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怎麼樣
簡介: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 簡稱"聯辦",成立於1989年3月,其前身為"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聯辦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起者,參與設計了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直接設計、創建並管理了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系統);提出並以"總協調"身份直接組織了三次國債承銷試點;並於1992年下半年參與設計國務院監管證券市場的職能機構--中國證監會。同時,聯辦又是優秀的基金管理者,匯聚了一批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才,積累了豐富的基金管理經驗和投資經驗。
⑵ 求中國證券業協會編的《證券投資分析》教材電子版一份
證券業協會從來沒編寫過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教材,以前的官方指定版本《證券投資分析》教材先後由中國財經出版社和中國金融出版社編寫出版。而且在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改革後,已經沒有《證券投資分析》這個考試科目了,取而代之是《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和《證券投資顧問業務》這兩個科目,分別對應證券分析師勝任能力考試和證券投資顧問勝任能力考試。也不再有官方指定的教材了。
⑶ 對外投資職責分離制度的含義 以及投資業務職責分離制度設計的主要內容
投資業務的職務分離制度,是指在投資業務中的授權、執行、會計記錄以及投資資產的保管等方面都有明確的分工,不得由一人同時負責上述任何兩項工作。具體地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投資計劃的編制人員與投資的審批人員相分離,以保證審批人員客觀地分析投資的可行 性、合理性。
(2)投資業務的操作人員與會計人員相分離,以保證業務運行和會計記錄的相互核對、控 制關系。(3)有價證券的保管人員與會計記賬人員相分離,以保證會計賬簿對有價證券的安全進行有 效監控。
(4)參與投資交易活動的人員不能同時負責有價證券的盤點工作。
⑷ 中國股票交易機制是什麼
股票交易機制是證券市場具體交易制度設計的基礎,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其設計依據就是定期交易和連續交易的不同機制。
從交易時間的連續特點劃分,有定期交易和連續交易。在定期交易中,成交的時點是不連續的。在某一段時間到達的投資者的委託訂單並不是馬上成交,而是要先存儲起來,然後在某一約定的時刻加以匹配。在連續交易中,並非意味著交易一定是連續的,而是指在營業時問里訂單匹配可以連續不斷地進行。
因此,兩個投資者下達的買賣指令,只要符合成交條件就可以立即成交,而不必再等待一段時問定期成交。
定期交易的特點有:
第一,批量指令可以提供價格的穩定性;
第二,指令執行和結算的成本相對比較低。
連續交易的特點有:
第一,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交易的即時性;
第二,交易過程中可以反映更多的市場價格信息。
(4)中國證券投資制度設計擴展閱讀:
特點:
1、流動性
證券的流動性是證券市場生存的條件。如果證券市場缺乏流動性,或者說不能提供充分的流動性,證券市場的功能就要受到影響。
2、穩定性
證券市場的穩定性是指證券價格的波動程度。一般來說,穩定性好的市場,其價格波動性比較小,或者說其調節平衡的能力比較強。從證券市場健康運行的角度看,保持證券價格的相對穩定、防止證券價格大幅度波動是必要的。
3、有效性
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包含兩方面的要求:
一是證券市場的高效率;
二是證券市場的低成本。其中,高效率又包含兩方面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證券交易機制
⑸ 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的沿革
中國證券市場設計研究中心的前身是「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並得到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支持的非盈利、民間性、會員制事業單位。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總幹事負責制。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改為現名。從醞釀和籌備時起。