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盤:此類平台表面上是依託國外或者香港的交易所,主要以外匯和黃金白銀為主,缺點就是資金安全性沒有保障。 5.天礦所:資金安全,平台穩定,產品靈活易
⑵ 對礦業權市場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孟琪1錢麗蘇2
(1.遼寧省地勘局,遼寧沈陽,110005;2.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101149)
盡管中國的礦業權市場已經度過了萌芽時期,開始步入快速增長的繁榮階段,但還不能說中國的礦業權理論和礦業權市場已經成熟。甚至可以說,尚沒有找到礦業權理論的邏輯起點,也沒有找到礦業權市場的發展方向。這是因為當前的礦業權市場還存在很多深層次的矛盾亟待解決。主要有:第一,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兩大生產要素配置手段遠不規范和協調;第二,礦產資源產權關系嚴重錯位,利益關系嚴重扭曲;第三,資源性資產的管理體系尚未形成,國有資產浪費和流失現象觸目驚心;第四,礦產資源的消耗和發現沒有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由此提出「應當也必須對中國的礦業權理論和礦業市場進行徹底反思」的結論。
一、探礦者是礦產資源價值創造的主體之一
目前,支撐礦業權市場理論的一些起基礎性作用的概念眾說不一,未能達成共識,其中至關重要的是關於「價值」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有偏差。
「價值」一詞的內涵較為豐富,外延也較為模糊。經濟學上的解釋與其他學科有著迥然的不同。人們可以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礦產資源的價值,但這不是經濟學的論斷,應當寫進文學作品;人們也可以說,千百年來科學技術知識的積累創造了礦產資源的價值,但這也不是經濟學的論斷,應將其放入科學技術史教材更為妥當。有人慾以「人死畫值錢」的現象來挑戰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其要害是把書畫作品的創造和經濟學中的創造混為一談。如果站到經濟學的視角看,畫家死了以後,收藏家、評論家們仍在繼續參與書畫作品的創造。可見,我們既不能不著邊際地圈定礦產資源價值的創造主體,也不能狹隘地限定礦產資源價值的創造主體。
一個時期以來,價值學說是正統經濟學的基石。因此,在向礦產資源領域引用時,要麼不敢作任何創造性的理解,要麼對其完全徹底地加以拒絕。本文認為,經濟學中的創造主體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狹義的創造主體,這類主體所從事的勞動為復雜勞動,其勞動價格難以用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換算,其勞動收益一般是通過勞動成果的權益分配來實現的;二是廣義的創造主體,這類主體所從事的勞動為簡單勞動,其勞動價格較易用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來換算,並被狹義的創造主體買斷,同時計入生產和經營成本。
礦產資源價值的狹義創造主體有3個。一是國家。常言道:普天之下皆為王土,國土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無償享用的日月星光。統治階級在國土資源征服、保護和管理過程中付出的「勞動」是礦產資源價值的基礎所在。由於較多的統治階級在其「勞動」之中蘊藏有罪惡,所以其利益主體的地位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難以被人們所接受,但這種「勞動」畢竟是客觀存在的。二是探礦者。探礦者的勞動屬於復雜勞動。重要的是探礦過程是由投資者與探礦者互動的過程。因此,探礦者在礦產地發現過程中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及所創造的價值是難以簡單界定、換算和買斷的。至少說投資者和探礦者不是一種簡單的勞務僱傭關系。三是探礦投資者。中國有句俗話,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資金是勞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轉換形式,由此可以理解為投資者變相地參與了礦產資源價值的創造。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這種勞動也不被學術界所承認,因為惟恐承擔為剝削者辯護之嫌疑。
二、探礦權隸屬於礦產資源所有權
在以往的礦業權理論研究中,探礦權被認為是從礦產資源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一種使用權,並把它作為礦業權市場理論的邏輯起點。既然是「派生」,探礦權理所應當是礦產資源所有權這一母權的子權。然而礦產資源發現實踐卻告訴我們,國土資源是礦產之母,地質勘查是礦產之父,於是便出現了「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困惑。如果我們堅持認定探礦權是使用權,便永遠繞在「雞與蛋」的怪圈中去看問題。因此,只有將探礦權歸屬於所有權,很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探礦權屬於所有權,這就意味著探礦權擁有者可能成為所有權擁有者之一。這里則要沖破兩個思維誤區。一是礦產資源地下、地上「陰、陽」相隔。本文認為,埋藏在地下和開採到地上的礦物只不過是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說礦產埋在地下如同儲藏在特殊的倉庫中一樣,礦採到地上則如同經過了一種特殊的運輸而已。處在不同空間和時段的礦產並無本質的區別。然而,在當前的礦業權市場,採到地上的礦產歸企業所有不被質疑,而埋在地下的礦產名分卻神聖不可侵犯,這絕無道理。二是礦產資源所有權的「一大二公」。不可否認,礦產資源是資產的一種表現形態。在現實之中,很多資產的所有權都可以被量化,為什麼可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股份改造卻不被允許?「誰發現即誰所有」固然不正確,但「無論誰發現都是國家所有」的觀點也過於狹隘。為此建議,將探礦權列為礦產資源所有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即國家、探礦者、探礦投資者共同分享礦產資源所有權。國家通過產業政策來明確不同區域、不同礦種的所有權分享比例,並將這種比例作為國家引導投資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說,探礦權價值不是評估出來的,而是各個利益主體討價還價協商後得出的,從而避免了因目前評估方法不盡如人意而造成探礦權價值相差懸殊,以致不同利益主體得失所帶來的矛盾糾紛。
探礦者和探礦投資者的權益實現途徑有3個:一是參與礦產資源權利金的分配,這條原則可作為地勘單位對滅失礦權利益追討的理論依據;二是對勘查成果一次性轉賣或投資入股;三是在探礦者轉變為采礦者後,享受國家各種稅、費、金的折扣以及各種優惠政策。在國家、探礦者、探礦投資者三大所有權主體中,探礦投資者的權益先於探礦者,探礦者的權益優於國家。出於戰略上的需要,國家所有權有時甚至可能出現負值,即國家對商業價值較低的礦產地予以補貼。但在超額利潤分配中,國家的權益則處於最大化的地位,並依據宏觀經濟形勢和微觀經濟結構不斷調節礦產資源勘查產業的貨幣資本和勞動資本的分配比例。
