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購買中國國債是福是禍中國的貨幣真的可以在世界做為流通貨幣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則表達另一種觀點,他認為,日本此舉,目的是想分散債務危機。據悉,日本學界基本達成共識,美元將會長期貶值。這表明日本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早已動搖。日本外匯儲備資產的多元化或規避過度投資美元的進程早已推動,但由於缺乏可替代美元的貨幣,日本難以退出「美元陷阱」。
不過,日本持有中國國債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展。「中國允許日本購買中國國債,實際上是為流入日本的人民幣資金提供了一個可供投資的渠道,這顯然有助於促進日本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促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王永中表示,在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下,日本購買中國國債導致境外資本流入,這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上升,可能增加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並加劇中國貨幣當局的財政壓力(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遠低於國債的利息)。因此,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彈性較低和中國缺乏大規模對外投資能力的背景下,中國國債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應循序漸進,不宜過快,以免對國內宏觀經濟穩定形成沖擊。
Ⅱ 持有美國國債的疑問,很多人都說國債是流通在外的貨幣,不能國內使用...
1、首先中國用來買國債的是中國通過貿易獲得的美元(大部分是對美貿易),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生產的東西賣給美國人消費,美國人付給我們美元。
2、美元不能在國內流通,因此這些中國企業要想在國內消費和發放工資等,就要把它們從美國賺來的美元在中國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消費,美元票子並沒有消失的,還是存在中國銀行裡面的。(同時也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因為如果太多美元,銀行必須要多印人民幣來兌換,國內商品還是這么多,而人民幣卻投放許多,而且人民幣越貶值,投放量越大,1美元要投放6元人民幣,假設人民幣貶值成1:8就要投放8元人民幣,)。
3、去過美國的人,有時會發現,許多美國物價比國內還要便宜(美國人工是中國人工的幾十倍),即便是一些中國出口的產品,在美國的價格都要比在國內便宜,是非常奇怪的現象。一是說明我們票子印多了投放多了惡,通貨膨脹,另一就是說明我們在國內銷售的產品中稅負過大。我們的政府機關如此龐大,如此大的政府能夠運轉,錢從哪裡來,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的群眾買單了,從哪裡出,不就是從消費的產品出。另外中國為了保護國內企業,使得一些外國產品的關稅也較高,因此國內擁有美元帳戶的企業和個人也無法大量用美元購買低廉的外國產品在國內銷售和消費,如果加上高稅負,外國產品對於國內群眾來說又成了奢侈品,賣不出去。並且中國也嚴重缺乏內需,自己的產品都消耗不了需要出口,如果不加高稅的話外國廉價產品進來,外國產品比國內的還便宜,質量還要,如果人民幣在升值,就會更便宜,那麼我們的特色經濟體制如何維持、特色體制下的國內企業如何維持?最終的結果就是特色政治體制就會出問題了。
4、在這種情況下,這就使得中國的國有銀行就會有大量的美元存在自己的銀行成了死錢(也就是閑置的資金)成為外匯儲備,長期存放只能是貶值(這是貨幣的特點),因此必須進行投資,盤活它,使得能夠增資。
5、美國國債是國際公認的零風險的投資,而且盤符巨大,可以容納大量資金,就像我們銀行發放貸款道理一樣(其實銀行就是靠放貸掙錢的),越是富裕的人,銀行越是敢借給他錢,越是窮人,銀行越是不敢借錢給他(因為他沒有償還能力),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和富裕國家,政治穩定,因此屬於擁有償還能力的「有錢人」,因此借錢給美國是沒有風險的。而如果你買大量的一些小國的國債,這些國家一旦動盪或是被入侵,你的資金就打水漂了。
6、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就需要大量減免美國人民的稅收,這樣美國人民就可以把這些省下來的錢用於投資和消費就會刺激美國經濟發展。反過來美國人民的大量消費,就會大量進口中國的廉價產品,就解決大量的中國勞動密集工業的就業問題和同時也拉動了中國經濟,為什麼說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道理就在這里,美國有完善的體制和活力,因此只有美國人民敢於大量的消費投資,因此可以拉動其他國家的經濟。
7、美國政府減稅,美國政府手頭上的錢就少了,美國要管全世界的事情,國防、對外援助、國內基礎建設等等就缺錢了,為此美國政府就要公開發行債券,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募集資金。
8、因此從上面看,實際上是形成一個環,雙方從經濟角度看都是互利的,也就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處於畸形狀態,因此主要靠外需拉動(也就是靠出口經濟拉動,而主要是對美出口),嚴重缺乏內需。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借給美國錢,實際上就等於藉助美國強大的消費拉動中國國內的出口企業,解決就業和經濟增長,同時也可以使得手頭上的外匯儲備能夠增值。
