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面二孩對保險的影響
全面二孩對社會保險有何影響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這一政策的實施,必將對我國人口結構產生深遠影響。近日,承擔「全面二孩」政策對社會保險影響課題的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醫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暉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了解該政策的短期和長期、正向和負向作用,對於指導社會保險未來工作非常必要。
「全面二孩」政策對生育保險基金壓力不會很大
問:《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對於社會保險來說,政策實施後,當前受影響最大的當屬生育保險。請您結合近幾年我國生育保險的運行情況,談一下全面放開二孩對基金支出的影響?
董朝暉:近幾年,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育齡婦女人數從2000年的3.49億人,下降到2013年的3.09億人,占人口的比例從27.59%下降到22.70%,出生嬰兒數量從2000年的1777萬人下降到2013年的1640萬人。由此可見,如果計劃生育政策再不調整,出生嬰兒數量會進一步下降。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首先會增加生育保險基金的支出。過去幾年我國生育保險基金結余較多,基本能夠承受「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支出上升。2014年末,全國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平均足以支付20個月的待遇,盡管近年來生育保險基金的年結余率在下降,但是,2014年當年基金結余率仍達到17.5%。從總體上看,「全面二孩」政策對生育保險基金壓力不會很大。
問: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調整,社保基金收支會出現什麼狀況?
董朝暉:人口老齡化對社保基金的威脅是長期的,生育政策不會對人口結構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未來10年內,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將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來20年內,這一問題會更為嚴重。因此,社保部門應該做好基金預警工作,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基金的平穩運行,通過各種措施保證社保待遇的兌付,維護社會穩定。如果「全面二孩」政策能夠落實好,那麼該政策對於基金的正面影響將在20年以後出現。
警惕參保人群對生育保險的「逆向選擇」風險
問:2013年我國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新政,新政實施以來我國生育保險基金支出的變動情況是怎樣的?
董朝暉:2013年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後,以2014年的數據與2012的數據相比,盡管全國的嬰兒出生數量僅增加3%,但生育保險覆蓋人群的生育人數卻增加了30.5%,而同期生育保險覆蓋人數也僅增加10.4%。這說明被生育保險覆蓋的人群有更強的生育意願,或者說有更強生育意願的人會積極參加生育保險。在這種情況下,生育保險基金的當年結余率有了明顯下降,從2012年的27.9%下降到2014年的17.5%。因此,生育保險本身要控制好「逆向選擇」的風險。當然,如果把生育保險作為鼓勵生育的一項措施,那麼政府應加強對生育保險的投入,好在生育保險基金規模並不大,僅占社保基金總規模的1.1%,不會給財政造成太大負擔。
對於生育保險來說,參保人的「逆向選擇」風險值得注意。由於生育保險沒有實施全民強制參保,所以可能出現有生育意願的人選擇性參保,而沒有生育意願的人不參保,這將導致生育保險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而基金收入增加有限。例如,2014年,全國生育保險覆蓋人口僅增加3.9%,而生育人數增長了19.2%。「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逆向選擇」的風險將會更加突出。
問:您認為地方社保部門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有效避免生育保險「逆向選擇」?
董朝暉:加強依法參保,達到應保盡保,是控制「逆向選擇」風險的主要措施。我國目前生育保險主要覆蓋職工人群,應加強參保監督,要求所有職工參加生育保險。如果以參加基本醫保的在職職工人數作為生育保險的應參保人數,那麼,2014年的參保率約為81%,所以,還有提升參保率的空間。
期待「全面二孩」在2035年遏制制度撫養比的下降
問:全面放開二孩,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舉措。對於基本養老保險來說,直接的好處就是改善制度撫養比。請介紹一下我國近些年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撫養比的變動情況?
董朝暉:2014年職工養老保險的「在職/退休」人員比已經下降到2.97,也就是說不到3個在職人員要養1個退休人員,而這一比例在2000年是3.30,在1995年是3.90。2010年以後,隨著養老保險的擴面,更多的農民工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這部分人群的年齡結構相對年輕,否則職工養老保險的「在職/退休」人員比還會下降更快。由於目前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已經很高,再通過擴面來改善「在職/退休」人員比的空間幾乎沒有了。我們期望「全面二孩」政策能夠在2035年以後遏制「在職/退休」人員比的下降速度,但是要逆轉下降趨勢需要更長的時間。
問:「全面二孩」政策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有何意義?
