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保渠道在客戶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並提出相關意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關於銀行存款變保險投訴問題的分析與建議
2013年03月07日16:55
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網
近年來,消費者在銀行存款時被誤導購買保險(儲蓄型保險)的報道屢屢見諸於報端和網路,「銀行存款變保險」、「存單變保單」的問題成為新的消費投訴熱點難點。此類投訴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潛在因素。平度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緊扣消費熱點,以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投訴進行了專題探討研究並積極進行調解,取得了實效。
一、銀行存款與保險的區別
銀行存款即是儲蓄,其主要目的是獲得利息收入,而保險的主要目的是應付各種事故的經濟損失。儲蓄型保險是保險公司設計的一種把保險功能和儲蓄功能相結合,如目前常見的兩全壽險、養老金、教育金保險,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還有儲蓄功能,如果在保險期內不出事,在約定時間,保險公司會返還一筆錢給保險收益人,就好像逐年零存保費,到期後進行整取,與銀行的零存整取相類似,但其實質仍是保險,保障功能是作用首位。
二、銀行存款變保險投訴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處理的投訴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令行不禁,銀行違規。中國銀監會自2010年11月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禁止保險從業人員在銀行駐點銷售,但是仍有銀行允許保險銷售人員駐點銷售,這就為銀保銷售誤導行為提供了條件。二是漫天過海,銷售誤導。銀保工作人員在銷售時採取突出收益淡化風險的策略,主要向消費者說明收益,對中途退保遭受的損失盡量迴避,甚至將保險與國債、基金等進行片面比較,使消費者認為購買保險收益最大且無風險。有的銷售人員宣稱保險(儲蓄型保險)即是儲蓄,並不向消費者告知諸如連續存款、提款年限、中途退保風險等問題,使消費者誤認為是「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的儲蓄。對保單及合同中提到的猶豫期規定、保單現金價值、賬單管理費、風險管理費等專業術語未向消費者詳盡通俗說明,條款專業性強,消費者理解不到位。例如,消費者王先生2011年4月19日在建行存款時被銀保銷售人員誤導將2萬元存款購買了一款需「3年連存2萬6年可取」的儲蓄型保險,王先生於今年7月31日提款時被告知要支付4500元的「違約金」,而王先生竟不知自己購買的是儲蓄型保險,對於該保險的內容更是一無所知。三是針對性強,老年居多。通過投訴分析發現被誤導購買保險的消費者主要為老年人。老年人出於對銀行的信任,缺乏警惕性和理解能力不夠是被誤導的主要原因,同時銀保銷售人員利用「親情營銷」使老年人不自覺情況下「簽字」購買保險是被誤導的重要方面。2012年4月20日,隋女士投訴稱自己在銷售人員熱情服務下連合同都沒看仔細就簽字購買了保險,當時的感覺是「不買不好意思」,以至於現在很多子女不放心老人單獨到銀行存款。
三、銀行存款變保險投訴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是經濟利益驅動,銀行和保險公司相互合作。銀行代銷保險或允許保險公司駐點銷售完全是處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銀行可以從銷售的保險業務中獲得提點,即銷售提成,並且消費者保費直接變成銀行存款。在拉存款和賺提點的雙重利益驅動下銀行成為銀保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也成為「存款變保險」投訴的重災區。銀行是重要的金融機構,其業務主要涉及資金往來,同時銀行客戶中存在大量的保險潛在客戶,保險公司利用銀行的業務特點挖掘潛在客戶,銀保產品成為保險公司保單銷售的重要來源。
二是政策落實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夠。中國保監會、銀監會曾於2011年聯合下發《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要求商業銀行部準保險公司駐銀行網點銷售,從事銀保產品銷售的人員是具備保險從業資格的銀行工作人員,在銷售過程中禁止將保險與儲蓄、銀行理財等混淆,不得使用「銀行和保險公司聯合推出」、「銀行推出」、「銀行理財產品新業務」等不當用語,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不得誇大或變相誇大保險合同收益,不得承諾固定分紅收益。違反規定的屬於誤導銷售。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於駐點經營和廣告誤導等明顯違規行為的清理執行比較到位,而銷售人員銷售過程中的誤導則依然存在且難以監管。2012年6月份的一起投訴中,消費者反映銷售人員銷售時聲稱收益大於存款且無風險,而實際上低於同期存款收益。由於銷售人員承諾是口頭承諾,消費者舉證困難。如何對銷售人員的銷售過程進行監管是治理銀保產品銷售違規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是消費者風險意識不強,理財能力有待提高。消費者銀行存款遭遇銀保產品銷售誤導,銷售人員違規誤導銷售是主要原因,但消費者自身風險意識不強是重要因素。大部分老年人出於對銀行的信任,放鬆對誤導銷售的警惕,甚至沒有任何風險意識,加上由身著工作服的銷售人員在銀行內銷售和銷售人員天花亂墜的宣傳使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很多情況下保險條款沒有看明白即簽字確認。老年人理財的原則是保險與收益並重,銀行存款是風險最小、收益適當的主要理財渠道,對於其他理財產品缺少認識,理財渠道簡單化,致使出現大量存款被誤導購買保險的問題。
四、銀行變保險投訴問題的危害性
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所以消費者銀行存款被誤導購買保險行為的實質是欺詐消費者行為。而且違背了《合同法》的平等誠信原則。這種問題的存在不但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使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引起退保、訴訟等問題,而且影響了銀行在公眾中的公信力和不利於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甚至造成老年人養老金、救命錢的損失,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五、解決銀行存款變保險投訴問題的建議
