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保險理財的幾個陷阱你了解嗎

保險理財的幾個陷阱你了解嗎

發布時間:2021-07-13 15:20:47

❶ 前不久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一個保險理財陷阱,我對保險產生了很大的畏懼,對此您有什麼建議嗎

保險分紅就是一種忽悠陷阱、首先將你的錢款長期鎖定。陷入其中。長期不能自理。所謂理財分紅就是要自己存取自由。沒有分毫損失。這種忽悠陷阱既不能自己理財又不知道最終的效益。如中途取款扣除現金額度遠遠超出分紅的若干倍。

❷ 購買保險的注意事項和常見陷阱有哪些呢

買保險可以給我們帶來保障,但是,買保險又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關於買保險的注意事項,奶爸專門寫了篇文章,大家可以點擊這里看看。《買保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你都了解嗎?》

那麼,我們應該買什麼險種才比較合適呢?

1、壽險

壽險比較好理解,在合同約定的年限內被保人身故或者全殘,保險公司會按照約定給付一筆賠償金,主要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
2、意外險

意外險,對被保人因意外導致身故或傷殘而造成的損失進行經濟補償。
3、醫療險

醫療險,主要對被保人在治療過程中所花費的合理費用按比例進行報銷,通常會限制在一個額度范圍內。

4、重疾險

有人可能認為有了醫療險就不需要重疾險了,其實這兩種保險的主要作用是有區別的。

重疾險主要用於康復費用和補償經濟損失,人一旦得了重疾,除了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外,還會缺少收入來源,許多家庭「因病致貧」也是這個原因。


❸ 人壽保險理財陷阱

保險體制確實有好多不健全的地方,中國的保險起步比較晚,外國都已經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國真正起步才二十幾年。相信以後體制會越來越完善的!

❹ 分紅型保險陷阱

分紅險的坑有這些:
1、分紅保險紅利有「保底」
分紅保險的紅利來源於險企實際經營情況好於預期時所產生的盈餘,也就是說分紅保險的分紅是隨著公司經營狀況變化的,如果公司經營不善,甚至會出現零分紅現象。所以說分紅保險的紅利根本不存在「保底」一說。

2、以歷史業績暗示分紅保障
相關專家指出,分紅保險的獲利性最主要的關鍵是每家壽險公司的持續獲利能力。而某些公司過分誇大其歷史業績,來顯示高分紅收益率,無異於誤導消費者。

3、購買分紅保險能「雙重免稅」
分紅保險中根本沒有所謂的「雙重免稅」。在中國,老百姓拿自己的錢去買保險,這些錢本身就是稅後收入,那就不存在再被免稅的問題。而且,分紅保險的紅利所得不征稅,和銀行存款的利息稅也不具可比性。

在當今通貨膨脹的社會大環境下,投資分紅險是保本增值的最好選擇,分紅險能抵禦通貨膨脹,獲得良好收益最穩健的保險,既保障又有收益。可是現在的保險合同和條款完全由保險公司自己制定,是典型的格式合同。所以選擇險種要慎行,不加分析,盲目投保,最終受損失的還是個人
其實奶爸不建議你買理財型保險,原因看這里:《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理財型的保險》
購買分紅險可以咨詢奶爸保,奶爸保是一個第三方保障咨詢平台,會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為用戶選購最合適的年金險,從此買保險再也不怕掉入陷阱。

❺ 銀行理財最常見的2個陷阱,你中招了嗎

誤區一:銀行理財產品不會「虧本」

不少投資者認為各大銀行理財產品跟銀行存款一樣,不會虧本,這種想法其實是存在誤區的。一般來說,根據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產品可劃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兩大類。

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或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最低收益並承擔相關風險,其他投資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約定分配,並共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的理財計劃。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前者的收益到期為固定的,例如:6%;而後者到期後保證可以獲得的僅是最低收益,例如:2%,其餘部分視產品掛鉤標的表現和具體的約定條款而定。

非保證收益理財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不承諾理財產品一定會取得收益,有可能產品到期無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非保本理財產品甚至有可能發生本金虧損。因此,投資者應該謹慎選擇產品類型。