董朝暉:20年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的人口將進入勞動力市場,這將改善勞動人口結構,因此,將對職工醫保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產生有利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分析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只能緩解老齡化對職工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威脅,而並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據測算,2025年以後,職工醫保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將難以依靠自身收支來維持平衡,即使「全面二孩」政策能夠顯著改善人口結構,也要等到2035年以後才能顯示出對社保基金的正面效應,況且這一正面效應也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基金赤字。從改善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全面二孩」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仍值得擔憂,2013年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出生嬰兒數僅比2012年增加49萬人,約增加3%。
綜合以上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是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的必然之舉,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管短期內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長期來看仍然有利於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全面二孩」政策應盡快宣傳好,落實好。
鍾仁萱
相關新聞
我省生育保險費率將動態調整
本報訊為更好地保障職工的生育保險待遇,省人社廳、省財政廳日前制定出台《關於建立生育保險費率動態調整機制的意見》。據悉,今後各地生育保險基金出現當期赤字,可上調費率,運行有結余可下調費率,動態調整。
記者了解到,生育保險費由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職工個人無需繳費。去年10月我省實施的《江蘇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明確,將繳費比例調整為一般不超過0.5%,超過0.5%的,需報省政府批准。
此次《意見》要求,當設區的市生育保險基金運行出現當期赤字,且全市累計結余可釋放水平(即全市累計結余/全市當期月平均赤字)不足15個月時,可上調生育保險費率;當基金運行當期結余,且全市累計結余超過15個月平均支付水平(即全市累計結余/全市當期月平均支出)時,可下調生育保險費率。當基金出現運行風險時,各設區的市應報告,啟動費率調整程序。擬上調費率時,其測算的基金當期結余率(全市當期結余/全市當期收入)原則上不高於3%。
《意見》還規定,各地要按照《江蘇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的要求,完善生育保險政策,規范待遇標准,按時足額支付參保人員的待遇,切實保障職工生育保險的合法權益。要加大付費方式改革力度,產前檢查、住院分娩和計劃生育手術的醫療費用(生育醫療費用)要依規定實行按單元、病種付費,由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引導定點醫療機構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參保人員的生育醫療費用負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有什麼影響
二胎政策的好處
1.目前我國男女比例失衡的狀況較為嚴重,這是由於長期守舊的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所造成的。許多父母在一胎生育時都會「選擇性生育」,這更會家居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如果開放「二胎政策」,相信能夠緩解該問題的出現。
2.近年來,我國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情況嚴重,這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產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開放「二胎政策」能夠顯著地緩解人口老齡化,並且還有助於減少國家財政負擔和社會風險。
二胎政策的弊端
1.開發「二胎政策」必然意味著國家要面對人口增長的問題。我國的環境承受能力、財務支出、公共福利體系都將面臨挑戰。
2.有了第二個小寶貝後,個人的家庭負擔也將變得更重。現今社會物價不斷攀升,把一個寶寶養育成人花費巨大。即使「二胎政策」開放了,是否生育二胎,許多一般家庭還是需要慎重考慮金錢等各方面現實原因。
「二胎政策」是否會導致「嬰兒熱」出現
目前,在北京等大城市,產科用床位不足狀況日益嚴重,可以說「要找一台病床都很難」,但是這種現象和「單獨二孩」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在該政策實施以前就一直存在大醫院產科用床位不足的問題。這是因為孕婦定期檢查都集中在大醫院。另外,也與第4次嬰兒熱到來,即1985年到1991年間出生的人進入了生產高峰有關。
㈢ 二胎政策有哪些負面影響
