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 1790~2010年間美國面對政府債務問題採取了哪些財政政策
大話1790-2011年美國債務故事:有多少債可以重來 我們已經可以確定,今後四年還會在白宮看到奧巴馬,但還不清楚今後這一年美國會不會掉下財政懸崖,因為美國國會還在努力避免因債務與赤字而導致懲罰性減支與增稅。所謂有因才有果,這時候有必要回顧下美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成為全球欠債大戶的。
這個故事時間跨度很長,要美國誕生說起,首先我們來了解嬰兒期美國的政府債務——
1、從來自由皆有價
兩個半世紀以前,美利堅在北美大陸呱呱墜地。但這個標榜自由的國度從出生起就與債務同行。
美國成立之初國家負債到底怎樣?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數據可以追溯到1790年。這還要感謝一位自學成才的經濟學家,他就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美國人民對老財長的懷念之情現在還體現在10美元美鈔上。
1920年成立的美國非營利性私營經濟研究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分析報告顯示,1790年美國國債略高於7500萬美元,債務與GDP之比約為30%。
這些債務因何而來?是因為當時扮演著革命期間美國聯邦政府角色的「大陸會議」沒有徵稅的權力,只有舉債,首批用來付款的是印發的「大陸」紙幣。此外,當時的美國政府以各類政府機構的名義借款籌集現金。
截至1
❷ 國債與貨幣政策是怎麼一回事
國債的價格與利率政策息息相關,國家降息,國債價格就會上漲而到期的收益率會下降。反過來,國家加息,國債價格就會下跌而到期的收益率會提高。有時國債是用來調控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的,例如在2007年下半年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國債發行,而當時的股市很熱,可以說是到處都是錢,國債一出就把一部分錢收走了。有時國債發行是為了人為擴大財政赤字,用來刺激內需或者是要拯救國內經濟,當然要在一定限度內進行,像這次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開動印鈔機,同時大量發放國債就是要彌補金融衍生品導致的巨大損失
❸ 有關宏觀經濟學,美國財政政策
政府回購大量長期國債積存後,市場上流通的國債數量減少,也即供給減少,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提高,國債的價格與國債的收益率是成反比的,價格提高就意味著收益率的降低。由於美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所以其利率是由市場決定的,國債收益率作為聯邦基金利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下降將會拉低長期利率。
❹ 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1、金融救助方案: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經濟體「三管齊下」,從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方下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和非常規的政策,實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
2、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各國經濟刺激方案均包括減稅、增加公共投資等內容.財政政策是經濟刺激方案中的「猛葯」,也是「補葯」.短期內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有利於保增長、促就業、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維持社會穩定,從長期來看又可以扶持新興產業、加速結構調整.;
3、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表現出趨同的特徵。一方面,主要經濟體在危機之後均大幅度降低利率;另一方面,當利率降無可降之後,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均採取了「數量寬松」政策,通過購買金融資產,繼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4、產業發展政策:為了搶佔新的制高點,奧巴馬政府在新能源、環保政策方面較為高調.其政策背後有多重推動力.其一,新能源、環保政策符合奧巴馬的執政理念,有助於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繼續扮演全球領袖. 其二,新能源、環保政策有利於美國經濟結構調整.危機之後,美國無法繼續靠消費支出增長,經濟振興必須依靠增加投資在經濟中的比重.只有當新的技術革命孕育出新的支柱產業之後,私人投資才可能再度高漲.其三,新能源、環保技術的領先,也可以成為制約其他國家發展的有效手段.美國可以通過制定進出口產品的標准,有效而精準的打擊競爭對手。增強能源自給,有助於減少對外國能源的依賴,削弱石油出口國中於美國敵人的勢力,還有助於改善美國國際收支平衡。
以上是美國在歷史上常用的措施,不足之處將繼續完善!
