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中國債券市場綜述

中國債券市場綜述

發布時間:2021-08-01 16:10:14

『壹』 求目前國內外國債研究現狀(論文用)

我國貨幣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子市場是國債市場,這是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場所。1997年6月後,我國的國債市場一分為二,形成了相互隔絕的交易所場內國債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兩部分,從而杜絕了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其中的銀廳間債券市場應規范運作,發展較為迅速,己經成為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重要場所。
但是必須看到,目前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過小,使得中央銀廳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1999年全國銀行問債券市場的交易量僅為刀.4億元,只相當於場內國債交易量的,而1997年底余額為1億元,商業銀行系統的法定準備金、備付金合計約20000億元,則基礎貨幣約為33456億元,即使假定這完全系中央銀行買入,中央銀行所能增加的基礎貨幣僅佔全部基礎貨幣的0.23,無法真正有效地調節社會貨幣供應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是通過協調手段的調節實現的。其重點調控手段有:
第一,國債與公開市場業務的協調配合。目前國債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成為國家財政用於建設性支出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主要財力來源。要把國債變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手段,使之成為既調節產業結構,又調節貨幣流量,成為發展、穩定於一體的經濟杠桿,國債改革還需把握兩個方面:一是發行短期國債,期限在3個月、半年、9個月和一年不等,不定期常年發行,中央銀廳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吞吐國債,穩定基礎貨幣,調節社會供需總量平衡,實現穩定。二是改變國債的使用方向,提高國債的利用效率。即國債不能用於消費性財政支出,應主要用於生產建設性支出,特別是用於支持國有經濟的發展,確保國債走上「有投入也有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不致釀成沉重的償債負擔。
第二,財政投資項目與銀行配套貸款的協調配合。目前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重點在於財政對於貸款的貼息措施。財政貼息可以大大降低信貸資金的成本,從而真正刺激起社會的投資需求,這樣會在財政投入和民間投資之間建立起直接的連帶關系。把後者真正帶動起來。

『貳』 債券交易二級市場有哪些概述及分類

根據市場組織形式,債券流通市場又可進一步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一)證券交易所


是專門進行證券買賣的場所,如我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債券所形成的市場,就是場內交易市場,這種市場組織形式是債券流通市場的較為規范的形式,交易所作為債券交易的組織者,本身不參加債券的買賣和價格的決定,只是為債券買賣雙方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並進行監管。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證券交易的市場。


(二)櫃台市場來源


為場外交易市場的主體。許多證券經營機構都設有專門的證券櫃台,通過櫃台進行債券買賣。在櫃台交易市場中,證券經營機構既是交易的組織者,又是交易的參與者,此外,場外交易市場還包括銀行間交易市場,以及一些機構投資者通過電話、電腦等通訊手段形成的市場等。目前,我國債券流通市場由三部分組成,即滬深證券交易所市場、銀行間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櫃台交易市場。


二、中國的債券交易市場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債券交易市場從1981年國家恢復發行國債開始起步,歷經20年的發展,經歷了實物券櫃台市場為代表的不成熟的場外債券市場主導、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場內債券市場主導到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代表的成熟場外債券市場主導的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


(一)實物券櫃台市場主導時期(1988年-1993年)


中國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之後,經歷了長達7年的有債無市的歷史過程。而債券市場的起步,還要從1988年,財政部在全國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的試點開始算起。這是銀行櫃台現券的場外交易,是中國國債二級市場的正式開端。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始接受實物債券的託管,並在交易所開戶後進行記賬式債券交易,形成了場內和場外交易並存的市場格局。但1994年前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很小。當時債券市場的主要特點是不記名的實物券沒有統一的託管機構,而是發行後再分散託管在代保管機構,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機構所在地進行,不能跨地區交易。
1994年以後,機構以代保管單的形式超發和賣空國庫券的現象相當普遍,市場風險巨大。以各級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信託和證券公司為主的無記名實物券國債櫃台轉讓市場,因濫發假國債代保管單而被關閉。以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區域性國債回購市場,由於虛假的國債抵押,而市場回購資金又有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或股市,導致它們在1995年的最終關閉。
作為場外債券市場的實物券交易櫃台失敗了,盡管其原因很多,但關鍵在於沒有記賬式債券作為市場的基礎。由於實物券難以搬運,必然導致託管的分散,其結果是託管的真實性很難監管。事實證明,不論債券交易採取何種形式,前提都需要記賬式債券和統一的託管。


(二)交易所債券市場主導時期(1994年-1996年)