嚴禁銀行涉足任何保險和基金業務,違者一律按詐騙罪論處。當前,社會風氣烏煙瘴氣,其實就是黨政機關和大國企帶壞的。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願新一屆政府趕快治理上層吧,該殺的一定要殺一批,否則這個劣等民族真的要完了。
㈡ 銀行保險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銀行、保險公司合作范圍的進一步加深和擴大,銀行保險面臨越來越大的法律政策風險。一方面銀行保險受國家政策,如稅收、資金運用、宏觀經濟、產業政策的影響較大,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針對銀行代理保險關系的成文的法令和政策出台。另一方面,現行的分業監管,既存在重復管理的問題,也存在脫節現象,在具體工作中降低了效率,影響合作的緊密度。
銀行保險存在的問題要想迅速得到解決可以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以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合作協議為主導,多種方式同時並存,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銀行保險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㈢ 論述銀行與保險合作的法律困境
沒有禁止合作啊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
(銀監發[2010]90號)
各銀監局,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
為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代理保險業務規范健康有序發展,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商業銀行開展代理保險業務,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健全並嚴格執行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和丙部操作流程。
二、商業銀行開展代理保險業務,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保護客戶利益。
產品銷售活動應當向客戶充分揭示保險產品特點、屬性和風險,不得對客戶進行誤導。
三、商業銀行在開展代理保險業務時,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存款、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產品混淆銷售,不得將保險產品收益與上述產品簡單類比,不得誇大保險產品收益。
(二)向客戶說明保險產品的經營主體是保險公司,如實提示保險產品的特點和風險。
(三)如實向客戶告知保險產品的猶像期、保險責任、電話回戶訪、費用扣除、退保費用等重要事項。
(四)不得以中獎、抽獎、回扣或者送實物、保險等方式進行誤導銷售。
(五)法律法規和監管機構規定的其他事項。
四、商業銀行應當充分了解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對購買投資連結保險等復雜保險產品的客戶,應當建立客戶風險測評和適合度評估制度,防止錯誤銷售。
商業銀行應當在營業網點理財服務區、理財室或理財專櫃等專屬區域對客戶進行評估,根據產品風險等級提高銷售門檻,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客戶,並妥善保管客戶評估的相關資料。
五、對於通過風險測評表明適合購買投資連結保險等復雜保險產品的客戶,商業銀行應當向其提供完整的保險條款、產品說明書和投保提示書並提示客戶認真閱讀,閱讀後應當由客戶親自抄錄下列語句並簽字確認:「本人已閱讀保險條款、產品說明書和投保提示書,了解本產品的特點和保險利益的不確定性」。
對於未經過風險測評或風險測評結果表明不適合購買投資連結保險等復雜保險產品的客戶,商業銀行應當建議客戶不購買,不得主動對其進行後續的產品推介和營銷。
六、商業銀行銷售人員在向客戶推介和營銷投資連結保險等復雜保險產品時,應當向其出具投保提示書,要求客戶仔細閱讀並理解。投保提示書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客戶購買的是保險產品。
(二)提示客戶詳細閱讀保險條款和產品說明書,尤其是保險責任、猶豫期和退保事項、利益演示、費用扣除等內容。
(三)提示客戶應當由投保人親自抄錄、簽名。
(四)客戶向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咨詢及投訴渠道。
(五)監管機構的其他相關規定。
七、商業銀行開展代理保險業務時,應當遵守監管機構關於投保提示、禁止代客戶抄錄、禁止代客戶簽宇確認等方面的規定,指導客戶如實、正確地填寫投保單,不得代替客戶抄錄語句、簽名。
商業銀行應當要求保險公司提供客戶滿期給付和期繳續費等客戶信息,做好對客戶的後續服務。
八、商業銀行應當審慎選擇代銷保險產品,代銷保險產品應當符合監管機構的相關要求。
對於客戶投訴多、設計上存在缺陷的問題保險產品,商業銀行應當主動停止銷售,與保險公司妥善處理相關事宜。
九、商業銀行應當明確告知客戶代理保險業務中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法律責任的界定,尤其是告知客戶保險業務出現問題時應當與保險公司進行溝通,做好風險提示與投資者教育。
十、商業銀行網點擺放的宣傳資料應當由保險公司總公司或其授權的分公司統一印製,嚴禁各營業網點擅自印製單證材料或變更宣傳材料的內容。
各類保險單證和宣傳資料上不得使用帶有銀行名稱的中英文字樣或銀行的形象標識,不得出現「存款」、「儲蓄」、「與銀行共同推出」等字樣,不得違反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
十一、商業銀行應當對擬建立或已建立代理合作關系的保險公司進行審慎盡職調查,審慎選擇合作夥伴。調查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保險公司公司治理狀況、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充足狀況、內控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近兩年受監管機構處罰情況以及客戶投訴處理情況。對調查結果不合格或存在違規行為的保險公司,不得與其合作開展代理保險業務。
商業銀行應當持續關注和評估保險公司合作狀況,對保險公司合規經營、售後服務、產品宣傳、培訓以及投訴處理等方面進行定期評價,對存在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的保險公司應當停止代理保險業務合作。
