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胡適在哪一篇文章中說過保險的意義
1933年4月9日,上海《申報》的「人壽保險專刊」第四期,刊出了胡適的一幅題詞,堪稱中國知名學者向國人推薦人壽保險的一次「先例」。題詞如下:
人壽保險含有兩種人生常識:
第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壯年要做老年的准備,強健時要做疾病時的計劃。
第二,「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所以微細的金錢,只須有長久的積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無怪乎,胡適老年曾將保險與人生倫理聯系起來,做過這樣一番感嘆。他說:
「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備;生時作死時的准備;父母作兒女的准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時的准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現代人。」
胡適晚年流寓美國時,並未能像在中國時那樣,有計劃地實施個人保險計劃。這導致他一度貧病交加,當心臟病復發入院治療時,醫療費也成了難題之一。實際上,他曾想過要在美國參投「醫保」,但因其年老多病,被拒之門外。對此,他不無感慨地說過這樣的話:「美國資本主義很壞,我這個年紀大了後,我想保險,他們嫌我年紀大,嫌我心臟病……」
後來,還是蔣介石託人辦理,才把胡適入院醫療費結清,解了胡適投保不得、捉襟見肘的這場難堪。當然,胡適不久即離美赴台,在其出任「中研院」院長之後,「醫保」問題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由蔣介石政府提供的優厚待遇,足以令其不再有「保險」之憂了。
(1)一篇讓你秒懂保險產品的科普文擴展閱讀: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
「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20年不談政治;20年不幹政治」的態度。
他於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B. 保險行業科普活動方案
有數據顯示,人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是72.18%。當家庭成員不幸患上重大疾病之後,醫療支出及收入減少,使得家庭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和後續治療。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在被保險人確診重大疾病之後,保險公司對其給予固定補償,可以地有效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
1、重疾險可以補充百萬醫療的不足
百萬醫療的一大特點就是高杠桿,即可以用低保費獲取高額保障,花小錢治大病。
但是其確實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免賠額,二是賠付方式。有不足當然也有相應產品來進行彌補。1萬免賠額,可以用住院醫療險來補充。
而賠付方式的不足體現在其報銷型的賠付方式上,即對需被保險人個人支付的、必需且合理的住院醫療費用在保險金限額內報銷。沒有直付和墊付服務的百萬醫療險一般需要被保險人先行墊付醫療費用,後續再走流程理賠。
這里就存在三個問題:
(1)一旦罹患惡性腫瘤等大病,初期二三十萬准跑不了,每天各項治療費用至少1萬起步。短時間內籌措這筆費用對於不少家庭都是不小的壓力。
(2)其次是理賠流程,有醫保的話,要先走醫保報銷流程,之後再把報銷單據提交給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確實比較麻煩,耗時較長。
(3)最後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謂大病就是治療康復時間長、不易治癒且花費巨大。假如萬幸治好了,後期康復、復查是一筆費用,這期間無法正常工作,收入損失也頗大。而以上提及的這些費用並不在百萬醫療的保障范圍內。
人畢竟是社會中的人,如果不幸患病走了,誰也不想給家人留下如山的債務和長期難以填補的收入窟窿。
這時候重疾險就派上用場了。重疾險確診即賠,可以免去四處籌措醫療費的狼狽,也可以用於後期治療康復和彌補收入損失。
2、消費型重疾險實現高杠桿
與消費型重疾險相對應的就是返還型重疾險。
返還型重疾險,含疾病保障和身故責任保障兩個部分,患重疾可以獲得一筆賠償,如果未患重疾身故,可以獲得一筆身故返還保險金。因此具有終身壽險的性質,相當於是「一定賠付」的產品。
消費型重疾險只有疾病保障(重疾+輕症),不帶有儲蓄或者返還的功能。只有在出險時才能夠獲得賠償,如果未出險,則不能獲得賠償也沒有保費的返還。
這樣看起來似乎返還型重疾險更值得選擇,橫豎不會虧?
但是,保障內容的增加必然帶來費率的上漲。
有人會表示,這點錢不算什麼,而且最後會返還呀,就當做把錢存銀行了。
50萬保額,買返還型重疾險30年合計繳納242820元,身故可返還50萬,看起來是賺了257180元。
我們來算一筆賬,身故保額只有在身故時返還,所以應該從投保起到身故計算兩者的收益差。假如30歲投保了重疾險,90歲時身故,保障期間一共60年。且不說通脹的問題,60年後的50萬是否還如現在的50萬一般值錢。再說你把每年省下來保費用於投資,投資有方的話,60年後本息收益也不一定低於保額。
始終還是有人擔心保費打水漂的問題。嚴格來說,消費型重疾險身故保費並非有去無回,有的消費型重疾險身故會退回現金價值。
以百年康惠保為例,雖然沒有身故保障,但是在條款中規定「若被保險人因本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以外的原因身故,百年人壽退還本合同當時的現金價值,本合同效力終止。」也就是說百年康惠保在被保險人身故的情況下會退還保單的現金價值。百年康惠保的現金價值很高,還是能實現一定程度的保費返還。
舉個例子,30歲的王先生購買了10萬保額,保障終身,20年交的百年康惠保,那麼他需要交的總保費為30600元,在他56-97歲這一階段現金價值都超過保費。在76歲時現金價值達到最高值,為42810元。
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其實並不提倡把保險當成一種投資獲利的工具,建議不要過分關注保費是否能返還。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消費型重疾險實現了返還型重疾險難以實現的高杠桿——通過較低的保費獲取高額重疾保障。
當然,如果您想要一個確定的保費返還,資金充足,年繳多幾千保費也不成壓力的話,也可以選擇返還型重疾險,復星聯合康樂一生就是是不錯的選擇,費率低於同類產品。
3、終身重疾險可以獲取終身保障
重疾險按保障期限可分為定期和終身,終身重疾險可以獲取終身保障。
在費率上,定期重疾險比終身重疾險便宜四成左右。保障期限的選擇需要考慮得更多,而不僅僅是看保費的高低。
據統計,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6.34歲,比2010年的74.83歲提高1.51歲。其中,男性為73.64歲、女性為79.43歲。
隨著中國人平均壽命提高,保障到70、80周歲的重疾險其實有點尷尬。
舉個例子,假如購買了保障至70周歲的定期重疾險,正好71周歲出險。意味著什麼?
