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位大神評估一下小弟新加坡留學三年CFA一級兼國家理財規劃師二級兼六年代理人工齡兼剛考到的保險經紀人
你考這么多證也只能適合做兼職了。
做全職的話,也只能做一個崗位,例如保險。保險底薪不高,跟你有多少證關系不大,因為要做保險首先得有經紀人或代理人資格證,這是進入保險行業的門檻。
B. 請問目前保險行業代理人現狀
這個題目有點大,保險代理都是按照業績吃飯的,業績好的自然能站穩腳,業績不好的只能走人了,行業流失率較大,我目前在籌建保險公司支公司,你要是感興趣或者有團隊資源,且在北京可以聯系我,待遇還是不錯的,公司有新的營銷模式,不必外出到處跑
C. 保險代理人的現狀與問題
千萬不要信這個坑,保險代理人根本沒前途!你以為保險公司是找員工?你見過是人就要,不簽勞動合同,沒底薪,不繳社保的工作?!進去就是把你當豬宰,自己買家人買親戚買,買完滾!還要交押金,新人必須天天被洗腦!
除非你有本事源源不斷的招到更多受害者,不然就別去!!
聽著怎麼著都像是傳銷
D. 國外保險代理人發展狀況如何
國外保險代理人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已發展成為一項非常成熟的產業。保險代理人在保險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下是部分發達國家保險經紀人的發展狀況:英國 在國際保險市場上,英國的保險代理制度影響最大,保險代理人的力量最強。據統計,英國保險市場上有800多家保險公司,而保險代理公司卻超過3200家,共有保險代理人員8萬多名。英國保險市場上60%以上的財險業務是由保險經紀人帶來的,勞合社的業務更是必須由保險經紀人來安排。 德國在德國保險市場上,保險經紀人作用顯著。在德國,保險代理人被稱作是保險人延長的手,而獨立保險代理人則有被保險人的同盟者之稱。目前,德國的保險代理人總數為3000多人,50%-60%的業務量是由保險經紀人帶來的。美國 美國保險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市場之一。1998年,全美全部業務的保費收入達7364.7億美圓,居世界首位。保險代理人在美國市場上發揮重要的作用,達信和怡安兩家全世界最大的經紀公司都來源於美國。
E. 新加坡保險到底有哪些優勢
您好我是新加坡安盛的保險經紀。
首先新加坡的壽險真的便宜,價格是香港的2/3,是中國大陸的1/3。
重疾險方面,新加坡的規章制度很嚴格,要體檢。保證索賠時不會有相關索賠糾紛。新加坡的保險排除條款少。保障疾病多。
第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政策方面會受大陸影響以及限制。新加坡是獨立的發達國家。成熟的金融體系保證了新加坡的產品設計更人性化,性價比更高,保險公司的傭金不高。
第三。新加坡壽險有受保人保障體系。保證了一旦嚴重的金融危機導致保險公司破產。依然可以索賠全部保額。
如果有新加坡保險的其他問題,歡迎私信。新加坡安盛團隊專注於幫大陸客戶做保險咨詢。。
F. 保險代理人現狀怎樣未來會發展得如何呢寶媽糾結要不要去中
行業成長性良好,但行業競爭壓力凸顯
根據2019年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中心RMIRC與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聯合發布的《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在全球宏觀經濟面臨不確定性持續的累積,這樣的宏觀大環境下,中國的保險行業迎來了以轉型和開放為主題的新時代。
近10年來,中國行業的保費年均增長率已經超過了10%,截止2018年底我國每年保費收入總額達到3.8萬億,位列世界第二。但我國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從2017、2018年開始連續兩年出現下滑,行業的競爭壓力凸顯。
行業整體增速的下行也影響到保險營銷員總數的增長,2017年我國營銷員人數突破800萬,當年的增速是23%,而2018年營銷人員總數進一步增長到871萬,但增速下降到8.9%。但截至2018年底,我國保險密度為2724元,而保險深度為4.2%,和世界發達國家等地區相比,我國的保險覆蓋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總的來看,我國保險業未來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長空間。
代理人競爭壓力日益增大,同樣面臨轉型升級
保險代理人的現狀如何?報告結合2019年調查的最新數據,認為保險營銷員普遍感受工作壓力加大,工作的滿意度下降。而整個保險營銷行業的發展已經走過粗放型擴張階段,未來的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面對日益增高的行業門檻,廣大保險營銷員只有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持續提升個人素質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保險營銷員個人品牌是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保險營銷員隊伍需要正視行業發展的規律,加快轉型升級,從數量型擴張轉向質量型擴張。
同時,歐陽Justin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判斷,市場上目前三類矛盾凸顯——
第一,顧客與保險公司的理賠矛盾;
第二,代理人和保險公司沒有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等基礎保障,流動性過大的矛盾;