商業銀行總行應當制定統一的准入、退出和持續性合作的相關規定,對合作主體、方式和內容進行統一管理和授權。
十二、通過商業銀行網點直接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應當是持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銀行銷售人員;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
十三、商業銀行每個網點原則上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合作,銷售合作公司的保險產品。如超過3家,應堅持審慎經營,並向當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報告。
十四、商業銀行應當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考慮代理保險產品復雜程度確定不同層級營業網點代銷產品的種類;投資連結保險等復雜保險產品應當嚴格限制在理財服務區、理財室或者理財專櫃等專屬區域內梢售。
十五、商業銀行應當盡量實現系統出單和系統管控,減少操作風險;不能通過信息系統實現銷售管理的,商業銀行應當加快信息系統開發,盡快滿足相關監管要求。
十六、商業銀行通過電話銷售保險產品的,銷售人員應為具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的銀行人員,銷售行為應當按照統一的規范用語進行,妥善保管客戶信息,履行相應的保密義務。
商業銀行通過電話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的,應當先徵得客戶同意,明確告知客戶銷售的是保險產品,不得誤導銷售,銷售過程應當全程錄音並妥善保存。
十七、商業銀行應當嚴格按照與保險公司協議規定收取手續費,全額入賬,不得收取協議規定之外的其他費用。
十八、商業銀行應當督促保險公司按照監管規定在保險合同猶豫期內,對代理銷售的保險期限在1年以上的人身保險新單業務進行客戶電話回訪,並要求保險公司妥善保存電話回訪錄音;視實際情況需要,可以要求保險公司對客戶進行面訪,並詳細做好回訪記錄。
十九、商業銀行應當建立有效的投訴處理機制,與保險公司分工協作,制定統一規范的投訴處理程序,向客戶明示投訴電話,在與保險公司簽訂代理協議時,應當主動協商保險公司建立風險處理應急預案,確保能妥善處理投訴糾紛事件。
二十、當出現突發事件、重大投訴或其他重大風險事件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應當密切配合,立即妥善處理,有效化解相關風險並及時向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報告。
二十一、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和完善代理保險業務內控和風險管理體系,持續要求保險公司提供每年公司治理狀況、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充足狀況、內控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近兩年受監管機構處罰情況以及客戶投訴處理等相關情況。
二十二、商業銀行應當在每個季度結束後的30個工作日之內,內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報送代理保險業務的報告。報告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代理保險業務開展情況。
(二)發生投訴及處理的相關情況。
(三)與保險公司合作情況。
(四)內控及風險管理的變化情況。
(五)其他需要報送的情況。
二十三、中國銀監會依法對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制定相關的規章和審慎經營規則,進行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
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對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可以進行聯合現場檢查,依法對違規行為採取監管措施,追究相應責任,並給予相應處罰。
監管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相關規定,對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中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重復處罰。
二十四、本通知印發之前的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應按本通知要求予以整改和規范,並將相關情況報送當地銀監會派出機構。
二十五、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的,參照以上規定執行。
請各銀監局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內銀監分局和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O一O年十一月一日
㈣ 銀行保險銷售難題(徵集銷售過程中更多的難題及解決辦法)
你到底問什麼餓,沒看明白
㈤ 淺析銀行保險業務與銀行直接業務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是銀行代理的保險公司保險產品,收取代取費用,對於銀行個人儲蓄業務是一個豐富,而且代理險種越豐富越能增強銀行的競爭能力,就好象飯店的菜譜,好多樣,品種豐富,只有有特色的、多花樣的菜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另代理業務是單獨處理的業務,只有銀行同保險公司或網點同事後的交接,手續必須清楚、齊全,責任劃分明了就行。問題是合規做業務,不誤導客戶,不做條款的片面宣導,現在銀行的代理保險產品,銷售人員素質不一,誤導嚴重。常告訴客戶的存款,長險短做,五年產品三年保本,收益如同三年定期,其實分紅受資本市場走低的情況下,很難達到保險公司說的那樣,保險原本還應注重保險的保障上。
㈥ 關於銀行保險的問題
你這經理算是厚道的了 別人都說年薪100萬 呵呵 騙人的 不能信 哪那麼好跑啊 先要交錢考保險經紀證 這個行業基本沒底薪或者有很少的有責任底薪 試用期間沒單的話什麼都沒有 然後他就看是勸你自保了 自保完給家人保 他就賺你的提成 不過保險確實是個好東西 這個不能否認
45萬 用腳趾頭想都是騙人的啊 呵呵
㈦ 急求我國當前商業保險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原因何在如何改進2000字左右的調查分析報告
買保險送禮品,法律何在?
