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被稱為是「世界債主」的摩根家族,它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說摩根家族之前呢,我想問問大家。羅斯柴爾德家族有沒有聽過,它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
而鼎鼎大名的摩根家族呢,它可是一個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大有淵源的精英家族。
做了這么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限。 到了20世紀初,可以絕不浮誇地說,摩根曾經成了天下的借主。
不得不說摩根家族的確很厲害。
❷ 摩根的詳細歷史
1.摩根財團(Morgan Financial Group )是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
2.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
❸ 摩根家族的壟斷時代
摩根集團的早期歷史,記錄了一去不返的壟斷時代
1871年,創始人J.P.摩根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
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向鋼鐵、鐵路及公用事業等產業滲透,
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被美國金融界稱為「銀行家的銀行家」
19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從背景來看,1990年代中期後的中國資本市場的確和一百多年前摩根所在的美國資本市場有相似之處:閑散資本過剩,市場充滿投機行為,投資者希望企業領袖橫空出世。
摩根的經歷卻無法因此被復制,1898年承銷美國政府2億美元債券、1899認購英國18億美元國債後,摩根一躍成為世界頭號金融大亨。 不過,摩根整合無序競爭產業的金融手段具有借鑒意義。
為此,他首先選擇了約翰·恩·蓋茨擁有的美國鋼鐵·鐵絲公司。摩根用拉攏蓋茨律師等多種方法威逼利誘達成了一個協議:在美國鋼鐵·鐵絲公司之上,成立一個聯邦鋼鐵企業,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鋼鐵企業。
接下來,摩根以此為資本,開始了那場和安德魯·卡內基家喻戶曉的談判,最終以4億美元收購了後者的鋼鐵公司。1901年,摩根自己的美國鋼鐵公司終於正式成立。
為了使公司加速運轉,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額產品價格,以擠壓中小鋼鐵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業門檻;另一方面,趁這些中小公司財務吃緊時,繼續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一舉吞並了700多家相關鋼鐵企業。
此後,摩根的美國鋼鐵公司馬上開始降價,這種策略相當奏效,公司鼎盛時期,董事會控制了全美3/5的鋼鐵生產,可以決定近17萬鋼鐵工人的命運。而美國鋼鐵公司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工業公司。
如今,壟斷時代終結,世界商業權力也已分散到不同機構。正如國內暢銷書《摩根財團》中所言:再也不會有哪家銀行能像摩根財團那樣強大,那樣神秘和富裕。
❹ 請各位經濟學高手幫忙
次貸危機http://ke..com/view/1092871.html?wtp=tt
孫立堅:走為上計--中國應對次貸危機的明智策略
中國境內的學者和經濟學家近期針對以上問題討論熱烈,其中最被關注的是:高度外向、依賴進出口貿易的中國,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是否能「獨善其身」?
美國次貸危機徹底震碎了華爾街神話,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兩家投資銀先後倒下,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美國國際集團(AIG)等房地產和保險巨頭則需美國國會大手筆斥資拯救,在美國經濟被金融危機搞到奄奄一息的時刻,世界目光紛紛轉向經濟仍然茁壯增長的中國:金融危機會把中國拖下水嗎?
中國境內的學者和經濟學家近期針對以上問題討論熱烈,其中最被關注的是:高度外向、依賴進出口貿易的中國,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是否能「獨善其身」?
學者:刺激內需是關鍵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在近期發表的兩篇評論中強調,中國有條件爭取到「獨善其身」,「我們無須重復令全世界都羨慕的老生常談——中國擁有巨大的內需潛力。大算盤不難打:只要國內需求有較大的擴展,這些年來為外需服務的龐大製造業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轉向對內,中國經濟不但可能持續高速增長,而且也許對全球經濟『過冬』也不無小補。」
周其仁認為,到了最後,困難只有一個:究竟怎樣才能把中國的內需潛力釋放出來?
