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銅期貨啥時候開始的上中國
目前還沒有過都一開就是上午下午因為期貨交易時間本身就只有這么幾個小時也不存在半天的情況
Ⅱ 什麼叫住友事件,住友事件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什麼啟示
住友公司是日本集金融、貿易、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紡織為一體的一家超大型集團。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一度排名第22位。公司通過控股或參股等形式擁有全球包括智利、菲律賓等國眾多銅礦山和冶煉廠部分或全部股份。住友公司很早就參與LME的金屬交易,1987年初,當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銅價在1300美元徘徊時,住友公司的操盤手濱中泰男在期貨市場逐步建立了大量的銅遠期合約。到1988年中,倫敦銅價暴漲至2500美元。濱中泰男從期貨市場套取了巨額利潤。從八十年代中期到1996年住友銅事件之前近十年的時間里,濱中泰男在倫敦銅期貨市場「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屢屢得手。由於其經常控制著倫敦銅市場5%以上的成交量和未平倉合約,因此獲得「百分之五先生」稱號。
1995年年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開始對住友商社在美國國債和銅期貨市場的異常交易情況開始調查,在美國的通報與壓力下,倫敦金屬交易所也開始了調查。在調查壓力下,倫敦銅價下跌至2420美元左右。但濱中泰男並沒有放棄戰斗,經過頑強的抵抗,銅價在1996年的5月份時又拉升至2720美元以上。多次較量後,索羅斯等基金也感覺到筋疲力盡,幾乎都想放棄了。然後,就在基金欲放棄戰斗時,5月份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倫敦金屬交易所宣布准備對住友採取限制措施,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基金終於撈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在新一輪的強大攻勢下,倫敦銅價從5月份2720美元/噸高位一路狂泄至6月份1700美元/噸左右,短短一個多月,跌幅超過1000多美元。住友商社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據估計,住友的損失高達40億美元。
Ⅲ 求關於中物儲的黃銅期貨交易損失事件的描述
京華時報4月30日報道 2005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劉其兵,因在倫敦銅期貨市場上擅自違規交易,給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造成了6.06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近日,市一中院判處劉其兵有期徒刑7年;他的上司、國儲調節中心原副主任呂嘉范獲刑6年。
劉其兵今年40歲,湖北省黃陂縣人。1998年,國儲調節中心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進行自營期貨業務,具體工作由劉其兵負責實施。因為自身的職務關系,劉其兵成為了中國銅期貨界的頂尖人物,在倫敦金屬交易所亦是「明星交易員」。
劉其兵入道之時,恰逢國際銅價從低至高的上揚時期。價格從1000多美元漲到3000美元,劉其兵一度盈利頗豐。但在銅價創出3000美元新高後,劉其兵轉而認定銅市見頂,開始反手做空,但國際銅價一路上漲,2005年「十一」長假後,國際銅價已突破4000美元/噸,而劉其兵的賬面虧損已達6.06億美元。劉其兵此後留下一份遺書失蹤。當時該事件被稱為「國儲銅期貨巨虧事件」。10個月後,有關部門在雲南將劉其兵抓獲。
近日,市一中院一審判決,因劉其兵違反國家對國有單位進行期貨交易的相關規定,擅自將該中心的資金用於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導致發改委物資儲備調節中心損失人民幣9.2億元,獲刑7年。劉其兵的頂頭上司、國儲調節中心原副主任呂嘉范,明知國有單位的相關規定,仍同意劉其兵進行上述期貨交易;並且在離任時,故意隱瞞相關事實,導致繼任人員未能及時發現劉其兵的犯罪行為,釀出了這起驚天大案,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
判決披露,劉其兵失蹤後,國儲調節中心成立了應對小組,通過實物交割、平倉、展期等多種方式止損,將原有的6億多美元損失降低到了1.44億美元;扣除劉其兵此前在國內期貨賬戶1.89億元人民幣的盈利,累計虧損數額為9.2億元人民幣。
Ⅳ 2005年底的倫敦銅事件是怎麼回事啊
請將鏈接完全復制後,粘貼到地址欄
http://finance.memail.net/051123/129,21,2084429,00.shtml
盡管相關部門諱莫如深,但「倫敦拋銅」事件的整個輪廓已基本浮出水面。
一位中國交易員以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的名義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市場上陸續建立了約20萬噸銅的空頭頭寸,合約的交割期為12月21日。由於該筆空頭頭寸過大,而市場不相信中國的國儲部門能在指定的期限內實現交割,於是國際炒家乘機逼空。
截至11月18日,LME市場的銅期貨價格已經連續漲升至4245美元。據估計,這些空頭寸建倉的均價在3200美元/噸左右(約為四五月間的價格),加上另一家與之協調行動的國有大型企業有色中金的空頭頭寸,總共達到35萬噸。照此計算,浮虧可能達到數億美元。
由於這些交易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而且涉嫌違規操作,這筆交易被輿論評價為「倫敦版『中航油』事件」。
巨額空單:可能是「流氓交易」?
