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德國馬克國債

德國馬克國債

發布時間:2021-05-04 14:40:48

㈠ 德國怎樣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對德國的打擊。

德國 是危機的主要發源地,也是危機的主要受害者。從1929 年到1932年,德國工業設備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易額下降60%,物價下跌30%,農業生產下降了30%大批小農破產,佃農人數迅速增加。其中,主要工業產量下降幅度更大, 鐵產量減少70%,造船業產值下跌80%。工業危機反過來又導致了金融危機。1931年7月,德國達姆斯達特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擠兌風潮,國家黃金儲備由 23.9億馬克減少到13.6億馬克,柏林九大銀行減為四個,連德國最重要的銀行之一達姆實達特國名銀行於1931年7月倒閉。失業率急劇上升,1932年高達43.8%,加上半失業者22.6%,則1932年德國全失 業和半失業人數高達工人總數的三分之二,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社會問題。空前深刻和空前劇烈的經濟危機給德國以致命的打擊,危機高峰期時的1932年一年中,德國工業產量比1929年下降近一半,危機時期,德國失業者使用廢舊物品搭成住房,而統治階級實行徵收新稅,削減工資,削減救濟金和養老金等政策,力圖把危機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肩上,致使社會矛盾激化。

希特勒上台後推行: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幷脹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國家稅收收入由65.6億馬克驟增到177億馬克,六年中實收稅款共增幷加了600億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國國債由115億馬克上升到371億馬克。帝國銀行和幾家最大的私人銀行是國債的主要持有者。勞動者的小額儲蓄存款也被強迫投入公債。帝幷國銀行以國債為擔保大量增發銀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銀行券由26億馬克驟增為110億馬克。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德國國家有能力進行有規模的投資和軍事訂貨。

2.大規模的軍事采購和訂貨

1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占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國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占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國民收入的10.6%。巨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以軍火工業康采恩克虜伯公司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從國家接受的軍事訂貨總值由930萬馬克猛升到1.45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時期,公司的純利潤額則由650萬馬克上升到1.22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剝奪猶太幷人資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後,大量開展「排猶運動」,幫助「雅利安」財團剝奪猶幷太幷人的財產。由於這一「運動」,共計約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通過強力沒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轉到了「雅利安」財閥和納粹黨魁手中。

4.強制卡特爾化

強制卡特爾化是希特勒政府擴大壟斷組織統治及加速生產與資本集中的重要措施,並且比歷屆德國政府實施得更徹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頒布所謂的「卡特爾條例」,規定帝國經濟部有權建立新卡特爾,而一切卡特爾則有許可權令局外企業合並起來。任何反對這種規定的局外企業,有關的卡特爾可以拒絕承認它們,從而剝奪它們得到原料和商品供應等權利。這實際上是在經濟上宣布了它們的死刑。在這種威脅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並如壟斷組織,受壟斷資本的直接統幷治。卡特爾的數目迅速增幷加,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幷加到2500個。