❺ 美國近幾年採用什麼財政政策
我從2007美國次貸房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說起吧,一直到現在中國的財政政策。
1、2007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此次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導致了金融危機,我國也深受其害,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大量出口型企業減產甚至破產,國內經濟有下滑的風險,再加上以歐美為代表的世界經濟也因此泥足深陷,世界經濟的外部環境趨向惡化。基於保證經濟增長的考慮,我國政府迅速制定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這是政府主導的典型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旨在刺激國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此政策一直持續到2009年上半年。
2、此次擴張政策雖然保證了經濟增長,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由於高估了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所以此次財政擴張的力度著實有些大,過度投資一方面導致了貨幣超發,流動性過剩,到了2009年下半年CPI上漲幅度開始加大,並至2012年初保持高位運行,經濟處於通脹之中,老百姓怨聲載道,相信樓主也是感受頗深;另一方面投資過度也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的過度投機,房價高企。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政策開始轉向,政府一方面著手制定嚴厲的調控措施嚴控房價,同時也停止上馬了很多鐵道部的建設項目,此可認為是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央行也通過連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來收緊流動性,控制通脹。直到2012年初,CPI上漲幅度才降下來,但是房價依然高企,物價水平仍然偏高。這段時間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是緊縮的。
3、2012年第二三季度,經濟進入了非常復雜的階段,政策也進入了調整期。因為到今年為止,歐美經濟仍然沒有走出經濟低迷的泥淖,而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一方面2012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至7.6%,創最近幾年新低,經濟走弱的風險很大,而且實體經濟發展出現困難(資金缺乏,跑路潮);另一方面物價形勢依然嚴峻,通脹警惕不容放鬆,而且高價在嚴控措施下依然堅挺。這種結構性的經濟形勢讓政策選擇陷入兩難選擇。所以政府實行了結構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仍然堅持調控房價的政策不放鬆,但是在9月份的時候又批准了幾千億的「鐵公基」項目,這可看作是政府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實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大量使用數量型的貨幣工具比如逆回購、央票和調低存款准備金率來為中小企業提供貨幣供給,但是對於房地產貸款的貨幣供給卻大大收緊。總的來說,這段時間財政政策是擴張性的。
PS: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形勢非常復雜,也非常危險,非常期待此次十八大能為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改革指明一條道路。
希望採納
❻ 如何分析美國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
中國需要再次談判購買美元國債的問題,美國會多發國債,國債利率可能微調;美元利率則可能明年上調,結束或減少「負利率」現象。
眾所周知,美國自從1980年代裡根開始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以來,執行了接近30年的赤字經濟政策,在全世界明目張膽的執行「高赤字、高逆差、高負債」國策,用「美元綠紙」來給各個「資源與產品輸出國」打白條。
據國圖文件資料,2001年至2007年,美國政府年均財政赤字在3700億美元以下,但2008年該赤字水平攀升至8450億美元。而根據奧巴馬政府白宮預算管理辦公室的估計,2009年至2011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將分別高達1.84萬億、1.26萬億與929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規模將分別達到12.9%、8.5%與6.0%。這自然會引發一個問題,美國政府如此之高的財政赤字能夠持續下去嗎?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美國的長期經濟國策是否會發生變化。
我的回答是:顯然不會,除非遇到其它國家的強力猝擊,遇到其它國家或國際組織在軍事、貨幣或者產業產品方面的嚴峻挑戰。
在這些領域能夠挑戰的國家最多是俄羅斯、歐盟和德國日本;俄國挑戰軍事,歐盟挑戰美元,德國日本挑戰實體產業領域。從現實來看,美國會堅持它已經習慣了的、維持了30多年的長期經濟發展策略,會堅持濫發美元和美元國債,賺取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鑄幣稅」紅利。
如果美國的這種行為不是特別極端,那麼其它國家則缺乏強力挑戰的動力,最多會一定程度的阻止美國,有限度的承認它的國際地位,也防止它在世界上肆意妄為。
而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有很大的特殊性,只能提供技術含量相對低的商品;所以最適宜負擔轉移,提供戰略上的智力支持,做謀劃者,打文字戰。
第二,美元國債的供求分析。
經過去年和今年的增發,美元國債已經遠遠供過於求,而且還會存在繼續增發的現象,而市場的資金也缺乏購買美元國債的動力。所以從長期來看,美元國債有可能一定程度調高利率,但根據本人的判斷,如果沒有「其它非經濟因素」的交易籌碼,從純粹贏利原因角度,現在不適宜購買美元國債,因為存在過多的政治甚至軍事因素,加大了資金投資的不可控風險。
另外,目前美元國債的市場結構大概是:政府內部(除美聯儲外的其他政府機構、政府管理的各種基金)約購買40%,美國國內投資者與外國投資者各購買30%。美國國內普通投資者,存在儲蓄率過低購買乏力的現象;美元國債期待來自「境外」的資金「支持」,吸納招安遊走在世界各國的「美元」。第三,美國境外美元的投資取向。
因為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很多國家背負美元債務,導致國內經濟破產;即使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也因為石油價格急劇下降的原因,美元儲備也存在下滑,而這些國家都是傳統的美元債務高持有國。
