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與管理辦法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監管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通過監管促進企業資金使用、管理和決策規范運行,降低資金使用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監管原則:
(1)側重企業大額資金使用制度監管的原則;
(2)依法依規監管的原則;
(3)違規責任追究的原則。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監管內容:
(一)審定企業大額資金標准。企業大額資金數額分較大(30萬元至50萬元)、特大(50萬元至100萬元)、巨大(100萬元以上)三個標准,其具體標准由各企業依據本企業資產佔有規模、生產經營情況,經企業董事會研究提出(未建立董事會制度的企業由經理辦公會研究提出),報市農委企業管理處審定。
(二)監管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范圍。企業大額資金的使用是指企業在建設項目投資、固定資產購置、原輔材料采購等經營活動中,一次性投入或支付資金數額較大的行為。主要包括:企業新建項目的投資;境外企業的投資、入股;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及改擴建;企業資產的轉讓、置換及變賣;企業對外融資;企業對外經濟擔保;企業大額流動資金的使用等。
(三)監管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規程。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程:
做好大額資金使用前的可行性研究。大額資金使用前,企業有關部門對涉及的項目必須進行科學審慎的可行性研究論證。重大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聘請有相應資質的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或有關專家進行咨詢或評估論證。
大額資金使用項目適合招投標運作的要實行招投標管理。具體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大宗原材料采購項目、企業資產變賣項目等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國家計委令第3號)、《關於加強國債專項資金技術改造項目招標監管工作的通知》(國經貿投資[1999]1162號)及市政府有關規定進行招標。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要實施預決算管理。以現金流量為重點,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預算內資金支出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制,限額以上資金支出實行集體討論。企業一律不準對外企業及個人借出資金。
2. 國債資金 檢查組
7月9日至10日,由省林業廳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方仁柱、副主任葉永鋼等一行4人組成的檢查組,到鳳陽山管理處檢查國債二期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檢查組一行聽取了管理處處長葉石玄仙關於工程建設及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匯報,並對財務資料和運作進行檢查。通過檢查,肯定了工程建設資金運作程序合理,賬簿清楚,符合財務管理和國債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同時希望今後還要加強對資金的管理,保證資金合理使用,保證建設資金落實到位,嚴把質量關,加快工程進度。
3. 國債有沒有風險
國債也是有風險的。
我國國債利用的收益率較低,同樣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本身具有投資額大、周期長、效益低的特性,存在較大風險;
二是我國現行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體制具有較明顯的市場性特點,而資金的使用卻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特點,也影響其效益的發揮;
三是存在工作組織不力,建設環境不佳,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管理鬆弛,不能按期建成投產等情況。
國債的舉借是建立在政府信用的基礎上,而且國債的償還是以稅收收入為保障的。國債的使用一般都是以安排財政支出方式實現的,所以存在政府預算軟約束。
這種軟約束造成國債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部門,在掌握資源後出現浪費、腐敗、尋租等行為,不僅會降低資源使用效率,而且對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造成傷害。
故國債資金的使用風險主要隱含於國債資金的使用方向選擇的不確定性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的職能只是彌補市場缺陷,提供公共服務,而不能成為配置資源的主體。因此,大規模地發行國債來支持經濟的增長,有可能導致資源配置的效率損失。
(3)國債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擴展閱讀:
國債發行目的: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
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但是赤字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4. 企業大額資金管理辦法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監管內容:
