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證券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確實存在,過去和現在牢不可分,那這些技術分析理論和指標的締造者是不是早就
朋友,知道不等於做到,為什麼,第一人有貪嗔痴,第二理論與實踐有差距!
技術分析,在於短期!
重點在成交量,和價格!
如果太迷信技術分析也不行!為什麼,因為你是人,你有人的貪嗔痴!
中長期判斷需要結合宏觀經濟!
過去不等於現在,但是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從來沒有改變,不是嗎!
⑵ 技術分析三大假設的合理性。《證券投資學》的簡答題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基於二項合理的市場假設:(1)市場行為涵益一切信息;(2)價格沿趨勢移動;(3)歷史會重演。
1.第一假設是進行技術分析的基礎。
它主要的思想是認為影響股票價格的每一個因素棗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棗都反映在市場行為中,不必對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具體是什麼作過多的關心。如果不承認這一假設,技術分析所作的任何結論都是無效的。
技術分析是從市場行為預測未來,如果市場行為沒有包括全部所有的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也就是說,對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考慮的只是局部而不是全部,這樣,得到的結論當然沒有說服力。
這個假設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任何一個因素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最終都必然體現在股票價格的變動上。如果某一消息一公布,股票價格問以前一樣沒有大的變動,這說明這個消息不是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如果有一天我們看到,價格向上跳空很多,成交量急劇增加,不用問,一定是出了什麼利多的消息,具體是什麼消息,完全沒有必要過問,它已經體現在市場行為中了;反之,向下跳空,成交量大增,也一定出了什麼利空消息,上述現象就是這個消息在股票市場行為中的反映。再比如,某一天,別的股票大多持平或下跌,唯有少數幾支股票上漲。這時,我們自然要打聽這幾支股票出了什麼好消息。這說明,我們已經意識到外部的消息已經在價格的變動和反常的趨勢中得到了表現。外在的、內在的、基礎的、政策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及別的影響股票價格的所有因素,都已經在市場的行為中得到了反映。作為技術分析人員,只關心這些因素對市場行為的影響效果,而不關心具體導致這些變化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2.第二個假設是進行技術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
這個假設認為股票價格的變動是按一定規律進行的,股票價格有保持原來方向的慣性。正是由於這一條,技術分析者們才花費大量心血,以圖找出股票價格變動的規律。
一般說來,一段時間內股票價格一直是持續上漲或下跌,那麼,今後一段時間,如果不出意外,股票價格也會按這一方向繼續上漲或下跌,沒有理由改變這一既定的運動方向。「順勢而為」是股票市場中的一條名言,如果沒有調頭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沒有必要逆大勢而為。
一個股票投資人之所以要賣掉手中的勝票,是因為他認為目前的價格已經到頂,馬上將往下跌,或者即使上漲,漲的幅度也有限,不會太多了。他的這種悲觀的觀點是不會立刻改變的。一小時前認為要跌,一小時後,在沒有任何外在影響就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會漲,這種現象是不多見的,也是不合情理的。這種悲觀的觀點會一直影響這個人,直到悲觀的觀點得到改變。眾多的悲觀者就會影響股價的趨勢,使其繼續下跌。這是第二個假設條件合理的又一理由。
否認了第二個假設,即認為即使沒有外部因素影響,股票價格也可以改變原來的變動方向,技術分析就沒有了立根之本。試想,股票價格可以隨意變化,慘天上的鳥兒一樣任意亂飛,沒有任何規律可循,技術分析就如同押寶一樣撞大運,技術分析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只有股價的變動遵循一定規律,我們才能運用技術分析這個工具找到這些規律,對今後的股票買賣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
3.第三個假設是從入的心理因素方面考慮的。
