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應用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論證我國目前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有效資本市場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市場上信息流動迅速,有效率,二是無交易成本,三是市場經常處於出清狀態。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假設:金融市場上各種證券的價格完全地反映了所有的的可得信息。也就是說,市場對未來證券價格的預期是合理的,即該證券的預期報酬率將等於該報酬率的最佳預測。也就是說,用所有的可得的信息對某種證券的報酬率所作的最佳預測應該等於該證券的均衡報酬率。即一種證券的價格在有效資本市場上完全反映了所有的可得的信息。有效資本市場理論的另一種表述是:在有效資本市場上,將不存在未加利用的盈利機會。我們知道,在金融市場上,並非每個人都對一種證券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金融市場的這種結構便使得許多市場參與者都能參與該市場。只要有一些人密切注意著未加利用的任何盈利機會,他們就會抓住出現的任何盈利機會,因為這樣做會使他們獲利。
合理預測理論是由適應性預期理論發展而來的,適應性預期理論認為,人們的預期僅僅由過去的經濟所形成。對應於這種理論,過去認為在資本市場上對證券未來價格的估算也是可以依據對過去趨勢的經驗判斷而形成的。適應性預期理論被廣泛地應用於股票市場的技術分析。
有效資本市場理論的實用價值在於它能直接應用於許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如何在股票市場上賺錢。然而,有效資本市場理論指出,購買證券並不能預期獲得超過均衡報酬率的報酬率(即獲得特別高的報酬率),這恐怕將使我們大多人都非常失望。報刊和發表的證券分析文章上的消息,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都很容易得到,這些信息已反映在市場價格上,所以根據這些信息採取行動,一般得不到預期的超出平均報酬水平的報酬率。同時根據實證分析,我們得知證券分析家和基金管理人也不一定能超越市場。股市沒有常勝將軍,最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也不能例外。人們預測股票價格,通常採用技術分析方法,即假定歷史是會重演的。這種方法研究過去的股票價格數據,從中找出諸如升降趨勢或有規律的周期等模式,從這些模式再來確定買賣股票的規則。但是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認為技術分析是浪費時間。同時實證分析也得出,股票價格遵循隨機運動,因而過去的股票價格數據無助於預測未來股票價格的變動。所以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對於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建議非常簡單,即沒有把握得到特殊而准確的信息的大眾投資者不應不停地買進賣出,這樣做的結果只是投資者支付大量傭金使股票經紀人致富。投資人應採用的是「購買並持有的戰略」,即購買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績優股票並在長時間內持有它們。對於小額投資者來說,還有一種方法是有益的,即由於他自己從事證券投資的成本相對規模來說較高,所以最好是去購買互助基金。由於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表明,任何共同基金都不能持續地掌握市場,所以投資者也不應該購買收取較高管理費或需要向經紀人支付較高傭金的基金份額。他可以選擇購買不需支付任何傭金的共同基金,同時這種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也較低。這就是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對投資者的忠告
B. 何謂「市場有效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始於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教授尤金·法瑪在《商業學刊》( Journal of Business)上發表的一篇題為《證券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並於由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起源於20世紀初,這個假說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國數學家,他把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於股票收益率的分析,發現其波動的數學期望值總是為零。
(2)有效證券市場理論擴展閱讀:
理論意義 :
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證券價格形成過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傳輸、信息解讀以及信息反饋各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公開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資本市場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有效性得以不斷提高的起點。
C.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理論是什麼
市場有效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構而成的.該理論認為股票市場的價格已經將其所有的相關信息反映了出來.根據這個理論,任何時候只要你買賣股票,你所參與的就是一種概率游戲,而不是技術.如果目前的市場是有效率的和流動的,那麼股票的價格已經反映了一切相關的信息,所以你永遠沒有辦法可以買到便宜的股票,與其去挑選,不如盡量將投資多元化組合來規避風險.然而根據目前以及過去在股票市場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投資行為以及其所帶來的收益,我們可以發現在股票投資行為中,尤其是長期股票投資行為中,投資者可以根據股票過去的價格,以前的EPS和其他業績指標來衡量股票價值.由於股票的價格大多是基於投資者對於將來經濟或公司發展的預期,所以股票過去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股票將來的價格.而相關的國家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也將對股票的走勢有相當程度影響.我們將通過對中國股票市場歷史上幾次較大的波動以及波動之前的相關國家和產業、企業的經濟政策及發展狀況的分析來探討在長期投資中市場有效理論是否真的有效.
