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於工作原因需要去其他省工作,那之前買的車和入的保險怎麼處理怎麼帶到新的城市去
世博會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加快在上海製造新一輪的發展。在新世紀的頭20年的重要時期的戰略機遇期,製造業的一個新的起點,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通過科教興國「的戰略,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導致競爭力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區域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主要線路和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全面建設城市生態協調的國際競爭力的新的產業高地,加快建設的國際和國內市場,2資源的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依靠城市工業的骨幹配套,具有四個主要的中心城市功能,適應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
>
上海工業已確定了「抓,推廣多年,看五年」的工作思路:抓住今年的工業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促進三個年,振興裝備製造業的產業,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建立一個新的產業高地;看5年,那是2007年,努力建立一個新的工業體系,全面構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年世博會,上海將力爭成為全國工業經濟「十一五」:這是合理的產業結構,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製造業中心,工業自主研發和設計,知識產權物業創新中心,國際大公司,品牌和投資中心的經營管理,新技術,新產品的展示,交易和信息中心的第一個示範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世博會為契機,上海製造業戰略升級的舉措-
優化產業布局。黃浦江開發世博會場館建設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新一輪生產力布局的優化和調整,,基本建成四大產業基地:電子工業基地,上海國際汽車城,上海化學工業區,精品鋼基地。
調整產業結構。上海製造業將重點放在大型成套設備,電站設備,汽車,造船等現代化設備產業,大力推進的基本原料如鋼鐵,石化行業振興,將進一步加快數字移動通信技術下一代網路和光電器件,集成電路設計應用,ERP的集成應用中國傳統醫學和生物醫葯,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的八個方面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現代化。
信息化與工業化互動發展,積極拓展硬體開發與製造,軟體設計及應用,網路建設和推廣的三大領域,加快發展微電子,計算機和軟體,光電,通訊網路和其他行業。
繼續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形成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加快加快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以及一些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促進集成電路,生物晶元等高科技產業轉化,孵化器的機制,加快科研步伐和專利技術產業。
擴大開放的內部和外部積極引進外商投資項目,吸收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配套產業,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重和化學行業,鼓勵各種所有制的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國公司和知名品牌。探索兼並和收購,企業和跨國公司建立戰略聯盟等新的海外投資,加快海外營銷網路的建設和研發機構。
加快完善政府職能,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並根據法律和服務理念,以加強管理社會,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並建立規范的行政審批。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全力打造新的產業鏈BR/>
我們討論的主題的世博會,新一輪上海產業發展,需要整合傳統行業的知識,經驗,將許多我們不關心這個問題。,有很多合資,合作模式可以概括為累積效應的示範效應。例如,由於外資的進入,傳統產業如何在管理的各個方面,產品形態,質量,品牌新的探索,並重新創建的基礎上的消化和吸收。
同時,我們必須發展新的產業,只有通過建立一個新的產業概念,發展新的產業類別,以形成新的產業鏈,所以釋放的股票在上海,企業實力和品牌的製造能力。
新的產業概念,包括教育,醫療,展覽,出版。國家經濟的增長,消費者協會教育是顯而易見的,例如,30多個研究機構復旦大學帶來了可觀的文化消費市場,復旦大學附近有很多的快餐店,咖啡廳,書店,酒店,產業鏈長。醫學與衛生事業的另一個例子,像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系統和中山醫院,年營業額約1億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葯品銷售也形成了產業鏈。只有通過新興產業的發展,以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產業鏈鏈接。
形成新的產業鏈,企業的主要載體,如汽車,在過去,我們強調本土化,我們應該首先在上海的企業尋求配套件,但後來發現自己支持價格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因此,與大宇汽車公司的合資企業的合作,標志著上海汽車轉彎。
第二運營商市場和信息。政府應該建立的市場環境,大氣,氣候和規則具體操作企業家,私營機構,與上海在該國的資源分配,以提高經營水平的質量,提高服務水平
第三個品牌,設計師的潛在資源。有很好的發展。
第四機制。上海現在正在尋找一個所謂的做生意的成本「窪地」,你必須改變傳統的思維,以找到突破點,一個更深層次的探索背後的機制的指導思想和理念。此外,通過改革形成,盤活的主體,包括專利制度,科學和技術體系,獎勵制度,產品研發體系,以及高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方式,貸款管理辦法。
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副主任楊建文:以超前的意識把握發展機遇
認為在這個階段,從國際的角度重新構思下一個產業安排和經濟發展戰略,以促進意識抓住發展機遇。有3原因: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仍然是一個過渡階段,下一個步驟將是進一步擴大開放;2。定位國際大都市上海城市的共識,這是不局限於中國范圍內;最近3個主要的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從外面,如國際製造業中心的轉移引進外資對經濟發展的沿海地區,包括上海大。
的深化開放到外面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在這個階段,但從市場制度建設的高度去理解,規劃和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概念,法律,信息技術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市委,市政府的最新發展,上海已成立三個節點在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我個人認為2005年,我們的目標是使後者的一半,緊緊抓住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引進外資,發展製造業的,2007年應該注意的現代服務行業2010年上海這座城市的基本輪廓勾勒出來。
我們抓住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的同時,應該看到產業結構調整是永恆的,這其中吸引外商投資的機會可以被持續時,你不是有足夠的了解它蘇南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蘇南引進台資經濟發展是密切聯系的經濟發展,台灣的,台灣目前的工業結構調整的預期,以將基本完成內兩年,之後在台灣有資金流動的一種新的方式,因此,蘇南同志清醒地認識到,這一輪搶台資,所以2023年,上海還需要以超前的意識,不只是尋找,你想看到的未來,抓住機會,以上的三個第一,有理解,有一個現成的,三個動作。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為什麼在這一輪上海引進外商投資不超越別人,問題可能出在這里。
在我看來,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在中國可能是兩年或三年,下一輪的機會,我們可以預測的重點領域應該是現代服務業產業,這正好與在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城市功能相吻合。使用的過渡期在2035年年底,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們集中於保護門服務部門的將被逐漸打開外國投資者將無可避免更大的投入,在這方面。
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祝融林:世博會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世博會舉行從五個方面促進產業發展的方式是:
首先,加強上海作為中國,遠東,甚至在會展中心的地位。世博會舉行促進發展的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它有助於規范上海的展覽業市場,會展業走上統一,有序,規范的道路;其次,它有助於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提高會展業在上海的國際聲譽,有利於改變的參展主題是相同的,小規模的MICE會展內容失真的情況。
第二,加強對狀態的服務功能,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世博會期間創造巨大的服務需求,並涵蓋許多金融,保險,電信,安全,海關,邊境管理,交通運輸,酒店,餐館,娛樂,購物,休閑,他們的客戶在100多個內容。世界各國和國內幾十個省市不同程度的需求。不同的服務項目,滿足不同的需求,不可避免地錘煉服務技能,接待能力,管理質量,服務品種,會講多種語言的水平。水平的提高,這是一個很大的促進第三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三,加強上海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顯示最具創新性的產品,在世界博覽會的展位目前全球的工業化國家,他們往往是頂級高科技國家的結晶,代表了時代的潮流,「公約」的國家感到自豪。上海作為東道主的舞台表演,將受到的驅動力兩大方面:第一,與先進的技術含量的產品所產生的壓力之間的差距;靈感來自於先進的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之間的差距。獲取產品的驅動力,的展評競爭和交換過程,勢必有展覽城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技術創新的行為,特別是在主機上海。上海是中國最具創新性的思維和創造力的城市在城市中,有限的條件下,大多數科學和技術人員不能去國外,以學習交流,和障礙,擴大創新的理念。今天,在世界頂級科技成果在您的指尖,在全市范圍內,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勢必激起的漣漪創新的浪潮,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加強上海旅遊功能狀態,促進旅遊業前所未有的發展。跨越千年的時間,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旅遊資源清查和空間,其文化的沉澱是非常有利可圖的,但其潛力,由於三個原因尚未充分發揮:首先,的股票資源開發是弱,特別是在系統發展薄弱,缺乏整體規劃,部署和投資;尚未完全建成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旅遊平台,旅遊資源共享的程度是不夠的,上海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但還沒有達到所期望的水平。世博會,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旅遊大格局地區逐步建立,一個旅遊資源共享,聯合開發旅遊產品,共同繁榮的旅遊市場正在形成。