中國是尚有餘力保持並增加美元外匯的國家之一,如何利用這些「美元資產」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為按照現有國際情況來看,美國當前的財政政策確實可以維持,但通貨膨脹、美元貶值以及存量國債的價值縮水都難以避免,美國的財政赤字也會越來越高,一旦市場開始調整,那麼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債權人,中國的外匯儲備安全將面臨重大挑戰。
中國要利用這些有限的美元紙幣,購買擁有可控性強的實用物品和資產,以達到安全增值或在某領域壟斷的目的。
❼ 美國2008-2010年,財政政策的政府購買性支出、稅收收入或稅率水平數據、公債數據、預算赤字或盈餘;
數據來自美國統計局
年份 購買性支出 稅收收入 聯邦債務余額 赤字
2008 11349 25240 99861 -4586
2009 12375 21050 118759 -14127
2010 13472 21627 135288 -12935
單位:億美元
❽ 1、中美貿易戰會對兩國的財政政策和債務政策產生什麼影響 2、中國地方政府綜合債務對金融危害傳導過程
中美的貿X易X戰,只不過是美國的一場政治作秀,對於中國一個體量與美國相差無幾的大國來說,真打起來貿X易X戰,是狼死狗也死的結局,根本都是輸家。
美國通過和中國打貿X易K戰,其目的是宣揚美國經濟的強大,然後借機向弱小國家敲詐。從目前來看印度屈服了,從美國大量進口原油,韓國屈服了,答應了美國駐韓軍隊百分之八十的承擔,日本屈服了,向美國投資200億,澳大利亞屈服了,跟著美國到南海鬧事了……,剩下的是歐盟、加拿大和俄羅斯。
中美之間的貿X易X戰,連雙方的皮毛都傷不了。大國博奕,明面一套,暗地一套,受損失的永遠是小國,歷史上就沒有兩個大國自廢武功的荒唐事。
❾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要擴大國債規模還是縮小國債規模,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通貨膨脹是貨幣惹的禍。就是發行貨幣過多造成的。所以,在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要收回貨幣。怎麼收回?直接找你要,你不砸人家才怪。那國家只能發行國債,以國債換回你手裡的貨幣。你有錢的時候會拿錢買東西,現在變成國債了,你不會去拿國債去菜市場買菜的,是吧?
你這個問題呢,問的有點亂。因為通貨膨脹的治理,一般涉及貨幣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而經濟繁榮或蕭條,才用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其實是調節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其實是調節政府購買力度。今年興建道路,購買飛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大國債不是必然的關系。我也可以多收稅啊,是在不行造成赤字,也可以進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國債沒鳥關系。我擴大國債,但是得來的錢1分不花,那就是緊縮的財政政策。我不發行國債,但是我冒著赤字的壓力,花光所有積蓄,那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
❿ 如果美國政府降低了財政赤字會對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
美元與大宗商品關系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而且這台「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增長潛力還在,有人就提出人民幣要國際化,要成為世界各經濟體的儲備貨幣,別忘了世界經濟老大哥美國還沒有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呢,而中國的政治體制和貨幣管制政策只要一天沒改變,人民幣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現在談這個為時尚早,而世界另一強勢貨幣歐元這幾年風頭正勁,大有與美元分而治之的意思,而為它提供這樣一種環境基礎的是因為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相對於歐洲經濟體來說,美國有更大的貿易逆差,這是長期看空美元的理由。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來說,價格幾乎為歐美市場所壟斷,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兩家交易所年成交量就佔到世界期貨商品交易量的近一半,無論是原油、黃金、鐵礦石產品,價格無論都是美國市場說了算,有時候我們看到現貨市場供需並不緊張,可以說是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期價市場卻有大幅上漲的情況,直接帶動了現貨市場價格的上漲,這是由於投資或者是通脹預期引起的。最好的例子是去年的原油價格,從世界范圍內看並未發現有大規模供應緊張的情況出現,有的也只是局部的情況,而且很快就得到緩解,但原油價格一度達到140多美元的歷史高位,這時候美國政府對世界主要產油國施加壓力,要求其增加產量,但歐佩克的回應說不會增加產量,從表面上看是其有意維持高油價,因為這對自己十分有利,其實不然,歐佩克給出的理由是它覺得因為經濟過熱投資者對原油期貨市場的趁機炒作使得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矛頭直指美英原油期貨市場,當時雙方爭論不休,直到華爾街金融風暴橫掃期貨市場,同時原油生產國被迫減少產量,但國際油價依然跌到每桶35美元,這時候大家才看到問題所在,完全是期貨市場炒作的結果,並不是原油供應不了世界的需求,按現在的原油產能,再考慮到世界工業化水平和進程,對石油的需要峰值已經過去,只要排除戰爭等非常態因素的影響,我估計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會發生什麼石油危機,有的只會是人禍,就像2008年那樣的價格炒作或是故意囤積居奇造成人為能源危機以獲取不道德暴利,特別是在新能源的應用普及化之後,人類會找到可行的法慢慢替代石油的。在這裡面美元與大宗商品有非常緊密且微妙的關系,你可以想像資金就像流水一樣,它會在美元與大宗商品之間選擇,當它流向那一方的時候,那一方就會應聲上漲。只要投資者都去投資大宗商品的時候,就會把手中的美元換成大宗商品,這時候對美元的需要就不怎麼強烈,短期來看它會對美元造成貶值,當然美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和貿易收支等都會對美元指數造成影響,但這些影響遠遠沒有短期需要對美元指數的影響來得直接;反過來說如果大家都覺得大宗商品無利可圖時,這時候就需要把大宗商品換成其它資產,這時候美元和美國國債會成為最佳選擇,這些都會促使美元升值,無論是不是出於避險目的,當投資者想換掉大宗商品時,第一選擇就是美元。