三、采礦權隸屬於礦產資源交易權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的制度深入人心,這種提法似乎就是保障了國家所有權的神聖地位。但將礦產資源混淆於普通的非消耗品,甚至將土地資源管理的方法簡單、機械地照搬至礦產資源管理之中,便從根本上搞亂了礦業權市場的理論基礎。問題的主要症結之一便是「使用」一詞的濫用。
客觀地說,國家與采礦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交易關系,類似於期貨交易關系。采礦過程實質上就是買賣的交割過程。賣方是國家、探礦投資者和探礦者,買方是采礦企業。為處理好這種特殊的交易關系,應把握以下原則:一是采礦企業原則上只能享有企業投資的平均利潤,由礦產資源稟賦所形成的超額利潤應屬於礦產資源所有者;二是采礦企業與國家簽訂的契約屬於期貨契約,可享受礦產品價格上漲的收益,但也要適當承擔礦產品下跌的風險;三是國家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對礦產資源開采過程進行監控,並嚴格執行權利金徵收制度,以免出現「任人宰割」的交易過程。
采礦權是礦產資源交易權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交易權的初始理論值是零,因為在礦產資源權利金被競拍到最大化時,交易權也便趨於零了。以探礦投資和收益為基礎評估出來的采礦權價值,其實是對探礦者所有權的一次性買斷。這種交易權的終止理論值也是零,因為礦產資源一旦被開采殆盡,采礦權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在初始與終止之間,采礦權的價值受礦產品市場行情、采選業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有所變化,可以大幅度升值,也可能跌破至零點以下。
近年來,我國的礦業市場普遍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不是將權利金作為標的物,而是將采礦權作為標的物,從而忽略了礦產資源價值本身的經營而盲目炒作礦業權。其不良後果至少有兩個。一是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以采礦量為依據收取補償費,而不是以資源儲量為依據收取權利金,對開采方式、回採率根本沒有硬性約束,必然造成在礦業秩序不很規范的現實條件下「任人宰割」的嚴重後果。二是阻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為了「蠅頭小利」而將國有地勘單位拒之門外,處處設卡,並利用行政權利過多地干預礦業權交易及利益分配。遺憾的是,如果沒有國有地勘單位的存在,僅依靠民營企業是很難有什麼大手筆的創意和發展,其結果只能是損失巨額的權利金和稅、費收入。
四、以探礦者為本構建中國的礦業權市場
1.明確地勘單位在礦業權市場中的主體地位
以探礦者為本構建中國的礦業權市場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礦業權市場的具體貫徹和落實。國有地勘單位有如下理由成為礦業權市場的主體。一是由探礦者的身份所決定。在國家、探礦者、探礦投資者3個所有者之中,探礦者處在核心地位。沒有探礦者的創造性思維勞動作引導,國家的宏觀規劃、礦業的投資需求都無從談起。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實踐告訴我們,礦產資源風險勘查的過程其實就是探礦者不斷融資的過程,其主流模式不是投資者引導探礦者,而是探礦者引導投資者。二是由地勘行業改革與發展的現實水平所決定。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的非公有制經濟都得到充分發展,而地勘行業依舊是國有地勘單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無論由誰投資都得由國有地勘單位來實施。只有將投資者和探礦者的利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才可能實現社會資源的最佳整合。當前中國的礦產勘查行業,人力資本為第一稀缺生產要素。擺脫地勘隊伍,對國家公益性勘查成果搞「招、拍、掛」,難免使一批民營企業走向「盲人瞎馬」的不歸之路。
2.構建公益性地質與商業性地質的銜接機制
一些業內人士一直期待能夠將公益性地質工作中發現的重大找礦線索上市競拍,覺得這樣做才能體現市場經濟「公開、公平、公正」的本質要求。然而,95%以上的重大找礦線索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很難想像,把「莫須有」的找礦線索推向市場後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旱澇保收,風險讓企業承擔,這種做法很難被社會所接受。如果國家以普通投資者的身份,用公益性地質成果吸引投資者,形成「股份制」類型的礦權,才可能均衡各方面利益主體的權益。這一問題被認可後,便可吸引全社會的投資參與公益地質工作投入。為此,有必要確立地勘單位在公益性地質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只有明確公益性地質工作投資主體的權益,才能實現公益性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礦產資源的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體系
政、資分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由於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體制尚不完善,加之資源性資產的屬性比較特殊,因此,礦產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框架的構建工作異常艱難。本文只能粗略地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議。一是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兼任礦產資源所有權行使機構,以資本管理的方式來履行國家所有權的權能,並將行政審批的方式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二是將地勘局發展成為礦產資源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受所有權行使機構委託,對本地的礦產資源進行清產核資,並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負責其管理和經營。參與國家主要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投資,實現其投資效益最大化。地勘局還應成為礦產資源領域社會投資和融資的主要載體,同時負責監管和營運國有地質勘查企業的國有資產。
作者簡介
[1]孟琪,遼寧省地勘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2]錢麗蘇,中國國土經濟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⑶ (四)抓住機遇,全面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
