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證券市場上的羊群效應及其博弈分析
羊群效應是證券市場的一種異象,它對證券市場的穩定性,效率有很大影響。在國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對稱、經理人之間名聲與報酬的競爭是羊群行為的主要原因,文章對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羊群行為進行了理論、博弈分析,從另一個角度揭示這一異象的原因與影響。
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s)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於輿論,而不考慮自己的信息的行為由於羊群行為是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性行為,對於市場的穩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響,也和金融危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羊群行為引起了學術界、投資界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
② 陳澤華是誰
性別:男
籍貫:湖北鍾祥
出生年月:1962年08月
民族:漢族
工作單位: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
職務:教學副院長
職稱:教授
研究方向:《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經濟思想研究》、《股份制與證券市場研究》
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學校及省級教學優秀獎。2001年被選為全國"兩課"骨幹教師進入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進修,並獲得當年湖北省"兩課"教學先進工作者稱號。長期致力於現代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在現代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進程方面有較多研究,至今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近30篇,參編教材3部,專著3部,先後承擔過省、部科研項目3項。現承擔的課題有《現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比較研究》、《中小型企業改制研究》、《武漢科技大學校辦企業改制研究》等。其最新主要成果:《第三條道路: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模式》(《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11期)、《監管基於信用的不穩定性》(《新財富》2001年第9期)、《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研究》(參編著作·中國辭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③ 融資融券推出對試點標的股票的股價有何影響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或保證金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證券(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交易)的行為。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從世界范圍來看,融資融券制度是一項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2010年03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別發布公告,表示將於2010年3月31日起正式開通融資融券交易系統,開始接受試點會員融資融券交易申報。融資融券業務正式啟動。
1、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對國內證券市場的影響主要分四個方面:大盤走勢、個股定價效率及市場穩定性、市場流動性及交易量、股指期貨定價等。
2、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可能採取的操作方式,再結合其他市場經驗來看,融資業務將會提高投資者買入意願,而融券業務難有所作為,因此融資融券業務整體
對大盤走勢的影響更多是穩定局面並促進上漲。
3、融資融券業務為市場引入新的價格發現機制能夠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能夠擴大市場容量增加市場流動性,而對股指期貨定價影響則存在多種可能性,可以預期的是其將使得股指期貨期現無套利區間較其它市場表現有所偏移。
④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許榮聯系方式
姓名 許榮
性別 男
所屬院系 保險系
職稱 副教授
職務
常用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工作年月 2004年7月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銀行學經濟學學士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經濟學碩士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經濟學博士
工作經歷
2004年7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2006年7月—2007年7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Freeman Visiting Scholar
2008年7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
學術和社會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持證人,美國CFA協會會員
FRM(金融風險管理師)持證人,GARP美國金融風險管理師協會會員
講授課程
投資學
公司理財
保險資金運用
保險學
教學成果和榮譽
科學研究方向
貨幣政策
金融穩定性
金融市場研究
代表性學術成果
學術論文:
2000,《B股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第二作者),《國際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002,《金融市場化趨勢推動中國金融的結構性變革》 (第二作者),《財貿經濟》2002年第9期
2003,《證券市場流動性、價格有效性與最優激勵契約設計》(第二作者),該文入選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學聯合舉辦的《中國證券市場與金融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並入選會議論文集《治理結構、證券市場與銀行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發表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季刊》第3卷第2期
2005,《資本市場發展與家庭金融資產結構變遷互動關系研究》(第一作者)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6年第3期轉載,原發表於《金融與經濟》2005年第11期
2005,《金融體系變遷對金融體系穩定影響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第6期
2005,《金融穩定性性比較研究》(獨立作者)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體制改革》2005年第6期,原發表於《資本市場評論》
2005,《以市場透明度為核心的資本市場秩序:理論框架與現實分析》(第二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2006,《China』s Split-share Structure Reform:How The Stock Market Reacted And Why》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2006/10
2006,《商業銀行貸款承諾業務國際比較分析》(獨立作者),《國際金融研究》,2006年7月
2006,《資產證券化與保險資金運用——國際經驗與中國的趨勢》(第一作者),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4月
2007,「金融體系內風險轉移及其對金融穩定性影響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年11月
2007,「貸款承諾理論研究綜述——銀行理論研究的新進展」(第一作者),《經濟學動態》,2007年4月
2008,「資本市場發展影響貨幣需求的實證研究」(第一作者),《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9月
2008,「金融穩定性研究的新進展―信用風險轉移視角的理論綜述」(獨立作者),《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月
2008,「股票市場與貨幣需求關系研究評述」(第一作者),《經濟學動態》,2008年4月
2009, "Is firm level volatility increasing in USA firms?" 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 No.4(94) 2009, Corresponding Author. (SSCI)
著作:
2000,《百年金融浪潮》(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2003,《開放式基金投資》(第一作者),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2007,《資產定價與宏觀經濟波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5月(專著)
其他發表短文:
2000,「解讀NASDAQ證券市場」,《中華工商時報》2000年5月31日
2000,「2000年上半年證券市場回顧」《北京青年報》2000年7月1日證券專版
2000,「論南風化工的資本運營」,《中國證券報》2000年7月25日
2000,「打破民間資本進入的瓶頸」,《經濟參考報》2000年9月2日
2000,「風險資金的來龍去脈」 《中國證券報》2000年9月22日
2000,「創業板上市企業將面對什麼」,《經濟參考報》2000年9月30日
