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阿根廷債券

阿根廷債券

發布時間:2021-03-26 00:46:25

1. 阿根廷為什麼要發行100年期國債

簡單地說就是國家缺錢,短期內又還不了,所以將當下的經濟問題留給子孫後代,讓下一代的下一代來還錢。

2. 關於阿根廷金融危機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新政府宣布繼續執行停止償還外債的政策,不久又宣布其貨幣比索對美元貶值29%,這是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兩大關鍵舉措。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金融危機是一件意味深長、不可忽視的大事,它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國際金融體系內在缺陷的深刻思考。

一、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基本經過

到目前為止,阿根廷金融危機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2001年初到7月,為第一階段。2001年3月,阿根廷出現了一個小的償債高峰,而此時市場對阿根廷政府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有些疑慮。於是,在2001年3月下旬新上任的阿根廷經濟部長卡瓦諾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付,主要內容是削減政府開支,降低赤字,與外國債權人談判進行債務重整,這樣暫時躲過一劫。但是,整個市場對阿根廷的疑慮沒有完全消除。到7月1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各兌換所的匯率突然出現波動,到7月12日達到高峰,此時比索實際上已貶值5%左右。

2001年7月到12月初為第二階段。7月風波過後,由於阿根廷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總算漸漸趨於平息。11月1日,德拉魯阿總統宣布,阿根廷將實施重新談判外債、調整稅收、支持困難企業、發行新債券等一攬子經濟調整措施,以克服金融危機。但這些措施並未得到積極的反應,相反,卻出現了7月以來最大的動盪。11月2日,阿根廷證券市場梅爾瓦股票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降2?84%。政府公共債券價格持續下跌。與此同時,貨幣市場利率急劇飈升,以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竟高達250%至300%。受此影響,紐約摩根銀行評定的阿根廷國家風險指數曾一度突破了2500點大關,創歷史紀錄。於是阿根廷政府繼續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但到了12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向債務累累的阿根廷提供13億美元緊急援助貸款,從而使該國面臨著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債務危機。

2001年12月12日到2001年底,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突出特徵是金融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從12月12日起,阿根廷街頭開始爆發抗議活動,而12月18日反對經濟緊縮措施的遊行轉變為一場暴亂,導致28人喪生。12月20日總統德拉魯阿和經濟部長卡瓦諾引咎辭職。此後11天里,阿根廷更換了4位總統,成為歷史上非常罕見的由金融危機導致的政治危機事件。

2002年初到現在為第四階段,矛盾開始緩和。主要表現是阿根廷新總統宣布了兩個重要政策,一是堅持停止償還外債(共計1500億美元),二是宣布比索貶值,即將比索從1美元兌1比索貶到1美元兌1?4比索,貶值幅度為29%。這兩個政策都沒有引起市場太激烈的反應。特別是宣布貶值政策後市場波動不大,不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中宣布比索貶值後的動盪。

二、阿根廷金融危機背景分析

經濟衰退――基本誘因

1999年開始,阿根廷經濟發展態勢急劇惡化。從經濟增長速度上看,1998年GDP增長速度尚有3.8%,而1999年則變成了負的3.4%,2000年為負0.5%,2001年也肯定是負增長。由於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利的外部因素進一步加重了阿根廷的經濟衰退。突出地表現為兩點:一是2001年以來,由於美國經濟大幅下滑,給阿根廷的出口造成極大損害;二是1999年拉美經濟實力最強的巴西為了促進出口,將其貨幣貶值40%,這對阿根廷出口的沖擊也是非常大的。

貨幣局制度(CurrencyBoard)――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世紀90年代初,在經歷了整個80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之後,阿根廷政府採取了貨幣局制度,即將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以1∶1固定匯率掛鉤,其目的是恢復公眾對本國貨幣的信心。在具體操作上,其中央銀行每發行一個比索,就要有一個美元的外匯儲備做基礎。相應的,中央銀行要無條件以固定匯率接受市場對美元的買賣要求。換言之,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由外匯儲備決定。應該說,貨幣局制度對付惡性通貨膨脹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阿根廷也因此從1991年起迅速恢復了經濟增長。但由於阿根廷的貨幣供給要由外匯儲備決定,這就意味著決定外匯儲備的外國資本流入一旦發生波動時,阿根廷的貨幣供給也要發生波動,進而引起經濟震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流入減少,阿根廷未能倖免。由於貨幣局制度的作用,阿根廷貨幣供給受挫,從而極大地抑制了經濟增長。結果,從1999年開始,阿根廷正式進入經濟衰退。

國際社會救援不力

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後,從傳統和道義上而言,國際社會中最重要的救援夥伴是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但這二者都沒有積極開展救援。

早在「9.11」事件之前,布希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Paul0'Neill)就曾暗示,美國對於像阿根廷這樣的新興市場所出現的危機將採取更為強硬的方針。「9.11」事件後,美國忙於反恐怖戰爭,對阿根廷的金融危機自然無暇以顧。

2000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組織了約400億美元的緊急救援貸款,幫助阿根廷過關,但是條件是2001年經濟增長2.5%,財政赤字不得超過65億美元。這兩個條件阿根廷都未能實現,加上2001年美國布希政府上台後態度轉變,於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救援阿根廷的態度也轉為消極,乃至出現了2001年12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向阿根廷提供貸款的一幕。

三、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影響和啟示

首先,金融危機在阿根廷演變成了全面的危機。在經濟上,金融危機使得阿根廷政府和企業更加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並加劇了經濟衰退。在政治上造成了社會動盪,和政權頻繁更迭。如12月18日的遊行演變為暴亂,有28人死亡,並導致在12月20日到12月31日連續更換了五名總統,這是非常少有的政治事件。