「按照指定時間交割如此數量巨大的銅,顯然不現實。」11月20日,格林期貨首席分析師於軍禮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首先從時間上看,要想將銅裝運到LME指定的倉庫並完成注冊,至少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目前距離交割期限已只有一個月了。
如果屆時無法交割,那麼只有在交割期之前進行斬倉。這樣,就必然要在LME市場進行反向對沖,買進同樣數量的期貨銅。國際基金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選擇進行逼倉,推動行情上漲,迫使持倉人在更高的價格接盤。
此前的數個月,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劉其兵(音)一直在賭銅價將下跌,而銅價卻出現了連續6個月的上漲。據稱,劉是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長期代表該中心在海外市場的套期保值業務。兩年前,劉其兵在其他交易員還沒有看清趨勢之前就已經看漲期銅,從而在中國商品交易界一舉成名。他還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傳言其在投資交易的過程中,自建的「老鼠倉」就賺了過千萬。
然而,據《中國日報》報道,國儲官員稱,劉所建立的上述期銅空頭頭寸並非代表政府,其損失完全與該交易員的個人行為有關,這些交易沒有登記在公司的賬戶上,並不涉及中國政府。劉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在LME建立了大量空頭部位」。
劉其兵把寶押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導致銅價走低上,但由於判斷失誤,當銅價持續上漲到每噸4000美元後浮動虧損加大,劉被解職並於10月中旬被「雙規」。
有媒體披露,國儲之所以公開表示與此事無關,是因為該單交易的手續並不齊備。據說,與期貨經紀公司的委託協議可能沒有,或者是協議的關鍵部分,即將委託什麼人來下單的部分並不存在。可能因為劉其兵在國儲做了10多年,那些經紀公司在缺乏協議的情況下仍舊自然認定其在為國儲下單。
據悉,有8家經紀公司和基金為劉提供了交易通道和信用額度,他們分別是:斯邁爾能源下屬的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其中在斯邁爾的頭寸最多。
如果劉其兵的交易確實未經授權,國家供給儲備調劑中心拒絕承擔交易責任,那麼此次「倫敦拋銅事件」將是里森私自交易搞垮巴林銀行以後,又一起國際重大的流氓交易行為。其所造成的財務後果可能要落到上述經紀公司或是倫敦結算所的頭上。按照英國的金融監管法規,交易所,尤其是期貨經紀公司負有對客戶進行合規性檢查的責任和義務。
抑制銅價:國儲部門盡力「救火」
此前行事極為低調的國儲部門,在過去兩周內頻頻高調亮相,在銅市場拋售庫存並大造空頭輿論。然而,在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前來采訪「倫敦拋銅事件」的媒體記者,卻都先後被保安請到了大門外。
10月份,國儲部門開始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增加銅庫存;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抑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促進銅工業健康發展》;11月11日,一位被認為是國儲資深官員的人士通過媒體聲稱,國儲目前手上共掌握了130萬噸銅;11月16日,國儲通過公開拍賣的形式向國內現貨市場拋出兩萬噸銅;當天晚上,國儲發布公告稱,11月23日將再拍賣兩萬噸銅現貨。16日晚,受「國儲已向國務院申請要求出口20萬噸銅」的傳聞影響,LME市場銅價下跌了近100美元,至4055美元,但很快又漲回了原來價位。
國儲部門拋銅給國際買家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可惜只是曇花一現。相反,這些高調的言行似乎更堅定了國際炒家的做多信心。國際銅價不降反升,並不斷創出新高。滬銅的多個合約小幅度振盪後也創了新高。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信息中心主任童樂申表示,國儲此次拍賣行動在行業反映很好,但是按照我國年消費銅370萬噸來計算,但2萬噸銅只夠用兩天,平抑銅價的目標遠未達到。
同樣因為巨大的空頭持倉而成為國際基金逼倉的「獵物」,同樣是交易員違反規定進行操作,同樣導致了巨大的損失。距「中航油」在新加坡衍生品市場巨虧5.54億美元僅僅一年,國家物資儲備部門就爆出類似的事件,這不能不說類似事件的發生存在某種必然因素。我國是銅進口大國,而且作為國家物質儲備部門,在海外期貨市場也應該是以套期保值業務為主,為什麼會出現因為交易員個人看空就大肆做空的情況呢?為什麼未經允許可以下單?一個交易員就能有這么大許可權,而受不到相應的約束和監管?
