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期貨市場產生的過程
一般認為,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他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肯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的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一些非穀物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盈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還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② 什麼是期貨交易產生的里程碑
合約標准化、保證金制度和統一結算是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里程碑。
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買賣期貨合約,同時能夠通過平倉來解除原先買賣合約的履約責任,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保證金制度有效地避免了期貨交易違約的問題,使交易能夠正常、持續地進行。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結算所作為唯一的買方與所有的合約賣方進行結算,同時也作為唯一的賣方與所有的合約買方進行結算,大大提高了結算的效率。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③ 期貨的來源
19世紀30~40年代,美國大規模進行中西部開發,芝加哥因為臨近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是連接東西部的重要樞紐,所以從一個小村落發展成重要的糧食集散地。中西部的糧食先匯集在此,再從這里運往東部。
由於糧食生產有季節性,所以每到糧食收獲大量上市時,便大大超過芝加哥當地市場的需求。但由於當時倉庫不足和惡劣的交通運輸,使得糧食不能及時運到東部,糧食購銷商也因為倉庫不足無法大量購買再擇機出售。所以糧食價格一跌再跌。但是,到了來年春季,糧食短缺,價格飛漲,消費者深受其害,加工企業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難重重。
於是,在供求矛盾的反復刺激下,糧食商率先行動起來,他們在交通要道旁設立倉庫,收獲季節從農場主手中收購糧食,來年再發往外地,這樣就緩解了糧食供求的季節性矛盾。但是糧食商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如果收購價高於出售價,就會虧本。因此他們在購入糧食後就立即與芝加哥的糧食商簽訂第二年春季的供貨合同,事先確定銷售價格,進而確保利潤。
糧食商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摸索出了一套遠期交易方式,直到1848年,82位芝加哥的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產生了。
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入了遠期合同
1865年,CBOT推出了標准化合約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
1882年,CBOT開始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
192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BOTCC)成立,同時規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進入結算公司結算。至此,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開始形成。
④ 期貨是怎麼產生的
在傳統的交易中,我們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叫做現貨交易。期貨則是現在簽訂交易合約,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三郎是個在江戶時代賣飯團的店家,但是近來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三郎擔心戰爭發生時會造成米價飆漲,最後會導致他不夠錢買米來做飯團。所以三郎決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現在價格,和米商把未來的這批米買下來!因此三郎付了訂金給米商,並簽訂了一張『買下未來白米』的契約,而這就是期貨的前身。
期貨和現貨最大的區別在於
•保證金
•保證金即日結算
•到期後通常不用實物交割
只要記住這三點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貨了。
保證金:三郎想預定三個月後的米,於是他和米商商定,將三個月後用1000/噸的價格買下一噸米,並且簽訂了一張合約,三郎和米商都沒有交訂金(保證金)。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950/噸。三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約,而在別人那裡買米,可以便宜個50,於是,他決定違約,在別人那裡買米。結果是三郎賺了50,而米商虧了50。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沒有交保證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為了確保違約的事情不發生,三郎和米商決定在簽訂合約的時候各拿出總金額一定比例的金錢作為保證金,交給村長大人作公證,無論哪一方違約,保證金都歸另一方所有。
於是,三郎和米商愉快地簽了合約,並各拿出了總金額10%也就是100的保證金,這下總該沒有問題了吧?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500/噸。三郎琢磨著,自己違約的話,會損失100保證金,但是可以便宜500買到米,總的來說還是賺了400,於是三郎又選擇了違約。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時所交的保證金(100)不足以彌補米商的虧損(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擔損失。
也就是說,單單靠保證金制度不能杜絕違約的現象出現。
為了更好的讓雙方履行合約,村長想出了第二個辦法,也就是保證金即日結算制度。
現在從頭來過,三郎和米商簽了合約,三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證金。
誰想到第一天一過去,米價就跌到了900/噸。村長一想,現在三郎的損失已經和保證金一樣了,要是明天米價再跌,三郎肯定要違約。於是村長從三郎的保證金那扣了100,把這100交給了米商,並且,將合約的內容更新為,三個月之後三郎付給米商900購買1噸的米。
三郎算了算,發現村長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
米商也算了一下,發現村長的做法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三郎卻發現,自己的保證金已經為0,為了繼續履行合約,就得在明天之前補上合約金額10%的保證金,也就是900 x 10%=90。
當三郎交了保證金之後,如果明天米價繼續跌,村長又會重復上面的做法,確保雙方無法通過違約來規避損失。
在兩個月之後,三郎的飯團店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這個時候一噸米的價格仍為1050/噸。三郎心想:自己已經不再需要這一噸米了,沒有履行合約的理由,但是如果選擇違約,則會損失保證金100,這可如何是好?
