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好嗎
東北最好的經濟學院了,前身是是著名的吉林大學經管學院,現任校友省委書記最多的大學學院。
第一部分 政界傑出校友
劉鴻儒 原央行副行長,證監會首任主席 經濟學院首任院長
王家瑞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 博士
劉奇葆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 1992年吉林大學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
張寶順 山西省委書記 1992年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杜青林 四川省委書記 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本科吉大法院)
蘇榮 原甘肅省委書記,2006年調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
尹蔚民 人事部副部長 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
金振吉 吉林副省長 吉林大學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
陳質楓 天津市副市長 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專業
巴音朝魯 浙江省副省長 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
李斌 吉林省副省長 1979年吉林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
矯正中 吉林省副省長 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王儒林 長春市委書記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研究生
洛桑靈智多傑 甘肅政協副主席 1991年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
肖志恆 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1995年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
馬俊清 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1975年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
李錦斌 吉林省副省長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
趙實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 1997年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劉志庚 東莞市委書記 1979年吉林大學國民經濟計劃專業
鄭立中 國台辦副主任 1991年吉林大學經管學院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
房俐 吉林省白城市市長 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
研究生畢業於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專業
胡懷邦 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 1982年吉林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
張亞菲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 1989年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專業
第二部分 商界傑出校友
馬蔚華 招商銀行行長 1982年吉林大學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
張光華 原廣東發展銀行行長 1983年吉林大學國民經濟計劃專業
王梓木 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78年吉林大學經濟系本科
常清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 1982年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專業
葛健 內蒙古仕奇集團董事長 1993年吉林大學經濟系獲碩士學位
孫玉勝 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1984年吉林大學經濟系
車書劍 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967年吉林大學經濟系
李建紅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
曹志強 全國人大代表,喜豐塑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管理專業
安洋 北京興僑國際商貿公司總經理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羅建 河南新鄉機床廠廠長,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
林傳輝 廣發證券有限公司投行總部副總經理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
袁首仁 廣州留學人員創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 1984年吉林大學經濟系
魯石 貴州中天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4年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
林建新 廣東省汕頭市電力開發公司總經理 經濟學院經濟學研究生
權榮浩 韓國IB集團會長 1996年吉林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濟學院現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含保險)、財政學(含稅務)4個本科專業,有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西方經濟學、經濟史、制度經濟學、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財政學、企業管理、會計學和經濟思想史等14個碩士點,有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西方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法經濟學、經濟思想史、金融學和產業經濟學8個博士點,並設有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4年和2002年,政治經濟學專業、世界經濟專業分別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重點學科。1998年,教育部批准經濟學院設立「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2000年,理論經濟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5年應用經濟學被教育部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教育部批准設立經濟學特色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雖然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近年來發展受到限制,但經濟學院實力猶存,辦學思路清晰,每年都是錄取分數最高的幾個學院之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金融危機論文