(一)審定企業大額資金標准。企業大額資金數額分較大(30萬元至50萬元)、特大(50萬元至100萬元)、巨大(100萬元以上)三個標准,其具體標准由各企業依據本企業資產佔有規模、生產經營情況,經企業董事會研究提出(未建立董事會制度的企業由經理辦公會研究提出),報市農委企業管理處審定。
(二)監管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范圍。企業大額資金的使用是指企業在建設項目投資、固定資產購置、原輔材料采購等經營活動中,一次性投入或支付資金數額較大的行為。主要包括:企業新建項目的投資;境外企業的投資、入股;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及改擴建;企業資產的轉讓、置換及變賣;企業對外融資;企業對外經濟擔保;企業大額流動資金的使用等。
(三)監管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規程。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程:
做好大額資金使用前的可行性研究。大額資金使用前,企業有關部門對涉及的項目必須進行科學審慎的可行性研究論證。重大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聘請有相應資質的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或有關專家進行咨詢或評估論證。
大額資金使用項目適合招投標運作的要實行招投標管理。具體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大宗原材料采購項目、企業資產變賣項目等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國家計委令第3號)、《關於加強國債專項資金技術改造項目招標監管工作的通知》(國經貿投資[1999]1162號)及市政府有關規定進行招標。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要實施預決算管理。以現金流量為重點,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預算內資金支出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制,限額以上資金支出實行集體討論。企業一律不準對外企業及個人借出資金。
5. 簡述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原因
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適度的國債規模刺激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負面效應,適度的國債發行可以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家公債的運用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適度的國債可以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總量平衡。
原因: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較優方式。敗政赤字出現後,一般有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動用歷年的財政結余;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三是發行國家公債。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將社會暫時閑置的個人公共消費資金集中起來,並改變其使用性質,將其轉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或將資金沉澱下來,變一部分現實的購買力為潛在的購買力,從而減緩總需求壓力。
(5)國債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擴展閱讀: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國債由國家信用做為背書,應該是屬於最安全的投資產品。稱市場稱為「無風險投資」。
2019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銀行定期同期產品並不低。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國債毫無疑問成為了「保本理財」性價比較高的替代品之一。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
而個人投資者可在4月全月,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有利於提高個人投資者購買儲蓄國債便利性。
本次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後方可提前兌取。而且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櫃台辦理。
6. 求:財政資金專戶管理情況總結報告
從2005年起,我國連續實施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正式被穩健的財政政策所取代。2005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2006年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決定。所謂穩健財政政策,就是中性財政政策,指財政政策對總需求既不擴張也不收縮的情形,是介於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是在經濟總量基本平衡、物價比較穩定、結構性問題相對突出情況下,實行的一種財政政策。