誤區二:預期最高收益等同於實際收益

很多投資者往往把「預期最高收益」等同於其最終能夠獲得的收益。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味追求預期收益指標,而在理財產品到期後,如果出現最終收益低於預期最高收益時,投資者便會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其實,「預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預期收益可能最終不能實現。投資者在閱讀產品指南及條款內容時,須同時關注其中列出的較差或最差投資收益情形。

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在高收益的背後往往隱藏著高風險,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切不可只看重收益而輕視風險。通常情況下,高收入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強於低收入者,年輕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強過年長者。所以對年長者而言,挑選理財產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選預期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需綜合考量,選擇那些保證本金、收益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

❻ 買保險有哪十大陷阱

做過很長保險的人都知道,經常會看到有些客戶在購買保險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誤區。還有不少保友問關於保險的問題,也有保友說自己一時沖動買的保險成了雞肋,續費不劃算,不續又白損失。
保險行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銷售人員良莠不齊,有些雞肋產品被過度包裝,不了解的人很難辨別。
過去的2017年,八零九零後中年危機,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大家的保險意識都比以前強了許多。保險的確是剛需,可當中陷阱如何辨認?買回來的到底是不是燙手山芋?
所以這次再次開講給大家一些購買保險的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這些保險「陷阱」,千萬要小心
買車險千萬別被贈品迷惑
進入5月,車險行業優惠促銷迎來高峰,各車險品牌的優惠一個比一個力度大。各大車險品牌都推出了大力度的優惠活動,僅以買車險送油卡為例,優惠價格從400元到2000元不等。記者采訪市場了解到,一些車主在選擇買哪家車險時,很大程度取決於優惠及贈品,業內人士提醒,買車險別被贈品迷惑。
其實,買車險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要清楚自己所購買的保險內容。例如有的代理給出一個很低的車險報價,消費者就直接交錢什麼也不管,其實這是以降低保額、減少保險項目換來的低價,結果出了事故消費者才發現,不夠賠了或是保險公司不賠。
溫馨提醒:有一些人或者其他渠道銷售者會在投保時耍一些小聰明,以降低保費。如未經過客戶同意,私自減免不計免賠險種。不計免賠一般3000多的保險也得400元左右,這樣以來就達到了降低保費的效果,客戶一般而言不會發現。
各位千萬不要小看這個不計免賠險種,因為一般車險都會有免賠金額,如果不買不計免賠的話,出險後就不會享受全款賠付。
舉個例子:
比如你開車撞樹:
單車肇事負全責,車輛損失3000元,樹(他人所有)損失500元。
如果投保了車損險和三者險的不計免賠,就能全額獲賠;
如果沒有投保不計免賠,由於是全責,扣20%,就只能賠3000*80%+500*100%=2900。
這樣的話,修車還需要自己掏那600元。
綜上所述:各位車友、各位看官千萬不要被誘人的贈品迷的眼花繚亂,要學會一些鑒定和辨別車險的能力,畢竟我們和保險息息相關,買保險要找身邊信得過的保險人。
超級全能保險=什麼都保不了
如果一款保險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那真相只有一個!
這款產品把用於做健康保障的錢,分了一部分去做理財。因此,它的健康保障的能力被嚴重削弱,看似什麼都保,但其實保額都很低,基本等於「什麼都不保」!
各種金也是一樣,本來錢就是屬於你自己的,硬要交給保險公司去理財,理財的收益有多高?絕大多數都不足2%,贖回還得扣手續費。放余額寶里都不只這點收益,還能隨時贖回呢。這筆錢交給了保險公司,如同錢進了死胡同,想出都出不來,絕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萬能險,最後會變成萬萬不能險;所以不要「全險」,先要「最保險」。最佳保障絕對不是這些所謂保障全面的保險!
只買理財保險=沒買
每年保險公司開門紅,促銷產品一大堆,不瘋搶一回都不叫開門紅。月月領,年年領,領到百年歸老那一天,贈送萬能賬戶利上加利!這不太劃算了,太霸氣,太犀利了。要是沒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我都覺得世上怎麼會有這么好的東西!在鬥智斗勇中智商超群的朋友們,理性分析一下好不?這是理財險!!長期理財是可以買,但是經濟支柱更重要的是疾病和身故保障,理財和養老是35甚至40歲以後才應該考慮的險種,是保險預算和理財預算都比較充足以後才能考慮的。
曾經就見過一個客戶,一家人都很喜歡買理財型保險,一家的理財保險年繳費近五萬元。一次意外,做為家庭支柱的男主人溺亡。而做為家庭主婦的女主人接過了照看全家老小的重任。
然而那些理財型的保險卻沒有幾本是可以理賠到錢的,同時家庭經濟受損的時候,那些保險費每年還是要繼續交的。
買錯保險真的可能雪上加霜!
保險主要功能是保障,不盲目相信高收益宣傳
保險從來都不欺騙,欺騙的是人心;保險從來都沒陷阱,陷阱都是人為。明白保險的本質意義,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不貪小便宜,不被表面色彩所困擾,為自己和家入買對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❼ 保險理財產品真的靠譜嗎