他說,中國目前所謂內需不足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收入分配問題涉及的不僅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更主要的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居民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不到一半,這個比例實在太低。」
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訪問時也提出同樣的論點,他說,多年來,中國消費率持續走低,刺激消費的政策一直難以真正奏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府佔有的收入比重過高。
中國的稅收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今年預算收入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人民幣1元約兌0.2新元),佔GDP的21%,是20世紀90年代最低水平的兩倍。國有企業利潤也可能達到GDP的6%,還有大量預算外收入。總體而言,中國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財富,或者是國民生產凈值(GDP減去資本貶值)的40%。
謝國忠說:「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明顯地轉向政府這邊。降低政府在經濟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
讓居民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更高比例、讓他們掌控更多財富就能刺激內需?中國網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熱烈,據記者的觀察,越來越多中國人擁有過去的「日本人思維」,給他們更多錢,他們會儲蓄大部分,對內需的影響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前景不明朗、對前途沒有信心,大家都有未雨綢繆的心理。
一名網民在滕訊網論壇中說:「如果一個國家不能保障一個公民的未來(教育、醫療、養老、就業),那這個國家不可能有內需,因為錢都要儲蓄起來,預防這些問題。中國的內需?你能先分析一下中國的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么?」
周其仁在其評論中強調,通貨膨脹和景氣收縮固然受全球趨勢的影響,但並不意味每個國家只能被動跟隨、無所作為。
他說:「以通脹為例,全球通脹抬頭是事實,國際高油價高糧價的沖擊也是事實,但在同樣的全球環境里,各國通脹率從辛巴威的百分之幾百到日本的百分之二,大有差別。這說明各個國家還是可以通過主動的政策選擇,在全球趨勢的影響下有所作為、趨利避害的。」
另一方面,周其仁也認為,中國不是1988年的日本,中國的製造業產能龐大,面對國際市場升級空間廣闊,轉向為內需服務同樣潛力巨大。此外,中國服務業還在初級階段,國人收入增加,時間成本增加,對「方便」的需求方興未艾,這些都是服務業的機會。
他還說:「中國在能源方面也有潛力。油價高,最不應該被嚇倒的是中國,因為中國能源消費中的70%是煤。中國還有糧食生產的潛力與機會。中國還有很多土地沒有經營好,原因之一就是糧價不夠高。將國際上的高糧價適當傳導給中國農民,增產潛力不會小。」
財政政策對經濟應該「托一把」
《21世紀經濟報道》上星期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中國仍存在相當程度的金融管制,是否能因此而在這場金融危機之中獨善其身?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接受該報訪問時說:「災難的傳導不會只通過金融層面,我們不能認為人民幣不國際化、資本市場沒有開放,中國就可以避過這場危機的影響。危機可以從貿易層面傳導進來。我們這些年的高增長很大程度是靠外貿和外需,外需增長快,帶動了一大批外向型產業的投資增長。」
中國金融協會副會長、中國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日前在「新浪」舉辦的一個論壇上則說:「前一段由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形勢好,金融的國際參與度還不夠高,所以從目前時點來看影響還不算大,但不可大意。」
唐雙寧說:「現在經濟已經全球化,金融已經沒有國界,加入世貿以後中國經濟與世界融為一體。」他特別表示對於經濟危機的思考以及防範措施應該提前著手進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已經出台了《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央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各部委應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和評估,提高金融風險預警能力,切實防範系統性風險,但這些只是通過協調機制同其他經濟部門進行合作。
