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貨市場 > 證券市場管理國際比較研究

證券市場管理國際比較研究

發布時間:2021-07-24 20:04:34

① 畢業論文求題:投資學專業,想寫有關於證券和銀行的論文,求好的題材、題目。

這個有很多,具體就得看方向,看你熟悉的方面了,我給你些選題,你自己參考參考。
保險公估人的發展與完善機制分析
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的保障機制分析
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問題研究
保險業務與理財關系研究
保險資金與信貸資金的關系分析
保險資金運用探討
本外幣政策協調研究
產業轉移的金融支撐問題分析
超額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及對策分析
城市工薪族家庭理財問題分析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出口押匯業務中的風險及防範問題分析
儲蓄和投資的利率彈性研究
次貸危機的成因及其傳導分析
次貸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及其放大效應分析
從風險內控角度看國內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模式改革
村小額信貸發展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的選擇、比較、設計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及其效應分析
存款保險制度與商業銀行的風險防範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研究
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業公平競爭問題分析
存款保險制度與中央銀行調控機制協調分析
存款准備金政策的改革研究
存款准備金政策與貨幣供給關系分析
打造服務型政府趨勢下商業銀行的服務定位問題分析
大額可轉讓定期價值分析
呆帳准備制度改革的分析
貸款損失准備的合理計量探析
當代中國經濟中的保險作用研究
當前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對河南的啟示
地方商業銀行的上市問題分析
電子貨幣的發展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電子貨幣時代中央銀行的作用研究
定向增發和資產注入中的小股東利益保護研究
東亞貨幣合作及人民幣國際化研究
東亞貨幣一體化問題研究
對國際儲備需求理論的探討及國際儲備適度性的分析
國債發行方式的國際比較研究
對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分析
對外直接投資問題研究
對銀行業財務監督現狀的認識與分析
二板市場的特點、功能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二板市場問題研究
發展個人消費信貸的難點與對策分析
發展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問題研究
發展河南風險投資的分析
發展河南消費信貸的對策問題分析
發展河南銀行保險的分析
發展商業票據市場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發展銀保合作的對策探討
發展責任保險市場的對策研究
發展資產證券化的制度環境分析
防範金融行業的道德風險問題研究
防範銀行經營風險的會計對策分析
房地產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房地產業融資問題研究
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分析
非銀行金融機構與貨幣市場的發展問題研究
分業經營體制下的銀證、銀保合作研究
分業經營體制下銀證合作分析
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比較研究
分業經營與金融控股公司問題分析
風險投資的內在機理及其制度演變研究
風險投資交易設計研究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與前景研究
港元與人民幣一體化問題研究
高外匯儲備規模的成因、影響及應對措施
高外匯儲備問題利弊分析
高新技術項目投資風險分析
個人理財業務創新問題研究
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個人零售全新業務發展的探析
個人住房貸款風險管理方法研究
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問題研究
個人資產負債帳戶建立及其應用研究
公開市場業務的現狀與改革取向分析
公司在二板市場上市的標准、組織實現及主承銷商保薦制度研究
構建政策性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分析
構建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研究
股份公司成長性與股票內在價值分析
股票發行方式創新與比較研究
股票發行方式研究
股票市場定價機制研究
股票市場風險研究
股票市場行政化操作問題研究
股票市場有效性研究
股權分置改革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股市投機性分析
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中國股市的影響研究
股指期貨推出對股票現貨市場的影響研究
關於封閉式投資基金的研究
關於改善河南風險投資環境的研究

② 比較中美證券市場「有效性」的差異

內容摘要:中國加入WTO後,我國原有的相對封閉的證券市場體系將被開放所打破,中國證券公司必將面臨來自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成熟投資銀行的挑戰。

本文通過中外證券公司在股權結構、董事會結構及其職能、激勵機制的國際比較,提出我國證券公司可以採取通過上市擴大規模,降低股權的集中度,提高股權的流動性;發揮獨立董事作用,完善董事會結構;人才激勵機制等制度創新對策。

股票期權券公司作為中國證券市場上最重要的中介機構,自其產生之日起就在資本市場上充當著橋梁及紐帶作用。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加入WTO與國際金融—體化的必然趨勢,使得我國各類金融企業面臨著與國外同行開展競爭的嚴峻挑戰。我國原有的相對封閉的證券市場體系將被開放所打破,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各締約國的證券機構可以取得我國境內證券組織成員資格,從事相關的經營業務

