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金融市場化改革
金融市場改革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2013年,中國金融改革悄然而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將允許投資者做空股票的試驗方案的規模擴大了3倍;採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暗示允許更多私人資本進入銀行領域;將嚴密管制的資本賬戶略微放鬆。這些舉措表明,中國的新任領導層正在努力建立更加市朝的金融系統。
1、做空機制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宣布,2013年9月18日周三起,將擴大轉融券業務試點范圍,試點證券公司將由原有的11家增加至30家,標的證券數量將由原有的87隻股票增加至287隻股票。據估算,這287隻股票的總市值相當於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的2/3。業內認為,這將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2、民營銀行
在銀行業領域,官方信息暗示,中國政府將擴大私有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此外,那些非金融機構型公司進軍銀行業的動作,也引發了不小喧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官媒《求是》上著文稱:中國將給予私有公司更多空間來建立銀行。在周小川發表該文之前兩天,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均提交了申辦銀行執照的申請。蘇寧電器也表示其想設立銀行。
3、市政債券
9月16日,社科院與中債資信在京簽署中國地方政府評級合作框架協議,並首次公開發布了前期合作研究成果。其中,中債資信還發布了地方政府主體評級方法和模型,這將為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提供先決條件。中國地方政府尚不允許直接發行市政債券。然而實際情況是,地方政府利用融資平台或其他途徑,實際已舉借了大量政府性債務。
此外,中國政府還給全球對沖基金在中國融資打開了綠燈。6家被選中的對沖基金,分別被允許在中國融資5億美元。這一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是中國放開資本管制的重要一步。
B. 為什麼中國證券市場必須進行股權分置改革
如果一堆人拿著一堆股票 基本沒花什麼成本
你按照市價買入股票 花了大價錢
你們2個分紅配股都一樣的 你能平衡么
所以一定要大小非解禁 而一解禁 一個蛋糕分的人多了 股價就會跌
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這種事情一天不解決 股市就不太平 所以要改革
C. 股權分置改革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分置改革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5月9日「五一」節後首個股市開盤日,證監會就推出了股權分置改革4家試點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啟動,標志著政府開始著手解決股權分置。股權分置是我國證券市場獨有的現象,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資本市場在探索中前進的必經之路。
一、股權分置成為了我國股市發展的障礙
據統計,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總股本7149億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國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佔74%。雖然股權分置在證券市場建立初期具備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與成熟,股權分置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在諸多方面制約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這一問題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對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造成我國股市價格懸空,蘊涵系統性風險,影響投資者信心。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包含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三分之二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對於單個公司來說,由於其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致使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易於受投資機構操縱,股價波動較大和定價機制扭曲。
2、客觀上形成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公司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缺乏共同利益基礎。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而非流通股股東對此並不熱心,二級市場的股價對其經濟利益而言並無直接關系,其真正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這樣就使得二級市場的股價與企業的業績不相稱的現象時有發生。
3、影響了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不利於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由於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所以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不利於上市公司的購並重組。以國有股份為主的非流通股轉讓市場是一個參與者有限的協議定價市場,交易機制不透明,價格發現不充分,嚴重影響了國有資產的順暢流轉和估值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國有資產轉讓過程中,只有讓市場定價才是杜絕腐敗,維護國有資產不流失的最有效方式。
二、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對股市的影響
作為上市公司則應該把重點放在合理的配售方式上,能夠最大限度地考慮到中小股民的利益,使廣大投資者對市場有信心,只要有了信心市場就會穩定,良好的政策在穩定的市場上才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企業在最初用來補償A股股東的部分利益,必定在今後的市場融資中得到補償,只要市場上的系統性風險減小,投資者信心沒有受挫,那麼隨之而來的牛市才會使仍然在上市公司手裡的部分股票升值。此外,我們還應注意到兩個事實:一是對於很多關繫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國家有必要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掌握對其的絕對控股權,這也就是說,盡管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實現了國有股可以全流通,但大部分國有股不會進入市場買賣的,更不會給市場造成壓力;二是,由於目前我國上證股指已經跌至1000點附近,比2000年的最高峰縮水50%以上,上市公司市盈率也有了大幅下降,所以股價下降空間已非常有限,相信本輪沖擊將很快結束並且不會使市場造成動盪。