其次,金融危機影響了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導致資本重新選擇注入歐洲或美國這樣成熟的資本市場。比索貶值後,阿根廷政府無法贖回債券,或者外幣借貸的呆壞賬增加,均會影響全球性金融機構的盈利。由於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的緊張情緒,因此阿根廷的鄰國,如巴西、委內瑞拉及哥倫比亞,更難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得資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國際資本好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對新興市場的信心,但隨即又受到阿根廷事件的影響。2001年突出的一個例子是,香港的「小超人」李澤楷發行25億美元債券的計劃就受到投資者對新興市場信心下降的影響而宣告流產。

第三,由於中國和阿根廷的經貿聯系有限,加上兩國相距甚遠,因此在阿根廷金融危機不大規模擴散的情況下,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卻是深遠的。

最大的啟示是在人民幣匯率安排方面。從1994年1月1日到現在,人民幣匯率安排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安排,從實際運行上看接近於盯住(美元)匯率制度,與聯系匯率制度有相似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在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中,有相當一部分貨幣供給是受外匯儲備變動影響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一定要注意匯率安排對貨幣政策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

四、從阿根廷金融危機看

國際金融體系缺陷

阿根廷金融危機讓人們很自然地又聯想起1982年爆發的拉美債務危機,以及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在這些金融危機中,受損最嚴重的無一例外都是發展中國家。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除了發生金融危機國家自身的內部因素之外,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也是導致危機發生或使危機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因素。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突出表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表現和國際匯率體系安排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是國際金融體系的衛士。但近年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維護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卻有很多的批評,總體上可歸為四方面:第一是不能准確估計可能爆發危機的國家和地區,即預防危機的能力比較差;第二是出現危機後反應速度往往比較慢,即有很長的決策時滯;第三是對接受救援國家所提出的條件,即所謂「葯方」,往往千篇一律,總是以緊縮為特徵的三板斧;第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實力顯得越發有限,難以充分提供被救援國家所需的資金。

在這次阿根廷金融危機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突出缺點是,反應速度太慢,而且要求實行緊縮政策的「葯方」恰恰加重了阿根廷的經濟衰退。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1年7月稱,阿根廷如果想獲得去年批準的400億美元債務支付補助的話,2001年就必須把財政赤字限制在65億美元以下,同時把2002年的財政赤字限制在400億美元以下。而非常關鍵的是,在阿根廷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如果遵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縮政策,必然進一步惡化經濟形勢。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金融體系中對匯率的安排實際上處於一種無安排的狀態,即每個國家或地區可以自由選擇其匯率制度。結果形成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國際儲備貨幣匯率相對浮動,多數國家貨幣以各種形式與上述三大貨幣掛鉤的局面。對於許多經濟總量不大,但對外依賴度很高的國家和地區而言,貨幣局制度,就成為匯率安排方面一種重要的選擇方式。在拉美國家,除了阿根廷以外,還有好幾個國家甚至採取了更加激進的美元化政策,即放棄本國貨幣,採用美元為通貨。現在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人們重新去思考貨幣局制度、美元化問題以及全球的匯率安排。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爆發,迫使我們重新去思考,在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下,實行貨幣局制度或實行美元化的國家如何避免和阿根廷類似的金融危機。

3. 2001年阿根廷違約

簡單的說,阿根廷陷入嚴重金融危機。在國內,老百姓每個月從銀行里取款設置上限,250比索。在國際上,阿根廷欠外債高達1300億美元,阿根廷時任代總統,宣布阿根廷暫停償還外債。這在世界金融史上開了一個很糟的違約賴賬的先例。換句話說,該國宣布破產,別國持有的該國債券就變成了廢紙。

1998年第三季度阿根廷經濟開始衰退。2001年3月,由於經濟衰退長期化,當局政策乏力,發生了「內閣危機」。經濟部長墨菲的緊縮政策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反對,墨菲剛剛上任兩周就被迫辭職。同時IMF袖手旁觀的做法使得投資者對阿根廷經濟失去信心,外資流入減少,資本外逃嚴重,股市、債市動盪。2001年底,代總統薩阿宣布政府無力償還1300多億美元的外債,債務危機迅速演變為經濟、政治和社會全面危機,銀行擠兌、工人上街遊行、哄搶超市等現象屢見不鮮。阿根廷政府宣布比索貶值,比索一瀉千里,一度跌至1美元兌4比索的低點。據統計,2002年上半年,比索貶值70%,通貨膨脹率40%,失業率25%,GDP負增長16%。2002年中期,阿根廷金融危機再度升級,呈現出向巴西、烏拉圭擴散的趨勢。巴西貨幣雷亞爾7個月內貶值50%。烏拉圭甚至在2002年7月30日由於無法抵擋擠兌狂潮,宣布銀行停業,國有銀行凍結所有定期存款,結果導致烏拉圭貨幣貶值、物價暴漲、國家風險指數上升。

4. IMF承諾全力支持阿根廷比索、債券什麼反應

IMF承諾全力支持, 阿根廷比索、債券反彈。

IMF對阿根廷援助計劃已有40餘年的歷史。今年6月,阿根廷與IMF達成新貸款協議,是IMF有史以來向任何國家提供的最大一筆貸款——500億美元。當月阿根廷獲得了其中首批150億美元,第二批30億美元料將9月發放。