D. 應用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論證我國目前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有效資本市場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市場上信息流動迅速,有效率,二是無交易成本,三是市場經常處於出清狀態。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假設:金融市場上各種證券的價格完全地反映了所有的的可得信息。也就是說,市場對未來證券價格的預期是合理的,即該證券的預期報酬率將等於該報酬率的最佳預測。也就是說,用所有的可得的信息對某種證券的報酬率所作的最佳預測應該等於該證券的均衡報酬率。即一種證券的價格在有效資本市場上完全反映了所有的可得的信息。有效資本市場理論的另一種表述是:在有效資本市場上,將不存在未加利用的盈利機會。我們知道,在金融市場上,並非每個人都對一種證券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金融市場的這種結構便使得許多市場參與者都能參與該市場。只要有一些人密切注意著未加利用的任何盈利機會,他們就會抓住出現的任何盈利機會,因為這樣做會使他們獲利。
合理預測理論是由適應性預期理論發展而來的,適應性預期理論認為,人們的預期僅僅由過去的經濟所形成。對應於這種理論,過去認為在資本市場上對證券未來價格的估算也是可以依據對過去趨勢的經驗判斷而形成的。適應性預期理論被廣泛地應用於股票市場的技術分析。
有效資本市場理論的實用價值在於它能直接應用於許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如何在股票市場上賺錢。然而,有效資本市場理論指出,購買證券並不能預期獲得超過均衡報酬率的報酬率(即獲得特別高的報酬率),這恐怕將使我們大多人都非常失望。報刊和發表的證券分析文章上的消息,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都很容易得到,這些信息已反映在市場價格上,所以根據這些信息採取行動,一般得不到預期的超出平均報酬水平的報酬率。同時根據實證分析,我們得知證券分析家和基金管理人也不一定能超越市場。股市沒有常勝將軍,最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也不能例外。人們預測股票價格,通常採用技術分析方法,即假定歷史是會重演的。這種方法研究過去的股票價格數據,從中找出諸如升降趨勢或有規律的周期等模式,從這些模式再來確定買賣股票的規則。但是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認為技術分析是浪費時間。同時實證分析也得出,股票價格遵循隨機運動,因而過去的股票價格數據無助於預測未來股票價格的變動。所以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對於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建議非常簡單,即沒有把握得到特殊而准確的信息的大眾投資者不應不停地買進賣出,這樣做的結果只是投資者支付大量傭金使股票經紀人致富。投資人應採用的是「購買並持有的戰略」,即購買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績優股票並在長時間內持有它們。對於小額投資者來說,還有一種方法是有益的,即由於他自己從事證券投資的成本相對規模來說較高,所以最好是去購買互助基金。由於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表明,任何共同基金都不能持續地掌握市場,所以投資者也不應該購買收取較高管理費或需要向經紀人支付較高傭金的基金份額。他可以選擇購買不需支付任何傭金的共同基金,同時這種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也較低。這就是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對投資者的忠告
E. 有效市場理論對證券投資的啟示
這種論述題,首先概述兩個點:
1、有效市場理論
2、證券投資
這兩點證券投資教科書上都有。
然後,所謂「啟示」,其實就是該理論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價值的敘述(應該是論述但是從你問的問題感覺到此時的你可能論述有些困難,那就直接敘述,敘述可以把別人的觀點直接應用,簡單一點)。應用價值方面,可以先說一下提倡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畢竟現在證監會比較注重信息的公開制度建設;然後講一講該理論為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應用於證券投資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可行性證明
以上框架足夠用了
F. 請簡述有效市場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場理論,又稱為有效市場假設,該理論是預期學說在金融學或證券定價中的應用,是現代金融學理論的重要基石,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以及期權定價模型(OPT)都是在有效市場假設之上建立起來的。 有效市場理論始於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教授尤金·法瑪在《商業學刊》( Journal of Business)上發表的一篇題為《證券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並於由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起源於20世紀初,這個假說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國數學家,他把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於股票收益率的分析,發現其波動的數學期望值總是為零。 1964年奧斯本提出了「隨機漫步理論」,他認為股票價格的變化類似於化學中的分子「布朗運動」(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休止的、無秩序的運動),具有「隨機漫步」的特點,也就是說,它變動的路徑是不可預期的。