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壽保險中的理財險避稅避債嗎
如果本身是萬能型保險,就要看情況了,因為萬能賬戶里的錢時屬於投保人的,而法律規定的是保險受益金可以不用來抵債!
如果是身故的受益金是可以的!
㈡ 投資理財收益如何實現合理避稅
比如投資股票怎樣合理避稅?
1、境外交易
個人在從事金融商品轉讓業務時,可以通過境外交易來免徵收入的增值稅費,常見的就有QFII,指的是合格境外投資者委託境內公司在我國從事證券買賣業務,當然香港合法居民在大陸證券市場進行A股交易也是能避免增值稅的。
2、股權登記日
喜愛短線操作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權登記日前賣出股票,再等股權登記日後買回,來合理的避免部分紅利所產生的稅費,如果該股持股期接近一個月或一年,則最好不要進行操作,避免造成持股損失。
3、積極分紅
一些公司在特定期間會通過積極派送分紅來進行合理避稅,比如沒10股派發1元的現金紅利,然後再送紅股5股,而這些派發的股利都是含稅的,如果公司正處於解禁階段時,那麼多派送的5股則無需繳稅。
㈢ 為什麼說保險可以避稅
在滿足一定條件時,人壽保險能「避債」,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都屬於人壽保險的范疇。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看。
一、壽險避債
1、指定未成年子女為受益人
A先生是個生意人,太太為全職主婦,有兩個幼子,均未成年。這幾年行情不錯,A准備擴大生產規模,於是向銀行借了500萬。此外,A比較注重個人風險,為自己買了一份300萬的終身壽險,指定受益人為自己的兩個幼子。
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意外中,A不幸離世。離世時,留下450萬欠銀行的債務。與此同時,根據保險合同,A的兩個幼子拿到300萬保險賠償金。
那麼,這300萬保險賠償金,要不要償還欠銀行的錢?父債要不要子還?
答案:不需要。
指定受益人為兩個幼子,幼子獲得的300萬保險賠償金,不屬於遺產,不需要償還A先生之前的債務。
2、指定妻子為受益人
還是剛才那個故事,如果指定妻子為受益人,結果就大相徑庭了。
A先生是婚後向銀行借的錢,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須由夫妻共同償還,妻子有連帶清償責任。妻子獲得300萬賠償金後,銀行可要求妻子承擔A先生所欠債務的連帶清償責任。
所以說,在指定身故受益人時,應遵守身故受益人是不承擔連帶責任的人,如未成年子女、孫女等。
3、「法定受益人」或未指定受益人
繼續剛才的故事,如果受益人填寫的是「法定」,或未指定受益人。根據保險法規定,300萬賠償金將作為遺產,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給繼承人。
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的部分, 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
也就是說,A先生的繼承人在繼承300萬保險賠償金的同時,還要償還欠銀行的債務。
一句話概括:人身保險合同中的保險金,不屬於遺產,可以有效「避債」,但未指定受益人或法定受益人,保險金屬於遺產,繼承遺產的同時也要償還債務。
二、刑事犯罪不可「避債」
如果涉及刑事犯罪,法院可以凍結、扣押、查封涉案人的保險。例如:
1、購買保險的資金是違法所得,觸犯了刑法,那麼這筆錢基本上會被依法追繳;
2、在負債或公司財務惡化後投保,也會有非法轉移財產的嫌疑,保險合同有被判為無效的可能;
3、洗錢是不容許的,保險費來自非法途徑,法院可裁定保險公司強行退保。
三、通過保險轉移資產當「老賴」,不可「避債」
想通過保險轉移資產當「老賴」的行為,是行不通的。
舉個例子:
B先生是個「老賴」,賴功實力強,欠錢不還,能拖就拖,托不過就躲,躲不過就轉移資產。
201X年,B先生欠某公司1000萬,還了50萬後就開始賴賬。不僅不還,還在兩年後還為自己的小孩買了700萬的保險。
對方忍無可忍,將B先生告上了法庭,法院強制執行B先生退保。
B先生認為:《保險法》有規定,「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意思是「自己欠別人錢的時候,法院不能強制執行保單來還債。
法律不是用來鑽漏洞的,最終法院依法凍結了B先生投保的保單,並退保用以償還債務。不過具體的案件還需具體分析,想通過保險來惡意避債,存在極大的法律風險。
㈣ 理財型保險收益能免稅嗎
保險是免稅的樂園。
1.保險可以合理合法的避債、避稅。
2.保險可以使資產保值、增值。抵制通貨膨脹。