(1)從被保險人過完70周歲生日那天起,其實他的健康保障已經在裸奔了;保障期間已結束,不可能獲得任何賠付;
(2)70周歲基本已經買不到合適的重疾險產品,就算有,面臨核保嚴格(加費或拒保)、可選保額有限(一般10萬就算高保額了)、保費倒掛等。
難道到了70歲後再患重疾就要放棄治療?為人子女,誰也不忍心看到晚年的父母在病榻中掙扎,就算不砸鍋賣鐵傾囊救治,總要努力用盡各種方式減輕父母的痛苦。
趁著還能走,最後去一次旅行,再看看世界;如果已經走不動了,至少住個好點的病房,用點進口葯盡量減輕痛苦。以上,重疾險賠付的保險金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資金有限的話,建議可以購買較低保額,以後資金充裕後再提高保額。
你無法預知自己是否會患重疾,以及在什麼時候罹患重疾,因此保障期間的選擇,建議一步到位,一次投保獲取終身保障。而且,重疾險費率隨著年齡上升而上升,所以其實還是要盡早配置到位更劃算。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跪求財險科學發展匯報文一篇。(急)
財產保險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分析新世紀、新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而提出的戰略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在宏觀上加以整體把握,又要在微觀上付諸實施。我們中國人保財險能否牢固樹立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關繫到公司自身的發展,而且事關我國經濟、金融保險業發展的全局。通過學習,就堅持科學發展觀探討如下:
一、中國人保財險公司的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目前,我國保險業處於經濟領域中的市場競爭性行業,其發展觀既要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要滿足企業特徵及其活動規律的要求。保險公司的科學發展觀是其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保財險在2008年保費總量達到了1000億元的規模,在中國的非壽險行業中排名第一,在全世界非壽險行業中進入了前十名,因此,中國人保財險要緊緊圍繞經營效益謀發展,既要重視利潤的規模數量的增長,更要重視利潤的結構和質量的提升,處理好效益、質量、規模、速度之間的關系,堅持經營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求發展,正確處理股東、員工和客戶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保險公司穩健、持續發展。因此,中國人保財險科學發展觀可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各項業務整體統籌協調發展,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適度增加規模,實現效益總量、質量、結構的穩步增長,從而達到效益、質量、規模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保財險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以風險控制、成本約束為前提,追求發展的質量、規模與速度。
發展是有條件的,加快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公司深層次矛盾的根本辦法,但不顧客觀條件的制約硬發展,則不是科學發展,且從根本上是對發展有害的。中國人保財險的科學發展觀,首先就是要明確發展的約束條件,是在滿足諸約束條件下實現的發展。從經濟角度看,中國人保財險發展的約束主要有成本約束(包括綜合賠付、綜合費用、稅收、資本金佔用、風險損失)、管理約束、人才約束、法律約束和監管約束。不顧約束條件硬發展,一方面反映了保險公司的體制存在著缺陷,另一方面會對長遠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問題。所以,在2009年的省全保會上,人保財險陝西省分公司喬總擔出了,一個重心、兩個重點、四個堅持的安排,正是對這一重要思想的詮釋。
二是以結構優化和流程整合為重點,追求發展的效率與效益。
中國人保財險在符合上述約束的條件下要以利潤的極大化為經營目標,這是由保險公司的性質決定的。保險公司實現利潤的多寡,既體現著其自身生存價值的大小及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也是衡量其發展快慢和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在現實約束和競爭壓力下,保險公司不僅要重視利潤的規模,更應注重利潤的結構和質量。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推動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實現利潤總量的增加和利潤來源結構的優化。同時,按照有利於客戶價值創造和內部風險控制的原則重組和整合業務流程,以業務流程為依據調整組織機構,建立相互促進和相互制衡的業務處理系統、風險控制系統和支持保障系統,實現科學集約化經營發展,以提高發展的效率。
三是以快速協調持續發展和做大做強為目標,追求發展的協調與均衡。
中國人保財險堅持科學發展觀,其實質內涵就是要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和各方面的積極性,盡最大的努力,實現保險公司快速協調持續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保險公司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恢復國內保險業務20多年來,保險之所以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保險的功能和作用之所以越來越突出,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之所以不斷提高,歸根到底是保持了持續快速地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使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不斷增強。但是,也應看到,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發展速度主要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外延型擴張來支撐,發展的質量不高、基礎不牢;在追求速度、追求「政績」的驅動下,有些企業變相提高手續費,打價格戰、人海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保險發展差距越拉越大;各公司之間產品結構趨同、創新缺乏、發展後勁不足;企業管理不按規律辦事,成本意識淡薄,鋪張浪費嚴重。上述種種問題,千頭萬緒,歸結到一點,都是沒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使然。換句話說,是不能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和解決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今後,保險業要不斷提高綜合實力,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和作用,要在國際保險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都要靠發展。因此,保險公司要把加快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一心一意謀發展。
中國人保財險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內容就是要做大做強,只有做大,才能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和作用,逐步改變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的局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只有做強,才能使保險公司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實力,發展壯大。做大與做強作為保險公司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辯證統一的。沒有大,無所謂強。沒有強,大也沒有意義。做大與做強是有機聯系的整體。
四是以企業文化和員工隊伍的培育建設為根本,追求發展的和諧與統一。