,我國的證券經營公司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依《證券法》的規定,證券公司分為綜合類和經紀類兩種公司,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證券公司的二元結構體系。其中,綜合類證券公司由於其資本資產規模的優勢加上其在某些業務方面的特許經營,使得綜合類證券公司今日黃金價格白銀價格構成了我國證券公司隊伍的核心層。

在二元結構的公司體系中,由於證券業務日益向幾大綜合類證券公司集中,在此深入研究其法人治理結構,並通過中外比較,找出我國此類證券公司存在的差距,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筆者在此以美國證券公司為參考進行比較,提出一些思考。
http://www.huangjin86.com/

③ 中外投資銀行業務發展比較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投資銀行業發展問題研究 投資銀行是一項在資本市場中溝通企業與企業、投資者與融資者的高智力密集型的金融服務產業。在經濟活動中,投資銀行既是高級形態的中介機構,又是重要的參與者,在世界金融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其作用更加重要,無可替代。國際資本市場中的投資銀行業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並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既有交叉又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其發展歷程、經驗教訓、共性趨勢都足可借鑒。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作為資本市場核心的投資銀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從比較中外投資銀行發展的角度出發,探討了我國投資銀行在業務范圍、資本規模、管理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近幾年快速發展變化的證券市場新環境,以及中國加入WTO後,投資銀行面對來自國際著名投資銀行方面的競爭。從開展國際合作、銀證合作、業務創新、改善公司治理等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望採納謝謝

④ 進入證券業逐步做到分析,研究員之類的職業需要考取哪些證

1、如果已經過了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有心情的話可以把五科都考了,拿個三級
證。
2、基金銷售人員從業考試,是面向基金銷售人員的,考試科目為「基金銷售基礎」一科。已通過協會組織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證券市場基礎知識」和「證券投資基金」兩個科目者,視同已通過「基金銷售基礎」科目考試。在證券從業資格裡面考過基礎和基金兩門的,就自然有了基金銷售資格。
3、證券經紀人專項考試是針對證券經紀人設立現在考試對象是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的證券公司內部員工和證券經紀人。如果沒在證券公司呆,是沒有報考資格的,但是可以考證券從業資格。
4、最值錢的證書:證券保薦人資格考試。國內現行保薦人制度規定,保薦機構應該承擔十大責任、享有五大權利。
具體內容包括:持續跟蹤發行人公開募集文件中信息披露及其他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的文件或做出的陳述是否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持續跟蹤伴隨股市走熱,越來越多的人除了業余炒股之外,也將自己的職業發展鎖定了證券行業。在各大論壇上,不時會有人問「轉行到券商工作需要哪些條件」、「現在能不能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等問題。其實,因工作范疇不同,從事證券行業的人需要考取的證書也不同。
5、最後還有一個業內最受矚目的考試: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

在財經節目里,分析師對股市的分析非常專業。一般來說,這些人都是獲得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認證的。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考試是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及其成員機構聯合組織的國際投資分析師資格考試,包括國際通用知識考試和本地考試兩部分。它同時也是中國證券業專業水平級別證書。
國際通用知識考試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統一管理。本地考試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各成員組織管理。中國境內的相關考試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通過考試者可以獲得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頒發的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資格證書。國際投資分析師中國注冊會員享受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資格認證的有關權利和義務。

⑤ 對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建議

發展中國家的證券國際化充滿了曲折,發生了多次金融危機。東亞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告訴我們,證券市場國際化必須在相關條件相對成熟情況下才能推行,同時還要關注本國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而近年發端於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則說明了國際化還存在全球性的系統風險。因此,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必須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針對現在上海證券市場的現狀,找出合適的戰略選擇和路徑安排,處理好收益和風險的平衡是事關大局的重要任務,而這些問題的關鍵,筆者以為是處理好證券國際化過程中的模式、步驟、速度和次序。已經推行的QFII和QDII等業務便是證券投資國際化的重要步驟,籌備中的國際板也是證券發行國際化的一項重要舉措,而目前正在著手的我國台北、香港和上海ETF的相互掛牌,則是交易所之間區域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應當說,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證券市場國際化,是個系統工程,其進程還取決於國內配套措施的改革推進步驟,通過國際經驗的比較研究結合金融市場的特質規律,發揮上海金融市場的比較優勢,從短中長期三個階段分別實施不同的發展目標方能成功。