中國人民銀行培訓學院院長王自力說:「事實上,要真正達到管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保障國家經濟主導權的目的,可能還需要改變金融分業監管的局面。統一把預防、阻擊熱錢進入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在充分掌握金融信息的前提下,對頻繁進出中國金融市場的熱錢保持高度的警惕,建立高效能的預警機制,密切監控熱錢流入,規范外匯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重點查處違法違規資金流入,並加強國際合作以防範國際短期資本對我國經濟金融安全可能帶來的沖擊。」
王自力也說:「當前,中國政府不僅要關注證券市場和樓價下跌對宏觀經濟面的影響,而且需要關注不斷變幻的國際經濟環境,及時進行調整。只要應對正確,國內市場就不會大亂,更不會真實衰退。」
謝國忠則認為,經濟發展不能單靠股市、樓市支撐,中國接下來的路一定是要提高經濟效率,改革是唯一出路。
謝國忠預測,美國經濟見底並恢復估計要四五年。中國不能希望靠美國經濟復甦把自己拉上來,而必須要另外殺出一條血路來,而「殺出血路」的利器,就是提升中國經濟效率。他認為,「改革是唯一出路」。
他表示,從短期來看,兩方面的政策很重要。從穩定需求來看,財政政策對經濟應該「托一把」。考慮到出口企業和地產開發商的資產流動性問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越來越明顯,一些財政刺激措施可以做「軟著陸」的保障,例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網修建等,來緩沖下行風險,對經濟長期發展也有好處。同時,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解決他們的償債能力問題。
「接下來(中長期)就應該找到經濟低效率的地方並加以改變。(中國)在財政收支、金融資本政策控制、價格體系政府控制中存在著相當多低效率的地方。提高效率,中國經濟就可以上一個新台階。」
擴大內需先刺激內需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所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其實就體現於大批中小企業的相繼倒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說,中國的宏觀調控措施令中小企業承受很大的壓力,包括推高其融資成本,使它們紛紛轉向地下錢庄借錢,從而負債累累。另外,原材料價格的飆升也讓它們雪上加霜。
不過,次貸危機使美國人束緊腰帶,大大削減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這才是對中國中小企業所造成的「最關鍵的影響」。「不少中小企業都屬於出口型,美國是重要的出口市場,東西(產品)賣不到美國去了,就面對不得不轉型的問題。」
以出口為導向經濟模式行不通了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有6萬7000家中小企業倒閉、超過2000萬工人被解僱,說明了過去壓低產品價格、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加上美國可能在增加出口量以調整貿易赤字的前提下,要求中國開放其市場,中國企業不但得擴大內需,還要提高競爭能力。提高技術、品牌管理力度和轉入服務業,也就成為中小企業繼續生存的先決條件。
然而,廣大的中國民眾重儲蓄,或寧可放手一搏,投資股票以「錢生錢」。在這樣的背景下,刺激內需、帶動人們消費談何容易?
對此,孫立堅說,首先必須認清人們不願消費的原因。「老百姓後顧之憂太多,不管是住房、醫療、孩子教育還是養老,未來要用到錢的機會太多了,就把錢儲蓄起來或進行投資。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此外,要刺激內需還得確保產品質量,否則中國人都不買「中國製造」,「錢還是流入其他國家」。孫立堅強調:「政府要兩手抓,既確保企業能把東西賣出去,也要使老百姓願意買。」
開展離岸業務 以降低投資美市場風險
孫立堅認為,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對其外匯資產管理也帶來挑戰。他解釋,中國自1978年開放以來,出口勢頭猛,累積了大量外匯儲備,現在因美元貶值而蒙受損失。
「我們把產品價格壓低,出口到美國去,賺了美元又讓美國人去管理,可是他們卻管得很糟。那麼,我們是否能自己管理美元呢?」
孫立堅指出,中國擁有近1萬8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加上不少其他亞洲國家也有美元儲備,預計全世界的美元有三分之二在亞洲國家手裡。「大家都在問:美元可以投資到哪裡去呢?是否能把美元拿到亞洲進行管理呢?」
他因此建議開展離岸業務,使中國投資機構能投資在發美元債券、有潛能的亞洲企業,以降低直接到美國市場投資的「政治風險」。
事實上,由於諸如中投公司等中國投資機構仍是國有企業,走出去時經常受到投資國懷疑,並面對較高的壁壘阻擋,以致如孫立堅所說的「無法徹底實現海外投資的戰略和預期目標」。
他因此希望美國能在中國注資方面「解放思路」,不要對中國國有企業有戒心,以致經濟舉措蒙上濃濃的政治色彩。
❺ 摩根家族的歷史