下面是金融危機對東莞的影響,你把東莞改成陽春就可以了。兩個城市經濟情況差不多。
專家稱金融危機對東莞是好時機
金融危機下東莞的加工貿易企業正經歷寒冬,10月24日,在東莞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高層論壇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局長、東莞特約研究員張松濤認為,雖然金融風暴造成了東莞一些企業經營困難,但也應看到,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國民的購買力下降,將更多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是東莞製造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大好時機。
「金融危機對東莞是好時機」
10月24日,東莞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高層論壇舉行,中央、省有關部門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回顧東莞30年來的奮斗歷程,並總結經驗、建言獻策。市委書記劉志庚在回顧東莞改革開放歷程時說,30年來,東莞從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僅6.11億元的農業縣迅速嬗變為生產總值超3000億元、管理人口逾千萬的現代製造業名城。且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如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全國第一個「一站式企業服務辦公室」等。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籠罩下,東莞的不少加工貿易企業也陷入經營困難,外界一些觀點認為,正是加工貿易比例太大的產業特點導致了如今的困境。相反,張松濤則稱,雖然金融風暴造成了東莞一些企業面臨國際市場萎縮的而帶來經營困難,但也應看到,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國民的購買力將下降,消費趨向務實,將更多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這對於東莞龐大的加工貿易產業而言是一個利好的消息,這也是東莞製造業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大好時機。
「東莞應繼續發展加工貿易」
「不能倒掉了洗澡水,也倒掉了孩子,東莞應該繼續發展加工貿易,任何一個產業集群行程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東莞的傢具、電子、鞋業已經行程了規模,優勢還要繼續發揮,關鍵是發展附加值、檔次更高、更有創新能力的產品。東莞的前景是光明的,戰勝經濟危機完全有能力。」張松濤還指出,加工貿易在中國現階段是實現工業化、甚至是城市化的捷徑,而國家目前大力推行的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也是拉動內需的過程,這也將成為東莞的製造業提供廣闊市場。
「我對東莞十分看好,我認為在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效應中東莞將會迎來更美好的將來。」張松濤還建議,在現階段東莞應該把握機遇盡量保持外貿的平穩增長,對於面臨經營危機的企業政府要及時排憂解難。同時東莞應發揮傳統渠道的優勢,強化現有產業集群,吸引500強企業落戶,吸納勞動就業,這將為東莞乃至中國抵禦金融危機作出巨大貢獻,在此過程中,東莞也要加強引導自主創新,增加企業的科技含量,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動。
專家觀點
培養企業家創新意識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工作室主任黃群慧:東莞在經濟結構方面,要從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型,大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現代生產型服務業發展;在發展動力方面,要從外源發展模式向內外源結合模式轉變,從而降低經濟風險;在企業戰略方面,要從低成本戰略向差異化成本戰略轉型,通過培養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從而在國內外分工中,佔有自己的位置。
東莞可多養「文化閑人」
省社科聯黨組書記、研究員、博士田豐:東莞可以在理工學院設立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機構,培養一些「文化閑人」。建議東莞在今後的發展中,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成果。一個城市沒有「文化閑人」是很乏味的,「文化閑人」對為東莞提升軟實力大有好處。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會養一些「文化閑人」,東莞現在有這個經濟實力,也理應有更多的文化閑人。
③ 劉志庚判刑了嗎,現在劉志庚判多少年刑,劉志庚貪
廣東省原副省長劉志庚受賄案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劉志庚當庭表示服判,不上訴。經審理查明,1993年-2012年,劉志庚收受財物超9817萬元。
2017年5月31日,南寧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公開宣判劉志庚受賄一案,以受賄罪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受賄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劉志庚被指控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錦龍股份法定代表人楊志茂等單位和個人在股權收購、土地置換、銀行貸款等事項上提供幫助,共受賄9800餘萬元。
楊志茂是廣東一位低調的資本大佬,低調到全網只能找到一張不太清晰的照片。2015年,楊志茂登上「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是東莞的首富,披露的資產是14億美元。楊志茂投資的產業主要在清遠、東莞兩地,正是劉志庚任職多年的地方。劉志庚於2002年出任清遠市長,當時錦龍股份是清遠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二人開始熟識。
在收購東莞證券股份的過程中,楊志茂得到清遠、東莞兩地有關人脈的關照和鼎力支持。當時劉志庚正是東莞市委書記,他被起訴的罪名中第一條就是為股權收購提供幫助。
④ 話說吉林大學真的很垃圾嗎
客觀的講,不垃圾,只是不夠好。畢竟是長春市最好的大學,人力財力那麼多年的付出,各種專家學術大咖也是有的。
但是為啥江湖上會有人說,吉大很垃圾呢。原因很多。
首先大家都有黑母校的情節,進吉大說吉大不好,自己黑可以,但是到社會上聽其他人黑心裡就不是滋味了,母校就是這樣一個存在,自己看不上,當別人黑出翔了也不行。
第二,吉大是合並校。當年靠合並各大校區成為全國前十,後來跌至前20,近兩年不知道了,這一點就讓很多外地生源詬病,覺得自己是被騙來的。
第三,非主校區(南校區為主校區)環境較差。同樣叫吉大,為何主校區看著很大很新,個別校區顯得很老很破呢,心理有落差,更讓個別院系同學感覺自己被騙來的。