1970年法瑪也認為,股票價格收益率序列在統計上不具有"記憶性",所以投資者無法根據歷史的價格來預測其未來的走勢。 這個結論不免使許多在做股價分析的人有點沮喪,他們全力研究各家公司的會計報表與未來前景以決定其價值,並試圖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金融決策。難道股價真的是如此隨機,金融市場就沒有經濟學的規律可循嗎? 薩繆爾森的看法是,金融市場並非不按經濟規律運作,恰恰相反,這正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作用而形成的一個有效率的市場。 根據法瑪的論述,在資本市場上,如果證券價格能夠充分而准確地反映全部相關信息,便稱其為有效率。也就是說,如果證券價格不會因為向所有的證券市場參加者公開了有關信息而受到影響,那麼,就說市場對信息的反映是有效率的。對信息反映有效率意味著以該信息為基礎的證券交易不可能獲取超常利潤。 有效市場理論實際上涉及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關於信息和證券價格之間的關系,即信息的變化會如何影響價格的變動;二是不同的信息(種類)會對證券價格產生怎樣的不同影響。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有效市場的假設前提 有效市場理論有四個假設前提: 1、市場信息是被充分披露的,每個市場參與者在同一時間內得到等量等質的信息,信息的發布在時間上不存在前後相關性。 2、信息的獲取是沒有成本或幾乎是沒有成本的。 3、存在大量的理性投資者,他們為了追逐最大的利潤,積極參與到市場中來,理性的對證券進行分析、定價和交易。這其中有包括三點:第一,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資者可以理性評估資產價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資者不是理性的,但由於他們的交易隨機產生,交易相互抵消,不至於影響資產的價格;第三,即使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並非隨機而是具有相關性,他們在市場中將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後者將消除前者對價格的影響。 4、投資者對新信息會做出全面的、迅速的反應,從而導致股價發生相應變化。 效應似乎在最近十五年中消失了。 b、市盈率效應:是指具有低市盈率的股票或投資組合的未來收益率往往能超過具有高市盈率的股票或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其表現要好於市場平均水平。 經驗證據: 巴蘇(Basu,1983)為了單獨考察市盈率效應,採用如下去掉小公司效應的方法:按公司市場價值的大小將25個公司分成五組,在每組中按市盈率的大小對公司進行排列,構造了五個投資組合。經過統計檢驗,結果發現具有最低市盈率的投資組合獲得了最高的風險收益率,顯示市盈率指標對未來收益率具有預測能力,與中強態有效性假設相矛盾。 c、市凈率效應:市凈率是具有預測公司股票未來收益率的價值。 b、專業投資者效應 弗蘭德、布朗和克蘭科特(Friend, Blume and Crockett,1970)檢驗了共同基金的收益率,結果發現相對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加權指數有一個2.98%的α值,相對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等權重指數也有一個正的α值,盡管相對較小,但是統計顯著的。康和簡(Kon and Jen,1979)對共同基金的績效進行了研究,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不同專業投資者之間是有區別的,他們的收益率之間有顯著的差異。這說明,某些專業投資者具有一定獲取超額受益的投資能力。 當然,也有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在考慮了風險等因素之後,不同專業投資者差別很小,他們的收益率之差只是運氣而已 有效市場理論是現代金融學的重要基石,理論與實證檢驗結合得也比較完美,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占據了金融學研究的中心地位。隨著實證檢驗中上述一些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的出現,對有效市場理論的爭論一直不斷。主要的爭論集中在理性人的假設上。因此,針對有效市場假設前提的不切實際,出現了行為金融學,解釋了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但一個理論或假說正確與否不在於其假設是不是符合實際,而在於它是不是經受住實證的檢驗,能不能正確地作出預測。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的出現還不能完全否定其正確性,而且在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發現之後,很多「異常現象」也隨之消失了。因此,雖然不能把有效市場理論當作真理並以此來解釋金融市場上的所有現象,但是,有效市場理論仍是金融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化的出發點。
G. 什麼是有效市場假設理論
