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1、保險市場主體不斷增加,有競爭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
2、保險業務持續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3、保險法規體系逐步完善,保險監管不斷創新。
4、保險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
1、經營主體多元化
隨著我國保險市場准入機制的不斷完善,新市場主體相繼產生。不僅不斷有新的保險公司進入市場,而且在保險公司的專業化經營和組織形式創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時還增設了一批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促進了市場的競爭。從趨勢看,各種類型的市場經營主體的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2、運行機制市場化
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投保人等市場主體通過市場機制發生聯系和作用。市場經營主體依法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競爭;所有公司,不分組織形式、不分內資外資、不分規模大小,均有平等垢競爭地位;產品、費率、資金、人才主要通過市場機制調節。所有這些充分體現了競爭主體平等、競爭規則公正、競爭過程透明、競爭結構有效,市場效率逐步提高。
3、經營方式集約化
保險公司經營觀念轉變,樹立科學發展觀。在經營過程中,以效益為中心,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加大對技術、教育和信息的投入,實現公司科學決策,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社會提供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4、政府監管法制化
政府監管擁有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有力的監管體系,形成相對穩定的監管模式,具備有效的監管手段,從而實現保險監管的制度化和透明化。政府對保險業的監督管理、引導扶持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5、行業發展國際化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外資公司在我國保險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癸未范圍內分散風險,使國際再保險市場對我國保險產品和定價的影響力加大。隨著保險公司境外融資和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國際金融市場對我國保險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內保險業將逐步融入國際保險市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要求中國保險業的經營管理要更加符合國際慣例。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貳』 電話車險的創新
監管:規范經營是前提
電話車險低廉的價格水平,會不會引發市場惡性競爭呢?對於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擔憂,其實保監會早在2007年就已經有了清晰的管理思路與管理措施。保監會2007年出台的《關於規范財產保險公司電話營銷專用產品開發和管理的通知》規定,保險公司可以開發專門用於電話渠道銷售的保險專用產品,但保險公司必須在場所設置、人員配備、內控制度以及電銷運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滿足相關條件。保險公司開發電銷專用產品應當由總公司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保險公司應當在管理電銷專用產品的各個環節中建立電銷專用網路系統、人員管理制度、質量監控機制、獨立核算制度、客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統一的售後服務制度等內控管理制度。
電銷產品價格低是由於其基礎保費低,但保障功能並沒有打折扣。電銷產品只能是保險公司自身經營,不能委託第三方銷售,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而日前,證券日報社記者致電福建省保監局產險處並證實,福建保監局對轄區內保險公司再度強調,電銷車險業務屬直銷業務,保險公司不得委託或僱傭第三方機構(如銀行、電信等)進行電話車險銷售。
強調車險電銷的規范經營體現了監管層從整頓車險市場秩序入手,更大程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車險電銷以其基礎保費低廉正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然而,正是由於其較低的價格,因此業務承保的質量將面臨考驗。2009年車險電銷的火暴將考驗來年各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
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電銷、網銷等新渠道終將與傳統渠道平分天下。
中介:生存受擠壓
電銷「井噴」首當其沖的恐怕是在車險傳統銷售模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汽車經銷商、汽車維修商、4S店、保險中介等代理商,尤其是專營保險的保險中介公司。
在財險連續多年以高成本為代價打下市場份額後,必然轉向對於利潤的追求。粗放式的經營模式不再適合現有的市場環境,對於高費用成本的銷售渠道進行調整已經水到渠成。
隨著市場規范以及財險公司自建電銷等直銷渠道等原因,中介市場變化已經開始發生。2009年下半年,保險中介股權轉讓頻現,多家保險中介公司掛牌轉讓部分股權。一些中小保險中介機構甚至陷入「倒閉潮」。
『叄』 我國保險營銷渠道的創新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的銀行保險可以說是呈現產冷壽熱的狀況,即相對於壽險業銀行保險熱火朝天的形勢而言,產險業銀行保險發展則相對薄弱。產險公司在開展銀行代理業務所表現出的經營理念、營銷管理、人才培養、資源利用等方面還遠不及壽險公司。筆者試就此作出初步分析,以利於產險公司改變銀行保險的尷尬現狀。
產險銀行保險業務
發展不足原因分析