第四,畢業生除了在長春市,全國其他地方不扎堆,無法起到團結對抗外來社會競爭挑戰的作用。出外打工,沒幾個學長領路,沒幾個學弟幫忙打雜,是挺累啊。
第五,居高不下的畢業生就業率,有可能破壞其在外省人才市場的口碑。因為魚龍混雜,有些用人單位因為遇到一些混文憑的學生而杯弓蛇影,對吉大沒有特別看好。其實在我那個時期(2010年)用人單位普遍對吉大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認為吉大畢業生扎實肯干,學習成長速度快。幾年後聽到一些用人單位的負面評論,而這種風言風語傳播速度很快。
第六,我那時宿舍是舊的,而且長春的冬天很冷,學校食堂也是舊的,如果有人住在大學城的話,還要騎自行車到校區里也相對不是很方便,尤其自行車還容易被盜,那時候自行車被盜簡直天天發生。這些環境問題綜合起來,就是抱怨吉大環境真是不好。不過我畢業後宿舍就翻新了,現在還蓋新樓了,學校里還有shopping mall了,大家有代步車可以帶回寢室了,環境總之比我那時好了,不過肯定還有抱怨的。
第七,個別後勤人員對學生態度惡劣。至少我那時遇到一個管冬天滑冰的冰鞋的,因為我還回去的冰鞋是一隻大一隻小,他就說我把冰鞋搞丟了一隻(我不確定是不是他當初給我的時候就是一隻大一隻小,冰鞋大小差一號其實很難辨別出來,尤其冰鞋松緊本來就是可調節的),然後扣我的學生證不還給我。我只好找體育老師說明情況幫忙,體育老師還挺好,教育了我一頓後,給那個後勤打個電話就好使了,但是那個後勤還我學生證時還是罵罵咧咧的,好像學生都欠他錢一樣,非常惡魔。鳥大了,什麼林子都有,這是必然的。
吉大給哪些好呢?
首先確實有很多外地的同學,全國各地的人都有,雲南、蘇州、山西、內蒙、湖北、廣州等等等等,這些人豐富了你的見聞,讓你了解到全國各地差異有多大。而很多別的院校沒有這樣的同學資源。
第二,我那時的老師們不單單講課,偶爾為了調節課堂氣氛,也講人生,也講社會閱歷,甚至也跟同學們聊聊愛情觀,而這些也確實對我有很多幫助。
第三,南校區圖書館真的是大,很多畢業生的遺憾是從來沒好好利用圖書館,但是圖書館真的是很好了。
第四,個別院系有很好的交換生和保研名額。如果學習夠好或者關系夠硬,真的是不錯的機會,以後就業也好很多。
第五,公共選修課真多,算是比較全面了。選個好的公共選修課也能提高自身價值。體育課選內容也很豐富。
⑤ 吉林大學好么
吉大一點都不好,歷史只有65年,只培養出了70餘位院士,只走出了35萬校友。人家北大113年歷史,清華100年,武大118年,反正吉大就是最很年輕。吉林地理位置不好,長春經濟也不發達
吉大國家重點學科只有32個,碩士點只有311個 ,博士點只有240個, 院士只有18人 ,博士後流動站只有37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只有6個;
北大國家重點學科有 86個 ,碩士點有 312個, 博士點有 263個, 院士有 82人 ,博士後流動站有 39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有 10個 ;
清華國家重點學科: 37個, 碩士點: 198個 ,博士點: 181個, 院士: 68人, 博士後流動站: 37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12個;
復旦國家重點學科: 30個,碩士點: 225個, 博士點: 177個, 院士: 35人, 博士後流動站: 29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4個;
浙大國家重點學科: 24個, 碩士點: 317個 ,博士點: 283個, 院士: 27人 ,博士後流動站: 47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10個 ;
上交國家重點學科: 49個 ,碩士點: 298個 ,博士點: 203個 ,院士: 33人 ,博士後流動站: 28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7個;
武大國家重點學科: 22個 ,碩士點: 284個 ,博士點: 236個 ,院士: 11人 ,博士後流動站: 32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5個;
川大國家重點學科: 46個 ,碩士點: 346個 ,博士點: 229個 ,院士: 34人 ,博士後流動站: 28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4個 ;
吉大隻不過是,教育部、衛生部(1/10)、國土資源部(1/3)、農業部(1/8)和吉林省五方共建的高校而已。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又名「珠峰計劃」)在全國選拔11所頂尖學校,由中央專項撥款提供資金支持,培養創新型領軍人。吉林大學全面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唐敖慶班、匡亞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醫學班、卓越工程師以及信息科學試驗班的培養方案。
吉林大學培養的省部級高官數量只居全國第三位。
政界校友
王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劉延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
杜青林 全國政協副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
汪永清 國務院副秘書長
劉奇葆 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蘇 榮 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鴻忠 湖北省委書記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寶順 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家瑞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部長
葉冬松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
李 斌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趙 實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全國婦聯副主席
陳質楓 天津市政協副主席
李錦斌 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王明方 安徽省政協主席,省委黨校校長
馬俊清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
王志發 國家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少將軍銜
王德學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任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 鄧凱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厲有為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原深圳市委書記、市長
呂福源 原商務部部長
尹蔚民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兼國家公務員局局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劉颺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原司法部副部長
劉亦銘 全國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