保險業屬智力密集型行業,人力資源是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發展要以人為本,保險公司的創新源泉和持續發展關鍵是要抓好隊伍建設,既要加強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術素質,更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從經營倫理、經營哲學角度錘煉隊伍,增強凝聚力、創造力和整體合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保險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二、中國人保財險堅持科學發展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目前,我國的經濟金融保險體系正處在巨大的變革轉軌時期,中國人保財險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發展進程中不斷做大、做強,以科學的發展觀做指導,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協調發展原則
不同的發展觀對保險公司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導向,過去保險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有些是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有些則是不科學的發展觀和不科學的發展戰略所致。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對於保險公司在新一輪的改革發展中,辨證的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關聯的各方面重大關系,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好戰略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1、實現發展與風險控制的協調。要實現保險公司的良性發展,還必須處理好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發展是永恆的主題,但發展是有條件的,發展的規模與質量不僅取決於外部市場環境,還取決於內在風險管理水平。在良好的發展質量、有效的控制風險基礎上實現的發展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保險業是高風險行業,保險公司是通過經營風險來實現贏利和發展。因此,保險公司要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系統和技術,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科學有效的內控制度,使風險管理貫穿於全員、全程、全方位,通過良好的風險控制,實現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收益,最終實現保險公司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2、把握好發展與結構優化的協調。「發展」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總量上的擴張,一是結構上的優化。發展與結構優化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在發展中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有放棄進行結構優化,而結構優化會帶來可持續發展。科學的發展觀所指的發展是建立在結構優化基礎上的,如針對機動車輛保險在財產險市場上是市場佔比最大、各家公司爭奪最為激烈、賠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利潤貢獻度與其保費佔比嚴重不匹配的狀況,各家保險公司就必須要加快發展非車險業務、提高非車險業務在整個財產險總體業務中的比重;主動細分市場,降低車險業務中高風險、低效益業務品種比例,提高優質業務、效益客戶佔比。
(二)效益性原則
保險公司是企業,利潤最大化是其經營宗旨,效益是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效益是識別和判斷保險公司發展狀況、發展趨勢的標志,保險公司的發展結果最終也表現為效益最大化。
1、效益是發展的歸宿,是保險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最有力保證。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保險公司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沒有效益,就沒有了資源要素的再投入、再調整,就難以實現正常的發展,而發展的目的是追求效益,無論是規模擴張還是結構調整,最終表現為爭取更好的效益。因此,保險公司一切經營活動的優劣都必須以效益高低為准繩,以有沒有效益為評價標准,業務發展必須是有效益的發展,而不能是規模增長了,而效益卻沒有增加,甚至下降。良好的效益可保障充足合理的資本金和償付能力,擴大資產規模,提高抗禦風險的能力;可以回報股東和客戶,從而吸引投資和留住優質客戶;可以加強員工培訓,更新經營理念,進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為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人、財、物的充分儲備。
2、質量和規模是實現良好效益的前提。保險公司如果不講究質量效益,就不會有好的信譽,要實現發展,就必須要加快業務發展,而業務發展一定程度上就會導致展業成本和保險賠款相應增長,若增長幅度超過盈虧臨介點,經營成果將不盡人意,從而就制約了發展;沒有一定的規模和市場份額,一方面不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保險經營成本上升,削弱了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導致抗風險能力的下降,進而制約了發展。
(三)穩健經營原則
保險公司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經營發展必然受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環境的直接制約,客觀上存在發展極限,盲目追求高速發展,只能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保險公司是高風險的行業,保險公司的經營特點和其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關鍵地位和特殊作用,致使保險公司經營風險具有隱蔽性和擴散性的特點,一旦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轉化為現實損失,不僅會導致保險公司破產,而且將對社會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引起社會動盪。因此,保險公司遵循穩健經營的原則,幾乎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在保險業,提倡建立百年老店,崇尚穩定持續發展。暴富、超常規不是保險業科學發展的軌跡。歷史的經驗表明,發展好的中國人保百年老店的保險公司都是穩健的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原則,能使保險公司的員工、經營管理者有一個穩定的發展心態、良性的發展預期、理性的收益預期,即使遇到暫時的困難也能從容應對,實現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目標。那種不顧保險業的特點,企圖尋求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為了尋求發展速度,不擇手段,概念充斥,只會取得短期效益,為了達到短期發展目標而不擇手段的急功近利的經營方式,不僅為未來的發展壓縮了空間,也擾亂了保險秩序和經濟秩序。穩健經營則是注重短期實效與長期實效的結合,今天的發展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不是留下隱患。我國保險公司遵循穩健經營原則,不是維持經營,更不是不要創新,而是在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內尋求快速發展。保險公司作為我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實施穩健的經營發展戰略是其必然的選擇。一方面,保險公司要制定穩健的發展戰略,營造穩健發展的管理文化,注重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有機結合,使經營管理者和全體員工有一個穩定健康的心態、良性的發展預期,以卓著的信譽取信於民、立足於世;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防範和管理機制,根據各種經營風險的發生概率,適度地安排業務比例和業務規模使風險分散,並運用保險公司自身以及外部的管理手段和技術,將風險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轉移、消除、化解。