有效市場的假設概述 在有效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者,他們積極參與競爭,每一個人都試圖預測單個股票的未來市場價格,每一個人都能輕易獲取當前的重要信息.這表明,在有效市場上,股票的內在價值通過其市場價格表現出來. 為判斷市場的行為類型和具體的運動特徵,提出了市場有效的三種形式1.弱有效市場:凝聚了所有歷史記錄的信息 2.半強式有效市場:不僅反映過去信息,而且反映所有公布於眾的目前信息. 3.強有效市場:包含弱有效和半強有效市場的內容,還包含了內幕信息.此時,投資者不能支配和影響價格的形成,只能根據給定的價格作出自己的行為選擇. 其關系是根據證券價格的信息程度來看的. 法馬採用公平博弈模型來描述有效市場假設:其前提是:在任何一時點,有關某種證券的所有信息都已經充分反映在股票價格中.此模型表明,如果市場均衡價格是由充分反映現有信息的預期收益來決定,那麼試圖利用現有信息來賺取收益是不可能的.意味著股票幾個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並與其所包含的風險保持一致. 有效市場假設的含義 ABC公司推出新產品的信息發布在周一上午,在一個有的資本市場上,ABC公司的股票價格將迅速根據這一信息做出調整,如果一個投資者想在周一下午買如股票,然後以較高價格在周二賣出,並從中獲得超額利潤,這個想法是不能實現的.因為市場很快就消化了這一信息,這就是有效市場假設的含義. 在有效市場里,信息產生和公布以前,下一時刻的股票價格的變化是隨機的,不可預測的.股票價格的隨機性,不表示市場的無效,而恰恰說明了市場的高效運行. 有效市場理論的假設前提 1.信息公開的有效性. 2.信息從公開到接受也是有效的. 3.投資者對信息做出的判斷是有效的.{每個投資者都根據所獲得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及時的判斷,每個投資者對某種資產的價格判斷都是一樣的. 4.投資者都能有效地根據自身的判斷進行投資,每個投資者都能做出及時准確的投資行為. 只要證券市場是有效的,那麼任何人都不能獲得超額收益,而且無論投資者投資哪種證券,他們只能獲得和該證券的風險相適應的均衡收益. (也就是我們平時理解的投機行為獲得超額收益實際是解釋的通的,因為在現實中有效市場並不是存在的,大家並不是同時獲得相同的信息,並作出相同的判斷,所以才有了各種投機和套利的機會) 順便說一句,他是現代金融分析理論的基礎,也是技術分析流派的理論基礎
H. 什麼是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
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
雖然各種法學經濟學理論嘈雜紛紜,對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優劣莫衷一是,但任何一個研究現代證券法的人都無法忽視近二十年來得到各國證券法學界廣泛承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金融經濟學理論,即所謂「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Hypothesis-ECMH) 25.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為圍繞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展開的討論提供了一個理論舞台。在這一理論出現之後,有關信息披露制度的各種論戰,無論其依據的理論是源於法學、經濟學還是社會學,都得以圍繞著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建築的構架和所提出的假設命題展開,從而進行實質意義上的真正交鋒。而在此之前,各家各派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彼此的觀點卻往往擦肩而過,可言者,聞者昏昏。這一理論的最初鼓吹者費瑪(Eugene Fama)認為,資本市場機制的運作效率在不同信息環境下有三種「有效」形式,即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和強式有效26.進而言之,如果資本市場是有效的話,政府對信息披露的任何強制性要求都成為多餘的。費瑪以後,許多學者都用實證的和推理的方法試圖從正面或反面來證明這一命題。迄今為止,有關這一理論的探討並未就政府應當在證券市場效率方面起什麼樣的作用這一問題得出定論27.但事實上,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最重要的貢獻並不在於它對應有什麼樣的證券管理體制和證券法規得出一個結論,而在於它作為一個描述性理論,表明了宏觀、中觀及上市公司層面的財務信息(包括任何影響金融指標的信息)的披露與證券價格之間的關系。這一理論建立了一個分析系統,讓人們在該系統所設定的框架內,對股票價格本身的合理性,股票價格與信息披露和市場上其它各種因素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過去二十多年來,經濟、法律學界的許多學者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寫了大量的論著。雖然至今各學者的說法仍是見仁見智、了無定論,但所有對證券法學理論的嚴肅研究都不能不涉及這一理論。各國強制信息披露政策的制定以及對強制信息披露制度成功與否的評判也大多以此理論作為出發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此對這一理論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
(一)何為有效?
首先,什麼樣的市場是有效的市場?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上,大量買主與賣主之間的相互行為形成一個特定商品的價格,這一價格應該能夠全面反映有關該商品的所有公開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出現任何新的信息時,上述價格應該能夠立即作出反應。此處的關鍵在於「立即」二字,即由於價格能夠極為迅速地對市場上新信息的出現作出反應,致使無人可以因為對信息的佔有而獲利。如果股票市場確實有效,則沒有人可以因分析公開信息(無論是公司股票的歷史價格走向還是公司的基本面數據)而獲利。也就是說,在證券市場價格曲線的任一點上的價格均最真實、最准確地反映了該證券的價值28.
有效市場有益於整個社會,因為價格真實地反映價值,致使資源在競爭中得到合理配置。但是,人們對任何一種特定證券的價值的認識並不相同,所以他們對何為「有效市場」的衡量標准亦無法相同。作為研究對象,我們可以暫時把這一標準定為「特定時段內對價值的最可能接近的衡量」。一般來說,這一價值應該處於對市場的極樂觀的判斷與極悲觀的判斷之間的某一點上。事實上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的不確定性並不會過多地干擾市場有效性的存在,也不會干擾為保護市場的有效性而存在的一些基本條件,如信息披露和內幕交易方面的某些法規等。這一點本文將有進一步的闡述。
(二)三種有效市場
如前所述,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的基本理論將市場分為三種形式的有效市場,即弱式、半強式和強式有效市場29.