五年多來,「聯辦」完成了第一個在中國創辦規范化證券交易所的實施方案(1988年);積極參與了中國「證券法」「公司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自1989年至今);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套系統介紹專業知識的證券業叢書(1989年);應邀參加了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設計和籌建工作(1990年);設計籌建了第一個全國性、跨地區電腦聯網的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系統,1990年);推動和組織實施了第一次國信發行承銷試點(1991年)並連續三年擔任國債發行承銷的「總協調」,三次試點並承銷國債近百億元人民幣;推動和設計建立了中國境內第一個投資基金――發行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1991年);籌劃和組織了在全國范圍內定向募集法人股份的最早一批(三家公司)試點,籌資總額4.2億元人民幣(1992年);推動並組織了第一個專門的法人股流通市場(1992年);創辦了第一份全國性證券專業雜志――《證券市場》周刊(1992年)創辦了第一個全國性證券業培訓中心(1992年);籌劃和組織了中國股份公司採取私募發行外資股(引進外資5200萬美元)的成功先例――廣西玉柴公司(1993年);協助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成功進行了建立「國債一級自營商」制度的試點(1993年)···以上這些和「聯辦」成就的其他業績,構成了中國證券業和經濟改革上的重要篇章,贏得了海內外高度的贊譽。它同時表明,「聯辦」有能力繼續擔負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健康成長的新的使命。
1988年9月底以後,以國家體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牽頭,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康華發展總公司和中國工商信託投資公司四家發起,先後在北京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專題討論和研究了在北京成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的可能性和具體實施步驟。參加會議的單位還包括財政部、國家計委、國有資產管理局、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國務院辦公廳以及其他金融投資機構。
四家發起公司會同社會上部分金融和法律專業人才,如海外回國的王波明、高西慶等人,在鬆散形式下組成了「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聯辦」前身),並在一個月內完成了「中國證券市場創辦與管理的設想」(簡稱「白皮書」,起草人有:宮著銘、周小川、張曉彬、蔡重直、王波明、高西慶、陳大剛、許小勝)和「中國證券體系規劃圖」等一系列文件,對中國證券業和設立交易所的整體格局提出設想。
在主要文件擬就後,「設計小組」將有關部分呈報中央及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審閱,數天內,有關領導同志均對報告作了批示,中央領導提議請姚依林和張勁夫同志主持並聽取「設計小組」成員的匯報。
1988年11月9日, 姚依林和張勁夫同志主持了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及有關部委領導參加的會議,聽取了張曉彬、周小川、王波明、高西慶等建議建立證券交易所的匯報。會議認為,當時建立證券交易所「一是條件不成熟,二是非搞不可」,要將建立證券交易所作為近兩年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要起步早,積極籌備,根據條件逐步發展。
會後,「設計小組」立即著手進行了證券交易所籌備班子的組建工作,為避免引發爭議,籌備班子沒有直接取名「北京證券交易所籌備辦公室」,而是定名為「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簡稱「聯辦」),半帶政府色彩,半帶研究機構性質。
1989年3月15日,「聯辦」成立簽字儀式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舉行,創始會員每家出資50萬元。簽字的九家創始會員公司代表分別是: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鄭敦訓、中國對外貿易信託投資公司趙志堅、中國光大集團公司冷林、中國農業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宮成喜、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王岐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叔平、中國信息信託投資公司楊咸祥、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賈虹生和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張曉彬。
簽字儀式後召開了「聯辦」第一次成員大會和第一次理事會,會議通過經叔平任「聯辦」理事長,張曉彬任理事會秘書長,宮著銘為總幹事,王波明為副總幹事。
「聯辦」工作規劃為:起草證券管理法規;設計審計、財會的統一標准;設計交易所內部交易程序與軟體;設計證券市場內外的配套體系;組織培訓全國證券專業人員;落實交易所的選地與設置等10項。當時計劃在1990年底或1991年初正式運營北京證券交易所。
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北京證券交易無果而終。當年12月5日,「聯辦」建立的STAQ系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通典禮,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跨地區電腦聯網的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業內人士認為,兩所一網的建立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的誕生。