「單獨二胎」是指夫妻雙方一人為獨生子女,即可生二胎。隨著「單獨二胎」政策近日即將施行的期待逐漸升溫,有媒體報道稱放開「單獨二胎」政策方案將於三中全會後不久公布。對此,衛計委相關人士14日公開表示,關於放開「單獨二胎」的文件還沒出台,更沒確定。不過,消息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可能不久就會出台。 盡管政策最終以何種形式落地還不確定,但人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已成為學界共識,其中原因無一不指向一個日益明晰的事實—人口紅利的消失。 「到2013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不再增長,是零增長,之後就是負增長。2013年將是一個極具標志性的轉折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蔡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根據測算,2013年人口紅利就將結束。與此同時,人口撫養比,即勞動力所需要支持的撫養人口,也不再下降,明年降到最低點,之後就會上漲。「人口紅利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需要用一個統計指標來監測,人口撫養比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此外,人口紅利計算還依賴於在每個年齡段中的消費量到底有多大。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歷史來看,中國的人口紅利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2年至2000年,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增長起了很大的作用,保守來看,對人均產出貢獻在15%以上;第二階段是2000年至2013年,我國現在正處於這個階段,人口紅利的貢獻開始減少,直至消失;第三階段是2013年至2050年,人口紅利為負。 中國過低的生育水平不僅會導致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的短缺,更會降低經濟潛在增長率。有專家預測,隨著以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為表徵的人口紅利消失,中國G D P潛在增長率預計將從1995年至2010年平均10.3%的水平,下降到「十二五」時期的7.6%。「如果現在不調,可能失去最後一次能夠緩解人口老齡化的機會,可能會帶來一系列非常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認為,由於人口從出生到成長需要二三十年時間,生育率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會有幾十年的滯後期。中國過去3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於早年出生的大量人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認為,中國正在進入一個由於勞動人口下降帶來的經濟減速期,如果中國維持目前 1.63的生育率水平,那麼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將在未來10年出現下滑。澳新銀行認為,中國需要改變計劃生育政策。盡管中國經濟正在面臨減速的風險,但一些相對容易的結構性改革舉措能夠為未來的進一步改革提供動力,其中的一項就是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我贊成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原因在於計劃生育政策是1980年開始實行的,當時提到30年後情況發生變化可以採用別的方式或者政策。」蔡昉表示,「情況發生變化」就是指生育率下降,現在中國生育率下降到 1.4的水平,已經具備了改變政策的條件。調整生育政策事關中國人口和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 預判 「嬰兒潮」難以顯現 調整生育政策是否會造成「生育反彈」?多家機構測算,從中長期來看,對現行政策的微調不會帶來「嬰兒潮」。相反,只有盡快調整,才能避免中國過早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 蔡昉認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之後快速下降,目前已經處於較低水平「中國內地人口轉變的軌跡,與中國台灣地區和許多鄰國是一樣的,可見不是計劃生育一項政策促成的,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他認為,根據其他亞洲經濟體的經驗,中國即便放開生育控制,也不能逆轉生育率下降趨勢,通過政策調整把生育率提高到更加接近於更替水平(如 1.77至1.94),是一種最為樂觀的設想。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研究小組預測,假設第一步在2014年至2015年間在全國推行「單獨」政策,即夫妻雙方只要一方為獨生子女即可生二胎;第二步從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行二胎化政策,即不論夫妻雙方是否為獨生子女,都可以生二胎。在這種「改革情景」下,全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可以從目前的 1.45在五年內逐步上升到1.66。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指出,僅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不會帶來嬰兒潮,未來十年內中國僅僅增加900萬至1500萬嬰兒。但政策放鬆,卻能為下一步改革積累更強的公眾基礎,並能夠在中長期內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 劉利剛認為,如果目前的政策沒有變化,同時生育率保持在 1.63的水平,中國的總人口將在未來的10年至12年內見頂。但如果中國放開「單獨」政策,總人口將在2030年附近見頂,即晚於基準情形大約5年的時間,因此,允許生育兩個以上的小孩才能避免勞動力人口下降過於迅速。 效應 將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 中國穩妥實施放開「二胎」的生育政策調整,可能為2030年後的經濟增長帶來積極效應。蔡昉認為,如果中國調整人口生育政策,短期內不會對G D P潛在增長率產生正面影響,負面影響程度也非常微弱。但是,當放開生育政策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政策調整對潛在增長率的積極作用將會比較明顯。「在把總和生育率迅速提高到 1.77至1.94並進一步保持的情況下,2031年至2035年中國經濟的 潛 在 增 長 率 可 以 提 高7 .1%至11.8%,2046年至2050年的潛在增長率可提高15.5%至2 2.0%。而把今後總和生育率提高到1.77至1.94的水平,恰好與立即放開『二胎』的改革方案相對應。」他說。 但是,這樣的政策變化可能對某些行業帶來直接的影響,可能將使嬰兒和兒童相關行業和產品,如奶粉、尿布、嬰兒推車、兒童服裝等明顯受益。 此外,對於增長前景來看,新增嬰兒需要15年至20年的時間才能轉化為勞動力,整體來看中國勞動力下滑的趨勢難以扭轉,但下滑的速率可能減緩。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可能加快對教育體系和養老體系的改革,以增強人力資本。 