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在年底出現翹尾嗎
據報道,相關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9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1%,比上個月上升0.05個百分點,平均期限為5.2個月,專家表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年底或再現翹尾現象。
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去杠桿仍在進行中,央行還是會把流動性維持在『緊平衡』狀態,資金利率也沒有太多下行的空間。預計10月至11月的市場利率仍會保持相對平穩,銀行理財產品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但12月流動性收緊是大概率事件,屆時銀行理財收益率很有可能會再現『收益翹尾』現象。
網友紛紛表示,理財有風險,還是要慎重啊!
Ⅱ 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趨勢難改嗎
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多位理財經理表示,與往年月末、季末、年中理財收益率顯著沖高的現象不同,受資管新規影響,當下銀行理財收益普降。此外,市場流動性較充足,也拉低了理財收益率。
近期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預計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變化主要取決於市場利率走勢,大概率穩中趨降。
發行理財產品是銀行拉存款的主要方式之一。往年,在月末、季末、年中等關鍵時點,銀行都傾向於通過加大理財產品發行量等方式以應對貸存比等考核壓力,從而使得這些時點發行的理財產品利率較高。
「理財產品利率中樞下移,主要原因是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續向市場穩定供給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此外,嚴監管環境下,金融去杠桿繼續,銀行等金融機構杠桿降低後流動性壓力減小,也會對利率形成壓制。」西澤資本首席經濟學家趙建說。
強監管使得非標、通道類業務得到有效規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認為,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下,隨著強監管政策陸續落地,金融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非標、通道類業務的有效規范和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現象。
強監管政策之一就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出台,其對理財產品收益率影響顯著。興業研究分析師孔祥表示,非標資產目前不能錯配,因此新理財產品不能配置傳統高收益資產,導致收益率下滑。
如果不發生極端事件,預計銀行理財整個利率中樞穩中下移,但空間不大。同時,要警惕由於系統性風險帶來的流動性環境再緊張。
Ⅲ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數據在哪兒找
這個數據的話一般銀行不會主動透露給顧客的吧,你去找賣給你理財產品的那個銀行經理問下就知道了。
Ⅳ 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標了嗎
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
春節已近在眼前,手中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希望找到合適的投資理財渠道,而最新出爐的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數據,或可以為投資者理財提供參考。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續走高。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4441款,較上個月增加了561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6%,較上個月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創2015年8月份以來的30個月新高,不過,漲幅較之前收窄。其中,保證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3%,環比上升0.03個百分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
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共有33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9%,高於城商行的4.95%、股份制銀行的4.93%、國有銀行的4.86%、農商行的4.71%,但是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和中高風險理財產品佔比較大,這兩類產品的收益率是浮動的,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大,不適合謹慎類及穩健類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披露了實際到期收益率的6444款產品中,共321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187款,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34款,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50%,非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2.31%。雖然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動輒就能達到6%以上,甚至10%以上,但能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只有一半,而且結構性理財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要低於非結構性理財。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的時候要謹慎,如果對產品的收益計算方式不了解,對市場趨勢沒有一定的判斷力,建議還是不要觸碰。
對於有意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除了需要關注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外,更要留意募集期的長短,較長時間的募集期會導致資金站崗時間較長拉低產品的整體收益,並且一定要注意觀察購買的產品是否節前就開始計息。
融360分析師認為,2月中旬將迎來春節長假,所以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必將大幅下降,市場資金面將會保持穩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漲或下跌都有可能,但是漲跌幅都不會太大,從長期來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較大,所以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會延續去年的上漲趨勢。但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轉型為銀行結構化存款產品。
理財產品也要好好管制。
Ⅳ 哪位高手有各年度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發行規模、收益率的數據,或者知道從哪裡可以查到這些數據
ai
Ⅵ 銀行理財產品年底會有增長嗎
據融360監測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平均每個月10428款,自2016年12月開始產品發行數量上升趨勢越發明顯,在今年6月份達到最高值,7月至9月有所回落。依照往年的情況,四季度末受流動性收緊影響,發行量或將恢復增長。
總體上看,理財產品利率短期不具備持續上行的可能。「考慮到去杠桿仍在進行中,央行還是會把流動性維持在『緊平衡』狀態,資金利率也沒有太多下行的空間。預計10月至11月的市場利率仍會保持相對平穩,銀行理財產品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但12月流動性收緊是大概率事件,屆時銀行理財收益率很有可能會再現『收益翹尾』現象。」上述分析師說道。