盡管IMF的貸款規模龐大,但它只能覆蓋阿根廷14個月的經常賬戶赤字。

高盛經濟學家Alberto Ramos指出,阿根廷請求IMF提前發放款項,這屬於積極的消息。但阿根廷未來數月內將面臨「重大困難」。當前的外匯流失直截了當地提醒投資者,盡管阿根廷並不一定會再度違約,但阿根廷依舊面臨挑戰。

來源:華爾街見聞(上海)

5. 為何阿根廷的匯率會突然暴跌

阿根廷的匯率暴跌,給很多的投資人造成了困擾,也給阿根廷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由於阿根廷的經濟結構化太過於單一而且太過於依賴美元導致了受到一些經濟壓力就會阿根廷匯率暴跌。

阿根廷曾經發生了很多從的債務危機,導致了本國的匯率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但是讓人高興的是雖然這樣但是經濟還是在增長、失業率有所下降了。同時,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低於2001年金融危機時。而且,當前阿根廷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也顯著增強。

6. 誰能告訴我一下阿根廷近50年的經濟,政治狀況~主要是經濟~~

A、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由來及前景
1982年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悲劇如今在阿根廷又一次重演。作為拉美第三大經濟實體的阿根廷自1970年以來已經發生8次貨幣危機。2001年初以來,阿金融形勢不斷惡化,數次出現金融動盪,7月份危機終於爆發。證券股票一路狂跌,反映一個國家信貸風險度的國家風險指數狂升不止,資金大量外逃,國際儲備和銀行儲備不斷下降,同時,政府財政形勢極端惡化,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
一、危機的過程
2001年7月,由於阿根廷經濟持續衰退,稅收下降,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面臨喪失對外支付能力的危險,醞釀已久的債務危機終於一觸即發,短短一個星期內證券市場連續大幅下挫,梅爾瓦指數與公債價格屢創新低,國家風險指數一度上升到1600點以上,國內商業銀行為尋求自保,紛紛抬高貸款利率,其甚至達到250%~350%。 ①幾天來,各商業銀行實際上停止了信貸業務,布宜諾斯艾利斯各兌換所也基本停止了美元的出售。8月份阿外匯儲備與銀行存款開始嚴重下降,外匯儲備由年初的300億美元下降到不足200億美元。危機爆發後短短幾個星期內,阿根廷人已從銀行提走了大約80億美元的存款,占阿根廷私人存款的11%。 ②11月份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更是達到250%~300%的天文數字。受此影響,紐約摩根銀行評定的阿國家風險指數曾一度突破2500點。12月,阿實施限製取款和外匯出境的緊急措施,金融和商業市場基本處於停頓狀態,並進一步削減公共支出,加大稅收力度。同時,阿政府與IMF有關12億美元貸款到位的談判陷入僵局。有關阿陷入債務支付困境和貨幣貶值的謠言四起,銀行存款繼續流失。2002年1月3日,阿沒有按時償付一筆2800萬美元的債務,正式開始拖欠該國高達1410億美元的債務。1月6日,阿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阿新政府提交的經濟改革法案,為放棄執行了11年之久的聯系匯率制和比索貶值開了綠燈。此後,在國會的授權下,阿終於宣布放棄了比索與美元1∶1掛鉤的貨幣匯率制,阿比索貶值40%。目前,由杜阿爾德總統領導的新政府正號召全國團結起來,積極配合國際經濟組織,尋求國外援助,盡快擺脫經濟崩潰的厄運。但阿政府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新經濟措施的實施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危機的影響
盡管阿目前的債務危機沒有如1982年墨西哥債務危機那樣迅速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引發國際性的經濟危機,但其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政府和銀行信用降至最低。阿目前政府外債已達1322億美元,其中946億美元為政府債務,其餘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並且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僅2001年上半年財政赤字就接近50億美元,由於一再突破國際貨幣組織規定的財政赤字指標,其與各國借款銀行及貨幣基金組織的借款談判舉步艱難。與此同時,阿銀行面臨擠兌危機,各大銀行門前紛紛出現排隊提款的現象,於是政府不得不實施金融監管,直到目前下令凍結個人存款,甚至出動警察搜查外資銀行,防止大量資金的外逃。
其次,債券市場大幅波動。梅爾瓦股票指數幾經反復,政府公債價格一路下跌,在紐約上市的布雷迪債券價格也遭受相同命運,銀行貸款利率更是成百倍的上漲。再次,波及周邊國與債權國。首當其沖的是阿根廷鄰國,巴西及智利貨幣兌換美元迭創新低,盡管巴西央行曾入市干預,但是其貨幣雷阿爾仍大幅貶值。阿放棄比索與美元1∶1匯率而將比索貶至40%,立即在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產生了連鎖反應,這兩個國家目前已相繼宣布貨幣貶值,以減少阿比索貶值後阿商品的競爭沖擊。與此同時,歐洲、中東及非洲等地新型債券、貨幣及股票市場,在波蘭貨幣茲羅提及南非貨幣蘭特的帶動下全面大跌。
最後,引發社會動盪。阿債務危機爆發後,阿政府數易總統及經濟部長,經濟政策也屢屢調
整,但成效不大。政府先後採取的提高稅收,削減公有機構員工工資和補貼,凍結個人存款
等極端措施,遭到民眾的強烈反抗,騷亂時有發生。
B、關於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分析與思考