而從美國方面講,中國買美國國債就可以使得美國政府減少稅收,這樣就可以使得美國人民擴大消費和投資刺激美國經濟。
9、所以說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是必然的反應,中國如果要改變這種態勢,必須要改變畸形的經濟結構並且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另外進出口平衡也是非常關鍵的,總是靠進口會導致不平衡發展,所以說國際上一種說法是促使人民幣升值,這也就會迫使中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因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大量進口國外廉價商品充實國內市場(這樣不但可以使得中國人享受國外廉價產品,同時也可以解決這些國家的就業問題,可以說是雙贏),同時減少了進口量,,降低通貨膨脹,,同時不能在靠廉價主導對外貿易了,因為人民幣升值導致價格上漲了,,但是這樣中國再也無法靠廉價勞動力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競爭優勢了,因此必須要改變,以質量或是技術作為競爭要道。但是目前中國經濟現狀是非常困難和具有風險的,因為長期的畸形發展,導致中國企業總是低廉、低技術為主,沒有任何創新和自主知識,因此在轉型的過程中有肯出現經濟倒退出現不穩定因素,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同意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之一。
Ⅲ 中國用什麼向美國買國債可追加20
發達國家投資中國,萬一那天想撤走,中國可以用國債接盤。
如果美國凍結中國的國債,那外資在中國的投資中國也可以凍結。
買美國債,實際可以綁架美國。
另外讓美國人像吸毒一樣不勞而活天天借錢,時間長了,國力不斷下降,符合中國利益。
Ⅳ 中國為何要買外國國債
中國存在外匯管制,所有的對外貿易都將換成外匯,而龐大的外匯只能去買外國國債等相對穩定的產品,要擺脫這種局面,必須取消外匯管制,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為只有人民幣國際化,取消外匯管制,才能避免中國對外貿易的美元結算,減少持有的外匯數量,同時也能避免因龐大的貿易順差帶來的國際糾紛。
Ⅳ 美國欠中國1.3萬億,美國的國債是全球流通的,你兌換了不就結了
你腦子能不能正常點,你這樣的人我對你是無語了,你回家多讀兩年書好嗎?
一篇文章 僅供參考 由於不是經濟學畢業 不做評論 但是貌似是真知灼見
近日,網路瘋傳有教授撰文,建議把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用於國內投資、改善民生。甚至分發給百姓。還得到很多人追捧。
我沒有看到原貼,很懷疑這種白痴教授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有,這種教授實在該活埋了。
把自己的外匯儲備用於國內?太搞笑了吧。
外匯儲備,實際上應該叫做國際儲備,就是一個國家實在的對外償付能力,是國家增發貨幣的信用保障。
國家每增加一美元的外匯貯備,就要在國內投放等值的人民幣來對沖。
看看外匯儲備怎麼來的就明白了。
外匯儲備主要來自貿易順差和國外投資,小部分來自自己生產出來的貴金屬,以及外匯儲備金融運作的利潤。
比方說順差,一個外貿生產企業,生產了635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沒有人民幣,就給了外貿生產企業100萬美元。中國國內美元沒法流通,外貿企業就必須到銀行,把這1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你把100萬美元給了銀行,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量就多了100萬美元,同時,銀行給了企業635萬人民幣,那麼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就多了635萬人民幣。
再說投資,美國人看好中國,在中國投資100萬美元,但在國內只能花人民幣,需要到銀行拿100萬美元換成635萬人民幣。國家外匯儲備總量增加100萬美元的同時,國內貨幣總量也同時增加了800萬人民幣。
那麼外匯儲備是干什麼用的呢?我要買100萬美元的外國產品,我就拿出635萬人民幣給銀行,換100萬美元去美國進口。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100萬美元,同時,國內的貨幣總量也減少635萬人民幣。
外匯儲備不是單純意義的存款,或者說它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花掉了。
中國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外匯儲備,只是說明中國對外出口的商品遠遠多於進口的商品,獲得的投資多於對外投資。
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太多,有不少風險,但這沒有辦法。這是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中國的人口太多,農民太多,耕地又少(美國兩百萬農民,耕地比中國還多),光靠農業不可能讓這么多農民脫貧致富,必須發展工業。中國向全世界出口從農副產品到工業製成品,現在甚至逐步擴大到了高技術產品領域。
如何減少貿易順差呢?減少出口是不可能的。中國出口產品的生產能力遠遠超過了國內的消費能力。你能讓老百姓一個月消費3件襯衣、6條毛巾,一年換一次家用電器?還是讓中國人不生產這些產品了?中國人干什麼?8億人去編軟體國內自用?