⑥ 跪求:畢業論文題為:《會計的國際比較研究》的題材(美國、英國)

論中美會計理論研究起點的差異及原因
傅韜整理自《北方經貿》2002年9期,作者:於冬妮
會計研究是人們在會計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發展為系統化的理性認識的過程。縱觀中外會計研究成果,關於會計研究起點的觀點不勝枚舉如會計假設起點論,會計本質起點論,會計職能起點論,會計目標起點論等。就中、美兩國會計理論研究起點做出比較,以期求同存異,指導我國的會計研究和實踐。
筆者通過對美國的會計目標起點論和我國的會計職能起點論的差異,及其原因的分析。同時這篇文章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1會計職能是關於會計功能的抽象范疇它是會計本質的具體化。由於會計本質在特定時期的不可知性,作為其具體化的會計職能更是無法准確把握。事實上,會計職能是具體客觀環境下,因處理會計對象以達到會計目標而賦予會計系統的因此,會計系統真正所具有的會計職能,人們無法知道,會計職能具有事實上的不可知性。會計目標是連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紐帶,其一方面反映了會計本質,另一方面又是溝通會計系統與會計環境的橋梁。2中美兩國對於會計職能、會計目標的研究雖有差異,但也存在共性。會計目標與會計職能都是由會計本質所決定的。另外,在會計環境上也有相似之處。例如,我國現在轉軌時期的經濟環境與美國經管責任學派理論提出時的經濟環境頗為相似。證券市場、資本市場不發達,資源受託方要向委託方報告其受託責任的履行過程與結果等。
關於當前中國會計研究方法的思考
作者:陳珉,孫錚 李守鐸整理自<:財經研究>第9期