所以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只要美元漲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下跌趨勢,美元跌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上漲趨勢,同向運動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有也只是非常短暫的一小段時間,之後必定是分道揚鑣。其實它們之間這種負相關關系可以更直白的表達,只要經濟向好時或者說預期向好時,美元就會下跌,大宗商品就會上漲,而經濟陷入低谷時,美元就會看漲,而大宗商品就會看跌。這從宏觀上來看也是合乎邏輯的,經濟向好的時候美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貿易逆差,這使得美元無法強勢,而弱勢美元從近幾年來看也沒有效抑制廉價商品出口到美國,這說明美元貶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間接證明了美國自從上世紀後半葉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後,沒有找到新的有效經濟增長點。除了實體經濟的好壞對美元和大宗商品的影響外,流動性過剩使得大量資本流入金融市場也會導致通貨膨脹型的商品資產泡沫,從投資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盛宴」也可以參與享受一番;例如原油每桶35美元到現在每桶80美元,無論是因為實體經濟復甦還是大宗商品資產泡沫,價值投資者都應該參與,對我們來說每桶現在為什麼是80美元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桶原油值35美元。您也許覺得奇怪,這個跟價值投資A股有什麼關系,前面說過價值投資我們只管公司值不值這錢,而宏觀經濟只要了解大方向就可以了,不要去鑽牛角尖「解讀」經濟,更不要去「預測」經濟未來走勢,這樣的錯誤讓經濟學家去犯,畢竟這群人是務虛派,這是他們的工作,對投資者來說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當我們了解美元與大宗商品關系的時候,其實是了解一種世界經濟的宏觀走向,而現在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對外貿易依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比日本還要高,可以說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是同呼吸,共冷暖,國內的一些統計數字有時候有太多的「中國特色」,而了解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是了解中國經濟的一部份,中國越來越難走出「獨立行情」,它必將溶入世界經濟大潮中。美元疲軟的原因美國長期以來存在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是導致美元貶值的根本原因。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系統和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打擊,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貶值趨勢。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扭轉了前幾任政府財政赤字不斷增加的局面,2000年甚至創造了2369億美元的財政盈餘。然而,小布希上台後,對柯林頓政府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採取了以減稅為核心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赤字不斷加大。美國政府在過去5年一直都面臨巨額赤字,其中2004年財政赤字更是創下413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在2007年10~12月,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比上年同期增加25.6%,為1538億美元。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政府稅收增幅在2008年會有所下降,但戰爭開支仍然將繼續擴大,因此美國政府2008年的財政赤字可能增加。與此同時,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也在持續膨脹。1991年美國經常賬戶還維持著少量的盈餘,到了2005年第四季度,經常項目赤字已經達到GDP的6.8%。2007年美國的外部失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二季度經常賬戶赤字已經減少為GDP的5.5%。美國出現的巨額經常賬戶赤字,一是因為美國居民的儲蓄率太低,美國消費者在美聯儲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習慣了借債消費,導致對進口品的需求相應增加。二是美國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長相對超過了歐洲和日本,這也使得其進口需求增加。此外,石油價格上漲也是導致美國經常賬戶出現巨額赤字的原因之一。如果扣除掉石油進口因素,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經常賬戶佔GDP的比例會減少到3.5%。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導致了最近半年來美元的加速貶值。自2000年互聯網經濟泡沫破裂以來,美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費帶動,而消費的增長主要不是由於收入的提高,而是房地產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在美國房地產市場最為繁榮的時候,危機的種子已經播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放鬆了貸款標准,並創造出很多「前松後緊」的貸款品種,對原本不夠資格的購房者提供抵押貸款。在頭幾年裡,借款者還款額很低而且金額固定。但是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利率就會重新設定,購房者的還款壓力將驟然上升。如果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那麼發放次級債對於房地產金融確實是絕佳選擇,一是可以賺取更高的貸款利率,二是如果發生違約,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而收回貸款本息。然而一旦市場利率上升、房地產價格下跌,次級債市場就面臨滅頂之災。市場利率上升使得購房者的壓力驟然增加;房地產價格下跌使得金融機構即使拍賣抵押房地產也難以獲得本金的全額償付。