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蕭條時,政府發行國債收回來的錢會投入市場,政府支出增加,M3不變,所以GDP會增加,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過熱時,央行發行國債收回來的錢不投入市場,政府支出不變,M3減少,GDP會減少,抑制經濟過熱
Ⅱ 央行如何發行和回收貨幣
央行幾乎天天都在發行基礎貸幣和回收基礎貨幣。你到各地人行的金庫看看就知道,裡面有大量的現鈔啊,但只有一小部分投放到市場(居民、企業、以及商業銀行的櫃台和金庫)。現在全國各地人行金庫里的現鈔可能有幾十萬億吧,但投放到市場的才二三萬億吧,印那麼現鈔放在那裡主要干什麼呢?主要預防儲戶突然大量提現用。全國居民儲蓄有20萬億,但在商業銀行和居民手中流通的紙幣只有二萬億,假如某地遇突發事件時,居民突然全部將存款都取出怎麼辦,難道商業銀行不讓他們取嗎?不是的,居民想取多少都可以取的,商業銀行只管向人行搬現鈔,事件平息後居民又將現鈔存銀行,銀行就將現鈔存人行,除留一部分用來應付居民正常提現外,剩餘的存人行,增加該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余額,存人行也有利息收入呢?不過,當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擴大時,他繳存央行的准備金也增大,這時可能商行銀行的現鈔就無法滿足儲戶的提現需要,到期無法按規定的比例繳存央行的存款准備金而被罰等,逼著商行銀行縮小貸款規模。央行就是通過這些辦法來調節經濟,穩定幣值的。但當居民所有的收支都用電子劃轉時,就不需要使用現鈔了,似乎存款准備金制度也就失效了,不知是否這樣。 樓主可能想知道最原始的現鈔是怎樣投放市場的。我想有好多渠道的。如,先強制規定除政府印的紙幣外,其他任何東西包括金銀不能做為交換的媒介,但最初的時候,居民可以用金銀等向央行兌換紙幣,這樣紙幣就投放市場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通過存款的派生機制創造了貨幣,當然不是基礎貨幣,存貸款規模變大了,交易量增加了,所需要的紙幣也要增加了,原來的紙幣數量無法滿足居民的提現需要了,這時商業銀行可以用商業票據向央行貼現,這樣紙幣就又投放市場了。再有就是央行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卷,這樣也將基礎貨幣投放市場了。當然央行可以用反向操作收回基礎貨幣,可以用法定存款准備金收回貨幣,可以用發行政府債卷收回基礎貨幣。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政府購買物品和發放公務員工資是用稅收來的錢而不是印鈔票的。如果這樣紙幣不泛濫才怪。
Ⅲ 央行通過發行票據回收的流通貨幣是不是直接銷毀
1.也就是央行現在有的票據
2.肯定不是銷毀,只是把商業銀行的錢收過來,減少商業銀行的可貸資金,控制流動性,票據跟債券差不多,到期是要還本付息的
Ⅳ 央行發行大量國債,對於社會資金流動有什麼影響
從目的上來看,發行貨幣是為了增加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適用於經濟蕭條時期,刺激需求,擴大就業。而發行國債的目的是彌補財政赤字,籌措建設資金,減少市場中的流動資金,抑制消費需求。
從影響上來看,過量發行貨幣會直接引發通貨膨脹。而發行國債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是間接,但減少國債發行量卻能有效抑制通貨膨脹。
從成本上來講,國債肯定要比直接發行貨幣更節省成本。
難或者重大損失時,若無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渠道,則極有可能喪失償債能力。比如新冠狀疫情期間,多家企業倒閉,金融機構受重創。所以企業和金融的違約風險比政府的違約風險大。
而國債是由國家來償還債務。在市場經濟國家,國債是政府發行。通常,國家不容易發生經濟體系完全破壞的情況。所以政府具有較強的清償能力,國債則被認為不存在任何違約風險,幾乎為零風險投資。
Ⅳ 貨幣怎樣從央行流出,怎樣回收
中央銀行的業務包括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其資產業務是指形成中央銀行對社會集團和個人的債權的業務,主要包括證券買賣、代款、再貼現、保管金銀和外匯儲備;其負債業務是指形成中央銀行對社會集團或個人的債務的業務,主要包括貨幣發行、代理國庫、吸收財政存款、集中管理存款准備金、辦理全國的清算業務。
銀行印好了貨幣,代表央行已經從公眾手中「籌集」到了資金。然後,央行用這部分「籌集」來的資金去進行它的資產業務活動:購買證券、向金融機構發放代款或貼現票據、購買金銀及外匯。如此一來,新發行的貨幣就到了公眾、政府機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手中。這樣,新發行的貨幣就進入了流通領域,而央行保管的只是一些證券、票據、資金賬戶、外匯等。
有這幾種渠道:
(1)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
(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
(3)成為政府的收入,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
(4)有人會提到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
(5)其它主要提到:如何調節市場中貨幣總量。比如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再貼現率。
當然央行可以用反向操作收回基礎貨幣,可以用法定存款准備金收回貨幣,可以用發行政府債卷收回基礎貨幣。
Ⅵ 國家如何發放和收回貨幣
應該是通過銀行吧,比如說貸款和存錢.央行向銀行提的准備金等等.
還有國家發行債券.
Ⅶ 我國的國債是如何使用的
也不能完全這么說。
但是一般的國債是用來補充財政的 也就是不可能知道用到哪裡去了。就像你存1塊錢在銀行也不知道貸給誰了。
另外有一些特殊目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債券 比如說鐵道債,嚴格上說不屬於國債,但實質上具有國家信用。
另外就是特別國債,07年剛發過。這個是有特殊目的的。就是為了成立中投公司,用來和央行置換美元資產
Ⅷ 央行發行票據回籠貨幣具體怎麼發生作用,其詳細過程呢(請舉易懂例子)
假如一年中國家多投放了500億元的貨幣量,一年後國家想要收回多投的500億元的貨幣量,請告訴我國家能否全部收回500億元的錢嗎,如果不能的話能差多少錢收不回,投放與收回的差額佔比率是多少。
Ⅸ 如果央行把國債買下來,政府還需要還錢么
經濟本來就是一種游戲,央行歸國家管,但其本身並不是國家。國家發放國債的目的就是從企業和私人手裡籌集資金進行建設,所以央行不大可能自己去買國債,即使買也只是買很小的一部分。在進一步,央行買下來的國債還是要給錢的,這錢要上交國庫,也就是說這是一道手續,不可能免掉的。
Ⅹ 剛印出來的錢被國家送到中央銀行,這錢是用來幹嘛的
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主要通過四條途徑流入市場中的:
1.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財政緊缺難以周轉時才會使用);
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並不是所有購進的外幣都使用新印的貨幣,經常使用的是央行的存量貨幣資產);
3.成為政府的收入,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政府財政緊缺時使用);
4.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
以上方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通貨膨脹,但只要是輕微的物價上漲就無關大礙,畢竟物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再貼現率(利率),准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即國債操作。
1.再貼現率的調節其實就是利率的調節,它面向的是全社會,對百姓影響很大,也是貨幣政策里最直接、最立竿見影也是最主要的操作,
2.提高准備金是指主要作用於銀行的,用來控制貸款量,降低貨幣乘數效應,效果比較溫和。主要影響企業,對一般百姓影響不大。
3.公開市場市場操作,發行國債,就是收回一部分的流動貨幣。贖回國債就是發放一定數量的流通貨幣。由於中國的國債比率相對不高,公開市場的操作的效果不是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