歷經近10年的發展,實證會計研究正試圖取代規范研究,成為會計學術研究的主流範式。今天再討論這個問題,已經不能僅停留在方法的介紹或規范和實證兩種研究範式孰優孰劣的比較評判層次上,而應當將學術研究中,中國會計學者在方法應用上存在的問題揭示出來,並總結消化、吸收西方會計研究中的先進方法。正因為如此,作者就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理論實證和經驗實證、學術範式的國際化和本土化、會計學術界和實務界的研究分工,以及會計學術研究中的學術批評等五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針對部分應用實證研究方法發表的會計學術論文提出了批評性的評論。
一、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
價值判斷是對某種特定事實內容所作的「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好」或「壞」、「好些」或「壞些」等的評價和預言。從認識邏輯來看,價值判斷僅僅是一種根據特定的價值標准作出的判斷性評價和立場取向,不具有科學預言能力。相反,事實判斷則包括了可由各個主體進行事後檢驗的有關事實和論斷,因而能夠在經驗上被證實或證偽。二者的作用分工是:在研究對象的選擇、認識目標的確定、研究方法和分析結果的選擇等領域和方面,需要進行價值判斷。在學術理論研究的內容領域,也就是在認識過程和理論形成過程之中,不允許價值判斷插足,只能運用事實判斷.
從方法論的角度分析,規范研究是根據「應該如何」提出命題,而實證研究則以「是怎樣的」來提出命題,這兩種命題提出方式上的差異,決定了實證研究從一開始就是以價值自由為前提的。
二、理論實證和經驗實證
實證分析可以分為理論實證(或邏輯實證、分析性實證)和經驗實證兩個相互聯系而又可以獨立進行的部分和階段。前者的任務在於提供一個概括的體系或框架,對現實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問題,作出理論上和邏輯上的分析和解答;後者的目的在於對理論實證得出的結論和假說進行經驗檢驗,以確定其真理和謬誤所在,亦即證實或證偽。當前,不少中國會計學者進行的經驗實證分析,都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缺乏應有的理論指導和理論分析的框架,尤其是缺乏足夠的微觀經濟學、金融理財學等會計的「基礎學科」的理論分析框架和經過嚴謹理論研究之後得出的切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理論。缺乏基礎性理論框架,就變成了為實證而實證。作者建議,一方面,擴大「會計學研究的經濟學視野」。另一方面,若沒有現成的或比較現成的經濟和財務理論,會計學者就必須立足自身,加緊研究,補上這一課。
三、學術範式的國際化和本土化
作者提出了在學術研究上融入主流的問題,概括地說,就是要接受、採納和遵從主流的學術規范和學術傳統。主要包括學術的自由主義精神、理性主義前提、經驗主義內容和實證主義方法。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只有科學形成和發展的具體環境以及科學原理的具體應用是有國別特色的,受具體的歷史、社會條件制約的。因此,作者不以為存在著東西方兩種經濟科學、會計學,也不相信在基礎理論層次上會有什麼「中國特色的會計學」。
四、會計學術界和實務界的研究分工
作者肯定了會計上的「分工論」,即學術界主要採用實證會計研究方法進行理論研究,而實務界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方法進行新的會計方法的開拓和對已有實務的規范。作者還認為,就中國的現狀來看,學術界仍然需要為政府進行政策性、決策性研究,為實務界的對策性研究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
五、會計研究中的學術批評
作者認為,學術批評對於學術的進步和理論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以至於無論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實證研究方法的應用和推廣,離不開嚴肅、認真甚至是尖銳的學術批評,因為以事實判斷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包括了可由各個主體進行事後檢驗的有關事實和論斷,所以其研究的前提、路徑和結論,對他人而言都是透明的、可以被重復執行的。因此,運用實證方法進行的研究,更具備了被同行專家「挑刺」的可能。
中德財務會計若干理論與實務問題比較研究
國際經貿關系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經濟信息的交流,財務會計作為 「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則是經濟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財務會計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密切依存於社會經濟環境,不同國家由於它們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文化的,甚至語言的、宗教的、民族特性的、地理的環境差別,財務會計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徵。財務會計的國家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國際經濟信息的交流,於是,財務會計的國際比較研究與協調成了會計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國是 「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國家」,德國是 「社會市場經濟國家」,兩國的經濟制度除了本質區別以外,較多地存在著相似之處,因此,財務會計也更具有可比性。本文從會計環境出發,對中德財務會計若乾重要理論與實務問題作一比較研究。
本文以會計環境論為指導,比較了中德財務會計在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會計規范體系、會計基本假設和原則、會計要素,會計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異同。論證了會計環境與財務會計的關系,並指出了我國會計的相對優勢與德國會計的可供借鑒之處。
傅韜整理於《會計研究》,2001.07(作者:任永平)
知識經濟下會計理論與方法
一 、知識經濟的發展對現行會計體系的影響
作者從以下八個方面對知識經濟的發展對現行會計體系的影響加以闡述:第一,對會計屬性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對會計給予了更具時代性、宏觀性、和理論深度的定位和理解;第二,對成本計量與控制理論的影響,知識經濟下,需要尋找和確定新的成本控制點並發展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時需要建立新的預測基礎和方法;第三,對融資理論與資本結構理論的影響,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固定資產和設備很少,一般不需要進行借款融資,說明了傳統的融資與資本結構理論對新型的企業並不適用;第四,對資產計量理論的影響,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核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傳統的計量方法將導致企業資源嚴重失真;第五,對資本計量理論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和競爭力的源泉是其所具有的創造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企業所擁有的知識量及知識的積累程度。第六, 對財務報告理論的影響。網路化的實現使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其他企業和投資者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要求會計必須改變定期、定對象的信息披露方式,藉助更先進的信息交換媒介進行廣泛的及時性信息加工和傳遞;第七,對績效評價理論的影響。知識經濟下,企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於其擁有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企業價值的大小主要在於其創新能力;第八,對利潤形成與利潤分配理論的影響。企業主要資源和利潤的增長點在於知識技能、能力,因此知識經濟中人的因素是利潤形成的主要資源,是以人為「本」的經濟,與此適應,利潤分配也應該以資本和知識相結合進行。
二、建立符合知識經濟發展的會計體系建議
作者首先從更新會計思想和理念,拓展會計要素的范圍和空間進行闡述;然後提出重點研究知識資源的計量理論與方法;最後闡述研究知識產品的成本特點,建立新的控制理論和方法。
杜葳摘自《財務研究》2003年第11期,作者冉承強
對實證會計理論的認識
一、實證會計理論的涵義
