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買理財產品時要注意什麼
一、確定其風險性
投資者最應首先關注的便是理財產品投資方向中是否含有中高風險領域,因為這才是決定理財產品到期能否保本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倘若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較高,投資者更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中的投資方向,因為通常高收益的背後皆暗藏著一定的風險。很多市民對理財產品都不陌生,但多數人只是人雲亦雲地跟風購買。在挑選稱心的理財產品時,主要是看投資者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與理財目的,低風險投資者就要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像房易貸這樣用戶資金交由銀行存管,並且每筆債權都有實物作為抵押的網貸理財產品;高風險投資者可以選擇期貨、股票等高風險理財產品。
二、弄清理財產品具體投資向
從投資方向看,一般來講,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相對要高得多,但這些理財品種通常對資金量要求也較高,一般要求的投資門檻都在百萬元以上,投資期限最長在一至兩年,因此那些資金量比較大且抗風險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可考慮這類產品。
三、購買之後切勿置之不理
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除了需要詳細了解理財產品本身外,還應確信這筆資金短時間內沒有其他應急需要,如果不得不提前贖回產品,則會產生相應扣款。
在購買理財產品後,投資者也應經常關注理財機構公布的信息。因為很多同類產品通常會明示收益率調整條款,即如果央行降息,產品收益也會跟著降息幅度調低。因此,投資者要時時留意相關信息,及時對投資進行必要的調整。
希望可以幫到你
2. 購買理財產品應該注意什麼
答:理財產品收益率,周期時間,理財品最大風險是多少,理財產品收益率與風險的比值是多少?銀行內部必須🈶️理財專家透露內部消息!
3. 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要考慮哪些因素
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要考慮以下三點因素:
1、對理財本金及收益的要求。如果要求必須保本及達到收益目標,則最好購買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如果想追求高收益,但是又不希望風險太大,那麼最好不要購買結構性產品。
2、理財資金與應急資金的比例。目前除了浦發銀行,其它銀行的理財產品在持有期間均不能轉讓或提前贖回,所以應預留出充足的應急資金。
3、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需要動用這筆資金。如果手中資金有限,預計未來有可能有大筆開銷,則最好不要購買銀行理財這種流動性差的理財產品,盡量選擇互聯網寶寶等流動性強的產品;如果確定未來不會動用這筆資金才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4. 為什麼虧錢者總是自己 四大理財誤區需遠離
近年來,隨著人們投資理財意識越來越高,很多人有了錢不再存放在銀行里,而是選擇用錢進行投資理財。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市民的理財之路走得並不順暢,股票被套、基金凈值縮水、保險退保、銀行理財糾紛等現象時有發生。那麼,該如何恰當地投資理財?值此「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記者對天津市民理財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探尋市民在理財中容易出現的「霧區」,並邀請本市知名理財專家給出解決方案。
「霧區」一
股市盲目追漲殺跌難獲利
「行情不好的時候虧錢,行情好的時候怎麼還虧呢?」在記者的采訪中,為數不少的股民在投資中有這樣的疑惑,股民趙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案例:為什麼虧損的總是我?