約瑟夫所在的哈特福是美國保險業的發祥地,但是當時的保險公司仍然屈指可數、寥寥無幾。1835年約瑟夫投資一家為火災承擔財產損失的保險公司,原本希望穩穩地撈上一把。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火災從天而降,約瑟夫的投資化成了灰燼。按常理說,一般的人遇到這種倒霉的事情,肯定會對這種投資從此望而卻步。事實也是如此,許多投資者在被這場火災燙傷後,都乖乖地夾起了尾巴,再不敢染指對火災承擔保險的保險公司。但是,有著商業血統的約瑟夫則與一般人的思路恰恰相反。他認為,由於這場火災的影響恰恰讓那些投保者從中嘗到了甜頭。如果繼續經營承擔火災保險的投資公司,不但投保者的熱情會有增無減,而且可以借這場火災的震懾作用抬高投保的價格。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也是由於這場火災的影響,繼續經營為火災提供財產保險的公司數目會銳減,此時投資保險業,不但能東山再起,撈回丟掉的損失,而且肯定能夠大發其財。
情況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那些從前的投資者看到要承擔賠償費,紛紛以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而心中有數的約瑟夫則想方設法籌集到一筆資金,把這些股份全部買下,繼續經營那個在火災中倒霉的「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隨後,經過他苦口婆心地勸說,一個朋友也肯出資和他一起應付賠償事宜。
度過了償付賠款的危機後, 「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的信譽因此聲名大噪,投保者絡繹不絕,而投保費則比原來提高了一倍。約瑟夫在這場賭博中,不僅賺回了賠償費,而且還凈賺15萬美元,這就是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喜歡冒險賭博的爺爺。 金融寡頭J.P.摩根(J. Pierpont Morgan)是美國經濟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亦是1900年代美國最重要的實業家,他幫助美國基礎工業籌款,並在多個領域成就卓著——其中包括鐵路、鋼鐵、電話、電力、銀行、保險。J.P.摩根從一個無名小輩,經過艱辛的努力奮斗,在強手如林的金融界站穩腳跟,並一一擊敗對手,終於發展成為紐約市華爾街第一號人物,榮登美國經濟霸主的寶座。
「摩根式」的經營哲學是:不怕風險,勇於向強者挑戰,實現獨占鰲頭的目標,同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
含著金鑰匙出生
J.P.摩根1837年4月17日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從他的祖父約瑟夫到他的父親J.S.摩根,摩根家族經商都很成功。他的父親J.S.摩根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富商,起初搞乾菜批發,後與城裡著名的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在倫敦成立皮鮑狄公司,專門經營美國國債、州債、股票及國外匯兌等項買賣。他們生意興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國游資引入資金極度匱乏的美國他日後的發展與其父背後的資助也是分不開的。J.S.摩根嚴厲地要求兒子J.P.摩根接管家族產業,幫他選定在瑞士、德國留學的課程,安排他在華爾街當學徒,而且大小事件都有可能成為他教訓J.P.摩根的事因。
自古英雄出少年
J.P.摩根從一開始就顯示了其善於抓住機會的超人能力。他大學畢業後,去父親朋友華爾街開設的鄧肯商行里實習。一次采購途中在新奧爾良碼頭,一位陌生白人問其是否想買咖啡,那人自我介紹說,他是往來美國和巴西的貨船船長,受託到巴西的咖啡商那裡運來一船咖啡。沒想到美國的買主已經破產,只好自己推銷。如果誰給現金,他可以半價出售。J.P.摩根考慮了一會兒,從最初的驚疑中清醒過來,覺得這樁生意不錯,決定買下這船咖啡。他帶上咖啡樣品到新奧爾良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系的客戶那兒推銷,但是沒人接受,他們反過來還勸告他,也許這些咖啡與樣品不符,何況以前還發生過船員欺騙買主的事。但摩根覺得,這位船長是個可信的人,他也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先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全船咖啡,並電告商行總部已買到一船廉價咖啡。然而鄧肯商行回電嚴加指責說,不許擅自用公司名義!立即取消這筆交易!無奈摩根只好發電報給倫敦的父親,向他求援。在父親的默許下,用父親在倫敦的戶頭,償還了原來挪用鄧肯商行的款項。他還在那位船長的介紹下,買了其它船上的廉價咖啡。
摩根贏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沒錯: 艙內全是好咖啡,非但如此,就在他積極聯系客戶的時候,巴西咖啡因受寒而大幅減產,國際市場咖啡價格猛漲2-3倍。摩根大賺了一筆!他的冒險精神令熟悉他的人贊嘆不已,他那在商海中奮斗大半輩子的父親,也情不自禁誇贊孺子可教!