未來3~5年,全球經濟將處於相對緩慢的發展狀態。發達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疲軟,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資源消耗高峰沒有到來。礦業開發成本全面增長,礦產品價格漲幅受限或持平,令全球礦業利潤率下滑,加之勞動力匱乏、稅負增加、政府監管加強等,這將是我國面向國際,全面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的重要機遇。
一是互利共贏,轉變掠奪式資源開發觀念。加強同資源投資需求國政府間對話,積極推動簽署雙邊礦業投資保護協議,在政府協議框架下保護和鞏固我國資源領域對外投資的權益。將資源開發與資源豐富國的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實現雙贏甚至多贏;同時,謀篇布局,聯合新興國家打破當前發達國家壟斷的國際礦產資源格局,構建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主導的新格局。
二是採用靈活多樣的「走出去」方式。跟蹤國際重要礦業項目和重要礦業公司,經濟先行,以政府金融資源為手段,通過國家貸款、經濟援助、境外地勘基金等方式參與境外礦業開發。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聯合,由民營企業出面,進行資產重組和股權轉換,可有效降低風險。在確保我國資源權益前提下,全面控股和參股都值得探索。
三是做好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適當放寬政策限制。應做好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頂層設計,把資源配置與對外援助和產業轉移結合起來。首先,採取「地質調查援外」的方法,將之作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資源配置的第一環節。其次,要鼓勵在地勘單位探明資源後,吸引一些冶煉、壓延等以消耗礦產資源為主的企業到資源所在國去投資建廠。
四是銜接國際礦業標准,擇機進行海外並購。與國際礦業標准不一致影響著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一方面,我國地勘單位「走出去」進行礦產勘查需要遵守國際統一的經濟技術評價標准和工程設計標准等;另一方面,在海外並購之後,需要對國外資產進行整合。如果標准不一致的話,就會影響到決策層和管理層之間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加快制定國際化的礦業標准,抓住難得的「窗口」期,收購或並購海外優質礦產資源。
專欄17 構建大宗能源資源全球治理機制
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從全球范圍看,現有能源資源儲量可以滿足世界經濟中長期的發展需要。當前,世界上大多數大宗商品交易都是以某些主導國際的期貨市場價格來決定的,即商品現貨價格主要參考權威期貨市場價格。
全球治理機制有利於創造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有利於維護世界經濟安全和國際金融市場穩定,有利於我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有利於新興經濟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有利於發達國家的能源資源安全,有利於能源資源供應國獲取長期穩定收益。
構建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目標。在G20框架下,構建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制定公正、合理、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形成大宗能源資源市場的預測預警、價格協調、金融監督、安全應急等多邊協調機制,使全球能源資源市場更加安全、穩定、可持續。安全,包括供給安全,及時、充足、經濟地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能源資源;利用安全,在開發、生產、轉換、倉儲、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穩定,包括價格穩定,減少暴漲暴跌引發風險;供需穩定,保持生產與消費供需平衡;政策穩定,有效協調各國政策及相關標准,減少不確定性風險。可持續,包括能源資源的合理開采、高效利用,全產業鏈相關參與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構建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原則:自由競爭原則,廣泛代表原則,互利共贏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全球大宗能源資源市場治理機制的框架內容:建立信息通報機制,建立價格協調機制,建立金融監督機制,建立安全應急機制,建立合理消費機制。
⑷ 中國目前有那幾家期貨交易所
中國目前有4家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渤海商品交易所是國內唯一一所由政府發起成立的現貨交易所。
渤海商品交易所主營能源、礦產、有色、農林幾大板塊的產品,現有原油、焦炭、熱軋卷板、螺紋鋼西部、動力煤幾個品種。
渤商所特點:大量的實體貿易商支持,真正實現了每日價格發現。所營產品都是關系國際民生的重要商品,營業目的在於謀求國際定價話語權。
開戶到相應的授權服務機構辦理,再去銀行辦理一些業務即可完成。
我司系渤海092號授權服務機構,目前在我司開戶可以免除200開戶手續費用,而且保證開戶交易收取手續費率為交易所規定的最低費率。有意向可以聯系交流。
⑸ 中國礦產資源,世界排名第幾
中國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三。
中國目前已經發現了171個礦種,探明儲量的已經達到了159種,其中20多種礦的探明儲量位居世界前列,如鎢礦、錫礦、銻礦、稀土礦等大約12種位居世界第一。探明的儲量佔到了全球12% ,從探明的總儲量來看,我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所以我們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國。
我國還有進一步找礦的巨大潛力。表現在:一是,我們國家成礦地質條件很好,全世界三大成礦域在我們國家都有分布,所以我們國家有很好的成礦先天條件。二是,我們國家幾十年來的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已經發現了將近20萬個礦產地,但是目前經過勘探的只有兩萬多,還有90%以上的已經發現的礦產地沒有進行進一步深入工作。
(5)礦產資源期貨交易擴展閱讀:
中國已查明黃金資源儲量1.21萬噸位居世界第二