去年12月1日,由於央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引發股市當日的「一日游」行情,當日上證指數[2455.80 0.86%]漲幅高達2.29%,趙先生看身邊的朋友一天的時間便有了好幾個點的收益,經受不住誘惑,便也跟風投入5萬元到股市。讓趙先生沒想到的是,買入第二天股市便掉頭向下,股指連續破位向下,短短1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便跌了200多點,趙先生所買的股票虧損也高達15%。「原以為能通過股市賺點錢,沒想到入市便被套住。不過,整體市場不好,大家都虧錢,只能說自己入市的時間不對,算是花錢買個教訓。」
初次入市便遭受大幅虧損,心灰意冷之下,趙先生選擇了割肉出場。而到了今年,股市投資環境明顯變好,看看屢屢上漲的股市,趙先生再次拿出5萬元投入股市。「上次投資股市以失敗告終,我覺得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投資經驗太少,這次我決定跟著有好幾年股市投資經驗的朋友去炒股。朋友告訴我,買股票要買強勢股,快進快出,短期獲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很大。在朋友的建議下,春節過後,我分別投資過三隻股票,行業跨度包括傳媒股、消費股、房地產股,算得上都是近階段的熱門股票,但讓我失望的是,忙碌一個多月,不僅沒賺到錢,還有小幅虧損。」趙先生對此頗為不解,去年虧損情有可原,今年以來股市漲了好幾百點,投資還出現虧損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在與趙先生的交流中,記者發現趙先生投資無所收益最大的根源在於盲目追漲殺跌。以趙先生所投資的第三隻股票粵宏遠A為例,該股票今年以來走勢跑贏了大盤,整體趨勢向上,但區間震盪較大。而趙先生在該股票上的幾次買賣均為「買在高位賣在低位」,股票漲了跟風補倉,股票回調便清倉,不僅錯過了獲利機會,還付出了不少的交易成本,投資想獲取收益可謂難上加難。
對策:投資股市要有中期視野
(李會青,天津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
對於趙先生在股市上的操作,天津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李會青認為他犯了股市上典型的「羊群效應」誤區,那便是跟風炒股,不僅加大資本市場風險,而且極容易出現投資失誤致使資金被套牢。李會青說,證券市場瞬息萬變,具有很大的投資風險,投資切忌盲目,需要謹慎為之。「投資股市要有中長期視野,這是克服炒股誤區的最有效方法。判斷股市中長期走勢,可從兩個角度入手:美林時鍾和宏觀研判,有了理性的判斷,股市一時漲跌便不會對你的投資策略帶來過多影響。就目前來說,通脹下行,經濟亦下行,用美林時鍾理論來看,股市處於底部階段,中期走勢向上,但短期震盪難免;而從宏觀研判來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房地產調控短期難以放鬆,消費升級處於起步階段,股市缺乏牛市基礎,但今年股市行情要好於去年,上證指數在2300點至3000點之間震盪向上的概率較大。」
「霧區」二
基金投資只看排名頻踩雷
不管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中,基金業績差別均相當大。由此,有些基民在買基金時便採取跟著排名走的策略,殊不知,去年「前十強」今年可能淪落為「後十弱」,從而導致基金投資屢屢受挫,難以獲取投資收益。
案例:按排名買基金虧得更多
基民老劉選基金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按排名先後買基金,不是十強咱不碰。去年年初,老劉所持有的基金在上一年排名不太理想,自然要被一貫按排名買基金的老劉所淘汰,他重新買入當時排名第一的華商盛世成長。「基金排名靠前自然有其原因,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較高,買入這樣的明星基金更讓人放心,獲取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老劉挑選基金重點考慮基金經理的業績,卻沒有意識到排行榜說明的是過去的基金投資業績,而基民所買的基金屬於未來。基金走勢雖然與基金經理的業務能力有著很大關系,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要看整體股市走勢,要知道基金經理是在股票市場大環境下做交易。如果股票市場運行不利,基金業績很難有大的突破,2011年的基金走勢便是一個真實的例證。根據某基金統計,2011年,股票型基金無一錄得正收益,平均跌幅為25.02%,跑輸大盤3.3個百分點;指數型基金略好於股票型基金,下跌22.35%;混合型基金下跌21.95%。
