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險理財靠譜嗎
保險理財雖然靠譜,但是買保險,首要目的在於保障,切不可盲目進行投資理財。
1、理財功能越強風險越大
因為理財是保險的一個附加功能,保險產品的理財功能越強,其保障功能就越弱。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為了迎合投資人的心理,過多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功能。理財型保險產品是一種弱化保障功能、強化收益性的理財產品,主要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的壽險產品,但一般為短期躉繳型。
2、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率
尤其是部分保險機構大力發展短期險和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等理財型保險業務,期限多為1年或2年,結算利率達到5%甚至更高,這種產品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託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3、警惕互聯網理財
不過,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信息披露不充分。互聯網保險業務主要是通過消費者自主交易完成,與傳統交易方式相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而網路銷售強調吸引眼球、誇張演示的營銷方式,與保險產品嚴謹審慎、明示風險的銷售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4、理財前看清完整信息
而且部分第三方平台銷售保險產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弱化產品性質、混同一般理財產品、片面誇大收益率、缺少風險提示等問題,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注意事項:
1、收益通常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市場上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這種高收益也只是預期收益,背後往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一定要在了解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挑選適合的產品,並且詳細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控制措施,購買適合的產品。
2、特別提醒家庭理財時,不能往往只關注收益,而忽視或輕視對家庭的保障規劃。如果理財金字塔的基座上一旦出現了一個大窟窿、無底洞,財富就會面臨大幅縮水甚至被消耗殆盡。就是說,只有在擁有完善保障的基礎上,再進行投資才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保險理財背後的玄機
2. 到銀行做理財保險這工作好嗎
1、視情況而定;
2、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非常好;
3、只有喜歡了,才能做好;
4、銀行做理財保險,需要高專業度、和服務意識,需要一個客戶累計的過程,需要慢慢沉澱;開始很難做的;
5、當你成長起來了,這一份非常不錯的職業,吹著冷氣,給客戶提提建議,大把鈔票進戶頭;反之,可能你一年都堅持不下來;
3. 現在保險行業好做嗎
首先,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截止2017年年底,中國保險代理人的數量就已經突破800萬,近幾年人數的增長尤其迅猛。雖然各家保險公司都已經紛紛提出轉型的方向,想要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化銷售隊伍,但是由於目前代理人基數巨大,水平也參差不齊,另外考慮到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中國的保險行業在短時間內必然擺脫不了對人海戰術的依賴。
經濟發達地區教育資源豐富,高學歷人才相對集中,銷售隊伍的整體水平相較於經濟落後地區有很大的提高,但因為一直沿用以前的培訓方式和展業模式,所以對於你所描述的那些情形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發達地區以本專科年輕人為主,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家庭主婦和下崗再就業為主,突出的特點就是沒有專業基礎,學習能力也有限。
回到你的問題,新人加入保險公司無非兩個選擇,陌生拜訪和開拓緣故,前者更類似與上門推銷,後者主要是親戚朋友所謂的「人情單」。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依賴陌生拜訪的新人由於受到阻力和打擊較大,頻頻碰壁沒有開單於是覺得這個行業不適合自己,最後離職;依賴緣故的新人把自己的保單和身邊親戚朋友的保單做完以後又遇到相同的發展瓶頸,無法突破於是最後選擇離職。少數人可以憑借豐富的社會資源和良好的服務態度贏得不斷的轉介紹,並以此在這個行業生存下來。
關於收入,相信大多數人一開始被保險行業吸引都是沖著高收入來的,這本無可厚非,但眼睛裡只看到錢的人必然會忽視保險的本質和對專業性的追求,甚至會扭曲價值觀,做出違規違法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也不乏這樣的案例。能夠長期留存下來的人收入往往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傭金,包括首年度傭金及續年度傭金,通俗點講也就是所謂的提成。
崗位津貼,隨著團隊人數的增加,自身也會晉升到較高的崗位,公司會提供基本的崗位津貼。
管理津貼,按照團隊業績之和的一定比例提取,這取決於團隊人數和業績的高低。
公司營銷人員基本法中所規定的其他獎勵項目。
簡單的講,個人業績+團隊業績,尤其是團隊人數較多的情況下,來源於團隊的收入佔比更大。錢確實是可以賺到那麼多,但是這些統統都不是最重要的。關於是否選擇這個行業、這個工作,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要有明確的規劃,慎重考慮這個行業是否適合自己。