3.保險是家庭的必須品,是家庭理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保險是家庭財務安全的保障。
5.保險可以真正的解決養老 醫療 子女教育問題。
6.保險理財可以隨時支取現金。
7.保險可以解決心理擔心的問題。
8.保險的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法律規定:保險的錢只有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才可以領取。
㈤ 利用購買保險理財產品合理避稅
保險可以指定受益人,受益金歸受益人所有,不屬於遺產,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是可以達到避稅的效果的。馬上我國也要開始收遺產稅了。很多人通過這種方法傳承財富和資產的。
㈥ 倪阮林#理財投資的保險可以避稅避債嗎我想全面了解一下
可以的,這部分財產屬於個人資產,不用打稅,不必抵債,離婚訴訟不分指定受益人他人無權干涉,而且投保人有決定的支配權!現在平安的開門紅理財產品馬上上市,收益很高而且穩定,每年都很難搶的名額有限數量有限!您如果想了解我可以幫您做一份詳細的計劃書您看一下!
㈦ 購買人身保險是否可以合理避稅
很多人在宣傳保險時,會提到一個避稅功能,是真的嗎?
說法1:保險能避稅
這種說法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不能以偏概全。
稅有很多種,如所得稅、增值稅等等,如果一以概之的說保險能避稅,未免很不客觀。比如我們買保險所花的錢已經是稅後收入,所以這部分所得稅已經被徵收了。
不過目前我國已經開始試點所謂的「稅優健康險」,就是說買特定的商業保險,可以獲得一定的個人所得稅減免。但是這種能給我們帶來優惠的保險有一定局限性。
按照目前的規定,每人的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也就是說200元/月。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3500元,如果李先生月收入5000元,那麼他應繳納的的個人所得稅應該為(5000-3500)×3%=45元。而如果購買了稅優健康險,每月可以有最多200元的免徵額,這時他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變成了(5000-3500-200)×3%=39元,一共剩下了15.6%共計7元的稅金。
當然,稅優健康險的優點不僅如此,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可以帶病投保的,這是普通商業保險無法做到的。
說法2:保險金所得是免稅的
這種說法是真的。
首先,按照目前的《個人所得稅法》,對於發生保險事故之後的理賠所得,是沒有被列入應納稅所得額度的計算中的,而且這實際上也並非個人所得,所以是免稅的。
其次,目前有爭議的部分在於,部分投資理財型保險的分紅、投資收益是否需要交稅。在股票、基金等投資品類中,股息、紅利等是需要納稅的。而在商業保險中,保單所帶來的投資收益等,並沒有規定,所以是免稅的。
不過,在美國等國家,保單產生的這部分收益在領取保險金時需要交稅,也就是所謂的「遞延」。但我國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規定,即使未來有規定,應該也不會影響已有保單。
說法3:規避遺產稅
雖然開征遺產稅的傳言很多,但在目前,以及在未來短期內,中國確實是沒有遺產稅。
如果未來開征遺產稅怎麼辦呢?
以美國為例,目前遺產稅的免稅額應該是150萬美元,超出部分實行超額累進稅率,最高50%。也就是說,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需要考慮遺產稅的問題。
當然,對於富人而言,這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目前比較有效的是通過大額保單和信託計劃等方式避稅。
㈧ 保險如何避稅
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是可以作為個人所得稅的應繳稅額的稅前扣除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8)理財型保險合理避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㈨ 理財型保險可以避稅嗎
保險避稅就是一個偽命題。保險是不能夠避稅的!只是我們通過合理的保單架構設計可以幫助客戶合法節稅。(所以通過一位專業的顧問做服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