在去年資本市場的弱勢下,老劉所買的基金自然難以獲得收益,更讓老劉郁悶的是,他的按排名買基金的方法在去年也失靈了,讓他遭受了更大幅度的虧損。「華商盛世成長在2010年排名第一,當時市場給予這只基金極高評價,基金經理孫建波也驟然成為明星投資家。因此,我對這只基金抱著很大的希望,盡管去年股市不斷下挫,我依然堅定持有該基金,我覺得只要基金經理業務過硬,即使出現虧損,幅度也不會很大。」讓老劉沒想到的是,年終一盤點,該基金全年虧損了27.92%,不僅跑輸大盤,連股票型基金平均業績都沒達到,排名也發生了大變臉,從2010年的冠軍下滑到墊底的位置。「我看好的這只基金排名墊底了,而去年初贖回的那隻基金排名卻進入"前十強",虧損並不多。如果當時不是這么盲目相信排名,去年投資基金也不至於虧損這么多,真是讓人後悔莫及。」
對策:基金投資要踏准節奏
(王俊嶺,華泰證券天津營業部理財經理)
華泰證券天津營業部理財經理王俊嶺分析認為,基金排名是基金過往業績的體現,只代表歷史,在挑選基金時絕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為依據來選擇基金。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一方面應綜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長期績效,另一方面還應考慮風險調整後的收益狀況,也就是說,看其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業績排名是否穩定,只有長期業績穩定且回報可觀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資標的。同時,選擇什麼樣的基金,一定要仔細分析比較,結合市場環境進行,而不能簡單地以基金排名的高低作為選擇標准,否則投資會有損失。此外,如果以炒股的心態來頻繁買賣基金,投資者經常會面臨「踏空」的危險,往往在贖回基金後發現基金凈值仍在穩步持續攀升而後悔不迭。對於那些業績優秀而穩定的基金,投資者應該堅定持有,大可不必做波段操作。「只買好的,不看排名」,這才是投資基金的正確思路。
「霧區」三
把保險當投資上錯「花轎」
重投資輕保障,僅僅為了保險的投資功能而投保,卻忽視了保險的基本功能是為家庭財務保駕護航,部分市民投保時存在這樣的誤區。保險其本質功能是保障,化解未知風險是其主要功能,為了獲取收益去投保,很大程度上是「上錯花轎嫁錯郎」。
案例:投保先問收益存在誤區
「這款保險的分紅怎麼才144.20元呢?」建築師余先生對保險可不在行。前年,余先生在銀行理財專櫃簽下了一份年繳費1萬元的分紅險保單,宣傳資料上五大特色的前三項令他記憶猶新,「固定回報」、「年年分紅」、「復利累計」。「當時工作人員還給我看了往年收益率匯總表,幾乎都在4%以上,我想這樣的投資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不賠穩賺還能有保障,怎麼去年的收益率只有1.4%了呢?看來保險還真是不靠譜。」
和余先生有著相同抱怨的人不在少數,如此看重保險的分紅功能、分紅多少的投保人其實陷入了保險的一大誤區把保險當投資。容易讓投保人產生這種理解偏差的是新型的人壽保險產品,包括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這幾類產品在壽險保障功能之外,還會給投保人帶來一定的獲利預期,但投保人不應顛倒兩者之間的主次關系。假如僅僅為了投資而投保這些產品,我們會發現這些產品的表現將無法滿足預期,甚至讓人很失望。
記者了解到,分紅險的收益並不保證,保險公司宣傳資料上只會印有「預期收益」,合同中也不可能找到有關保底收益率的條款。紅利從保險公司利差中產生,主要是死差異、利差異和費差異。如果這三部分沒有產生獲利,那麼保險公司將會實行零分紅,投保人也就沒有收益了。其次是市場上曾一度熱賣的投連險,其風險是最高的,不僅沒有保底收益,甚至連本金都無法保證。投保人繳納的保費會先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初始費用,餘下的部分才進入投資賬戶,這無形中壓縮了投資本金,就好像申購基金被收取高額手續費一樣。2009年上半年,不少投連險賬戶表現不錯,產生50%至70%的收益,不過這只是針對投資賬戶中的部分,而非全部保費。而在股市下跌時,想要退保的投保人還會遇到另一個麻煩,不僅賬戶虧損、初始費用無法拿回,而且要被收取退保手續費,真可說是雪上加霜了。所以,投保投連險不能忽視其保障功能,對投資的風險性也要有個清楚認識,最好能長期堅持。萬能險雖然設有保底收益率,不同產品給出的下限標准不同,一般為1.5%、2%或2.5%,但如果只是為了這保底收益率而購買萬能險就顯得不怎麼劃算了,其收益能超過銀行一年期定存已是理想狀態,忽視萬能險的保障功能同樣會進入投保誤區。
對策:投保應先看保障再看收益
(李健,聚川理財注冊金融理財師)