2016年我國已查明黃金資源儲量達1.21萬噸,僅次於南非,位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中國黃金行業整體發展健康平穩,以黃金為主,多金屬開發並舉。2016年我國黃金交易所交易量達2.4萬噸(單邊)、期貨交易所交易量3.9萬噸(單邊)、商業銀行場外交易量0.7萬噸,累計成交量達到7萬噸。預計,「十三五」期間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0萬噸。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黃金礦產資源豐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交易活躍,在世界黃金產業價值鏈條中佔有重要份額和地位。將黃金作為先導性行業,優先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進行黃金勘探、開采、加工、消費以及黃金投資、交易方面的合作,對促進我國黃金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不足;支柱性礦產(如石油、天然氣、富鐵礦等) 後備儲量不足,部分用量不大的礦產儲量較多;中小礦床多、大型特大型礦床少,支柱性礦產貧礦和難選礦多、富礦少, 開采利用難度很大;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匹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國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三 找礦潛力大
⑹ 資源資產評估簡述礦產資源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商品的價值由C+V十M構成,C+V是在生產過程中物化勞動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創造的價值,M是勞動者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一理論同樣適用於礦產品,因此對於礦產品來說,其價格的決定因素是礦產品的價值。在礦產品價值不變的情況,還有很多因素能夠影響礦產品的價格,比如成本、供需關系、政治、經濟、金融、政策、市場競爭、產品替代等因素。
1.成本
對礦產品價格而言,成本是一個關鍵因素。礦產品生產企業的銷售價以成本為最低界限,只有價格高於成本,企業才能獲得一定利潤。產品的價格是按成本、利潤和稅金三部分來制定的。就同類礦產品市場價格而言,主要的是受社會平均成本影響。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礦產品的成本在其出廠價格中平均約佔70%,這就是說,成本是影響價格的最主要因素[1]。
幾百年以前,鋁製品極為稀有,皇家貴族用之以彰顯身份的高貴,而現在鋁製品已進人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原因就在於過去鋁製品生產成本非常高,造成價格昂貴,現在由於技術進步,其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使價格可為大部分人所接受。
2.供需關系
礦產品價格受礦產品供給與需求相互關系的影響。當礦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時,價格會上漲;當礦產品的市場需求小於供給時,價格會下跌。反過來,價格變動影響市場供應總量,價格高供應量下降,價格低供應量增長。美國原油庫存數據一直是國際原油價格的風向標,庫存下降,原油價格上漲;庫存增加,原油價格則下跌。
我國2008年初煤價的快速上漲是由於市場需求大於市場供給造成的,而2008年7月以後煤價的下跌就是由於市場需求小於供給而引起的。
3.政治
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和政府幹預都會影響礦產品的價格。地緣政治穩定,礦產品價格比較平穩;地緣政治不穩定,尤其是戰爭,會導致礦產品價格快速上升。政府為了維護經濟秩序,或為了其他目的,可能通過立法或者其他途徑對企業的價格策略進行干預。政府的干預包括規定毛利率,規定最高、最低限價,限制價格的浮動幅度或者規定價格變動的審批手續,實行價格補貼等。例如,中東地緣政治危機促使原油價格一路走高。
4.經濟
經濟發展和資本投人也會對礦產品價格產生影響。在經濟發展平穩增長時期,礦產品價格總體呈增長態勢;當經濟出現波動時,礦產品價格會隨之下跌。熱錢、基金和投機商對礦產品的炒作會在短期內拉高其價格。比如2008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高速增長,資本的炒作是主因。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投資者大舉購買黃金,使國際金價持續攀升。
5.金融
金融對礦產品價格的影響非常直接。金融穩定,礦產品價格穩定;金融動盪,礦產品價格下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8年9月開始的國際金融風暴,各類礦產品價格急劇下跌。近幾年,美元的持續貶值導致礦產品價格不斷上揚。
6.政策
政策對礦產品價格的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國家的價格政策、進出口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都會直接影響礦產品的價格。例如,2006年底世界主要錫生產國印度尼西亞宣布對錫出口進行限制,導致錫期貨價暴漲。
7.市場競爭
市場競爭也是影響價格制定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講,礦產品的價格與競爭度成反向關系。競爭越激烈,價格越低;反之,越缺乏競爭,價格越高[2]。根據競爭的程度不同,企業定價策略會有所不同。按照市場競爭程度,可以分為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3種情況。
(1)完全競爭:所謂完全競爭也稱自由競爭,它是一種理想化了的極端情況。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礦產品都是同質的,不存在質量與功能上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不能對礦產品價格進行影響。
(2)不完全競爭:它介於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之間,是現實中存在的典型的市場競爭狀況。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最少有兩個以上買者或賣者,少數買者或賣者對價格和交易數量起著較大的影響作用,買賣各方獲得的市場信息是不充分的,他們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他們提供的同類礦產品有差異,因此,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
(3)完全壟斷:它是完全競爭的反面,是指一種礦產品的供應完全由獨家控制,形成獨占市場。在完全壟斷競爭情況下,交易的數量與價格由壟斷者單方面決定。完全壟斷在現實中也很少見[3]。
8.產品替代
替代產品的出現將會大大抑制或降低礦產品的價格,但由於每一種礦產品都有各自的特性,即使出現替代產品,也只能替代其部分功能,而且往往替代產品的生產成本比較高而難以推廣,因此產品替代對礦產品價格的影響在短期內不明顯。例如,新型能源已經開發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應用也比較廣,但對常規能源的價格幾乎沒有影響。
綜上所述,礦產品價格的變化是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各種因素對礦產品價格的影響程度差別較大,因此在分析礦產品價格時最重要的是明確分析當時的外部環境,從而抓住影響礦產品價格的最主要因素進行深人透徹的剖析,進而得出准確的結論。