1994年財政部發行國債1028億元,比上年增加近兩倍,從而也促進了交易所債券交易的活躍。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年,交易所開辟了國債期貨交易,在其配合之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債券現貨交易開始明顯放大。這種狀況一直維繫到1995年5月,之後因國債「327」事件,國債期貨市場關閉,交易陡然萎縮。
當時,財政部和市場管理部門將實物券流通中所發生的問題,歸因於場外市場的存在,並認為記賬式債券是交易所才可能擁有的特性。隨即,1995年8月,國家正式停止了一切場外債券市場,證券交易所變成了中國惟一合法的債券市場。
1995年財政部僅試點發行了117億元的記賬式國債,到了1996年,記賬式國債開始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大量發行。這一年,證券交易所發行了六期共1 116.7億元的記賬式國債,占當年國債發行量的52.5%。同時,二級市場成交量也迅速放大,1996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成交量比1995年增長了近10倍,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佔成交總量的95%以上。同時,隨著債券回購交易的展開,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債券市場體系。


(三)銀行間場外交易市場的興起(1997年)


1997年,金融體制改革的需求和偶然外部事件的推動,使得中國的場外債券市場獲得了歷史契機,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形式出現,並得以快速發展。
從當時的情況看,全社會對建立場外債券市場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央銀行要進行直接貨幣政策向間接貨幣政策的轉軌,沒有成熟的場外債券市場制約了間接調控體制的建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必須依託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場外債券市場來進行,1996年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債券的公開市場操作,由於沒有中國場外債券市場的支持,1997年初就停滯了;二是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只有以機構為主的場外債券市場才能支持大規模的國債發行;三是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債券回購市場解決銀行間的融資問題,同時需要增加債券資產比重以改善自身的資產結構,這些都必須有場外債券市場作為基礎。

『叄』 我國債券融資市場存在的問題

企業債券,是企業為籌集借入資本而按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向債權人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企業債券融資一直是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然而在我國,企業債券的運用卻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且我國證券市場明顯存在著「股市強,債市弱;國債強,企業債弱」的特徵。這明顯突出我國過於重視股票市場而忽視債券市場的傾向,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 通過對前人文獻進行綜述,本文從我國目前企業債券的現狀和遇到的問題出發,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層面深刻剖析了影響...

『肆』 中國債券市場現狀怎麼樣

這方面的論文在一方網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師幫忙指導的。相對於網上很多個人和小機構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網王老師咨詢的,非常專業的說

這里還有些資料,你看看

資產證券化可以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提供新的融資和投資渠道,提高資本周轉率,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商業銀行還可以解決資產負債不匹配、資本不足等問題,同時轉移部分系統性風險。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僅可以在現有資產證券化產品基礎上豐富產品內容,滿足各方面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而且可以根據控制風險需要推出表內雙擔保債券,減少投機行為。但是,目前資產證券化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權威的評級機構,進入門檻較低,信用評級缺乏公信力;二是資產證券化領域法律不健全,資產證券化的稅收、會計與信息披露等相關法律還有待完善;三是投資者數量有限、市場規模太小;四是監管過嚴、審批程序復雜、且期限較長,導致產品數量太少,沒有發揮資產證券化的優勢。關於如何促進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筆者建議,一要創新資產證券化產品,擴大市場規模;二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資產證券化會計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提高評級機構質量,創造信用評級需求,加強評級機構道德風險管理;五要拓寬市場參與者范圍;六要實施適當的貨幣政策,支持證券化業務發展。
還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網自己看吧~

摘要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義
國內外研究動態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理論分析
資產證券化的定義與分類
建立利率模型與確定利率波動率
專項分析:MBS分析
MPS分析
CMO分析
商業房產按揭抵押債券
美國次貸危機的理論分析
美國住房貸款證券化
次級貸款概述
資產證券化業務流程
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帶動了經濟增長
次貸危機發生過程
次級危機產生的原因
美國的過度的透支消費
金融衍生產品監管存在漏洞
投資銀行過度競爭
金融杠桿化程度過高和金融機構短期行為
信用評級領域存在問題
美國次貸危機的經驗借鑒
借鑒場內金融工具經驗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系統性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改革推出巴塞爾協議Ⅲ
房屋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現狀與問題
房地產市場與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中國資產證券化現狀
債券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的位置
中國債券市場現狀
證券化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相關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信用評級體系存在問題
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與參與者數量不夠
SPV的監管
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與創新建議
推進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
推出MBS的可行性
完善證券化品種推動金融創新機制
相關法律與制度創新
法律建設方面創新
資產證券化制度創新
適用的會計准則
會計准則的調整
會計准則一致性
完善信用評級體系
提高信用評級機構質量
創造評級需求
加強監管防範道德風險
拓寬市場參與者范圍
引入機構投資者
引入個人投資者
引入外部投資者
貨幣政策與資產證券化
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宏觀調控引導資產證券化健康發展
結論與展望
後記

