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索羅斯是怎麼樣讓東南亞出現經濟危機的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世界金融怪才索羅斯在成功的擊跨整個亞洲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韓國,日本的金融之後把目標轉向了香港。最終香港金融證券及銀行機構在香港政府的干涉下成功的阻擊了這場來勢洶洶的攻擊。
截至1997年6月底,香港的外匯儲備為697億美元,再加上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另立帳戶管理的土地基金外匯儲備,總值達820億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121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而此時的中國台灣外匯儲備也居世界前列,達到一千億美元。
在東南亞國家被逐個擊破的情況下,如果香港也不幸被擊破,那麼索羅斯還會用他的量子基金方式對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發動金融攻擊嗎?
亞洲金融危機過程: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也不能說是索羅斯讓東南亞出現金融危機的
Ⅱ 東南亞金融風暴經過
一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太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⒈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⒉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⒊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太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容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太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亞洲金融危機給我以深刻的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林。 二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 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 球化趨勢。
劉詩白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固有的內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 經濟大恐慌,更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 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於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 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性的貨幣信用機制,一旦金融活動 失控,貨幣及資本借貸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機就表現出來。以金融活動高度發達為 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 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二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 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知識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 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 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 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
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 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 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金融危機不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現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 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動的失控是金融危機的內生要素。正由於此,在當前我國 的體制轉型中,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和切實搞好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特別 要花大力氣健全金融體制,大力增強對內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機的防範能力。
總結: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 指出了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劉詩白則進一步指出深層次的原因,即現代 貨幣信用機制導致危機的爆發。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所固有的貨幣信用 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只不過,它只是發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國家。
這一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健全金融體 制來防範金融危機,劉詩白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防範金融危機之路。
東南亞金融危機成因分析
一、東南亞各國經濟結構失衡,泡沫經濟崩潰。近十年來亞洲各國經濟增長迅速。極譽為「亞洲四小虎」的新興工業國年經濟增長率高達9%—10%,但從96年以來經濟長期普遍放慢,不同程度出現結構性失衡,表現為:
1.投資過熱,引起進口過度增長和國內工資上漲過快,出口商品競爭力削弱,形成龐大的經常項目逆差和財政赤字。泰國工資長幅大大高於鄰近國家,出口增長率由95年的22.5%猛降到3%,結果導致96年經常帳戶逆差增至162億美元,外債增至857億美元。加之受國際電子產品需求下降影響,東亞國家96年出口均出現下滑,勞動成本年均增長率達7%左右。
2.房地產過熱導致金融風險增大。近年來,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存在房地產供大於求的嚴重問題,大量住宅、辦公樓被閑置。地產商資金周轉不靈,銀行壞賬、呆帳激增。僅96年投向泰國房地產的外國直接投資達188.1億泰銖,占外國在泰國直接投資的1/3。96年泰國銀行呆帳達155億美元,97年預計增至200億美元。房地產的泡沫被吹破了,外資對泰國金融的信心產生了懷疑,人們擔心墨西哥式的危機將在亞洲重演,所以大量拋售泰銖,出現危機端倪。