實證會計理論是一門研究會計實務「是如何」或「將是如何」的會計理論。其主要目的在於解釋和預測會計現象和會計實務。
二、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
首先,提出命題。命題的表達通常以「是什麼」的形式出現。其次,建立假設。每一個命題都有其賴以存在的客觀條件,如果缺乏這些限制條件,就很難對這些命題的正誤進行驗證。所以建立假設是實證會計研究分析方法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再次,構造模型進行實證研究。主要是運用大量的數據來驗證命題的真偽,不靠推理。 第四,確定樣本。選擇合適的樣本,不僅可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命題的准確性。 最後是檢驗真偽。在選好樣本,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採用特定的方法進行計算、判斷,從而驗證假設的真偽,得出結論。
三、實證會計理論的優缺點
實證會計理論的優點主要有:首先,拓寬了會計研究的領域,使人們不光局限於傳統的規范性會計。其次,實證會計研究堅持一切從事實和證據出發,一切以事實和證據為依據。最後,實證會計理論的實踐意義較大,可以預測企業的未來會計行為。
實證會計理論的缺點主要有實證會計研究所採用的一些概念還無法進行明確的定義並加以量化,只能用替代變數來表示;假定的線形模型缺乏依據;實證會計理論所採用的假設驗證方法存在兩種錯誤:第一類為棄真錯誤,即原假設為真卻遭拒絕;第二類為取偽錯誤,即原假設為假卻被接受。實證會計研究的結論因此只能保證一定概率水平的正確性。
四、實證會計理論展望及制約因素
(一)展望
未來中國的會計研究的主流方向將是實證會計研究。首先,實證會計研究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已成為會計研究的主流學派。我國要加強與國外會計學者的交流,就必須進行實證會計研究。其次,實證會計理論研究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研究會計理論的方法論,彌補了規范性會計研究所得出的結論與事實相脫節的情況。最後,實證會計研究必須要求大量的財務數據,因此實證會計研究的繁榮是以證券市場的繁榮為前提的。我國證券市場已經初具規模,為實證會計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制約因素
在我國,「會計研究」還不被作為一種嚴格遵循科學程序和規則的尋求知識增長的系統過程,「研究」的程序化還不被廣泛重視,實證性的研究難以受到真正的重視。進行實證會計研究對會計研究人員要求較高,許多研究人員的數學知識和數量分析的能力還不夠。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極大影響了實證會計研究的結論,阻礙了實證會計研究的發展。
杜葳摘自《山東經濟》2001年第二期,作者劉勝
會計研究手段論
任何研究都不能脫離一定的手段,會計研究同樣如此,只有藉助一定的方法手段才能深入進行,達到研究的目的。會計研究手段是指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踐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主要解決「怎樣研究會計」的問題,研究手段正確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會計研究中,主要有哲學的、經濟學的、歷史的、邏輯的、數學的、行為科學的、網路的等七種手段。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武器。唯物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科學方法論,會計研究亦應如此,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可以得出會計供給與需求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否定之否定規律告訴我們會計改革的漸進性;質量互變規律則要求對會計信息要進行適度的管制。
經濟學主要研究對稀缺資源如何有效配置、利用,會計學作為一門應用經濟學,其研究應以一定的經濟理論為基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是會計學的理論基礎,制度經濟學可以用來解釋會計准則的變遷,管制經濟學則是會計管制的基石。
歷史的方法要求我們在進行一項研究時,要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進程加以客觀真實的再現,對於會計史的研究同樣應遵循歷史的方法。
會計研究過程中,要善於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從抽象到具體等辨證的邏輯思維方法,注意思維的嚴密性與推理的正確性,做到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會計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要大量運用數學的方法,建立一系列經濟模型,證實或證偽事先提出的假設結論,因而數學方法是實證研究的主要手段。
行為科學主要研究人產生各種行為的客觀原因與主觀動機。會計研究是對會計現象、會計行為的研究,應積極運用行為科學的手段引導、規范會計行為。目前,會計心理學、會計行為論的研究恰是很好的例證。
網路作為現代信息獲取的重要工具,為會計研究提供了一種便捷手段,但要注意資料來源的正確性。
最後作者指出會計研究應根據研究目的和對象選擇相應的、恰當的手段,而且始終以研究目的為前提,達到手段與目的的統一。
(摘自《上海會計》2002、8 婁權)
關於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的思考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認識和把握會計的一切方法、手段、途徑、工具的總和,而思維方法又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核心,本文主要從思維方法的角度分三個層次來討論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
方法論層次是會計理論方法的最高層次,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會計研究的理論前提,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能動的反映論應成為會計理論研究的方法論。事實上,每一位會計理論工作者總是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一定方法論的指導。
基本方法層次是會計理論方法的中間層次,包括思維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方法。觀察法是思維的基礎,是信息收集階段,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包括聯想和想像的形象思維,進而進行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抽象思維,共同組成思維的基本方法。在會計研究中不局限於現有的會計描述,創造性的提出新的合理的會計思想,是值得提倡的,而抽象思維則在會計研究領域中得到了最為普遍的運用。技術方法中數學法和假說法構成了會計實證研究的基礎,系統法則在會計實踐與會計環境的關系、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關系、會計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關系研究中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勢。
具體方法層次是針對會計學科研究自身特定的方法。會計學作為一門管理類的應用型學科,理論研究運用什麼具體方法很難形成一個確切的結論。我國會計理論研究起步較晚,概括起來主要形成了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兩種主要方法,規范研究若沒有實證的檢驗,得到的理論可能是空洞的、非科學的、欠說服力的;而實證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若不再進行規范研究就不可能形成科學有用的會計理論。因此二者應該相互結合,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將是復合型的。
方法論、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構成一個體系,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而且各種研究方法會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實際中應突破固定模式的局限,充分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為我所用,加以研究。
(摘自《會計研究》2001、5蘇武俊)