三、從長遠看,將有利於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從微觀上,改革的目標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資本運營機制。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將改變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利益取向不一致的公司治理狀況,有助於鞏固全體股東的共同利益基礎,促進上市公司治理進一步完善,減少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成本。同時,有利於高成長性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並購重組,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增強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信心。當然,要真正實現預期的公司治理目標,還需要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監管的法律、法規,切實加強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和高管人員的誠信建設,積極發揮獨立董事作用等諸多方面的有效配合,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管力度,維護市場秩序。
從宏觀上,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穩定市場預期,完善價格形成基礎,為其他各項改革的深化和市場創新創造條件,謀求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評價改革得失要看其實施過程是不是符合「三公」原則,運行機制是不是體現了市場規律,改革成果是不是體現為資本市場功能的更有效發揮。賦予國有股、法人股流通性,使國有控股股東面臨股權方面的市場競爭,有利於改革國有資本的經營機制,提高上市公司的效率,這對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價值有直接的作用,這種作用將會提升二級市場的股價。
總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恢復資本市場的固有功能,即價格發現功能和對上市公司行為的市場約束功能。同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也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有利於資本市場創新和國際化進程。
本文參考網址:http://www.henanstock.com/page.asp?id=31689
其它參考網址:http://www.kl178.com/tzcl/0525xsdgqfz.pdf
http://gqfz.p5w.net/gqfz/index.html
http://www.cs.com.cn/gqfz/
D. 股權分置改革的意義
有關專家積極評價股權分置改革 上市公司估值提升空間很大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韓復齡教授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解決股權分置後,上市公司的股價和估值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韓復齡指出,如果從靜態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解決股權分置後的全流通價格,將落在解決股權分置前的股票價格和公司非流通股價格(一般以凈資產作為基準)之間。
但是,如果從公司長期發展角度看,以全流通後的價格計算的市盈率可能會明顯低於市場平均市盈率,如果市盈率回歸到平均水平,將推動股價的上升。而在補償到位,股東關系走向和諧穩定,公司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出現重大突破,上市公司逐步成為全體股東價值創造工具的情況下,公司股價會反映出這些重大變化,因此全流通後的價格甚至會超過靜態的全流通價格,同時公司的估值水平也可能會明顯超過解決股權分置前的股票估值水平。
韓復齡說,在估值方法的選擇上,除市盈率方法外,現金流折現、股利貼現等估值方法也具備了合理的應用條件。在股權分置的情況下,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劃分,使得同一公司不同種類的股票具有截然不同的交易價格,以股價乘以總股本,得出的並不是公司的總體價值。另一方面,估值模型的暢通運行要求市場有效和財務數據真實完整。在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實施完成後,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與關聯交易將明顯減少,各類估值模型的運用將更加有效。
韓復齡還以紫江企業為例,進行了具體分析。按照2005年4月29日前30個交易日紫江企業均價2.8元作為流通股的市場價格,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後,公司流通股本增至77561萬股,流通股的理論價格調整為2.15 元。與以往公司送股、轉增不同,此次方案實施後總股本不變,對業績沒有攤薄的不利影響。這樣,按照流通股的靜態理論價格計算,2005 年、2006 年其動態市盈率分別在14 倍和13 倍左右,低於國內外同行業平均水平。因此,韓復齡認為,紫江企業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公司股票的合理市盈率應在18~20 倍,合理價格區間應為2.7~3.4 元
E. 證券市場恢復融資功能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因進行股權分置改革而暫停上市公司、待上市公司融資,只是內地資本市場的特例。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上市公司、待上市公司融資因此暫停,並已將近一年。
股權分置改革只在內地證券市場進行。海外上市公司雖也存在部分股份未流通的情形,但並不通過股權分置改革來解決相關問題。2005年5月以來,不僅海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未停止,而且中國神華、交通銀行、中國遠洋、建設銀行、東風集團、廈門港務等還相繼完成首發。內地資本市場的特例如果長期存在,那麼,資本市場的功能就不能正常發揮。
恢復市場融資功能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國民經濟建設籌集資本,為社會資金保值增值提供渠道,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也是市場發展的根本途徑。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是離不開融資的。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是上市公司獲得資金的重要途徑。同時,上市公司不發行新的證券,那麼就難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投資機會。因此,長期停止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是對投融資雙方都不利的。