大發戰爭財
在父親的資助下,J.P.摩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對面成立了摩根商行。他的事業開始了!一座經濟的摩天大廈就這樣奠基了!
當時正處南北戰爭時期,有一天一位名叫克查姆的小夥子來拜訪他,還似乎是隨意提到1862年1月27日林肯總統頒布的「第一號命令」。這道命令決定2月下旬北方軍隊總動員,陸海軍全面進擊,南北戰爭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段北軍傷亡慘重。摩根一下子激動起來,他認為金價又要上漲了。那時的林肯政府常被軍費嚴重不足所困擾。後來曾任過俄亥俄州州長的波蘭·喬伊斯出任了財政部長,他開始實施「赤字政府」政策,盡管政府出現貨幣不足,除國債外喬伊斯還用高達7%的利息發行戰爭債券。結果一種反常現象出現: 如果北軍勝了金價就會下跌,反之就上漲甚至暴漲。他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投機的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他們會面後不久,北軍在布爾淵河戰役中大敗。為補充軍備,喬伊斯趕緊發行200萬美元戰爭債券,但是無人認購,最後只好通過紐約聯合銀行轉賣到倫敦。克查姆將情況迅速通告了摩根。他們很快又得知債券是經皮鮑狄倒手的。摩根同倫敦皮鮑狄商量後秘密買下大量黃金,一家一半。美國、英國到處都流傳著皮鮑狄購買黃金的消息,金價也隨之飛漲。人們開始了種種調查和猜測,因為這時北軍不止一處失利,金價上漲似乎與軍備、日用品、工業用品緊缺沒有聯系,那麼一定是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後面操縱。隨後《紐約時報》宣布這個操縱者找到了,他就是青年投機家J.P.摩根。這家報紙嚴厲批評蓄意導致金價暴漲的行為。但是批評歸批評,金價還是在暴漲。從這件事看得出年輕的摩根為了賺錢有些不擇手段,他父親對此的解釋是這孩子膽子太大了。隨後摩根僱傭了一個電報工作人員,專門跟前線軍官聯系,從而更確切地知道消息。無疑這些消息給摩根帶來了不少黃金。後來J.S.摩根獲得絕密情報,美國政府要賠償英國100萬英鎊的黃金。不用說,J.P.摩根又發大財了。
南北戰爭後,摩根商行日趨興旺。他從前的同事、鄧肯商行的查爾斯·達布尼及他的表弟古特溫都加盟了他的公司,公司的名字也因此改為達布尼·摩根商行。
隨著摩根一次次獲利,他也終於從一個無名小輩成長為華爾街的一顆新星。從而掀開了摩根輝煌事業的新篇章。
鷸蚌相爭摩根得利
1869年,摩根插手聞名的薩斯科哈那鐵路之爭。
薩斯科哈那鐵路是聯結美國東部工業城市與煤炭基地的大動脈。它起於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到賓夕法尼亞州北部的賓加姆頓,全長220多公里,賓加姆頓城有許多鐵路通往各煤炭產地,是著名的煤炭集散地。而且這條鐵路南接伊利鐵路,西達美國中部重鎮芝加哥,匹茲堡的鋼鐵和產油河的石油都可經此運抵紐約。所以在實業家眼裡,薩斯科哈那地方鐵路簡直就是條運錢的路。1869年8月,圍繞著這條鐵路的所有權問題,華爾街的投機家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爭奪是由在投機業上獨霸華爾街的年輕投機者喬伊·顧爾德發動的。為了奪取薩斯科哈那鐵路,他聯合了年輕力壯的吉姆·費斯克一起行動。他們聰明地利用華盛頓的金融緊縮政策,在渥多維劇場印刷虛有的公司交換債券,使鐵路半數左右的股份落入自己手中,同時行賄司法人員,在薩斯科哈那鐵路股東大會召開前,查封了薩斯科哈那總公司。紐約州法院同時下令,免去薩斯科哈那鐵路總裁拉姆傑的職務。隨後,顧爾德很快延長他所有的伊利鐵路到賓加姆頓准備宣布擁有薩斯科哈那鐵路的所有權。當他滿載武裝人員的列車駛入薩斯科哈那鐵路時,卻被拉姆傑率領全副武裝的公司職工們堵住,雙方發生了激烈沖突,死傷慘重,成為轟動全美的一大慘案,政府只有出動軍隊予以平息。