5. 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1937年,希特勒頒布了「股份公司改幷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結果,據德國官方統計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資本不足10萬馬克的公司絕大部分遭到淘汰,資本為10-50萬馬克的公司減少一半,而資本在500萬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資產階幷級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還強迫封閉大量手工企業和小型零售商號。從1937年起,由於局勢工業的勞動力供應問題日益尖銳,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業和小商號為由,連續頒布了若干法幷令,勒令所謂「負擔過剩」及「經濟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業和小商號停業,把數十萬手工業者及小商人騙入軍事工廠服苦役。據統計,到戰爭爆發時止,被迫停業的手工企業近20萬家,小商店約10萬家。 通過這種方式,德國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過程大大加速了,壟斷資本的勢力空前加強起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部門生產的壟斷化達到驚人的程度。壟斷組織控制生產的比重在鉀鹽、煉鐵、金屬加工、人造氮、水泥、製糖、化學及**、電力等部門為95-100%,在機器及運輸工具製造、人造絲、麻織業、制紙業等部門為80-95%,在優等鋼生產中為60-70%資本進一步集中於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們已經控制了了全國股份資本總額的85%,為數眾多的小業主淪於破產。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化經濟調節機關,1933-1936年秋,帝國經濟部是最高中央調節機關。它下面設有各種專業管理局,分管各工業部門、農業、時常、對外貿易、物價等等。同時,根據1934年的「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在原有企業主聯合會及各壟斷組織基礎上,新設立了按部門和按地區的兩類經濟調節機構,交由壟斷寡頭及其親信直接掌握。部門調節機構的組織形式是經濟集團,共有四級。最上級為工業、商業、銀行、保險業、動力和手工業等6個最高集團;下屬44個經濟集團;它們下面又分350個部門集團;最下一級則為640個專業集團。地區調節機構採取了省經濟廳(下屬市、區分支機幷構)的形式,全德共有18個。這兩類調節機關都具有政府機構的權力,它們統一歸帝國經濟部下設的全德經濟院管轄,同時,兩者的地方基層組織有是同一的東西。通過各級經濟集團和省經濟廳系統,在有關中央專業管理局的協同之下,壟斷資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圖自上而下地實現對國民經濟的雙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國經濟部下面還設立了「德國經濟總委幷員會」,它是由壟斷寡頭直接把持的備戰經濟總參謀部,擁有很大權力,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幷令的制訂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經濟調節機構已形成為一個自中央到地方的龐大體系,按軍事化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干預和調節。1936年秋,「四年計劃全權督辦」戈林又設立了一個調節機構「四年計劃全權機關」,引起了兩大機關職能的重復。 有計劃的經濟使德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超過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但同時,德國的部門經濟卻出現了不平衡。在軍火工廠加緊製造武器的同時,德國的紡織及製鞋工業的半數設備被閑置起來。在農業方面,帝國糧食局及其下屬的數萬個基層機構,是希特勒政府幹預農業活動的基本工具。不過全部的農業事務,包括播種面積及作物類別、農業就業人數、化肥的分配、飼料的購買、農產品義務上繳數量、農產品價格、經營農產品貿易的利用額、農戶的收入,甚至農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運送給城市親友的蛋品數量等,都受到國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時期的德國糧食產量基本停滯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糧食進口量與20幷年代差不多,約在400萬噸上下。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時期,德國國家所掌握的股份資本絕對和相對額都增長。1932-1939年,「國有的」股份資本額,由29億馬克提高到36億馬克,它在全國股份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國國家壟斷資本共計248億馬克,佔全國總資本的五分之一。 在擴大國有化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還執行了國有財產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當時的德國政府為挽救一系列壟斷資本集團,以優惠價格收購了柏林各大銀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業公司的部分股票。隨著這些企業的扭虧為盈,希幷特勒政府把國家持有的巨額股票廉價賣給有關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壟斷企業同政府的結合也加強了。企業主職能與國家官僚職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8.擴大對外貿易

1932-1938年,德國在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國對外投資急劇上升,由12億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盧等國鋼鐵壟斷組幷織又聯合成立國際粗鋼輸出協會,從而恢復了國際鋼鐵卡特爾。在國際鋼鐵卡特爾和國際鋁卡特爾中,德國壟斷組織也分別擁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額或股份額。

9.興辦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頭兩年(1933-1934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

二、貨幣新經濟政策

1.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
2.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
3.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
4.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三、社幷會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幷度,增幷加和提高國幷民的社會福利。
2.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幷度,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
3.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㈡ 2000年之後德國馬克匯率的走勢,文字分析,300字以上

你們老師的經濟學是數學老是教的嗎?1999年成立了歐元,德國馬克就不存在了,2000年後哪裡還有德國馬克走勢?