「市場是殘酷的,誰不規范就賺誰的錢。」中航油事件爆發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期貨證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此類風險事件的根源所在。「因為是一些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不懂金融、完全外行的官僚們在管理企業和政府部門。」一位期貨從業人員措詞激烈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如果因為交易員給企業或部門賺了錢,就放任縱容其冒險,從而導致監管缺失、風險失控,中航油不就是前車之鑒嗎?如果拿國家的籌碼去賭,賭贏了自己能名利雙收,輸了卻由國家買單,這種「賭博」行為還要出現多少呢?這不能不說明相關政府部門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
學者反思:風險管理缺位
「類似事件的發生,顯然是國內企業及政府部門長期忽視風險管理的後果。」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終生教授黃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黃明教授長期研究行為金融學、衍生工具和信用風險。
http://www.scwz.com/scdd/20051220114528.asp
中國銅價再創新高 傳倫敦銅事件當事人外逃
Ⅳ 劉其兵的事件經過
1999年初至2004年初:為國儲盈利1.89億元
1999年初的每噸1000多美元上漲至2004年初的每噸3000美元期間,看多的劉其兵一路春風得意。其拿手的境內外期銅反向套利(做多國內期銅同時做空倫敦期銅)交易技術在國儲銅事件最終處理完畢後,還為國儲在國內期貨賬戶保留下1.89億元盈利。
2004年初:劉其兵反手做空
在2004年初LME銅價突破每噸3000美元後,反手做空的劉其兵開始噩夢連連。當年10月LME銅價一天暴跌10%後,決定豪賭以求翻身的劉其兵在其結構性期權組合中越權大量賣出看漲期權。
2005年國慶後:留遺書逃遁
2005年國慶後,LME銅價突破每噸4000美元。面臨年底即將到期被執行的大量看漲期權,心理崩潰的劉其兵於2005年10月再次選擇了逃遁,且傳言還留有遺書。此時,他在倫敦的銅期貨及期權上共持有20萬噸的未平倉空頭頭寸。而按照法庭認定的數據,當時賬面虧損已達6.06億美元。
2008年3月底:一審判處7年徒刑
劉其兵於2008年3月底被一審判處7年徒刑,由於有關方面採取了平倉、展期及實物交割等多種方式止損,被法庭認定的最終虧損額仍高達9.2億元人民幣。
Ⅵ 銅期貨交易例子
1、連續圖是為了讓投資者更好的分析銅的長期走勢做的一個主力合約的走勢圖;1101是指2011年1月到期的銅合約;1106是11年6月到期的合約
2、-740指每噸銅下跌740元;計算盈虧時需要*5,因為銅每手是5噸。
3、51300是每噸銅的價格51300元。
4、買入一手的保證金按保證金比例為5%計算=51300*5*5%
5、每手贏利740*5噸=3700元
補充:交割時間是2011年6月的16日至20日(遇法定假日順延),個人投資者是不能拿入交割月的;保證金包括交易所收取部分+期貨公司收取部分,所以不可能到5%這個標准。現在的標准一般是10%以上。
Ⅶ 國儲銅事件的事件簡介
什麼是國儲銅事件
如英國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預測,2005年全球銅供應將出現10萬多噸的過剩;2004年11月中旬舉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年會上,國際大投資銀行也大多預測2005年銅價會下調,市場將繼續過剩。但實際情況卻是國際銅價的逆市上漲,在2005年11月更是達到期銅市場百年來的最高紀錄,每噸高達4146.65美元。「國儲銅」事件正是發生在有關機構預測國際銅價會下跌,但實際卻持續上漲的時期。
2005年11月9日國家物質儲備局(簡稱國儲局)發布的國家儲備銅競價銷售公布稱:為緩解當前國內銅供應緊張的狀況,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國儲調節中心受國儲局委託,於2005年11月16日拍賣2萬噸國家儲備銅。
在此後短短的一個月內,國儲局舉行了四場現貨銅拍賣會,拍賣起價一次比一次高,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場拍賣起價上海、寧波地區為每噸37140元,但首批100噸的成交價格就達38120元/噸,拍賣價遠高過市場的預期,消息一經傳出,滬銅期貨和LME銅期貨價格便快速上揚。
第四場現貨銅拍賣會上,佔2萬噸拍賣總量80%的1.6萬噸銅流拍的拍賣底價與市價不相上下,參與者怨聲載道。盡管國儲局聲稱拋售銅的目的在於滿足國內銅的需求,平抑銅價,但市場更願意相信國儲局此舉是在緩解其在期貨市場的損失所帶來的壓力。