理財這事,看似簡單,其實深奧。
理財就是生活呀。
你說的那種情況,屬於傳說。目前看是這樣。
如果有人在你耳邊不停的說,那是誤導消費。
日本人,人均7張保單,這話不錯,但是人家那是為了保障,不是為了收益。
買保險,一定要關注的是保障。保險知識理財的一種工具,是最具防禦性的工具,是中長期理財。
存錢保本去銀行,保障風險找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去找證券股票和基金)。
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這是鐵律,說無風險賺錢,那時騙子。
況且,講白了一個道理,都說錢生錢,如果大家都錢生錢去了,誰還幹活。
賺錢,一定是自己的事,想不勞而獲,那是不可能的,至於怎樣省錢,守住錢,資產保全,對抗長期的通脹,規避未來不確定的財務風險,那是狹義上的理財。

將下面一段話摘錄給你,洗完更會有幫助吧。這是我最喜歡的,對於理財的解答。

理財 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年輕是資本,年老是財富
將資本轉化成財富,是一輩子的事。
理財是什麼?
是炒股、買基金、投資房產?還是炒黃金、買外匯、再買幾幅外國油畫?若真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反反復復言必稱「可持續性」呢?
理財本來是為了讓財務更健康,生活更幸福,讓人的一生在有效的保障之下安然度過。
炒,是對理財的最大誤讀。
單一的金融產品投資蘊含著很大的風險,那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就是理財了吧?通貨膨脹高起與資產價格暴跌並行,有效的資產配置未必能完全規避風險,至少在 泡沫破滅的那個階段是如此。
理財是一種綜合的個人及家庭財務規劃嗎?
這個答案最接近教科書,通過長期有效的金融資產配置,確實能夠達到規避風險、資產增值、甚至財務自由的目標。不過財產規劃固然重要,但忽略了職業規劃,人脈投資、以及如果應對極端風險等內容,同樣很難實現財務自由。金融資產投資只能屬於狹義理財的范疇。
廣義上理解,理財不僅是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財務規劃,更是一種習慣,生活方式,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資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外界影響,有些資源得到強化。把資源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就是廣義的理財。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尋找被低估的資產,將手中的現金轉化成這些資產,以抵抗通貨膨脹,避免財產縮水。
自從金本位的體制解體後,為支持人類不斷擴張的經濟活動,信用創造的速度越來越快,貨幣泛濫成為一種趨勢。長期來看貨幣必然貶值,只是有時快,有時慢,各個地區不同而已。特別是在當前虛擬經濟超越實體經濟的情況下,貨幣資本的增值速度一定會落後於金融資本,完全的持有貨幣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比較一下2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水平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可見,狹義理財也就是金融資產配置的過程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即使不是投資高手,也可以通過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方法來戰勝通脹。
職業發展也是重要的理財手段,它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在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要想取得職場上的成功,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財務規劃更重要。當然,也可以離開職場,選擇創業,只不過這是風險更高的一種理財行為。可見,投資理財活動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為什麼說理財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怎麼對待財富,那麼他也會怎麼對待生活。
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沖動的還是謹慎的、是勤奮的還是懈怠的、是勇敢的還是懦弱的、是偏激的還是溫和的,不同的心態決定不同的投資理財結果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可以窺見人性的復雜,投資理財過程中也是對人性的檢驗,理財同生活一樣,是對人生的磨練。
年輕是資本,年老時財富,如何把資本轉化成財富,這是一個投資理財的過程,將貫穿人的一生。那麼,你准備好了么?