股票市場中進行具體買賣的是人,是由人決定最終的操作行為。人不是機器,他必然要受到人類心理學中某些理論的制約。一個人在茶一場合得到某種結果,那麼,下一次碰到相同或相似的場合,這個人就認為會得到相同的結果。股市也一樣,在某種情況下,按一種方法進行操作取得成功,那麼以後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況,就會按同一方法進行操作3如果前一次失敗了,後面這一次就不會按前一次的方法操作。這種現象是前後進行比較而產生的,正所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股票市場的某個市場行為留在投資人頭腦中的陰影和快樂是會永遠影響股票投資人的。在進行技術分析時,一旦遇到與過去某一時期相同或相似的情況,應該與過去的結果比較。過去的結果是已知的,這個已知的結果應該是現在對未來作預測的參考。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是經驗的結晶,是經過許多場合檢驗而總結出來的。這就叫讓歷史告訴未來,股票市場的操作也不例外。
股票市場是個雙方買賣的市場,價格的變動每時每刻都受供需關系的約束。股票價格上漲了,肯定是需求大於供給,也就是買的一定比賣的多;反之,股票價格下跌了,肯定是供給大於需求,也就是賣的一定比買的多。股票價格不斷地變化以求達到買賣雙方的平衡,股票價格的變動總是朝雙方平衡的方向努力。達到暫時平衡後,遇外部力量的影響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價格繼續變動,以達到新的平衡。應該指出的是,這種外部的力量是無時不在的,區別只是大小的不同。人們往往只記住大的影響,而忽略了小的影響。
在三大假設之下,技術分析有了自己的理論基礎。第一條肯定,研究市場行為就全面考慮了股票市場;第二和第二陶斯得我們找到的規律能夠應用於股票市場的實際操作之中。
當然,對這三大假設本身的合理性一直存在爭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第一個假設說市場行為包括了一切信息。市場行為反映的信息只體現在股票價格的變動之中,同原始的信息畢竟有差異,損失信息是必然的。正因為如此,在進行技術分析的同時,還應該適當進行一些基本分析和別的方面的分析,以彌補不足。再如,第三個假設。股票市場的市場行為是干變萬化的,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情況重復出現,差異總是或多或少存在。在使用「歷史會重復』』的時候,這些差異的大小一定會對停出的結果產生影響
⑶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假設中,哪一條是從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考慮的
技術分析沒有,是屬於統計學和概率學的問題,心理因素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博弈論,主要考慮人與人,資金與資金之間的博弈。但是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都可以理解為哲學問題。
⑷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假設有哪些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四大假設:
1.投資者以期望收益率和方差(或標准差)來評價單個證券或證券組合
2.投資者是不知足的和厭惡風險的
3.投資者的投資為單一投資期
4.投資者總是希望持有有效資產組合
⑸ 證券投資問題
你這問題核心是可轉債的基本概念。轉換比率題目已經給了,就是28。各個問題見圖
⑹ 幾個有關證券交易的問題
網路你知道的太多了.
1,你用300買了一輛自行車,你的錢到哪裡去了?當然是給了 擁有這輛自行車的人.
你可以轉手以300把自行車賣給別人,你就獲得了300元錢.
股票就是一種商品,你出錢買股票,別人賣股票換錢,就這么簡單.
2,會出現!證券公司破產了,對你沒有任何影響.破產了會重組,你的股票還在你的賬戶里.證券公司只相當於中介,就跟你買了一套房子,五年後房地產中介倒閉了,跟你有什麼關系?房子依然還是你的.
所以這個擔心是多餘的,.不需要擔心.
企業退市了,那就相當於你的房子垮了,房子垮了就不值錢了,但是你還可以賣點磚頭,鋼筋什麼的,還可以得到點小錢.企業退市了,就要清算,清算完成之後 會按照你持有的股票份數,把剩餘的資產分給你.如果企業資不抵債,全部賣掉都還欠錢,那你就一分錢都得不到.
3下載任意的行情軟體,都可以看到所有股票的歷史價格,包括 最低價格.
4,在行情軟體裡面,按F10 鍵,就可以切換到 個股資料 頁面,就可以看到 上市公司的 各種資料.
5,可以買 A股,也可以買 B股.
但是B股使用外幣交易的.你可以不用考慮.
H股 是要開 港股賬戶 才可以交易的.
N股、S股要到國外開戶,買賣也用外幣,所以你不用考慮了,機構投資者才會做這些.
作為一個新手,你有些貪多.平時所說的炒股就是 炒A股,
你知道的太多了,反而容易混亂.
所以你只需要知道A股就夠了.
其他的等你以後 有了美元港幣再去考慮.
6.大盤就是 上證綜合指數,
滬市對生活 影響大.
因為滬市都是 大盤股,權重股,對股市 影響大.
深市主要是 小盤股,影響小.
滬市就相當於 大人,深市就相當於小孩
大人可以拉著小孩 往上走(漲),也可以拉著小孩 往下走(跌).
一個是主導地位,一個是輔助地位.
所以我們就把 上證綜合指數 當作 A股指數,也就是 大盤/
7.機構投資者可以,個人投資者還不可以.
最後的問題沒有本質區別.都是投資,都是為了 獲得價差收入.
貴金屬 上漲了,會利好一些黃金類股票.
如果你要學習,基礎是要自己慢慢看的.開戶之後找你的客戶經理 帶你.他可以免費
給你提供入門指導/
如有疑問,可追問.