⑺ 簡述礦產資源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1:金屬礦產資源總量豐富 共有 金屬礦產54種 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 2:礦產資源質量差,國際競爭力弱 考慮礦石品位、礦石類型、礦石的選冶性能等綜合因素,我國金礦,鉛礦、鋅礦的質量為中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的質量處於最差地位。 3:成分復雜的共(伴)生礦多,大大增加了開發利用的技術。 有色金屬最為普遍。例如,鉛鋅礦中共(伴)生組分達50多種,僅鉛鋅礦中的銀就佔全國銀儲量的60%,產量佔70%;伴生疏達大型、特大型的銅礦床就有10餘座,全國伴生金的76%和伴生銀的32.5%均來自銅礦等等。雖然共(伴)生礦的潛在價值較大,甚至超過主要組分的價值,但其開發利用的技術難度亦大,選冶復雜,成本高。因而競爭力低。 4 :中、小型礦和坑采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和露采礦少,嚴重製約著礦產開發的規模效益。 擁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多為鎢、鋁、銻、鉛鋅、菱鐵礦等礦產一些重要支柱礦產如鐵、銅、鋁、金礦產,以中小型為主,不利於規模開發,單個礦床難以形成較大的產量,影響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我國至今尚未發現特大型的富鐵礦(5億t級)和富銅礦(500萬t級),而國外探明金屬量超過1000萬t的超大型銅礦60餘座,其中有一半超過1000萬t。目前我國己開採的329個銅礦,全年產量僅33.4萬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礦有48個,我國金礦超過60噸的產地也僅有7處。可露採的礦產地少。如煤礦可露採的儲量僅佔7%,而美國、澳大利亞露采礦分別占總產量的60%和70%,因此生產效率、成本、回採率等,都難以與國外的相比。在金屬礦產中,我國70%以上的鋁土礦,80%以上的銅礦,90%以上的鎳礦都需坑采。而硫鐵礦全國可露採的僅 15%。此外,由於礦床規模偏小,並以坑采為主,不能形成規模開發。這些都是造成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和經濟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5: 礦產資源地理分布不均衡,產區與加工消費區錯位 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冀、川、晉等省。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開發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6貧礦多,富礦、易選的礦少,致使商品礦的成本大大增加。 我國支柱性礦產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鐵礦平均品位僅33%,比世界鐵礦平均品位低10%,而國外主要鐵礦生產國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其鐵礦石不經選礦品位就可達62%的商品礦石品位。我國錳礦平均品位僅22%,不到世界錳商品礦石工業標准48%的一半,且多屬難選的碳酸錳。我國銅礦平均品位僅0.87%,而智利、尚比亞分別為1.5%和2%。我國鋁土礦幾乎全是一水硬鋁石,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加、澳等國的三水或一水軟鋁石。
⑻ 金屬礦產品市場風險預測模型
金屬礦產品市場風險,是指成礦帶所在國家的市場條件的不確定引起礦業投資的不確定性。國際礦產品市場兼具實物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特徵,特別是近年來大量資金的湧入,更使其金融的特徵加強。金屬期貨市場上的價格波動,直接反映出投資企業面臨或即將面臨的風險。外匯市場上的匯率波動,從間接角度也會給投資企業帶來風險。由於在國際金屬期貨市場上,金屬期貨的價格一般以美元標價,對國內企業來說,要進行國際投資,首先需要把人民幣轉化為相應的外幣,運用外幣才能在國際市場上靈活操作。
金屬礦產資源價格風險是金屬期貨交易中最為普遍、最為經常的風險,它存在於每一種期貨產品中。這是因為每一種期貨產品的交易,都是以對這種產品價格變化的預測為基礎的;當實際價格的變化方向或幅度與交易商的預測出現背離時,就會造成相應得損失。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就是由於匯率波動導致企業以外幣計量的籌集資金的價值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匯率波動風險,是指由於匯率的波動而給持有或使用外匯的項目公司或其他利益參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項目融資的成本和利潤對金融市場上匯率變動比較敏感。首先,本國貨幣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變化的風險將影響其生產成本和費用,同時也會加劇國內市場的競爭,因為國外同類產品的生產者會發現這個市場更具吸引力;其次,各國貨幣之間的交叉匯率變化也會間接影響到該項目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最後,匯率變化也將對項目的債務結構產生影響。
金屬礦產品市場風險度量方法分析,主要是藉助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理論,來選用市場風險價值(VaR)作為金屬礦產品市場風險測量指標。VaR方法是由JPMORGAN公司率先提出來的,並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市場風險度量的方法有多種,VaR方法是目前金融市場風險測量的主流方法。VaR計算方法包括歷史模擬法、方差—斜方差法和蒙特卡羅模擬法。與歷史模擬法和蒙特卡洛模擬法相比,方差—斜方差法的優點是需要的數據量較少,易於操作,因此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VaR的優點在於將不同的市場因子、不同市場的風險集成為一個數,較准確地測量由不同風險來源及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潛在損失,適應了金融市場發展的動態性、復雜性和全球整合性的趨勢。
VaR計算方法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據金屬礦產品市場風險因素分析市場風險因子的函數;其次,建立預測市場風險因子的波動性模型,預測市場風險因子的波動性;最後,根據市場風險因子的波動性估計市場風險價值和分布,計算出VaR 值。
(1)基於GARCH族模型的VaR計算
1)VaR計算的基本原理。
VaR譯為風險價值,是指在市場正常波動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的最大損失。更為確切地說,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下和特定的持有期內,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的最大損失。用數學語言,可以定義VaR為:令α∈(0,1)為某一給定的概率水平,則α水平下,投資組合p的VaR 定義如下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函數