三、陝西西保險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一)「十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保險業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十五」期間,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動下,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經濟建設成績斐然,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持續增加,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和提高。與此同時,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啟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保險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保障,為廣西保險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劃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新階段,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左右;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城鎮化進程加快,非公有制經濟佔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現代國防工業和物流業等產業布局初步形成,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期末,縣域單位平均生產總值達到30億元以上;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服務保障能力。這些目標的實現,都與保險業密切相關,既需要保險業提供保險保障服務和資金支持,同時也為保險業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創造了條件,為廣西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保險業發展帶來廣闊商機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推進為保險業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當前,陝西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在養老、醫療、就業、教育、住房分配等制度由過去國家包辦逐步向商業化、市場化方向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對保險的需求空前增長,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客觀上要求建立和完善一個多元化、規范化、社會化為特徵的社會保障體系,商業保險將成為構築多元化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需要商業保險的支持。「十一五」期間,陝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入,國有企業改革將取得重大突破;傳統產業的改造基本完成,優勢產業地位日益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經濟活力將空前提高。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市場化運作程度的提高,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將面臨更多的風險,迫切需要保險作為企業風險管控和轉移的重要手段,保障企業的穩鍵經營。這一切都有助於保險業加快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開發和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構建「三農」保護體系需要保險業發揮作用。大力發展包括農村種養殖業保險、農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和財產保險在內的「三農」保險是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將農業保險運用於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可有效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廣西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省區,農業人口佔比高達82%,農業領域蘊藏著豐富的尚未開發的保險資源,是未來廣西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四)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推動保險業進入新一輪加速發展期
2008年底,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括大內需出台了一系列新具措,特別是發展和支持三農,為陝西保險市場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有利契機。隨著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主體的增加,保險服務網路的擴大,廣西保險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充分的市場競爭將成為陝西保險業加快發展新的動力。股份制改革上市後的國有保險公司在新體制下將迸發出新的發展能量;內外資保險公司加快機構擴張的步伐,使市場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這些因素都將為廣西保險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市場充分競爭,不斷推動保險公司由以往對局部市場與客戶的爭奪轉變為對潛在市場和資源的全方位挖掘,進而實現保險業發展質與量的同步提升。
(五)各級政府對保險業的高度重視,為陝西保險業創造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國十條的發布,指明了保險業在今後一個時期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了保險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是一個全面推進我國保險業現代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我國保險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廣西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若干意見》,高度重視廣西保險業的發展,積極規劃、並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支持和促進陝西保險加快發展,為廣西保險業發展的提速創造了極為有得的政策環境。可以預見,「十五」時期廣西保險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廣西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功能和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同時,將實現行業自身的發展。
四、實現中國人保財險科學發展的途徑與對策