⑦ 中國模式與當今世界幾種主要發展模式比較研究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三種:以美英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式;以德、日為代表的「萊茵」模式;以瑞典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

1.「盎格魯?撒克遜」模式

「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就是新自由資本主義模式,亦被稱為新美國模式,因為這種模式的特點在美國體現得最為明顯。這主要是由於在美國歷史上有著自由放任的傳統,有著功效強大的市場機制,也有著政府為企業和公司提供的比較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宏觀經濟政策。

新自由主義模式的基本原則是:在思想淵源上,崇尚自由主義和充分的競爭;在資源配置上,主張所有資源都要通過市場來進行配置;在決策機制上,以企業分散決策為主要形式,政府決策被限定在最小范圍;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實行董事會制和股東制,管理者主要是經理人。這種模式引人注目的特點是:股票和證券市場的作用很大,它們的波動對經濟有著直接的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美國有29個州修正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經理不僅僅為幾個大股東服務,而且要為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服務。股東只是利益相關者的一部分,而勞動者、債權人和社區是另一部分「利益相關者」,經理人在經營企業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部分人的利益。這樣就使得公司的持股人越來越多,結果是證券市場高度發達。在美國法人機構持股的比重甚至高達70%,債券市場和有價證券市場急劇膨脹,從而降低了銀行在分配信貸方面的作用。經濟發展的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股市。法國經濟學家米歇爾?阿爾貝爾認為,該種模式的資本主義都是建立在這種價值取向上的,這種價值取向無疑適應了資本無限擴張的需要。

但是,新自由主義模式是不可模仿的,因為這種發展模式完全是建立在得天獨厚的基礎之上的。除了美國獨立戰爭及南北戰爭外,美國沒有經受過戰爭的重創,而且兩次世界大戰都為美國提供了發財的機會。美國還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它的能源儲量特別是天然氣和煤炭的儲藏量非常豐富。美國還有貨幣的優勢。美元是國際交換的參照貨幣,是大多數國家中央銀行儲備的主要貨幣。所以,美國是依靠金錢(包括他自己的和別國的錢)來進行統治的。

這種模式的弊端最明顯地表現為巨額的貿易赤字。1971年,美國第一次出現貿易赤字約15億美元,1982年增加到380億美元,1987年達到1520億美元。進入90年代,貿易赤字始終停留在1000億美元以上。此後更是只漲不降。而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更是暴露出該種模式的根本缺陷。盡管危機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明顯,這場危機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引起的。而金融危機大爆發所造成的惡劣現象,也驚醒了一些堅持認為西方經濟體系完美無缺的經濟學家,他們開始質疑西方金融體系和根本制度的優越性。