擴大進口呢?低端的東西中國全能自己生產,中國生產不了的東西,該買的都買了,其它的東西外國不賣給你。買黃金,中國稍微買點,黃金價格就沖上天了,買石油,中國買的還少嗎?
擴大投資呢?海外買礦山,買油田,好的東西人家不會賣給你的,要賣也是天價。爛的東西,你買了就是賠錢。要讓中國把澳大利亞的資源都買了,中國經濟能力上可以,但人家不賣給你。美國所有的農田,總值1.9萬億,中國的外匯儲備足夠買了,可美國賣嗎?中國可以買美國大企業的股票,可美國賣嗎?
買金融產品,但你要考慮到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問題,還有流通性問題。權衡利弊,美國國債比其它金融產品相比還算更靠譜點的選擇,或者說是無奈的選擇,畢竟美國自己持有了三分之二的美國國債,而中國持有8%。。
很多人覺得政府白痴,其實是因為自己無知。
Ⅵ 哪些國債不能上市流通
憑證式國債、儲蓄國債(電子式)不能上市流通。
憑證式國債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情況需要兌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
電子國債說的就是採用電子網點銷售的國債產品,針對的是個人投資者。認購對象僅限境內中國公民,不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同時設立了單個賬戶單期購買上限,充分考慮並保護了個人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可流通性,採用實名制,不可流通轉讓。
(6)中國國債能否國際流通擴展閱讀:
國債的分類:
一、按舉借債務方式不同,國債可分為國家債券和國家借款
1.國家債券:是通過發行債券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債券是國家內債的主要形式,中國發行的國家債券主要有國庫券、國家經濟建設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
2.國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協議或合同,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借款是國家外債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際商業組織貸款等。
二、按償還期限不同,國債可分類定期國債和不定期國債
1.定期國債:是指國家發行的嚴格規定有還本付息期限的國債。定期國債按還債期長短又可分為短期國債、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
(1)短期國債:通常是指發行期限在1年以內的國債,主要是為了調劑國庫資金周轉的臨時性餘缺,並具有較大的流動性
(2)中期國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國債(包含1年但不含10年),因其償還時間較長而可以使國家對債務資金的使用相對穩定
(3)長期國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國債(含10年),可以使政府在更長時期內支配財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將受到幣值和物價的影響。
2.不定期國債:是指國家發行的不規定還本付息期限的國債。這類國債的持有人可按期獲得利息,但沒有要求清償債務的權利。如英國曾發行的永久性國債即屬此類。
三、按發行地域不同,國債可分為國家內債和國家外債
1.國家內債:是指在國內發行的國債,其債權人多為本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還本付息均以本國貨幣支付。
2.國家外債:外債是指一國常住者按照契約規定,應向非常住者償還的各種債務本金和利息的統稱。
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外債統計監測暫行規定》和《外債統計監測實施細則》的規定,中國的外債是指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對中國境外的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或者其他機構用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
Ⅶ 中國的國債哪國買
絕大多數中國的國債,都是由國內的機構投資者(銀行、保險等)和個人購買的。但是財政部也有少部分國債是直接面向海外進行拍賣的,我國發行美元的人民幣國債,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用美元購買;我國也向海外發行了以人民計價的國債,國外的央行(如東南亞國家)、機構投資者也都購買踴躍,利率甚至非常低,因為他們看好的是人民幣資產的升值趨勢。
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一是因為人民幣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美元等外匯兌換人民幣,二是海外尚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多數是持有到期,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所以現在香港一直在致力於打造離岸人民幣國債交易市場,就是順應了這個趨勢。
