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債券業務是否屬於銀行的中間業務
這個要具體來看:
1.銀行代銷國庫券,國債或其他債券,屬於中間業務
2.銀行自己發行金融債,次級債等,屬於銀行的負債業務,不是中間業務
B. 商業銀行發行債券的成本是什麼
商業銀行發行債券的成本主要是付給證券公司的發行費和證券承銷費。
C. 銀行資管子公司布局競爭激烈嗎
在銀行理財業務回歸本源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增速下降趨勢將延續。同時,商業銀行資管子公司布局激戰正酣,凈值化轉型步伐不斷提速。專家及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任重道遠,資管子公司在設立過程中存在與母行「分家」帶來的各種挑戰。未來商業銀行需加強投資研究,提升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
作為中小型城商行,南京銀行此前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南京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助理張蘭表示,希望能夠成為第一批成立資管子公司的機構之一,借資管子公司以突破城商行地域限制,把理財業務推廣到更多區域。
「成立資管子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跟母行『分家』。」張蘭稱,未來如果各家資管機構的產品高度同質化,資管子公司獨立出來之後是否還能獲得母行的渠道支持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未來流動性管理方面對資管子公司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顯示,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和募集金額同比增速放緩至個位數,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較2017年年初「雙降」。融360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1319款,環比減少778款,降幅為6.43%,較2017年6月減少3265款,降幅為22.39%。
華寶證券分析師楊宇表示,目前銀行理財市場處於等待資管新規各類細則落地的空窗期,老產品逐漸壓縮,新產品推出緩慢,有的機構新業務甚至已基本停滯,理財規模正在緩慢下降。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表示,在資管新規影響下,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逐漸減少,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逐漸上升。未來隨著銀行理財細則落地,預計該趨勢還會更加明顯。另外,盡管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明顯增長,但總量依然偏少,銀行理財凈值化任重道遠。
資管新規發布後,銀行理財一方面將迎來資管新規出台所帶來的業務發展新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業務轉型升級的新挑戰。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應著重提升投研能力。
「為適應資管新規要求,銀行業財富管理應更加註重轉型發展,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潘光偉強調,一是加強投資研究,提升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二是細化分層,提升客戶管理和綜合服務能力;三是需求為本,提升產品創新和研發定價能力;四是前瞻布局,推動資管業務專業化綜合化發展;五是藉助金融科技,積極推進跨界合作。
潘光偉表示,近年來,盡管理財規模高速增長,商業銀行在投資方面的主動管理能力卻沒有跟上,距離精細化、專業化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造就一批精通國際業務規則、知曉客戶、熟悉境內外資產配置的精英型財富管理師隊伍。
在提升投研能力方面,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提出,銀行資管應加強對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和行業發展的前瞻性預測,把握資產輪動機遇,結合經營實際提高大類資產的配置和組織能力。微觀層面上,銀行資管需進一步強化自身在固定收益和泛固定收益資產領域的優勢,並在債券投資方面從目前持有到期為主的投資模式逐漸向交易型、策略型的投資模式轉型。在此基礎上,銀行理財需要圍繞固定收益市場未來增長的重點領域,包括不良資產、資產證券化、PPP等打造相應的投資能力。此外,銀行理財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提升權益投資、委託投資和量化投資的投研能力迫在眉睫。
D. 企業債券與銀行存款
企業債可按發行期限可分為短融券,中期票和長期票,
按發行主體按信用評級分AAA、AA+、AA、AA-等
收益率和利息稅:
你說的一般在6個點左右的企業債,一般為AA~AA-企業發行的3~5年中期票,
企業債需要按20%繳納的利息稅,而從2008年10月9日起存款免徵收利息稅。
5年的企業債券,6%~8%的票面利息,面值購買,每年利息為6%~8%,
扣除20%利息稅,年均利息實收4.8%~6.4%,每年付息或半年付息。
同樣5年期定期存款,利息4.75%,部分商業銀行上浮10%,
年均利率4.75%~5.225%,到期一次本息兌付。
可見,一般AA級企業債市場定價會比同期定存略高,
上市債券風險:
企業債的信用主體是企業,違約風險相對定存高得多。
目前已暴露違約風險的企業債有『11海龍CP01』和『11超日債』;
而銀行存款相當國家信用背書,可視為無風險投資。
E. 證券公司的債券銷售崗怎麼樣如果以後不想做銷售了,可以轉到什麼別的崗位嗎
債券銷售薪資待遇、業務層次都不錯,但市場行情也影響銷售難度。
不想做銷售就轉投資,同業金融機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資管、固收都有機會。學歷和天賦都高些的話可以考慮研究。
還有轉崗會考慮你的學歷、證書、經驗和人際。
F. 銀行的大資管類業務是指什麼
中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是在利率管制、金融脫媒、分業監管環境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金融創新性質的業務。
從宏觀角度看,資產管理業務可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加速金融體制改革、改善社會融資結構;
從中觀角度看,資產管理業務可以推動銀行業經營模式轉型,構建銀行業的新型盈利模式,增強銀行業經營的穩健性;
從微觀角度看,資產管理業務一方面可以滿足客戶投資和財富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保證銀行向客戶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提高社會資金的流動效率。