科學的發展觀是用來指導實踐的,以科學的發展觀來思考保險公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今後的發展路徑,是我國保險公司在競爭中求得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從當前我國保險公司的自身情況看,實現保險公司的科學發展,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經營指導思想。必須迅速確立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指導思想,通過「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指導思想,把科學發展觀滲透到公司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認真搞好「四定」:首先要確定正確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突出效益理念,以增強公司的經營實力和發展能力為目標,理性制定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具體戰略戰術方案。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發展戰略,才能凝聚起全司員工的力量。其次,要進行准確、清晰的市場定位,就是確定自己在市場上的位置。定位,就是要創造出與其它公司不一樣的經營特色,用特色搶占市場,提高市場份額,增強影響力和感染力,夯實自己的發展能力和競爭力。第三,要確定正確有力的競爭策略,就是要在選好方向、准確定位的基礎上制定達到目標的競爭策略。第四,要選定素質高、修養好、有能力的人。有了好的方向、好的定位、好的策略,還必須選定優秀人才去執行和落實。如果沒有一批強有力的執行層人員,再好的經營策略也等於零。
二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當前,要在維護好原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下大氣力建設新的營銷「渠道」。要抓住當前保險市場資源重組的機遇,與一些大的中介機構和代理商建立起緊密型的聯系。在具體做法上,其一,要瞄準大的企業集團、大的經紀人公司、代理公司,通過保險合辦、互惠互利等聯動機制,鞏固既有保險資源,以防在競爭中降費或增大投入,開發利用新興保險資源。其二,著眼於長遠,要抓代理渠道的鞏固和發展,不是被動地等人代理,而是做為合作夥伴。其三,走聯合共保之路。接到招標文件,不要忙著先研究如何擊敗對方,應先與同業公司協商共保的可能性。這樣可防止因相互競爭,惡意降費破壞市場資源。其四,適時適度地增設一些服務網點,比如保險服務所,使客戶出家門就能買到保險。其五,要積極拓展電話、電子商務的銷售渠道。
三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保險產品。市場需求是拉動產品創新的主要因素。早在1974年美國學者厄特巴克就得出一項結論:60%—80%的創新是需求拉動的。因此,無論壽險還是產險險種開發與創新都應該注重改變目前保險產品雷同、市場細分不明顯的狀況,在做好市場需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按照市場有需求、經營有效益的原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和投入,要摸清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心理期待,價格承受底線,然後有針對性地設計出符合不同客戶群體需要的、個性化的、具有不同附加值的保險產品,滿足人們多方位、多層次的保險需要。積極開發適合不同渠道銷售的產品,比如定額保單,不因技術性的問題而失去渠道。為銷售方式和模式的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制度保證,管理適應銷售,後台適應前台。
客戶的需求永遠是公司變革的動力。同時保險產品創新的另一層含意應該是開發出針對不同地域,帶有明顯地區差別的保險產品,這樣就會使不同的客戶,不同的經營者,有了較大的選擇餘地。
四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保險服務。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已進行了一些服務創新,如推出專線客戶服務熱線、事故代步車、車友俱樂部、異地出險就地理賠、小額快速理賠通道等,但是這些創新仍是狹義的、較低層次的。進一步深化保險服務創新,一方面,應圍繞「保險咨詢→風險評估→保險方案設計→承保→承保後風險防範→出險後的查勘定損→理賠」這一服務鏈,逐步向外擴展鏈接;另一方面,應從我國相關的制度改革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展開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以及附加值服務。要從細分客戶開始,分別對不同的客戶和客戶群體制定出不同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特別要制定對優質客戶群體和不出險、出險少的客戶的服務標准及服務內容,培植公司的忠誠客戶群,打造公司的服務品牌。
五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管理理念。提高贏利水平,這是管理創新的根本目的所在。首先,要充分利用電子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在展業營銷、現場查勘定損理賠、客戶管理和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代替傳統的手工操作,不要搞人海戰術,不要養「閑人」,不要層層設「機關」,交通工具也不能越多越好,把的經營成本、管理成本壓縮到一個合理的范圍。這也是提升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根本之道。其次,要不斷研究考核保險經營成果真實性的機制與措施。在保險業務經營中,只要不壓賠款、按規定提取了各項准備金後的經營成果才是真實的。但往往有些經營者把它當作一個調節器,通過技術處理來掩蓋一個單位經營成果的真實性。因此,要通過管理機制的創新,一方面規范經營行為,另一方面引導經營者自覺維護經營成果的真實性。這樣才能保持公司持續發展的能力。再次,要不斷地研究風險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風險管理重在防範,要在監控手段、監控內容上狠下功夫,關鍵在「雙核」,以保證能更及時有效地取得各種監控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當前最可怕的是明知此單要虧損,還在爭、在搶,明知是違規還是要做。
六是中國人保財險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演變為人才之間的競爭,對於科技、知識、智力高密集的現代保險業來說,更是如此。誰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誰善於使用和留住人才,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優勢,搶得先機。人才作為無形資產和財富,人才資源不僅關繫到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繫到其生死存亡。作為保險公司,以人為本包含更多的內容,這里的「人」不僅指員工,還有客戶和股東。以人為本原則,要求保險公司的經營發展必須建立在以滿意的員工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為客戶和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的基礎上。保險業務的發展,客戶的服務,要通過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真正做到一切方便客戶,一切為了滿足客戶,一切為了增加客戶價值,實現客戶關系管理上的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其員工管理方面應包括以下幾個的內容:其一、以人為中心進行管理,強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其二、進行全員管理,管理的主體是全體員工;其三、組織目標與組織成員個人的目標相統一;其四、通過良好的激勵機制調動成員的積極性。保險公司在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同時,還要依法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並不斷提高股東的投資收益。
總之,中國人保財險要實現永續、穩健發展,就必須對科學發展觀有一個全面、准確的認識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在非理性的競爭中不被淘汰出局,才能又快又好地發展,才能做大做強,才能更好地充分發揮保險應有的職能作用,在同行業中佔主導地位。
希望上述資料對您有所幫助!