1.弱式有效市場
在弱式有效市場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在這一市場上參加交易的所有投資者均掌握了某一特定證券的歷史(自上市以來)價格變動情況及這些變動所反映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說,所有投資者佔有的歷史信息是一樣的30.所有投資者對這些信息的集體判斷形成了這一特定證券的價格。由於這一價格所包含的是所有的歷史信息,我們姑且稱之為「昨天的價格」。但是,昨天的價格既不能用來說明今天的價格,也不能用來預測明天的價格。通過對證券價格的長期跟蹤、分析,人們用「隨機行走過程」(Random Walk Process)這一理論來形容某一特定股票的將來價格與其過去價格的關系。在隨機行走過程中,股票連續的各次變動在統計鏈上是相互獨立的,或者可以說,其序列相關系數為零。這就好象一群在空場上散步的人沒有計劃、沒有目的地走來走去,使人完全沒有辦法預測其規律一樣。過去的價格完全無法被用來預測將來的價格變化。研究股價歷史完全無法給人帶來贏利的機會。
2.半強式有效市場
在半強式有效市場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在這一市場上所有參加交易的投資者所佔有的有關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所有公開信息都是一樣的31.這些信息一般即為投資公眾對之明顯感興趣的信息,如關於公司業務損益的財務報告,分紅、送配股的決定,會計調賬,新聞媒介對公司的評價,直至中央銀行政策的變動等等32.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公開信息所包含的價值,也就是說,證券價格的形成反映了所有投資者對所有公開信息的集體判斷。
3.強式有效市場
在強式有效市場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在這一市場上所有參加交易的投資者都掌握了有關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業績及其內在價值的所有信息,無論其公開與否。也就是說,所有投資者,無論是否特權群體,所佔有的信息都是一樣的33.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這些信息所包含的價值。
(三)信息性有效與價值性有效
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在描述了三種形式的「有效市場」之後,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從社會學和宏觀經濟學的角度看也許是更為重要的問題,即市場的「有效性」對於市場和社會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換言之,即使是在已經證明了的「有效市場」上,人們仍然會進一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這里所說的「有效」用什麼尺度來判斷?通常我們所講的信息作用於市場所發生的股價變動的速度只能被直觀地稱為「信息性有效」。而由於上述股價變動所造成的資本流向的改變,以及進而形成的整個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則可被稱之為「價值性有效」。
如上所述,對於信息性有效的市場上的股價是否准確真實地反映了其內在的價值,即一特定企業的基本面價值,這一點並無定論。而且對於研究一般市場行為及其獲利機制的人來說,這一點似乎也並不重要。
另一個同樣沒有定論,但至少對政府決策者來說卻是至為重要的問題是,信息性有效是否會導致價值性有效。如然,則肯定了許多人對證券市場所持的傳統資本主義式的理解,即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只須通過不受政府幹預的資本市場的運作即可解決。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市場經濟國家對證券市場所持的一般態度即是這種「自由放任主義」(Laissez Faire)的態度。但即使是在這樣的制度下,我們也會不時地發現政府以調整社會資源為理由對市場作出事實上的干預34.在其他許多國家裡,政府對資本市場在更大程度上的干預態度則表現出對上述命題的否定性回答。中國目前的證券管理制度,無論是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實行的所謂產業政策,在交易市場上對國有股、法人股給予的特殊「照顧」,還是公司、證券法規對國有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都充分表明了政府管理層和立法當局對證券市場的信息性有效能否導致價值性有效所持的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
(四)導致市場有效的因素——四類投資人和四種有效市場機制
在解決了「何為有效」的問題之後,下一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擺到了我們面前:如果證券市場看上去是有效的話,那麼是什麼力量或因素使得它成為有效的市場呢?
一般認為,信息傳播的面越廣,速度越快,市場越有效35.在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中,人們一般總是假定:參加市場交易的所有投資者均可以不費力、不花錢地得到所有信息。但事實上在任何一個特定市場上,不同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在特定時點上獲取的信息也不會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市場上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廣度並不一樣,這種差異一般會因特定信息傳播對象的不同而顯示出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法學教授吉爾森(Ronald J. Gilsen)和耶魯大學的法學教授克拉克曼(Reinier H. Kraakman) 36將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證券的人按其與信息的關系分為四類37:(一)靠大眾性公開信息交易者;(二)靠專業性公開信息交易者;(三)靠派生信息交易者;(四)無信息交易者。這四類人形成四個各具特點但又有所重疊、相互補充的市場運作層次,通過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高效的證券市場。吉爾森和克拉克曼兩位教授的理論通過對投資者和信息之間關系的闡述,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信息與證券價格的關系,與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對這一市場模式的理解,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描述的有效市場機制。
1.前三類人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類人,即靠所有的人都明白的公開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中,信息傳播的速度既快且廣。證券的價格充分吸收了所有的大眾性公開信息,其變動極為迅速、准確地反映了在此類人中所傳播的信息的變動。這一機制最接近於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提出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設。由於這里的信息對於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所以沒有人會在這種市場上由於信息的佔有而獲取利潤。
在第二類人,即靠專業性公開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中,信息的來源仍為公開渠道,但信息的內容比第一類市場上的信息大大加深了一步。第一類人所不易看明白的大量信息,如財務報表中的多項數據、百分比的意義,會計報告注釋部分的真實含義等,在第二類人中變成了常規信息。這些信息到了專業機構的分析人員手裡,被迅速地轉化為對股價變動趨勢的判斷而作用於市場,因此市場股價的變動會極為迅速、准確地反映出在這一類人中傳播的信息的變動。在一個機構投資者佔主導地位(不管是由於其資金量還是由於其在市場上的交易量)的市場上(如美、歐、日以及相當一些新興的開放市場,如印度、泰國、墨西哥等),由於所有機構都大量使用專業研究人員,市場的有效性相當高。這時即使市場中同時有許多看不懂專業信息的普通投資者,但由於機構交易對股價的強大作用,這些普通投資者的盲目性並不會因此給機構投資人帶來太大的利益,特別是在考慮到機構投資人因獲取分析信息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後更是如此。第二類人所處的市場最接近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中所設想的半強式有效市場。
統計分析表明,美國證券市場(以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美洲股票交易所-AMEX,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Q為代表)基本為弱式與半強式有效市場38.