第五,加強生態功能狀態,促進發展環境友好,能源節約型產業。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設置,以配合時代的需要,可持續發展戰略,處理,同時處理2015年的上海建成生態型城市為目標,因此,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強大的吸引力。上海生態功能狀態,必須加強建立這個主題,有三種方式:第一,優化的產業體系,逐步淘汰消耗的資源,大污染行業,優化投資結構,增加生產性投資和生活對稱的投資比例,增加在環保工作中的投資結構,以優化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模型的線性利用的比例,以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模式的比例,梯級利用的原料和能源,促進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
東中國科技大學博士丹梁平:建立信息網路,以降低成本做生意
世博會給了我們真正建立了一個世界級城市的歷史機遇。一個世界級的城市,歸納起來有以下六個特點,那就是,形成三個中心,使三功效:
成為全球資本的吞吐量中心,二是成為全球商品交易中心;第三,是世界上信息的交匯點,成為中心,這三個中心實際上是,我們常說,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中心。當一個城市成為中心的3個交通路口,將帶來三大影響:首先,勢必成為跨國公司的聚集中心,從而將成為集聚中心各種國際組織,不可避免地成為各類人才聚集高地,無可避免地成為文化,教育,科研的中心。
從這些世界級城市的特點,上海有多遠?見的資金吞吐量中心,上海聯合交易所,全國最大的資本市場在上海,與在快速擴張的中國經濟的能源,中國的加入WTO過渡期在2006年後,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將逐步自由兌換,資本市場開放了遲早的事。一旦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是完全開放的公眾,在中國資本吞吐量上海以外的非沒有從世貿中心,洋山深水港完成於2008年,在完成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第二階段,成為??亞洲物流中心應該能夠實現的目標之一。從信息中心的角度來看,上海在硬體方面的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在標准化的軟體有明顯的差距。
顯然,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城市,上海與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條件。當然,上海也存在著缺乏小型和中型資本創業的環境和機制,發展城市功能,空間和腹地的問題和需要,以降低成本做生意的缺乏。
在回應這些問題,實現一個世界級城市的目標,就必須實施一些更先進的策略:首先,真正的戰略空間,位於長江三角洲15個城市,形成資金流為基礎,產業融合的大都市區。第二,進一步優化交通網路的形成,這是一個先決條件,以實現世界級城市。第三,通過建立信息網路,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四,進一步大力調整成本結構業務。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和中國:世博熱潮「,以促進經濟增長
應該採取什麼發展戰略,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繁榮成為這樣一個經濟繁榮:要麼升級到一個新的發展平台,為上海的經濟發展,並允許在上海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在我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造成的分散脈沖的影響,通過時間和空間被「燙」的世博熱潮。
做時間上的分散,需要一些措施,盡可能長,短期影響世博會的熱潮:第一,使世博會項目,盡可能地與上海城市發展長遠規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那麼所有的世博會項目將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的起點和設施不無關系什麼樣的城市發展,二是可以控制的范圍內的土地和住房價格,不要讓房地產價格在短短的幾年裡,迅速上升到20年,甚至30年之前,他們應該達到的水平;第三,通過空間分散的分散的原則,利用時空轉換時間。
空間色散具有以下意義:首先,通過空間分散的分散,因為可以創造更多的空間色散增長,使得世博會的繁榮所帶來的經濟增長能保持持續的時間較長,二在空間上的分散,也可以起到帶動周邊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共享世博會的繁榮和共同的風險要達到的目標。
空間色散的具體措施是,上海的道路和世博會傳遞給所有上海周邊城市的繁榮需要提供區域公共產品。根據目前的預測,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開幕,上海的約70萬人次的參觀者路的酒店以及其他各種相關設施分散在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規模,所以,50萬,甚至在約60萬人次自己的選擇,上海周邊的城市規模在參觀世博會,促進周邊城市的商業發展,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並通過這樣的大型運動的人,並創造投資機會,組合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共同體。
從長遠來看,道路上海的經濟增長比建築的酒店是更有利的。內置過多數量的酒店,在世博會結束後,有可能形成大量的股票負擔。然而,道路將是世博會結束,繼續創造各種交通運輸收入增加。因此,應該通過上海周邊城市的交通連成一個整體,只有這樣,到世博會的經濟,實現經濟共同發展的上海經濟發展的新跨越長江三角洲地區密集的的蛛網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
世博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一個獨特的論壇,它鼓勵人的創造性和積極參與,它鼓勵人類科學和情感,都將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技術奉獻在世界上。在1851年的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世博會在倫敦舉行。世博會是綜合反映了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及成就,經濟,科技,文化數字奧運的大型展覽。中國已參加了12屆世博會。
中國的上海,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它包含五個副主題: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城市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城市與鄉村的互動之間的關系,城市與高科技發展,城市和多元文化的發展。?要求更適宜居住的環境,更好的生活質量,這是一個新世紀人類的夢想。她體現了以人為本,真實地反映了人類城市發展前景的希望和願望的概念。中國在新世紀的行列,是她前所未有的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在世界政治和經濟的步伐,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和平與發展,促進了手,不但1.2億中國人民的理想和信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永恆主題。
成功申辦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將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
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進程,加快市政建設;
二,上海將吸引大量的遊客;
在上海的眾多企業將加入申辦工作的操作創造更多的公眾利益。
世博會也使上海的知名度提高了,多與外界接觸,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質得到提高。在
上海正在進行世博會場地規劃的深化和調整,世博園區從240公頃到310公頃,加上60公頃和30公頃世博村的停車場,總面積400公頃。保留原計劃的橢圓形運河和植物走廊和東部江岸新的主入口。將鼓勵和幫助建設一個永久展館,參展商和他們的歷史,文化,經濟,科學和技術的世博會展館後。中國館將被轉換成世博會博物館。這里將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交流中心,一個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世界珠寶番禺製造
番禺區人民政府
沙灣珠寶園
珠寶首飾產業是廣州市番禺區的傳統特色產業之一。20世紀80年代,番禺珠寶業以「來料加工」的形式率先與香港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孕育了番禺珠寶業發展的「雛形」並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珠寶生產、加工體系。番禺珠寶聯系著中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以及美國、德國、法國等眾多國家,產品經香港出口到美洲、歐洲、大洋洲、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目前,番禺已成為中國金銀珠寶首飾出口量最大的地區之一,是國內最大、亞太地區最具規模最集中的金銀珠寶首飾加工基地之一。番禺珠寶鑲嵌量超過世界珠寶業「龍頭老大」——義大利維琴察,是全球最重要的珠寶生產地之一 。
過去二十幾年,香港以來料加工的形式逐漸將珠寶製造基地北移,其中在番禺加工生產的珠寶佔香港珠寶出口總量約70%,因此,番港兩地珠寶產業發展已經深度一體化。近年,隨著中國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來料加工企業的產業升級轉型迫在眉睫,為此番禺珠寶加大轉型升級力度。目前,「出口轉內銷」已初見成效,內外銷綜合並重發展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這為番禺建成具備高附加值的自主創新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創造了優越的發展環境。
一、番禺珠寶產業發展歷程