本書是對倫敦銅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對數日收益率時間序列進行研究,選取VaR的計算公式: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t表示第t天;Pt-1為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zα為標准正態分布的臨界值,而1%,5%,10%的臨界值分別為-2.33,-1.64,-1.28;σt是由GARCH模型估計得到的收益率序列條件標准差。
2)VaR模型的後驗測試。
為檢驗市場風險計量模型的有效性,需要檢驗VaR模型的計算結果對實際損失的覆蓋程度。本書採用Kupiec檢驗對所建的模型適合性進行檢驗。設Ⅳ為檢驗樣本中損失高於VaR的次數,T為檢驗樣本總數,a是既定的顯著性水平,f表示失敗率。其中: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則檢驗的假設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似然比統計量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在原假設下,LR 服從於自由度為1的X2分布。在大樣本條件下,也可以用正態分布來逼近,同樣有較好的檢驗效果。當
3)GARCH(p,q)族模型的基本原理。
金融風險主要是由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引起的。大量實證研究發現,金融資產的波動分布具有尖峰厚尾性和波動集聚性,即金融市場波動往往表現出異方差性。1986年Bollerslev在Engle(1982)提出的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ARCH)基礎上,建立了GARCH 模型能夠較好地捕捉金融市場風險的這些特性。ARCH 及其以後產生的擴展模型TGARCH、EGARCH等被稱為GARCH模型族。目前,基於GARCH族模型對金融市場風險價值(VaR)的研究已經非常豐富。例如,龔銳、陳仲常等(2005);陳守點、俞世典(2007);金秀、許宏宇(2007);丁元子(2009)等。
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GARCH 模型)對各指數的波動性進行分析。具體建模步驟如下:①對收益率序列進行平穩性和自相關性檢驗;②根據相關系數和Q 統計量進行ARMA模型識別;③建立均值方程,根據殘差自相關性檢驗確定模型擬合效果,並運用LM方法對序列殘差項進行ARCH效應檢驗;④採用極大似然法進行GARCH模型的參數估計;⑤根據擬合優度統計量評價模型。
A.GARCH模型。
1986年Bollerslev提出GARCH模型。GARCH(p,q)模型的一般公式包括兩部分:均值方程形式和方差方程形式。可寫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εt為殘差;rt為收益率;αj為GARCH項系數,代表了隨機誤差項的方差滯後期對當期方差的影響;βi為AHCH項系數,代表前一期隨機誤差項對即期殘差方差的影響程度,刻畫了市場對於新的信息的反映;σt為條件方差,刻畫了市場的波動性;其中模型參數滿足一下約束:c≥0,ω≥0,α≥0,β≥0。
B.TGARCH模型。
Zakoian(1990)及Glosten,Jaganathan和Runkle(1993)提出的TGARCH(門限TGARCH)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和GARCH 模型相比,在TGARCH 模型中設立了一個閥值dt-1,用來描述信息的影響。
其中,dt-1是一個名義變數,取0或1;市場上利好或利壞對條件方差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上漲時,εt≥0表示利好消息,則
另外,以上模型中
4)實證分析。
A.數據來源。
本專題的金屬期貨的收盤價格採用倫敦期貨交易所發布的期銅收盤日收盤價格,用大智慧軟體下載。匯率所使用的資料為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來自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聖路易斯分行聯邦儲備經濟資料庫(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提供的統計數據。兩者數據選取區間為2005/07/22~2009/09/04日止,其中扣除非營業日及部分交易資料的缺失。對缺失數據的處理,為當日缺失資料的前一天以及後一天的平均來當作當日缺失的資料,一共各1063個數據。
B.收益率序列基本特徵分析。
市場收益率採取對數日收益率的形式,定義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ri,t為第i市場第t日的收益率;pi,t為i市場第t日的價格,i取1時表示期銅市場,i取2時表示外匯市場。收益率序列的主要統計特徵如圖9.18所示。可以看出均存在波動集聚性和爆發性,可認為兩個收益率序列均是隨機的。
圖9.18 收益率序列的主要統計特徵
根據表9.12給出的收益率序列的主要統計特徵,由偏度值可知倫敦銅收益率序列是左偏的,人民幣兌美元收益率序列是右偏的。兩者均具有尖峰厚尾現象,並且匯率市場比期貨市場明顯。由J-B統計檢驗知二者均拒絕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由Q(20)和Q2(20)值可知,兩者的收益率序列和收益率平方序列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不存在序列相關性的原假設,即都存在顯著的序列相關性,說明波動的集聚性很顯著。適合用GARCH模型來建模。
表9.12 兩收益率序列的主要統計特徵
GARCH模型的參數估計:
a.倫敦銅的最優模型為GARCH(1,1):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b.人民幣兌美元最優模型為TGARCH(1,1):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括弧內數據表示參數估計的標准差,***表示在99%置信度下顯著,**表示在95%置信度下顯著;*表示在90%的置信度下顯著。
c.VaR的計算與分析。
通過式9.14與式9.15可計算出倫敦銅與人民幣兌美元對數收益率序列的條件方差
圖9.19 不同置信度下的VaR值與實際收益率的比較
d.採用Kupiec失敗率檢驗對所建的模型進行後驗測試。
表9.13 後驗測試結果分析
由表9.13可知,從似然比統計量LR值可以看出,在給定的置信水平下都小於臨界值,說明所建的VaR模型是合理的。通過α與f比較,可以看出期銅GARCH(1,1)模型預測結果基本覆蓋了實際損失,RMB/USD的TGARCH(1,1)模型略微低估了市場風險。
(2)基於歷史模擬的VaR計算方法
歷史模擬法(英文簡稱Hs)作為一種常用於VaR估值的方法,主要特點是對市場因素未來變化的概率分布並未做過多假設,只利用市場因素的歷史變化來構造未來投資組合盈虧的概率分布。在給定置信度(95%,99%)的情況下,利用分布函數找出頻數分布中佔到5%、1%的損失臨界值,以此作為VaR值。歷史模擬法步驟如下。
1)以歷史模擬法來估算I項資產未來一天的風險植的程序。
步驟一,選取過去N+1天第I項資產的價格作為模擬資料;
步驟二,將過去彼此相鄰的N+1筆價格資料相減,就可以求得N筆該資產每日的價格損益變化量;
步驟三,步驟二代表的是第I項資產在未來一天損益的可能情況(共有N種可能情形),將變化量轉換成報酬率,就可以算出N種的可能報酬率。
步驟四,將步驟三的報酬率由小到大依序排列,並依照不同的信賴水準找出相對應分位數的臨界報酬率。
