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電子國債發行期未結束是不能提前兌取。
投資人持有電子式國債,需要提前兌取。持有時間在半年以內,不支付利息。
另外提前兌取需要支付提前兌取國債金額的千分之五的手續費。
㈡ 為什麼經濟衰退時,國家採取的政策是發行國債
我也在搜這個問題?看到幾個持經濟下行,國家應發行國債的觀點的答主都被點贊了,忍不住說兩句。
先看下面這段21世紀經濟報在2020.1.18日報道《央行買賣國債建議之爭》的一段話:「在2009年3月,美聯儲曾經直接購買過高達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當時,美國也有和現在中國相同的背景,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另外,通縮風險也是相同的條件,只有這樣通縮風險下,才能在大規模購買國債、對經濟進行流動性投放之後,不會引起通脹大幅度上升。」李赫對記者表示。」
現階段,權當大家回答得不錯,理由是:經濟下行,國家賣(發行)國債,收攏大家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大規模投資,基建,帶動經濟發展,這種手段確實在用,但經濟下行,大家信心破滅,首先受災的是股市,樓市,奢侈品,高端消費品,直至普通商品,大量市值蒸發了,國民財富大幅縮水,流動性不足了,貨幣資金緊縮了,這種情況下,國家發行國債給大家購買,大家手頭變得更不寬裕,購買慾望更低了,如果國家投資,基建做得好,帶動了大部分產業,浸潤到細化分工產業,每個人都受益了,大家賺到錢了,熱衷消費了,當然經濟順勢而起,若不是,投資帶來一地雞毛,分配不均,大量壞賬,老百姓大部分又沒享受到國家投資帶來的福利(工資或工程收入),只會陷入通貨緊縮的魔咒。
所以,才有了21世紀經濟報的這篇討論。
現制度下,央行是不參與購買國內國債的,這也是一張底牌,因為大量購買國債基本等同於QE,財政負債轉移給央行,央行只能發行鈔票,鈔票被購買者贖回,增強了貨幣流動性,大家有錢了更願意消費,盤活經濟。問題是央行有更多手斷調控經濟,國債指數是一根基準線,央行本就進行SLF/MLF/逆回購,抵押品大部分就是國債,購買國債是通脹緊縮情況下的最後一張王牌,用不好,美國國債就是前車之鑒,10年期國債利率一直下降,民中還不停購買,推升債券價格,這就是悲觀情緒,在我國利率空間較大,經濟還未倒退,中央財政寬裕的情況下,國家是無需購買國債的。
㈢ 除了國債之外還有什麼債券
除了國債之外還有什麼債券?
.
債券依發行期限長短
可區分為資本市場的債券,及貨幣市場的債券
一、資本市場的債券
1.國債(憑證式、記帳式)
2.企業債(有擔保企業債、無擔保企業債)
3.金融債
4.可轉債(可轉換企業債、可交換企業債)
5.高收益債券(廣義包含垃圾債券)
6.不動產抵押權證券化債券
7.金融資產證券化債券
8.超級債券(聯合國貨幣基金旗下銀行到本國發行之債券)
二、貨幣市場的債券
1.國庫券(甲種、乙種)
2.可轉讓定期存單(NCD)
3.商業本票(融資性商業本票、交易性商業本票)
4.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
.
以上,廣義言之都是債券。
但如狹義指涉時,則偏指資本市場債券。
.
其中有些資本市場債券在中國尚未發行,有待國家盡速立法規范,以及證券承銷商多多努力研發新種商品。
.
再多贅言一句。
發行債券新商品只要立法核准及承銷商包銷成功即可。這比較簡單。重點在於提供給投資人的交易方式及租稅條件,是否能完善規范,這才是債券市場發展的重點項目。
例如結合賣斷交易及逆回購,組裝後的債券保證金交易(marging trading)。何時可以規范放行?
例如債券融券交易,何時開放借券交易?
例如債券遠期交易協議,何時規范開放?
我是darder,請指教
㈣ 發行國債是怎麼回事
國債,其實質就是向國債向社會機構、人民借錢。國債是一個特殊的財政范疇。它首先是一種財政收入。國家發行債券或借款實際上是籌集資金,從而,具有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調節經濟三大功能。國債的發行要遵循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債券或借款到期不僅要還本,還要付一定的利息。國債具有認購上的自願性,除極少數強制國債外,人們是否認購、認購多少,完全由自已決定。
㈤ 今日有國債發行嗎如果沒有那今年的國債是何時發行呢
今天沒有國債發行,明天有,通過證券交易所發行2010年記賬式附息(一期)國債,年利率為2.01%,期限兩年。買這個國債不如存銀行,銀行兩年期的年利率是2.79%,以1萬元本金為例,存銀行比買該國債,每年利息多得78元。
國債主要有三種:
買國債,最好是買憑證式和儲蓄國債,比較安全,期限一般有1年期、3年期、5年期,1年期就是指1年後到期,國家通過銀行返還本金和利。這兩種國債利率比同期銀行定期儲蓄高一點。主要通過銀行購買。但是,根據今年一季度的國債發行計劃;要等到3月份才有儲蓄國債發行,分別是1年和3年期的。
另一種是記賬式國債,也是開國債賬戶購買國債。這種國債一經發行後,通過試點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進行上市交易,不過這種國債年利率比較低,有些期限還比較長,最長的有30年、20年,不太適合普通老百姓投資。你可以帶上身份證到工行、中行等國有銀行或者證券公司去開戶,就可以購買了。記賬式國債你可以隨時買進賣出,不必持有到期就可以變現;因為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買賣,其價格跟股票一樣是上下浮動,如果你賣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你就會虧損;反之,價格上漲你可以賣掉賺取差價;記帳式國債到期後國家還是按100元/每張贖回。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㈥ 國債未到期能否買賣
若是在招商銀行購買的儲蓄國債,可辦理提前兌付,需收取0.1%的提前兌付手續費。
您可以持身份證和銀行卡(或國債憑證)到招行網點辦理。
㈦ 國債到期沒有取出來會怎樣
國家不會賴賬的,再長時間,是你的錢還是你的。
國債到期不取,逾期兌付時不加計利息。也就是說,國債過期支取時利息還就是原來約定的利息。
而現在一般的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其網點遍布全國城鄉,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買、兌取需要。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持款到各網點填單交款,辦理購買事宜。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
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㈧ 國債的基本問題
債券名稱:債券代碼名字。
客戶買入全價 :在參加連續競價時, 當委託買入申報價格高於市場即時的最低賣出申報價格時,取即時揭示的最低賣出申報價為其成交價。[
買入凈價
賣出凈價:首先,報價時,要報債券凈價, 但必須根據自己所要求實現的債券期望收益率計算出全價,減去應計利息,得出凈價。凈價是實際的成交價。 其次,從價格到收益率的換算,必須按全價來計算
客戶賣出全價:客戶向證券經紀商發出買賣某種股票的指令時,對買賣的價格作出限定,即在買入股票時,限定一個最高價,只允許證券經紀人按其規定的最高價或低於最高價的價格成交,在賣出股票時,則限定一個最低價。限價委託的最大特點是,股票的買賣可按照投資人希望的價格或者更好的價格成交,有利於投資人實現預期投資計劃。
應計利息:凈價交易是指在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並成交的交易方式
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買入已經發行的債券並持有到期滿為止的這個期限內的年平均收益率。
我國國債發展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賬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