《保險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第四款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在保險業務活動中不得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但是,世紀保網在處理投訴過程中驚訝的發現,本月兩起投訴中均涉及買保險贈送禮品。分別是中國人保人壽的金鼎富貴贈送九陽豆漿機和泰康人壽贈送太空被。雖然只屬於個別現象,但是需要引起業內的警視。世紀保網認為:法律的權威是不容侵犯的!
銀保電銷誤導依然嚴重
銷售誤導歷來是保險投訴的焦點問題。雖然步入信息時代,保險公司的銷售模式從原來單一的業務員上門推銷,發展出了銀保產品和電話銷售產品,據消息稱,網路這個平台也即將介入。但是,銷售誤導的鬧劇卻是愈演愈烈。
以新華人壽、泰康人壽為代表的中資人壽公司,大力發展銀保、電銷產品,力圖從新戰場取得突破。可是,在飛速發展的光鮮外表背後,難免留下急功近利的影子。以新華紅雙喜C為例,此產品是新華人壽主推的銀保產品。根據投訴人反應,均是在銀行辦理業務時,遇到自稱大廳客服人員的保險業務員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而且從投訴人反應的情況來看,業務員的誤導已經不僅僅是以一個高收益率來演示分紅,而是把繳費年限混淆成合同期限,多名投訴人表示根本不知道是要存十年,誤以為交費五年後就能取出來了。
無獨有偶,諸如金盛、友邦之類的合資人壽保險公司,為了搶得中國保險市場的一席之地,也都狠打「銀保牌」、「電銷牌」,不可避免的也為誤導所累。
銷售誤導這個頑疾該如何根除?是擺在各保險公司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既然一味「嚴打」業務員並不能解決,是否可以轉換下思路,尋求新的突破口。
㈧ 買銀保產品要注意什麼問題
銀保渠道作為保險銷售的重要渠道,投保人可以得到哪些實惠?投保人應當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蔡劍:銀保產品不同於一般銀行理財產品,除滿足客戶一定的收益需求外,還兼顧風險保障的功能,具有穩健的特質。銀保產品與個險產品相比,形態相對簡單,有利於投保人理解及做出適當的選擇,且將部分閑錢用於期繳保障型商品的購買,以達到提高保障、「強制儲蓄」的資金規劃。
投保人在購買銀保產品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詢問該產品是否一次性繳費,繳費期限、保障期間分別多長,保險責任、責任免除等主要內容是什麼;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實際分紅水平將受到保險公司的投資經營情況、被保人實際死亡發生率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投保人還可詢問紅利的領取方式,是否累積生息等問題。在填寫相關投保單證時,須由投保人、被保險人親筆簽名,以利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陸文穎:銀行銷售保險是在雙重監管之下的:銀監會和保監會都會監督銀保渠道的運作。從這個角度講,客戶通過銀保渠道購買保險可能更加安全。此外,如果客戶是通過銀行的客戶經理來接觸到保險產品的,由於現在銀行都會做保險公司和產品的篩選,因此有利於客戶了解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做更正確的選擇。無論通過哪種渠道購買保險,都不要因為某款產品「劃算」而購買。
章軍:無論是從什麼渠道購買保險產品,客戶必須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保障。在銀行保險渠道的產品開發和設計,都是針對渠道和客戶群的特性專門開發的。例如中德安聯針對銀保渠道的高端客戶群體度身打造的盛世尊享保險解決方案,正是針對銀行貴賓理財中心和私人銀行高端客戶的需求而設計的。
㈨ 銀行保險系統的大問題!!快看!!
指紋不可能是一樣的!!!!這點常識還是有吧樓主?
如果真有你所想像的哪種,也只是意外,意外懂吧?在簽合同時幾乎都有一條,在發生不可抗因素情況下,這種事故的後果由自己買單.
如果真有這樣的事,那可以申請世界吉利斯嘍.
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