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保險代理關系能否替代勞動關系怎樣釋法是否簽個人保險代理合同就會自動解除與原公司
1、保險公司與
並非單位與員工的關系,雙方不是勞動合同關系。雙方簽訂,而不是勞動合同。
2、保險公司與從法律上來說,是代理關系
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然後從保險公司獲得傭金,雙方從法律上來說平等的關系。
3、在實際生活中,人受保險公司日常管理,要參加保險公司的各種培訓等,類似於單位與員工的關系。
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事實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雖然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在實現勞動過程中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而形成的事實上的勞動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險代理制度是民事代理制度的一種,是指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委託合同或授權委託書在授權范圍內,以保險人的名義,代理保險義務,並向保險人收取報酬的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直接由保險人承擔。保險代理合同是保險代理人和保險人之間為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合同。
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徵上存在以下區別:
一、從主體上看,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動者主要是以職工身份從事勞動,除特殊部門和特殊崗位外,一般不作資質限制,勞動者屬於單位編制內職工。保險代理人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從事業務活動,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經過考核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方能取得代理資格,不屬於保險公司職工編制之列。《保險法》127條規定,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應當具備金融監管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並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經營代理業務的許可證或資格證書。第一百三十五條又規定,保險公司應當設立本公司保險代理人登記簿。可見,保險公司對保險代辦員實施登記簿管理,保險代理人依法不屬於保險公司的在職編制人員。
二、從依據的法律上看,勞動合同是根據《勞動法》和其他有關勞動法規而簽訂的,權利義務集中於勞動的付出(獲取)和工資、福利待遇的獲得(支出);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是獲得(解除)勞動的權力或賠償相關對應的損失;在合同爭議處理上,明確規定需到本企業主管部門或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服仲裁可到法院起訴。保險代理合同是依據《保險法》和《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簽訂的,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也只是一方給予另一方造成經濟損失時,應為對方承擔經濟損失責任;發生爭議時,雙方應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時,可直接到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三、從取得報酬的方式上看,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只需要按規定參加用人單位的勞動,完成了規定的工作量,而不論單位的經營成果如何,勞動者都應享受規定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保險代理人的勞動報酬是按所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提取手續費 (傭金),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自己完成的保費數額,即使代理人的業務下滑,保險公司也無權降低代理手續費的支付標准,即不能取得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剋扣工資或獎金的權利。
四、從管理方式上看,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同一單位盡管每個勞動者的職責可能不同,但其工作時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都是相同的,工作中需要互相配合、協作,其管理是有章可尋的。保險代理人拓展業務實行單兵作戰的形式,代理人可自由掌握工作時間,保險公司唯一能夠掌握和考核的就是其工作業績,即收取保費的數額。盡管各家保險公司強調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例如實行早會制、夕會制,強化業務培訓,實行團隊編制等等,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管理模式。
五、從參考要素上來看,我國稅收政策對此從側面也有所反映。我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1997]103號文件《關於個人提供非商品形態推銷代理服務活動取得收入徵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代理人需徵收營業稅,這與受勞動法調整的企業職工僅限於徵收超標部分個人所得稅是完全不同的。
⑵ 難道簽了保險代理合同就無法確定勞動關系了嗎
雙方簽訂的《保險代理合同》排除了勞動關系或僱傭關系的存在
保險代理合同不等於勞動合同
2007年08月20日 11:25 來源:
中國保險報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