最好先擬提綱,再寫論文,你參考下這個吧,當時一方的王老師給我,直接就通過了,呵呵,老師拿我的當別人的範文了
你好

『伍』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陸』 簡述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現狀。 最好能說到最近市場情況。

從大盤的技術面而言,當前情況適用於周線級別,從2014年5月份大盤從2000點開始爬坡式上漲,至前期的5300點最高點,結束了爬坡式上漲,迎來了單邊下跌。單邊下跌的目標是2500-3000點附近(不排除國家強拉上去)。 從個人分析,大盤的極限底部是在2860點附近。雖然前兩天都迎來了大漲,可是大盤尚未真正脫離下跌趨勢。同樣的,大盤若要真正迎來大幅上漲,必然需要構築底部才會上漲。
從去年5月份開始,中國股市開始了大幅上漲,美元指數也開始了大幅拉升。迎來了與美元掛鉤的其他所有貨幣的大幅下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等等),這事情的背後有什麼,存在著很多很多的猜想

『柒』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債券市場發行情況

2020年3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5.3萬億元。其中,國債發行37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3875.2億元,金融債券發行1.06萬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1.61萬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1156.2億元,同業存單發行1.7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債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捌』 我國金融市場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新的金融體系的建立,中國的金融市場在不斷探索中發展。目前,一個初具規模、分工明確的金融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l.建立了較完善的貨幣市場

中國的貨幣市場主要包括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1996年1月建立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並第一次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利率(CHIBOR)。自1996年6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同業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開拆借利率。統一拆借市場的形成,結束了市場分割、多頭拆借的局面,規范了各金融機構的拆借行為,提高了銀行之間融通資金的效率,推進了利率市場化,並為中央銀行加強宏觀調控提供了條件。這幾年,同業拆借市場交易量逐年擴大,到2001年底,已累計成交3.4萬億元。同業拆借市場已成為金融機構管理頭寸的主要場所。

1997年6月,中國建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允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回購和現券買賣。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成為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資金市場,並成為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平台。到2001年底,債券回購累計交易量達6.1萬億元,現券交易累計交易量為1597.6億元。

中國的票據市場以商業票據為主,近年來這一市場在規范中穩步發展。票據市場正逐步成為企業短期融資和銀行提高流動性管理、規避風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了一個傳導機制。2000年底全國商業匯票的貼現余額為1236.3億元,較1999年增長了154.2%;中央銀行再貼現余額1258.27億元,較1999年增長了151.5%。

2.資本市場在規范中發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後成立。經過12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了以債券和股票為主體的多種證券形式並存,包括證券交易所、市場中介機構和監管機構初步健全的全國性資本市場體系,有關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也正在日益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境內上市公司已達1160家,市價總值4.35萬億元,流通市值1.45萬億元,市價總值與GDP的比為45.4%。1991年以來,A、B、H股累計籌資7700億元。證券市場在改革投融資體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股票市場的迅速發展也可以從股票市場籌資規模的擴張以及股票籌資額和銀行貸款增加額的比率變化中得以體現。1993年境內股票籌資額為276.41億元,占銀行貸款增加額的比率為4.36%,而2001年境內股票籌資額達到1182.15億元,與銀行貸款增加額的比例上升到9.15%。

除了股票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外,債券發行規模的擴張,特別是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擴張,也是推動中國金融資產規模擴張、改變金融資產結構的重要力量。在開始發行企業債和金融債的1986年,國債余額占各種債券余額的比重為73%,1994年以後,國債發行的絕對規模迅速攀升,國債發行額與GDP的比率也不斷上升,1995年新開辟了政策性金融債,形成了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共同主導債券市場的局面。到2001年底,國債余額、政策性金融債券余額和企業債額分別為15618億元、8534.48億元和1008.63億元,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余額占債券總余額的96%。

3.保險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

中國保險市場快速發展,保險業務品種日益豐富,保險業務范圍逐步擴大,保費收入較快增長。1989年末全國保費收入142.4億元,2001年為2109.4億元,年均增長25,2%。2001年,中國保險機構共對19.3萬億元財產進行了保險。全年保費收人與GDP的比率(保險深度)為2.2%,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人均保費收入(保險密度)168.8元,同比增加41.1元;保險公司支付賠款和給付598.3億元,同比增加70,9億元。商業保險已成為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市場的發展在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外匯市場的發展

1994年4月,中國在上海建立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將原來分散的外匯交易集中統一起來,為成功進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形成單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幣匯率體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場基礎。8年多來,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效率不斷提高,成交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了美元、日元、港幣、歐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到2001年底,已累計成交各幣種摺合美元4397.7億美無其中,2001年各幣種外匯交易摺合750億美元。