祝好!

❽ 理財投資需要避免哪幾個心理陷阱

1、不考慮整體
假如你現在花50元買了一隻股票,一個月後出現了兩種情況:第一種,股價一路飆升至75元,第二種,股價在漲至100元後又下跌至75元。那麼,這兩種情況,哪種更加令你高興?
很顯然是第一種。但是兩種情況,你最後賺到的錢是一樣的。
所以,無須為了股價的起落而心情郁悶,要考慮整體,一隻股票最終賺到的的錢才是重點。

2、錨定效應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股票一旦被套,絕對不走,只要解套,立馬拋售。
這就是投資中的錨定效應,指人們在進行決策判斷時,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掉進這個陷阱的人,買進一隻股票,無論日後如何漲跌,他對比的標的始終都是你買入時的成本價格,而不是這家公司的實際價值和未來升值潛力。因此時常會錯失一些好股的上漲行情。
3、為什麼一些基金公司常常改名
心理學發現,人們在搜集資料時,傾向於認為近期的、易得的和易理解的資料更加有用。
A、 近期的:比如,當市場環境好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沉浸其中,大筆資金投入,以至於忘記之前熊市的經歷。或是,在牛市將盡的時候仍然毫不自覺,依舊沉醉在之前的感覺中。舉個例子,在2007年底很傻很天真將大筆資金投進股市,然後在08年損失了大半。
B、 易得的:投資者會對於出現在媒體頭條(易得)的信息更加留意,而對於企業經營情況、財務報表分析等需要自己的挖掘的信息沒那麼留意。而實際上,它們是同樣的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有時可以看見這樣的現象:某某基金公司一直業績不好,所以產品銷量也不佳,但是一旦改名,該公司發行的產品就比以前要火爆。而許多投資者甚至不知道它是舊公司更名而來,以為那是一個成立的公司,因為他們只著眼於媒體上易得的信息,不做深度探究。
C、 易理解的:對於自己看得懂的資料,投資者會更加留意、認為更加有用。但是實際上,在自己不理解的領域里,有更加多重要的信息。
4、損失厭惡
著名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曾經做個這樣一個實驗:擲一枚硬幣,擲到正面可以獲得150美元,擲到反面則損失100美元。按照概率論,如果投資者多次參與該游戲的話,他賺錢的概率是大於虧損的。但是,當時做實驗的大多數人都拒絕了這個賭局。
可見,在多數人們心中,對待損失是十分厭惡的,他們寧可失去有可能獲得150美元的快樂,也不願意承受可能失去100美元的痛苦。
在實際投資中,當你買的股票跌了,大部分情況下你不會拋售,而是會守著它一直到它漲上來。但是當你買的股票漲了,你就會快速將它拋售,早早「落袋為安」,而同時也錯過了它上漲的可能性。

❾ 萬能險三大陷阱你都知道嗎

混淆「兩大賬戶」,隱瞞初始費用,誇大收益率 作為介於分紅險和投連險之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產品,在代理人「收益超過銀行存款利息」的宣傳攻勢下,萬能險一躍成為了今年國內保險市場的新寵。然而,高收益的背後卻潛藏著誤導的陷阱。 賬戶陷阱 萬能險熱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萬能險產品有最低保證結算利率,具有長期儲蓄習慣的消費者總是將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與銀行的存款利率進行比較。 然而,一些保險代理人在引導消費者將萬能險收益率與銀行存款進行比較時,大都籠統地告訴消費者一個萬能險的年收益率,卻有意無意迴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萬能險「保障+投資」的兩大功能決定了它的兩大賬戶:一個是投資賬戶,另一個是風險保障賬戶。而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僅僅針對投資賬戶中的資金收益。 由於代理人的「籠統」,不少投保人根本就沒有弄清楚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的計算基礎,而是將已繳納的全部保費作為基礎,簡單套算最終收益,最終導致實際收益率大大低於其預期。

閱讀全文

與保險理財的幾個陷阱你了解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