Ⅶ 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大跌嗎
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403款,較前一周增加了99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39%,較前一周微幅下降0.01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繼續走低,但短暫的回調之後,8月份或止跌企穩。
揚子晚報記者 李沖 實習生 錢潔
銀行理財收益連降三周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3.65%、3.67%、3.91%、4%、4.06%、4.14%、4.18%、4.24%以及4.4%,呈現連續上漲。理財分析師認為,7月第一周銀行理財大幅下降之後,之後兩周都小幅下滑,不出意外的話,7月份銀行理財將迎來「八連漲」之後的「首跌」。
從產品期限的收益率來看,上周12個月以上期限產品收益波動大,3個月以內及12個月以上理財產品收益率較前一周上升,但3個月-6個月及6個月-12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略有下降。從不同收益類型的理財產品來看,保本理財收益降幅大於非保本理財。然而,雖然整體收益率下降了,但5%(不含)以上理財產品數量較前一周卻增加了38款。融360理財分析師還是要提醒大家,國有銀行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及中小銀行收益率超過5.5%的理財產品要看清高收益背後的原因,一般來說高收益產品不是結構性理財,就是私銀客戶或高凈值客戶專屬理財。
8月份收益率或止跌企穩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跌嗎?華創證券研報指出,7月以來,跨過半年末考核時點,資金面壓力有所緩和,理財收益率小幅回落,但是考慮到銀行負債結構性調整的壓力依然存在,收益率不會出現快速下行的情況。
有銀行內部人士也認為, 近日央行連續通過公開市場進行資金投放,市場利率連續下跌,下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可能進一步走低,不過市場資金流動性整體來看還是偏緊,銀行長期資金壓力並沒有減輕,短暫的回調之後,8月份銀行理財收益或止跌企穩。某股份行理財經理則指出,從風險控制角度考慮,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可能再大幅上升,但是考慮到資金面的整體情況,也不可能大降。預計未來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會保持平穩,建議投資人遇到高收益理財機會,不妨把握機會拉長投資期限。
Ⅷ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什麼會下降
一些銀行今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有所降低。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的收益或將走低,收益率可能一直在4%左右徘徊。除了寶寶之外,銀行理財也不能倖免,對於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降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進入下降通道。此外多位P2P人士表示,P2P平台失去賴以立身的高息優勢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Ⅸ 各大銀行正在有序消化理財存量嗎
資管新規出台兩個月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減少,多家銀行逐步推出凈值型理財新品。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產品向凈值型轉變,銀行理財市場正在構建新格局。
據普益標准統計,2018年4月銀行發行理財產品9612款,環比減少1329款;5月發行9861款,環比僅增加249款,發行量低於3月。
根據資管新規,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在此背景下,多家銀行理財產品開始向凈值型轉型。
中國建設銀行4月推出「乾元-建行龍寶」的(按日)開放式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光大銀行推出的「陽光金日添利1號」固定收益類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被稱為行業內首隻全面符合資管新規的凈值型理財產品。
董希淼表示,由於缺乏專業人才、投研能力和系統支撐,難以推出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產品,對中小銀行而言,凈值化轉型難度相對較大。「現在一些中小銀行尤其是農商行不具備發行理財產品的能力,以後將更多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理財咨詢和產品代銷可能是未來中小銀行理財的主要方向。」
截至目前,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增長較快。普益標准數據顯示,5月,各類銀行新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191隻,環比增長54%,同比增長111%。
對此,一位大型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隨著銀行保本理財的逐步退出,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會越來越多。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背後,凈值波動風險值得關注。溫彬表示,銀行理財產品隱形剛兌時代,對投資者而言,關心的是期限和預期收益率,而凈值型產品採用的是公允價值,每天的價值是波動的,從而增加了產品風險,促使投資者關注產品本身而不是預期收益率。
部分銀行已對存量產品進行「限額發售」,縮減理財產品的整體發行規模。
平安銀行在官網稱,受資管新規影響,平安銀行明星產品——智慧滾滾系列產品限額發售,每個工作日0點釋放額度,20萬元起購。此外,平安銀行的和盈滾滾系列產品也已採取限額發售,每日數量有限。兩者都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根據資管新規,過渡期內,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存量產品消化壓力減小。」溫彬表示,部分產品過去可能存在期限錯配、資金池等問題,那麼這些產品特別是一些非標,後續需要進行非標轉標,或通過其他融資方式來解決,如回到銀行表內、發行債券、進行資產證券化等,以解決存量特別是非標問題。
對於存量規模的消化,一位大型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銀行正按照時間進度表有序消化存量理財,同時已逐步推出一些凈值型理財產品。但資管新規落地後,相關細則尚未出台,具體操作還處於摸索期。
Ⅹ 銀行理財產品節後為何沒降價
往年春節一過,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一般都明顯回調,但今年卻一反常態。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今年節後銀行理財收益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大量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
普益數據顯示,封閉式非保本產品中,3個月以下的,國有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是4.82%,股份行為5.13%,城商行為5.10%;3-6個月產品,國有行為5.08%,股份行為5.22%,城商行為5.27%;6-12個月期限的產品,國有行為5.15%,股份行為5.20%,城商行為5.35%;一年期以上的,國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28%、5.47%和5.49%。
保本產品因為風險更低,預期收益率普遍在4%-4.8%之間。但從數量來看,各類型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產品規模都是保本產品的好幾倍。這三類銀行上周發行的保本產品總量為253款,非保本產品為896款,所以市場主流還是非保本產品。因此,從統計數據來看,預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產品依然是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