2.「萊茵模式」

「萊茵模式」也被稱為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主要流行於歐洲大陸國家,因為這些國家處於萊茵河流經的地域,所以有此稱謂。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奉行社會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它包含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強調經濟的活力應該建立在市場的基礎之上,市場應該享有最大的運轉自由;二是同時強調市場不能獨自支配整個社會生活。它要受到社會需要的平衡和制約,也就是國家要發揮保障作用。這種模式認為,競爭和自由對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必須保護和支持這種自由競爭,但這種保護不是自由放任的,而是積極的,因為政府要保護的競爭是平等的競爭。這種模式強調公平。這種公平主要表現為共同參與決定製度的保障和實施,它允許雇員進入最高決策機構與僱主一起參與企業大政方針的決定,工會的作用十分顯著。

在「萊茵模式」資本主義國家中,強調不僅要在正常人的經濟利益和經濟權力方面體現出公正、公平,還要讓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或者遭遇到意外困難的人們在生活上有保障,讓他們感到安全。因此,在這些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發達的社會保障事業緩和了勞資矛盾,也調動了人們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

3.民主社會主義模式

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理論淵源是社會民主黨關於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它包括以下基本內容:首先,強調民主社會主義的基礎是「自由、平等、團結、民主和勞動」。其次,主張要以較溫和的方式,通過不斷調整和完善其改良主義的政策主張,逐步實現從資本主義向「民主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再次,主張「經濟民主」,也就是要改變經濟大權集中在私人手中的狀況,強調使每個人都能影響生產的方向和分配。最後是主張通過稅收和社會政策對產品和收入實行再分配,以發展福利,使每個公民都能有機會享受到福利待遇。

瑞典社會民主黨在瑞典特有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將這兩項政策巧妙結合起來,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瑞典模式」。瑞典社會福利的特點是把對社會全體公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作為公民的權利,實行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將人的一生全包下來,並對各項社會福利制度進行立法保證。

上個世紀60年代,瑞典經濟處於上升期,社會民主黨的福利建設也進入了最輝煌的時期。然而,這個「從搖籃到墳墓」無所不包的福利體系逐漸使國家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以前,瑞典經濟基本處於上升態勢,國家可以靠提高稅收來解決財政困難,但當經濟遇到困難,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在這個到處充滿著風險的世界中,維持這樣的高福利越來越困難。因此,該種模式亦處於不斷改革之中。

獨具特色的中國模式

與上述幾種模式相比,中國30多年的發展模式無論是價值理念還是制度設計都有與各種資本主義模式根本不同的特點。從政治上看,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有效執政,以及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從經濟上看,它推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從社會文化方面看,它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通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並帶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路線;從對外方面看,它推動的是和諧世界的構建。

西方學者在談及「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時,大多是忽視或刻意迴避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很顯然,他們不願意承認中國模式的成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事實上,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根本的原因是在堅持主權獨立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國情,吸收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經驗;而不是先顛覆自己的制度,然後移植其他國家的制度。在中國模式形成的過程中始終秉持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3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制度設計角度講,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採用西方「三權分立」和「兩院制」的政治制度模式,除去由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和國情的決定因素外,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要從制度上克服西方「三權分立」的局限性,創立真正由最廣大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體制。

某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實行了所謂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國際化,而中國改革存在的問題則在於私有化、自由化和國際化的程度不夠,公有制經濟和國有經濟的比重過大,政府幹預和社會調節過多,與國際接軌的程度不高,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因此,進一步深化改革應當繼續減少和取消政府幹預和社會調節,對國有企業實行徹底的私有化,進一步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的步伐,並逐步引入西方式的憲政體制為自由市場的作用奠定政治和法律基礎。實際上,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情況都表明,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適用的民主政治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一樣,都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歷史為什麼要選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為什麼要選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最充分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同時,也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生產力發展水平、國內外政治環境相適應,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並不是簡單排斥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國外民主建設的有益經驗,相反,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就是因為這一制度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能夠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時期的實際和發展需要,及時地進行改革和完善,努力探索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種新形式、新機制。在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進程中,我們既要研究和汲取別國的經驗,更要珍視自己的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旗幟鮮明地堅持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中國模式要在與世界其他模式的比較借鑒中前行

