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2015年在工行買了830003的理財產品被誤導欺騙損失了幾萬元,用什麼方法能追回損失。
如果白紙黑字簽訂了合同的,就沒有辦法了,風險肯定是你來承擔。
B.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說高額利息 誤導欺騙人們 人們投訴為什麼銀監局不管哪
銀監局說得對,每一個人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都簽了合同的,你覺得有誤導欺騙成分,下次就不要買。
C. 被銀行誤導買了第三方理財產品怎麼維權
基本很難維權,大致有幾點給你講一下吧!
第一:因為銀行方面推薦出來的理財產品是會給出全面具體並且有責的具體宣傳文件。
第二:如果要維權的話,要與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銀行的投資經理或者是你個人的客戶經理向你推銷了這種產品。
第四:需要維權只能說明你發生了虧損,如果你自己獲利還要求維權的話實在難以解釋,那麼理財產品本身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就是存在盈虧風險的,由於購買人是你自己本身,並且是自身主觀的意願行為,是無法洗清定責的。
第五:如果是發生資金安全風險並且有銀行提供的相關宣傳資料作為證明,那是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起訴的。
第六:如果是銀行員工的個人行為造成,並且無相關材料證明,那麼你維權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
因為你給的消息不全面,無法指導有效的維權,大致上來講就這么簡單的幾點你需要注意,其實還有很多,就不一一道來
D. 理財產品有糾紛怎麼辦
想要維權,必須證明自己當初被誤導了,一切都需要證據。
錄音錄像。因為很少有人在買理財產品時會特意錄音,一般情況下是拿不出這種證據的,事實上,由於大多數誤導發生在銀行,所以多半會被監控錄像拍到,聲音則有可能一起錄下,遺憾的是,如果沒有立案的話,銀行一般會拒絕提供監控錄像。然而,一旦擁有這種證據,形勢立刻就會逆轉,作為一種預防措施是非常合適的。
其他記錄。如果實在沒有錄音,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保留了購買產品時的相關文件,比如宣傳頁或利益演示之類,或許可以通過當初留下的筆跡證明銷售人員描述過的一些內容,但這種證據同樣難以找到。
是否被代簽字?某些金融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不僅需要一個簽名而已,還需要客戶簽署表示了解風險或其他內容的文件,比如保險產品會要求客戶親筆在合同中書寫「了解收益是不確定的」這樣一段文字,而誤導你的銷售人員很有可能並未讓你書寫,那麼情況一定是你被代簽字了。這時可以主張自己並未被銷售人員提示過風險,當代簽字被確認之後,事情就好辦了。這個道理適用於其他「該有的東西卻沒有」這類情況。
電話回訪也有錄音。買了保險產品除了要額外寫一段話,在猶豫期內保險公司還會進行電話回訪,從而了解你是否真的知道相關風險,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對回訪電話都是敷衍了事,對方說什麼都是「嗯」的回答,由於回訪電話都有錄音,反而成為對自己不利的證據。但有一種情況另當別論,即回訪電話本身就有違規問題,比如並沒有明確告知風險。
E. 工行理財產品欺騙誤導客戶,導致虧損,我要控告!
沒辦法,只有自己承擔,我今年5月買的這行高凈值理財產品,當時說6.5%.現在虧損20%.300萬虧60萬,以後千萬不要買工行理財產品
F. 銀行工作人員誤導了,購買了理財產品,可以向銀監會投訴嗎
可以向銀監會投訴銀行的,屬於欺騙行為。
G. 給銀行工作人員誤導了,購買了理財產品,請問怎樣投訴
報警吧
銀行理財收益不高,但是在普通群眾缺乏投資渠道的情況下還是值得選擇的。
最關鍵的是現在有很多理財是不保本的,但理財經理們為了賣出去,都會盡量不提或者輕描淡寫。
不要只記住理財經理說的所謂年化收益率,那些都是「預期」,還是得問清楚具體的收益條款
投資理財產品有很多,例如股票,原油,期貨,基金;
股市現在牛市已經過了,投資者紛紛轉戰原油市場
不妨可以考慮目前投資市場比較熱門的現貨原油投資,
現在做現貨原油的很多主要是有一定的優勢,做空做多都可以盈利,比較靈活,全天都可以交易,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與任何股票和期貨市場相比,現貨交易市場更加穩定,更加安全,
另外,任何地區性股票市場都有可能被認為操縱,但原油市場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全球性的投資市場,
全球一樣的投資對象,一致的價格,現實中還沒有哪一個機構具有可以操縱的實力,投資者也就獲得了很大的投資保障。
至於賺錢與否,需要掌握正確方法,掌握了就好做,沒掌握肯定就不好做了,收益還是蠻好的。
H. 被誤導購買銀行產品後怎樣維權
保險購買之後都會有10天的猶豫期,在猶豫期之內算是撤保,資金不會受損失,如果一旦超過了10天得猶豫期退保就不劃算了,建議您還是先看看手中的保險合同,仔細考慮考慮(不是替保險公司考慮,而是剛買過保險超過10天退保,扣得退保費特別多)
你說的被誤導買了保險,有證據(錄音或者書面的憑證或證據人)也是一條漫漫的退保長路,沒有證據更是無稽之談了。
I.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誤導欺騙人們 人們投訴為什麼銀監局不管哪
個人覺得,因為字都是客戶自己簽的,白紙黑字寫著的風險如何收益如何,所以不能說是欺騙,只不過是銀行的營銷手段。
J.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被他們的理財經理誤導,配置,購買了基金,目前虧損嚴重,應該怎樣投訴維權
基金凈值是浮動的,出現虧損很正常,除非他們讓你購買的基金風險等級超過你自身的接受程度,並且沒有補充說明,不然基本不可能維權,關鍵在於如何定義「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