第三類人,即靠派生信息操作的交易者們,他們的信息來源是在證券市場上擁有特權的群體,如法定內幕人士39等。由於此類信息的獲取成本極高,一般人不易很快進入其中,所以市場難以迅速有效地運行以達到價格的平衡。這種人即由於其信息的獲取與市場反應之間的時間差而獲利。為此付出代價的當然是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世界各國40反內幕交易的法規中有關內幕信息接受人(Tippee)的一些規定正是根據這一基本假設而制定。如果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提出的強式有效市場成立的話,反內幕交易法規中的許多規定即不再有意義41.
這一類人獲取信息的方式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從內幕人員那裡獲取純粹由於無意而泄露的內幕信息42.這種方式由於其守株待兔式的偶然性和局限性而使得交易成本過高,因此其實用價值並不大。第二種是通過觀察內幕人員的交易行為而推測出的可能信息,被稱之為「交易解密」。各國證券法規經常以一些特殊的規定來杜絕或減少交易解密的可能性。例如美國證券法要求內幕人員對其股票交易情況作出報告43;中國公司法則乾脆完全禁止上市公司法定內幕人員對本公司股票的交易44.交易解密這一種運作方式的成本雖然低於第一種的守株待兔,但由於這種「解密」的前提是對內幕人士的身份與行跡的了解,所以它仍然不可能輕易地成為唾手可得的公眾信息。
第三種方式的運作最為復雜,但也最受到投資界和學術界的關注,因為它是唯一一種看上去較為平等、不必有特殊關系而只需要腦力即可實現的方式。這種方式的表述並不十分復雜,即通過觀察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等數據,將觀察所得與已有信息和期待值相比較-為什麼會有人持續地背離已知的基本面進行交易?45-然後根據原價格中信息構成的各要素去推理,以求得最可能解釋股價變動原因的新的信息。這種方式被稱之為「價格解密」。價格解密的典型例子是,通過觀察某一隻股票價格的非正常變動而推測出該公司可能即將發生兼並收購行為的信息。當然,價格解密由於其復雜性而致成本較高,所以一般只有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人才會在這方面下功夫。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不能保證這些解密者可以創造一個持續高效的市場並不斷地得到成功。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原來處於低效的市場由於信息傳播快而變為高效的市場,則無人願意耗費成本去獲取、研究、提供信息,因為這時對信息的佔有已不再能夠給任何人帶來即使是瞬間的壟斷利潤;於是市場由於缺乏信息而又陷入低效;這時人們又發現獲取信息成為值得做的事情。格羅斯曼和施蒂格利茲教授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市場在啟蒙和愚昧之間的往復擺動」 46.
2.市場的相對有效性
對以上三類人交易行為模式的分析說明,證券市場既非充分有效,也非完全無效,而是在上述兩種狀態間不斷搖擺的相對有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市場股價會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出完全屬於內幕的信息。
3.第四類人
第四類人的交易雖然被稱為「無信息交易」,但事實上此類交易者並非完全不根據任何信息進行交易。只是這類人在交易中所根據的信息均為所謂「軟信息」,即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估算、前景等相對較「虛」的信息。由於這類投資者每人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各人對市場股價走向的預測也不相同,所以看起來這些人的交易完全是盲目的。但是,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對於軟信息的反應卻和對其它所有信息作出的反應大致一樣,即以證券的價格「模糊地」反映出市場上所有的軟信息。這就好象一群螞蟻同時向各個不同方向用力,想把一塊饅頭片搬走一樣。雖然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量有一部分被互相抵消掉了,但是最終的合力仍呈現出表面的一致性,即饅頭片在群蟻的努力下被搬向蟻巢。
從第四類人的角度來看,前面三種有信息交易的機制可以有效地減少因信息的作用而造成市場價格突發偏離的機會。而市場的有效程度一方面取決於在市場上傳播的信息的性質(公開歷史信息、公開專業信息或內幕信息),一方面則取決於獲取信息的成本。強制性信息披露大大地降低了前三種交易獲取信息的成本,使得市場上的所有交易者都能夠平均地得益。
在新上市證券的情形下,所有成熟市場上的交易者通常都由於對相關信息的缺乏而對股價預打折扣47.這時的市場行為整體地類同於無信息交易。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三種有信息的交易得以各行其道,股價方得平衡回歸。
無信息交易(或稱軟信息交易)這一機制的介入將整個資本市場的各類交易機制連接成了一個模糊的統一體。這些機制構成有效資本市場形成的基本要素。任何一個信息在市場上的初次傳播48,都將由於一個或多個有效資本市場機制的促進而使得該信息所包含的價值最終反映到市場價格上來49.