D. 看懂中國保險的第一本書在線閱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想要看懂保單,主要是看保單上的具體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步:核實保單真假。投保人拿到保險合同時,一定要驗明保單真假,方法簡單,但杜絕了後患和糾紛。第二步:仔細閱讀《閱讀指引》。保險合同的保險條款部分大多會有《閱讀指引》,它只有一頁篇幅,但已將要點難點羅列其中。沒時間的投保人,可以只讀《閱讀指引》,需要詳細了解的,可以按照《閱讀指引》的目錄詳讀內文。第三步:用好《客服指南》有些投保人獲得保險合同以後,就讓它躺在抽屜里睡大覺,不出險絕不會想到它的存在。事實上,《客服指南》會告訴你,保險產品除了提供保障,還有更多貼心服務。給你保險合同,不是為了讓它「睡大覺」,裡面的《客服指南》可以讓投保人獲得更多更貼心的服務。
E. 如何看懂保險產品
首先看是關於什麼的保險 是人壽與健康還是財產與責任,是否是帶有一定投資興的,第二,如果是關於人壽與健康保險的 ,您要注意看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保險金額,除外責任,還有就是應注意的事項 比如說是事項變更的告知等等,第三,如果是財產與責任的,要注意保險標的,保險責任,除外責任等等,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告知與保證那方面的事項注意。最後 如果是一種投資性的保險,要注意保險年限,有五年十年的 ,對於資金不太充裕的不建議買這種保險,還有就是後悔時自己現金價值能剩多少 等等 大概就是這些吧 希望能幫助您
F. 科普文章,要全文
乘「挑戰者」號飛向太空迷宮
作者:王贛駿(祖籍江蘇鹽城,生於江西,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1984年6月被選為第一位到太空操作自己設計的實驗載荷專家。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進行了為期7天的太空飛行,並完成自己設計的零重力下液滴動態行為的物理實驗。現為美國范德堡大學教授。)
4月29日,是個激動人心的、難忘的日子!
美國航空航天局肯尼迪空間中心的發射場上,2000多噸重的「挑戰者」號昂首翹翅地威武聳立著。今天,我們7名宇航員,就將在這里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凌雲直上,沖破霄漢,直上九天,飛向那廣袤縹緲的,神秘莫測的太空!……
我這個美籍華人,算是迄今為止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炎黃子孫。這怎能不叫人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呢?!……
我的祖籍在江蘇鹽城。1940年在江西贛縣出生,在上海度過了幼年,讀了小學,10歲隨家人到台灣。1963年赴美國求學,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物理,1967年畢業,翌年獲碩士學位,三年後又取得博士學位。1972年被聘到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從事流體物理的研究工作。10多年來。我發表了幾十篇科學論文,獲得20種發明專利權。後來,美國航空航天局徵求太空實驗計劃,我提出的《太空旋轉中的液體平衡狀態》這一科研題目入選。經過兩年多的太空環境適應和飛行訓練,成為一名擔負太空科學實驗任務的宇航員。這樣,我這個擁有10億人口中國的後代,炎黃子孫,終於要起飛了!終於要向那一直使人為之神往的迷宮飛去了!……
太空梭飛行速度8千米/每秒。當遠離地面400千米之後,地心吸力消失了。每個宇航員感到自己的臉頓時「脹」大了,腳也似乎縮到軀體里去了,我們的身體,也突然變得輕飄飄的,感到身輕如燕,已經可以在實驗室空間飛來飛去。這時雙腳也喪失了走路的功能,只要用手或其他部位碰一下周圍物體,人就飛走了。我覺得好玩,用一根指頭著地,身體頓時就豎立起來,完成了一次倒立。這在地球上是多麼難以想像!失去重力的人彷彿有一身絕妙的輕身功;在原地旋轉,一下子會轉許多圈,就像一個陀螺。但將兩臂伸開,轉速即減緩,如將兩臂收攏,轉速又加快了。這種游戲多麼有趣!
從飛機的舷窗眺望地球,太空景觀美極了,她像個五顏六色的玻璃球,主要顏色呈藍綠色,其次是陶土色、灰黃色。地球上的河流、山巒、城市、平原看得很清楚。見了這瑰麗迷人的景色我高興極了,趕快找相機來拍攝。到了中國的上空,同伴都把窗口讓給我,我要拍中國地貌的照片,更想拍長城,可惜那幾天中國的上空多雲多霧,沒有拍到長城,只拍了上海市、長江口、海南島和東海的照片,還有兩張一時辨不清拍的是什麼地方。我准備將上海的照片放大,贈送給上海人民。
從科學家變成「太空人」,可真不容易!美國休斯頓市約翰遜空間中心的宇航員培訓機構,為此對我們進行了多項嚴格的訓練:
第一,科學訓陳。太空梭分為乘員艙和貨艙兩大部分。機身前端為乘員艙,艙的前部上面為駕駛室,容2人;下面為生活間,容8人。乘員艙後部為實驗室,容6人。貨艙就是整個機身,長18.2米,直徑4.6米。這里裝載待發射的衛星及發射設備(也可裝載回收的衛星和航天器),還裝著進行天文地學、生物醫學、空間生產工藝等研究的各種儀器等,總重量達29噸。在地面訓練時,我們的模擬實驗室與太空梭實驗室一模一樣。科學家在這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模擬實驗,以熟悉儀器、設備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我在第三號科學實驗室,除進行自己的研究實驗外,也負擔一些別人的研究項目。