因為自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銅期貨市場上通過LME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1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銅,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來,國際基金不斷以推高銅價的方式逼空國儲局,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不斷走高的國際銅價無疑會給國儲局造成巨額虧損,所以國儲局不得不通過不斷拋售國內現貨來緩解壓力,挽回損失。2005年年末,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坦言,由於缺乏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控制,國儲局在此次事件中損失慘重。
Ⅷ 哪位給詳細解釋一下住友的那個叫濱中泰男的那個傢伙最後栽跟頭的那次銅期貨事件
世界最大的金融丑聞:住友事件
早在16世紀時,住友家族因在四國島上開創並經營一座銅礦而日益發展壯大,成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銅商,主要服務於當時日本一些極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間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當時,該家族的掌門人自豪地宣稱,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鋼及煉鋼等領域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
本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復甦,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1995年會計年度,住友在全球的總銷售額達16兆日元,合1468億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臨著歷史性大災難。而且這一災禍又恰恰是在曾給住友家族帶來滾滾財源的法寶——銅闖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屬交易部部長首席交易商濱中泰男。
濱中泰男有兩個綽號十分耐人尋味,一個是「百分之五先生」,一個是「錘子」。前者是圈內人對他能力的尊稱,而後者正刻畫了他的性格。
圈內人士之所以稱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為濱中泰男所帶領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屬交易部控制著全球銅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國際銅期貨交易上的顯赫戰績,同時也反映出住友在這上面的買賣決策對國際鋼市場所能造成的重大影響。
「錘子」是從濱中泰男的英譯名稱yasuo hamanaka演繹而來的,因為濱中泰男在英語中的讀音與「錘子」十分類似。但這個雅號之所以能叫開來,更主要是因為它正反映了濱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錘子一般堅硬的性格。這種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許也正是這種性格又鑄就了他的失敗。
1970年,年僅22歲的濱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從那以後,他在國際銅市上連續征戰了20多年。濱中泰男能長期保住這一身份,是極不尋常的。據日本商業內部人士介紹,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兩至三年間便調整一次交易員。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濱中泰男終於有機會到倫敦金屬交易所參與金屬期貨交易,當時他主要做的是錫和鎳的期貨合約。
剛開始時,他沒有什麼名氣,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職員。但僅僅幾年時間,濱中泰男就開始顯露其英雄本色。到l983年,他的銅交易量每年就已經達到1萬噸。到80年代末,他已經在國際期銅大戶中擁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錘子」就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但是,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濱中泰男後來會犯下如此「前無古人」的超級失誤。在他給住友商社帶來高達40億美元的損失後,人們已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住友商社總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認重用濱中泰男是一個錯誤,並宣布解除濱中泰男的職務。他十分沮喪地說:
「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於自製力,而且也十分講究邏輯,於是我信任他,並委任他為首席金屬交易員。但我現在感到非常失望!」
濱中泰男的錯誤是利用公司的名義以私人賬戶進行期銅交易,正是他的「錘子」性格,給他、也給住友商社造成了19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濱中泰男在期銅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頭頭寸,即大量買進期銅合約,這在銅價上漲之時無疑是獲利的,濱中泰男曾經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來,國際銅價一跌再跌,1995年1月20日有國際銅價還高達每噸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卻跌至每噸2600美元以下。銅價的連續下挫使得濱中泰男的多頭頭寸贏利不僅損失殆盡,而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虧損。
其實,據倫敦金屬交易所總裁大衛·金介紹,早在1991年末,他們就已注意到了濱中泰男的行為,並數次對他提出過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經紀公司總裁施瑞爾凱德的來信,信中披露了濱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虛假交易證明,並建議對濱中泰男進行調查。
這位負責交易的總裁還不止一次地召見濱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員。1991年底以及1993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幾次對住友在該交易所銅市中所持有的頭寸規模表示擔憂。
1995年10、11月份,有人已經意識到期銅各月合約之間價差的不合理狀態,要求董事會展開詳細調查。在對每個客戶各個合約上所持有的頭寸,及交易所倉庫中倉單的所有權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後,倫敦金屬交易所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相互之間毫無聯系、沒有根本利害沖突的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就如何處理進行了探討。這個特別委員會包括行業著名律師和資深監管人員等。
但是,正是濱中泰男的「錘子」性格再次將他推出深淵。他天真地認為,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必將扼住銅價連續下跌的強勁勢頭。基本面的不佳表現在他日益發脹的頭腦中已經顯得不再重要,於是在他的操縱下,倫敦交易所銅價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穩。
銅價的反常波動再度引起了英美兩國證券期貨監管部門的共同關注,濱中泰男企圖操縱市場的行為也逐漸敗露。監管部門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虧損的雙重壓力,使濱中泰男難以承受。1996年5月,倫敦銅價已經跌至每噸2500美元以下,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業內人士擔心,一旦這樣一位對銅價起巨大支撐作用的顯赫人物退出,國際銅價又如何能挺得住?於是,在這些傳聞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拋盤使得隨後幾周內銅價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濱中泰男未經授權參與期銅交易的丑聞在紐約逐漸公開。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額虧損19億美元並解僱濱中泰男之後。銅價更是由24小時之前的每噸2165美元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每噸1860美元,狂跌之勢令人瞠目結舌。
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住友商社的虧損額約在19億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來的恐慌性拋盤打擊,使住友商社的多頭頭寸虧損擴大至40億美元。
事發之後,人們都在捉摸到底是誰賺走了住友的錢,因為這不是一般的商業好奇,而是這些資金的去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未來誰會在期銅市場上起更大的作用。
期貨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虧必定有人賺。那麼住友的巨額虧損資金到底流到了誰的手中呢?