因此,資管業務具有與銀行傳統業務完全不同的功能定位、運作規律和風險管理方式。 與現在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不同的是,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將類似於基金、信託,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而在此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企業債權等標的時,都需要藉助於間接投資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信託、券商資管產品等才能夠實現,也就是常說的「通道業務」。
G. 銀行的資產管理和券商或其他公司的資管部門有什麼大的區別呢日常核心業務是干什麼呢
首先都是資管。
銀行和保險的資管屬於資管裡面規模較大的,實力也更強。
另外在客戶方面,銀行和保險的客戶來源更廣關系更牢固,券商和基金資管主要還是針對一些高凈值用戶。
從收入上來看,銀行保險資管的收益不如券商基金的高。
銀行資管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固收、非標、理財產品設計、產品銷售、風險管理。
價值立方
H. 資管投資要銀行兜底
幾乎所有受訪資管人士均認為,今年債市面臨壓力,信用利差保持低位,投資機會遠小於去年。不過,作為銀行理財的基礎配置,債券仍會保有基本倉位,從行業整體來看,約占投資資產總規模的三分之一。
據國家統計局物價數據顯示,4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上漲2.3%。CPI同比環比漲幅均連續多月回升。而中央政府加大2016年貨幣財政刺激力度+下調GDP增速,極有可能推升通脹上行,貨幣進入貶值通道,居民如何保衛手中的財富不貶值不縮水,理財勢必成為最重要的渠道。
為洞悉最新理財趨勢,培育全民健康的理財觀念,21世紀經濟報道旗下21世紀資管研究院在「對話資管30人」的基礎上,將重磅發布《2016年中國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展現當下居民理財的真實渠道、產品選擇,並將在今年的「2016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正式發布。
無論是銀行理財資金,還是保險資金,債券都是資產配置的主力軍。
回想2016年初,市場還在討論「債牛」能否延續;而眼下,隨著債市違約風險不斷暴露,銀行間資金面不時趨緊,流動性風險隱現,市場已達成共識:今年的債券投資,挑戰大過機會。
從3月起,21世紀經濟報道團隊推出對話資管30人系列專訪。截至目前,特為讀者整理8位資管大佬對於2016年債市投資的一手觀點。
幾乎所有受訪資管人士均認為,今年債市面臨壓力,信用利差保持低位,投資機會遠小於去年。不過,作為銀行理財的基礎配置,債券仍會保有基本倉位,從行業整體來看,約占投資資產總規模的三分之一。
在具體投資策略上,觀點一致性表現在債券投資縮短久期(3年內)和加強個券研究;意見分化表現在對交易性機會的把握上。以南京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戴娟為代表的觀點認為,要提升交易型策略的把握,從傳統的配置型向交易與配置均衡型轉變。而華夏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李岷表示,今年最大的調整,在於結構性減少交易性資產的配置,控制債券委外投資規模。
虛擬圓桌嘉賓:
華夏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李岷
興業銀行資管部總經理顧衛平
平安銀行資管事業部副總裁郭新忠
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
浦發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楊再斌
中信銀行資管事業部總裁馬續田
南京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戴娟
江蘇銀行資管部總經理高增銀
大方向:投資機會有限
《21世紀》:結合宏觀經濟走勢,如何判斷2016年的債市走向?
李岷:目前來看,全球經濟除了美國表現較好外,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均出現經濟減速,加之在美元升值預期背景下,國內經濟環境仍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主體降低財務杠桿和去庫存的過程中,國內貨幣政策和外匯政策的相機抉擇,將成為決定2016年市場利率變化和債券市場投資機會的主要因素。
房地產價格上漲趨勢已成,也會對債市形成壓力。在歷史上,房價上升對債市壓力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房地產銷售帶動投資,拉動經濟回暖;其二是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帶來貨幣緊縮風險;其三是貨幣分流效應。不過今年前兩個因素影響相對較小,不必過度放大房價上漲的負面影響。
戴娟:從基本面看,若經濟復甦跡象較明確,人們對改革的信心也將增強,風險偏好隨之提升;反之經濟若無明顯好轉,穩增長壓力更加突出,市場情緒將持續低迷。此外,通脹可能將在下半年到達年內頂峰,對債市沖擊加劇。
從資金面看,美聯儲加息進程到達關鍵時點,三、四季度加息可能性較大,進一步限制收益率下行空間。
總體來看,2016年下半年債市面臨多方壓力,預計收益率重新回調,但在為改革創造適宜貨幣環境的背景下,收益率上行不會太多。
《21世紀》: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今年債券配置有何調整?
戴娟:在整個銀行系理財大類資產配置中,債券佔比將近三分之一,其中約80%投向信用債,利率債佔比較低。銀行理財對信用債的剛性需求很大,但2016年信用債風險暴露越來越多,且資產收益下降。我們認為,從資管的角度,今年的債券市場投資機會相對有限。
郭新忠:預計今年債券市場偏平淡,缺乏趨勢性機會,可能圍繞經濟數據變化和政策微調展開較為頻繁的窄區間波動。目前投資國內的債券市場一是利率處於歷史低位,需忍受低回報;二是信用利差過小,對信用風險補償不夠,因此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缺乏吸引力。我們對債券市場的整體預期不高,但由於銀行理財資金體量大、配置壓力大,債券又是相對可得性最高的資產,故仍將是主要的基礎倉位,但不會像去年那樣作為重點來配置。
顧衛平:雖然今年並不是債券投資的好年份,但還會滿足基本配置需求。今年我們對債券的配置比例不會有大的增加,也不會降低,但會考慮增加債券的委託投資,實現從債券的被動配置型投資向主動交易型投資轉變。
李岷:目前信用利差已維持在較低水平,對於信用利差能否覆蓋信用風險的擔憂越來越嚴重。信用利差壓縮存在兩個趨勢性的力量:其一,銀行理財加委外業務模式大發展,投資由表內轉為表外,不需要考慮資本金佔用的情況下,信用債更受青睞;其二,套息交易對信用債的配置需求,體現為信用利差與資金成本的波動整體正相關,即資金成本越低、波動率越低的情況下,信用利差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