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保險是國家政策導向

保險是國家政策導向

發布時間:2021-07-14 18:42:35

A. 保險在國家發展的作用

社會保險既是一種社會政策,又是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社會保險制度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國社會保險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穩定機制社會穩定機製作用主要是通過對廣大勞動者和社會成員的經濟生活實施穩定、可靠的基本保障來實現。在正常情況下,勞動者是通過按勞分配以工資報酬等方式來維持本人和家庭的生活來源。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勞動者在年老、患病、負傷、生育、殘疾、死亡,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或者處於下崗、失業等狀態下,無法依靠勞動報酬以維持勞動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時,勞動者依法參加了社會保險,就可以依靠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措的保險基金和積累,及時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通過對勞動者及其家庭的毖要保障,可以調動勞動者及其其家屬的積極性。促進社會安定及經濟發展。
(二)促進勞動力再生產社會保險是保障社會勞動力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而人類社會的再生產,不僅包含物質資料再生產,而且也包含勞動力本身的再生產。正如恩格斯所表述的:「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產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勞動者在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過程中,既消耗一定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也損耗一定的勞動能力,勞動能力會逐漸衰退,直到全部喪失。勞動者參加了社會保險。在發生病、傷、生育、失業等情況時,就可按社會保險有關法律規定(如醫療保險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必要的物質幫助,從而使勞動者恢復健康,恢復勞動能力,並對勞動者的家庭提供穩定的經濟保障,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促進勞動力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因而社會保險就成為促進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三)調節社會分配,促進社會公平調節社會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是社會保險的重要作用之一。社會保險除了具有為經濟發展籌集資金的重要作用外,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調節社會分配關系,它對國民收人的再分配起著制約與推動作用。也就是說,通過社會保險調節社會分配關系,促進社會公平分配的實現,保持社會的協調與穩定。
社會保險促進社會公平作用的實現,主要是體現在資金籌措、支付和使用的全過程中。社會保險資金來自勞動者本人及企業繳納的保險費,以及國家的財政資助。國家財政補貼的社會保險經費來自國家稅收,國家通過稅收向高收人者徵收較高的費、稅,以補充社會保險經費,擴大社會保險基金的來源,增加保險資金的積累。國家通過社會保險體系或渠道對社會保險資金進行再分配,向低收人者、失去收人來源的勞動者傾斜,支付較高的保險金,保證其基本生活需要,從而平衡國民收人水平,事實上是相對地提高低收人者的實際收人水平。通過社會保險對收人進行的再分配,縮小了勞動者之問的收人差距,促進了社會收人分配進一步合理化。
(四)積累必要的資金,推動經濟發展社會保險是國家的一項社會經濟政策,它不僅在調節勞動者和社會成員的消費過程中,通過有關保險項目如退休、患病、工傷、職業病、失業、生育等,對那些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及其家屬提供必要的物質資助,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使這些社會弱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會購買力,增加消費性支出,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社會保險制度還可以籌集和集中一大筆資金用於經濟建設,從而在客觀上起到了為國家提供相對穩定的巨額長期資金、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十八大以來,國家對保險行業有哪些扶持政策

對保險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1、農牧保險免稅。

依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對提供農牧保險的保費收入,免徵營業稅。其范圍是指為種植業、養殖業、牧業種植和飼養的動物提供保險的業務。

2、保險企業開辦的一年期以上返還性人身保險業務的保費收入免徵營業稅。

其中一年期以上返還性人身保險是指保險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到期返還本金和利息的人身保險,具體包括普通人壽保險、養老年金保險、健康保險等。免徵營業稅的具體險種,須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免徵營業稅的具體險種》所列范圍執行。

3、境內保險機構為出口貨物提供的保險產品,不徵收營業稅。

即其保險業務收入,可以不納營業稅。但境外保險機構以在中國境內的物品為標的提供保險,應視為在中國境內提供保險,其保險業務收入應在中國繳納營業稅。

4、對保險企業開辦的個人投資分紅保險業務取得的保費收入,免徵營業稅。

個人投資分紅保險,是指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具有死亡、傷殘等高度保障的長期人壽保險業務。保險期滿後,保險人還應向被保險人提供投資收益分紅。

5、農林作物、牧業畜類保險合同暫免徵印花稅。

6、人壽保險合同、健康保險合同不徵收印花稅。

(2)保險是國家政策導向擴展閱讀:

國家還對投保人有稅收優惠政策:

1、個人獲得的保險金收益中「保險賠款」一項可依《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五項,免徵個人所得稅。

2、企業投保人參加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准予稅前扣除。

3、企業為全體雇員繳納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及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險費,准予稅前據實扣除。

4、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繳費總額在工資總額4 %以內的部分,從成本(費用) 中列支。各地試點的企業年金稅收政策差異不大,企業繳費稅前列支比例一般為企業工資總額的4%-8% 。