眾所周知 , 阿根廷於 2001 年至 2002 年爆發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 , 並同步發生財政危機、企業危機、政 治危機、社會危機、體制危機。對此, 阿根廷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 努力走出危機陰雲, 使 GDP 逐季增長 , 增幅超過 0.5%,2002 年第四季度曾高達 2.0%,2003 年 GDP 估計增長 6%, 2004 年預計增長 5% 。財政經常 性賬戶從 2002 年 5 月起出現盈餘, 收支逐月增加。
一年多來, 阿根廷政府為化解金融危機, 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在金融危機初期 , 被迫採取了兩項措 施 : 一是通過《公共緊急狀態和匯率體制改革法》 , 賦予新總統幾乎不受限制的經濟權力以應對危機。凍結 銀行存款和對美元存款按 121.4 的匯率強制比索化。 二是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援助、「倒賬」( 即暫 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本息 )末日與國際金融機構等國際機構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談判等形式, 獲取貸款援助, 減輕和延緩債務償還負擔。
金融危機之後 , 採取四項措施 : 一是在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的談判要求下 , 在 2004 年前先確定一個貨幣發行控制在 30% 的增幅內、通貨膨脹 5% 的漲幅內的貨幣 政策目標 , 然後從 2004 年 1 月 1 日起 , 根據通貨膨脹 預期確定保持穩定的浮動匯率制。二是努力恢復人們 對銀行的信心。危機發生時 , 全國銀行由 90 多家減少 到 50 多家 , 員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 , 凍結存款和強 制比索化等措施對儲戶傷害較多 ( 比索存款貶值 2/3以上 ), 人們不願也不敢向銀行存款。危機之後 , 政府 向人們發出恢復對銀行信心的號召時 , 人們響應了政 府的號召 , 儲蓄很快回升 ,2003 年 6 月已達 6472 萬比 索 , 較最低的 2002 年 7 月的 54 包 0 萬比索增加 992 萬 , 月均增長 1.7% 。三是鼓勵銀行向私營部門增加貸款 , 根本改變危機前要求銀行過多向公共部門增加貸款的 做法 , 促進經濟恢復。四是嚴格限制美元匯出和商品進 口 , 鼓勵農產品出口 , 吸引國外遊客來阿旅遊 , 以增加 經常性賬戶盈餘。四是在改革稅制、加強征管的同時 , 努力控制財政支出 , 實現財政收支平衡或盈餘。

阿根廷金融危機成因的分析

( 一 ) 僵硬的貨幣局制度使本幣價值被嚴重 高估, 削弱了阿經濟競爭力。問根廷之所以在 1991年選擇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局制度 , 即貨幣發行量以國 際儲備為基礎。 1991 年之前常用發行鈔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 加上其他因素 , 致使通貨膨脹長期居高不下 ,1989 年曾高達 49% 。 1991 年採取貨幣局制度後 , 通脹很快得到控制, 1994 年消費品價格僅增長 3.9% 。但 在注重控制通脹的同時 , 沒有注意美元的走向 , 使得比索也隨之被逐步高估, 商品進口便宜 , 出口較貴 , 進而 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 經常性收支長 期處於赤字狀態 , 國際儲備逐步減少 , 實行貨幣局制度的基礎也就薄弱起來。
( 二 ) 金融監管過於簡單化、行政化。阿是全面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 , 銀行不僅私有化 , 而且為 外資控制 ,10 大私有銀行中 ,7 家為外資獨資 ,2 家為外資控股, 外資控制了商業銀行總資產的近 70%, 資本也是自由流動的。在危機發生之前 , 一些引致危機的因素已經發生了量變, 大量的外資抽逃, 但政府缺乏金融 風險預警體系, 金融監管不力 , 以致沒有做好應有的防範。危機發生後, 政府倉促行動 , 採取了一些過於簡單化、行政化的措施, 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 控制資本流動 , 暫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 大幅度削弱工資和養老金等, 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反而激化了矛盾 , 加劇了危機。
( 三 ) 國家財政支出難以控制 , 收支狀況逐 步惡化。阿根廷公務員隊伍龐大 , 公務員工資高、福 利好 , 財政支出居高不下。阿全國人口 3600 萬 , 其中 公務員 200 萬。 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 , 盡管政府曾通過 發行貨幣的方式彌補收支缺口 , 但經濟基礎還比較好 , 稅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實行貨幣局制度後 , 政府 很快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來源 , 即在 1990-1995 年通過對 123 家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獲取 了 184.5 億美元的收入。 1996 年以後 , 這筆收入就銳減了 , 而阿根廷梅內姆總統為了第三次連任 , 中央政府支 出不僅不能減 , 而且還要繼續增加 , 對地方政府不願也 難以進行控制和約束 , 這使各級財政收支狀況逐年變化 , 不得不通過舉債為繼。
( 四 ) 沉重的債務負擔使政府不得不「倒賬」。各級政府為了彌補公共財政收支缺口 , 大量舉借外債 , 中央政府債務從 1996 年的 900 億美元急速上升 到 2001 年的 1550 億美元 , 占 GDP 的比例超過40% 。 按照國際通行的60% 的警戒線 , 這一比重並不算高 , 但主要問題是阿根廷是發展中國家, 債務結構不合理 , 還本付息期限集中在 2001-2004 年 , 且利率較高 , 加重了債務負擔。同時地方政府債務也較多, 因為阿憲法規定 , 省政府不必經中央政府批准只須省議會批准就可自行舉債。這樣, 阿根廷各省就直接在國內外舉債和發行代幣券 ( 即准貨幣發行 ) 。當借新債還舊債的鏈條斷裂時, 債務危機也就爆發了, 阿政府不得不宣告暫時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機後 , 中央政府為進行債務重 組 , 加強外債管理 , 統一接管了地方政府主權外債。
( 五 ) 脆弱的財政經濟基礎抵擋不了外部環境沖擊。近年來, 由於阿根廷經濟不景氣 , 進出口能力大幅下降, 在阿的外商投資企業和銀行贏利能力下降, 加上比索價值高估, 大量外資抽逃, 吸引外資的難度加大 ,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沖擊下, 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
( 六)國內政局不穩是果也是因。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阿軍政府實施「還政於民」的策略以來 , 政治民主化不斷發展 , 黨派之爭也日趨激烈 , 出現經濟問題 政治化傾向。執政黨欲推行的一些經濟政策受到很大掣肘 , 難以落實 , 不僅中央政府債務管理失控 , 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也失控。由於國內問題的累積 , 政府高層也 產生了矛盾 , 過於簡單化、行政化應對危機的措施使民眾對政府大為不滿 , 導致政權頻繁更迭 ,12 天之內換了五位總統 , 炙手可熱的總統寶座一時成了燙手的山芋。 政治危機又使金融危機的危害性加重。