二、東南亞各國匯率機制缺乏彈性,難以適應經濟開放和國際化需要。泰國等國十幾年來一直實行與美元持鉤的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美元在泰銖匯率制定中的權重為80%,泰銖基本盯住美元浮動。這種匯率嚴重束縛了匯率作為經濟杠桿對進出口量和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95年美、日兩國為減少貿易磨擦達成協議,形成美元堅挺,日元疲軟之勢。所以實行固定匯率制的泰銖也不斷開值,嚴重削弱了出口競爭力,出口不景氣使經常項目逆差進一步增加,加劇了原有經濟失衡。
總而言之,與正處於全面上升時期的美元掛鉤,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引爆制,它一方面使上述的宏觀經濟失衡變得無法忍受,另一方面也使匯率過高變得難以忍受。從這個角度看,此次危機與92年歐洲貨幣危機有相似之處:匯率的大幅調整是結束經濟失衡的最後一招。
三、國際游資的沖擊導致金融市場動盪。據國際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流動的短期存款和其它短期證券至少有7.2萬億美元。各大市場交易電腦化普及可瞬間完成交易,當某一地區資本收益率可觀時,便蜂擁而至,引發通貨膨脹,而當這一地區出現問題時,或另有別的經濟熱點地區時,便又風卷殘雲般消失得不影無蹤,造成該地區經濟衰退。所以極可能直接引起一國或一地區乃至全球金融大動盪,危害經濟穩定。
巨額游資投機者最著名的是喬治·索羅斯(GEDRGE SOROS)。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7月底東盟部長會議上指責他是摧毀國家經濟的罪魁禍首。當然這一論斷有失偏頗,但也不能排除使泰銖貶值20%或更多百分點的可能性。根據「大起大落理論」,他所管理的量子基金在以往的歐洲貨幣危機和墨西哥金融風險中扮演了興風作浪的主角。面對泰國經濟的惡化,造勢者早已窺探已久,5月份集資60億美元,大肆進出,獲取差價,牟得暴利。6至7月,「量子基金」雷利從14%急增至27.1%。相對而言,以具有較強投機性的游資結構,猶如給東南亞經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實質上,國際游資的追利性一方面給被沖擊國造成混亂,另一方面從反面對出現嚴重經濟結構的國家提出警告,起糾正錯誤經濟政策的作用。
四.金融有效監管乏力,從東南亞國家金融的脆弱性,我們可以看到:
1.第三世界國家,由於其金融體系本來比較脆弱,加之金融監管經驗不足,如果對國際金融活動的風險 認識不夠,缺乏周密的防範措施,更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
2.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和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風險已呈國際化趨勢。隨金融創新、金融自由化的進展,在一些新的金融領域里,與巨額收益並存著巨大風險。
3.巴寒爾委員會新近調查表明,80%的國家對其所監管的國際銀行集團全球業務均遇各式麻煩與困難。濫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劇金融市場動盪,衍生工具在傳統的股票、債券等基礎上衍生出包括外匯、證券等期貨、期權交易。目前這些衍生工具達1200種,競爭白熱化,交易額逐年上升,一方面滿足經濟發展及客戶投資保值需要,另一方面也對過度投機、金融動盪創造了交易手段與條件。
Ⅲ 誰能告訴我最近二十年發生的全球或者某個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
1.1990年開始的日本金融危機;1990年—1991年美國經濟危機;1992年的英國金融危機,即英鎊阻擊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發生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最終席捲整個亞洲(最初是發生在泰國,而後席捲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以及整個東南亞);1997年的俄羅斯經濟危機;1999年巴西經濟危機;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2.近20年來爆發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要屬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以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3.舉例:(1)1997年六月以來,由於泰國出口持續疲軟,泰國於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美元就下降了17%,而泰銖隨後成為了歐美投資家的炒作對象,逼迫泰銖不斷貶值,而後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新加坡元紛紛受到沖擊;隨後導致台灣放棄守新台幣匯率,隨後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韓元兌美元一落千丈,跌倒1008:1,由於日本在韓國有很多金融類的公司,直接導致大批日本公司破產;1998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使得美歐等國的強烈反對,IMF同時撤回對印尼的援助,是印尼國內發生大暴亂(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根本原因),印尼盾大幅貶值;1998年8月,金融危機剛剛要平息,國際投資家又開始對香港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使得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使得國際銀行家慘敗;而同時國際銀行家又向俄羅斯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俄羅斯央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由於在香港和俄羅斯國際銀行家的慘敗,基本上使得這次金融危機結束;
(2).布希總統上任之前,美國經濟達到頂峰,由於布希政府不斷的發動戰爭,使得美國財政赤字日益明顯。到2007年,美國民眾、房地產公司以及幾大投行之間產生了互不信任的關系,導致次貸危機的爆發,而後部分投資銀行因欠債太多,而在外資金又收不回來,導致銀行破產;銀行的破產使得房地產公司直接受到牽連,緊接著其他銀行以及銀行的一些債權人等紛紛受到波及,以及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與美國金融關系密切從而受到波及,金融危機終於在2008年全面爆發;而後全球股市大跌,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最新的貨幣政策來改善金融市場,但是由於這一波金融海嘯來的太迅猛,使得很多國家猝不及防,在第一波金融危機後,冰島宣布國家破產,而後歐美各國不斷出現大罷工的現象;隨著冰島的破產,使歐元區債務危機失去嚴重,在第二波金融危機過後,希臘接近破產邊緣,國內罷工不斷,給世界金融危機再次蒙上陰影;而第三波金融危機正悄悄的來臨,再次使得愛爾蘭、西班牙與葡萄牙和希臘出現大規模的債務危機;
Ⅳ 印尼為何大幅提高1000多種商品進口關稅
抑制貨幣貶值 ,印尼大幅提高1000多種商品進口關稅。
政府數據顯示,涵蓋在稅項下的商品金額在今年前八個月達到50億美元,2017年全年則為66億美元。
Lukita指出,政府同時將放寬對煤炭、棕櫚油及藤的出口規定;他並未提供細節。
目前尚不清楚進口商會否將關稅上調轉嫁給消費者,然而Lukita預測這對通脹所造成的沖擊將微乎其微。
Ⅳ 印度尼西亞 通貨膨脹 急!!