進而言之,吉爾森和克拉克曼兩位教授所描繪的上述四種有效市場機制是相互補充的。其中任何一種機制均對初次進入市場的信息在市場交易者中進行傳播的全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發生作用。
(五)有效市場理論的支持者們及其理論
擁護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人們認為,證券市場是有效的,至少是以弱式或半強式的形式出現。美國各派學者在考證這一命題時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證明其正確性或不正確性。美國經濟學界的一些人認為,在所有經濟學的命題中,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是得到最多實證支持的理論50.這些支持者們通常使用的理論之一,即預期投機使價格隧道變窄,價格波動幅度減小,致使市場更為有效。這一理論同時也被許多人認為是已為實踐所證明了的命題。美國兩位會計學教授的研究分析表明: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常常提前12個月即已開始預期一家公司的年度利潤51,在該公司最後公布年度報告時的那個星期,股價呈現出最大的變化以反映與利潤有關的各項數據信息的變化。股價通常在幾天內即完全充分地吸收了該信息所能給市場帶來的所有沖擊。
(六)有效市場理論的反對者們及其理論
反對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人則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從證券市場的實際操作及管理模式出發,對有效資本市場假設提出了質疑。其中一種說法是,這一理論全面地否定了多年來行之有效,並仍在指導市場的操作戰略和管理機制52.具體來說,如果弱式有效資本市場的假設成立的話,則工作多年的股市曲線、圖表的製作者們均將失業;因為既然過去的股價與今後毫無聯系,那我們還浪費資源,製作、研究這些曲線、圖表做什麼?如果半強式有效資本市場的假設成立的話,證券市場上就不會再有所謂低價股票或高價股票的概念,因為所有的股票價格都是平價的。那我們還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數據及其與股票價格的關系做什麼?如果強式有效資本市場假設成立的話,我們就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花費人力、物力資源去發現、管制和懲罰內幕交易了。
事實上,市場並不可能充分有效。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噪音」使得市場的基本面價值及其派生信息無法充分地在股價上得到體現,於是研究證券市場的專業性機構和人員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53.這就是反對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學者們提出的所謂「噪音理論」 54.這些學者將與公眾公司基本面數據、基本資產價值毫無邏輯聯系的各種影響證券價值的因素統稱為「噪音」,因為這些因素與基本面這一主旋律毫無關系。他們認為,「噪音」在證券市場行為模式的形成中起非常大的作用。也就是說,證券市場的效率實際上是不高的55.如果承認這一點的話,那麼對噪音理論的研究至少可以給人們提供研究低效市場的成因及其運作機制的手段。
證券市場大量投資者的行為模式表明,他們並不相信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例如,大家(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均在不斷地試圖尋找所謂低價股票,即較其理論價格更為便宜(Underpriced)的股票。為此大家不僅研究、分析基本面數據、過去的股價走向,而且常常不得不跟風、趕潮、聽傳言而行事。在後一種情況下,基本面數據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一個無序的市場上隨時針對各種無法預測的「噪音」作出比別人更快,同時也更為合理的反應。近幾年新發明的消除噪音的耳機不再試圖用傳統的隔離封閉方式來減低噪音,而是用主動產生具有對稱弦波的「噪音」來抵消外來噪音的任何影響。這可否給我們研究股票市場「反向操作」行為的人帶來一點啟示?
提及「反向操作」的行為模式,理論上我們可以溯回到約翰。凱恩斯的時代。凱氏將股票市場上類似反向操作的上述行為模式類比為「嬰兒選美大賽」(Beautiful Baby Contest)。三十年代在英國一些報紙上流行一種擇美競賽,由參加者在報紙上發表的一百個嬰兒的照片中選出最漂亮的六個嬰兒來。誰選擇的結果與全體參賽者的平均愛好最接近,誰就得獎56.
凱氏推論說:「……可以設想,在這種情形下,每一參加競賽者都不選他自己認為最美的六個,而選他認為別人認為最美的六個。每個參加者都從同一觀點出發,於是都不選他自己認為最美者,也不選一般人認為最美者,而是運用智力,推測一般人認為一般人認為最美者。57」
這就是凱氏所謂的「第三級推測」。在這種心態下,以基本面價值(美嬰、股票均然)作為市場價格的判斷尺度即不再有用。
有關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另外兩個問題
除了前述問題之外,還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對於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來說,也是必須考慮的:
(一)投資判斷的不確定性
按照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方法來判斷,市場上任何一隻股票的價格對其基本面價值的偏離都會產生投機獲利的機會(這是一個二律背反的理論,因為這種偏離同時又產生了使價格回歸的強大向心力,從而消除任何投機獲利的機會)。對於一個意欲投機獲利者來說,雖然這一機會有其吸引人之處,但他這時卻面臨著兩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一、他作為投機者對該股票基本面價值的判斷可能是完全錯誤的。他是否值得冒犯這種錯誤的風險?根據經濟學上邊際效益遞減的基本原理,丟掉的那一塊錢的效益應該大於掙來的那一塊錢的效益。因此,他可能認為不值得為獲取這一不確定的利益而冒此確定的風險。
二、即使他的判斷正確,即一隻股票的價格確實低於該股票的基本面價值,也完全無法保證該股票的現時價格會很快得到糾正,上漲到與基本面價值同步。這種不確定的時間差處處都有,即便是公認相當有效的市場也難免於此58.