江蘇啟東市許某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啟東支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做了6年保險業務,去年,他想為自己爭取工資待遇,同公司發生了爭執。在勞動爭議仲裁中,許某獲勝。但是,當他滿懷希望地走進法庭時,卻輸了官司。法院判決,他與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之間不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
勞動仲裁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許某自1993年起簽約成為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的保險代理人,2002年8月又續簽了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書,合同約定許某以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名義代辦個人人身保險業務,該公司支付許某代理手續費(傭金),雙方不直接或間接構成雇員與僱主關系。
合同還約定,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對許某代理的業務區域、險種及其他授權內容進行調整。
2001年3月,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將許某調整為收取孤兒保單續期保費的收展人員,除從事原有的保險代理事項外,又從事孤兒保單續期保費的收取工作。
2006年8月,許某以同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構成勞動關系,該公司拖欠工資為由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該委於2006年9月29日作出仲裁裁決書,認定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但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認為該公司與許某之間是保險代理合同關系,並不存在勞動關系,故向啟東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雙方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法庭上,許某辯稱:2001年2月前,他的身份的確是保險代理人,但2001年3月至今,他受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指派收取孤兒保單續期保費,每天到公司上班,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還為他發放了工作證,每月支付工資。因此,他們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法院判決:推翻仲裁結果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是保險代理合同書,而非勞動合同。
法院指出,2001年3月,原告根據原、被告保險代理合同第二條第二項「甲方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可以對乙方代理的業務區域、險種及其他授權內容進行調整」,將被告調整為收展組人員,被告收取「孤兒保單」的續期保費是履行合同的表現。原告發給被告工作證,是為方便被告收取保費,也是按約履行合同義務的一種方式。被告提交的工資存摺是原告為便於支付報酬而設立,實質上是報酬支付的憑證,而且原告向被告支付工資是以被告完成的業務量為報酬支付的標准,並不能直接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
法院還認為,原告對被告的管理指導、監督檢查和考核是為了確保保險代理業務依法實施,不是為了管理保險代理人「人身」活動,並不違反相關法律的規定,也不影響雙方基於平等、自願而建立的委託代理關系,雙方之間的這種管理關系,與勞動合同的隸屬關系有本質區別。
鑒於原、被告之間的代理合同關系,受《保險法》調整,根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法院判決,本案應適用《保險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雙方的關系屬代理合同關系,不應認定為勞動關系。因此,原告與被告許某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判決後,原、被告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法官意見:認可代理關系
本案主審法官認為,之所以認定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委託合同關系,其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從合同的訂立看,雙方簽訂的是有名合同,即委託代理合同,而非勞動合同,這從表象上證明雙方之間形成的是委託合同關系,而非勞動合同關系。
第二,從合同履行上看,保險公司為被告發放了工作證、工資卡,製作了員工通訊錄等,這是雙方履行委託合同的一種方式。首先,名義上的「工資卡」是被告按照完成的業務量支取報酬的憑證,因為保險公司委託業務具有長期性,為了便於支付報酬而設立工資卡,這不是勞動合同僅有的報酬支付方式,在委託合同甚至其他有償合同中均可能被採用。這樣,既便於保險公司支付報酬,也便於保險代理人員領取報酬。其次,關於工作證問題,因為保險業務具有專屬性,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無權經營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將保險業務委託給保險代理人員辦理,必須簽訂保險代理合同。保險代理人員從事保險業務,必須以保險公司名義,而非個人名義。因此,保險公司發放工作證是為賦予保險代理人員辦理保險業務的一種憑證。至於員工通訊錄,也是為了方便保險代理人聯系業務需要而製作。
第三、從合同保障上看,勞動合同中,勞動者的組織關系、人身安全及社會保險等問題,均要由用人單位負責保障。但委託合同中委託方不需負此義務,保險代理人員從事保險業務的安全及勞動保險等問題,保險公司不負保護義務,被告自行辦理商業養老保險正是說明了這一特點,這些也是委託合同的基本特徵。(蔡中中)
⑶ 保險代理合同 過錯認定 人民法院
1,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賠償。2,不足部分,按責任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關於責任承擔的認定第十六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為什麼民事判決案中原告委託的代理人都是保險公司的人難道是原告原告的保險方嗎
雙方簽訂的《保險代理合同》排除了勞動關系或僱傭關系的存在
保險代理合同不等於勞動合同
2007年08月20日11:25來源:
中國保險報【字體:大中小】網友評論