在這個風起雲涌、日新月異的行業,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是生存下來避免被淘汰的唯一辦法,來到這里每天都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高專業性,如果無法保證持續的學習,不建議來到這個行業。
堅持保險姓保的原則,務必做到合法合規,守住底線。
總而言之,經過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必然會取得成功,在這期間你要做的,就只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創造自己更大的價值,為中國的保險行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4. 中國平安綜合金融好做嗎和保險有什麼區別嗎
中國平安作為綜合金融集團,其業務模式是多樣化的。但是,作為代理人,其保險業務是基礎,而且最基礎的業務,還是人壽保險業務。
所謂的綜合金融,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和融合,同時說明,平台是公司的,至於如何開拓和發展這些業務,主要看個人的能力了。
主業是保險,就意味著,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保險銷售基礎上的。
看上去很美的東西,並非真的很美,現實和美好的願景之間,總是有一定差距的,需要我們理性的認知這些。
5. 做保險還是做什麼金融理財比較好
做什麼金融理財比較好?好多人因為對自身安全的保障情況,還是對未來的長久打算選擇了保險,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做保險還是做什麼金融理財比較好,我認為最好的就是適合你的,個人的風險喜好,個人的知識結構,個人的可支配時間、資金情況和你個人的性格。歸根到低就是要適合自己。
我自己也因為對生活的焦慮感,最近開始關注起保險,比如像市面上很受歡迎的重疾險、養老保險等,經過一番分析,小編發現了一個重大結論:買保險不如做理財投資。何解?聽小編班門弄斧一番。
我們以重疾險為例
來看看買重疾險到底劃不劃算。假設30歲開始交保費,50歲之後生重病。以每年交費1萬元,交滿20年,最後生成保單30萬為例。乍一看挺劃算,繳費20萬,一旦生了重病可以獲得30萬的賠償,白白賺了10萬元。但這筆賬真的不能這么算,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貨幣會貶值,時間越長貶值的也越多。
加上貨幣貶值的因素我們再來算一算。根據相關數據,從上個世紀末到2016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在5%-10%之間是大概率,我們就取其中的低值5%來計算未來20年的通貨膨脹率。
經過測算,每年交1萬,20年後你交納的20萬元保費僅相當於現在的12.8萬。表面上看在保費固定不變的情況下,你還佔到便宜了,但別忘了,保單總額也是不會變的。
人在50歲之前生大病是小概率事件,但50歲之後生大病的概率就大大增加,按照大概率事件來算,你極有可能在50歲之後才能享用到這筆保單,那麼你就不得不考慮20年後的今天30萬元的貶值成了多少?我們還是按照5%的年通貨膨脹率來算,20年之後,你得到的30萬僅相當於今天的10.75萬元。
所以,總結來看,重疾險根本沒有你想像的美好,你以為你用20萬撬動了30萬,實際上你只是用12.8萬換來了10.75萬的保單,而且如果醫療費用的漲幅超過5%的年通貨膨脹率,你很可能連10.75萬的購買力都得不到,最後連本都賠掉了,更不要說得到保障了。
但是,如果你每年拿出1萬元去做投資,20年後又會是怎樣的結果?我們以5%的實際利率來算,按復利計算,20年後你連本帶息會有33萬元的實際收入。
也許有人會說,這看起來並沒有比保單金額高多少。但這是以目前市面上比較低的利率收入來計算,投資過程中你還要考慮到機會成本,最後資金總額肯定還要上升一個等級。
師認為,保險公司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他們都是通過提升量來覆蓋出險的成本。比如10個人投保重疾險,但只有1個人在投保的5年之內得了重疾,其實這並不影響保險公司的盈利,它只要保證剩下的這9個或者更低人數的人在20年之後得重疾,它就有盈利的空間。
從這個方面來說名義上提供的是保障,實際上是一種高風險投資,以你的未來為預期,但是誰都知道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你投資失敗概率也很大。
做保險還是做什麼金融理財比較好呢?理財投資的話種類很多,我覺得應該先了解一些,等自己有了了解之後,按照比較科學的方式去選擇比較好,不要盲目的聽從,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6. 做保險理財銷售辛苦么
如果你溝通能力強,有說服力,人緣好,有關系,能拉來客戶,那對你而言,這個工作就是送錢的。保險業有了穩定客戶群之後,月入過萬太正常了。如果你不具備以上能力,那你還是考慮其他行業吧。金融行業的三駕馬車,不管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只要你做的是銷售類的工作,基本都差不多。只要有客戶,對你產生忠誠度,那就是幾何倍增長,時間長了就看到收益了,一開始會很辛苦。如果你是打算學些理財方面的東西,證券會比保險學的多。只要是在金融行業做,基本都是可以互相跳槽的(尤其銷售類),所以,你要是想嘗試也可以,然後你就會慢慢發現自己是不是喜歡和適應這個行業,會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到時候積攢了客戶,你可以跳槽。當時我就是這樣過來的(不過我開始不是在保險)。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做什麼,自己能不能接受並且熬過前面的一段時間。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理財型保險好不好
有人說,消費型的保險雖然保費低,繳費靈活,但是不返還,感覺錢白花了;而返還型保險,雖然保費高,但到期能「連本帶利」地收回。所以,還是買返還型的更劃算。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好好分析下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
◎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有哪些區別?