番禺珠寶產業萌芽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目前番禺區擁有珠寶首飾加工及配套企業400多家,8萬從業人員,1500家彩色寶石加工廠。主要分布在沙灣珠寶產業園、大羅塘工業區、小平工業區等多個工業區,是全國最早發展珠寶行業的地區。整個番禺珠寶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萌芽起步、加速發展、升級轉型、求新突破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珠寶加工業向番禺轉移,形成了番禺珠寶產業的第一波浪潮。當時中國的珠寶首飾產業正處於恢復發展階段,番禺珠寶企業、產業抓住了這個契機,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番禺珠寶產業,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適宜的產業環境,以「來料加工」的形式,率先與香港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奠定了番禺珠寶首飾加工製造業的基礎。
2.加速發展階段
進入新世紀後,受CEPA、泛珠三角圈形成以及加入WTO等因素影響,香港以及國際的珠寶配套服務產業也向番禺轉移。在加速發展的第二次浪潮中,除了香港、台灣的珠寶業加快進駐番禺,歐美、印度等企業也紛紛落戶。沙灣珠寶工業園引進的22家珠寶企業中,大多數是歐美、印度企業。部分外資公司則是通過香港平台進駐番禺,奠定了大市場背後的「番禺製造」產業定位。第二次浪潮的發展令番禺珠寶產業鏈日趨完善,也推動了番禺珠寶產業對於完善交易平台的需求。
3.升級轉型階段
2008年開始,國際金融海嘯,海外訂單銳減,新勞動合同法、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環保要求、製造業缺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都給番禺珠寶產業帶來了明顯的沖擊。更多的番禺珠寶企業面臨從技術、產品到市場轉型升級的瓶頸,中國較大規模的鑽石加工工廠大多集中在深圳、廣州。番禺的珠寶加工製造業主要依靠香港和國外的製造加工工藝,大多仍然停留在以「來料加工」為主、「大進大出」型的生產模式,區內珠寶業沒有真正的自主創新,提高珠寶業加工技術和加快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4.求新突破階段
為協助番禺珠寶產業、企業開拓全球市場,番禺區政府積極組織國際性年會、籌辦珠寶展覽會、珠寶文化節等推廣活動,實現產業向市場升級轉變。建立「鑽匯珠寶采購中心」,搭建珠寶產業交易平台。通過對番禺珠寶首飾產業的整合,最大限度降低珠寶首飾產品成本,吸引更多海內外廠商入駐,使番禺珠寶首飾加工製造業從單一的「來料加工」轉型為面向海內外市場的珠寶產業集散地,形成一個匯集全世界珠寶原材料產銷、成品采購、信息化商務的國際級交易商貿平台,實現從「番禺加工」到「番禺製造、流通、運營」的產業結構飛躍。
2009年第13屆國際有色寶石協會(番禺)年會閉幕新聞發布會
二、番禺珠寶產業基地建設成果
番禺珠寶以做「外單」起步,「三來一補」的生產模式曾一度強化了番禺珠寶的集群效應。而且,隨著加工貿易的規范管理,番禺區通過現代化的珠寶工業園區管理模式開啟了海關總署探研關於加強珠寶加工貿易管理的先例。憑借「一站式」的專業配套服務,番禺珠寶通過加工貿易的模式進一步強化了在國際產業格局中的地位,所以,番禺珠寶的國際名譽遠遠強於國內的知名度。
隨著產業轉移和國際珠寶產業格局的調整,中國正逐漸成為珠寶產業發展的「重地」。番禺地處廣州珠寶產業集群,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產業基礎堅實,在繼續穩固國際市場地位的同時,我們開始積極拓展國內珠寶市場,並迅速加大和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
粵港珠寶內銷聯盟2009(番禺)洽談會
目前,國際合作方面:番禺珠寶無論產品質量還是款式設計都與國際市場接軌,擁有明顯的產品優勢。同時,我們注重國際市場影響力的建設,包括比利時駐華鑽石委員會、HRD、美國GIA、迪拜DIL等多個機構都是我區的國際戰略合作夥伴。同時,番禺區政府重視配置大型項目,並初步體現「項目經濟」效應。2003年建設沙灣珠寶產業園,成為海關總署加工貿易管理的試點。2004年籌建鑽匯珠寶采購交易中心,成為珠寶公共保稅倉庫和廣州市珠寶采購交易中心。2005年籌建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番禺)實驗室,成為該國檢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後的四大實驗室之一;同時配有番禺珠寶學院以及廣州市番禺珠寶產業發展中心、廣州市番禺區珠寶廠商會等相關機構,進一步為行業拓展內銷市場創造條件,堅固「番禺珠寶」的國內外市場地位。2006年番禺成為全國20家「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之一,並定位為示範發展區。2007年番禺被授予「廣東省火炬計劃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廣州)」的榮譽稱號,成為廣東省內珠寶業界唯一獲此稱號的特色產業基地。2008年番禺珠寶產業發展中心與中國黃金報合作,簽署了《關於共推番禺珠寶發展國內市場得信息工作合作意向書》,並成立了「中國黃金報社番禺新聞中心」;2009年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際有色寶石協會、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2009年第13屆國際有色寶石協會(番禺)年會,ICA年會第一次在中國大陸舉辦。2009年番禺珠寶基地與中山大學聯合決定將番禺定為中山大學「共青團中央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2009年成立「粵港珠寶內銷聯盟」,番港發揮兩地的各自優勢,聯合力量拓展中國珠寶內銷市場。2010年番禺成為國際彩色寶石協會中國(番禺)聯絡處,2010年將番禺彩色寶石的企業聯合起來成立番禺彩色寶石委員會。2011年番禺彩寶專委會與珠寶廠商會牽頭起草《有色寶石加工工藝》行業標准,該標准有利於規范市場,可以有效地規避競爭,保護合法企業,同時大大加強了番禺在中國彩色寶石市場的重要作用。
三、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優勢
1.產業優勢和特色
番禺藉助珠江三角洲的地域優勢,突出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區域發展優勢的珠寶首飾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特色明顯、技術水平逐漸提升、產業關聯度大、發展環境優化、布局相對集中、發展前景美好的珠寶產業集群。
2.堅實的珠寶產業發展基礎
珠寶首飾行業是我區的傳統、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目前已呈現規模化發展。加工貿易量佔全國的60%,佔香港轉口貿易的70%,並幾乎承接了香港所有品牌珠寶的加工業務,已成為廣州市珠寶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
3.企業特色明顯,具備綜合發展實力
2010年番禺彩色寶石專委會成立
首先,企業國際化程度高,呈現以外資企業為主力、民營企業並進的多元化發展形勢。目前,來自世界各地的珠寶首飾企業,包括中國香港、比利時、以色列、印度、義大利、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已在番禺投資設廠;同時,番禺區政府大力推行「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政策,地方民營企業迅速崛起,並直接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技術,已成為番禺珠寶產業發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其次,企業規模大,品牌集聚度高,發展實力強,呈現內外互動、內外銷並舉的發展態勢。目前,我區400家企業中,超過千人的大廠數十家,而一般的中小型工廠也有數百人,規模化發展效應明顯。
第三,業務范圍廣泛、產品種類齊全、工藝精湛,具有廣泛的國際認可度。番禺珠寶業務范圍廣,涵蓋鑽石加工、貴金屬鑲嵌首飾、珠寶首飾設備及珠寶鍾表工藝品製造等領域,形成了產品種類齊全、技術全面的發展態勢;其次,產品優勢明顯,集中在鑽石毛坯加工和首飾鑲嵌業務方面,其中毛坯鑽石進出口加工總量占廣東省的1/3,進出口總額佔全國24%,並以「中國工」著稱;而首飾鑲嵌量大,工藝精湛,也因此,番禺被稱為「中國的維琴察」。此外,番禺珠寶工藝精湛、國際市場接受度高、市場空間廣泛。目前,產品主要經香港出口歐洲、北美、中東、日本、東南亞、中國港澳台以及銷往國內市場,發展前景美好。
4.現代工業園區和國際信息物流中心配套發展
逐漸走向規范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加強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的集約化發展道路,是番禺珠寶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探索模式。目前,區內集聚現代型的沙灣珠寶產業園、國際化的鑽匯珠寶物流交易中心以及沙灣珠寶園、大羅塘工業區、小平工業區等工業區。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對相關產業產生了明顯的帶動和輻射效應,如金融、物流、保險、公證、會計、旅遊等服務業也協同發展,所衍生的產業附加值極大地強化著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綜合發展實力。
5.高水平的行業技術與管理骨乾和勞動力隊伍
到目前為止,我區珠寶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培養和凝聚了一批有技術研發的科技工作者和高層管理骨幹,造就了一批能夠解決行業發展技術難題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行業專家,培訓出了一批能夠應對市場競爭的經營管理人員。基地內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珠寶學院更為行業輸送了大量年輕工作人員,充實了行業發展力量。同時,番禺與國檢珠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培訓中心和香港生產力促進中心職業訓練局建議了多形式、多模式的人才培訓合作制度,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儲備基礎,為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撐。
6.相關支撐體系綜合配套發展
基地內與產業息息相關的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日漸發展和進步。質量監督檢驗方面:番禺目前已設有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寶協」)珠寶檢測中心番禺分支實驗室、引進最具權威性的國家珠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檢中心)。這為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行業資訊方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番禺支會(以下簡稱「番禺區貿促會」)組織出版《珠寶生活》雜志和「珠寶生活網」增進基地內外行業資訊的交流,增強了基地的綜合影響力和行業地位,「番禺珠寶」區域品牌的影響力日漸提升。
四、基地地位與行業作用
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建立,不僅有利於集中整合行業資源、有效地促成產業集聚,實現規模經濟和產業集群效應,推動番禺珠寶產業的更好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番禺珠寶產業的產業優化升級和促進就業,實現番禺「產業興區」和「和諧番禺」的戰略發展目標。
1.建立基地有利於發揮珠寶產業優勢,促進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珠寶產業是番禺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番禺的主導發展產業,其發展能力和競爭力的強弱影響至關重要。長期以來,珠寶產業技術創新各自為政,共性和基礎性的技術研發被忽視,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因缺乏技術支持平台和信息支持平台而受到制約。建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加強市場導向性,建立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台,有利於珠寶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競爭力的提高。
