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理財買保險有用嗎
理財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社會實踐,是一種人生過程,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門學問。
個人理財或者個人財務規劃在發達西方國家早已成為一個熱門和發達的行業,西方國家的個人收入包括工作收入(工資)和理財收入(財產性收入)兩個部分,在一個人一生的收入中,理財收入佔到一半甚至更高的比例,可見理財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投資是理財,但理財絕不僅僅是投資。
理財重在規劃,是為實現人生各階段不同目標而合理管理個人財、物的過程,投資重在資產的增值,它只是理財的一個方面。
理財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有錢的人要理財,沒錢的人更要理財。
風險無處不在,保險可以提供必需的保障,同時還可以起到規避風險、合理避稅、保全資產等作用,有些保險產品還兼具投資和儲蓄的功能。
可以說,沒有保險的理財是無本之木。
『貳』 要不要買理財保險
我早就說過,不要單純計算到時返還了或是可以領取多少這樣的數字,因為憑你我的能力算不了時間成本(但保險公司精算師有這個本身)。
保險是提供保障的,而保障是有成本的,說白了,保險公司是拿沒出事的人交的保費賠給了出事的人,攤到每一個沒出事的人頭上的錢叫保障成本。單從這個角度上說,保險是一種消費。
對於保險與收益的關系,應從愛、心境和大理財角度,如此理解:
其一,就是出現約定風險時的保險賠付;
其二,解放出一部分本用於家庭風險防範的資金,用於其他投資,以獲得利益;
解釋:比如說,家庭為了重大疾病的風險防範,要准備10萬元錢以備用,現在通過保險一年只要繳費3千元,如果出現重疾問題,保險公司會准備10萬元,那麼家庭資金中就解放出來這部分9.7萬元,可用於股票、基金、債券等其他方式的單純投資,可能每年的收益遠高於所繳的保費。
其三,獲得心靈的解放,坦然積極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逆境和恐懼,努力工作和自我提升,以獲得更高的收入和提高生活質量。
『叄』 為什麼理財一定要買保險
我們生活在商品社會里,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錢。錢從哪裡來呢?孔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愛財,更當治之有道。這里說的「取」,就是賺錢;這里說的「治」,就是理財。同樣,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要想有錢,無非通過兩個途徑:上班賺錢,下班理財。 百姓一定要理財 理財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合理管理自身財務資源的一個過程,貫穿人們的一生。講得通俗點,理財就是以「管錢」為中心,通過抓好攢錢、生錢、護錢三個環節,管好現在和未來的現金流,讓你的資產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穩步、持續的增值,讓你的兜里什麼時候都有錢花,最終的目的是實現財務自由,讓你的生活幸福和美好。 攢錢 攢錢是理財的起點。收入是河流,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你家中「水庫」中最初的財,一定是通過積攢獲得的。而要攢出錢來,就要合理地控制消費。 如何才能多攢錢呢?一是強制儲蓄。比如每個月領到工資後,就把10%~20%的工資存到銀行去。二是記賬。要養成記賬的好習慣,經常檢查,看看自己的錢都花到什麼地方去了,花得是否合理。三是用現金付款。付現金和刷卡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付現金是有感覺消費,刷卡則是無感覺消費,而無感覺消費會讓你花掉更多的錢。四是不要貸款買汽車。貸款買汽車是一個人財務狀況惡化的表現。如果你一定要買汽車,又沒有那麼多錢,不妨去買一輛便宜的汽車,或者是二手車,因為汽車無非就是個代步工具。五是自住房可以貸款,但月供不要超過月收入的30%。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還款壓力,萬一銀行利率上調,還有迴旋餘地。 生錢 錢生錢是理財的重點。如果你把攢下來的錢都存在銀行里,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長期來看,銀行存款利率跑不過通脹,也就是說你的錢會貶值。如果你把攢下來的錢都用於風險性投資,那麼結果有可能跑贏通脹,但也有可能虧本。 建議把家中「水庫」里的錢分成三份,分別放在3個池子里。第一個池子里放的是應急錢,第二個池子里放的是養命錢,第三個池子里放的是閑錢。 護錢 護錢是理財的保障。僅僅依靠攢錢和生錢是不夠的,有可能因為一次意外事故(疾病、工傷、車禍、意外責任)造成你家的「水庫」決堤,使你的家庭錢財大量流失甚至損失殆盡。因此,我們需要在「水庫」外面築一道堤壩。所謂築堤壩就是買保險,這些保險產品包括:定期壽險、意外傷害保險、重大疾病保險、醫療保險等。當你遇到意外事故的時候,保險會給你提供補償性的資金,幫你渡過財務危機。 理財一定要買保險 保險在理財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保障型保險可以提供風險保障(保險事故賠償),儲蓄型保險可以為你提供生存保障(養老和子女教育),而投資型保險(投資基金)會給你帶來資產增值。可見,保險在家庭理財中是必不可少的理財工具,要理財,你必須買保險。 有利於個人和家庭生活穩定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和家庭會面臨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威脅,如洪水、火災以及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殘死等。在事故發生後,個人和家庭都需要外來經濟的補償,而人身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等針對個人和家庭的保險產品在這方面起到了保障的作用,有利於生活的穩定。 