㈢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與國,在戰爭中都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德國也確實很頑強,兩次經歷大的戰爭,卻兩次死而復生並成為強國,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的許多城市被摧毀,德國的工業基礎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破壞,國家經濟崩潰,人民生活疾苦,連吃飯都成為問題。而且德國是戰敗國,需要向戰勝國賠償高達26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無疑壓得德國抬不起頭。

還有所謂的軍工發展,其實希特勒發展軍工,除了賺外匯之外,也是在為未來對外擴張做准備。因為希特勒上台之後實施的經濟體制,其實就是將國民經濟軍事化,所有的社會資源極度向國家靠攏,結果造成頭重腳輕,人民被牽著鼻子走,希特勒的意志因此可以左右德國民眾。

所以說,希特勒採取的經濟措施,其本質還是在為軍事擴張做准備的,民眾的生活雖然得到了改善,但是卻變成了國家的奴隸,後來也成為了德國發動戰爭的犧牲品。

㈣ 希特勒是如何發展納粹經濟的

希特勒如何發展納粹經濟:

一、經濟措施: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國家稅收收入由65.6億馬克驟增到177億馬克,六年中實收稅款共增加了600億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國國債由115億馬克上升到371億馬克。帝國銀行和幾家最大的私人銀行是國債的主要持有者。勞動者的小額儲蓄存款也被強迫投入公債。帝國銀行以國債為擔保大量增發銀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銀行券由26億馬克驟增為110億馬克。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德國國家有能力進行有規模的投資和軍事訂貨。

2.大規模的軍事采購和訂貨

1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占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國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占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國民收入的10.6%。巨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以軍火工業康采恩克虜伯公司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從國家接受的軍事訂貨總值由930萬馬克猛升到1.45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時期,公司的純利潤額則由650萬馬克上升到1.22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剝奪猶太人資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後,大量開展「排猶運動」,幫助「雅利安」財團剝奪猶太人的財產。由於這一「運動」,共計約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通過強力沒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轉到了「雅利安」財閥和納粹黨魁手中。

4.強制卡特爾化

強制卡特爾化是希特勒政府擴大壟斷組織統治及加速生產與資本集中的重要措施,並且比歷屆德國政府實施得更徹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頒布所謂的「卡特爾條例」,規定帝國經濟部有權建立新卡特爾,而一切卡特爾則有許可權令局外企業合並起來。任何反對這種規定的局外企業,有關的卡特爾可以拒絕承認它們,從而剝奪它們得到原料和商品供應等權利。這實際上是在經濟上宣布了它們的死刑。在這種威脅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並如壟斷組織,受壟斷資本的直接統治。卡特爾的數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加到2500個。

5. 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1937年,希特勒頒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結果,據德國官方統計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資本不足10萬馬克的公司絕大部分遭到淘汰,資本為10-50萬馬克的公司減少一半,而資本在500萬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資產階級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還強迫封閉大量手工企業和小型零售商號。從1937年起,由於局勢工業的勞動力供應問題日益尖銳,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業和小商號為由,連續頒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謂「負擔過剩」及「經濟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業和小商號停業,把數十萬手工業者及小商人騙入軍事工廠服苦役。據統計,到戰爭爆發時止,被迫停業的手工企業近20萬家,小商店約10萬家。 通過這種方式,德國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過程大大加速了,壟斷資本的勢力空前加強起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部門生產的壟斷化達到驚人的程度。壟斷組織控制生產的比重在鉀鹽、煉鐵、金屬加工、人造氮、水泥、製糖、化學及葯品、電力等部門為95-100%,在機器及運輸工具製造、人造絲、麻織業、制紙業等部門為80-95%,在優等鋼生產中為60-70%資本進一步集中於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們已經控制了了全國股份資本總額的85%,為數眾多的小業主淪於破產。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化經濟調節機關,1933-1936年秋,帝國經濟部是最高中央調節機關。它下面設有各種專業管理局,分管各工業部門、農業、時常、對外貿易、物價等等。同時,根據1934年的「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在原有企業主聯合會及各壟斷組織基礎上,新設立了按部門和按地區的兩類經濟調節機構,交由壟斷寡頭及其親信直接掌握。部門調節機構的組織形式是經濟集團,共有四級。最上級為工業、商業、銀行、保險業、動力和手工業等6個最高集團;下屬44個經濟集團;它們下面又分350個部門集團;最下一級則為640個專業集團。地區調節機構採取了省經濟廳(下屬市、區分支機構)的形式,全德共有18個。這兩類調節機關都具有政府機構的權力,它們統一歸帝國經濟部下設的全德經濟院管轄,同時,兩者的地方基層組織有是同一的東西。通過各級經濟集團和省經濟廳系統,在有關中央專業管理局的協同之下,壟斷資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圖自上而下地實現對國民經濟的雙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國經濟部下面還設立了「德國經濟總委員會」,它是由壟斷寡頭直接把持的備戰經濟總參謀部,擁有很大權力,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的制訂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經濟調節機構已形成為一個自中央到地方的龐大體系,按軍事化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干預和調節。1936年秋,「四年計劃全權督辦」戈林又設立了一個調節機構「四年計劃全權機關」,引起了兩大機關職能的重復。 有計劃的經濟使德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超過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但同時,德國的部門經濟卻出現了不平衡。在軍火工廠加緊製造武器的同時,德國的紡織及製鞋工業的半數設備被閑置起來。在農業方面,帝國糧食局及其下屬的數萬個基層機構,是希特勒政府幹預農業活動的基本工具。不過全部的農業事務,包括播種面積及作物類別、農業就業人數、化肥的分配、飼料的購買、農產品義務上繳數量、農產品價格、經營農產品貿易的利用額、農戶的收入,甚至農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運送給城市親友的蛋品數量等,都受到國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時期的德國糧食產量基本停滯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糧食進口量與20年代差不多,約在400萬噸上下。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時期,德國國家所掌握的股份資本絕對和相對額都增長。1932-1939年,「國有的」股份資本額,由29億馬克提高到36億馬克,它在全國股份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國國家壟斷資本共計248億馬克,佔全國總資本的五分之一。 在擴大國有化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還執行了國有財產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當時的德國政府為挽救一系列壟斷資本集團,以優惠價格收購了柏林各大銀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業公司的部分股票。隨著這些企業的扭虧為盈,希特勒政府把國家持有的巨額股票廉價賣給有關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壟斷企業同政府的結合也加強了。企業主職能與國家官僚職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8.擴大對外貿易