「事實上,我們認為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放鬆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改革舉措,但卻能夠為下一步改革積累更強的公眾基礎,並能夠在中長期內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馬駿的研究團隊研究表明,短期來看,可以明顯提高嬰兒和兒童消費品與服務的需求;從長期來看,可以提高經濟增長潛力,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金缺口。「從長期來看,放鬆一胎化政策可以提升經濟增長的潛力。由於今後幾年出生的人口在2030年左右將成為勞動力,在「兩步走改革」情景下,2030年至2050年間中國潛在年均經濟增長率將因此提高0.2個百分點。」 另外,從長期來看,放鬆一胎化政策將在未來增加養老金的繳費人數,因此可略微緩解養老金缺口的壓力。馬駿團隊的城鎮職工養老金模型顯示,與基準情景(假設養老金體制和人口政策不變的情景)相比,放鬆一胎化政策的「兩步走改革」可以將2040年至2050年間的基本養老金缺口(不考慮利息支出)的規模減小約4%。但馬駿同時指出,僅僅靠放鬆一胎政策來化解養老金缺口肯定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養老金改革應該包括提高退休年齡、向社保劃撥國企股份、調整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的相對規模、鼓勵商業性養老保險等。
㈣ 開放二孩政策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分析利弊
,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這對於我國現階段實施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促進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發展,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有著重要影響。 一、從長遠看可緩解機制轉軌過程中存在巨大的社會 養老保險金缺口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到2013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將消失,勞動年齡人口將從不再增長轉變為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養老壓力的日益增加,使得我國在養老保險制度轉型時遺留下的養老保險的隱性問題顯露出來,即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從現收現付模式向「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模式發展,所以不難從財富流動的機制上看出,在新的制度下勞動者不僅要為自己繳費,還必須同時為退休的上一代人交納費用,這就存在著一代人必須養活兩代人的難題,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我國的普遍做法是將本應在未來才能支付的現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的資金挪用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費用,從而造成了全國范圍內養老保險基金有名無實的空賬運行。養老保險金的空賬運轉是現在向未來透支,是退休一代向在職一代的透支。所以從長期看,這種運行制度的實施是難以繼續下去的。長此下去必然隱藏著巨大的資金風險,動搖新制度的根基。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可使年輕人口得以迅速增長,改變中國「倒三角」的人口結構狀況,使人口結構變化逐步趨於正常,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有效的緩解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此外,從長遠考慮還應該看到,新生人口在之後的二三十年中可以成長為勞動力,改變勞動年齡人口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勞動年齡人口的正增長,以及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這樣可使退休人口能夠安享晚年,老有所依,有效的解決社會養老保險金缺口的問題。 二、可避免中國過早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減輕我國 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眾所周知,較低的生育率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據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遠遠超過10%,按國際通行標准來看已然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的沉重負擔是我們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目前,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老齡化的提前到來,會加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比如:會導致養老負擔系數的大幅增加,醫療保險費用的支出也會隨之加重等。雖然我國在醫療健康服務等保障領域已經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對於老年人群的生活照顧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制度空窗,如果不能使家庭結構合理化,那麼老年人口的各種需要將更加依賴於國家提供的社會保障服務,這樣勢必增加了民眾對於保障性服務的社會化需求,加重社會保障制度的負擔。 「單獨二胎」政策的推出將逐步提高青壯年在人口總數中的比例,延緩我國過早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減輕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危機。