1991年4月20日,聯辦組織的首次國庫券市場化承購包銷合同簽字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蒙古廳舉行。
1991年8月30日,國家科委批准聯辦承接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股份制和風險投資機制綜合改革方案研究設計課題》立項,聯辦首次以政府合同形式接受政府部門委託。
1991年12月25日,國家人事部批復國家體改委,允許將「聯辦」掛靠其下。
1992年7月,STAQ系統成為法人股流動試點。
1992年10月,深圳「8?0」事件發生後,國務院證券委及其監管執行機構中國證監會成立,當年推動聯辦成立的積極分子劉鴻儒(歷任人民銀行副行長、體改委副主任)和傅豐祥(體改委宏觀司司長)分任首屆證監會正副主席,「聯辦」中大量人物進入新成立的證監會:王波明任交易司負責人,李青原任國際司負責人,高西慶任法律司負責人,陳大剛擔任高級律師,汪建熙任首席會計師。高西慶後在1999年至2003年任證監會副主席,李青原2002年任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後任證監會首屆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11月,「聯辦」推動和設計建立了中國境內第一個投資基金——發行規模為3億元的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
1998年4月,國家開始整頓場外非法交易市場,STAQ市場開始萎縮。
1998年國務院證券委與其辦事機構中國證監會合並。
1999年9月9日和10日,STAQ和NET系統因「國慶綵排交通管制」和「檢修機器」暫停交易。
⑹ 1,你認為中國目前的證券(股票)交易制度設計存在哪些問題請你列舉出來並談談
T+0到現在都沒有開通
漲跌停限制過於死板
股指期貨等開戶門檻過高
⑺ 中國證券市場與美國證券市場交易制度的區別
一、美國
1 、法系
在證券立法方面,一些國家將有關證券發行及交易等同的法令匯集而製成專門的證券法或證券交易法,而另一些國家只是在本國的公司法中附帶說明,人們一般將世界各國證券法規體系分成三種:美國式,英國式,歐陸式三大法系。
美國屬於美式法系的主要代表。它歷史最為悠久,完善。由三個層次的眾多法律組成。美國式法系的顯著特點是對證券管理制定有專門的法律,在立法中更注重公開原則。美國各州會也有相當的自治權,這些組織的一些規章和條例也可視同立法實施。美國的證券立法,由於其自身歷史原因,對公開原則及立法層次更為重視,而民間自律也往往成為准立法。
2 、立法原則與監管體制特徵
如前所述,在美國證券立法中,自律管制在監管體制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形成美國證券監管體制的基本特徵,同時,美國又在立法過程中始終貫徹著一個基本原則:對競爭的絕對推崇。基於此,美國的證券立法始終力圖通過「信息公開」的間接管制來達到保護投資者和公正交易的目的。
但政府監管機構也曾經有過一段時期過分強調了對投資者的保護。而使他們的權利及組織不斷膨脹,以至逐漸威脅到了證券經營的穩定,進而嚴重影響了證券市場生存與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監管機構又將重心轉移到效率上,使證券業在政府監管的引導下,依靠行業自律,回到「競爭原則」上來。這一原則,集中體現在70 年代後的一系列證券制度改革,其中將在下文中提到的1975 年傭金自由化改革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徹底的改革。
因此,市場競爭原則和行業自律與政府管制相結合的監管特徵貫穿半個多世紀來美國證券立法的整個歷史。
3 、券商管理
眾所周知,美國的券商不僅在本國有著強大的競爭力,而且在國際上也具有強烈的創新沖動,從而保持了全面的攻勢,他們的這種活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有著內在的制度上的原因。
60 年代後期,由於各種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眾多的風險投資基金的出現,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日益活躍,逐漸成為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他們資金雄厚,交易量大,逐漸成為眾多券商爭奪的對象。伴隨著業務量的飛速增長,投資者對券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大券商在這一競爭中備受青睞,而中小券商也逐步走向聯合,一隻只航空母艦紛紛駛向大洋。另一方面,由於固定傭金制使得機構投資者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隨著大筆交易比率的上升,固定傭金日益成為阻礙市場的絆腳石。為此,1975 年傭金自由化改革最終出台。這一改革最終形成了現在美國券商格局。
(1) 券商紛紛推出金融創新。由於傭金自由化,使券商傳統的利潤之源迅速萎縮,加之行業內競爭的激化,券商只有通過開拓新業務,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從而開辟新的財富來源。由於傭金自由化的沖擊,券商紛紛收縮各自的業務,由綜合型轉向專業化。力圖在某一領域保有自己領先的地位,力圖通過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自己擅長的某一方面業務。從而達到突出經營特點,體現差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