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不是經濟衰退前購買債券會好一點
選擇國債\AAA級企業債 中長期限品種 比較好,但不能排除經濟刺激政策下債券錯配的風險
㈡ 宏觀經濟學中利率和債券價格問題
購買債券和在銀行存款是具有競爭行為的投資方式,當利率提升,債券價格的吸引力就會相對降低,所以你持有的債券的價格會降低。
購買債券投資主要發生在開放和供需均比較充分的市場,一般主要在專業投資機構間進行,個人很少涉及。例如你已經購買了國庫券,由於銀行利率大幅提升,你就會拋售國庫券而轉而進行銀行存款。
㈢ 經濟不好留點什麼
經濟衰退期主要是持有債券,賣出股票。
經濟蕭條期應該留著現金、賣出債券。
經濟復甦期,應該買股票。
㈣ 整體經濟差的情況下,要如何處理背負的債務呢
㈤ 為什麼經濟衰退時,國家採取的政策是發行國債
我也在搜這個問題?看到幾個持經濟下行,國家應發行國債的觀點的答主都被點贊了,忍不住說兩句。
先看下面這段21世紀經濟報在2020.1.18日報道《央行買賣國債建議之爭》的一段話:「在2009年3月,美聯儲曾經直接購買過高達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當時,美國也有和現在中國相同的背景,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另外,通縮風險也是相同的條件,只有這樣通縮風險下,才能在大規模購買國債、對經濟進行流動性投放之後,不會引起通脹大幅度上升。」李赫對記者表示。」
現階段,權當大家回答得不錯,理由是:經濟下行,國家賣(發行)國債,收攏大家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大規模投資,基建,帶動經濟發展,這種手段確實在用,但經濟下行,大家信心破滅,首先受災的是股市,樓市,奢侈品,高端消費品,直至普通商品,大量市值蒸發了,國民財富大幅縮水,流動性不足了,貨幣資金緊縮了,這種情況下,國家發行國債給大家購買,大家手頭變得更不寬裕,購買慾望更低了,如果國家投資,基建做得好,帶動了大部分產業,浸潤到細化分工產業,每個人都受益了,大家賺到錢了,熱衷消費了,當然經濟順勢而起,若不是,投資帶來一地雞毛,分配不均,大量壞賬,老百姓大部分又沒享受到國家投資帶來的福利(工資或工程收入),只會陷入通貨緊縮的魔咒。
所以,才有了21世紀經濟報的這篇討論。
現制度下,央行是不參與購買國內國債的,這也是一張底牌,因為大量購買國債基本等同於QE,財政負債轉移給央行,央行只能發行鈔票,鈔票被購買者贖回,增強了貨幣流動性,大家有錢了更願意消費,盤活經濟。問題是央行有更多手斷調控經濟,國債指數是一根基準線,央行本就進行SLF/MLF/逆回購,抵押品大部分就是國債,購買國債是通脹緊縮情況下的最後一張王牌,用不好,美國國債就是前車之鑒,10年期國債利率一直下降,民中還不停購買,推升債券價格,這就是悲觀情緒,在我國利率空間較大,經濟還未倒退,中央財政寬裕的情況下,國家是無需購買國債的。
㈥ 從網上看的——為什麼經濟衰退時最好的資產是債券 我看今年的基金,好多債券基金的凈值都沒有貨幣基
如果從傳統的觀念來說,股票是反應了企業盈利的基本情況,而且由於杠桿的原因,所以如果經濟衰退,股票市場會有較大反應,而且加倍下跌。
而債券和企業盈利狀況關系不是那麼大,因為債券關注的是還本付息能力,只要現金流足以支持企業還本付息,債券就是安全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經濟差的時候債券比股票要保險。
但是回到你說的債券基金凈值和貨幣基金凈值,那是兩個概念。債券基金投資債券既可以高買低賣,也可以持有到期,你說的基金收益和經濟情況是否好轉不能想當然的劃上等號。
㈦ 影響債券市場價格的一般經濟因素有哪些
購買債券有兩大基本風險: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債券的價格也像股票一樣,會發生波動。對於持有債券直至到期的投資者來說,到期前債券價格變化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那些想在債券到期前出售和購買債券的投資者而言,債券價格的變化意義重大。債券價格的波動有多種因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利率的變化。一個最基本規律就是: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的價格會下跌;當利率下降的時候,債券的價格會上漲。總之,利率和債券的價格成反向波動。利率是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因此債券基金經理對宏觀經濟研究非常透徹,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把握非常敏銳,這一點,個人投資者是難以做到的。 信用風險:債券信用水平的高低,極大決定了債券的風險和收益水平。政府由於信用水平極高,因此債券不愁發不出去,票面利率肯定是比較低的。如果一個虧損企業發行債券,它必須承諾非常高的票面利率,沒有高額的利率回報,誰會沒事兒把錢借給你?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高風險高收益,這是金融市場上的真理。如何在高利息的債券中挑選出信用風險可控可管理的優良品種,這正是債券基金經理的專業所在。
㈧ 經濟不好為什麼都轉債市
肯定是避風港了,經濟不好的時候,意味著利率會降低,刺激經濟增長,這樣的話,債券的價格就會漲,所以當發生這種情況了,那麼投資人都會舍棄高風險的產品,選擇債券避險保值
㈨ 為什麼經濟不景氣,國債的收益率卻越高
歐洲各國政府都有著巨額赤字,必須不斷借款。而經濟不景氣導致稅收下降,政府償還債務能力因此不斷下滑。同時國債收益率高導致政府融資成本大幅提高(因為它要支付的利息變高)。當收益率高於某一水平時,政府已經不可能從市場借錢,於是得轉向各種跨國組織尋求幫助。條件則是嚴厲的財政緊縮等等。所以對於政府而言這肯定是壞事。而對投資者來說,雖然表面上看債券收益率增高似乎是好事,但隱含的卻是市場對政府違約的擔憂。遠的不說,希臘今年債務重組,使債券持有人「自願」損失70%的債券凈值,同時觸發了希臘主權債務的信用違約掉期合約。這個可以說是前車之鑒,很難說將來會不會發生相同或者更壞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的債券收益率能夠掉到零以下。
㈩ 為什麼經濟蕭條時要增加國債同時購進政府債券
經濟蕭條政府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帶動消費,拉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