2009年共青團中央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掛牌儀式
2.建立基地有利於發揮優勢,促進產業集群高級發展
建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政府可以實行切實可行的產業支持政策,制定科技政策、實施技術和職業訓練以及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珠寶產業通過產業集群效應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發展質量,同時促進出口,吸引更多的國外直接投資,形成產業發展模式,最終形成一個發展前景良好,能夠帶動廣東省、華南地區甚至全國珠寶產業規模優勢和科技競爭力發揮的特色產業基地。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3.建立基地有利於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升級
基地的建設一方面有利於促進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條的配套、科學分工,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和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一個完善的產業價值鏈能夠產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可以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良性的生態環境之中,形成穩定的競合機制,促進產業升級發展。目前,番禺珠寶產業基地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產業集群之一。
五、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一是產業附加值不足。目前就番禺乃至整個廣東而言,作為外商三來一補的生產加工基地,自身獲得的附加值很有限。
二是自有知名品牌缺乏。製造基地烙印過深。雖有番禺珠寶的區域品牌,但面對終端消費者,缺乏「叫得響」的名牌。
三是內銷經驗不足。拓展內銷處於起步階段,內銷份額只佔企業產值小部分,缺乏系統的內銷經驗。
四是龍頭企業缺乏。以港資企業為主,缺乏植根本地的民營企業及企業家。
五是公共服務平台能力不足。公共服務平台能力未能完善,產業鏈的各個環境的公共服務都有企業或機構,但無法形成系統服務產業,對於行業融資、金融保險服務、共性技術攻關、企業運營能力提升、技能培訓等需求無法全面滿足,無法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加速產業鏈條運轉。
六、未來的發展思路與規劃
番禺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建立,不僅有利於集中整合本區珠寶行業資源、有效地促成珠寶產業集聚,實現規模經濟和產業集群效應,推動番禺珠寶產業的更好發展,而且促進番禺珠寶產業的產業優化升級和促進就業,實現番禺「產業興區」和「和諧番禺」的戰略發展目標。
番禺珠寶產業的發展目標為:建成集創意設計、生產製造、交易物流、商貿旅遊、時尚文化於一體的綜合型珠寶產業經濟總部。針對該目標,並配合廣州市拓展珠寶內銷市場的行業氛圍,將在原有的生產服務中心、商務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與行業息息相關的現代服務業,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在行業逐漸成熟的基礎上,續集持續競爭力量,促使其健康、有序、長足發展。
1.番禺珠寶業轉型內銷
番禺加大對國內珠寶市場的關注和傾斜力度,通過具體措施引導和促使區內企業積極發展國內市場業務,進行轉型發展。
(1)政策引導方面。首先,番禺政府肯定產業內銷發展方向,明確番禺珠寶發展內銷市場,形成國內外市場並重的發展方向;其次,組建「番禺珠寶內銷聯盟」。該聯盟是在區政府的支持下,選擇全區有代表性的家業聯合形成的一個拓展內銷市場的艦隊,通過積累、傳播拓展內銷市場經驗,示範和引導更多的企業積極發展內銷業務;再次,加強與國內市場的交流力度,以「番禺館」的形式鼓勵和扶持企業參加國內珠寶展,在國內市場拓展「番禺珠寶」的品牌。
(2)產業環境營造方面。為配合番禺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在原有的與海關查驗配套的珠寶檢測基礎上,聯合「國檢」,建立國檢中心(番禺)實驗室,共同研究和營造適合內銷發展的產業環境;同時,建立專業機構,大力發展番禺彩寶產業。此外,積極鼓勵和加大與行業息息相關的配套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目前在銀行、物流、保險、報關等方面已基本配套到位,從多方面為珠寶內銷市場的建設創造條件。
(3)加強行業宣傳。要發展國內市場,就要營造內銷市場氛圍。番禺珠寶以國際訂單業務起步,為契合其順利轉型,有意識地為企業提供相關的產業信息,加強行業信息流通,引導企業把握國內市場動態並成功轉型發展。
(4)發揮商協會力量,加速行業內銷市場發展。堅持充分發揮商會的組織協調功能,重組商會多方力量形成組織骨幹,通過不同形式的行業活動,配合地方政府帶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2.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番禺珠寶產業基地升級能力
根據番禺珠寶產業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需要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著力配合產業鏈各個環節,促進生產性配套服務產業:
一是完善質量監督、檢測、評估體系,通過國家標準的實施,加速地方標准和珠寶行業標準的形成,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
蓮峰觀海
二是落實珠寶產業(運營、服務、專業)人才培訓計劃,依託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和沙灣珠寶產業園培訓中心,藉助國檢的培訓力量,實施專業人才培訓工程;依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實施運營、服務人才培訓計劃。此外,番禺珠寶從業人員雖已超過8萬人,但由於珠寶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特別是中高級珠寶專業人才十分缺乏。而專門的珠寶人才培訓機構也不完善,致使企業缺乏設計、研發、技術、營銷等方面的實用人才,人力資源水準提高緩慢。
三是配合政府、商會加強對行業的規范管理,增強行業凝聚力。
四是將珠寶產業發展中心、沙灣珠寶產業園、廣州鑽匯國際珠寶采購交易中心、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番禺實驗室、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珠寶學院、廣州市番禺珠寶廠商會等組成機構聯合起來,形成一個產業配套。
3.立足沙灣珠寶園和珠寶交易中心,完善產業鏈配套設施
進一步推進鑽匯國際珠寶交易中心物流平台的建設,提高信息物流平台對基地內企業的綜合服務水平和質量。珠寶產業園是番禺珠寶資源匯集、產業信息交流的樞紐。必須通過整合進一步加速珠寶產業規模化、國際化、集聚化的發展步伐。建設鑽匯珠寶交易中心,完善產業鏈條,發揮其保稅服務和自由銷售的綜合服務功能,形成一個集全世界珠寶原材料、成品采購、信息化商務、綜合物流發展於一體的國際級珠寶專業物流及商貿平台。使番禺從一個低端的單一加工基地轉型升級為國際級的、高附加值的綜合珠寶產業集群,加速中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步伐,將「番禺珠寶」打造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區域集成品牌。
4.打造區域產業名片,增強品牌意識,樹立「番禺珠寶」區域品牌
番禺珠寶企業打包參與珠寶展會,打造「番禺珠寶」區域名片,吸引國際珠寶商家對番禺的重視。但香港珠寶的品牌優勢也為番禺帶來了巨大的擠壓和挑戰,消費者對香港珠寶的認知度要遠高於番禺。然而香港珠寶大部分是在番禺加工,這使得番禺珠寶處於弱勢地位。
其實番禺不乏具有實力的珠寶企業,未來番禺要全力以赴打造並宣傳珠寶產業區域品牌,用品牌的力量來帶動產業的結構調整和提檔升級。
5.大力推動穗港合作,以深層次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番禺珠寶產業有著廣泛的國際合作基礎,背靠香港、面向內地,放眼國際。隨著全球珠寶產業的新一輪發展,大力推動穗港合作,從企業升級轉型、招商配對等各個領域,進一步加強與香港及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使番禺成為中國珠寶的「流通中心」,境外珠寶業轉移中國市場的「運營總部」。
6.加強產業聚集基地的宣傳推廣力度
目前,番禺政府應將加強番禺珠寶產業聚集基地的宣傳推廣力度,以全面提升番禺珠寶產業聚集基地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番禺交通四通八達,以南站為主,珠寶產業聚集基地將輕松步入國際化珠寶產業的快速軌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珠寶業界的亮點。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3.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些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較多,簡單舉幾個例子。
①超級計算機。在大數據廣為應用之下,超級計算機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這使得超級計算機成為「國家科技體現的標配」,畢竟國家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准,而實現這個標準的物質基礎,就是超級計算機。近些年,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發展速度極快,目前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遙遙領先於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形成了中美爭霸的局面,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科技的崛起。
事實上,核電技術是我國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出海」的主力產品之一,我個人認為他要比超級計算機更具變現力和戰略性。
4. 中國農業銀行周六日,工作人員上班嗎
您好,如需查詢農行網點營業時間,您可按照如下步驟操作
步驟一:關注「中國農業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點擊左下角小鍵盤按鈕進入輸入模式。
步驟三:在網點查詢界面輸入網點名稱或地址,查詢網點營業信息。該查詢可以模糊查詢,並且支持「網點日歷」功能,您可選擇想要去辦理業務的日期查看該網點是否營業。
【溫馨提示】
各分行會根據當地要求對網點營業情況進行調整,請以實際情況為准。如果您需要到網點辦理業務,建議您先行撥打網點電話確認後再行前往。
(作答時間:2021年03月16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5. 廣東中山市小欖鎮的怎麼樣
廣東中山市小欖鎮是一座發展潛力又多金的小城。
因為中山市小欖鎮,又名菊城,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廣東省中心鎮,鎮域總面積75.4平方公里,轄15個社區,至2006年底,戶籍人口 15.77萬人,另有長年在鎮內生活、工作的外來人口約16萬人。