http://www.licai18.com/article/ArticleDetail.jsp?docId=379612
08年8月份關於印尼通脹的新聞
----------------------------------------------------------------------
在印度尼西亞,除了資產出售,還有艱巨的結構調整問題需要解決。債務人繼續受到寬容,其中許多債務人有強大的政治勢力。最近的建議威脅到印度尼西亞銀行的獨立,而印度尼西亞銀行改革局管理層的頻繁人事變動影響了它的信譽。除此之外,通貨膨脹還在2000年第四季度上升到8.9%。印度尼西亞需要提高利率來制止通貨膨脹,支持一種由於投資者對持續的種族暴力緊張不安而受到削弱的貨幣。
這是亞行在2000年出具的報告
Ⅵ 在印尼債券公司破產投資人賬戶怎麼辦
如果他們這個債券公司破產的話,那投資人的賬戶裡面的錢肯定就會出現虧損的,所以說投資之前一定要謹慎選擇大平台,這樣的話才能有保障與自己的資金安全。
Ⅶ 請問最進美國的金融風暴,大銀行倒閉,個人叫虧,各國注入大量資金,那到底誰是盈利
地產商
Ⅷ 世界金融危機
1 1825年英國經濟危機
2 1847年歐洲經濟危機
3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
4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
5 1973年由石油價格上漲引發的經濟危機
Ⅸ 為什麼說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是一個叫什麼索羅斯基金的啊
喬治·索羅斯是華爾街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索羅斯家族的資產管理公司就位於紐約最繁華的中央公園附近,這家成立於1973年的公司的核心就是"量子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這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家對沖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說具體點,就是從事市場投機。上世紀90年代是索羅斯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的最"紅火"的年代,該公司當時的資產已超過200億美元,而索羅斯本人也因為在此期間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多次成功投機獲得了"國際金融炒家"的稱號。他的成功戰例有很多,例如1991年,索羅斯斷定柏林牆拆除後的德國馬克一定大幅升值,遂進行德國馬克投機,結果大獲全勝;1992年,他再次利用英國退出歐洲一攬子貨幣後英鎊走軟之際進行投機,結果又進帳10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很多亞洲國家的股市產生了大量的泡沫, 國家的債務結構嚴重失衡, 為很多國際投機基金所乘....
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財政部長塔隆宣布放棄執行了13年的固定匯率制, 一夜間,泰銖貶值20%;
7月11日, 菲律賓政府放棄固定匯率制,菲律賓比索暴貶;
7月14日, 印尼政府面對不足200億美圓外匯和1000億美圓外債,宣布印尼盾失守;
8月8日, 馬來西亞政府在國際投機基金的強大攻勢下,放棄了捍衛馬幣吉林特的努力.
國際投機基金在擊潰當時號稱亞洲四小虎後,轉向亞洲「四小龍」
7月中旬新加坡股市匯市跌入深淵;
8月15日, 台灣地區在擁有830億美圓外匯儲備的情況下突然放手,使台幣跌破30兌1的心理大關(為政府避免損失, 採取逃避行為);
10月20日國際投機基金登陸香港,5天激戰,港圓守住. 但香港恆生指數跌破萬點大關,與兩個月前相比,港股總市值(4.3萬億港圓)跌去一半,損失2萬億港圓;
11月7日國際投機基金登陸韓國漢城.作為全球第十一大經濟實體的韓國僅僅堅持了10天,韓圓失守,跌幅達20%, 12月2日,韓國央行外匯儲備僅剩60億美圓,而此時外債高達1100億美圓, 其中一年到期的短期外債達800億美圓,20天內必須歸還的高達200億美圓. 當時韓國總統金泳三悲傷地說:'韓國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12月3日, 簽署IMF援助協議, 被稱為'國恥日'.
以上就是97年亞洲經濟危機的主線歷程,之後亞洲金融風暴波及世界各地, 引起了全球性經濟衰退.....
國際投機基金的操作手段一般都為:
1:大量購入該國貨幣,在匯市大量拋售,迫使政府為維持本國匯率的穩定,動用美圓儲備接盤,外匯儲備耗盡,政府短期外債到期還本付息壓力增大,政府放棄固定匯率制。
2:作空。 在作空的金融交易中,尤其是期貨(股指期貨,外匯保證金)交易中,通過金融杠桿的放大作用,以少量資金進行巨額交易。
3:中國之所以沒被波及,是因為當時中國政府沒有開放資本市場讓外資進入;中國也沒有大量的短期外債;且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基礎。
所以國際投機基金沒有可乘之機, 不過發生在香港的投機行為就是因為在港上市的大陸企業出的問題。
之所以要把97亞洲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歸罪於索羅斯基金是因為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投機基金總量竟達1000億美元之多。前文說過「索羅斯家族的資產管理公司就位於紐約最繁華的中央公園附近,這家成立於1973年的公司的核心就是"量子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這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家對沖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說具體點,就是從事市場投機。」...由此我們能了解索羅斯在國際金融界的影響力及號召力,而索羅斯資產管理公司只動用了9000萬美元,短短幾月時間盈利20億美元之多。輸贏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以上資料大多摘於中體論壇。
Ⅹ 1997年橫掃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的源頭是什麼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