正好,三郎的鄰居吉永開了一家飯店。吉永想預定一個月後的米,村長便撮合吉永和三郎簽訂了一份合約,規定一個月後吉永向三郎支付1050買下1噸米。
三郎通過簽訂一張賣出米的期貨合約,抵消了買入米的期貨合約,不用進行實物交割,還凈賺了50。
三郎發現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額,就可以做上一筆買賣,這種杠桿操作令收益波動變得很大。三郎開始學著在低價買入米的期貨,在高價賣出米的期貨,變成了一個投機者,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總結:
三郎買了米的期貨→建倉
三郎持有米的期貨直到合約到期→持倉
合約到期的時候,三郎交錢換米→交割
在合約到期前,三郎把這張合約(米)賣給其他人→平倉
⑤ 期貨市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
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5)下列促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的誕生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與股票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
3、風險的可控性
盡管期貨市場風險較大,但卻是可以控制的。
⑥ 哪裡有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樣卷及答案解析
你好,網上有習題賣的,很多考試網站也有免費的試題,不過免費的一般沒有最新的和預測題。
⑦ 國際期貨市場是怎樣產生的
股票指數期貨產生的背景和發展
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機構投資者的成長,市場對規避股市單邊巨幅漲跌風險的要求日益迫切,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理論工作者,對推出股指期貨以規避股市系統性風險的呼聲都越來越高,決策層也對這一問題極為關注。那麼我國當前推出股指期貨時機是否成熟?股指期貨的推出對證券市場有何影響?如何設計我國的股指期貨合約?從本期起,本版特開辟「股指期貨研究」專欄,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歡迎對股指期貨感興趣的業內外人士參加討論,共同為推動我國股指期貨的研究開發獻計獻策。
同其他期貨交易品種一樣,股指期貨也是適應市場規避價格風險的需求而產生的。
二戰以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股票市場取得飛速發展,上市股票數量不斷增加,股票市值迅速膨脹。以紐約股票交易所為例:1980年其股票交易量達到3749億美元,是1970年的3.93倍;日均成交4490萬股,是1960年的19.96倍;上市股票337億股,市值12430億美元,分別是1960年的5.185倍和4.05倍。股票市場迅速膨脹的過程,同時也是股票市場的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二戰以後,以信託投資基金、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取得快速發展,它們在股票市場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例,並逐步居於主導地位。機構投資者通過分散的投資組合降低風險,然而進行組合投資的風險管理只能降低和消除股票價格的非系統性風險,而不能消除系統性風險。隨著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的不斷增多,其規避系統性價格風險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
股票交易方式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以美國為例:最初的股票交易是以單種股票為對象的。1976年,為了方便散戶的交易,紐約股票交易所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環系統(簡稱DOT),該系統直接把交易所會員單位的下單房同交易池聯系了起來。此後該系統又發展為超級指定交易循環系統(簡稱SDOT)系統,對於低於2099股的小額交易指令,該系統保證在三分鍾之內成交並把結果反饋給客戶,對於大額交易指令,該系統雖然沒有保證在三分鍾內完成交易,但毫無疑問,其在交易上是享有一定的優惠和優勢的。與指定交易循環系統幾乎同時出現的是:股票交易也不再是只能對單個股票進行交易,而是可以對多種股票進行"打包",用一個交易指令同時進行多種股票的買賣即進行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亦常被譯為程式交易)。對於程序交易的概念,歷來有不同的說法。紐約股票交易所從實際操作的角度出發,認為超過15種股票的交易指令就可稱為程序交易;而一般公認的說法則是,作為一種交易技巧,程序交易是高度分散化的一籃子股票的買賣,其買賣信號的產生、買賣數量的決定以及交易的完成都是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撐下完成的,它常與衍生品市場上的套利交易活動,組合投資保險、以及改變投資組合中股票投資的比例等相聯系。伴隨著程序交易的發展,股票管理者很快就開始了"指數化投資組合"交易和管理的嘗試,"指數化投資組合"的特點就是股票的組成與比例都與股票指數完全相同,因而其價格的變化與股票指數的變化完全一致,所以其價格風險就是純粹的系統性風險。