工業經濟五金製造業是小欖的傳統產業。早在1986年,小欖鎮就被譽為中國「南方鎖城」;經過多年的發展,小欖形成了以鎖具、燃氣具為龍頭,上下游產品及各類配件齊全的產業群,在國內有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並遠銷歐美、東南亞等世界各地。
「固力」、「華鋒」兩個品牌於200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鎖王」;「華帝」家用燃氣灶具銷售多年保持全國第一;「聖雅倫」指甲鉗系列產品的質量標准被定為行業標准。
2002年7月,小欖鎮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命名為 「中國五金製品產業基地」,2004年4月被中國五礦化工出口商會授予「中國五金製品(小欖鎖具)出口基地」稱號。2004年,全鎮五金行業銷售收入近85億元,占工業銷售收入的32.3%。
電子音響行業是小欖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新興支柱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並逐步形成了配套完善的行業產業鏈條。目前已進駐小欖的電子音響品牌包括愛浪、山水、雅佳、天龍、馬蘭士(日本)、威發(丹麥)、名氏風(英國)、波士頓、麥景圖(美國)、威萊、麗尊、微美、見龍、國光、聲雅等,其中,「愛浪」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並獲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愛浪」和「名氏風」家庭影院產品同時獲得了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授予的「A」字標志。
2003年8月,小欖鎮被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電子音響行業產業基地」稱號。2004年電子電器音響行業銷售收入近80億元,佔全鎮工業銷售收入的30.1%。
2008年,小欖鎮地方生產總值達150億元,工業銷售收入385多億元;全鎮共有工商企業2.5萬多家,其中95%屬於民營企業。小欖鎮以輕工製造業為主,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以五金製品、電子電器音響為龍頭,食品飲料、化工膠貼、服裝製鞋、印刷包裝等行業全面發展的局面。截至2008年,全鎮共有國家、省名牌名標100多個。小欖鎮經濟很活躍,中小企業群落密集,呈典型的珠三角經濟特徵。
小欖鎮企業目前多為1-10個億的營業規模。 [編輯本段]第三產業小欖的第三產業正加速發展,農貿市場遍布城鄉,專業市場繁榮興旺。順昌、大潤發、壹加壹、信和、華潤、國美、名器等超級市場成為群眾購物休閑的好去處。
肯德基、屈臣氏、麥當勞、大家樂等國際連鎖快餐店在鎮內設有分店。小欖鎮新城區內還興建了唯一一家國際五星級酒店——中山大信皇冠假日酒店,為廣大商務或出遊人士提供高標准、高品質的服務;緊挨著皇冠假日酒店的還有集休閑、娛樂、購物於一體的大型商業廣場——小欖大信新都匯廣場,逐漸成為新興的悠閑商圈和購物商圈。
再加上「美加花園」、「建華花園」高尚住宅小區等建設項目的建成,使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完善。小欖文化藝術品產業基地為小欖鎮發展創意經濟作了有益的探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了中山市五金機電商貿城、金屬材料批發市場、大信新都匯、家居裝飾中心、中山市北部物流中心,提高了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推動小欖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投資環境的完善。
社會環境小欖鎮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治安穩定,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工作卓有成效,人人安居樂業,是既適宜居住又適宜投資創業的好地方。為了促進社會和諧,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讓「每一個有就業願望的勞動力都有一份工作、每一個小欖人都有一份醫療保障、每一個適齡小欖人都有一份社會養老保險」的目標。
全鎮鼓勵創業、幫助就業,推行合作醫療制度,推進養老保險工作。積極倡導「尊重富人,關愛窮人」,發動黨員幹部結對幫助困難戶,努力實現無人不飽暖,無處不安康。開展全民基礎素質教育活動,扶持一般收入家庭加快發展致富,提出以良好黨風帶動純朴民風。具有悠久歷史的菊花文化,融入現代小欖人團結、務實、拼博、向上的精神,激勵全鎮人民萬眾一心,建設富裕、文明、安康、和諧新小欖。
小欖鎮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小城鎮建設試點和村鎮建設示範鎮。建設了10平方公里、交通方便、居住舒適、環境優美的新城區,建成了年吞吐量45萬標准箱的小欖港、貨櫃年檢量12萬台次的小欖貨櫃查驗場、佔地800畝的中山市北部物流中心、日供水量25萬噸並被評為「全國農村百佳水廠」的自來水總廠、總裝機容量分別為18萬千瓦和4.8萬千瓦的發電廠二間、220千伏安的變電站一座和110千伏安變電站四座、污水處理規模為5萬噸/日的小欖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第二期污水處理工程動工興建。
小欖有完善的醫療衛生網路,包括現代設備設施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兩家「二甲」醫院與分布全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三甲」標准建設的新小欖醫院已落成並啟用。
小欖車站和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分別被交通部評為一級汽車客運站和二級道路客運企業。廣珠輕軌動工建設和小欖樞紐站的設立,使小欖成為珠三角的交通樞紐之一。
屆時,小欖將進入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重要城市的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5)中山市探索發展蔬菜種植農業保險擴展閱讀:
廣東中山市小欖鎮經濟發展情況:
1980-1986年,小欖農業以水稻、蠶桑、甘蔗種植、塘魚養殖為主,輔以蔬菜、水果種植和生豬、「三鳥」飼養。
1980年,小欖公社和小欖鎮興辦了一批村鎮企業。商業開始從計劃調節向市場調節轉變,國營、集體、個體參與飲食業經營。1986年,小欖鎮被譽為中國「南方鎖城」,小欖工業經濟開始形成。
1987-1990年,小欖鎮發揮地方優勢,實施一、二、三產業並舉,大、中、小企業並舉,集體、個體(家庭)、聯合體一齊上,鎮辦、村辦、管理區(街道居委會)辦企業共同發展的策略,創辦了一批企業。
1991-2001年,鎮政府先後組建工業、城建、旅遊、商業總公司和農業、電力公司,經濟建設全面鋪開,尤其是城鎮建設發展總公司,在公用事業、房地產、金融、建築工程與建築設計、高新科技、貿易、製造業等多個領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7年,工業總公司總資產14.3億元,經濟總收入64.5億元;城建總公司和旅遊總公司的總資產、經濟總收入分別是20.2億元、40.4億元和1.4億元、1.5億元。
2002-2007年,小欖鎮以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2001年開始,在小欖鎮南部開發面積2萬畝工業基地,使其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增長點。
2002年,小欖鎮成為「中國五金製品產業基地」;2003年,成為「中國電子音響行業產業基地」;2004年,成為「中國五金製品(小欖鎖具)出口基地」;2007年底,全鎮工商企業248歸家,其中規模企業超1000家。全鎮40家企業的產品獲得名牌、名標免檢產品101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4個,中國名牌產品12個,國家免檢產品16個;廣東省著名商標28個,廣東省名牌產品41個。
2013年,全鎮地方生產總值250.73億元;稅收總額45.8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3.57億;社區集體經濟11.7億元,股民人均分紅5472元;工商注冊登記戶33317戶;三大產業比列為0.3:56.8:42.9。
參考資料:網路-廣東中山市小欖鎮
6. 中衛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目標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未結束,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的一年,也是著手「十二五」規劃的起始之年。當前,我市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爬坡追趕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面臨的挑戰更大,保持經濟持續性增長更難。在挑戰與困難面前,我們要看到工業化、城鎮化、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二個十年規劃以及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地區發展差距、城鄉發展差距、產業轉移等必將帶來的巨大需求和新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時刻牢牢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的堅實基礎和發展後勁,最大限度地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和旅遊特色化,科學准確地研判發展形勢,精益求精地編制好「十二五」規劃,確保全面完成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為順利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打下堅實基礎。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各項工作部署,科學繪制「十二五」規劃藍圖,不遺餘力夯實長遠發展基礎,特別是要致力於提高經濟發展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致力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致力於招商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致力於推進改革開放和政府效能建設、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致力於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實施好15項重點工程、46個重點項目,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中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上新的更高的起點。
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億元,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6.7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0億元,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1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880元和4030元,增長9%和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9‰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2%,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減少4.5%和3.6%。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跨越發展,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集中力量提升「三大工業區」和「六個特色工業園」的承載功能,「三區六園」完成投資100億元,全市實現工業產值162億元,新增產值35.5億元。其中:中衛(美利)工業區完成投資54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0.8億元,新增產值18億元;中寧(石空)工業區完成投資45.2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1億元,新增工業產值17.4億元;海原新區產業功能區完成投資800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300萬元,新增產值1000萬元。