產險業在銀保業務方面起步較晚,與銀行的良好合作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盡管有些產險公司已與多家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多為框架性協議,處於剛剛起步階段,缺乏實質性內容,甚至沒有健全統計指標體系、摸清業務家底。歸納起來,制約產險銀保業務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合作方式簡單
從國外的經驗看,銀保合作應該是長期的、利潤共享的關系,但現在國內大多數銀行與產險公司之間的代理協議大多為一年期,而這種短期協議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很難保證產險公司未來穩定的保費收入來源。此外,由於銀行代售產險產品的技術含量要遠遠高於傳統的保險分銷方式,銀保雙方應以技術創新為基礎,運用現代信息網路技術,建立統一的操作平台,依賴銀行龐大的分支機構網路,為客戶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前售後服務,積極進行營銷方式創新。但我國目前產險開展的銀行保險,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銷售方式,由銀行信貸部門利用信貸制約手段,向貸款企業或個人強行推銷保險,如住房質押貸款保險本來是銀行、保險公司間的一項很好的合作,但由於合作方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強制貸款人付費買保險,自然是事與願違。
2.產品創新滯後
由於銀行代售產品,產險公司始終沒有直接與投保人接觸,這就要求適合銀行代售的產險產品既要形式簡單、操作方便、適於櫃台銷售,又要與銀行傳統業務相聯系,這樣不但可以對銀行客戶更具有吸引力,還可以調動銀行進行代理的積極性。但從目前各產險公司推出的產品看,主要問題是適合於銀行櫃台出售的險種太少,大大限制了銀保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因此,銀保雙方主要只是互為代理業務,並無多少實質性的「戰略聯盟」,合作的產品創新不足,仍是傳統產品為主導,特別是傳統財險產品如家財險等並不受到市民青睞,專供銀行營銷的大眾型產品更是缺乏。
3.網路技術水平低,電子平台參差不齊
客戶在銀行櫃台買保險主要是圖個購買手續和售後服務的方便,但由於目前銀行與產險公司之間電腦聯網程度低,電子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機型和軟體規格不統一,雙方網點無法全面聯網,代理業務的手工操作大大阻礙了業務的快速發展。另外,資金往來、風險防範等都需要相應的計算機硬體、軟體設備支撐,目前產險公司系統內尚沒有重視開發和建立起銀行代理保險售後服務網路系統,在發展銀保業務方面的技術力量、軟體設備等都還不足,各銀行之間的技術、設備水平也參次不齊,使銀保合作的創新難於在深層次上展開。
4.產、壽手續費有差異
代理費的差異使產險與壽險相比缺乏競爭力。壽險產品普遍期限較長,其代理費可以在較長的保險期限內分攤,因此,壽險公司給代理銀行的代理費普遍較高,而產險產品的期限普遍較短,代理費難以維持在較高水平。代理費的差異造成銀行代理人員更偏向於銷售壽險產品。
開拓創新
謀求產險銀保業務發展
面對產險業在開展銀保業務中的上述制約因素,產險公司只有從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強化營銷、控制風險、創新產品服務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加快產險業銀行保險業務的健康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開拓思路
產險公司不能將銀行僅僅放在代理的位置上,而需要和各級代理銀行進一步加強聯系,主動協調接觸,以交流情況,研究對策。目前我國居民總資產不斷增多,家庭購房率也呈上升趨勢,這就使其對風險的轉移需求迅速擴大,從而為個人財產保險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進出口貨運險市場的巨大潛力為產險業銀行保險業務搭建了平台,與銀行國際業務部建立代理關系,大力拓展進出口貨運險。此外,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六大支柱產業逐步形成將使得產險公司與銀行的合作由簡單的代理承保擴大到風險咨詢和管控,承保險種也由企財險拓寬到建築工程險、安裝工程險、僱主責任險等,產險公司通過與銀行的合作可以尋找到一條參與大中型保險項目的捷徑,從而快速進入銀行強大的客戶網路成為可能,擴大其對市場的開發廣度和深度。
2.整合資源,立足長遠,全盤考慮
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產險公司必須立足長遠,樹立全方位現代化的經營觀念,避免短期行為,對銀行保險業務進行總體戰略規劃,包括發展目標、機構設置、合作對象、合作方式等,積極地採取戰略聯盟形式,達成與合作銀行的緊密合作,以迅速搶奪市場並盡快建立成熟的後台運作體系,建立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電腦系統等方面的優勢。在銀行保險業務開展初期,特別在當前國民保險意識還不高、社會保險制度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業務的開展有一定難度,雙方必須系統考慮,尋找突破口,扎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避免因短期內效益不明顯造成中途而廢的情況,認認真真地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包括加強銀行代理網點的人員培訓和宣傳,提高銀行代理網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等。
3.構建平台,全面合作
首先,要理順產險公司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在產險公司與各銀行總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後,如果各業務部門、信息技術部門沒跟上,就使得合作協議多為框架性協議,缺乏實質性內容,使其成為事實上的一紙空文。其次,要做好產險總分公司在銀行保險業務上的協調工作。現在總公司與各銀行總行簽訂協議,各級分支機構在這個問題上又各自為政,造成資源浪費。第三,產險公司應對各家銀行進行較深入的調查,選擇符合深層次實質性合作條件的銀行作為重點合作對象。
『肆』 第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大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998年,廣東南楓汽車俱樂部成立,為泛華事業奠定根基;