從近年來我國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實踐看,穩健財政政策是相對於我國過去實行的適度從緊財政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而言的,財政部門落實穩健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控制赤字,反映了財政政策「松緊適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調整結構,反映了財政支出結構「有保有控」的結構優化取向,這輪宏觀調控呈現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既要防止通脹的苗頭繼續擴大,又要避免通縮的陰影卷土重來;既要間接控制投資需求膨脹,又要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又要著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推進改革,反映了財政政策促進「制度創新」、完善市場機制的取向,就是要轉變以往主要依靠財政支出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通過財政自身的改革以及有利於改革的財政收支安排,實現推進整體改革的目的。增收節支是指財政部門要通過加強稅收征管、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同時要嚴格控制財政支出的過快增長,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2006年,財政支出政策的基本特點是調整支出結構,在壓縮一般性開支的同時,保障公共支出需要。財政支出重點投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公共服務的薄弱環節。其中,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本年度財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內容。為了配合全面取消農業稅政策,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了1030億元轉移支付資金。與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農民減負約1250億元,人均減負140元。「三補貼」政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共發放補貼資金188.7億元。從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西部地區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中規定的免教科書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其中部分專項資金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資金直達學校,受益學生達到4880萬人,平均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中部地區每個省選擇一個縣於秋季學期開始試點,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也主動實施了改革試點。2006年中央政府的財政投資重點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比例達到48%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個多百分點。
1994年,分稅財政體制改革初步確定了中央與省級單位之間的財政體制,但並沒有確定統一的省以下財政體制,而是由各省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決定。近年來,基層財政運行中的矛盾日益突出,縣鄉財政困難、地區間財力不均衡等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解決地方財政運行中的問題,近年來,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對省以下分稅體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其中「鄉財縣管」和「省直管縣」是涉及到財政級次改革的重大措施。2006年,全國28個省份推行了鄉財縣管改革,18個省份推行了省直管縣改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重要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006年,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其中,在總結2005年政府收支科目分類改革模擬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完成了政府收支科目分類改革的各項准備工作,2007年的預算將採用新的收支科目進行編制。此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國債余額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等各領域的改革,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
相對於1994年的稅制改革,通常將目前正在推進的稅制改革稱為「新一輪稅制改革」,其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12個字。2006年在稅制改革領域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全面取消農業稅,調整消費稅稅目與稅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並草案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制度出台,資源稅政策調整,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等。
近年來,我國財政政策的基本走勢,可以概括為以公共化為取向,以均等化為目標,以規范化為原則,加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7. 國庫月度收支存退情況說明