一是力促建成項目達產達效。對建成的13個重點工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確保振嶺化工年產5萬噸三氯化磷項目、勝金水泥有限公司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項目、茂燁冶金公司2.5萬千伏安鐵合金項目,中寧隆基公司2800噸單晶硅項目、興爾泰化工集團2台3.15萬千伏安電石礦熱爐項目、6萬噸農用硫酸鉀肥生產項目、華夏特鋼公司40萬噸硫鐵礦制酸項目,海原銀海紡織有限公司羊毛分梳等項目盡快達產增效,新增產值10億元。
二是力促在建項目建成投產。對在建的18個重點工業項目,千方百計加快建設進度,促其早日建成投產。確保寧鋼集團80萬噸生鐵、100萬噸特鋼,永安公司100萬噸洗煤廠、100萬噸搗固焦,山東川泰1.8億塊煤矸石磚、4000萬塊歐式連鎖瓦,中寧萬隆公司100萬噸稀土彩鋼板、錦寧公司70萬噸鋁鎂合金,海原金海石膏、生物氣化爐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當年新增產值25.5億元,達產達效後新增產值197億元。
三是力促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實行跟蹤服務,力促中衛(美利)工業區中電投2×330兆瓦熱電聯產、山川集團醫用器材、華御公司精細化工、亨廚生物公司谷氨酸及味精項目,中寧(石空)工業區中石油昆侖天然氣、風能太陽能項目等,海原新區產業功能區陝西永生石膏加工、上海美梭綿羊毛分梳加工等14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為中衛工業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協調發展,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是提升特色農業。繼續實施好「三個百萬畝特色產業工程」,確保硒砂瓜、馬鈴薯、優質飼草種植面積均穩定在100萬畝以上。枸杞種植面積30萬畝;種植優質水稻12萬畝、小茴香12萬畝;種植紅棗10萬畝,累計達到36萬畝;種植高酸蘋果3萬畝,累計達到32萬畝。設施蔬菜穩定在20萬畝左右。新建肉牛養殖示範園區10個,肉牛飼養量達到22萬頭,羊只飼養量超過150萬只。大力推廣生物環保養豬技術,生豬飼養量達到82萬頭,雞飼養量達到700萬只。大力推行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措施,實現農業擴規與增效並重。
二是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大力發展沙產業,啟動11萬畝高效節水農業一期工程,在沙坡頭區香山北麓壓砂地建設棗瓜間作節水示範區6萬畝,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建設特色種植節水示範區2萬畝。3月底完成土地整理、水利設施配套、節水設備安裝、供電等工程,5月初種植。加快沙漠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在現有3000畝1200座沙漠生態日光溫室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啟動實施二期工程,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
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以11萬畝節水高效農業為基地,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管理經營和農村土地流轉模式,推行「企業+基地+農工+高端市場」超大模式,實現企業基地一體化、農民工人化。引導扶持寧夏紅、通達果汁、夏華公司等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穩步擴大生產規模。做好硒砂瓜、中寧枸杞、「穆和春」清真牛羊肉、「沙坡頭」牌蔬菜等品牌保護,提升市場競爭力。建成中衛市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加快連鎖和超市經營,提升銷售層次,規避市場風險。年內培育流通大戶20個,專業合作組織11個,自治區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5個。
三、堅持統籌發展,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一是高起點打造黃河金岸。按照自治區建設沿黃城市帶的要求,圍繞把中衛市建成沿黃城市帶中適宜居住、適宜創業、最具特色美城市的目標,修編完善城市總體規劃。高標准開工建設沙寧濱河路南北兩岸總長51.1公里、總寬1000米的生態濕地耕地保護開發工程,並分期規劃與建設園藝產業園、濕地觀光園、文化旅遊園、科技創業園,把沙寧濱河生態濕地耕地保護開發項目打造成最具特色美的主題工程,成為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文化展示線和經濟命脈線。建成市體育館、博物館和文體娛樂中心,加快建設中寧中國枸杞博物園、體育公園等黃河金岸標志性建築。加快實施包蘭鐵路中衛復線改造和中衛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建設中衛(美利)工業區鐵路專用線。新建新區體育路、利民路、三合路等3條城市道路,改造老城區中山街、文昌街、應理北街等6條街道,改造建設城市道路10公里。啟動老城區立體綠化改造工程,實施新區府前路、水城路等4條主次幹道綠化改造,新增城市綠地5.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充分發揮中寧縣城的輻射作用,按照「建設新區、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體育場和新區道路建設,拉開城市框架;加大老城柳青渠南側、平安西街北側、縣城北街延伸段東側等重點地段舊城改造力度,不斷完善供電、供水、供熱、供氣、通信、路燈等市政基礎設施,努力把中寧縣城打造成沿黃城市帶上的「金岸明珠」。充分發揮海原新區經濟增長極的作用,加快建設步伐,完成37家單位辦公樓、學校、醫院和住宅小區建設。開工建設新區景觀水道、污水處理廠、圖書館、體育館、花兒藝術館等一批市政工程,努力把海原新區打造成西北地區最漂亮的山城。
二是高水平管理城市。開展爭創「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旅遊目的地城市」活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清潔中衛,美化家園」行動,徹底整治向陽步行街、中衛商城、朝陽百貨、雍樓步行街等商貿市場以及「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出入城口、背街小巷內外環境衛生。規范流動攤販、店外作業、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交通秩序安全等行為。以鼓樓東西南北街為重點,進一步規范戶外廣告牌匾設置。加大對「城中村」、「城邊村」的監管力度和對違法建築的拆遷力度,堅決取締違法用地和違規建設。積極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三是高質量建設新農村。大力實施以農房改造、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大工程,加快推進黃河古鎮建設,建成規模500-1000戶、全部為輕鋼結構抗震房的黃河古鎮示範點1個,新建塞上農民新居示範點7個,綜合整治村莊31個,硬化巷道64公里,鋪設排水管道113公里,改造農房5000戶。集中清理農房屋頂堆放的雜物,清除溝渠及路面垃圾和障礙物,實行垃圾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運的農村垃圾清運處理模式,徹底改善農村環境衛生質量。實施縣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興仁萬人生態移民任務。加快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啟動中衛市11萬畝節水農業一期工程。新建農村公路60公里,農村招呼站10個。
四、堅持創新發展,強力推進第三產業
一是改革體制新上項目做大旅遊業。通過整合重組旅遊企業,組建旅遊集團公司,提高融、投資能力,形成龍頭帶動作用。利用組建後公司的融資能力,投資1億元,規劃建設沙漠觀光扶梯、黃河會所、沙漠彩虹谷等一批旅遊項目。打造「一區、兩寺、三線、四湖」旅遊精品線路,開通沙坡頭至北長灘黃河水上旅遊線路,實現中衛兩日游或三日游。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辦好「中國(寧夏)大漠黃河國際旅遊節」等節事活動。擴大香山機場吞吐量,實現與國內重點旅遊城市的對接、客源共享。年內接待遊客15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億元,分別增長9.2%和14.3%。
二是著力扶持規范房地產業發展。全面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2條規定,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建立土地供應、規劃調整、房屋銷售、稅費減免、信貸支持等調控聯動機制,進一步降低房地產開發與消費成本,促進梯級消費,激活有效需求。加大對圈地不建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市區黃河花園二期、眾一·山水,中寧杞鄉經典、華誠首府等房地產續建開發工程,新建城市生態湖畔家園,新增開發面積60萬平方米。規范二手房交易市場,房屋產權交易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新增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1億元。
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沙坡頭區迎水橋物流園區、中寧寧新綜合物流園區等建設項目,完善海原新區產業功能區,引進大型物流運營企業和物流開發企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發展多式聯運,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家電下鄉補貼政策覆蓋面。進一步完善購物中心、商業街、步行街等布局規劃,大力推行連鎖經營、代理制、配送制等現代營銷方式,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連鎖龍頭企業。穩步推進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方式,擴大市場的輻射范圍和交易規模。啟動居民休閑計劃,積極培育汽車、健身、休閑等消費市場,引導大宗消費品和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開工建設五星級酒店,提升現有賓館設施配套和服務質量,依託「三大公共建築」,吸引國內外會展商來我市舉辦會展。加快中介、信息、咨詢、金融、保險、通信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600萬美元。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強力推進生態建設