第三,消費者與代理人之間因為銷售誤導造成的矛盾。
其實類似傳銷層級的「金字塔」模式並不是只有保險行業才有,去建材、家居、醫療、證券等任何一個行業,但凡需要組建團隊,都可以看到股東以團隊業績考核團隊長,並據此給團隊長發工資獎金的模式。
只是不同的是,這種團隊模式被保險代理公司玩壞了,入團隊的門檻太低,又不給固定薪資,演變至今,也就可以發現,很多代理人團隊招的不是「團隊合夥人」,而是潛在的客戶,你就是他們的韭菜,一走進門了解這個行業,你一旦表明入行意向,會發現很多團隊長迫不及待的告訴你「你很優秀,我們也很優秀,就差你了!」,而不管江湖凶險,不管你是否做好了相應准備。
這一點從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來,1997年友邦保險引入代理人制度至今,踏入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累計有5000萬人,2019年末保險從業人員數量是900萬人左右,考慮到97年入行的老江湖大部分也還沒到退休的年齡,所有,實際離開保險行業的數量大約4100萬人,令人咋舌。
反觀海外,歐美等國保險經紀公司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代理公司,生產銷售兩端分離趨勢很明顯(即保險公司負責生產保險產品:集中精力設計,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保險產品,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等),保險經紀公司負責銷售端:聚焦為顧客制定保障計劃,根據顧客自身情況,選擇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協助理賠等。
國內市場現在仍然由代理公司占據主導地位,還好市場目前已經出現了生產銷售分離的新變化,很多中外合資保險公司或者新拿到經營牌照的保險公司不願意再耗費龐大的營銷運營費用去自建銷售代理團隊,而是採取分工合作策略,主要和各大保險經紀公司合作建立銷售渠道,自己只負責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 「保險產品」。
預計今後保險銷售業務以保險經紀渠道為主時, 行業主動權轉移都保險經紀公司手中, 經紀公司還可以要求保險公司根據顧客的需求,為特定顧客群體定製產品,市場會更加成熟,更多豐富而個性化的產品將出現在市場上,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今後隨著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保險的需求會進一步的發展,而現在也有更多的80後、90後等中產階級為代表的客戶群,他們有著更好的保險認知,他們也需要更專業的保險顧問,而不是人情關系的銷售。
歐陽認為,市場形態的改變的確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固有利益,但當我最近聽到P安公司老總馬M哲在新聞媒體發布會上提到公司戰略時,也坦白「公司之前的產品是從公司自己的角度出發,今後將從市場需求出發進行產品改革」。
汗顏,這都什麼時代了?這樣的話會讓我覺得自己剛剛經歷「改革開放」......
但這引發了歐陽思考,歐陽甚至可以說,保險代理人機制是保險公司為了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維持競爭優勢的策略,是明顯的劣幣驅逐良幣的一種下下策。
歐陽相信這種現狀終將被改變,中國的保險代理人制度會被改變,甚至可能被終結,這是時間問題,這也是市場步入成熟的重要一步...這並非沒有先例,比如2017年友邦在台灣解散壽險營銷員,這樣的決策何時會發生在這里,我們不太好說,但我相信是否發生會由市場來定奪
最後,歐陽Justin給作為寶媽的你一點建議,
保險業中大大小小的營銷團隊就像一個個血細胞,構成了整個行業的身軀,所以,要是准備進入這個行業工作,必然會面臨選擇團隊的問題,不同團隊的資源儲備和管理水平同樣千差萬別。保險是個門檻極低、天花板極高的行業,希望你在選擇時擦亮眼睛,還是去找個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真正有所幫助的,和自己三觀一致、方向相同、值得託付的經紀人團隊,為行業健康發展也多出份力。
G. 中國保險業務員的現狀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主要代理人人海戰術,代理人水平普通不高,低學歷低素質,所以國內社會對保險認同都不高,大多認為就是買保險不靠譜,很多業務員也就是做了自己和親戚朋友的單子就消失了,所以每年從保險公司流失的業務員近百萬。但這也是國內保險市場初級化階段走的必然道路,而目前台灣、馬拉西亞、新加坡等地已經走入了中等發展水平,既普通老百姓對保險認同,每個家庭都會選擇購買一定的保險產品,而歐美國家、日本已經進入了保險高等發展水平,就是做保險都是社會的高精英階層,保險不再是代理人走街串巷的銷售,而是做為高端人士的財務顧問。中國要想發展到這一步,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們也看到這個市場已經涌現出很多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來從事保險工作,相信未來中國的保險市場會更加專業有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在新加坡保險業務員
醫療保險一般是只要在新加坡工作,僱主都會給員工買這個保險的,這個是勞動法規定的。
如果本地的新加坡華人他們工作就有了。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