2000年,泛華集團除了提供保險服務以外,全面介入汽車消費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並向全國拓展;
2001年,美國國泰財富基金投資泛華集團,為泛華集團夢想成為行業翹楚提供了資本支持;
2002年5月,泛華集團獲准在全國開展保險經紀業務;
2004年6月,泛華集團分拆成為泛華金融服務集團和泛華保險服務集團,國泰財富再次出資支持泛華保險服務集團的擴張。
2005年和2006年均獲鼎暉投資基金的數億元資本支持;
2007年10月,泛華保險服務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成為亞洲第一家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保險中介企業;
2008年4月,泛華促成方中、普邦、天衡公估合並案,整合國內公估市場;12月,國內首個按照集團化發展的公估公司,泛華保險公估掛牌成立;同年9月,泛華向大童投資2.2億元人民幣,推動國內保險業「產銷分離」;
2009年5月15日,泛華集團順利通過2008年度美國《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考驗,順利通過上市後首年薩班斯合規工作;
2009年5月21日,泛華集團與平安財險簽署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代表國內大型保險公司與國內保險中介集團從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全面深入合作,是行業專業化分工的標志性事件;11月,又與中國太平洋財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0年1月,泛華成為保險行業唯一一家入選《福布斯》雜志的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居第14名。
2010年5月13日,泛華集團與中國人保簽署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展開全方位的合作。至此,共有15家保險公司與泛華集團展開總對總的全面深入合作。
2010年7月29日,泛華集團斥資4.74億收購中國領先的保險網路公司——深圳保網,並宣布成立泛華保網電子商務公司,泛華保險服務集團正式進軍保險電子商務領域。
2010年8月,泛華保險經紀營業集團正式在北京成立,並開始按照泛華模式實施集團化運作,致力於發展成為國內最專業、國際一流的保險經紀集團公司。
2010年9月-11月,泛華保險服務集團與中國人保財險集團廣東省公司聯手舉辦「安全行駛迎亞運」活動,活動共100天,開展「綠色通道、快速服務」覆蓋廣東全省,100天100店免費安檢遍布珠三角區域,獲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2010年11月23日,泛華保險服務集團入選由福布斯(亞洲)、香港投資貿易署和SAP公司聯合評選的「亞洲最佳中小型公司」,並在所有上榜「亞太中小企業200強」企業中位列第39位,在入選的中國企業中位列第18位。
2010年12月,泛華保險服務集團作為保險中介公司的代表,被廣東省保監局和廣東省保險中介行業協會推薦給廣東省政府,並且憑借「後援平台+個人創業」發展模式,榮獲了2010年廣東省「金融創新獎」三等獎及50萬元現金獎勵。
2011年1月23日,泛華保險服務集團榮獲第五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的「2010年度最佳保險中介機構品牌」獎,泛華財險與美亞財險(AIG)合作開發的「樂業保」產品也榮獲2010年度「最具創新力產品」獎。
2011年2月,泛華保險公估集團榮獲2010年度「中國保險公估業十大品牌企業」稱號。
2011年2月17日,泛華聯興保險銷售股份公司作為全國性的壽險代理銷售公司成立。
2011年3月26日,泛華保險集團以4.18億元向華平投資出售大童。
2011年5月,泛華中止私有化,保持上市公司地位。
2011年6月20日,泛華世紀保險銷售公司作為全國性的財險銷售公司成立。
2011年9月20日,美亞財產保險與泛華集團簽署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開外資與國內中介合作之先河。
2011年10月,泛華重組管理團隊,汪春林出任集團CEO。
2012年1月1日,泛華保網整合歷時一年,陽光、太平洋產險等相繼攜手泛華保網,泛華保險電子商務平台加速啟動。
截至2012年9月,不包括深圳在內的廣東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992.72億元,同比增長3.32%,其中,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就達到749.06億元,佔比達到75.5%。
2012年10月23日,泛華集團在廣州舉行掛牌儀式,成為保險中介領域首家保險銷售服務集團,並借勢推出保險中介行業第一個移動展業終端——「掌中保」,開啟保險「移動保險超市」時代。
『伍』 保險經紀人如何進行業務創新
您好,作為一個保險經紀人,首先至少要通過保險代理人資格證考試,另外還要選擇一個好的正規的保險公司或者平台(如聚米網),主動習掌握一些好的技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和責任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陸』 對我國保險創新的認識
我國在當今和未來的環境和背景下,要不要發揮保險職能與功能已不再需要爭鳴,相反我們更應當反思和總結我國保險職能與功能過去與現在的實現情況及其效果,探索與創新我國在新時期更大程度實現和發揮保險的職能與功能等問題。為此,就我國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與創新的方向與路徑,提出如下幾點思考。
(一)培育和塑造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與創新的環境。保險的產生應環境發展而生,保險的發展更受制於環境。環境包括制度環境、體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等外部環境,也包括保險企業的內部環境。環境因素是保險存在與發展、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的胚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培育與塑造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的良好的環境,就是使得保險職能與功能的積極效應在社會上得到大力宣傳,社會逐步加深對保險及其職能與功能的認識;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在經濟上具有國際經濟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符合與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遵循經濟規律及其軌跡;保險職能與功能的發揮能夠得到政治、法律、管理與民主等制度的支持與保證;在文化上保險職能與功能得到廣泛的接受與認同。充分認識保險業存在的現實環境。跟蹤環境的動態與變化;適應環境,抓住環境變遷的機遇,是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與創新的前提。在我國,首先需要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的企業內部環境的改善,以內煉應對外部的環境變化。