並且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多來自家庭的照顧,減少對制度保障的依賴性,減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 三、與我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的思想相契合,分擔社會 保障制度的供養人數首先,由於家庭供養能力的下降造成了老年人贍養水平的下降。家庭養老的核心是子女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資源。 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421」家庭已逐步成為現行的主流家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每兩個青壯年就要贍養四個老年人,這無疑直接造成了整個社會對老年人口供養能力的下降。 其次,家庭中的青壯年人口擔負著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的重擔與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已經感覺到越來越難以照料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特別是對於家庭中有疾病纏身的老人來說更是不堪重負,直接沖擊著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佔取更多的社會服務資源。 最後,我國現在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業醫護人員普遍缺乏,為老年人護理的專業培訓機構也少之又少,社會養老機構能容納老年人的床位數也是有限的,以及社會保障制度中所規定的能提供給老年人的各種物質與服務均遠遠落後於社會養老需求的增長。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正面臨著巨大挑戰。 因此,在家庭供養能力的大幅下降與社會保障制度服務資源匱乏的共同作用下,基於我國人口社會發展形勢的戰略規劃,實施「單獨二胎」政策與我國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不謀而合,讓子女贍養老年人將更好的給老年人提供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有利於我國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的家庭養老保障體系,把老年人、家庭、社會、國家作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發揮社會保障的重要職能,為老百姓謀更多的福利。 四、結語 隨著中國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人口老齡化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從整體上看,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對於緩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老齡化加速以及養老保險金空賬危機等問題都有著積極效應,是有利於穩定社會和促進國家進步的重要政策措施。但是根據分析也可以看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力度的有限性。不管是應對老齡化加速,緩解養老金缺口的問題,還是減輕社會保障制度的負擔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需要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與之配合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㈤ 全面二孩對社會保險有何影響
全面二孩對社會保險有何影響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這一政策的實施,必將對我國人口結構產生深遠影響。近日,承擔「全面二孩」政策對社會保險影響課題的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醫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暉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了解該政策的短期和長期、正向和負向作用,對於指導社會保險未來工作非常必要。
「全面二孩」政策對生育保險基金壓力不會很大
問:《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對於社會保險來說,政策實施後,當前受影響最大的當屬生育保險。請您結合近幾年我國生育保險的運行情況,談一下全面放開二孩對基金支出的影響?
董朝暉:近幾年,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育齡婦女人數從2000年的3.49億人,下降到2013年的3.09億人,占人口的比例從27.59%下降到22.70%,出生嬰兒數量從2000年的1777萬人下降到2013年的1640萬人。由此可見,如果計劃生育政策再不調整,出生嬰兒數量會進一步下降。
「全面二孩」 政策實施後,首先會增加生育保險基金的支出。過去幾年我國生育保險基金結余較多,基本能夠承受 「全面二孩」 政策帶來的支出上升。2014年末,全國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平均足以支付20個月的待遇,盡管近年來生育保險基金的年結余率在下降,但是,2014年當年基金結余率仍達到17.5%。從總體上看,「全面二孩」 政策對生育保險基金壓力不會很大。
問: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調整,社保基金收支會出現什麼狀況?
董朝暉:人口老齡化對社保基金的威脅是長期的,生育政策不會對人口結構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未來10年內,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將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來20年內,這一問題會更為嚴重。因此,社保部門應該做好基金預警工作,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基金的平穩運行,通過各種措施保證社保待遇的兌付,維護社會穩定。如果 「全面二孩」政策能夠落實好,那麼該政策對於基金的正面影響將在20年以後出現。
警惕參保人群對生育保險的「逆向選擇」風險
問:2013年我國開始實施 「單獨二孩」新政,新政實施以來我國生育保險基金支出的變動情況是怎樣的?