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並沒有真正結束。大批有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到2008年會進入利率重新設定的時期,估計違約率將再次大幅度提高。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很多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遭受巨額損失,導致市場上流動性出現恐慌性的短缺。如果次貸危機使得很多美國家庭面臨破產之虞,一定會對美國的消費帶來沖擊,而消費已經佔美國GDP的72%。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即使美國不會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但是增速放緩幾乎已經成為定局。IMF的報告認為,美國經濟走勢不容樂觀,預計其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均為1.9%,低於2007年的2.9%,比原來的預測分別降低0.1個和0.9個百分點。美元貶值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元貶值將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隨著美元貶值,進口產品的價格將上升,進而有可能推高美國的整體價格水平。尤其是,全球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急劇上漲,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通貨膨脹壓力。如果這些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進一步傳導到製造品價格,對於美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來說,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這將使得美聯儲處於兩難選擇:如果提高利率,次貸危機可能愈演愈烈,但是如果通過大幅度降低利率來拯救住房抵押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又可能使得通貨膨脹抬頭。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可能再次陷入滯脹的困境。其次,美元貶值對美國擴大出口有積極作用,但改善美國長期失衡的國際收支賬戶作用有限。美元貶值增加了美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有利於擴大出口;同時外國商品相對來說變得更貴,從而美國會減少進口。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07年9月份美國出口額增長1.1%,至1401.5億美元;進口額增長0.6%,至1966億美元。9月份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8月份收窄0.6%,至564.5億美元。但是,美元貶值對改善美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美國的進口中包括大量的原油和初級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在過去幾年出現了飆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美元貶值。所以美元繼續貶值,盡管可能會導致石油和初級產品的進口數量減少,但其進口總額並不一定減少或者減少有限。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盡管美國2007年10月份實現了出口增長,但貿易赤字較9月份上升了1.2%,至578億美元。赤字增加的首要原因就是原油進口額的增加。另一方面,導致美國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匯率問題而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美國政府和居民的消費支出過多,儲蓄率難以提高,這是美國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宏觀經濟根源。而要根本上改變這個狀況,光靠貨幣貶值是不行的。美元貶值對美國的金融體系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有一定的沖擊。外國所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高達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使各國的損失很大。在降低了投資美國各類債券的熱情的同時,為了減少損失,投資主體便會拋售美元資產以降低持有比例,資金流出美國去尋找新的價值窪地。這樣對美國的金融系統是一種沖擊。美國財政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8月,27個主要海外經濟體中有15個凈減持了美國國債。其中,日本凈減持比例達到4%,為7年來最大減幅。當月,海外官方和個人對美國股票、債券及其他票據的總投資凈流出為693億美元,為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危機以來的首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多次降低利率,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由於擔心通貨膨脹壓力,可能仍然維持利率不變,這會使得美國和歐洲、日本的利差繼續縮小,投資者更傾向於拋售美元,加劇了對美元匯率的打壓。同時,如果美元持續走弱,美元的強勢地位將受到不斷走強貨幣的挑戰,美元在國際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將受到削弱。伊朗已經宣布放棄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阿聯酋也已經聲稱,如果美元繼續貶值將考慮放棄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在現有的國際收支失衡格局下,東亞和石油出口國將其貿易順差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這在過去造成了全球實際利率偏低和美國消費旺盛的局面,但是,隨著美元的貶值,外國投資者不會長期忍受其美國資產的低回報率,它們為美國借貸提供資金的意願也將下降。一旦外國投資者不願意再為美國的雙赤字融資,當前全球失衡格局中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也將徹底遭到破壞。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執政的共和黨政府可能會繼續放任美元貶值,採取減稅、降低利率等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但如果民主黨上台,則會傾向於採用一種強勢美元的政策吸引國際資本,鞏固美國金融界的優勢地位,改變目前的財政赤字和資本流出的現狀。