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行的理財產品有中等風險和低風險產品,中等風險的可以買嗎
銀行理財主要分為了五個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
R1也就是常見到的低風險理財投資產品,主要投資渠道為國債、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等低風險投資;
R2也就是常見到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也是市場銀行理財的主流產品,主要投資國債、逆回購、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信託等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產品;
R3等級,常見到的中等風險理財產品,增加了企業債券,還能夠投資一定比例的股票、商品、外匯等,投資高波動投資的資金比例要低於30%。因為有著高波動投資產品,所以本金可能受到一定的折損;
R4等級,常見到的中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在R3等級可投資產品之上,投資高波動產品的資金比例能夠超過30%。
R5等級,就是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沒有任何的投資限制,甚至可以採用杠桿、分級、衍生品進行投資。
所以,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流動性要求的產品,選擇「靠譜」有信用背書的平台。
⑵ 怎樣購買理財產品,理財產品 較低風險理財項
那麼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一、風險測試
銀行客戶經理會給投資者一份個人風險測試問卷。投資者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情況照問題認真填寫。提示:不要讓銀行客戶經理代為填寫或者為了達到購買某款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而輕易修改分線測試內容。
注意:認真分析,風險測試只是一個基本的答案。測試出你的意向和資金。
二、按風險等級匹配理財產品
問卷填寫完畢,客戶經理會幫您核算出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分值以及對應的風險等級。請根據您的風險等級來選擇相匹配的理財產品。(一般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註明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比如低風險,中風險或者用星級來表示風險)。
注意:風險等級匹配理財產品的時候,要注意產品的披露信息。
三、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
第一部分是風險提示。按照銀監會的規定風險提示會出現在最明顯的位置,一般為產品說明書首頁上方。會揭示產品的風險。在風險揭示中,要重點關注理財產品到期後本金及收益是否能夠保證。以及保證的比例或金額
第二部分是產品概述:在產品概述中會包括產品的名稱、編碼、產品風險等級描述、產品投資期限、投資及收益幣種、產品類型、認購募集期、產品規模、投資方向、產品起息日、到期日、到期兌付日、購買起點金額、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收益支付頻率、收益計算方法、提前終止說明、理財產品展期(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延長)的說明、產品到期最好情況、最差情況、備注(包括一些名詞解釋等)。
注意:一定要弄清楚你要購買的理財產品期限和收益,收益率≠年化收益率。不是真實的收益率,只是預期的。
⑶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放心購買嗎
銀行理財這個表述實際上是非常不準確的,嚴格意義上應該叫銀行里的理財產品。因為銀行本身並不直接發售理財產品,更多是通過其渠道優勢,進行「兩頭吃」。當然有時銀行也會提供部分與自身直接相關的低風險投資產品。本期固收周報我就將為大家詳細解析其內在邏輯、風險以及投資方法。
銀行理財產品分兩個方向,一個是以自身名義發售的理財產品,一個是利用渠道優勢代銷的各類金融產品。
更多固收產品講解內容,歡迎大家私信關鍵字「固收、「固定收益」給小編。
1.結構性存款(3%-5%)這是在市場上經常看到的一種類型的理財產品,雖然打著存款的名義,但是實際上運營邏輯與存款完全不同。
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它是一個結合固定收益產品與選擇權組合形式的產品交易。它透過選擇權與固定收益產品間的結合,使得結構性產品的投資報酬與連接到標的關聯資產價格波動產生連動效應,可以達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金或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功能。
聽起來非常復雜,但做投資我們只需要明白兩點。第一,這種結構性存款往往都是保本的。第二,它給出的收益區間在80%的情況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收益是波動的,通常我們並不能拿到浮動收益的最高區間。
2.大額存單(3%-4%左右)大型商業銀行紛紛設立理財子公司,這種行為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隔離風險,一個是直接生產理財產品,即控管理風險,提高競爭力,當然也可以提高利潤。