江蘇啟東市許某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啟東支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做了6年保險業務,去年,他想為自己爭取工資待遇,同公司發生了爭執。在勞動爭議仲裁中,許某獲勝。但是,當他滿懷希望地走進法庭時,卻輸了官司。法院判決,他與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之間不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
勞動仲裁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許某自1993年起簽約成為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的保險代理人,2002年8月又續簽了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書,合同約定許某以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名義代辦個人人身保險業務,該公司支付許某代理手續費(傭金),雙方不直接或間接構成雇員與僱主關系。
合同還約定,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對許某代理的業務區域、險種及其他授權內容進行調整。
2001年3月,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將許某調整為收取孤兒保單續期保費的收展人員,除從事原有的保險代理事項外,又從事孤兒保單續期保費的收取工作。
2006年8月,許某以同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構成勞動關系,該公司拖欠工資為由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該委於2006年9月29日作出仲裁裁決書,認定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但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認為該公司與許某之間是保險代理合同關系,並不存在勞動關系,故向啟東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雙方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法庭上,許某辯稱:2001年2月前,他的身份的確是保險代理人,但2001年3月至今,他受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指派收取孤兒保單續期保費,每天到公司上班,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中國人壽啟東支公司還為他發放了工作證,每月支付工資。因此,他們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法院判決:推翻仲裁結果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是保險代理合同書,而非勞動合同。
法院指出,2001年3月,原告根據原、被告保險代理合同第二條第二項「甲方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可以對乙方代理的業務區域、險種及其他授權內容進行調整」,將被告調整為收展組人員,被告收取「孤兒保單」的續期保費是履行合同的表現。原告發給被告工作證,是為方便被告收取保費,也是按約履行合同義務的一種方式。被告提交的工資存摺是原告為便於支付報酬而設立,實質上是報酬支付的憑證,而且原告向被告支付工資是以被告完成的業務量為報酬支付的標准,並不能直接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
法院還認為,原告對被告的管理指導、監督檢查和考核是為了確保保險代理業務依法實施,不是為了管理保險代理人「人身」活動,並不違反相關法律的規定,也不影響雙方基於平等、自願而建立的委託代理關系,雙方之間的這種管理關系,與勞動合同的隸屬關系有本質區別。
鑒於原、被告之間的代理合同關系,受《保險法》調整,根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法院判決,本案應適用《保險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雙方的關系屬代理合同關系,不應認定為勞動關系。因此,原告與被告許某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判決後,原、被告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法官意見:認可代理關系
本案主審法官認為,之所以認定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委託合同關系,其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從合同的訂立看,雙方簽訂的是有名合同,即委託代理合同,而非勞動合同,這從表象上證明雙方之間形成的是委託合同關系,而非勞動合同關系。
第二,從合同履行上看,保險公司為被告發放了工作證、工資卡,製作了員工通訊錄等,這是雙方履行委託合同的一種方式。首先,名義上的「工資卡」是被告按照完成的業務量支取報酬的憑證,因為保險公司委託業務具有長期性,為了便於支付報酬而設立工資卡,這不是勞動合同僅有的報酬支付方式,在委託合同甚至其他有償合同中均可能被採用。這樣,既便於保險公司支付報酬,也便於保險代理人員領取報酬。其次,關於工作證問題,因為保險業務具有專屬性,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無權經營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將保險業務委託給保險代理人員辦理,必須簽訂保險代理合同。保險代理人員從事保險業務,必須以保險公司名義,而非個人名義。因此,保險公司發放工作證是為賦予保險代理人員辦理保險業務的一種憑證。至於員工通訊錄,也是為了方便保險代理人聯系業務需要而製作。
第三、從合同保障上看,勞動合同中,勞動者的組織關系、人身安全及社會保險等問題,均要由用人單位負責保障。但委託合同中委託方不需負此義務,保險代理人員從事保險業務的安全及勞動保險等問題,保險公司不負保護義務,被告自行辦理商業養老保險正是說明了這一特點,這些也是委託合同的基本特徵。(蔡中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什麼是事實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合同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事實勞動關系