步驟五,將目前的資產價格乘以步驟四的臨界報酬率,得到的金額就是使用歷史模擬法所估計得到的風險值(VaR)。
2)實證分析。
以倫敦市場上的期鋁為例,選取2007/7/19~2009/11/18日共592個數據,數據來源為Wind資訊金融資料庫。市場收益率採取對數日收益率的形式,公式為:rt=ln(pt)-ln(pt-1)。按照歷史模擬法的計算步驟,估計的向前一步預測在不同置信度下的市場風險價值計算結果如圖9.20所示。
圖9.20 計算結果
(3)兩種度量方法的比較
一般情況下,從失敗天數與失敗率來看,GARCH模型能更好地刻畫股市收益率的變動。從計算的VaR值來看,Hs法明顯比GARCH模型下高估了風險。VaR方法是在假設正常市場條件下對市場風險進行估算。
在估算結果的可靠性方面,Hs法過於直接依賴歷史數據。因此,當選取的考察期沒有代表性時,則Hs估算出的VaR值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場風險。後種方法雖然也依賴於考察期的歷史數據,但後果不如前者那麼嚴重。但是Hs法簡便、易懂,最容易被人理解和運用,而後種方法則需要一定的概率統計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背景知識。
總之,GARCH模型在VaR的測量中更具有準確性、靈活性等特點,在當前股市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已越來越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在VaR的測量方法中成為主流。
⑼ 稀土期貨 稀土金屬期貨
崔榮國
2004年世界稀土礦產品產量107950t,中國控制了生產總量的91%。世界稀土礦產品消費量90000t,供應量超過需求量。主要消費國為中國、日本、美國等。預測未來幾年電子、磁體、玻璃與陶瓷,以及與消費類電子產品相關的行業對稀土的需求將會增加,年增長率平均可達3.2%。
一、儲量和資源
已知含稀土的礦物約有200餘種,但已開采利用的僅10種左右,其中輕稀土礦物主要有氟碳鈰礦、獨居石、鈰鈮鈣鈦礦;重稀土礦物主要有:磷釔礦、褐釔鈮礦、鈦鈾礦等。除中國外,獨聯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地都有較豐富的稀土資源。自2002年開始,由於中國和巴西公布的稀土資源數據較以往有較大的變動,致使美國地調局估計的全球稀土儲量由10000萬t調整為8800萬t,儲量基礎仍保持15000萬t(表1)。世界稀土資源豐富,可長期滿足世界的需求。
表4 2004年羅地亞公司稀土氧化物出廠價價格單位:美元/kg
資料來源:Minerals Yearbook,2004。
五、展望
近年來,稀土產品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況,並且在2001年下半年還出現了價格戰,不僅導致了某些產品價格下跌40%以上,而且給產品的利潤空間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迫使許多效益不好的企業破產,即便是現存的企業其大多數也在極低的利潤下運作,2003年稀土的消費量雖然有所增長,但產量仍然過多,導致價格持續低迷。
根據美國商業通訊公司的分析,似乎這種狀況在2003年已經到達最低點,預計境況即將出現扭轉。特別是隨著汽車、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及移動式電子裝置需求的增長,稀土的應用,尤其是在汽車尾氣催化劑、永磁體和充電電池中的應用將會持續增加。在未來幾年,用於永磁體以及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的釹、鈰的需求量將會以較大的幅度增加。Ni-MH電池、醫療設備、感測器以及牙科與外科用激光器對稀土需求也會增加。磁製冷將會商業化。摻鉺光導纖維將進入新一輪需求旺期。
因此,美國商業通訊公司預測,今後幾年全球對於稀土的需求將以平均每年3.2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07年將達9萬~10萬t。屆時,全世界稀土的產值將達20億美元。增長強勢的行業有電子、永磁體、玻璃與陶瓷,以及與消費類電子產品相關的行業。
主要參考文獻
[1]Rogers Euis.Rare Earths.Mining Communications Ltd.,Mining Annual Review,2005
[2]稀土信息,No.1~No.3,2005
[3]稀土信息,No.1~No.3,2006
[4]香港第二屆國際稀土會議閉幕——中國稀土發展勢頭強勁.中國稀土在線:http://www.cre-ol.com/aboutus/meeting/0328b.htm
⑽ 世界和俄羅斯的固體礦產勘探與礦產品市場形勢
(1)關於地質勘探工作
由於沒有地質勘探的撥款來源,缺乏相應的考核體系,許多國家關於「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補償費的管理辦法」實際上也沒有落實,往往在不同的勘探階段多次變換遠景礦區的業主,而且不同國家在地質勘探初期的體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美國礦山地質勘探工作撥款的主要來源是從采礦公司的利潤中提取,即把提取的經費用於補償開采造成的儲量損失。這些提取的經費屬於利潤的稅前部分,只能花在地質勘探工作上。在國外的稅收條款中,金屬礦山提取的經費在利潤中所佔的比例可以在很寬的范圍內變動。
美國和其他國家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量(首先是普查工作量)都是由獨立法人公司承擔,他們的投資不與采礦的利潤掛鉤。進行地質勘探的優先方向是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產,近10年來各國用於這類礦產的普查費用佔到了83.6%~87.8%。
據筆者的經驗,按工作性質分,在勘探經費結構中佔主要的是鑽探費用(各國大致佔22.7%~38%),而地質調查實際只佔17%~26%,地球化學勘探佔11%~21%(近十年平均為15%),行政開支為14.5%~20.4%(平均17.6%),用於航空物探和地面地球物理作業的費用不超過10%(一般4%~9%,平均6.5%)。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進行普查勘探的面積將近200萬平方千米。其中,美國30.38萬平方千米,加拿大55.12萬平方千米,其他國家111.41萬平方千米。近12年來,用於地質勘探工作的費用構成發生了變化,基本趨勢是減少了投入勘探的工作面積,但提高了研究工作的精細程度,增加了對從職人員的投入(以貨幣形式)。
通過分析礦產的發現過程可看出,一個新礦區查明之後通常不會馬上進行補勘工作。而是用5~10年時間反復調研新信息,改進普查方法。此後的工作效果便會明顯提高,新的發現會陸續出現。往往新的發現能查明遠景區域或重新解釋礦床成因,重新確定地質勘探工作的方向。在大多數情況下,勘探效果不佳主要是經費投入不足或想快速廉價地得出結果所致。根據筆者40年的找礦經驗,共有三種普查類型:一是通過普查發現該地區有良好的露頭並具有發現新礦體的前景;二是該地區缺乏前景而撤出普查隊伍;三是通過普查發現了具有很大前景的新礦種。加快新礦產勘探速度的關鍵是,克服長期形成的老習慣,盡快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與運用非傳統普查新方法。
(2)關於金屬礦產資源與市場形勢