1932-1938年,德國在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國對外投資急劇上升,由12億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盧等國鋼鐵壟斷組織又聯合成立國際粗鋼輸出協會,從而恢復了國際鋼鐵卡特爾。在國際鋼鐵卡特爾和國際鋁卡特爾中,德國壟斷組織也分別擁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額或股份額。

9.興辦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頭兩年(1933-1934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

二、貨幣新經濟政策

1.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
2.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
3.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
4.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三、社會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
2.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
3.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以上措施對於起動處於危機最低點的德國經濟,減少龐大的失業人數,起了很大作用。客觀評價希特勒,不能抹殺他對德國經濟的貢獻,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㈤ 為什麼沒有別的國家買中國的國債

這是一種誤解,只不過我們了解的少,我國其實一直在發行國際債券
對外發行債券是我國吸引外國資金的一個重要渠道,從l982年首次在國際市場發行國際債券至今,我國各類籌資主體已在國際債券市場發行了100多次債券。
1987年10月,財政部在德國法蘭克福發行了3億馬克的公募債券,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後政府首次在國外發行債券。
l994年7月,我國政府在日本發行公債券;
l995年11月又發行400億日元債券,其中,20年期為100億日元,7年期為300億日元。
l996年我國政府成功地在美國發行4億美元l00年期揚基債券,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在國際資本市場確定了我國主權信用債券的較高地位和等級。
1997年和l998年,我國利用國際債券融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兩年共發行美元債券34.31億、德國馬克債券5億、日元債券l40億。
2001年5月17日,中國政府在海外成功發行了總值達l5億美元的歐元和美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自1998年12月以來首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行債券。其中,l0億美元的l0年期美元債券年息率為6.8%,由高盛、J.P.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德意志銀行及巴克萊資本等投資銀行承銷。此次發行債券不僅保持了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經常發行人的地位,而且向國際金融社會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是一次具有戰略眼光的融資行為。

㈥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財政赤字狀況迅速扭轉,錢從哪裡來

希特勒面對德國的財政赤字狀況,採用了大力發行國債的政策,著重發展經濟,維護了統治地位,並且通過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以及外交吞並戰略,獲得了大量財富。在大多數人看來,德國由於一戰的失敗,國家經濟受到了嚴重沖擊,實力大不如前,但這其實都只是表面現象。