事實勞動關系是指無書面合同或無有效書面合同形成的勞動僱傭關系以及口頭協議達成的勞動僱傭關系。事實勞動關系的確認需存在僱傭勞動的事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合法地位,確認了勞動關系不依賴書面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擴大了勞動保護范圍,對不簽定勞動合同的僱主有了更大約束,更多的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二、事實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合同有什麼區別
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事實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雖然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在實現勞動過程中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而形成的事實上的勞動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險代理制度是民事代理制度的一種,是指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委託合同或授權委託書在授權范圍內,以保險人的名義,代理保險義務,並向保險人收取報酬的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直接由保險人承擔。保險代理合同是保險代理人和保險人之間為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合同。
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徵上存在以下區別:
第一、從主體上看,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動者主要是以職工身份從事勞動,除特殊部門和特殊崗位外,一般不作資質限制,勞動者屬於單位編制內職工。保險代理人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從事業務活動,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經過考核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方能取得代理資格,不屬於保險公司職工編制之列。《保險法》127條規定,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應當具備金融監管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並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經營代理業務的許可證或資格證書。第一百三十五條又規定,保險公司應當設立本公司保險代理人登記簿。可見,保險公司對保險代辦員實施登記簿管理,保險代理人依法不屬於保險公司的在職編制人員。
第二、從依據的法律上看,勞動合同是根據《勞動法》和其他有關勞動法規而簽訂的,權利義務集中於勞動的付出(獲取)和工資、福利待遇的獲得(支出);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是獲得(解除)勞動的權力或賠償相關對應的損失;在合同爭議處理上,明確規定需到本企業主管部門或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服仲裁可到法院起訴。保險代理合同是依據《保險法》和《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簽訂的,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也只是一方給予另一方造成經濟損失時,應為對方承擔經濟損失責任;發生爭議時,雙方應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時,可直接到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從取得報酬的方式上看,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只需要按規定參加用人單位的勞動,完成了規定的工作量,而不論單位的經營成果如何,勞動者都應享受規定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保險代理人的勞動報酬是按所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提取手續費 (傭金),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自己完成的保費數額,即使代理人的業務下滑,保險公司也無權降低代理手續費的支付標准,即不能取得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剋扣工資或獎金的權利。
第四、從管理方式上看,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同一單位盡管每個勞動者的職責可能不同,但其工作時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都是相同的,工作中需要互相配合、協作,其管理是有章可尋的。保險代理人拓展業務實行單兵作戰的形式,代理人可自由掌握工作時間,保險公司唯一能夠掌握和考核的就是其工作業績,即收取保費的數額。盡管各家保險公司強調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例如實行早會制、夕會制,強化業務培訓,實行團隊編制等等,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管理模式。
第五、從參考要素上來看,我國稅收政策對此從側面也有所反映。我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1997]103號文件《關於個人提供非商品形態推銷代理服務活動取得收入徵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代理人需徵收營業稅,這與受勞動法調整的企業職工僅限於徵收超標部分個人所得稅是完全不同的。
⑹ 他們拿出我簽的保險代理合同,否認勞動關系,我不知道怎麼辦
我想實際發生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只憑著『合同』就避開了應負的責任。
簽合同基本條件:一要不違背國家法律,二要符合實際情況。
⑺ 被平安人壽保險忽悠簽了《保險代理合同》有哪些材料能證明與平安公司勞動關系
被平安人壽保險忽悠錢了,保險代理合同有哪些材料能證明於你?如果說被他忽悠了,但是他有他的文件,你可以按著文件是否找到空隙哪裡?如果你有證據,可以
⑻ 保險代理合同當事人之間,由法律確認的權利和義務被稱為
授權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