目前,在國際期銅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國際基金,其中包括美國金融大戶。在80年代英磅危機中一舉「打敗」英國政府而舉世聞名的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羅賓遜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萊克和至少一名歐洲知名金屬交易商。
一些交易人士認為,目前這些基金已經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們在這場風波中獲利多少,以及對今後銅價能夠帶來的影響依然鮮為人知。
不過索羅斯的發言人6月18日在紐約極力否認,並表示索羅斯並未介入這個市場,而且與濱中泰男無任何業務往來。這樣,是誰賺走了住友商社的錢頓時成為一團迷霧——畢竟與財大氣粗的住友財團作對還是小心點為好,賺了錢也不要聲張。
目前,國際銅價雖基本持穩,但是風光已去,而且交易商們普遍認為一旦住友多頭平倉,銅價必將繼續走低。但是美國信孚銀行和美澳交易商們都在猜測,住友可能早已平倉,因而市場不必太過憂慮。然而日本和亞洲的金屬交易商們則對此持審慎和懷疑的態度。
總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國際期銅中強勁的多頭地位有所動搖,國際銅價勢必將繼續走軟,更何況近年來全世界銅的生產速度遠遠高於消費的增長。因此,有交易人士預測,今年下半年國際銅價將會在每噸1750-1950美元之間波動,重返每噸2000美元以上只不過是一個奢望。
住友事件發生後,該商社總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強調,住友商社將保持正常運作,並繼續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期銅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盡管遭受巨大損失,住友商杜的金融體制及資金實力依然強勁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亞洲)公司已經將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評級由a-1+降到a-l,還表示將對住友商社及其兩個分支機構繼續進行信用考察。紐約的穆迪信貸評級機構也在「住友事件」後發表聲明,計劃將住友的高級債務等級aa-3降低。
秋水富一還允諾住友商社將積極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英國證券投資委員會以及日本有關部門進行合作,就此事進一步展開調查。倫敦金屬交易所也召開緊急會議,擬定了許多應急措施穩定交易,紐約及日本國內各金融部門也相繼採取了行動,力求把「住友事件」給市場帶來的動盪控制在最低限度。
住友事件(1995年—1996年)
住友公司是日本集金融、貿易、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紡織為一體的一家超大型集團。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一度排名第22位。公司通過控股或參股等形式擁有全球包括智利、菲律賓等國眾多銅礦山和冶煉廠部分或全部股份。住友公司很早就參與LME的金屬交易,1987年初,當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銅價在1300美元徘徊時,住友公司的操盤手濱中泰男在期貨市場逐步建立了大量的銅遠期合約。到1988年中,倫敦銅價暴漲至2500美元。濱中泰男從期貨市場套取了巨額利潤。從八十年代中期到1996年住友銅事件之前近十年的時間里,濱中泰男在倫敦銅期貨市場「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屢屢得手。由於其經常控制著倫敦銅市場5%以上的成交量和未平倉合約,因此獲得「百分之五先生」稱號。應該說,住友本身就是在LME非常活躍的大鱷。
90年代前期,中國和南美的一些企業紛紛敗在「西方列強」默契的攻擊中。一批弱者被消滅後,這些強者一時難以找到對手。於是,烽煙在列強之間燃起。由於住友商社是當時倫敦和紐約市場的大多頭,終於被歐洲和美國大型基金鎖定。
據當時業界人士估計,1994—1996年期間,濱中泰男控制的銅期貨頭寸在100—200萬噸之間。與此同時,倫敦三月期貨銅價從1993年年底的1650美元/噸左右一直飈升至1995年年初的3075美元/噸高位。1994年至1996年年初,濱中泰男通過人為地控制現貨,長期大量控制LME的銅倉單。他控制的LME銅倉單最高時占交易所的90%之多,使得倫敦銅期貨市場長期處於現貨升水的狀態,遠期大大低於近期,以此遏制市場的遠期拋盤,人為抬高價格。
但是,對手也非常強悍,據說其中有量子基金、羅賓遜老虎基金,加拿大金屬貿易商Herbert Black,美國基金Dean Witter以及歐洲一些大型金屬貿易商。他們針對住友的多頭大量拋空,從3000美元/噸以上一路拋壓,倫敦銅價從3075美元/噸高點跌至1995年5月份2720美元/噸左右。但頑強的濱中泰男並沒有輕易就範,當年7、8月份又把銅價拉升至3000美元以上。
1995年年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開始對住友商社在美國國債和銅期貨市場的異常交易情況開始調查,在美國的通報與壓力下,倫敦金屬交易所也開始了調查。在調查壓力下,倫敦銅價下跌至2420美元左右。但濱中泰男並沒有放棄戰斗,經過頑強的抵抗,銅價在1996年的5月份時又拉升至2720美元以上。多次較量後,索羅斯等基金也感覺到筋疲力盡,幾乎都想放棄了。然後,就在基金欲放棄戰斗時,5月份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倫敦金屬交易所宣布准備對住友採取限制措施,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基金終於撈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在新一輪的強大攻勢下,倫敦銅價從5月份2720美元/噸高位一路狂泄至6月份1700美元/噸左右,短短一個多月,跌幅超過1000多美元。住友商社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據估計,住友的損失高達40億美元。
Ⅸ 急!!!誰能提供我住友商事鋼鐵期貨交易損失(1996)的資料啊!!!