據世界最大的金屬交易所統計,其1999年的商品流通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交易所完成的交易額總數達25億美元(按現行價格),比1998年提高16%,比創水平的1997年還上升7.5%。在交易的合同數中金屬鋁排第一位,賣出量超過2220萬噸,而1998年為2010萬噸。銅占第二位,賣出1680萬噸(1998年為1570萬噸)。鋅的合同數在這段時間內增長了28%,鎳增長了15%。到這年年底銀的期貨合同數為1779洛特,交易所一年中的貿易增加了54%,達370萬洛特。
2000年的頭兩個月里,參加交易的主要金屬價格已經上漲,根據26家大型金屬公司生產的預測,到年中各類金屬的價格還將上漲5%~28%。漲得最多的可能是鎳,上漲28%(達349美分/磅)。緊隨其後的是鋁,上漲21%(74.8美分/磅),銅上漲16%(83.5美分/磅),鋅上漲13%(55.3美分/磅),錫上漲6%(260美分/磅),鉛上漲5%(23.9美分/磅)。
據專家預測,鋁的價格將繼續攀升,而對銅和鎳的價格上漲持謹慎態度。2001年鋁的價格將在74~94美分/磅之間擺動,而銅為75~100美分/磅,鉛為21~30美分/磅,鎳為300~345美分/磅,鋅為52~69美分/磅。
近年來世界市場上鎂的價格快速上漲,原因是製造汽車零件要用到鎂,所以需求量增大,其價格近十年來比任何其他金屬都漲得快。20世紀90年代鎂的年均需求量增長4.5%,預計到2004年鎂的年需求量將增長6%。但也有專家認為,因為產量增加,使現在國際市場對鎂的需求及其報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所以近期內鎂的價格不會劇烈上漲,而是保持在2500美元/噸的水平上。雖然鎂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由於國內市場需求量增大,近幾年減少了鎂的出口,但對這種金屬的需求將刺激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等國擴大生產規模。僅1999年西方國家就生產了24.3萬噸金屬鎂,還進口了11.9萬噸,總的金屬鎂用量達36.25萬噸。
普魯士國際鋼鐵研究所報道,1999年世界共生產鋼鐵約7.7億噸,比上一年增長1.4%。該研究所統計了63個國家的數據(這些國家的鋼產量佔全球的98%)發現,增加鋼產量與北美、歐洲的經濟增長和重要的亞洲市場快速振興密切相關。
有些專家指出,目前金屬市場正處於一個需求緩慢增長的階段。而其他專家則認為這種預測過於樂觀,因為大部分研究金屬市場的資料不夠准確。現在看來,金屬需求量隨著工業生產增長而增長的傳統關系已被打破,因為高新技術今後將帶動工業生產,從而使其對金屬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3)關於非金屬礦產資源與市場形勢
非金屬礦產同樣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首先是礦物肥料),對於保障各國的糧食生產和生態安全,保障許多部門的穩定發展(包括農業、冶金和機械製造、燃料和能源、化工和林業等),保障人民消費品的生產具有重大意義。在建築材料、聚合物、專用陶瓷、無線電、原子能和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品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屬於這一類的非金屬礦產包括:純石英、片狀白雲母、壓電光學原料、石棉等。
世界上非金屬礦產生產和出口總量達百萬美元以上的前6個國家的資料見表1.8。
世界磷酸鹽原料和磷酸鹽製品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幾個主要國家和少數跨國公司壟斷(如摩洛哥的「OCP」,突尼西亞的「JMC⁃Agrico⁃CIF」、「JCT」等)。它們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磷酸鹽原料的開采及其製品的生產。1999年摩洛哥磷灰石商品價與磷酸三鈣的含量有關,品位75%~77%的礦石為48.5美元/噸,70%~72%的礦石為46美元/噸。而突尼西亞的質量較差的磷灰岩(品位65%~68%)價格在33~36美元/噸。北美、近東的國家和俄羅斯的磷酸鹽產品主要面對歐洲市場。美國還把自己的產品出口至加拿大、南美、東亞和東南亞。東亞和東南亞也是北非、近東產品的買主,近年來還是中國磷酸鹽產品的市場。
世界鉀鹽的生產量1999年為2800萬噸(K2O),其中硫酸鉀的含量不超過10%。可以預料,至2005年世界產量可達2800萬~3000萬噸,2010年為3000萬~3500萬噸K2O。主要的生產者是發達國家中的加拿大(佔世界產量的35%)、德國(13%)和美國(6%),發展中國家的約旦(1100萬~1200萬噸)和巴西(40萬噸)。加拿大是鉀肥的主要出口國,主要輸往美國、中國、巴西、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印度。歐洲大陸的鉀肥絕大多數來自德國、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俄羅斯的鉀鹽主要向亞洲大陸國家出口(中國、印度、新加坡和日本),也出口到美國和芬蘭。現在俄羅斯的鉀肥出口量佔到其生產總量的87%~90%。
表1.8 主要非金屬礦原料的生產與出口情況萬噸/百萬美元
A.克里夫佐夫根據1950~1995年的實際數據,詳細預測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1995~2025年采礦量增加的速率(表1.9)。作者在分析采礦量增長速率時盡量取了低值,因為許多礦產在1995年就出現了原始儲量的明顯衰減。他認為,在1995~2025年間石油、天然氣和鉛的原始儲量差不多將耗盡,而幾乎3/4的鉬、鎳、銅、錫儲量也將枯竭。金剛石和金的儲量到2015年可能就全部用完了,而銀和鋅可用到2020年。
表1.9 采礦量的增長速率
他在分析上述資料的基礎上指出,有90多個國家近10年來都採用了新的礦產資源法規或正在修改現有的法律。修改礦產資源領域的法律時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1)消除或限制對外國直接投資采礦業的壁壘;
(2)通過修改稅收政策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
(3)在下放資源使用權方面採取更靈活的辦法;
(4)應明確礦產所在地的管轄權與礦產的勘探、開采權之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
(5)應限制對當地自然環境有負面影響的采礦生產,並對環境保護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這種世界大背景下俄羅斯國內的礦產資源形勢也非常令人擔憂。
前蘇聯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建立的礦物原料聯合體有很大的優勢,雖然它在改革條件下比其他經濟部門更穩定,但總體來說礦物原料行業仍處於危機狀態。盡管它的危機還在加深,卻要繼續發揮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支撐作用。所以,礦產資源及其後續產品的生產仍在持續下滑,采礦企業的原料基地情況在進一步惡化。隨著許多企業采礦能力的衰退,地質勘探工作量的嚴重萎縮,預計到2005~2010年將給整個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後果。正因為如此,國家應立即把制訂礦物原料基地利用戰略的問題當作政府重要任務之一。必須認清,礦產資源已不單單是經濟問題,已演變為資源政治。在礦產資源問題上,政治、經濟的界限已難以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