拉姆傑決心雪此奇恥大辱。他經人介紹,求助於已成為華爾街年輕金融投資家的摩根。摩根經再三考慮後答應給他幫助。辦法是與顧爾德上法庭,摩根要求拉姆傑僱用他的岳父崔西律師及其助手韓特律師,拉姆傑滿口應承,並許諾事成之後專門發行3000股新股,使摩根、達布尼、崔西和韓特均列為股東。法庭斗爭很快有效,法院為拉姆傑復了職。接著他們准備迎接股東大會的斗爭。崔西預料在大會上顧爾德和費斯克很可能以武力相威脅,摩根覺得岳父的想法是正確的,就與拉姆傑等人進行了周密的協商與布置。股東大會那天一大早,摩根、拉姆傑、崔西、韓特4人就趕到會場,卻見費斯克早帶著許多全副武裝的侍衛來了。看著他們如此緊張,摩根覺得滑稽。就在這時會場大廳入口傳來一聲斷喝: 「費斯克,不要動!」隨即四周冒出許多身著灰制服的奧爾巴尼郡警察,費斯克呆住了。在局長的指揮下,費斯克被逮捕。當然,沒有出示逮捕證,沒有公布他的罪行,遭受恐嚇的費斯克也忘記要求他們這樣做,就糊里糊塗地被押上馬車帶走了。由於弗斯克的被捕顧爾德破壞大會的計劃泡了湯,股東大會順利舉行。會上拉姆傑繼續擔任總裁職務,摩根則被選為薩斯科哈那鐵路的副總裁。步出會議大廳摩根情不自禁大笑。人們後來才知道,逮捕費斯克那戲劇性的一幕,完全是摩根一手策劃導演的,那些所謂「警察」、「警察局長」自然也是雇來的。
股東大會後摩根實際上取代拉姆傑,掌握了薩斯科哈那鐵路的實權。華爾街乃至全美國都對此議論紛紛,各種猜測紛至沓來。無形中摩根的知名度迅速提高,無人否認他第一次涉足鐵路投機業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並且有人把他喻為華爾街極有手腕、謀略和發展前途的新軍。《美國人物誌》這樣評價他: 「摩根作為一個企業經營者,同當代最具有實力、擁有各種武器的金融資本家抗衡,他獲得了勝利,由此奠定了馳騁於企業大舞台的基礎,也開拓了他自己的人生。」
摩根集團的早期歷史,記錄了一去不返的壟斷時代
不過,摩根整合無序競爭產業的金融手段具有借鑒意義。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鋼鐵業發展迅速,其後的
美西戰爭和布爾戰爭令鋼鐵價格一路上漲,利潤猛增,兼並事件比比皆是,但無序的價格戰也由此出現。摩根認為,要想在鋼鐵工業中建立正當的秩序,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兼並與改組。
摩根的父親基諾斯·斯賓塞·摩根從16歲開始就闖盪波士頓的商行,23歲開始自己經營一家資產為5萬美元的乾菜店的生意,並在那一年娶了金融家皮爾龐特之女為妻。後來,基諾斯·斯賓塞·摩根坐鎮英國倫敦,成為倫敦金融界令人刮目相看的金融大師。1837年4月17日,對世界經濟史和金融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在這個有著悠久商業傳統的家庭呱呱墜地。盡管這是一個同其他孩子一樣的普通人,但是華爾街未來的方向將因他的出生而改變。
從摩根的祖父約瑟夫到他的父親,摩根家族經商都很成功。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摩根從年輕時就敢想敢幹,很富有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兩次投機奠定了摩根發達的基礎。摩根大學畢業後,父親介紹他到紐約一位朋友開的鄧肯商行實習生意。
❻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有k線圖嗎
歐洲大規模QE登場,維持寬松資金環境,美國FOMC暗示升息步伐不變,推升美元持續走強,因而帶動資金大舉前進美元債券,上周美債、投資級企業債及高收益債等三大美元債券全面呈現凈流入,高收益債上周也大舉吸金27.6億美元,創下2013年10月以來近16個月單周最大凈流入。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表示,歐洲央行祭出QE,先為金融市場挹注大量流動性,搭配印度、土耳其、瑞士、丹麥、加拿大等央行陸續降息,合力維系寬松環境不變,驅使資金持續追求收益,而到期收益率明顯高於公債的高收益債,當然是國際資金回補首選。
❼ 摩根是如何幫政府將4億美元債券消化掉的
義勇軍司令弗萊蒙特少將錯買了摩根的廢槍。聯邦政府為了穩定開始惡化的經濟和進一步購買武器,必須發行4億美元的國債。在當時,數額這么大的國債,一般只有倫敦金融市場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戰爭中,英國支持南方,這樣,這4億美元國債便很難在倫敦消化了。如果不能發行這4億美元債券,美國經濟就會再一次惡化,不利於北方對南方的軍事行動。
當政府的代表問及摩根,是否有辦法解決。摩根自信地回答:「會有辦法的。」摩根巧妙地與新聞界合作,宣傳美國經濟和戰爭的未來變化,並到各州演講,讓人民起來支持政府,購買國債是愛國行動。結果4億美元債券奇跡般地消化了。