此外,從中國證監會「新老劃斷」分三步走的安排看,只有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才能最後恢復待上市公司的融資。從中國上市公司的構成看,境內市場如果長期不能恢復發行新股,那麼境內A股也存在被邊緣化的可能。因此,首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境內資本市場長治久安的需要。
股權分置改革進程過半的背景下,逐步讓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有著多重意義。誠如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所言:「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是『新老劃斷』的一個重要步驟,既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了重要的階段性進程,也標志著市場創新發展在新機制下的啟動。同時,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優先安排再融資,也是兌現改革政策、扶持改革後公司做優做強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徵求意見稿具體的制度安排看,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不是簡單的再融資重新開閘,而是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變革,是在新運行機制上的新發展。中國證監會曾在《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股權分置改革是一項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其意義不僅在於解決歷史問題,更在於為資本市場其它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創造條件。」徵求意見稿反映了這樣的幾個新特點:一是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股權分置改革後,股東的利益基礎趨於一致,以價格信號為導向的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將逐步發揮作用。二是嚴格募集資金管理,鼓勵回報股東。三是進一步完善再融資市場化運作機制,提高融資效率。如發行人獲得發行核准後,可在六個月內自行選擇發行時機;對兩次融資的時間間隔不再限制,可以更多地由股東大會決定,等等。這些指導思想,都是原來的有關規定所沒有的。
原有基於股權分置環境下制定的以財務指標和行政管理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已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情況,因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實現:一、按確定市價發行原則,適度降低財務指標要求;二、配股引入發行失敗機制。這樣,以往增發時折價發行的情形,就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配股失敗的成本,也會引起上市公司的鄭重考慮。因此,改變以財務指標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並不等於上市公司可以大規模再融資。綜合來看,再融資的門檻實際上還有所提高。
我們相信,未來隨著《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正式出台,內地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將逐步恢復。以此為契機,證券市場業已開始的良性循環將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F. 近年來金融危機對證券市場監管改革的影響
我認為呢,你如果非要寫這個題目應該從我國在金融危機與國外的不同以及證券對中國實體產業的影響,最好有些計量分析,主要是從制度方面入手,比如我國的金融方面並沒有全面放開,不全面放開的利弊你可以具體寫一下,但是我不是很同意寫這個題目因為太寬泛,得不到高分。
G. 我國推行股票注冊制的意義
決定原文: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股票發行注冊制定義:
注冊制主要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即使該證券沒有任何投資價值,證券主管機關也無權干涉,因為自願上當被認為是投資者不可剝奪的權利。這類發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國和日本。這種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最高。
董登新[微博]:IPO注冊制將帶來A股慢牛短熊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微博表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為資本市場改革定調: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其中,最大亮點或重中之重就是IPO注冊制的試點與推行,這將引發A股市場革命性的深刻變化,值得投資者興奮、期待!
董登新還表示,A股市場IPO推行注冊制,將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其一,證監會不再直接干預股市漲跌;其二,證監會不再干預IPO節奏,更無權暫停IPO;其三,證監會監管重心將從IPO後移至二級市場,嚴厲打擊違規者及證券犯罪行為;其四,投資者將會真正自覺地學會用腳投票。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還權於市場,還權於投資者。推行注冊制,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接近尾聲、最後階段的臨門一腳。這一腳、這一刻已無退路,別無選擇。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十分高調、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去行政化」已成為當前中國股市最重大的改革任務,而一級市場IPO則是過度行政干預的重災區,因此,推行IPO注冊制將是唯一選項。
董登新最後稱,注冊制的推行,將會迎來A股市場「慢牛短熊」的新格局、新時代。美國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續5——7年,而熊市至多為1——2年;與此相反,中國一貫的「快牛慢熊」格局則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則長達5——7年。這就是中國股市與成熟市場的巨大反差。IPO注冊制將改寫這一格局!
李迅雷[微博]:IPO注冊制將壓低股價 短期難推行
海通證券(10.75, 0.70, 6.97%)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新浪財經表示,這次金融領域的一大看點就是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改革,但從核准制到注冊制的過渡有一定難度,明年推行可行性也不大。他認為如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上市公司發行規模將會擴大,發行價格將會降低,未來股市更加市場化,而中國股票市場表現不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發行價格過高。對券商而言整體利好,但是未來保薦風險將加大。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不是特別好的事情。