有利於平衡個人和家庭的財務收支 從人的一生來看,收支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人到老年,沒有了工作收入,主要靠年輕時積累的養老金生活。而人壽保險具有「強制」儲蓄的性質,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人壽保險是一種很好的儲備養老金的方式。雖然通過個人儲蓄也能儲備養老金,但個人儲蓄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目標的不確定性,人們往往缺乏足夠的毅力來完成自己的儲蓄計劃,儲蓄資金容易被挪用,而人壽保險的「強制性」則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 此外,保險還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比如投資連結保險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同時人們通過人壽保險可以順利實現財產的轉移。
『肆』 理財險有沒有買的必要
理財險種是具備保險保障功能和理財功能的險種,這類險種風險比較低、收益較高,比較適合想要資金保值和傳承的理財小白,但是保費一般比較高,投保人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買保險一般需要優先社保、商業醫療保險、重疾險,然後才是理財險種,畢竟保險是為了保障意外和疾病,以免對家庭經濟造成重大的沖擊。『伍』 為什麼要買理財型保險
今天又有一個朋友找到我,咨詢關於理財型保險的問題。她說自己買了一款理財型的保險,是以前自己什麼都不懂,然後聽朋友推薦購買的。現在馬上准備生第二的個寶寶,覺得壓力大了,而且總感覺這份理財保險不劃算,想把這份保險給退掉。於是她開始在網上查找相關的內容,碰巧看到我的公眾號。然後就來咨詢我,看看這份保單到底怎麼樣?
對於這樣的情況,其實真的是很糾結的。因為兩種選擇都很為難,如果選擇退保,那麼肯定是有本金的損失的。交了1萬多塊錢,(她選擇的是十年交費,一年交費幾千塊錢)如果退保,只能退回來幾千塊錢,要虧損好幾千。但是,如果是繼續交費下去,還會佔用好幾萬的資金。關鍵是她們這幾年,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資金壓力也很大。(而且據她自己說,她還沒有配置保障型的產品。)
很明顯,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說,這位朋友是不適合購買理財型的保險。目前她們家經濟壓力比較大,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比較高。這樣的理財型保險,收益不高,還佔用了大量的資金。
從配置保險的角度來說,這位朋友配置保險的順序出錯了。買保險要先買保障,配置好了保障型的保險,再有多於的錢,才考慮理財型的保險。而不是盲目的,先買理財型的保險。
至於我到底給了這位朋友什麼建議,我就不再這里說了。因為,具體的選擇需要結合她的更多情況來確定。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樣的理財型保險到底怎樣么樣?(因為據這位朋友給我說,她身邊還有很多人都買了這樣的產品。)
直接說說我的觀點吧:首先,我排斥這樣的理財型的保險產品。因為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的客戶群體。像這樣的理財型保險產品,適合那些已經擁有足夠的保障型保險,且家庭比較富裕,想要做財富傳承和財富保值的朋友。
但是,其他的朋友,我都不建議購買這類的理財型的保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類理財型保險的收益太低了!到這里,相信有保險從業的朋友,要准備攻擊我了:你看看,不懂保險了吧!保險怎麼能看收益率呢?你算得出來風險嗎?能算出風險還買什麼保險呢?拜託!理財型保險基本上是沒有保障的,而且既然我們不是想要去做財富傳承和保值,我們是理財,那就要考慮產品的收益性。所以,我們買理財型保險,為什麼不算收益呢?
下面,我們以某產品為例:男,30歲,買1.5萬的保額,三年交費,每年是103488元,一共交費310464元。然後,第五年和第六年,每年領取51744元。然後到65歲前,每年領取3000元。後面還有領取,我們先不考慮後面的領取,我們先來算算這前30多年的收益率。
第五年和第六年,領回了我們所交的一年的保費,那麼相當於我們還交了206976元,每年有3000的利息,相當於1.5%不到的年化收益率。(當然,我的這個演算法其實是不精確的,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才這樣給大家分析計算的。)
所以這樣的產品,不但收益低,還佔用了我們大量的資金,我是不建議大多數朋友購買的!買保險,還是應該側重保障,要理財我們可以做其他的投資,比如基金,網貸,股票都是可以的。
『陸』 為什麼理財規劃一定要有保險
覺得理財規劃師都在「賣」保險,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保險是理財成功的第一步;
理財產品只是達到理財目標的工具而已,保險就是理財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款工具。
理財規劃三大環節,攢錢、護錢和錢生錢,保險在理財規劃中起到護錢的作用。
第二,保險銷售的壓力小,傭金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理財規劃師推薦一份重大疾病險的保單,傭金收入都可以抵得上很多白領一個月的工資,至少提供了讓理財規劃師在這個行業沉澱的經濟基礎。
第三,保險銷售的入行門檻最低;
保險產品,特別是保障型的保險,比如重疾險,不僅每個家庭都需要它,而且,最容易理解,新人容易上手。
第四,從事保險銷售的時間最自由;
在保險公司做代理人,或者在第三方理財公司做理財顧問,時間相對自由,特別是適合那些想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兼顧事業的女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