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理財產品裡面,近七日年化,成立以來凈值增長,近一年收益,業績基準(年化),存款利率,應該怎麼選擇
B.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99-2005),銀行理財產品的萌芽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對外開放的交流使得國外先進金融理念滲透到國內。
2、第二階段為(2005年11月-2008年中期),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階段。發行規模較萌芽階段有顯著的增加。這階段,我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民間資本需求大增,投資機會增多,金融市場整體表現良好。
3、第三階段(2008年中期至今),銀行理財產品成熟、規范階段。2008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降低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證券市場市值紛紛跳水,投資者選擇拋售離場,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也趨於理性。
(2)理財產品發行爆發增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這個銀行理財是誰發行的,就是銀行自營的還是其代銷的,一定要弄好這一點。現在對於銀行理財銷售要求比較高,要做雙錄,要做信息披露,還要簽一些電子的合同,所以說這個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尤其是第1次開通理財功能的時候,要做雙錄,然後要做這個投資者的風險等級測試,來確定屬於什麼風險承受能力的人,然後能購買什麼風險等級的產品。
C. 理財業務的現狀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總體發展特點
據統計,2005年我國人民幣產品才121隻,外幣產品566隻;2006年理財產品實現了幾 345隻,外幣產品744隻;2007年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都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各大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劇增,可以說見證了我國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的全面繁榮,充分體現了我國居民經濟活動的活躍。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呈現了三個方面的整體特點:第一,人民幣產品的投資價值顯著高於外幣產品;第二,股票、混合類產品的投資價值高於其他類別產品;第三,中資銀行的人民幣股票、混合類產品全面超過了外資銀行,但是中資銀行以數量取勝,外資銀行更注重產品設計和適銷對路,中資銀行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指標明顯落後於外資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不足之處
據近期數據顯示,受次貸危機影響,國內理財市場面臨的難題日益顯現:理財產品出現了大面積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負收益現象,不僅中資銀行暴露出產品設計方面的缺陷,外資銀行的產品也表現出結構設計越來越復雜,產品的投資價值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具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以下問題:
1.銀行理財產品多為較為初級的重復性產品,設計缺乏差異化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同質性很強,且真正適合理財服務的品種不多。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把握市場脈搏能力相對較弱,尚未成立一支專業化的團隊系統深入地研究整個資本市場、理財市場和客戶的產品需求,因此缺乏設計差異化並富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在許多理財產品開發中,銀行只是運用網路優勢、營銷優勢和政策優勢,與合作方進行對接,是理財產品業務鏈中下游的關系,只是一個管道和平台,產品附加值極低,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他方,而銀行只從中獲得極低的代理費。
2.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由於國內銀行市場化運作的時間較短,加之市場上金融工具相對缺乏,使得現階段商業銀行對復雜金融產品的對沖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銀行在發售自己的理財產品時,並沒有將產品結構拆開,自己到金融市場中獨立操作,獲取更大的利潤,而是連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結構產品打包一起與外資交易對手平盤。結果,不論我國商業銀行推出何種理財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只相當於外資銀行的零售終端而已。由於我們商業銀行未能直接參與市場,組合衍生產品的能力與外資銀行相比較弱,因此只能被動的接受外資行的報價。
3.理財產品的信息不對稱,對產品風險的提示不夠
雖然產品說明書中均對可能面臨的風險作了比較詳細的揭示,然而銀行許多營業網點沒有在明顯的位置張貼風險提示公告,而且少部分營銷人員只強調收益不強調風險的行為更會導致客戶的不滿,引發許多糾紛,對銀行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此外,許多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依舊不到位,產品售後服務跟不上,無法定期給客戶發送理財產品對賬單和公布理財產品凈值,缺乏相應專業人士對產品進行分析,因此,當理財產品收益低於儲蓄存款稅後收益時,投資者存在普遍的不滿情緒,投訴等情況經常出現。所以在鼓勵銀行產品創新的同時,也要做好投資者風險教育,投資者應當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理性選擇相應產品。
D. 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會有爆發式增長
其他投資不理想,轉投銀行理財上面的,如受中美貿易影響股市最近波動很大,貴金屬也不行,p2p備案影響網貸投資也不景氣,基金增加七日贖回手續費導致也沒法做了,銀行理財雖然也有變動不再保本保息,但總體來說還是最安全的一種理財方式之一
E.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F. 某理財產品年增長率達200%,問實際收益多少
這個要看你的投資成本和投資期限.