孫立堅[微博]:上市公司好壞將由專業投資者決定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認為,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將讓那些無資產支持的好公司獲得更強的融資能力,抑制公司上市過程中的尋租現象,上市公司的好壞由投資者尤其是專業化的投資者來決定。
華生:中小盤股將受發行注冊制沖擊
據深圳商報報道,燕京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內容寫進《決定》里,意味著證券市場改革非常重大。中國證券市場成立20多年來,新股發行一直都是審批制、核准制。這次的改革提出從審批制、核准制轉向注冊制,應該說這個改革是非常具有實質性的,等於要對新股發行審核制度進行根本改革,這個市場化方向改革是對的,市場起決定性的作用了。
但什麼是注冊制?是不是什麼企業注冊了就可以上市?那恐怕也不行。這個注冊制指的是什麼?美國IPO也叫注冊制,但和我國的工商注冊是兩回事。華生說,不管怎麼理解吧,目前來看這個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實際上過去還沒有認真研究過,一下子就將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寫進了《決定》里,這個步子邁得非常大的,肯定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方面,力度會是空前的。但是,希望在制度設計上,要有大智慧(6.66, 0.17, 2.62%),不然,對證券市場的沖擊也將非常大。
過去20多年,政府負責審批審核,但政府也在保護這個市場。一下子市場化了,全面放開了,這個沖擊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A股股價,中小盤股比起香港市場仍然高高在上,對這個沖擊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因此,在制度設計上要有大智慧,不能因為改革給投資者造成太大的傷害,要有一個過渡。總體來說,《決定》指明了方向,看來證券市場配合整個國家市場化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老艾:券商股是最受益的
新浪財經評論員老艾稱,審核制改注冊制是中國股市一項革命性的突破,上市公司數量將大大增加,此項規定最受益的是券商,投行業務有望再次成為最賺錢的一塊,這也是周五券商股集體井噴的直接原因。
劉紀鵬[微博]:IPO不宜從核准制直接過渡到注冊制
據華夏時報報道,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需要強調的是,盡管一直提到新股發行的改革,但我並不太主張一步就從核准制過渡到注冊制。證監會未來有可能放鬆審批,可太快變成注冊制也並不適合中國的市場。舉個例子,美國實行注冊制,因為它是有前提的:一是因為美國有強大的訴訟文化,很多納稅人都有自己的律師;二是美國股市機構投資者居多,比較理性;三是它的事後懲罰很嚴格,公司一旦發生問題需要追索,保薦人有的要終身取消保薦資格等。而這三點我們的市場直到今天還都未完全具備,所以監管層當下的改革重點,應該是監審分離,變實質性的核准為程序上的核准,然後把審核的權利下放到交易所。此外,證監會在人員配置上,也應該把90%的力量著重放在監管上, 只留10%的力量用在審批上即可。用16個字來形容,就是「監審分離,下放發審,程序核准,保留否決」。
H. 證券從業改革前和改革後的優劣
改革後的入門資格考試盡管要考兩科,考試的范圍也從資本市場擴大到了金融市場,但是考試難度有較大幅度的降低:一是考試內容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操守調整為專業知識和專業操守,改革後的兩科內容與改革前的一科《證券市場基礎知識》大體相當,每科題量從原來150題降低到100題,降低了三分之一;二是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應知應會調整為以應知為主,比改革前的《證券市場基礎知識》難度有相當程度降低,考試題型從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三種調整為選擇題一種,減少了三分之二。
從總體上看,改革後的入門考試兩個科目加起來的難度,比改革前的《證券市場基礎知識》單科的考試難度要低。
如果想了解更多,請點擊我的昵稱,進入證券從業欄目查看。
I. 我國的股票改革對股市有多大的作用呢
我國股市成立時制度上比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不能在交易所公開買賣),也即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包括國家股,法人股等等,這就是所謂的「股權分置」或「全流通」問題。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大的部分叫大非。
大非指的是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小非指的是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內。解禁就是允許上市流通。大小非解禁就是限售非流通股允許上市。一般投資者購買的是可以流通的流通股。這就造成了很多問題。
比如大東股(一般都是非流通股)並不關心股價的高低,(反正不能賣),他們可以做一些對自己有利但對全體股東(公司)不利的事而不必擔心股價會跌,比如轉移利潤、為他人貸款擔保,有的大東股甚至將流通股東看作是「提款機」,把流通股東出的錢當成不要成本的「善款」。這極大的影響了股市的正常發展。
2005年推出的「股權分置」改革,就是要讓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買賣,也就是「全流通」,讓股市在制度在走向完善,讓其正常發揮作用。所謂股改完成了只是制度和政策完成了,大小非解禁並不是一下子完成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分階段、分批次的逐漸完成。真正的大規模解禁是在2007年開始的,一直到2010年全部結束,這也是2年牛市和現在熊市的內在原因。股改推出時大小非有抬高股價在解禁時套現的願望,當大規模解禁減持出現後,流通股數量急劇增加,由於數量極為龐大,現有資金在股價高位不足以承接,廠內資金對於市場預期看淡選擇出逃,因此股價急劇下滑。
由於時間悠久,上市公司經過長期發展,伴隨著分紅、配股,大小非的持股成本非常低廉,甚至為零,因此在解禁時,巨大的財富使大小非產生了強烈的套現慾望。作為戰略投資者,大非要保持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地位,減持的願望並不明顯,因此減持的主要是小非,但是密密麻麻的小非數量也是驚人的。
未來中國股市將進入全流通時代,股價真正反映了公司的價值,股價與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股價上漲,有利於上市公司提高自身價值和競爭力,有利於在增發融資、談判、並購中爭取主動;股價下跌,意味著公司業績下滑,各方面處於不利地位,如果股價下跌嚴重,甚至有被強勢資金收購的危險。因此進入全流通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即公司管理者與中小股東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趨向一致,中國股市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當然,在解禁過程中,股市肯定會經歷劇烈的陣痛,這是無法改變必須面對的事實。
J. 如何推進證券市場改革與發展
改革,發展,穩定。
要有錢,要有法律法規,執行要有一致性,減少交易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