,這使得原油價格的波動性更加劇烈。
長期暴漲的商品價格,是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各國等自然資源出口大國的福音,卻使中國、日本等自然資源進口大國付出了沉重代價,美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商品價格上漲還帶動了自然資源類企業的股價上漲,石油公司、鋼鐵公司、礦產開發公司成為了投資者的新寵兒,必和必拓、米塔爾乃至中國石油都是資本市場的受益者。此外,太陽能、風力能源、核能和清潔煤等「替代能源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僅僅中國大陸的太陽能企業就有十多家在美國上市成功。作為投資者,對沖基金經理的職責只是為客戶謀取最大利益,但他們的交易行為卻給全球財富流動帶來了深遠影響。俄羅斯和東歐各國經濟的復甦,中東各國經濟的強勁增長,非洲投資熱潮的興起,乃至近年來自然資源類企業的兼並重組風潮,都是商品價格暴漲引起的連鎖反應;當對沖基金經理們對能源、貴金屬、基本金屬和農產品等商品期貨合約進行投機的時候,他們實際上推動著一次全球經濟體系的重新洗牌,也刺激了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崛起,給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外匯產品方面,對沖基金活躍地進行現貨、遠期合約、互換合約和一系列其他復雜的衍生品交易,對各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進行各種賭博。美元匯率的暴跌,日元匯率的回升,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都有對沖基金的一份貢獻。按照中國媒體的慣用詞語,它們代表著所謂的「國際熱錢」。當然,相對於各國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力量,對沖基金的實力仍然是薄弱的,它們只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或者順從已經形成的趨勢,以實現經濟利潤最大化。任何對沖基金經理代表的都是客戶資本的利益,與傳說中的所謂「國際金融戰爭」有本質的區別。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對沖基金產業已經變得過於龐大,過於難以駕馭,即使是發達國家的監管者也不得不對其忌憚三分。對媒體公開的對沖基金資產接近2萬億美元,不公開的對沖基金至少有數千億美元,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GDP。次級貸款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和歐洲都開始醞釀針對對沖基金的嚴厲監管措施,包括強迫其在證交會注冊、擴大信息披露,甚至對交易策略進行限制等等。在政治與法律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開始轉為「離岸基金」(Off Shore Fund),將注冊和辦公地點轉移到監管力度比較薄弱的國家,其中就包括亞太地區的香港、新加坡等地。中國等新興國家的資本市場大牛市,加劇了對沖基金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目前香港已經成為美國和歐洲之外最大的對沖基金基地,有些國際對沖基金還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代表處。可以想像,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進一步開放,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不斷推出,對沖基金在中國股市和債市的活動將越來越頻繁。中國本土也必將誕生自己的對沖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一種創造財富的新途徑。
❽ 債券基金選購需注意什麼
債券基金選購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肯定是要注意基金的規模和基金持有人的結構。
因為如果基金規模太低,是會有清盤風險的。雖然基金清盤時會根據基金最後1天的基金凈值把資金返給投資者(也就是相當於「強制贖回」),但是如果此時你的賬戶已發生虧損,那麼清盤時,這個虧損就是無法彌補的。
如果基金的單一持有人或機構持有比例過高的話,這些投資者的大規模申贖行為也會對基金凈值造成重大影響。
其次,是看基金的投資范圍。
根據不同的發債主體,債券分為利率債和信用債。
因為利率債的發債主體是國家或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機構,比如像國開債、國債、央行票據等。所以以利率債為投資標的的債基來說,就基本不用擔心基金「踩雷」的問題。
而對於投資信用債的債基來講,因為信用債沒有國家信用作為背書,所以就會有踩雷風險的。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大家在投資信用債基的時候,把握住以下兩點就好了。
1.選擇規模大的債基,因為通過持有多隻債券標的,可以較好的避免單一債券帶來的踩雷而導致的基金凈值波動風險;
2.選擇那些專業實力較強、有專業的債券投研團隊的基金公司發行的債基,盡量避開有多次「踩雷」歷史基金公司的債基。因為有多次「踩雷」歷史的基金公司,其風控很有可能是不完善的。
最後,是看基金的費率。
畢竟省到就是賺到,如果在其他條件都差不多的條件下,肯定是選擇費率低的。
❾ 什麼是提高債務上限
如果國會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就不能"借新債來還到期的債務"。達到債務上限,意味著美國不能發行新的債務,不能融資,只能在收入范圍內「花錢」,而這將使得美國政府的支出更加捉襟見肘。
如果一個人欠了別人10美元不還,那是這個人的問題;但是如果他欠了別人14.29萬億美元不還,問題就是別人的了。
美國現在就是這個欠錢的人,只不過他的債主不是一個人,而是全球美債持有者,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局、本土投資者以及各國央行。
早在5月16日美國債務碰觸14.29萬億美元上限之後,根據美國法律,如果國會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就不能借新債來還到期的債務。美國的債務上限再次成為國會兩黨、政府和朝野各界爭論的話題,在達到14.29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之後,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緊迫。達到債務上限,意味著美國不能發行新的債務,不能融資,只能在收入范圍內「花錢」,而這將使得美國政府的支出更加捉襟見肘。因此蓋特納在信中說,在債務達到上限之後,他需要採取緊急措施,重新分配資金,以繼續支付款項,但這些措施只能支持今年8月2日,如果在此之前國會不提高現有舉債水平上限,美國將開始出現債務違約,會「迫使美國拖欠」支付給軍事人員、企業和投資者的款項。而出現違約在美國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這將給美國經濟造成災難性打擊及長期影響,繼而顯著降低經濟增長並增加失業。8月4日美國就有一批債務即將到期,如果其不能在8月2日提高債務上限,將面臨違約風險。一旦美國債務違約,即使只是技術違約,對金融市場的震動也將不可估量。如果不提高借債上限,預計美國政府每年要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共計近1.3萬億美元,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如果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又有可能使得目前尚不穩定的經濟復甦步伐再度遭到打擊,特別是已經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將會雪上加霜,因此這是美國政府絕不可能採取的選項。而不提高債務上限的另外一個後果將更加危險:全球最大經濟體將無法償還債券本金和利息,美國會出現主權債務危機,而這種情況可能嚴重影響美元儲備貨幣地位,讓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給全球金融系統造成沉重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