2000,「創業板上市——風險企業最關鍵的一躍」,《中國證券報》2000年10月
2000,「一分再分,美國熱電子」,《中國證券報》 2000年10月28日
2000,「國際二板市場表現述評」,《中國證券報》2000年11月
2000,「漲勢如潮為降息,盈利擔憂成隱患」,《中國證券報》2000年11月
2000,「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科技股生死茫茫」,《中國證券報》2000年12月
2001,「納斯達克:嚴冬提前到來」,《中國證券報》2000年12月
2001,「其興也忽,其亡也速:全球二板市場新年第一周紀實」, 《中國證券報》2001年1月
2001,「納斯達克止跌回升,科技股小幅上漲」,《中國證券報》2001年1月
2001,「科技股小幅反彈」,《中國證券報》2001年2月
2001,「電信——中國資本市場的支柱板塊」,《中國電信業》2001年第2期
2001,「中國證券市場結構創新」,《科技日報》2001年3月
2001,「國有股高價減持」,《北京青年報》2001年8月11日證券周刊
2001,「建立證券市場民事賠償責任制度」,《北京青年報》2001年9月29日證券周刊
2001,「減持跌大勢,增發損信心」,《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證券「名家視野」專訪2001年9月1日
2002,「打造證券市場價值守護神」《中國證券報》2002年7月12日
2002,「創造證券市場輝煌的CFA教科書」《建設銀行報》2002年11月
2003,「傘型基金投資策略」,《中國審計》2003年5月
2003,「QFII機制的全面經濟影響」,《中國審計》2003年6月
2003,「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中國證券報》2003年1月9日
2003,「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中國證券報》2003年1月9日
2004,「論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中國審計》2004年10月
2006,「資產證券化:保險資金的新機會」,《中國經濟導報》,2006年8月3日
學術獎勵
2004,參與撰寫著作《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裂與流動性變革》獲得北京市第八屆(2004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獨立寫作其中一章)
2005,博士論文《資產定價與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機制研究》榮獲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⑤ 急求企業合並過程中的風險研究的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大哥大姐幫忙啊 !有全套的,感恩!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並購後由於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採用現金支付方式的並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採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並購活動佔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採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並購後的企業負債比率和長期負債都有大幅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若並購方的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量安排不當,則流動比率也會大幅下降,影響其短期償債能力,給並購方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
(三)融資風險
並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繫到並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並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如果企業進行並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後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用,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並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比如用短期融資來維持目標公司正常營運的流動性資金需用,用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來籌集購買該企業所需要的其他資金投入,在並購企業不會出現融資危機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資本成本,力求資本結構的合理性。
四、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在並購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控制風險的影響因素,降低財務風險。如何規避和減少財務風險,可以採取下列具體措施:
(一)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採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
由於並購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因此並購企業應盡量避免惡意收購,在並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並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審定目標企業並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之上的估價較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
另外,採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並購價格。企業價值的估價方法有貼現現金流量法、賬面價值法、市盈率法、同業市值比較法、市場價格法和清算價值法,並購公司可根據並購動機、並購後目標公司是否繼續存在以及掌握的資料信息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目標公司的合理評估方法,合理評估企業價值。
(二)從資金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資風險
並購企業在確定了並購資金需要量以後,就應著手籌措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量大小與並購方採用的支付方式相關,而並購支付方式又是由並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並購的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其中現金支付方式資金籌措壓力最大。
並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並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比如公開收購中兩層出價模式,第一層出價時,向股東允諾以現金支付,第二層出價則標明以等價的混合證券為支付方式。採用這種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於交易規模大、買方支付現金能力有限的考慮,維護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收購後的巨大還貸壓力;另一方面是誘使目標企業股東盡快承諾出售,從而使並購方在第一層出價時,就達到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的目的。
(三)創建流動性資產組合,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降低流動性風險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但若降低流動性風險,則流動性降低,同時其收益也會隨之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建立流動資產組合是途徑之一,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四)增強杠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在財務杠桿收益增加的同時,降低財務風險
杠桿收購的特徵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目標企業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杠桿效應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本結構能否真正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取決於此。高額債務的存在需要穩定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來償付,而增強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必須:(1)選擇好理想的目標公司,才能保證有穩定的現金流量。(2)審慎評估目標企業價值。(3)在整合目標企業過程中,創造最優資本結構,增加企業價值。只有未來存在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量,才能保證杠桿收購的成功,避免出現不能按時償債而帶來的技術性破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財務成本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3
[2]田進等。兼並與收購。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3]陳共榮等。論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3
[4]鄔義鈞。企業兼並及美國企業五次兼並浪潮的啟示。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1
[5]費雷德。斯通著譯。兼並、重組與公司控制(美)J.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