劉淑瑩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孫隆椿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
何宗貴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張成義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力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張亞非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
張寶明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安監局局長
韓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自治區黨校校長
張海迪 中國殘聯主席
王儒林 吉林省省長
白景富 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正部級)
李從軍 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
吳恆權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范小健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 堅 國務院參事
張柏林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國家人事部部長
陳玉傑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國強 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巴音朝魯 吉林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
金振吉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陳曉光 吉林省副省長
楊建強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昆明市委書記
肖志恆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房 俐 吉林省委秘書長
李介車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鄭培民 原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2年「感動中國」人物)
羅嘯天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法委書記
鄭立中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劉光復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洛桑靈智多傑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
張 軍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級)
奚曉明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梁國慶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正部級)
孫 謙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姜建初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郝赤勇司法部副部長
信春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戴玉忠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
楊慶祥 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部級委員
臧勝業 河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張文顯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周玉華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王記文 新疆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張鶴松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何訪拔 原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徐德明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
李熙 中央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
布小林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黨組成員
桂敏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
孫玉勝 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張富生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分黨組成員、分黨組紀檢組組長
韓立成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
趙鳳桐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海淀區委書記
劉志庚 中共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矯正中 吉林市委書記,東北證券董事長
段先念 西安市副市長
張玉香 農業部黨組成員
陳向群 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兼組織二局局長 。
工商界校友
馬蔚華 招商銀行行長
王永春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唐志宏 招商銀行副行長
徐建一 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光華 廣東發展銀行行長
胡懷邦 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
齊向東 奇虎公司總裁
柳萬東 紅塔集團董事長
譚 智 上海框架廣告發展有限公司CEO,原分眾傳媒CEO
修淶貴 吉林修正葯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廖 康 貴州省電信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 煒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總編輯
王梓木 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戰斌 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
張耀倉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李志岷 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你看看 吉大一看就知道是個一點都不好的學校。
你要是能考上清華,北大,復旦,浙大,哈工,上交那麼你死活都不要來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