背景:
長期以來,我國不論是在財政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財原則,存在著重收入、輕支出」的財政支出思想。改革的重點往往集中在財政收入方面,而在支出方面尚未進行徹底的69改革。2001年,財政部長項懷城在全國人大會議的工作報告中,將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作為我國「十五」期間財政支出改革的重點。在新形勢下,建立健全的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成為必然,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理應提上議事日程。
1.我國傳統的分散型國庫收支制度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分散型國庫收支制度下,財政資金分為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還設立「小金庫」、帳外帳等截留財政資金。預算內收入通過徵收機關直接繳入國庫,預算內資金支出時,先由支出單位(預算單位)編制預算草案,由財政部門審核匯總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批後成為正式預算,財政部門按計劃按預算直接將預算資金從國庫經中國人民銀行撥付到支出單位(預算單位)開設在商業銀行的帳戶上,支出單位(預算單位)再根據有關規定和預算要求,自行支付購買商品和勞動的各類款項,並在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決算報表,報送同級財政,圖1為預算內資金支出的支付程序圖。預算外資金目前未納入預算管理,其收入不直接納入國庫,而是由財政部門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入全部上繳財政專戶,支出由同級財政部門按預算外支出計劃和單位財務收支計劃統籌安排,經批准後從財政專戶撥付單位,各單位將返還的預算外資金自行向商品和勞務的供應商支付。其實並不是所有單位的預算外資金都能作到收支兩條線,我國目前還有些單位自行開設預算外資金專戶,進行坐收座支。
在這種分散型國庫收支制度下,我國的國庫資金管理存在著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1)財政部門與行政事業單位多頭開戶,轉移、分散財政資金。
一方面由於我國的國庫管理制度中規定國庫存款不計息;另一方面由於各商業銀行為了多拉攏存款,將存款任務層層分散,落實到個人,財政資金就成了大家競相爭奪的對象。很多財政部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獲取利息多頭開戶,並把預算內資金轉化為預算外資金,躲避預算管理。按照現行制度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方法,只能開設收入支出各一個帳戶,但實際上不少單位也存在多頭開戶現象,同時行政事業單位不僅存在將預算內資金轉入預算外資金的現象,還存在設立小金庫及帳外帳,分散國家的財政資金的現象。由於各財政和各預算單位都有多頭開戶現象的存在,使得國家無法了解所有財政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狀況,從而造成資金管理混亂,效率低下。
(2)不包括預算外資金的國庫資金不利於財政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
我國目前將財政資金區分為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預算內資金是國家集中資金,是繳入國庫的,並通過各級財政層層匯總成為國家預算資金,是我國目前執行宏觀調控政策的基礎。而預算外資金是由預算單位自行支配的資金,是分散的,盡管現在預算外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入繳入帳政專戶,支出由財政返回,但還不是全國集中的資金,不繳入國庫。國家在制定宏觀財政政策時所依據的應該是全部的財政資金,但現在由於納入預算的只有預算內資金,國家無法完全掌握預算外資金和制度外資金(制度外資金一般以「小金庫」和帳外帳存在),所以制定宏觀財政政策時往往以預算內資金為基礎,但實際上大量的預算外資金和制度外資金的存在會影響宏觀財政政策的運行效果。例如當預算內資金存在著大量的赤字,而預算外資金和制度外資金又存在大量結余時,本來財政資金可以自身平衡的,但由於國家只掌握預算內資金,為了平衡預算內資金就會增發國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執行。
(3)分散型的收支制度實行「以撥定支」制度,造成資金沉澱、財政支出信息失真。
在這種收支制度下,當同級財政部門把財政資金撥付給預算單位時,在財政總預算會計中就作為財政支出處理,而財政資金真正的支出並不是這一階段,應該是在預算單位向商品和勞務供應商支付帳款時。帳面支出階段和實際支出階段的不一致會造成財政支出兩方面的信息失真:一方面是財政支出金額的失真。財政部門撥付的金額並不等同於預算單位向商品和勞務供應商支付的金額,往往是前者大於後者(因為如果是後者大於前者,預算單位就會繼續向財政要錢),從而造成資金沉澱的在預算單位。所以就會出現財政預算資金帳面赤字而實際有結余的現象,從而影響財政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是財政支出用途的失真。「以撥定支」的分散收支制度下,財政部門按預算和計劃指定的用途向預算單位撥款後即作為相應的支出處理,就不再對預算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使用權屬於預算單位,預算單位就有可能在獲得預算資金後變更預算資金的用途而挪作它用,這樣就會造成預算支出的帳面用途與實際用途不一致。這也反映了國庫資金(我國的國庫資金就是預算資金)的運用沒有得到國庫部門和財政部門的有力監督。