『玖』 全球債券的市場現狀

第一筆全球債券發行後,投資銀行為了促進市場的發展,力圖向借款人說明利用全球債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巨額借款需求;同時向投資者保證全球債券將具有充分的流動性。事實也確實如此。
世界銀行已經將全球債券作為其主要的融資手段,到1993 年世界銀行已通過發行全球債券滿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資需求,並期望將來將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銀行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發行全球債券可以降低籌資成本。據估計,發行全球債券可以比發行揚基債券節約10—20 個基點,比發行歐洲美元債券節約近10 個基點。同時在後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沒有擴大,這主要是是因為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進行大筆交易,因而使全球債券的交易量在歐洲清算系統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資者對全球債券也極為歡迎,這不僅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流動性,而且因為全球債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國的國債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1 億美元以上的交易的買賣差價僅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債券流動性僅次於美國國債,其買賣成本低於其他類型債券。買賣主權發行者或國際組織的債券,在揚基債券市場上成本為25 美分以上;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為15 美分,而全球債券的成本僅為10 美分。
全球債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託管成本。這是因為在全球債券交易中,歐洲債券和美國國內債券市場的交易、清算網路得以聯通,從而大大縮短了清算和交割時間,節約了佔用資金的利息成本。同時,由於全球債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沒有託管機構,因而投資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國的託管機構,而不必求助於國外託管機構,這就成倍地降低了託管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具有上述諸多優勢,但在開始的幾年中,只有世行被認為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其他發行人所發行的全球債券或是大部分迴流到國內市場,或是只在除本國市場外的一個主要金融市場發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要發行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發行人必須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其借款規模足夠大,因而能大規模發債;二是發行人必須在至少兩個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譽,以便利債券的順利發行。而真正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發行人極少。
為了能夠利用全球債券的優勢,一些不具備上述兩個條件的惜款人採取了一些變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的同時,利用美國的144A 規則在美國國內進行私募發行,從而創造一種類似全球債券的交易。美國發行人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來規避SEC 的登記要求,從而縮短發行的准備時間。根據144A 規則,只要是合格機構投資者(QIBs),就可以購買按144A 規則發行的證券。由於144A 發行只能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其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權發行人為了提高證券流動性,多不採用144A 發行,而是向SEC 登記,以便能向美國的零售投資者發行。
一些借款人雖不具備發行全球債券的條件,但仍利用這一方式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值的全球債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業公司就曾發行過約80 億美元的全球債券,但以加元計值。這些債券發行後大部分流回國內。這類借款人利用全球債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可以滿足其巨額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全球債券比加拿大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國外金融市場發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於發行全球債券的傭金明顯低於在國內市場發行債券的傭金,因而仍可以節省大量費用。此外,直接以本國貨幣發行全球債券也避免了同時必須進行互換交易的風險和成本。
全球債券的發行與某些國家的國內規則可能發生沖突,因而必須事先進行協調。如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辛迪加中必須至少有一家日本證券公司,而日本國內證券公司的傭金都是比較高的,因此會增加全球債券的發行成本。為此,世行獲得了日本有關當局的豁免,可以在發行日元全球債券時不必邀請日本證券公司參與。又如在德國,債券都是以無記名形式發行的,而全球債券都是在美國SEC 登記並以記名形式發行的。為了避免發行馬克全球債券時出現沖突, 世界銀行設計了兩個永久性的全球證書( Global Certificate)。這兩個全球證書都不能換成單個的債券。無記名的全球證書由德國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屬機構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記名全球證書則由花旗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國的證券託管公司(DTC)所屬成員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通過這種方式,馬克全球債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並可以通過「歐洲清算系統」或塞德爾(歐洲債券市場)、 DTC(美國市場)及DKV(德國市場)所組成的清算網路進行交易的清算,從而降低了馬克全球債券的交易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市場從1993 年以來獲得飛速發展,但許多市場參與者仍對此持懷疑態度。歐洲投資銀行(EIB)的官員認為,真正能夠發行全球債券的發行人只有世界銀行集團的三個姊妹組織,而其他的發行人實際上並不是發行真正的全球債券,而只是發行金額較大的歐洲債券,還有人認為只要美國還是一個記名債券市場而歐洲還是一個無記名債券市場,就不能真正形成一個無邊界限制的全球債券市場。
雖然各界人士對全球債券意見不一,但全球債券確實代表著未來資本市場全球化的趨勢,因此其未來發展是很樂觀的。
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創立。 定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麼叫宏觀調控?經濟學家理解這個詞就是宏觀經濟政策。但實際應用上,它的含義是模糊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經濟研究部門叫宏觀調節部,表明在當時的經濟形勢下對宏觀調節還有一點敬畏,後來改稱了「宏觀調控」,好像我們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加強了。宏觀調控慢慢又演變為一個長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任何時候都要存在。這種提法把「宏觀調控」的意思模糊了,因為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學上就是短期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債券市場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