(二)選擇保險職能與功能高效實現與創新的途徑或路徑。保險職能與功能的二重性已經揭示,保險職能與功能的社會屬性必須為我所用。保險制度具有自身的特性與天然優勢,同時它天生具有一定的弱點和局限,表現在:投保人可能遭遇的信用風險;投保人的道德風險;投保人的逆選擇;保險存在的有限的承保能力;保險只能減輕隨機事件誘發的並能用貨幣度量的損失;保險不能直接降低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等實現保險職能與功能的一般途徑,就是「驅利避害」,即發揮保險的有利作用,減少或杜絕保險的不利作用;發揚保險的積極功能,減少或杜絕保險的消極功能。我國應當注重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協調與平衡,同時有所側重。當前,我國保險業應堅持和不動搖大力實現保險的經濟損失補償與給付的基本職能,擴大保險資金融通的功能,探索和增加社會管理功能的新的形式,尤其是資金融通與社會管理功能創新的新的突破口。
(三)正確把握和擴大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與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與創新保險職能與功能,需要考慮其實現的廣度與深度,而廣度與深度的問題必須依據和選擇參照系或參照物。這就是說,新時期對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與創新,是以我國保險與保險業發展,抑或國外保險與保險業發展的過去與歷史為參照,或者以我國保險與保險業發展,抑或國外保險與保險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為參照。我們認為,孤立考慮其一或有失偏頗的偏重,將難於把握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的度,相反,總結與繼承國內外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的經驗,傳承其精華,立足國內外保險業發展的現實,洞察發展的契機與走勢的綜合平衡。目前,我國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面不夠廣泛,如保險提供的保障面不大,服務惠及的對象有限;保險作用的領域不夠寬泛等。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的深度與增加值大有發展空間,如通過保險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所揭示的數據看,我國保險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不夠高;與金融業的其它行業相比較,保險應發揮的作用與實際發揮的作用尚有較大差距。在總體把握「度」的前提下,擴大我國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保險作用的廣度與深度,是保險業壯大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積極鼓勵與引導和適度監督我國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與創新。在我國,引導和鼓勵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與創新,離不開國家政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出台,如保險發揮社會管理功能,參與企業年金的運作,需要有關保險公司與企業在稅收上的政策配套。對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與創新的引導,保險監管部門地位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它的作用猶如一根指揮棒,使得作為保險職能與功能實施載體的保險企業或公司,在實施保險職能與功能時,能夠在保險監管部門及其政策的指揮下,協同配合共奏美妙的保險職能與功能的最強音。另一方面,為力求減少保險職能與功能的不利實施或方向的偏差,國家和保險監管部門給予一定的監督與約束是絕對必要的,一是防止保險職能與功能的隨意誇大與濫用,如非保險經濟損失獲得超額賠款;維護被保險人利益的保險基金投入禁止的領域。二是防止關系國計民生或人民需要的保險服務得不到應有的提供,壓制保險職能與功能的發揮,使其發揮的領域與力度十分有限,如簡單片面追求安全性,將保險基金大量存放在銀行;又如只發揮保險的負債營運與創造,而不顧保險的資產經營或資本運作,或者不考慮兩者之間的匹配。
培育和發揮保險市場是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與創新效應的最終檢驗者的角色。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與創新,目的是讓保險的作用有利於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和造福人民,其作用的效果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市場是檢驗保險職能與功能發揮及其程度的重要尺度;由於保險市場是由保險人和投保人雙方、保險關系人、保險中介人及保險監管人等組成,所以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和效果,除保險監管人外,還受到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中介人等市場主體的影響,如果忽視或不顧這些人的利益,可能使得保險職能與功能實現程度存在「漏出」現象。保險市場力量和市場主體的作用可以制約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因此,健全與完善保險市場機制,兼顧保險多方的利益,有利於保險職能與功能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