董朝暉:2013年實施 「單獨二孩」 政策後,以2014年的數據與2012的數據相比,盡管全國的嬰兒出生數量僅增加3%,但生育保險覆蓋人群的生育人數卻增加了30.5%,而同期生育保險覆蓋人數也僅增加10.4%。這說明被生育保險覆蓋的人群有更強的生育意願,或者說有更強生育意願的人會積極參加生育保險。在這種情況下,生育保險基金的當年結余率有了明顯下降, 從2012年的27.9%下降到2014年的17.5%。 因此,生育保險本身要控制好 「逆向選擇」的風險。當然,如果把生育保險作為鼓勵生育的一項措施, 那麼政府應加強對生育保險的投入, 好在生育保險基金規模並不大,僅占社保基金總規模的1.1%, 不會給財政造成太大負擔。
對於生育保險來說,參保人的「逆向選擇」 風險值得注意。由於生育保險沒有實施全民強制參保,所以可能出現有生育意願的人選擇性參保,而沒有生育意願的人不參保,這將導致生育保險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而基金收入增加有限。 例如,2014年,全國生育保險覆蓋人口僅增加3.9%,而生育人數增長了19.2%。「全面二孩」 政策實施後,「逆向選擇」的風險將會更加突出。
問:您認為地方社保部門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有效避免生育保險「逆向選擇」?
董朝暉:加強依法參保,達到應保盡保,是控制 「逆向選擇」 風險的主要措施。我國目前生育保險主要覆蓋職工人群,應加強參保監督,要求所有職工參加生育保險。如果以參加基本醫保的在職職工人數作為生育保險的應參保人數,那麼,2014年的參保率約為81%,所以,還有提升參保率的空間。
期待「全面二孩」在2035年遏制制度撫養比的下降
問:全面放開二孩,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舉措。對於基本養老保險來說,直接的好處就是改善制度撫養比。請介紹一下我國近些年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撫養比的變動情況?
董朝暉:2014年職工養老保險的「在職/退休」 人員比已經下降到2.97,也就是說不到3個在職人員要養1個退休人員,而這一比例在2000年是3.30,在1995年是3.90。2010年以後,隨著養老保險的擴面,更多的農民工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 這部分人群的年齡結構相對年輕,否則職工養老保險的 「在職/退休」 人員比還會下降更快。由於目前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已經很高,再通過擴面來改善 「在職/退休」 人員比的空間幾乎沒有了。我們期望「全面二孩」 政策能夠在2035年以後遏制「在職/退休」 人員比的下降速度,但是要逆轉下降趨勢需要更長的時間。
問: 「全面二孩」政策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有何意義?
董朝暉:20年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的人口將進入勞動力市場,這將改善勞動人口結構,因此,將對職工醫保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產生有利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分析顯示, 「全面二孩」 政策只能緩解老齡化對職工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威脅,而並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 據測算,2025年以後,職工醫保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將難以依靠自身收支來維持平衡,即使 「全面二孩」 政策能夠顯著改善人口結構,也要等到2035年以後才能顯示出對社保基金的正面效應,況且這一正面效應也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基金赤字。從改善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全面二孩」 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仍值得擔憂,2013年實施 「單獨二孩」政策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出生嬰兒數僅比2012年增加49萬人,約增加3%。
綜合以上分析, 「全面二孩」 政策是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的必然之舉,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管短期內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長期來看仍然有利於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全面二孩」 政策應盡快宣傳好,落實好。
鍾仁萱
相關新聞
我省生育保險費率將動態調整
本報訊 為更好地保障職工的生育保險待遇,省人社廳、省財政廳日前制定出台《關於建立生育保險費率動態調整機制的意見》。據悉,今後各地生育保險基金出現當期赤字,可上調費率,運行有結余可下調費率,動態調整。
記者了解到,生育保險費由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職工個人無需繳費。去年10月我省實施的《江蘇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明確,將繳費比例調整為一般不超過0.5%,超過0.5%的,需報省政府批准。
此次《意見》要求,當設區的市生育保險基金運行出現當期赤字,且全市累計結余可釋放水平(即全市累計結余/全市當期月平均赤字)不足15個月時,可上調生育保險費率;當基金運行當期結余,且全市累計結余超過15個月平均支付水平(即全市累計結余/全市當期月平均支出)時,可下調生育保險費率。當基金出現運行風險時,各設區的市應報告,啟動費率調整程序。擬上調費率時,其測算的基金當期結余率(全市當期結余/全市當期收入)原則上不高於3%。