早在I6世紀時,住友家族因在四國島上開創並經營一座銅礦而日益發展壯大,成光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銅商,主要服務於當時日本一些極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間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當時,該家族的掌門人自豪地宣稱,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銅及煉鋼等領 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
本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 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躬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I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復甦,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1995年會計年度,住友在全球的總銷售額達16兆日元,合IA68億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臨著歷史性大災難。而且這一災禍又恰恰是在曾住友家族帶來滾滾財源的法寶銅上面闖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屬交易部部長首席交易商濱中泰男。濱中泰男有兩個綽號十分耐人尋味,一個是 "百分之五先生",一個是"錘子"。前者是圈內人對他的能力的尊稱,而後者正刻畫了他的性格。
圈內人士之所以稱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為濱中泰男所帶領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屬交 易部控制著全球銅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國際銅期貨交易上的顯赫戰績, 同時也反映出住友在這上面的買賣決策對國際銅市場所能造成的重大影響。
"錘子"是從濱中泰男的英譯名稱Yasuo Hamanaka演繹而來的,因為濱中泰男在英語中的讀音與"錘子"十分類似。但這個雅號之所以能叫開來,更主要是因為它正反映了濱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錘子一般堅硬的性格。這種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許也正是這種性格又鑄就了他的失敗。
1970年,年僅22歲的濱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從那以後,他在國際銅市上連續征戰了20多年。濱中泰男能長期保住這一身份,是極不尋常的。據日本商業內部人士介紹,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兩至三年間便調整一次交易員。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濱中泰男終於有機會到倫敦金屬交易所參與金屬期貨交易,當時他主要做的是錫和鎳的合約。
剛開始時,他沒有什麼名氣,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職員。但僅僅幾年時間,濱中泰男就開始顯露其英雄本色。到I983年,他的銅交易量每年就已經達到I萬噸。到80年代末,他已經在國際期銅大戶中擁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錘子"就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但是,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濱中泰男後來會犯下如此"前無古人"的超級失誤。在他給住友商社帶來高達40億美元的損失後,人們已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住友商社總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認重用濱中泰男是一個錯誤,並宣布解除濱中泰男的職務。他十分沮喪地 說"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於自製力,而且也十分講究邏輯,於是我信任他,並委任他為首席金屬交易員。但我現在感到非常失望!"濱中泰男的錯誤是利用公司的名義以私人帳戶進行期銅交易,正是他的"錘子"性格,亦即"死多頭"給他、也給住友商社造成了18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濱中泰男在期銅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頭頭寸,即大量買進期銅合約,這在銅價上漲之時無疑是獲利的,濱中泰男曾經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來,國際銅價一跌再跌,I995年1月20日的國際銅價還高達每噸3075美元,到l996年初,卻跌至每噸2600美元以下。銅價的連續下挫使得濱中泰男的多頭頭寸贏利不僅損失殆盡,而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虧損。其實,據倫敦金屬交易所總裁大衛·金介紹,早在1991年末,他們就已注意到了濱中"秦男的行為,並數次對他提出過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經紀公司總裁施瑞爾凱德的來信,信中披露了濱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虛假交易證明,並建議對濱中泰男進行調查。這位負責交易的總裁還不止一次地召見濱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員。I99"年底以及1993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幾次對住友在該交易所銅市中所持有的頭寸規模表示擔憂。 1995年10、11月份,大衛·金意識到期銅各月合約之間價差的不合理狀態,要求董事會展開詳細調查。在對每個客戶各個合約上所持有的頭寸,及交易所倉庫中倉單的所有權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後,倫敦金屬交易所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相互之間毫無聯系、沒有根本利害沖突的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就如何處理進行了探討。這個特別委員會包括行業若名律師和資深監管人員等。