這一推論如果被多數投資者所接受,他們就會對可能的獲利機會望而卻步,從而減弱市場的有效性。這時即使有比較聰明(或是自認為聰明)的投資者能夠十分肯定地測算出市場的偏離,即不再被上述第一個因素所困擾,但他也會(更加聰明地)作出所謂凱恩斯式「第三級推測」,而不去進入一個扭曲了的市場。這種理論獲利機會與實際獲利機會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減弱了市場的有效性。這在中國目前的股市環境下表現得更為顯著。許多受到良好訓練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所僱傭的投資專家)寧可象街頭的股民一樣賭消息、博謠言,也不願按照自己經過分析、調研基本面所得的理性判斷行事,正是出於這樣一種心態。這種群體效應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只有在整個市場經歷了足夠的磨難,市場的管理層作出了足夠的犧牲之後,才會得以扭轉。
(二)披露對象的不確定性
即使在以美國為首的各工業化國家的證券管理法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趨向堵塞漏洞、嚴格慎密執法的今日,人們仍然時時對強制信息披露制度所意欲保護的群體提出質疑:公司究竟該以誰為披露的對象?是街頭賣大餅的阿婆、隔壁開「面的」的二哥,還是美林、申銀的財務分析師、路透、海融的市場研究員?一種理論認為,後者的分析會因其在股價上的反映而「滲透」至普通投資者那裡,所以在披露時用不著考慮信息接受方的水平與分析能力59.立法當局是否願意接受這一觀點並將其付諸法規,會使公眾公司在披露信息上所花費的成本,也就是那些立法意欲保護的股東們自己口袋裡將要拿出的鈔票數,出現極大的差別60.中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在作出定期信息披露時使用普通投資者看得懂的語言61並就其完整、充分、准確性作出保證62,這一點說明了中國證券管理部門在這一問題上的不同於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管理部門的考慮63.
當美國國會就1933年證券法進行辯論時,後來成為眾議院議長的雷伯恩(Rayburn)眾議員直截了當地說:「這個法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將證券的持有者與公司的管理層放在平等的地位,在獲得公開信息的權利上將買方與賣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可以看出,這已經從原來完全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格言:「買者自行小心」(Caveat Emptor)大大地向前(或向後?)邁了一步。用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話說,現在是「賣方自行小心」(Caveat Vendor)了64.所謂社會公平、正義等道德觀念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本赤裸裸的弱肉強食的原則。
對於證券業來說,這意味著一個更高的商業道德標准。因為發行公司及其代理券商們不能再滿足於買方對商品(證券)的內在價值自負其責的說法,並以此為擋箭牌而逃避責任了。套用一個比喻來說,盡管我們相信,知道自己會被強制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光衣服的人一定會對自己的體形更為重視,但如據此得出人們從此都會由於這一強制制度而真正保持健美的體形這一結論,卻顯得過於武斷且缺乏邏輯聯系。有許多人不是寧肯無視自己未穿衣服這一事實,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皇帝一樣昂首闊步於大庭廣眾之中,努力使自己,但更多地是使別人相信自己穿著世界上最為華麗的衣服么?問題是,這里的「別人」究竟是誰呢?是宮廷的大臣,皇帝的侍衛?還是街頭的百姓,看熱鬧的小孩?正如安徒生在他的童話里所試圖表現出的道理那樣,如果我們還算是誠實的話,我們就不能夠忽視小孩子的智慧。在今日中國的證券市場上,那些不顧法規的明文要求而明目張膽地以虛假陳述、隱瞞重大事實等方式欺騙投資公眾的上市公司,和那些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為虎作倀的中介機構,與那剛愎自用的裸體皇帝和那些指鹿為馬的無恥臣子又有什麼區別?如果我們不以街頭百姓甚至是小學生的判斷作為信息披露的原則,難道還能指望那些「底兒潮」的公司自覺地將其家底兜出來么?這些案例其所以屢見不鮮、禁而不止,可能不僅說明了我們信息披露的強制性不夠。如果在現階段將信息的通俗性也作為信息充分、完整要求的一部分的話,更多的王海(打假)式人物就可能會出現,從而大大地減輕政府監管部門的執法負擔。這種社會性利益的獲得與公司為此額外付出的代價相比,至少在市場尚未成熟的現階段,可能是完全值得的。
I. 有效市場理論誰能通俗的解釋下
有效市場是資產的現有市場價格能夠充分反映所有有關、可用信息的資本市場。包括弱型有效市場、半強型有效市場和強型有效市場三種形式。20世紀初法國數學家巴舍利耶最初提出。1970年,美國金融學家法瑪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
認為,在有效市場的假設下,股價能夠充分反映所有信息,因此不合理的價格將被很快消除。在這一假設下,任何依靠信息進行的投資都不能產生超額收益,資本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每個參與者都是價格接受者,因此資本市場的價格可以為企業投資融資決策提供依據。有效市場假說是現代公司財務領域的重要理論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