阿根廷金融危機留給我們的思考

( 一 ) 金融穩定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至 關重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 , 金融一活全盤皆活 , 金 融一亂全盤皆亂。拉丁美洲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社會動盪和政權更迭已經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 在加 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的我國 , 金融發揮著越 來越重要的作用 , 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 , 維護金融穩定 對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順利實現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 , 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認識 , 保持警惕 , 未雨綢繆 , 標本 兼治 , 確保金融穩健、高效運行。
( 二 ) 不斷增強民族經濟競爭力是實現金融
穩定的重要基礎。 1997 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我國 東南邊國家蔓延到俄羅斯和拉美 , 我國安然無恙 , 主要原因有二 : 一是實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的外資 引進戰略 ,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 形成了強大的外匯儲備;二是在因周邊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外需不振的情況 下 , 及時啟動了擴大內需的政策 , 迅速收到成效, 不僅 通過擴大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企業技改投資等方儼式 , 強身健體 , 增強了發展後勁。
( 三 ) 切實管好政府債務 , 特別是主權外債
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內容。大力吸引外資 , 有利 於緩解國內資金的短缺 , 促進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 但借債是要還本付息的 , 因此借債要考慮項目的使用 效益和償還能力。阿根廷的教訓告訴我們 , 政府舉債規 模必須有所控制 , 舉債許可權必須集中到中央政府。盡管 我國實行分級財政, 地方也多次呼籲自行舉債 , 但我們 認為對舉債許可權問題仍應持相當謹慎的態度 , 避免地 方政府行為短期化 , 避免債券市場出現混亂。中央財政應切實履行統一管理政府主權外債的職責, 相關部門 要做好配合工作; 政府債務特別是主權外債的結構要 合理 , 規模要適當, 必須與政府的償還能力相適應。在加強政府主權外債管理的同時, 對其他外債也要借鑒 國際慣例進行管理和運作。
( 四 )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是實現金融穩定的 重要措施。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 , 匯率成為一個重要的紐帶, 成為國家調控的重要工具。阿根廷實 行固定匯率制的最大感受就是對控制通貨膨脹非常有力 , 但「進去容易 , 出來很難」, 即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拋棄 , 在困難的情況下拋棄很難 , 一旦拋棄 結果很糟。我國現在成功地實行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 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主要因為我國有較多的外匯儲備 , 並且只放開經常性項目收支。他國教訓和我國經驗告訴我們 , 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同時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一步探索 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金融自由化, 特別是資本 項目自由兌換、金融開放化 , 要在完善監管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 五 ) 建立穩固、強大的國家財政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保證。綜觀世界各國的經驗和教訓, 金 融風險最終要反映和體現到國家財政上來。因此 , 政府 在注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 要注意加強財政 收支管理 , 壯大財政實力。當前我國財政赤字不斷增加 , 面臨的各種風險也在累積 , 因此 , 必須清醒地認識 到警惕和防範財政風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不僅要對 中央政府預算內的顯性債務 , 而且要對中央政府預算 外的顯性債務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 , 進行全口徑預算管理 , 還要對公共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各種欠賬、掛賬、虧損、不良資產等隱性和或有債務進行有效監 控 , 並研究制定各種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積極措施。