(4)國庫資金結算環節多,影響了國庫資金的及時入庫、降低了國庫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分散收支制度下,從收入環節看,一方面有些徵收機關為了完成徵收任務,設立過渡帳戶,把其當作稅收的蓄水池,人為增加財政收入的結算環節;另一方面由於國庫經收處設在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與代理國庫的中國人民銀行必須通過同城票據系統才能結算。這兩方面都會影響財政收入的及時入庫。從支出環節看,分散收支制度並不象集中收支制度那樣建立集中的政府支出系統,國庫資金統一由國庫直接支付給商品和勞務的提供者,而是先由財政部門將國庫資金劃入支出單位的帳戶,再由支出單位安排支出;同時很多支出單位在商業銀行設立很多帳戶,這使得支出單位的資金運動從一個銀行帳戶到另一個銀行帳戶,使國庫資金滯留在銀行結算環節,大大降低了國庫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後,目前由於財政、徵收機關、國庫、商業銀行還沒有完全聯網,銀行之間高效率的電子化結算體系也沒有能完全建立,這也影響了國庫資金的入庫和使用效率。
(5)在分散型收支制度下,國家對國庫資金的監督不力。
在我國傳統的分散型收支制度下,國庫管理部門與國庫出納部門不分;國庫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多頭開戶;財政「以撥定支」,撥款後就不再監督國庫資金的使用;沒有專業的內部和外部監督人員和機構等等原因,造成我國一直以來對國庫資金收支的監督不力,經常出現全國人大剛剛通過預算,同時調整預算就來了,無法用預算約束國庫資金支出的現象。
2.我國實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好處
在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是國庫分散收支制度,這一制度使得我國的國庫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監督不健全,官僚腐敗現象嚴重。隨著我國公共財政的建立與改革,國庫分散收支制度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是國外普遍採用的國庫管理制度,在我國實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好處:
(1)有利於提高國庫資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改變了「以撥定支」的原則,而是以國庫資金的實際支付為支付,沒有資金沉澱在支出單位,可以使在分散收支制度下原本沉澱在支出單位的閑置資金被有效的盤活,同時在集中收支制度下收和支的信息真實,為國家制定正確的收支計劃提供依據;其次在國庫集中收支制度下,國庫直接將資金支付給商品和勞務的提供者,不必象分散收支制度時經過層層撥付最後才由支出單位支付給商品和勞務的提供者,從而大大減少了支出的結算環節,同樣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後建立國庫單一帳戶後,支出單位的財政資金(預算內外資金)都集中在國庫,有利於財政部門對資金加強統一調度和管理,使庫款調度更加靈活,同時也將從根本上改變本期財政資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門和各支出單位多頭開戶、重復開戶的混亂局面。
(2)有利於縮小財政赤字、減少短期國債的發行,同時還有利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機結合。
建立單一帳戶後,所有的財政資金包括預算外資金都集中在國庫,財政部門就可以綜合運籌預算內外資金,調余補缺。目前我國預算內赤字較大,而預算外往往有結余,通過預算外資金補充預算內資金,就可以縮小財政赤字,也可以減少因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的短期國債。另一方面,國庫單一帳戶建立後所有的財政資金的進出都必須經過這一帳戶,各級財政和各級中央銀行就可以真確掌握財政資金的全貌,為財政部和中央銀行總行制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提供依據,同時也有利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機結合。
(3)有利於強化對國庫資金的監督和預算約束。
實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後,全國就要建立一個集中的政府支付系統,所有的資金支付都通過國庫的單一帳戶體系,這使得國庫和財政部門可以嚴格監督財政資金的最終支付,改變了過去分散收支制度下國庫和財政只監督和管理資金的分配和撥付。同時在嚴格的監督下,預算約束也會進一步得到硬化。
(4)有利於進一步配合政府采購制度的深化改革。
政府采購制度與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都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主要內容。國庫集中收支容易引起支出單位和商品、勞務供應商的合謀,只有實行政府采購制度,才能提高支出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從而實行對國庫資金的嚴格控制和監督。另一方面,實行了國庫集中收支制度,將財政資金全部集中於國庫,從而全面壓縮了所有在途財政資金,大大減少了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的阻力,保證了政府采購制度的全面實行。實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後,政府采購實際上是國庫集中支付的一項具體表現形式。
完善我國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建議
