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房去銀行貸款為什麼一定要購買理財產品
為了掙錢。不買的話辦理不了。
貸款辦理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65周歲的中國公民;
2、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3、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4、貸款用途明確,符合國家規定,且可提供相關證明;
5、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⑵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⑶ 貸款是否可以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有什麼文件明文規定
原則上是不可以的。但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往往沒有貸款利率高,如果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過貸款利率,往往隱含著較大的風險,否則銀行為什麼自己不去購買?而要把錢貸給你?
⑷ 銀行為什麼要「慫恿」儲戶買理財產品而不是做定期存款
理財產品也是銀行一項業務
有些是銀行內部
有些是銀行代銷
都有提成的
⑸ 為什麼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暫不允許交易
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前需要持卡者本人帶身份證原件以及復印件到銀行的櫃台辦理個人投資風險測試一下,根據測試結果取得投資者的風險等級,然後記錄客戶的風險等級,根據不同的等級匹配相應等級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等級大致是4~5級,保守,穩健,平衡,進取,激進如果客戶的風險等級是保守型或者是穩健型,是不允許購買平衡或者進取型的理財產品。這也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⑹ 銀監局,為什麼不讓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為其理財,貸款等產品進行大眾
目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除公募基金外,大致可以分為銀行理財、信託計劃、券商資管、基金專戶、私募基金、保險資管、期貨資管等幾個大類;其中銀行理財和信託計劃歸銀監會監管,券商資管、基金專戶、期貨資管和私募基金在證監會監管體。從監管的最原始理論出發,其實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不應該屬於銀監會覆蓋范圍(資產管理最基本定義就是非信用中介角色)。或者回到更加宏觀層面去思考,這是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的爭論。
⑺ 辦理房貸銀行說必須要買理財產品
辦房貸銀行要求買理財就一定能批過嗎?
有的客戶在辦理房貸的時候可能會遇上銀行要求購買理財產品的情況,而並不是客戶購買了理財產品就一定能順利通過銀行審批、成功辦下房貸。
雖說買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對辦理房貸有幫助,但房貸能否審批通過主要還是得看客戶的個人信用是否良好;以及是否擁有穩定合法的經濟收入來源、是否具備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銀行要求客戶購買的理財產品只是搭售而已,主要是為了完成網點的業務量。而且客戶如果不想購買是可以直接拒絕的。
銀監會其實有明確規定:「七不準」里就包括有不準借貸搭售,也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能在發放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資的時候強制捆綁、搭售理財、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除此之外還包括不準以貸轉存、不準存貸掛鉤、不準以貸收費、不準浮利分費、不準一浮到頂、不準轉嫁成本)。
⑻ 銀行貸款必須買理財產品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如果你對這家銀行的附加條件不滿意,那可以換一家銀行申請貸款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