5、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的,提取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可從成本中列支,准予稅前扣除。

C. 國家對保險行業有什麼政策

新華社14日受權播發了《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新辦12月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劉永富在會上表示,中國將按照覆蓋廣泛、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則,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劉永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中國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顯現出一些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他說,這一制度的覆蓋范圍不夠廣泛,大量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有參保;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沒有做實,未能真正實現部分積累的制度模式,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對基金的需求。

他表示,養老金計發辦法不盡合理,缺乏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還不健全,養老金總體水平還不高。

同時,這一制度的統籌層次也比較低,中國多數地區還沒實行省級統籌,基金調劑能力比較弱。中國的企業年金發展滯後,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還沒建立起來。

劉永富在會上表示,隨著中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就業形式的重大變化,非公經濟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迅速增加,但是大量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能納入養老保險體系,這就使他們的社會保險權益受到影響。

「對此,統一規定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都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同時對他們的參保繳費政策以及待遇計發辦法予以統一,才能使他們退休以後的基本養老保險權益得以落實。」劉永富說。

劉永富表示,目前中國不夠合理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應當改變,將採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本決定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逐步過渡」的方式來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劉永富說,按照現行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繳費滿15年以上,基礎養老金都按照當地職工上一年平均工資的20%計發。這種辦法存在問題:一是缺乏激勵約束機制。繳費15年以上的參保人員不論繳費多少,也不論繳費時間比15年延長多少,基礎養老金都一樣,這不符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其次是不符合退休人員實際情況。目前中國退休人員退休後的平均余命為25年以上,而按現行計發辦法個人賬戶儲存額領取10年後就沒有錢了。

他說,按照新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養老金中的基礎部分增發一個百分點,上不封頂,能夠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而且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考慮了退休人員平均余命的實際情況。

相關報道: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已考慮到繳費困難人員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不會動用全國社保基金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退休者待遇不會降低

劉永富在會上透露,將再選擇幾個地區進行擴大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另據人民日報報道指,養老保險新政策一個重大的變化是:逐步做實個人賬戶。

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是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原則,目標是實現基金的部分積累。但在實際運行中,由於養老保險沒有歷史積累,而退休人員越來越多,為確保當期發放,不得不動用了本應留作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致使個人賬戶形成空賬。這樣既不利於養老保險制度的長遠穩健運行,也難以保證老齡化高峰到來時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為此,必須未雨綢繆,從現在開始就逐步做實個人賬戶。

做實個人賬戶後,個人賬戶基金完全由個人繳費形成,全部歸個人所有並且可以繼承,具有與統籌基金不同的私有屬性。而且,個人賬戶養老金完全根據個人繳費多少來確定。這意味著,多工作——參加養老保險的工作時間長、多繳費——個人繳費基數大,將來退休後就能多得養老金。

D. 國家給保險行業的政策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互聯網對中國保險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6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加快發展保險業從行業意願上升到國家意志。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商業保險發展的體系。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對保險業的重視和支持開啟了新興保險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激活了中國保險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保險業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未來十年的發展應該是會越來越重視保費的質量,提供的保障,而不是保費規模。過去二十年過度追求保費規模,銀保,代理人,中介渠道混亂不堪,給保險留下了「傳銷」的罵名,這是因為資本逐利,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了行業生態。而資本早晚會發現,這樣繼續搞下去是竭澤而漁,再加上國家管控,所以今後十年的保險業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改善。會逐步像外資公司看齊,而越來越多的中等公司進入市場,不斷競爭,也會倒逼保險公司從產品服務等多方面自我升級換代。
二、當前90%的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度和職業素養,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客戶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所以未來10年,保險業急需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國家也應該會有配套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產銷分離是大勢所趨。
三、保險公司靠費差和死差賺錢會變得越來越不可能,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群眾意識提高,信息越來越對稱,代理人制度將走向墳墓,網路營銷將成為主流。保險公司會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追求差異化發展,構建自己的生態。
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健康險,財險(主要是車險),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金險的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責任,產品也會變得越來越合理。互聯網帶來的長尾效應,客戶的保險需求會得到全方位的滿足(比如家財險)。
五、保險將成為一種必需品。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保險行業。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E. 保險 國家供給側改革