當國債銷售一空時,摩根也理所當然名正言順地從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筆酬金。輿論界對於摩根,開始大肆吹捧。摩根成了美國的英雄,白宮也開始向他敞開大門,摩根現在可以以全勝者姿態出現了。
❽ 羅斯柴爾德家族和摩根家族資產有多少
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累積了相當於60億,摩根家族是世界的債主,資產在10萬億左右。
❾ 為什麼約翰·摩根被人們稱為「金融界的瘋子」
約翰·摩根毫無疑問是華爾街的金融奇才,在其創業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冒險和投機鑽營。在幫助法國政府發行公債中,大膽改造,終於創建了金融聯合公司「辛迪加」。
與眾多白手起家的大財閥的發跡史一樣,摩根財產的聚斂,也是先從投機鑽營開始的。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1861~1865年)爆發,林肯總統頒布了「第一號命令」,實行了全軍總動員,並下令陸海軍展開全面進擊。
摩根與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個絕妙計劃。
克查姆說:「我父親在華盛頓打聽到,最近北方軍隊的傷亡慘重!」
摩根敏感的商業神經被觸動了:
「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匯到倫敦去,會使金價狂漲的。」
克查姆聽了這話,對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為什麼自己就沒有想到這點,兩人於是精心策劃起來——
兩人立即行動起來。他們先秘密買下400—500萬美元的黃金,將其中一半匯往倫敦,另一半留下。然後有意地將往倫敦匯黃金之事泄露出去。這時,估計有許多人都知道北方軍隊新近戰敗的消息,金價必漲無疑,那時再把手裡的一半黃金以高價拋出去。
當摩根與克查姆「秘密」地向倫敦匯款時,消息走漏了,結果引起華爾街一片恐慌。黃金價格上漲,而且連倫敦的金價也被帶動得節節上揚。摩根、克查姆大賺了一把。
1862年,美國內戰正酣。由於北方軍隊准備不足,前線的槍支彈葯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這又是賺錢的好機會。
「到哪才能弄到武器呢?」
摩根在寬大的辦公室,邊踱步邊沉思著。
「知道嗎?摩根,聽說在華盛頓陸軍部的槍械庫內,有一批報廢的老式霍爾步槍,怎麼樣,買下來嗎?大約5000支。」克查姆又為摩根提供生財的消息了。
「當然買!」
這是天賜良機。5000支步槍!這對於北方軍隊來說是多麼誘人的數字。槍終於被山區義勇軍司令弗萊蒙特少將買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匯到了摩根的賬下。
「這是比南軍更可怕的武器。」由於錯買了這些廢槍,而以瀆職罪免去司令職務的弗萊蒙特少將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聯邦政府為了穩定開始惡化的經濟和進一步購買武器,必須發行4億美元的國債。在當時,數額這么大的國債,一般只有倫敦金融市場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戰爭中,英國支持南方,這樣,這4億美元國債便很難在倫敦消化了。如果不能發行這4億美元債券,美國經濟就會再一次惡化,不利於北方對南方的軍事行動。
當政府的代表問及摩根,是否有辦法解決。摩根自信地回答:「會有辦法的。」
摩根巧妙地與新聞界合作,宣傳美國經濟和戰爭的未來變化,並到各州演講,讓人民起來支持政府,購買國債是愛國行動。結果4億美元債券奇跡般地消化了。
當國債銷售一空時,摩根也理所當然名正言順地從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筆酬金。
輿論界對於摩根,開始大肆吹捧。摩根成了美國的英雄,白宮也開始向他敞開大門,摩根現在可以以全勝者姿態出現了。
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法國因此陷入一片混亂中。給德國50億法郎的賠款,恢復崩潰的經濟,這一切都需要有巨額資金來融通。法國政府要維持下去,它就必須發行2.5億法郎的巨債。摩根經過與法國總統密使談判,決定承攬推銷這批國債的重任。那麼如何辦好這件事呢?