1.完善預算管理體制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我國的預算管理體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是預算管理體制的一個核心制度,預算管理體制中還有其它相關的制度,只有好的相關環境,才有可能建設完善的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提高財政資金的管理效率。第一,財政資金不再區分預算內外。即將所有的財政資金都納入預算內,並都通過設置在中央銀行的單一帳戶進行收支,從而使國庫收支真實反映所有的財政收支狀況,並使所有的財政收支都納入國庫的管理和監督范圍;同時在真實財政收支信息下才有利於國家宏觀財政政策的制定,有利於縮小財政赤字、減少短期國債的發行。第二,建立科學的預算編制制度。一是給預算編制留足夠的時間,一般要提前一年編制下年預算,試編3年的滾動預算從而有利於預算的磋商和論證。二是改變預算年度的歷年制為跨年制,或改變各級人大開會日期。我國的預算年度是1月1日到12月31日,即歷年制,但審批各級預算的各級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些時候開會,這使前幾個月的預算執行缺乏法律依據,所以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實行跨年制如上年的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等或改變人大的開會日期,使得預算執行前預算草案就得以通過,全年的預算都有法律依據。三是進一步細化預算科目,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制度。我國目前預算科目比較籠統,不利於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運行,所以有必要從功能上、性質上進行預算科目規范分類,建立多級預算科目體系,每項支出都要有相應的對應科目,把預算具體到部門、單位和項目。
2.建立高效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和銀行資金清算系統
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和銀行資金清算系統是實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技術基礎,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最終結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是財政管理的電子化和網路化,一般包括預算編制系統和預算執行管理系統、收入管理系統、國庫現金管理系統、國庫收支帳務系統和債務管理系統等一系列信息網路系統。通過這些管理系統,可以節省財政管理的時間,充分收集財政管理所需的資料,提高財政管理效率。在高效而健全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下,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效率。尤其是國庫收支的帳務系統和國庫支付管理系統,實質上就是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組成部分。通過國庫收支的帳務系統,既可以克服集中收支、分散核算的缺點,又可以克服集中收支、集中核算的缺點,實現集中收支、集中核算與分散核算的結合,這種理想的模式下,既有利於國家對國庫資金收支逐筆管理審查,也有利於各預算單位對自身收支狀況的充分掌握和分析管理;國庫支付管理系統和國庫資金的銀行清算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有效提高國庫資金支付效率和加強對國庫資金嚴格監督。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一個完整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所以應該抓緊時間建設財政管理信息系統,為了配合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改革,首先應建立國庫收支賬務系統和國庫支付管理系統。另一方面,國庫集中收支制度需要通過銀行的資金清算系統進行資金結轉,順暢的資金清算系統可以大大提高國庫資金的利用效率。銀行資金清算系統也是一個電子化和網路化的信息系統。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國庫資金,國庫資金的清算系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資金支付系統,獨立於其它銀行資金的清算。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實施需要這一獨立的國庫資金清算系統,加快財政資金撥付到帳的時間,提高國庫單一帳戶清算業務的效率。
3.健全國庫管理和國庫出納機構
由於我國未區分國庫管理機構和國庫出納機構,將其混設在中央銀行內,這非常不利於國庫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尤其實行國庫集中收支制度的目標就是為了加強對國庫資金收支的管理和監督,所以有必要把國庫管理機構與國庫出納機構分離開立,形成它們之間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局面,從而完善國庫對財政資金的監督職能。借鑒國外的做法,我國可以在財政部門內設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庫管理機構,如我國已設立的國庫司,或正准備建立的國庫支付執行機構等,應抓緊在全國推廣。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健全國庫的出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在中央銀行的國庫部門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人員意識薄弱、素質較低,嚴重影響了國庫職能的實施,所以健全在中央銀行的國庫出納機構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在時機成熟時,像國外那樣建立一個獨立於中央銀行的出納署。
4.完善單一帳戶體系
我國的一些試點地方將國庫單一帳戶設置在商業銀行,會造成多方面的不利。所以我們應該堅持國庫單一帳戶設置在中央銀行,其實質即是堅持委託金庫制,如將國庫單一帳戶設置在商業銀行就是實行銀行制。銀行制除了國庫成本較低外沒有其他優點,一般國家都不採用。另一方面單一帳戶體系中的零餘額帳戶的設置也應該有客觀的標准和法律條文,才有利於提高國庫資金的清算業務,同時也有利於維持金融秩序,避免經濟尋租的現象產生。最後在完善單一帳戶體系中應逐漸將預算外資金的收支納入國庫單一帳戶中,與預算內資金一視同仁。