一是加快恢復生態濕地。啟動黃河金岸生態濕地耕地保護工程、騰格里濕地公園二期項目和大南華水生態造林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積44.3萬畝。建設豐安湖、城區景觀水系水源保障工程。抓好京藏高速公路滾泉坡及大青山永大路兩側生態林節水滴灌、環香山地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項目,重現塞上江南田園風光,使中衛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二是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大力發展以太陽能、風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工業和低碳經濟。切實加強重點企業監管,開展沿黃重點污染源整治活動,引導迎水橋工業企業逐步遷入中衛(美利)工業區。認真抓好中衛(美利)工業區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確保沙坡頭區污水回用項目正常運轉。切實加強對重點區域水、空氣、噪音污染防治,下決心淘汰落後產能,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污染,削減排放量。
三是推進山川協調發展。加快海原新區建設,努力破解水資源短缺、交通閉塞、發展空間狹小等諸多制約因素,逐步打破海原靠天吃飯、發展緩慢、不可持續、長期貧困落後的局面,走出發展困境,走上持續快速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抗旱避災農業,加快發展以硒砂瓜、馬鈴薯為主的特色農業和高效節水設施農業。繼續在全市50個山區貧困村開展「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工作,組織開展定點幫扶,年內爭取1.7萬人脫貧。完成務工移民4000人。通過產業移民、生態移民、勞務移民、教育移民等方式,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向沿黃城市帶和非農產業轉移,不斷縮小山川差距,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六、堅持全面發展,強力推進社會事業進步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沙坡頭區、中寧縣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進一步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鞏固提升沙坡頭區、中寧縣「教育強縣(區)」創建成果,海原縣積極爭取創建「教育強縣」。新建中衛六中、八小,徹底解決市區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改擴建中衛三小、宣和小學等4個農村小學,完成香山移民項目學校建設工程。建成中寧二中、六中,遷建海原縣紅羊中學。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建成中寧、海原縣職教中心。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成人教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大力推進安全教育,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學期開展應急撤離演練2次,提高師生應急避災能力。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遷上學問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是加快發展科技事業。制定《中衛市設施蔬菜以色列種植技術操作規程》,開展農民溫棚種植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種植技能,力爭所有溫棚種植戶每戶培訓1人,年內完成培訓3000人次以上。繼續抓好「農業科技110」建設,重點培育8個信息服務示範點,年內引進新品種20個,示範推廣新技術5項。深入推進科技入戶工程和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隨機督查制度,培育科技特派員公司4家,科技特派員綠色信用貸款達到1200萬元以上,力爭有5個項目列入自治區科技計劃,2個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
三是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開工建設沙坡頭區人民醫院門診樓,完成市中醫醫院康復樓、中寧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後續工程和海原中醫醫院擴建工程。加快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大力加強社區衛生工作,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3%以上,構建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食品葯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餐飲與食品隨機抽檢制度,每月對10家餐飲單位和10種食品進行抽檢,處置率100%。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法規,深入推進「少生快富」工程,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
四是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年內向群眾開放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文體娛樂館。增加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建成新聞中心大樓。新建鄉鎮文化站9個,農家書屋21個。新增廣播電視「村村通」用戶600戶,放映農村電影2000場。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鼓勵創作具有回族特色和中衛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完成《羊皮筏非遺文化》紀錄片創編攝制和中衛市歌創作,繼續打造花兒風情歌舞劇《回鄉婚禮》。整頓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凈化網吧和音像製品市場。深入推進廣場文化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發展競技體育。
七、堅持和諧發展,強力推進民生改善
一是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做好沙坡頭區自治區級和海原縣國家級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市養老保險參保職工達到4.43萬人,村幹部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700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達到3.41萬人。穩定就業,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全面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就業援助等扶持政策。加強就業培訓,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城鎮各類人員職業技能培訓2500人,貧困家庭就業援助培訓1200人。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城市零就業家庭戶均就業1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7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人。開工建設中衛東園農貿市場創業城,拓展就業渠道,積極鼓勵自主創業,廣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
二是實施民生民心工程。辦好10件民生實事: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特重大病醫療救助范圍。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開放使用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文體娛樂館。建設城鎮居民保障住房和農民新居、整治城鄉環境。提供就業保障。實施興仁萬人生態移民和供水工程。實施婦女和幼兒保健「五免一救助」。對沙坡頭區農機具實行「五免四優一扶持」。啟動市民旅遊休閑計劃。(內容詳見附件2)
三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刑事案件破案數不低於上一年度,命案破案率100%,治安案件查處率達到90%以上,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億元GDP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等指標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之內。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市長信箱答復、辦結率100%。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加強統計、物價、供銷、氣象、檔案、地方誌、防震減災、新聞出版、外事、僑務等各項工作,高度重視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和福利慈善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認真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做好國防動員、青年、民兵和人防工作。
八、堅持依法行政,強力推進政府效能建設
一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繼續深入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健全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積極支持法、檢兩院的工作,切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行政復議、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強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財政、審計等專門監督部門的作用,自覺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點項目和民生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認真執行行政問責制度,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現象。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大力推進政務、村務、廠務、校務、社區事務公開,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要提高辦事質量與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著力辦好政務大廳,切實做好「一站限時」服務,確保政府組成部門審批事項全部在政務大廳、在規定時限(最長期限不超過5天)內辦結。公布政府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杜絕擅自設定審批事項。完善政府行政制度。制定部門定責任事項、定責任部門、定責任人、定責任時限、定責任獎罰「五定」制度。每月對政務大廳「一站限時」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監察。完善市、縣政務大廳、鎮鄉民生服務中心,建立村級民生服務站,健全市、縣、鎮、村四級民生服務網路,方便群眾就近辦事。建立幹部出勤電子考勤制度等等。著力實施政務人員公共法規、專業政策與知識3年培訓計劃,切實提高政務人員履職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政務隊伍,全面規范提高行政服務質量與效率。