能不能把華爾街各行其事的所有大銀行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這樣就把需要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這5000萬美元,無論在數額上,還是所冒的風險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當他把這種想法告訴親密的夥伴克查姆時,克查姆大吃一驚,連忙驚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對華爾街的游戲規則與傳統進行挑戰吧?」
克查姆說的一點也不錯。摩根的這套想法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和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不,應該是對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資銀行的傳統的背離與動搖。
當時流行的規則與傳統是:誰有機會,誰獨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讓別人染指。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嫉,互相敵視。即使迫於形勢聯合起來,為了自己最大獲利,這種聯合也像春天的天氣,說變就變。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的,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不顧信譽,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叫海盜式經營。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端的。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信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穩定整體。對內,經營利益均沾;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可靠的信譽。他要克查姆把這消息透漏出去。
正如摩根所預料的那樣,消息一傳出立刻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他太膽大包天了!」
摩根一下子被輿論的激流捲入這場爭論的旋渦中心,成為眾目所視的焦點人物。
摩根並沒有被這陣勢嚇倒,反而越來越鎮定,因為他已想到這正是他所預期的,機會女神正向他走來。
在摩根周圍反對派與擁護者開始聚集,他們之間爭得面紅耳赤。而摩根卻緘口不言,靜待機會的成熟。
《倫敦經濟報》猛烈抨擊道:「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由匹保提的接班人——發跡於美國的投資家承購。為了消化這些國債想出了所謂聯合募購的方法,承購者聲稱此種方式能將以往集中於某家大投資者個人的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而分散給一般大眾。乍看之下,危險性似乎因分散而減低,但若一旦發生經濟恐慌時,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將猶如排山倒海快速擴張,反而增加了投資的危險性。」
而摩根的擁護者則大聲呼籲:「舊的金融規則,只能助長經濟投機,這將非常有害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需要信譽。投資業是靠光明正大獲取利潤,而不是靠坑蒙拐騙。」
隨著爭論的逐步加深。華爾街的投資業也開始受到這一爭論的影響,每個人都感到華爾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輕舉妄動。
在人人都感到華爾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華爾街不再需要喧鬧時,華爾街的人們開始退卻。
「現在華爾街需要的是安靜,無論什麼規則。」
這時,人們把平息這場爭論的希望寄託於摩根,也就是此時,人們不知不覺地把華爾街的指揮棒給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機會女神青睞了。摩根的戰略思想,敏銳的洞察力、決斷力,都是超乎尋常的。他能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形下,表現得泰然自若,最終取得勝利。這一切都表明,他的勝利是一個強者的勝利,而不僅僅是利用輿論的勝利。
摩根作為開創華爾街新紀元的金融巨子,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錢中度過,他賺的錢不下百億,但他死後其遺產只有1700萬美元。
摩根從投機起家,卻對投機深惡痛絕,並針對華爾街的這一弊端加以改造,創造了符合時代精神的經營管理體制。他為聚斂財富而不擇手段,而他卻又敬重並提拔待人忠誠的人。
摩根在他76歲生日時逝去,他成功的經營戰略,至今仍影響著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