7. 全球債券的概述

全球債券是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於1989 年首先發起的。在此之前,世界銀行的10 年期以內的揚基債券以高於美國財政部債券35 個基點的利差進行交易;而與此同時世界銀行相應期限的歐洲債券卻僅以高於美國財政部債券25 個基點的利差交易。這就促使世界銀行的債務管理人員尋求降低籌資成本的方法。根據傳統解釋,這種利差的差別是由於兩個市場的投資者構成不同造成的。在美國國內,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因而樂於接受記名債券;而歐洲債券市場上多是零售投資者,他們購買歐洲債券主要是為了逃稅,因而更傾向於無記名債券。
但有關的研究表明,機構投資者實際上在歐洲債券市場上佔了主導地位。在非美國持有的以美元計值的債券中,機構投資者持有約63%;而所謂的「企業零售投資者」持有約17%,真正的零售投資者只持有20%左右。調查還表明,歐洲債券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和「企業零售投資者」樂意購買記名債券(如美國國內債券、揚基債券和美國財政部債券),這兩類投資者持有的記名債券分別占其資產組合的47%和31%。既然機構投資者佔了歐洲債券投資者的大部分,而機構投資者又樂於持有記名債券,因而世行的研究人員認為通過適當的安排可以將揚基債券和歐洲債券這兩個平行市場統一起來。為此,他們提出了全球債券的概念,並於1989 年9 月由高盛公司和所羅門兄弟公司聯合牽頭發行了第一筆全球債券。
進入90 年代以後,全球債券的發行逐漸增加。到1993 年,全球債券市場己基本初具規模。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只有世界銀行才能夠發行真正的全球債券,但1993 年以來,全球債券的發行人、發行規模、發行貨幣和期限等方面都出現了多樣化趨勢,使全球債券市場趨於活躍。 1993 年全年全球債券共發行420 億美元,而1994 年僅到2 月底就發行了100 億美元,可見市場規模發展之迅速。全球債券已越來越多地被低信用等級的借款人所利用,成為其同時進入多個金融市場的有效途徑。最初發行全球債券的主要是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僅1993 年一年企業發行的全球債券就達53 億美元。同時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利用這一市場。作為信用等級較低的主權借款人,阿根廷發行了10 億美元的全球債券,為低信用等級借款人打開了這一市場。此後中國也首次發行了全球債券。 全球債券的發行貨幣也日益多樣化。從1989 年世界銀行發行第一筆美元全球債券以來,全球債券市場先後出現了加元(1990.12)、澳元(1991.9)、日元(1992.3)、德國馬克(1993.10)、芬蘭馬克(1994)、瑞典克郎(1994)、和ECU(1994)等貨幣。全球債券的發行金額范圍也逐步擴展。在全球債券形成之初,一般發行金額介於10 億至30 億美元之間。 1993年阿根廷委託所羅門兄弟公司和美林公司為其發行了5 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創下了全球債券發行額最低的紀錄。

8. 阿根廷本幣受什麼影響兩周內累計貶值9%

阿根廷央行8月13日宣布實行提高基準利率至45%等一系列緊急救市措施,應對近期發生的本幣比索持續貶值。

這是阿根廷今年年內第三次發生本幣大幅貶值,也是阿央行年內第四次提高基準利率。由於乾旱造成的農作物減產導致出口創收銳減、國際原油價格上升,以及美聯儲加息和美元走強等諸多因素影響,5月初和6月中旬,阿根廷比索曾兩次暴跌,累計貶值近40%。阿根廷政府在五月曾動用60億外匯儲備救市。盡管阿根廷政府在六月初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500億美元貸款協議,但由於國內巨大財政赤字和經濟政策不明確性抑制外部融資,再次導致6月中旬的比索貶值。

9. 阿根廷如何解決債務危機

A、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由來及前景
1982年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悲劇如今在阿根廷又一次重演。作為拉美第三大經濟實體的阿根廷自1970年以來已經發生8次貨幣危機。2001年初以來,阿金融形勢不斷惡化,數次出現金融動盪,7月份危機終於爆發。證券股票一路狂跌,反映一個國家信貸風險度的國家風險指數狂升不止,資金大量外逃,國際儲備和銀行儲備不斷下降,同時,政府財政形勢極端惡化,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
一、危機的過程
2001年7月,由於阿根廷經濟持續衰退,稅收下降,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面臨喪失對外支付能力的危險,醞釀已久的債務危機終於一觸即發,短短一個星期內證券市場連續大幅下挫,梅爾瓦指數與公債價格屢創新低,國家風險指數一度上升到1600點以上,國內商業銀行為尋求自保,紛紛抬高貸款利率,其甚至達到250%~350%。 ①幾天來,各商業銀行實際上停止了信貸業務,布宜諾斯艾利斯各兌換所也基本停止了美元的出售。8月份阿外匯儲備與銀行存款開始嚴重下降,外匯儲備由年初的300億美元下降到不足200億美元。危機爆發後短短幾個星期內,阿根廷人已從銀行提走了大約80億美元的存款,占阿根廷私人存款的11%。 ②11月份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更是達到250%~300%的天文數字。受此影響,紐約摩根銀行評定的阿國家風險指數曾一度突破2500點。12月,阿實施限製取款和外匯出境的緊急措施,金融和商業市場基本處於停頓狀態,並進一步削減公共支出,加大稅收力度。同時,阿政府與IMF有關12億美元貸款到位的談判陷入僵局。有關阿陷入債務支付困境和貨幣貶值的謠言四起,銀行存款繼續流失。2002年1月3日,阿沒有按時償付一筆2800萬美元的債務,正式開始拖欠該國高達1410億美元的債務。1月6日,阿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阿新政府提交的經濟改革法案,為放棄執行了11年之久的聯系匯率制和比索貶值開了綠燈。此後,在國會的授權下,阿終於宣布放棄了比索與美元1∶1掛鉤的貨幣匯率制,阿比索貶值40%。目前,由杜阿爾德總統領導的新政府正號召全國團結起來,積極配合國際經濟組織,尋求國外援助,盡快擺脫經濟崩潰的厄運。但阿政府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新經濟措施的實施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危機的影響
盡管阿目前的債務危機沒有如1982年墨西哥債務危機那樣迅速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引發國際性的經濟危機,但其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政府和銀行信用降至最低。阿目前政府外債已達1322億美元,其中946億美元為政府債務,其餘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並且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僅2001年上半年財政赤字就接近50億美元,由於一再突破國際貨幣組織規定的財政赤字指標,其與各國借款銀行及貨幣基金組織的借款談判舉步艱難。與此同時,阿銀行面臨擠兌危機,各大銀行門前紛紛出現排隊提款的現象,於是政府不得不實施金融監管,直到目前下令凍結個人存款,甚至出動警察搜查外資銀行,防止大量資金的外逃。
其次,債券市場大幅波動。梅爾瓦股票指數幾經反復,政府公債價格一路下跌,在紐約上市的布雷迪債券價格也遭受相同命運,銀行貸款利率更是成百倍的上漲。再次,波及周邊國與債權國。首當其沖的是阿根廷鄰國,巴西及智利貨幣兌換美元迭創新低,盡管巴西央行曾入市干預,但是其貨幣雷阿爾仍大幅貶值。阿放棄比索與美元1∶1匯率而將比索貶至40%,立即在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產生了連鎖反應,這兩個國家目前已相繼宣布貨幣貶值,以減少阿比索貶值後阿商品的競爭沖擊。與此同時,歐洲、中東及非洲等地新型債券、貨幣及股票市場,在波蘭貨幣茲羅提及南非貨幣蘭特的帶動下全面大跌。
最後,引發社會動盪。阿債務危機爆發後,阿政府數易總統及經濟部長,經濟政策也屢屢調
整,但成效不大。政府先後採取的提高稅收,削減公有機構員工工資和補貼,凍結個人存款
等極端措施,遭到民眾的強烈反抗,騷亂時有發生。
B、關於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分析與思考