這也可能使得美元在2008年或2009年出現拐點。美元貶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美元貶值將直接促成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給全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歷史經驗表明,原油價格和黃金(218.75,-0.73,-0.33%,吧)價格均與美元匯率逆向而動。由於美元仍然是國際石油交易中的壟斷性計價貨幣,美元貶值導致了產油國的石油收入下降,這種情況下,產油國一方面在油價攀升的同時依然限產保價,從而進一步抬高石油價格;另一方面為推進投資多元化,拋售美元資產而置換其他資產,從而加劇了美元貶值。黃金歷來是人們對抗通貨膨脹和國際儲備貨幣貶值的強有力工具。黃金價格飆升時期,往往是通脹壓力加劇,或者美元大幅貶值時期。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會帶動其他產品價格的上漲。比如,石油價格的上漲帶來了各國開發生物燃料的熱潮,隨著玉米(1760,16.00,0.92%,吧)等作物被用於生產乙醇,玉米的價格不斷提高,導致了靠以玉米為飼料的牲畜價格提高。大量耕地被用於種植玉米,使得種植其他農產物的耕地面積減少,於是推動了全球糧食價格的上漲。美元貶值和匯率波動不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外匯交易、匯率形成、債券發行、金融資產定價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壟斷地位。美元持續貶值、波動頻繁,首先會直接導致外匯市場交易增加和各種貨幣之間匯率關系的頻繁調整,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其次,美元貶值會造成美元計價資產與其他幣種計價資產相對價值的變化,投資者將因此對不同幣種計價資產價值和收益率進行重估,並相應地調整金融資產投資組合,從而導致金融投機交易增加和資金的無序流動,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再次,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採取的降低利率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做法使得全球市場上原本已經泛濫成災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加,投機資本規模不減反增,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繼續增加。美元貶值對發達的經濟體國家出口貿易有不利影響,可能觸發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比如說,美元貶值意味著歐元對美元持續升值,歐元國家的商品出口競爭力將受到影響。歐洲兩家主要航空航天製造集團,達索航空公司和EADS也因為美元貶值使得其以歐元結算的生產成本上升,以美元售出產品的價格下降而宣布將把旗下部分流水線遷至以美元為主要貨幣的地區進行生產,以削減勞資開支,緩解因歐元對美元升值帶來的成本增長壓力,從而改變美元不斷貶值帶來的不利境地。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也不無擔心地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解決美元貶值引起的匯率問題,可能引發「經濟戰」。特別是對美國國內市場依賴比較大的企業將面臨沉重的打擊,日本豐田汽車的股價在美元持續貶值的預期下曾跌到了14個月以來的最低價位。美元貶值將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首先,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損失就是外匯儲備縮水。由於長期對美國貿易順差,新興經濟體積累了大量的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儲備。美元貶值就意味著它們財富的「蒸發」。其次,美元貶值也意味著新興經濟體長期依賴出口發展經濟的模式不再可行。由於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全球經濟體都彼此聯系在一起而無法「脫鉤」。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國消費需求的降低會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減少、增長放緩。再次,美元貶值將使得大量的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尋找投資窪地。大量的外資流入將推動新興經濟體國內資產價格的飆升,滋生經濟泡沫。而當美國經濟復甦,美元不斷走強的時候,資金又會大量從新興經濟體撤出流入美國;由於新興經濟體缺少完善的金融監管系統,防範金融風險的機制較弱,當大量資金撤出時,便會導致經濟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元貶值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宏觀調控的難度。盡管從2005年7月中國實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累積幅度超過了10%。但是,由於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的匯率又主要是採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對於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而言,人民幣則出現了貶值。包括歐盟、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承擔美元貶值帶來的一些後果。近期人民幣加快了升值步伐,美元貶值毫無疑問成了「重要的推手」。其次,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對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掣肘。一旦美國GDP驟然減速或者房地產市場加速下滑,那麼美聯儲可能連續下調聯邦基金利率,這將造成大量短期資本流出美國,而中國正是這些資本的理想目的地。而中國當前處於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上漲的狀況,理想的政策是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利率。而一旦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就會造成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息差進一步縮小或倒掛的局面,引來的資本流入。