⑺ 證券問題
IPO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
對應於一級市場,大部分公開發行股票由投資銀行集團承銷而進入市場,銀行按照一定的折扣價從發行方購買到自己的賬戶,然後以約定的價格出售,公開發行的准備費用較高,私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部分規避此類費用。
這個現象在九十年代末的美國發起,當時美國正經歷科網股泡沫。創辦人會以獨立資本成立公司,並希望在牛市期間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IPO)。由於投資者認為這些公司有機會成為微軟第二,股價在它們上市的初期通常都會上揚。
不少創辦人都在一夜間成了百萬富翁。而受惠於認股權,雇員也賺取了可觀的收入。在美國,大部分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的股票都會在納斯達克市場內交易。
很多亞洲國家的公司都會透過類似的方法來籌措資金,以發展公司業務。
是否IPO的綜合考慮:
好處:
募集資金
流通性好
樹立名聲
回報個人和風投的投入
壞處:
費用,(可能高達20%)
公司必須符合SEC規定
管理層壓力
華爾街的短視
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美國IPO的一般過程:
建立IPO團隊
CEO, CFO,
CPA (SEC counsel)
律師
挑選承銷商
盡職調查
初步申請
路演和定價
QFIO??
不是吧?是QFII吧?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在QFII制度下,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將被允許把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匯入並兌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督管理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包括股息及買賣價差等在內的各種資本所得經審核後可轉換為外匯匯出,實際上就是對外資有限度地開放本國證券市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QFII的投資范圍包括: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A股股票、國債、可轉換債券、企業債券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金融工具.
-------------------------------------------------
根據買或賣的不同權利,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又稱為看漲權證和看跌權證。
認購權證持有人有權按約定價格在特定期限內或到期日向發行人買入標的證券,認沽權證持有人則有權賣出標的證券。
認購權證的. 價值隨相關資產價格上升而上升,認沽權證則隨相關資產價格下降而下降。
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的區別
對於流通股股東來說,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會有以下一些不同:
第一,所持有「正股+權證」的組合的風險不同。由於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對正股的敏感度不同,隨著正股股價的上升,認購權證的價格上升,認沽權證的價格下跌。從「正股+權證」組合的敏感度來看,認購權證會加劇組合的系統風險,而認沽權證會對沖正股股價波動的部分風險。
第二,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不同。在正股股價下跌時,認沽權證的價格上漲,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損失給予補償,從而降低流通股股東的盈虧平衡點;而認購權證能讓流通股股東在未來可能的業績增長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價貼權,則在短期內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多少補償。
第三,到期價值不同。由於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權證均以股票結算方式來交割,這將對權證的到期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對於認沽權證,如果在快到期時,權證為價內權證,即股價小於行權價,權證的持有者為了行權必然會買進正股,買盤壓力有可能會使股價向行權價靠攏,從而使權證喪失價值;而對於認購權證,在快到期內,若為價內權證,持有者只需准備現金以便向大股東按行權價買進股票,而不會對流通A股的股價產生影響。只不過在行權後,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資者想盡快獲利了結的話,正股遭遇短期拋壓,股價必然又會下跌,從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
最後,認沽權證可以讓投資者構建多種投資組合,而認購權證在市場上缺乏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只能成為投機者炒作的工具。
權證杠桿效應是由權證產品特性所決定的。為了便於投資者理解,舉個例子來說明:假設標的股票目前價格為10元,標的股票認股權證執行價格為12元,認股權證市價(假設權證兌換比例為1:1)為0.5元。投資者如果購買一張認股權證,相當於用1元的代價來投資12元的標的股票,如果今後標的股票上漲到15元,則其報酬率(不考慮交易成本)為:
投資認股權證報酬率=(15-12-0.5)/0.5=500%
若投資者直接投資標的股票,則其報酬率=(15-10)/10=50%
由於權證具有杠桿效應,如果投資人對標的資產後市走勢判斷正確,則權證投資回報率往往會遠高於標的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反之,則權證投資將血本無歸。當然,投資者如果將原本買入標的資產的數量,改為以買入標的資產認購權證的方式買入同樣的數量,其餘部分則以現金方式持有,則風險是較小的,因為投資者最大損失是並不太高的權利金
參考資料:權證的杠桿效應是由權證產品的特性所決定的,權證的價格一般都比標的證券低得多甚至只有個零頭
⑻ 證券投資學思考題:什麼是技術分析的三大假設(三個假定前提)
由查爾斯道提出:
1、市場行為包含一切信息。
2、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3、歷史會重演。
⑼ 證券投資分析 三大假設 的理解和看法(是一道考試題,要自己的話)
1、所有的利好利空都會被市場消化,並且基本上提前於大眾普遍知道的時間。因此有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的說法。
2、(1)市場價格的變化歸根到底是供求關系的變化。大眾心理對供求關系的變化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趨勢的形成,是供求關系和大眾心理的共同作用。(2)價格朝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即順著趨勢運動。
3、舉個簡單的例子:常見的形態如頭肩形態、圓弧形態、V形、W形態、M形態、跳空等等,在市場上出現了一兩百年了,一直存在,一直在重演。歷史會重演,但絕不是簡單的重演。
⑽ 證券投資的技術分析的三大假設前提是什麼
1、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
2、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3、歷史會重演
你要理解技術分析就得先明白三大前提條件,具體我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