在這一滅絕人性的方式下,獲得了大量財富為希特勒政府提供了巨大的一筆資金。而在外交方面,德國已吞並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區,在吞並國土的同時也獲得了這些地區的財富和軍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為希特勒領導的德國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從以上來看,希特勒獲得大量財富的根本原因無非就是黑暗的手段和利益的交換。

㈦ 國債負利率是什麼一回事

這個很簡單,手上持有負利率的國債比你自己持有貨幣保值,牙買加體系以後美元不在和黃金掛鉤,現代貨幣本質上只是銀行的信用債券,是一種信用債券貨幣。

資本總是向著能夠增值的方向前進的,《資本論》第三章貨幣或商品流通:在國內流通領域內,只能有一種商品充當價值尺度,從而充當貨幣。在世界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是雙重價值尺度,即金和銀。

總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國債負利率有利可圖,不然沒人買。
舉例:德國負利率,實質首先都是用歐元買的,如果歐元解題以後德國的國債必然換成德國馬克,比什麼里拉值錢,因為現代貨幣是用來支付的,必須有商品,德國生產力高,生產力就是財富。

㈧ 德國1923年為什麼會出現嚴重的通脹

德國1923年出現嚴重的通脹實屬人禍,這是沒有任何限制而增加貨幣實際數量的政治決策蓄意而為的結果。

1922年年底,德國被指控未能按時支付賠款。為索要賠款,1923年1月初,法國和比利時軍隊侵佔了魯爾區——德國的工業重地。總理威廉·古諾(Wilhelm Kuno)領導下的德國政府呼籲魯爾區的工人們拒絕侵略者的所有要求,並承諾德國將會支付他們工資。

德意志銀行以債務貨幣化的方式大肆印鈔,以維持政府的流動性,彌補稅收的短缺並支付工資、社會轉移支付以及補貼。

從1923年5月起,紙馬克的數量開始失控。它從4月的8.61萬億猛增至5月的17.34萬億,8月更增至669.703萬億,1923年11月紙馬克的數量達到400X1018。批發價格飆升到天文數字的水平,從1919年底到1923年11月增長了1183%。

1918年一戰結束時,原本能買5000億個雞蛋的錢,五年後卻只能買一個雞蛋。1923年11月,一個月的時間,美元兌紙馬克的價格已增長了8912%。紙馬克實際上已如同廢紙。

(8)德國馬克國債擴展閱讀

德國惡性通貨膨脹里吸取的教訓:

第一個教訓:哪怕是一個政治上獨立的中央銀行也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以防止紙幣的毀滅。早在1922年,德意志銀行已在政治上獨立;實際上德意志銀行代表盟軍,為盟軍提供服務,作為暫時延期支付賠款的交換。但德意志銀行委員會仍決定實行高通脹。既然德國不得不日益依賴德意志銀行的信貸以維持經濟狀況,德意志銀行委員會決定在這種「事關存亡的政治危機」(existential political crisis)時提供無限量的貨幣。

第二個教訓,法幣不能正常運轉。亞爾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在他的1953年傳記里提到:「只有當國家或中央銀行承諾,紙幣任何時候都能兌換成黃金時,才能夠使用紙幣。保證在任何時候紙幣都能兌換成黃金,這必須成為所有紙幣發行者的竭誠努力。」沙赫特的言論隱藏著一個重要的經濟學認識:沒有黃金支持的紙幣是政治上的貨幣,因此它是自由市場體系中的破壞因素。

㈨ 歐元區使用統一貨幣歐元。但為什麼義大利和德國的國債收益率不一樣。

國債收益率取決於各個國家的償債能力。由於歐元區各個國家的償債能力不一樣,所以歐元區國家沒有統一的國債收益率

㈩ 二戰時買的德國國債還能對換嗎

給德國駐華使領館打電話問一下。
戰時的老馬克現在值多少錢很不好說,現在政府對當時政府的債券如何繼承也不好說,多查些相關資料。並請抱顆平常心。

閱讀全文

與德國馬克國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