一、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二、改革目的(進行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三、改革措施:
1、宏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二者相互配合,協同發力。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宏觀政策提出的具體要求,釋放出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的重要信號。
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盪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2015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通過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實施穩定市場的有效措施,新的動能加速孕育形成,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不少實惠。在此過程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
2、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中國整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正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的形態轉變。然而,在產業結構表現出顯著改善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方面,第三產業的提升潛力仍然十分大。與歐美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第三產業比重相比,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仍然較低,還不到50%。
另一方面,中國工業體系中傳統工業較多,新興產業的增長難以彌補傳統工業的萎靡,內部結構矛盾十分明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為中國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指明了方向。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整體水平提升明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金融業與房地產業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傳統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例下降,金融保險、計算機服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社會化養老、休閑旅遊、社區服務等新型服務業越來越受到關注。
3、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微觀政策要活」。做到靈活的微觀政策就是要通過完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者潛力,放活政策做活微觀經濟,充分釋放生產消費活力和內部增長潛能,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微觀經濟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發展的「推進器」,放活微觀政策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蓄發展新動能的現實需求。做活微觀、提質增效對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微觀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不竭源泉。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市場活力沒有得到充分激發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對市場主體干預得太多。因此,實現「微觀政策要活」政策目標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加快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轉變政府職能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基本思路,將該放的放下去,將該管的事管好,將該服務的服務到位,真正做到「放水養魚」,激活微觀經濟。
①增強經濟領域簡政放權力度:
簡政放權應避免各類部門「一刀切」,向經濟領域適度傾斜。另外,簡政放權應更加重視從企業生產經營全流程角度進行整體部署、全方位為企業松綁,避免各種抓大放小、抓實放虛、我抓他放等行為對改革紅利的抵消,切實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
②簡政放權應向小微企業和服務業傾斜:
政府應該從兩個方面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
一是降門檻,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證照和資質、資格審批,給小微企業更多的「出生證」;
二是優服務,在財政、金融、人員培訓、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對小微企業傾斜,給小微企業適當地「喂點奶粉」,切實讓新注冊的800萬小微企業盡可能地活下來,並以此帶動「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
③通過社會領域簡政放權降低市場准入門檻:
社會領域的簡政放權也不能裹足不前,而要齊頭並進。
一是要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的准入限制,鼓勵民間資本為政府「補位」,加大教育、養老等社會領域的投入力度;
二是要對社會領域的各種評比、達標、認證、收費事項進行全面評估,該保留或下放的進行保留或下放,其餘的則應盡可能取消,最大限度為企業「松綁」,切實降低市場門檻;
三是轉移支付制度改革要跟上,使地方政府有能力也有積極性跟隨中央步伐進行簡政放權,為避免社會領域的「中梗阻」、打通「最後一公里」提供有力的支撐。
4、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需要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加快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培育一大批改革的促進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最大程度地釋放改革的新紅利。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不穩定因素較多。走進新常態的中國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在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趨勢,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時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包容、不可持續等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每一項任務,擔子都不輕,所面臨的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增強結構調整動能、釋放創新驅動潛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點問題,依然需要通過切切實實的改革來加以推動。
不深化改革,發展就難有活力、難有成效、難以可持續;不深化改革,存在的問題就可能更嚴重,甚至不能完全排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改革過去、現在都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和關鍵一招。要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必須培育千千萬萬的改革促進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堅決破除各種利益的藩籬和體制機制的弊端,充分釋放改革新紅利。
5、社會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思路,必須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社會政策要托底是其中之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等,必然會影響部分群體的就業和收入,但這是必須要過的檻,必須要經歷的陣痛。所以要更好發揮社會政策穩定器的作用,守住民生底線。特別是要把重點放在兜底上,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務,為結構性改革創造好穩定良好的社會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真正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選擇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①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實行有利於促進就業的財政保障政策。公共財政應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小型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傾斜,財政支出逐步向民生傾斜,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扶持力度;實行支持和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充分發揮其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中的作用。
完善和落實促進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的優惠政策;實行更加有利於促進就業的金融支持政策。要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加大支持自主創業力度;實施鼓勵勞動者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的扶持政策。通過優惠政策和就業服務,扶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就業。
②要努力推進重點、困難群體就業:
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工作。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通過多種形式靈活就業。繼續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要加緊消除流動就業的制度壁壘,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
同時,要積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確保就業困難群體隨出現隨援助隨就業。推進各類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做好婦女就業工作。
③加強配套措施改革:
一要全面提高就業能力。要加強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技工院校示範校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和現代技工教育培養體系。重點支持急需緊缺行業技師培訓,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就業培訓,加快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健全完善社會化職業培訓網路。
二要提升就業服務能力。要加強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全面實行就業失業登記身份證識別系統,建設城鄉人力資源基本資料庫。要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促進就業和配置人力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路建設,促進信息資源共享。
三要加強勞動者的保護措施建設。健全勞動標准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推進企業改善勞動條件。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提高小微企業與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履約質量。擴大集體合同制度覆蓋面,提高集體協商的實效性。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加大對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市場的監管力度,全面推進「網格化、網路化」管理。全違法行為預防預警和多部門綜合治理機制,有效處置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特別是要努力實現企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我們國家對保險行業的政策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國家對保險行業的扶持措施主要有政策性引導、法律保障以及一部分資金扶持。
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等。

閱讀全文

與保險是國家政策導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