眾所周知 , 阿根廷於 2001 年至 2002 年爆發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 , 並同步發生財政危機、企業危機、政 治危機、社會危機、體制危機。對此, 阿根廷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 努力走出危機陰雲, 使 GDP 逐季增長 , 增幅超過 0.5%,2002 年第四季度曾高達 2.0%,2003 年 GDP 估計增長 6%, 2004 年預計增長 5% 。財政經常 性賬戶從 2002 年 5 月起出現盈餘, 收支逐月增加。
一年多來, 阿根廷政府為化解金融危機, 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在金融危機初期 , 被迫採取了兩項措 施 : 一是通過《公共緊急狀態和匯率體制改革法》 , 賦予新總統幾乎不受限制的經濟權力以應對危機。凍結 銀行存款和對美元存款按 121.4 的匯率強制比索化。 二是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援助、「倒賬」( 即暫 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本息 )末日與國際金融機構等國際機構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談判等形式, 獲取貸款援助, 減輕和延緩債務償還負擔。
金融危機之後 , 採取四項措施 : 一是在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的談判要求下 , 在 2004 年前先確定一個貨幣發行控制在 30% 的增幅內、通貨膨脹 5% 的漲幅內的貨幣 政策目標 , 然後從 2004 年 1 月 1 日起 , 根據通貨膨脹 預期確定保持穩定的浮動匯率制。二是努力恢復人們 對銀行的信心。危機發生時 , 全國銀行由 90 多家減少 到 50 多家 , 員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 , 凍結存款和強 制比索化等措施對儲戶傷害較多 ( 比索存款貶值 2/3以上 ), 人們不願也不敢向銀行存款。危機之後 , 政府 向人們發出恢復對銀行信心的號召時 , 人們響應了政 府的號召 , 儲蓄很快回升 ,2003 年 6 月已達 6472 萬比 索 , 較最低的 2002 年 7 月的 54 包 0 萬比索增加 992 萬 , 月均增長 1.7% 。三是鼓勵銀行向私營部門增加貸款 , 根本改變危機前要求銀行過多向公共部門增加貸款的 做法 , 促進經濟恢復。四是嚴格限制美元匯出和商品進 口 , 鼓勵農產品出口 , 吸引國外遊客來阿旅遊 , 以增加 經常性賬戶盈餘。四是在改革稅制、加強征管的同時 , 努力控制財政支出 , 實現財政收支平衡或盈餘。