《意見》還規定,各地要按照《江蘇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的要求,完善生育保險政策,規范待遇標准,按時足額支付參保人員的待遇,切實保障職工生育保險的合法權益。要加大付費方式改革力度,產前檢查、住院分娩和計劃生育手術的醫療費用(生育醫療費用)要依規定實行按單元、病種付費,由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引導定點醫療機構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參保人員的生育醫療費用負擔
㈥ 「二胎政策」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二胎放開給樓市帶來重大利好;二胎放開將有效刺激換房需求;二胎放開將是未來房地產發展的人口紅利等等。未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家庭規模的變化,房地產的數量和結構都會發生相應變化。三房、四房的戶型會成為主力戶型,學區房將更加受到追捧。
㈦ 二胎政策對人口的影響有哪些
「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到1988年農村一孩半政策,再到單獨兩孩,計劃生育政策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漸完善的。」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單獨兩孩新政只是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一個重大舉措,最終目的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影響1、生育率顯著回升。
生育率如果長期低於1.8,或長期在1.5—1.6水平上徘徊,不利於人口的均衡發展。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曾高達7左右,人口增長率高達2.5%。上世紀90年代初,總和生育率下降到2.1以下,目前已降至1.5—1.6。單獨二胎政策實施將使我國總和生育率有相對顯著地回升,雖然今後幾年回升可能比較快,最高點可能超過1.8,但累計效應釋放後,生育率會波動在1.6—1.7左右。
影響2:老齡化程度降低。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說,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2012年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3%,2030年將達25%左右,預計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達到4.4億左右的峰值,約占總人口的1/3。調整生育政策,有利於改善人口年齡結構。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到2030年將使老齡化水平從24.1%下降到23.8%,到2050年從34.1%下降到32.8%,到2100年從39.6%下降到34.3%。[詳細]
影響3:出生人口性別趨衡。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1994年以來一直高於115,2004年高達121.2,2009年以來有所下降,2012年仍高達117.7。在自然生育狀態下,多生是達到出生人口性別平衡的唯一手段。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別比恢復正常,但一定能使其下降。
影響4:勞動年齡人口增加。
「單獨二胎」政策放開,未來15年,勞動力總規模將每年多出2800萬,到2050年勞動力規模減少幅度將相差3個百分點。如果生育政策不變,我國每年減少有效勞動力供給811萬;實行「單獨二胎」政策後,每年減少760萬左右。這將大大緩解我國未來勞動力的供需失衡。尤其是我國勞動力規模大幅度下降的拐點將出現在2025至2030年前後,當前調整生育政策正是時候。[詳細]
影響5:家庭發展能力提升。
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減,從1982年的4.43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獨居老人家庭比例有所升高。我國現有獨生子女家庭1.5億多戶,出現一些「失獨家庭」特殊困難家庭。家庭的婚姻、生育、養老等傳統功能有所弱化,抵禦風險的能力下降。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說,「單獨兩孩」從政策上終止了「421」的家庭結構,有利於家庭經濟社會功能的發揮,有利於提高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也有利於子女教育。
影響6:對公共資源造成一定壓力。
一是加劇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競爭。總人口數量的增加無疑加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和資源環境分配的競爭性。
二是基層計生服務管理能力面臨考驗。
三是公共服務、管理和保障亟須跟上。
新政實施後,三五年可見到效果,出生人口增長將對醫院、幼兒園、學校等公共資源造成一定壓力。浙江湖州某婦幼保健院院長對在當地調研的喬曉春說,「大量高危人群集中生育,我們醫院承受不了。此外,孕前免費優生檢查的數量急劇上升,也給醫院帶來困難。」
影響7:生育勢能釋放後產生波動。
「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新政後,每一個符合條件的家庭都面臨選擇:生,還是不生?什麼時間生?60後、70後和80後人群的態度差異很大。」 西南財經大學人口所所長楊成鋼說,相關部門應做好引導工作,避免大起大落的波動。計劃要二胎的家庭要避免扎堆生育,以免給將來的入托、入學及就業造成擁擠。壓抑了很長時間的生育勢能,在適當放寬生育政策後釋放,肯定會在政策調整後的2—3年內產生出生堆積現象。」原新認為,採取漸進、微調、各省不同步的方式,可以避免出現大范圍、大規模的出生堆積。
人民網:http://opinion.people.com.cn/GB/363551/371542/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