第二,體格訓練。主要是失重訓練、過載訓練和鎮靜訓練等。失重訓練通常是蒙著眼睛在地面的旋轉椅和旋轉臂上進行,也在空中的噴氣飛機上進行。有時,還坐在一個上下左右搖擺不停的船上,使人體產生不良反應後,觀察其能否鎮定自若。我給上海的朋友看了一幅我在接受訓練時的照片,面部表情很難受,怎麼也認不出我平時的笑容。為了這次實驗,我作了兩年的准備,乘噴氣飛機飛行了400小時,進行垂直俯沖(造成失重)6000多次,經受了比暈船暈車還要厲害的考驗,以增強在失重環境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過載訓練在旋轉臂上進行,每次要求過載達三個g(g為重力加速度)。鎮靜訓練在固定狹小的實驗室里進行,主要是克服孤獨感和因身體不適引起的煩躁,以爭取長時間在實驗室里鎮靜地工作。訓練不好受,如果不認真對待或掉以輕心造成反應失常,隨時都可能被刷下來,一些候補宇航員馬上便取代了你的位置。
第三,救生訓練。這是指在太空梭出現故障時的應急措施。如起飛時火箭發動機燃燒不正常,在太空中艙門不密封(在太空中氣壓為零,溫度約為零下60攝氏度)等。但到了太空就得聽天由命了,應急措施一般也就無能為力。不過我託大家福,用中國話說,「祖上積德」,沒有出事。這是我的幸運。當然,太空梭的可靠性是很高的。迄今為止,「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者」號等三個型號的太空梭,共飛行19次,(我參加的是第17次)前18次都順利,唯有今年7月的第19次飛行,在起飛時發生了故障,飛機沒有起飛,宇航員全部安全撤離了。如果在起飛後才發現故障,那後果便是不堪設想的!此外,還必須接受逃生、攝影技藝、氣象知識等多方面的訓練。宇航員人選條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條是人在難受的情況下,身體感到不舒服,性格變得暴躁時,能否從容不迫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因為在太空的時間很緊迫,任何一個人如果停止了工作,就會增加旁人的負擔,並影響整體計劃的實施。
搞太空實驗,還是需要中國一句古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特殊環境里,做一項前人沒有做過的實驗,需要有相應的儀器。這次在無重力條件下進行液滴動力學實驗,就是在失重狀態下進行流體動力學研究,我使用的一台太空實驗儀器,是由門位工程師,用了6年時間才完成的,重量大得驚人,沒有幾個彪形大漢很難抬起它。它在「挑戰者」號進入太空的當天下午,也就是我實驗開始不久卻發生了故障。當時我非常著急,心想盼了10年,准備了10年,好不容易到了太空,一旦實驗做不成,那不是給中國人丟臉嗎?!雖說儀器是人家製作的,不是我的過錯,但實驗做不成,人家總說是華人科學家不行!所以我下決心要趕快修復它,為中國人爭口氣。怎麼辦呢?這是在失重情況下的維修!我想,如果把儀器的零件拆開來,那它們會一件件的不翼而飛,因此,唯一的辦法只有鑽到儀器里去修。足足兩天半時間,我的同事只看到我那露在儀器外面倒懸著的兩條腿。我沉著應付,終於找到了故障,原來是一根細小的電線短路。儀器恢復功能後,分秒必爭,我加班加點,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終於保證了實驗的圓滿完成。當然,成功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太空實驗成功,得力於李傑信博士等人在地面上的密切配合,他們作出的貢獻,絕不可低估。這樣大的一項實驗,靠單槍匹馬不可能成功,是需要靠集體智慧的。
許多人對宇航員的生活既感到興趣,也感到神秘。其實太空梭上的宇航員,按其職責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負責駕駛,包括指令長和駕駛員,他們負責操縱太空梭的起飛、飛行和降落,以及同地面的聯系;一類負責操作,包括飛行工程師和任務工程師,前者負責太空梭的技術設備和維護,後者負責飛行的具體任務,如開啟貨艙、操縱機械臂、施放和回收衛星或其它航天器;另一類則搞科學實驗,通常是從各科研機構或合作單位挑選來的科學家。宇航員都必須適應太空特殊環境下的失重、真空、低溫、高速、過載、振動等考驗,要具備適應這種環境的身體素質。對指令長和駕駛員身體素質要求最高,例如必須來自噴氣式飛機駕駛員,並有1萬小時以上的飛行經驗。如按每天飛行兩小時算,那就得該有10年以上的飛行經歷才行。太空梭駕駛員年齡一般在四五十歲,他們具備豐富的飛行經驗和在太空判斷、處理各種復雜現象的能力。對宇航員來說,首先要求心臟功能好,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強。身體運動加速後,心臟工作負擔加重,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在身體運動停止後,心臟工作的復原又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其次是視力要好,因為在太空駕駛太空梭,除依靠儀表外,仍然需要憑借自力觀察環境、操縱器械儀表,沒有一雙銳利的眼睛是不行的。宇航員允許戴眼鏡,但是要求矯正視力達到標准。此外,腦、肝、肺也要健康良好。對身體高矮胖瘦並無特別要求,但被選上的身材往往都比較高大魁偉。我身高1.8米,體重87千克多,不嗜煙酒,也算是個魁梧的男子漢了。
太空生活是神秘的,但也不都是有趣的。上了太空,胃口一般都減了。太空食物都是脫水和濃縮食物,(過去是牙膏式,現在改進了)這是為了減重和便於保存。有的做成葯片式,有的跟地球上一樣。肉類和蔬菜吃的時候都要加水,用電爐加溫,但味道總比地面差。光有營養而少味道,食慾當然不好。因為失重,什麼東西都固定不好,一不小心就飛跑了。因此吃的東西要固定起來,喝的東西要密封起來。同時要用嘴巴去叼食品,而不是將食品塞進嘴裡,真別扭。後來我學著將食品懸在空中,用嘴巴去咬,效果很好,別人也跟著學,還搶我的東西吃呢!我們6個人的食慾都不好,只有一個人與眾不同,胃口特別好。我們吃不完的食物他都拿去吃,大家笑著稱他為「清掃機」。我們飛回地面時,每人的體重減輕了約2千克,而「清掃機」卻增加了2.25千克!