◎返還型保險的「返還」有什麼貓膩?
◎消費型和返還型,我們到底該買哪個?
01
返還型保險VS消費型保險
所謂返還型保險,通俗點說就是在保險合同到期終止時如果萬事大吉,沒有賠付,保險公司會把之前交的保費或者合同列明的保險金額返還給你。
消費型保險則是到期後所交的保費一去不復返,類似於你吃飯消費,錢花了就花了,不會返還。就像車險,年年交即年年消費。可大家不會因為沒撞車沒理賠就覺得這錢白交了?反而給人上這類保險就覺得不收回成本很吃虧,嗯~這算不算「歧視」呢?
一起來仔細看看,二者各自要花多少錢:
拿重疾險舉個例子。老王30歲,假設同樣保額10萬元,保障期限30年,繳費期限20年的重疾險。
如果買消費型,每年交1500元,總共繳納3萬元;
如果買返還型,每年交3200元,總共繳納6萬4,然後到70歲返還10萬元保額。
這么一看,返還型的很合適啊,雖然每年多交1700元,但最後能拿回10萬,相當於白賺了3萬6呢!雖然保費貴了點,但付出去的錢肯定會回來嘛。這么一說,還是挺劃算的啊。
可是,你忽略了一個重點,通貨膨脹啊!
換個思路,買返還型相當於買了前一個消費型重疾險(保障一樣),外加每年存1700元讓保險公司幫你理財。那既然是理財,就要用收益率來衡量值不值嘍~
用excel算算IRR(會不會算不重要,知道大致邏輯就行),這筆投資對應的年化收益率差不多在3.5%,這收益能不能跑贏通脹還不一定呢!況且幾十年後10萬塊還能幹什麼?
再說了每年省下的1700元自己理財實現5%的年化收益也並非什麼難事,從這個角度來看,返還型保險就顯得很雞肋了。
不信,以5%的收益來計算:每年存1700元,20年一共存3萬4,如果按照每年5%的收益來算,20年後大概能拿到5萬9,如果持續以5%的收益率投資到70歲,最後能拿到16萬。
8. 金融理財跟人壽保險哪個工作好,請高手指點指點!!謝謝啦,急~~
一份工作你更為在乎的是什麼?你的知識面和人脈圈的情況,先把這些想好,你自己就會找到答案。
9. 保險公司工作好乾嗎
保險公司工作主要是業務員一類的工作,進行售賣保險,基本工資基本在4500元左右。保險公司業務員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轉正後工作的越久工資就會越來越高,只是說剛開始進去可能工資會低一點。
剛開始進保險公司的工資相對於其他企業算是很高的。隨著各項外賣規范制度的出台,加上國家對保險企業等相關單位的限薪要求,保險公司業務員各項待遇相較以前有所下降;
另外,保險公司對每個員工的待遇都是平等的,每個員工都會得到勞動法上規定的所有福利,包括帶薪假期、代繳四金等。總體上保險公司的薪資仍高於一般企業包括機關事業單位,按檔次劃分,應該處於當地工資待遇的高層水平。保險公司的工作崗位較多,是比較適合求職者提高自身能力的。
(9)金融理財保險好乾么擴展閱讀:
保險公司上班的的相關說明:
1、熟悉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性質、生產產品流程、生產環境。
2、熟悉保險公司的崗位工種及各種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
3、學習掌握保險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勞動紀律,尤其是重點了解掌握自己從事的崗位必須勝任的工作任務要求及評定標准等。
4、要善於抓住機會,爭取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別人拒絕做的事情不一定就很難做,至少是別人不敢做,自己敢做,沒人有資格可以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