5.建立一個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
建立一個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是為了保證國庫資金的有效運用,其應該包括國庫部門自身的監督職能、國庫內部各相關部門之間的監督、國庫相關業務往來的外部監督;日常的監督和專業監督;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當然這些監督又是相互交叉的,具體地說:應健全國庫部門自身對國庫資金收支的監督職能尤其是國庫支付部門對國庫資金的運用應進行嚴格的逐筆審核制度;建立國庫管理部門與國庫出納部門的相互監督的內部控制制度;中央銀行應嚴格依照國庫支付機構的撥付指令行事,對商業銀行辦理財政支付清算業務進行嚴格監督;財政部門應對國庫資金運行全過程進行監控;政府審計部門應結合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加強對國庫資金運行的外部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也應嚴格履行自身職責,加強對國家預算和預算執行的外部監督;政府支出部門和供應商也應該具有對國庫資金的結算速度和效率進行監督義務。
6.完善相關法律,同時進一步提高相關人員的認識、增強國庫資金管理意識
實行國庫收支制度後,原來建立在分散收支制度基礎上的相關法律應進行修訂或重新制定。如修訂《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家金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預算會計制度(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稅收征管會計制度、國庫會計制度);制定《國庫收入管理辦法》、《收入退庫管理辦法》、《財政資金支付管理辦法》等。
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影響了有些部門和有關人員的既得利益,受到了來自於這些部門和人員的改革阻力,所以我們還應該讓他們轉變思想,提高認識,積極配合國庫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同時提高相關人員的素質,增強國庫資金管理意識。
8. 國債資金管理的管理對策
加強項目組織管理,明確項目法律責任主體
一是要科學界定財政與計委在項目申報上的職能分工。財政部門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職能部門,不能只充當出納的角色,要對投資領域的項目決策、資金配置有發言權,要參與投資項目的前期研究和項目評估,參與項目投資概算的確定和招標、投標工作,參與工程取費標准和定額制定等比較全面的項目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財政部門的職能作用,對此,財政部、財政廳應對申報程序做出專門規定,徹底改變項目申報由計委單獨運作的被動局面。二是要明確項目法律主體。在當前的情況下,宜實行項目辦主任作為項目法人,並簽訂責任狀,承擔項目全過程監管職責,像常設單位法人一樣,承擔法律責任,並實行終身制。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嚴格監督檢查
一是實行項目會計委派制。由於工程項目辦是臨時機構,財務管理是一個薄弱環節,而國債項目是政府性投資,應當實行會計委派制,這符合《會計法》的規定。二是實行項目專管員制。要賦予專管員必要的職權,項目單位的每一項開支必須由專管員審核後,方可報法人簽字報賬;財政基建撥款,必須由專管員提出意見後,方能撥付;並且要明確專管員的法律責任。三是加強財務管理。要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並嚴格按制度執行,同時實行專賬、專戶、專人管理,嚴格搞好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完整。四是加強監督檢查。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也不可忽視監督檢查,財政部門要組織專班,也可聯合紀委、監察、計委、審計等部門組織專班,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要嚴肅處理,切實保證國債資金專款專用,發揮效益。
強化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嚴格撥款程序。要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和財政監督貫穿於撥付過程中,可採取兩種撥付方法。第一種方式是按預算、按進度撥款,工程款支付累計金額達到工程造價的90%時停止撥付資金,以財政部門審核的竣工決算為依據,待工程竣工後結算。建設資金控制在批準的項目總概算范圍內,凡超出批准概算的,不再追加政府投資;對個別由於設計不合理或非人為等原因必須調整概算投資的,應嚴格按規定的程序並經批准方可實施。第二種方式是實行提款報賬制。引入先進的管理辦法,實行提款報賬制,由項目單位先墊付資金,再按項目的完工情況,到財政部門審核報賬,這樣能有效地保證配套資金的落實,避免資金被截留挪用。二是要切實落實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是全面完成項目任務的重要保證。承諾籌措資金的單位必須按照項目進度將資金同比例到位。在當前地方財政十分困難的前提下,應想方設法多渠道籌資。三是規范撥款渠道。項目資金原則上全部通過地方財政部門撥付,不能多渠道撥付,這樣有利於地方財政部門全面加強管理,及時上報有關情況。
加強基建程序管理,嚴格「三算」監管
一是要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招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確保工程質量。在工程的招標中,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和打破地方、部門保護,不得弄虛作假、收受賄賂、搞錢權交易,不得層層轉包和違法分包。二是強化項目的「三算」監管。對項目的「三算」監管,是財政部門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切入點。通過監管,可以達到降低工程造價、避免資金缺口、節約建設資金的目的。監管的內容包括項目的前期工作、工程預算,工程招標標底、工程價款結算,重大設計變更、工程竣工財務結算等。