我們的食品菜譜是規定好了的,由自己挑選,營養也得到保證。但即使是中國名菜,吃到嘴裡也沒有平時那麼津津有味。但大家對一些飲料或花生等果殼類食物還是有興趣的。我因為有喝茶習慣,增加了中國香片茶,每餐必喝,別有風味。太空中不準飲酒,在起飛前幾天就禁止了,因此,當任務完成即將飛回地面時,大家最想吃的就是啤酒和冰淇淋了。
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規定宇航員在太空每天都要鍛煉身體。但太空中地方有限,主要是在跑步機上跑步。跑步前,先將自己的雙肩用4根彈性繩綁在跑步機上,以免腳一用力就飛了。跑步機速度可以調節。對駕駛員的鍛煉要求更高,每天要跑半小時,科學家每天10分鍾就夠了。有一次,當「挑戰者」號從西南方向中國領空飛入時,我就開始跑步,從東北方向飛出中國領空時我停止了跑步,前後共用了7分鍾!看來我是賽跑冠軍了。我童年時看過武俠小說,那時候多麼渴望像俠客劍仙那樣,飛檐走壁,騰雲駕霧,今天已經實現了。在太空梭上,我們把每天的工作時間從12小時增加到16小時,延長4小時工作時間,這吃得消嗎?經過實踐倒還可以。因為人在太空中情況和地面不同。比如要到較高地方去工作,不必找梯子或凳子,只要腳尖用力一蹬人就飄上去了。搬一件笨重的東西只需用手指或腳尖輕輕一勾就行了。這樣人的體力消耗大大減少,一天睡上4至5小時,也就足夠恢復疲勞了。太空梭並沒規定具體的作息制度,干累了就休息或睡覺。因為生活不習慣,活動又少,能量消耗就不大。我上機時帶上去10多盒中國樂曲的錄音帶,休息時聽聽中國音樂倒真是一種享受。睡覺並沒有專門的床,隨便靠在哪兒就能睡,由於沒有重力,也就沒有上下左右的區別,在別人看來也許是頭著地倒著睡或斜掛著睡,但我卻睡得挺滿意。為了避免睡著後不小心身體飄走,一般我們都喜歡鑽在一個敞開的框子里睡,這就保險了。有一次,一位宇航員突然失蹤了,原來他是鑽到一個漏斗里睡著呢!漏斗里怎麼鑽得進一個大活人?這在地面上是很難想像的。
在太空電有比地面方便的事。比如穿衣服,不必一個袖子一個袖子地穿,只要將衣服或褲子往空中一扔,它就能自動張開,人鑽進去一下就穿上了。可是,這里大小便就麻煩了,馬桶必須特製,不然屎尿會漫天飛揚。人坐在特製的便桶上,大小便立即被抽氣機抽吸完,這才保持了機艙清潔。盡管如此,我認為在擁有眾多先進設備的太空梭上,衛生設備還是很不相稱的,它常常發生故障,使用又不方便,往往弄得人很尷尬。
一周的飛行生活很快就結束了。我們7個宇航員一齊離開了太空梭,感到發腫的頭皮開始輕鬆了,兩只腳又「長」了出來。下機後經過全面的體檢,各種指標基本正常,我身長增加了3.8厘米,體重下降了3.6千克。但不幾天,身高體重就復原了。
作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炎黃子孫,我在太空返回之後,有機會回到中國,回到了老家,心情是異常激動的。這次在上海探親訪友,我還去了童年念過書的母校訪問,與上海的科技界同仁進行學術交流。我還想去蘇州看望我的舅舅,並去祭掃外婆的墳墓。我怎麼也沒想到我能用帶有上海口音的國語同大家交談。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王乃粒先生,還代表上海科協所屬125個學會和11萬名科技工作者向我表示了誠摯的敬意,上海市航空宇航學會還聘任我和我的同事李傑信博士為名譽會員,這都是祖國給我的莫大榮譽。我想,我今後一定不會忘記生我養我的巾華民族,我願意為加強中美兩國航天科學的合作與交流盡我一點綿薄之力。
G. 保險已經作為一種知識被科普,科普保險的目的是什麼
科普保險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目前還有很多居民並不了解保險的真實意義,將保險知識普及到大眾中去,可以擴大整個保險行業的市場。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保險行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了,早期由於不規范,及其粗糙的發展,導致部分消費者對保險企業極度不信任,甚至不少人把保險銷售和騙子掛上了勾。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早期的保險推銷員及其不專業,導致經常誤導客戶,讓消費者對保險始終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很多人都是糊里糊塗的就下單了。
互聯網的優勢就是信息不對稱慢慢被打破了,以前只能聽保險業務員對你胡說八道,或者向周圍鄰居朋友這些不專業的人打聽一下保險的知識。現在在網路可以獲得更多客觀的保險知識,如果願意花錢的話,甚至還有一對一的專業客服,為你講解保險知識,幫助你做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