但是,正是濱中泰男的"錘子"性格再次將他推向深淵。他天真地認為,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必將扼住銅價連續下跌的強勁勢頭。基本面的不佳表現在他日益發脹的頭腦中已經顯得不再重要,於是在他的操縱下,倫敦交易所銅價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穩。
銅價的反常波動再度引起了英美兩國證券期貨監管部門的共同關注,濱中泰男企圖操縱市場的行為也逐漸敗露。監管部門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虧損的雙重壓力,使濱中泰男難以承受。1996年5月,倫敦銅價已經跌至每噸2500美元以下,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商業內人士擔心,一旦這樣一位對銅價起巨大支撐作用的顯赫人物退出,國際銅價又如何能挺得住?於是,在這些傳聞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拋盤使得隨後幾周內館價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濱中泰男未經授權參與期銅交易的丑聞在紐約逐漸公開。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額虧損I9億美元並解僱濱中泰男之後,銅價更是由24.小時之前的每噸2165美元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每噸1860美元,狂跌之勢令人瞪目結舌。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住友商社的虧損額約在18億美元左右,但是接鍾而來的恐慌性拋盤打擊,使住友商社的多頭頭寸虧損擴大至40億美元
事發之後,人們都在捉摸到底是誰賺走了住友的錢,因為這不是一般的商業好奇,而是這些資金的去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未來誰會在期銅市場上起更大的作用。期貨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虧必定有人賺。那麼住友的巨額虧損資金到底流到了誰的手中?
目前,在國際期銅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國際基金,其中包括美國金融大戶。在80年代英磅危機中一舉 "打敗"英國政府而舉世聞名的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羅賓遜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萊克和至少一名歐洲知名金屬交易商。一些交易人士認為,目前這些基金已經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們在這埸風波中獲利多少,以及對今後銅價能夠帶來的影響依然鮮為人知。
不過索羅斯的發言人6月18日在紐約極力否認,並表示索羅斯並禾介人這個市場,而且與濱中泰男無任何業務往來。這樣,是誰賺走了住友商社的錢頓時成為一團迷霧----畢竟與財大氣粗的住友財團作對還是小心點為好,賺了錢也不要聲張。
目前,國際銅價雖基本持穩,但是風光已去,而且交易商們普遍認為一旦住友多頭平倉,銅價必將繼續走低。但是美國信享銀行和美澳交易商們都在猜測,住友可能早已平倉因而市場不必太過憂慮。然而日本和亞洲的金屬交易商們則對此持審慎和懷疑的態度。
總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國際期銅中強勁的多頭地位有所動搖,國際銅價勢必將繼續走軟,更何況近年來全世界銅的生產速度遠遠高於消費的增長。因此,有交易人士預測,今年下半年國際銅價將會在每噸I750~I950美元之間波動,重返每噸200O美元以上只不過是一個奢望。
住友事件發生後,該商社總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強詞,住友商社將保持正常運作,並繼續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期銅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盡管遭受巨大損失,住友商社的金融體制及資金實力依然強勁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亞洲)公司己經將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評級由A-1+降到A-1,還表示將對住友商社及其兩個分支機構繼續進行信用考察。紐約的穆迪信貸評級機構也?quot;住友事件"後發表聲明,計劃將住友的高級債務等級AA-3降低。
秋水富一還允諾住友商社將積極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英國證券投資委員會以及日本有關部門進行合作,就此事進一步展開讕查。倫敦金屬交易所也召開緊急會議,擬定了許多應急措施穩定交易,紐約及日本國內各金融部門也相繼採取了行動,力求把"住友事件"給市場帶來的動盪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