如果這個理財產品保證年增長率達200%,那麼以一年期計算,假設你投資的成本為100萬,則一年下來,你的收益為200萬.
G. 10萬做理財,一個月能有多少收益
最近兩三年來,銀行吸收存款是越來越難。從央行的統計數據中顯示,2015年,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增加21.8萬億,2016年,這一數字為14.88萬億,而到了2017年就只有13.5萬億了。由此可見,金融機構的存款增加數量是在逐年減少的。為什麼在一個國民最愛存錢的國度,經濟和收入都還在高速增長之下,存款的增速卻在逐年下降呢?
銀行存款增速的下降,其中肯定是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他因素先不說,但肯定跟我國居民的理財觀念轉變有很大關系。在2015年之後,中國就進入了低利率時代,把錢存在銀行不僅不會有多少利息,而且連通脹都跑不贏。這就迫使人們把目光轉向了除銀行存款以外的其他能帶來更高收益的理財方式。所以跟銀行存款不同,近兩年的理財產品卻出現爆發式增長。不過,隨著大量理財產品的出現,選擇困難症也成為不少想做理財的人的煩惱。比如假如我們手上有10萬元,該怎麼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這里我們就把理財者分成保守、穩健和激進型來區別對待。
1、保守型。如果是保守型,顯然最看重的是本金的安全。對於這類理財者,比較合適的有銀行存款、大額存單、銀行保本型理財、保本基金、貨幣基金。而這幾類理財產品中,銀行存款收益率較低,大額存單有一定門檻。
所以如果手中只有10萬的話,可以優先選擇銀行保本型理財、保本基金和貨幣基金,其中7-8萬用來買銀行保本型理財或保本基金,2-3萬買貨幣基金。買貨幣基金主要是看中它的流動性,可以隨時取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以後保本理財產品將逐漸退出市場,現有的保本理財產品到期後也不再保本。所以需要關注買入產品的到期期限,並在到期後及時贖回。以這類理財平均4%的收益率來看,10萬元理財每年的收益在4000元左右。
2、穩健型。如果是穩健型,那就屬於既看重安全,又看重收益的,而且可以為了收益,可以稍微犧牲一點安全性。對於這類理財者,可以選擇非保本的浮動收益銀行理財、p2p理財、債券基金、信託等。如果要對10萬元進行分配的話,5萬以上用來買銀行理財,剩下的用來買其他的,而且最好是分散開來買。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可達到5%以上,p2p理財、債券基金、信託等收益率可達到6%-7%,這樣每年的收益就有5500-6000元左右。
3、激進型。作為激進型理財者,最看重的顯然是收益,那就可以選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期貨、期權等高風險和高收益的投資品。這些理財產品中,基金類的風險稍微要低一些,股票、期貨、期權風險還要更高一些。所以10萬如果要分配的話,可用其中5萬來買基金,剩下的5萬買其他理財產品。以這類產品10%-20%的收益率(也可能會虧)來算,用10萬做理財每年的收入就有1-2萬了。
當然,以上的組合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隨意組合。比如可以把部分資金用來買保本型理財產品,部分資金用來做高風險高收益理財。這樣的話,就可以在保證部分本金安全之下,去追求更高的理財收益率。
H.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概述:增長情況、產品的種類豐富度等
如們如果我要是提交問題答案,提交失敗的話,是不是就是說嗯?這道題已經有人打打滿了,我就再提交不上去了
I.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J. 成立以來年化增長的理財產品,啥時贖回
應該是屬於穩定理財,貨幣基金。風險是最低的和銀行存款差不多。看看是哪個平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