在"指數化投資組合"交易的實踐基礎上,為適應規避股票價格系統性風險的需要而開發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就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看到了市場的需求,堪薩斯城市交易所在經過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後,在1977年10月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開展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報告。但由於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於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管轄權存在爭執,另外交易所也未能就使用道.瓊斯股票指數達成協議,該報告遲遲未獲通過。直到1981年,新任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菲利蒲.M.約翰遜和新任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約翰.夏德達成"夏德椩己慚沸
⑧ 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和期貨市場開始形成的標志是
答案應該是A。
標准化合約、保證金制度、對沖機制和統一結算的實施確立的是現代期貨市場
⑨ 期貨投資是什麼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芝加哥。19世紀30—40年代,隨著美國中西部大規模的開發,芝加哥因毗鄰中西部產糧區和密歇根湖,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發展成為重要的糧食集散地。中西部的穀物匯集於此,再從這里運往東部消費區。然而,由於糧食生產特有的季節性,加之當時倉庫不足,交通不便,糧食供求矛盾異常突出。每年穀物收獲季節,農場主們用車船將穀物運到芝加哥。因穀物在短期內集中上市,供給量大大超過當地市場需求,價格一跌再跌。可是,到來年春季,因糧食短缺,價格飛漲,消費者又深受其害,加工企業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難重重。在供求矛盾的反復沖擊下,糧食商開始在交通要道旁邊設立倉庫,收獲季節從農場主手中收購糧食,來年發往外地,緩解了糧食供求的季節性矛盾。但是,糧食商因此承擔很大的價格風險。一旦來年糧價下跌,利潤就會減少,甚至虧本。為此,他們在購入穀物後立即到芝加哥與當地的糧食加工商、銷售商簽訂第二年春季的供貨合同,以事先確定銷售價格,進而確保利潤。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摸索出了一套遠期交易的方式。
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其實當初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並非是一個市場,只是一家為促進芝加哥工商業發展而自然形成的商會組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發展初期主要是改進運輸和儲存條件,同時為會員提供價格信息等服務,促成買賣雙方達成交易。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才引進了遠期合同。當時,糧食運輸很不可靠,輪船航班也不定期,從美國東部和歐洲傳來的供求消息很長時間才能傳到芝加哥,價格波動相當大。在這種情況下,農場主即可利用遠期合同保護他們的利益,避免運糧到芝加哥時因價格下跌或需求不足等原因而造成損失。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遠期合同減少因各種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費用上漲的風險,保護他們自身的利益。
但是這種遠期交易方式在隨後的交易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難,如商品品質、等級、價格、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都是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達成的,當雙方情況或市場價格發生變化,需要轉讓已簽定合同,則非常困難。另外,遠期交易最終能否履約主要依賴對方的信譽,而對對方信譽狀況作全面細致的調查,費時費力、成本較高,難以進行,使交易中的風險增大。
針對上述情況,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於1865年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的誕生。隨後,在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這更加促進了投機者的加入,使期貨市場流動性加大。1883年,成立了結算協會,向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會員提供對沖工具。但結算協會當時還算不上規范嚴密的組織,直到192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BOTCC)成立以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所有交易都要進入結算公司結算,現代意義上的結算機構初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