聚川理財注冊理財師李健表示,保險和投資不能混為一談,在考慮是否投保時,我們應該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對投資部分予以關心。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的保費一般比較昂貴,對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並不合適,在金融環境動盪時,更可能出現保費斷供的危機,而相同保費下,如果選擇消費型即保費不返還的產品,保障金額會更高,保障也能更到位。當然,如果你已經對分紅、投連及萬能產品的功能認識清楚,找到了保障與投資之間的平衡點,並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性來為自己所用,相信產品最終會令你達到滿意的保險和理財目的。
「霧區」四
買銀行理財產品只看預期收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市民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把收益率作為了唯一的「剛性指標」,只選預期收益率高的產品,根本不在意產品的風險幾何,也不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使得理財糾紛頻頻出現。
案例:預期收益到期大幅下滑
「這款產品的收益率如何?」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時,這是絕大部分投資者必問的一個問題,很多時候這也是他們最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盡管這幾年來隨著理財產品市場的不斷發展,過去一些機構以「預期收益率」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做法,已經被明令禁止。但是很多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仍然習慣於把「收益率」當作選擇產品時的唯一標准,投資只看收益率,由此帶來的理財不當也不在少數。
去年3月,曾先生就購買了一款掛鉤型的理財產品。「當時看重這款產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它的最高預期收益率可以達到8%左右。」曾先生覺得,在股市低迷的環境中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能夠達到8%,已經是讓人滿意的收益率了。然而讓曾先生不解的是,產品運行了不足5個月的時間,就由於掛鉤股票跌破了預先設置的最低價格,產品自動終止。除了沒能獲得預期的8%的收益外,曾先生的本金也虧損了10%。
曾先生這才想起仔細研究自己的產品說明書,原來預期8%的收益率只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才可實現的最高收益,由於曾先生投資的時期正值歐債危機加劇,掛鉤股票跌破了產品設置的最低價格,也就觸發了產品自動終止的條款。由於是一款部分保本產品,最終曾先生獲得了90%的本金。事實上,如何看待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經不算是個新鮮的問題了。預期收益率的依據,是理財產品設計部門在相關數據的預期和趨勢判斷的基礎上做出的一種「預測」,最高預期收益率也僅在最理想情況下才能夠實現。當趨勢判斷錯誤,或是預期未實現時,投資者實際獲得的收益就可能遠遠低於理想的水平。因此,就和它的名字一樣,預期收益率是一種「預期」,未必是它實際可以獲得的收益,投資者不能將預期收益作為挑選理財產品的唯一指標,應綜合考慮理財產品的設計、投資方向等再做出選擇較為理性。
對策:別被「預期收益率」誤導
(陳哲,興業銀行理財經理)
興業銀行理財經理陳哲表示,市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首先應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自己處於何種階段,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其次,市民從收益率來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理解,但必須清楚收益背後蘊含的風險,要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是投資大宗商品還是債券,或者是其他類別。再次,市民購買理財產品前,應先看清楚合同約定的內容,口頭宣傳再怎麼美好,最後還是要歸結到合同的約定上來。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收益率的誤讀中,也有一種現象越來越典型,那就是使用「年化收益率」來代替對產品的收益預期。所謂年化收益率,一般是在較長的投資期限內才能實現,短期一般會出現偏離。再則,年化收益率對應一個年度的收益情況,並非短期便可獲得本金相應百分比的收益。比如,年化收益率12%的產品,如果投資期限為一個月,即使達到12%的年化收益率,其最終收益也只相當於本金1%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