將來人民幣的國債在海外大面積流通將是大趨勢,前些天王岐山訪問英國時,還說過,支持倫敦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將成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因為持有的中國國債在市場上可自由交易,就意味著資產的流動性增大了很多,會讓中國國債產生溢價;同時,流動性良好的中國國債,也必將成為外國央行的新寵,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將成為他國的外匯儲備(現在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相信在未來三五年,就能看到更多的人民幣成為他國外匯儲備的案例。
Ⅷ 中國借美國的國債違約了嗎請告訴我最新消息
看你提問的文字就知道你對金融知識基本是小學水平。
首先國債不是你說的借,一般是通過國債市場買賣的,國債市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國債市場出售的國債一般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短期為一年以下,通常有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幾種;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為中期國債,五年以上為長期國債。
所謂違約是指到期不能兌現的情形。違約一般會有幾種情況,一是到期不能兌現,即到期不能換成現金;二是中長期國債要按時支付利息(但是現在很多國債都是在出售時帖過水的,就是已經扣除了應支付的利息的,因此買出的國債實際價格低於票面價格),如果不能按時支付利息,也是違約;三是到期按約定不能一次全部兌現而只能分期兌現的。
當然,即使出現違約情況,國債市場也不會關閉,也依然會有人買賣,但是違約後會使信用大打折扣,影響國債的出售,另外也會使國債的價格進一步縮水,國債必須有更多的好處才能吸引買家,比如提高國債收益率,以及附加其他條件。
如果美國國債到期不能按照約定兌現或支付利息,並不會直接影響中國的物價,你想別人家欠債會影響你們家的生活嗎?但是由於美元是國際流通貨幣,美國國債出現違約情況,勢必影響國際金融秩序,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引發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下的物價會出現多種情況,一是生活必需品會出現漲價,二是新興產品則會降價,三是受基礎原材料制約的產品也會漲價。當然,人工價格會出現降低的情形。
Ⅸ 哪些國家買了中國國債
東盟十國、蒙古、朝鮮等主要與中國進行貿易的亞洲國家
發達國家中,挪威央行已投資於人民幣資產,總額達33億元人民幣;
奈及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於今年9月7日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奈及利亞將從下個季度起,逐步將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人民幣,所佔比例可望達到10%;
奈及利亞最感興趣的資產類別是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該國未來可能獲得人民幣的辦法包括和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在香港人民幣市場將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以及在兩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等;
眼下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人民幣尚不能做到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外匯兌換人民幣;其次,海外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
Ⅹ 為什麼沒有別的國家買中國的國債
這是一種誤解,只不過我們了解的少,我國其實一直在發行國際債券
對外發行債券是我國吸引外國資金的一個重要渠道,從l982年首次在國際市場發行國際債券至今,我國各類籌資主體已在國際債券市場發行了100多次債券。
1987年10月,財政部在德國法蘭克福發行了3億馬克的公募債券,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後政府首次在國外發行債券。
l994年7月,我國政府在日本發行公債券;
l995年11月又發行400億日元債券,其中,20年期為100億日元,7年期為300億日元。
l996年我國政府成功地在美國發行4億美元l00年期揚基債券,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在國際資本市場確定了我國主權信用債券的較高地位和等級。
1997年和l998年,我國利用國際債券融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兩年共發行美元債券34.31億、德國馬克債券5億、日元債券l40億。
2001年5月17日,中國政府在海外成功發行了總值達l5億美元的歐元和美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自1998年12月以來首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行債券。其中,l0億美元的l0年期美元債券年息率為6.8%,由高盛、J.P.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德意志銀行及巴克萊資本等投資銀行承銷。此次發行債券不僅保持了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經常發行人的地位,而且向國際金融社會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是一次具有戰略眼光的融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