9. 如何加強國債資金管理
國債資金不同於自有資金,它來之不易,且用起來應該更嚴格、更「摳門」引才對。因此,我國對國債資金的管理出台了若干個規定,從國務院到財政部、審計署,再到省市財政部門,三令五申,嚴格限制國債資金使用方向,嚴格使用紀律,嚴格監管措施。如今的國債資金管理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但是只要管理好國債資金就會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建設。
管理對策
加強項目組織管理,明確項目法律責任主體
一是要科學界定財政與計委在項目申報上的職能分工。財政部門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職能部門,不能只充當出納的角色,要對投資領域的項目決策、資金配置有發言權,要參與投資項目的前期研究和項目評估,參與項目投資概算的確定和招標、投標工作,參與工程取費標准和定額制定等比較全面的項目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財政部門的職能作用,對此,財政部、財政廳應對申報程序做出專門規定,徹底改變項目申報由計委單獨運作的被動局面。二是要明確項目法律主體。在當前的情況下,宜實行項目辦主任作為項目法人,並簽訂責任狀,承擔項目全過程監管職責,像常設單位法人一樣,承擔法律責任,並實行終身制。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嚴格監督檢查
一是實行項目會計委派制。由於工程項目辦是臨時機構,財務管理是一個薄弱環節,而國債項目是政府性投資,應當實行會計委派制,這符合《會計法》的規定。二是實行項目專管員制。要賦予專管員必要的職權,項目單位的每一項開支必須由專管員審核後,方可報法人簽字報賬;財政基建撥款,必須由專管員提出意見後,方能撥付;並且要明確專管員的法律責任。三是加強財務管理。要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並嚴格按制度執行,同時實行專賬、專戶、專人管理,嚴格搞好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完整。四是加強監督檢查。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也不可忽視監督檢查,財政部門要組織專班,也可聯合紀委、監察、計委、審計等部門組織專班,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要嚴肅處理,切實保證國債資金專款專用,發揮效益。
強化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嚴格撥款程序。要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和財政監督貫穿於撥付過程中,可採取兩種撥付方法。第一種方式是按預算、按進度撥款,工程款支付累計金額達到工程造價的90%時停止撥付資金,以財政部門審核的竣工決算為依據,待工程竣工後結算。建設資金控制在批準的項目總概算范圍內,凡超出批准概算的,不再追加政府投資;對個別由於設計不合理或非人為等原因必須調整概算投資的,應嚴格按規定的程序並經批准方可實施。第二種方式是實行提款報賬制。引入先進的管理辦法,實行提款報賬制,由項目單位先墊付資金,再按項目的完工情況,到財政部門審核報賬,這樣能有效地保證配套資金的落實,避免資金被截留挪用。二是要切實落實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是全面完成項目任務的重要保證。承諾籌措資金的單位必須按照項目進度將資金同比例到位。在當前地方財政十分困難的前提下,應想方設法多渠道籌資。三是規范撥款渠道。項目資金原則上全部通過地方財政部門撥付,不能多渠道撥付,這樣有利於地方財政部門全面加強管理,及時上報有關情況。
加強基建程序管理,嚴格「三算」監管
一是要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招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確保工程質量。在工程的招標中,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和打破地方、部門保護,不得弄虛作假、收受賄賂、搞錢權交易,不得層層轉包和違法分包。二是強化項目的「三算」監管。對項目的「三算」監管,是財政部門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切入點。通過監管,可以達到降低工程造價、避免資金缺口、節約建設資金的目的。監管的內容包括項目的前期工作、工程預算,工程招標標底、工程價款結算,重大設計變更、工程竣工財務結算等。
10. 如何進行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
資金管理是指控制每筆交易投入的資金量,以此控制風險,保存交易的實力。
沒有什麼100%每次交易都賺錢的系統,各種系統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最關鍵的問題是它們都無法閉開因方向做錯而導致的虧損,畢竟市場本身決定一切。作為一個交易者,首先必須牢記的一點就是「虧損是不可能在交易過程中被避免掉的。」
止損點的設立和執行非常重要,但不要以為有了這個你就萬事無憂了,滑移價差,閣夜跳空,市場里總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所以資金管理是比交易系統更加重要的一節,再好的系統,配上糟糕的資金管理,可以在一夜之間讓你傾家盪產,可是反過來,嚴格謹慎的資金管理計劃再配上個不算太爛的交易系統,卻能讓你穩健的累積起屬於你自己的財富。
其實資金管理也沒什麼特別高深的地方,你只要記住,把每次投入的資金固定一個比例就可以了,不過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固定的最佳比例,太大的話風險過高,太小的話資金又沒有使用的效率,星雅龍趨勢追蹤交易體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