隔離風險:工農中建四大行全國員工超過十萬人,除了產品自身的投資風險以外,你很難保證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利益熏心。像民生銀行女行長偽造假理財30億這種極端案例,或是六寶基金銀行行長代銷等。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可以統一管理銀行理財產品,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飛單,尤其是個人私利造成的風險事件。
當然最核心的作用還是隔離銀行信用風險,為未來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做准備。銀行是我國經濟體系的絕對核心,是不能有失的。可是投資的確有風險,目前銀行理財總規模在22萬億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源。所以成立理財子公司,從法律角度進行風險隔離,這應該算是未來新資管條例實行後,打破剛兌的一步重要准備。
成立理財子公司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過去銀行理財對於銀行來說是副業,也造成了銀行理財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競爭力弱的局面。管理資產第一的寶座也被信託所替代。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正式運營,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必然會出現很多變化,風險與收益范圍都應該會有明顯的擴大,等待銀行體系推出第一款爆款理財產品。
⑷ 有人推薦了低風險的理財,是否可以放心購買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其原因主要在於5月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回暖幅度和速度超預期,市場對寬松的預期過高,市場降息預期落空,再加上央行宣布創設支持小微企業的貨幣政策新工具,市場從寬貨幣轉向寬信用,因此修正了此前市場對資金面的過度樂觀。
後續隨著債市悲觀情緒的緩和,以及央行逆回購對流動性的釋放,債市的表現將會逐漸回暖,債券價格也將逐漸回調,相應的投資債券的理財產品在凈值表現和收益率上或將都會有所回調。
總結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此次多隻銀行理財產品的虧損,主要集中於新募集且主要投資於債券的固收類產品。其原因在於市價法與原有攤余成本法的不同。同時,由於部分產品「定期開放」(如每3個月開放購買和贖回),其賬面虧損並不一定在贖回時真實發生,後續隨著票息的增加和債市的回調,此類產品或將回暖。
而且客觀來看,市價法的估值方式一方面加強了對管理人的約束,因為如果凈值跌太多,管理規模會縮減,管理費也會減少;另一方面,對投資者其實是有好處的,因為管理人更謹慎,在選擇底層資產的時候會考慮估值變化。
但不管怎麼說,資管新規實施之後,銀行理財大面積「虧損」上演了一次,投資者在各大平台上對於理財產品虧損的投訴,也提醒著銀行和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特性。
對於銀行而言,有了原油寶和這次理財虧損的事件,也應該真正意識到「賣者盡責」和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否則,即便出現賬面虧損,投資者也會立即用腳投票,這不管是對於銀行的品牌聲譽還是未來的經營,都是極大的負面影響。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也應該重新認識銀行的理財產品,做到「買者自負」,否則,賬面的虧損真的在贖回時變成實際虧損,便是欲哭無淚了。
同時,也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認清產品風險收益。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去選擇匹配的產品,買自己了解的產品,對於不了解的產品,則要慎重。如果想買保本型的產品,可以去買存款,大額存單,而不是這類理財產品。更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應選擇收益在正常范圍內的產品。
而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和過渡期的結束,像這類凈值浮動和收益率較大變化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做好准備,事半功倍。
⑸ 建行較低風險理財產品有哪些
銀行理財風險一般都很低,您可以在購買的時候看他風險評級R1-R5,R1風險最低R5風險最高,不過這個是根據基金類型去規范的,如果是在基金公司的話,很多R3-5級別的基金同樣沒有風險而且收益會比較高,就算基金公司和銀行同樣風險評級的基金產品也是基金公司的產品收益要高1倍左右,但是如何選擇基金公司很重要。正如有個金融大佬剛說過的話一樣,銀行理財將大規模消亡,如果還有更細的可以私信聯系。
⑹ 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可以購買嗎
買不買就看你了哈,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都算是比較靠譜的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⑺ 銀行理財產品5%年化收益,中低風險的。可以買嗎
如果您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向,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劃算的,5%的年化收益在低風險理財產品中,也算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