三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廉潔型政府。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肅查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支持監察、審計部門履行職責,認真組織實施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安排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勤儉辦一切事情。繼續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嚴格規范規劃、用地、工程招投標、財政資金使用、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轉讓、工程質量監理等公共資源管理權力的運行。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增收節支,厲行節約,在2009年預算支出基礎上,繼續壓縮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能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上。嚴格控制公務消費,削減一般性開支,從嚴控制車輛、會議、公務接待、出國(境)等方面費用,把更多的資金用在改善民生上,力求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四要開拓創新,建設創新型政府。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統一部署的重大改革措施,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探索以土地流轉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下大力氣解決企業改制遺留問題。充分發揮政府償貸基金調控作用,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財政融資力度。推進戶籍體制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著力於打基礎、利長遠,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市規劃、土地供給、環保約束、財稅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各位代表!
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所有中衛人的願望。讓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時俱進,銳意進取,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奮斗,奮力開創中衛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附件1:
7. 新中國60年發展歷程
1、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2、三大改造完成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國於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地位開始,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終於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標志著我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如今,中國加入WTO將近15年,過去十餘年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4、「神舟六號」發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5、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8. 港澳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政治意義
港澳與內地融合共享發展機遇在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之的起點,粵港澳大灣區是海上「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區域,蘊含很大的發展機遇。
一、粵港澳大灣區范圍
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 5.6 萬平方公里,2017 年末總人口約 7000 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目標為:到 2022 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 2035 年,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所以從現在至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從房地產業、商業、製造業、創新產業及至金融、教育、文化各領域,發展機遇無處不在,前景廣闊。
四、粵港澳大灣區空間布局
粵港澳大灣區空間布局的三大要點:
一是極點帶動。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
二是軸帶支撐。加快建設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鐵路等重要交通設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區發展水平,促進東西兩岸協同發展。
三是優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從空間布局上尋找機遇、創造機遇和抓住機遇,正是共享發展機遇的匯合。
五、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創新和發展是永恆的主題,粵港澳大灣區致力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同時粵港澳大灣區
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這些創新中心的建設發展,正是人才、科技和國際化創新的融合發展,必然帶來從經濟、社會和生活上的重大升級進步。
六、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其中一個重點是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
此外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路、推動珠三角無線寬頻城市群建設和實現免費高速無線區域網在大灣區熱點區域和重點交通線路全覆蓋等方面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
七、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包括以珠海、佛山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葯、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葯、智能機器人(19.190, 0.19, 1.00%)、3D 列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此外在金融、證券、保險業等方面都有重大規劃。
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政策、優化珠三角地區「144 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建立港澳創業就業試驗區、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內地發展及創業補貼扶持政策,必將加強人才的培養、交流和共享。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滿機遇和挑戰,共享時代發展福利,屬於每一個勇於面對挑戰、善於把握機遇的人,人才成為未來的最大希望。
9. 農業企業政府補貼要怎麼弄,需要些什麼呢
根據發布的《中山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示範社評審標准及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農業部門每年都會擇優選取5-10個主導產業明顯、能夠完成上述績效目標、內部管理完善、項目效果顯著、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重點扶持,採取「事後補貼」的形式,實行項目化管理。
申請范圍:
農民個人類
一:水稻及冬種馬鈴薯
市農業局今年安排了720萬元糧食直補專項資金,主要用於2013年種植水稻及冬種馬鈴薯的市級種植補貼。其中,農民種植水稻每畝每造補貼150元,種植冬至馬鈴薯每畝每造補貼250元,通過一折通撥付到種植戶手中。
二:能繁母豬
能繁母豬補貼專項資金230萬元,主要用於當年全市存欄的能繁母豬市級補貼。農戶養殖能繁母豬每隻能獲補助100元,通過一折通撥付到養殖戶手中。
三:先進農業機械
農戶、農業組織等自行購置中山市農業機械補貼目錄內機具後,可獲得相應的補助。其中,機具補貼標准不超過市場價格的30%、設施不超過50%。今年共安排了購置引進先進農業機械補貼專項資金250萬元,通過一折通撥付到購機戶手中。
四:政策性農業保險
農戶購買水稻種植保險、玉米種植保險、能繁母豬保險、農村住房保險,可獲得市級財政保費補貼。今年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專項資金達115萬元。
農業企業類
一:產業扶持資金
全市今年安排產業扶持資金560萬元,主要用於扶持我市農業企業從事農業機械化發展、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及市場流通商務發展的補助。
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園區等,獲評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可獲相關建設補助。該塊資金共安排了200萬元。
三: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全市今年安排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補助資金100萬元。生產、加工流通企業、農村能人創辦或領辦一批自主、自律、自養、自強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可獲市財政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
四:家庭農場
安排家庭農場獎補100萬元,鼓勵土地流轉集中到部分家庭和大戶手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探索「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家庭農場」新模式運作發展,可獲相關補助。
五:優良品種復純推廣等
農業企業等進行農業優良品種提純復壯、生豬良種推廣、三鳥提純復壯、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建設、農業地方標准制定等,均可獲得相關獎補。該項資金共計1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