阿根廷金融危機成因的分析

( 一 ) 僵硬的貨幣局制度使本幣價值被嚴重 高估, 削弱了阿經濟競爭力。問根廷之所以在 1991年選擇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局制度 , 即貨幣發行量以國 際儲備為基礎。 1991 年之前常用發行鈔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 加上其他因素 , 致使通貨膨脹長期居高不下 ,1989 年曾高達 49% 。 1991 年採取貨幣局制度後 , 通脹很快得到控制, 1994 年消費品價格僅增長 3.9% 。但 在注重控制通脹的同時 , 沒有注意美元的走向 , 使得比索也隨之被逐步高估, 商品進口便宜 , 出口較貴 , 進而 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 經常性收支長 期處於赤字狀態 , 國際儲備逐步減少 , 實行貨幣局制度的基礎也就薄弱起來。
( 二 ) 金融監管過於簡單化、行政化。阿是全面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 , 銀行不僅私有化 , 而且為 外資控制 ,10 大私有銀行中 ,7 家為外資獨資 ,2 家為外資控股, 外資控制了商業銀行總資產的近 70%, 資本也是自由流動的。在危機發生之前 , 一些引致危機的因素已經發生了量變, 大量的外資抽逃, 但政府缺乏金融 風險預警體系, 金融監管不力 , 以致沒有做好應有的防範。危機發生後, 政府倉促行動 , 採取了一些過於簡單化、行政化的措施, 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 控制資本流動 , 暫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 大幅度削弱工資和養老金等, 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反而激化了矛盾 , 加劇了危機。
( 三 ) 國家財政支出難以控制 , 收支狀況逐 步惡化。阿根廷公務員隊伍龐大 , 公務員工資高、福 利好 , 財政支出居高不下。阿全國人口 3600 萬 , 其中 公務員 200 萬。 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 , 盡管政府曾通過 發行貨幣的方式彌補收支缺口 , 但經濟基礎還比較好 , 稅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實行貨幣局制度後 , 政府 很快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來源 , 即在 1990-1995 年通過對 123 家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獲取 了 184.5 億美元的收入。 1996 年以後 , 這筆收入就銳減了 , 而阿根廷梅內姆總統為了第三次連任 , 中央政府支 出不僅不能減 , 而且還要繼續增加 , 對地方政府不願也 難以進行控制和約束 , 這使各級財政收支狀況逐年變化 , 不得不通過舉債為繼。
( 四 ) 沉重的債務負擔使政府不得不「倒賬」。各級政府為了彌補公共財政收支缺口 , 大量舉借外債 , 中央政府債務從 1996 年的 900 億美元急速上升 到 2001 年的 1550 億美元 , 占 GDP 的比例超過40% 。 按照國際通行的60% 的警戒線 , 這一比重並不算高 , 但主要問題是阿根廷是發展中國家, 債務結構不合理 , 還本付息期限集中在 2001-2004 年 , 且利率較高 , 加重了債務負擔。同時地方政府債務也較多, 因為阿憲法規定 , 省政府不必經中央政府批准只須省議會批准就可自行舉債。這樣, 阿根廷各省就直接在國內外舉債和發行代幣券 ( 即准貨幣發行 ) 。當借新債還舊債的鏈條斷裂時, 債務危機也就爆發了, 阿政府不得不宣告暫時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機後 , 中央政府為進行債務重 組 , 加強外債管理 , 統一接管了地方政府主權外債。
( 五 ) 脆弱的財政經濟基礎抵擋不了外部環境沖擊。近年來, 由於阿根廷經濟不景氣 , 進出口能力大幅下降, 在阿的外商投資企業和銀行贏利能力下降, 加上比索價值高估, 大量外資抽逃, 吸引外資的難度加大 ,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沖擊下, 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
( 六)國內政局不穩是果也是因。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阿軍政府實施「還政於民」的策略以來 , 政治民主化不斷發展 , 黨派之爭也日趨激烈 , 出現經濟問題 政治化傾向。執政黨欲推行的一些經濟政策受到很大掣肘 , 難以落實 , 不僅中央政府債務管理失控 , 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也失控。由於國內問題的累積 , 政府高層也 產生了矛盾 , 過於簡單化、行政化應對危機的措施使民眾對政府大為不滿 , 導致政權頻繁更迭 ,12 天之內換了五位總統 , 炙手可熱的總統寶座一時成了燙手的山芋。 政治危機又使金融危機的危害性加重。

阿根廷金融危機留給我們的思考

( 一 ) 金融穩定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至 關重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 , 金融一活全盤皆活 , 金 融一亂全盤皆亂。拉丁美洲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社會動盪和政權更迭已經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 在加 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的我國 , 金融發揮著越 來越重要的作用 , 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 , 維護金融穩定 對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順利實現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 , 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認識 , 保持警惕 , 未雨綢繆 , 標本 兼治 , 確保金融穩健、高效運行。
( 二 ) 不斷增強民族經濟競爭力是實現金融
穩定的重要基礎。 1997 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我國 東南邊國家蔓延到俄羅斯和拉美 , 我國安然無恙 , 主要原因有二 : 一是實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的外資 引進戰略 ,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 形成了強大的外匯儲備;二是在因周邊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外需不振的情況 下 , 及時啟動了擴大內需的政策 , 迅速收到成效, 不僅 通過擴大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企業技改投資等方儼式 , 強身健體 , 增強了發展後勁。
( 三 ) 切實管好政府債務 , 特別是主權外債
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內容。大力吸引外資 , 有利 於緩解國內資金的短缺 , 促進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 但借債是要還本付息的 , 因此借債要考慮項目的使用 效益和償還能力。阿根廷的教訓告訴我們 , 政府舉債規 模必須有所控制 , 舉債許可權必須集中到中央政府。盡管 我國實行分級財政, 地方也多次呼籲自行舉債 , 但我們 認為對舉債許可權問題仍應持相當謹慎的態度 , 避免地 方政府行為短期化 , 避免債券市場出現混亂。中央財政應切實履行統一管理政府主權外債的職責, 相關部門 要做好配合工作; 政府債務特別是主權外債的結構要 合理 , 規模要適當, 必須與政府的償還能力相適應。在加強政府主權外債管理的同時, 對其他外債也要借鑒 國際慣例進行管理和運作。
( 四 )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是實現金融穩定的 重要措施。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 , 匯率成為一個重要的紐帶, 成為國家調控的重要工具。阿根廷實 行固定匯率制的最大感受就是對控制通貨膨脹非常有力 , 但「進去容易 , 出來很難」, 即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拋棄 , 在困難的情況下拋棄很難 , 一旦拋棄 結果很糟。我國現在成功地實行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 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主要因為我國有較多的外匯儲備 , 並且只放開經常性項目收支。他國教訓和我國經驗告訴我們 , 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同時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一步探索 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金融自由化, 特別是資本 項目自由兌換、金融開放化 , 要在完善監管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 五 ) 建立穩固、強大的國家財政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保證。綜觀世界各國的經驗和教訓, 金 融風險最終要反映和體現到國家財政上來。因此 , 政府 在注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 要注意加強財政 收支管理 , 壯大財政實力。當前我國財政赤字不斷增加 , 面臨的各種風險也在累積 , 因此 , 必須清醒地認識 到警惕和防範財政風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不僅要對 中央政府預算內的顯性債務 , 而且要對中央政府預算 外的顯性債務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 , 進行全口徑預算管理 , 還要對公共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各種欠賬、掛賬、虧損、不良資產等隱性和或有債務進行有效監 控 , 並研究制定各種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積極措施。
E

與阿根廷債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