中國模式最成功之處在於其獨創性,但是這種獨創性並不是封閉於世界之外的閉門造車,實際上,它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始終注意借鑒其他發展模式的經驗,始終注意吸取其他發展模式的教訓。

改革開放後,中國更是對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如美國模式、德日模式等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研究,從中汲取了許多具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同時,我們還對後發國家的經驗進行了研究,比如從東亞模式中學習了很多東西。實際上,中國模式的形成發展過程,就是學習和融合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模式的過程。學習,而後探索自主的發展模式,這是中國模式成功的經驗之一。

蘇東劇變以後,我們更是對蘇聯模式進行了深刻反思。但我們在反思蘇聯模式失敗教訓的同時,除了注意吸取其不能與時俱進的僵化失誤外,並沒有全盤否定該模式的歷史作用。

當然,中國模式之所以需要在與世界其他模式的比較借鑒中前行,這也緣於中國模式還只是處於初創階段,它本身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果可以更簡單地總結的話,就是兩個字「創新」,這是中國模式進一步成功的重要保障。

⑧ 比較中美證券市場「有效性」的差異從投資者特點、類型、結構 比較 盡量詳細點,謝謝!

一、問題提出

一般認為,市場有效性可以分為三個程度:弱勢有效性、半強勢有效性和強勢有效性,其中研究最多、爭議最大的是市場的弱勢有效性。Fama和Blume(1966)、Fama(1970)及以後的大多數研究都驗證了美國股市呈弱勢有效性。對中國股市是否呈現弱勢有效並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例如:俞喬(1994)、吳世農(1996)與孫碧波、方健雯(2004)通過檢驗認為中國證券市場還沒有達到弱勢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1995)、胡朝霞(1998)與周四軍(2003)的研究認為中國股票市場弱勢有效性成立。

本文從弱勢有效性定義出發,弱勢有效性是指交易者無法利用股票的歷史價格預測未來價格。具體而言,如果現行價格充分反映了股票歷史價格序列中包含的全部信息,投資者就無法通過技術分析獲得長期而穩定的超額利潤,這時就認為市場具有弱勢有效性。技術分析是指通過觀察市場過去的行為來預測它的未來走勢。近期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一些簡單的技術規則具有可觀的獲利能力[如Brock等(1992)、Bessembinder和Chan(1995)以及Ito(1999)]。這些結論對有效市場假說提出了極大地挑戰。但技術規則具有預測能力是否可以直接等同於市場不具備弱勢有效性?弱勢有效市場的支持者強調一點即技術分析往往需要頻繁交易,交易成本的存在足以抵消它的超額利潤,若技術分析的確有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且去除交易成本這種超額利潤依然存在,則認為股票市場還沒有達到弱勢有效性。

二、技術分析模擬投資的實證檢驗

我們選擇上證指數和S&P500作為投資標的。以技術分析中最為基本的移動平均線為指標,進行歷史期模擬投資檢驗,找到最為合適的指標組合;再對2000年至2007年中國股市的實證檢驗,以期證明移動平均線技術分析對於中國、美國股票市場是否有指導作用。

考慮到市場階段和特性,我們選擇模擬投資歷史期為:1997年初至1999年底,實證檢驗應用期為:2000.01.01~2007.12.31。同時,假設初始資本為1000000單位本國貨幣,根據應用期末的資本情況評價模擬投資結果。本文數據來源於文華財經。

(一)在歷史期內最優步長組合策略(移動平均線指標)的確定

首先,選定上證指數和S&P500移動平均線指標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所謂最優步長組合策略,即按照最為常見的短期(1、5、10日)、中期(20、30、60日)分類,以短期均值>中期均值為買人信號,條件不滿足時為賣出信號。在歷史期進行操作,以歷史期期末總收益率為標准,選擇總收益率最大的步長組合為該指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表1為歷史期內S&P500最優步長組合,今日黃金價格白銀價格我們假設每次交易的費用為總資金的1%,經過測算,短期均值10>中期均值60的為歷史期S&P500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

同樣的,我們可以得到上證指數歷史期內最優步長組合策略。表2為歷史期內上證指數的最優步長組合,我們假設每次交易的費用為總資金的1%,經過測算,短期均值5>中期均值20的為歷史期內上證指數的最優步

⑨ 中外證券市場比較分析

http://www.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860740自己去看!

閱讀全文

與證券市場管理國際比較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