中美息差的縮小或倒掛也會給人民幣匯率造成升值壓力。美元貶值將對中國的出口構成嚴峻的考驗。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加大,匯率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將逐漸顯露。此外,中國近年來對外貿政策進行了積極調整,特別是從2007年7月起降低了很多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直接壓縮了出口企業的盈利空間。最近兩年,在廣東等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導致勞動力成本不斷增長。中國貿易順差的持續增加,導致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在本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2008年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考慮到2007年前三個季度中,凈出口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約為40%。如果出口萎縮,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嚴重的影響。從美國政策調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來看,歷史上,發達國家加息往往會造成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迴流,從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形成負面沖擊。但是這一現象不會發生在目前的中國,當前大量「熱錢」流入中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套取中美息差,而是沖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高收益率而來。因此中美息差的縮小或擴大並不會顯著影響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格局。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大幅升值,由此引發的國際資本流動可能會推高中國資產價格,加劇資產價格的波動性。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股票市場價格上漲主要是內源性而非外生性的,流入中國的外資也大多是股權性的對沖基金,而非外債。因此無論是美元降息還是美元貶值都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周期。但這一切均是以中國仍然堅持嚴格的資本管制為前提的,如果貿然開放資本賬戶,使得投機資本可以自由進出,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國內資本市場上將立刻「草木皆兵」。在美元貶值的外力下,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及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改變中國經濟內外失衡有積極作用。但是在短期內,由於中美貿易的互補性很強,中美貿易順差的局面一時很難逆轉,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存在。這需要兩國高層不斷加強談判磋商。同時,盡管錯過了人民幣升值的最佳時機,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下來。中國應該不斷完善金融系統,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影響美元的基本面因素FederalReserveBank(Fed):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美國中央銀行,完全獨立的制定貨幣政策,來保證經濟獲得最大程度的非通貨膨脹增長。Fed主要政策指標包括:公開市場運作,貼現率(DiscountRate),聯邦資金利率(FedFundsrate)。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要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包括每年制訂8次的關鍵利率調整公告。FOMC共有12名成員,分別由7名政府官員,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以及另外從其他11個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中選出的任期為一年的4名成員。InterestRates:利率,即FedFundsRate,聯邦資金利率,是最為重要的利率指標,也是儲蓄機構之間相互貸款的隔夜貸款利率。當Fed希望向市場表達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時,會宣布新的利率水平。每次這樣的宣布都會引起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較大的動盪。DiscountRate: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因儲備金等緊急情況向Fed申請貸款,Fed收取的利率。盡管這是個象徵性的利率指標,但是其變化也會表達強烈的政策信號。貼現率一般都小於聯邦資金利率。30-yearTreasuryBond:30年期國庫券,也叫長期債券,是市場衡量通貨膨脹情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市場多少情況下,都是用債券的收益率而不是價格來衡量債券的等級。和所有的債權相同,30年期的國庫券和價格呈負相關。長期債券和美元匯率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系,但是,一般會有如下的聯系: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債券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可能會使美元受壓。這些考慮可能由於一些經濟數據引起。但是,隨著美國財政部的「借新債還舊債」計劃的實行,30年期國庫券的發行量開始萎縮,隨即30年期國庫券作為一個基準的地位開始讓步於10年期國庫券。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些經濟指標對美元有不同的影響:當通貨膨脹不成為經濟的威脅的時候,強經濟指標會對美元匯率形成支持;當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威脅比較明顯時,強經濟指標會打壓美元匯率,手段之一就是賣出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