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存款上浮40%是不是理財產品
存款上浮是因為銀行要拉存款,不算理財產品,還是儲蓄業務。
⑵ 存款利率上浮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在現行央行的基準利率基礎上上調。
各商業銀行在公布的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針對存款業務對利率做出不同幅度的上浮調整,與此相對的還有利率下浮。
中國的存款利率是國家根據客觀經濟條件、貨幣流通及市場物資供求等情況,並兼顧各方利益,有計劃地確定的。
存款利息計算:
與其他存款不同,活期存款利息按存入日的對應月對應日進行計算日期,其中,按每月30日,每年360日計算利息。例如:
1月1日存入,2月1日計算利息天數為30日,利息=本金*活期存款利率×30/360
1月15日存入,2月18日計算利息天數為33日,利息=本金*活期存款利率×33/360
1月15日存入,2月10日計算利息天數為25日,利息=本金*活期存款利率×25/360
同時,與其他存款不同,是根據支取日的利率水平計算利息,活期存款利息隨央行利率調整而及時調整。
⑶ 銀行存款上浮40%是不是理財產品
利率或收益率只是金融產品的外在表現特徵之一,所以判斷一種金融產品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不能僅僅依靠利率上浮40%來判定,而應該結合產品的內在屬性綜合判斷。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央行已經於2015年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設置,各家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實行自主定價。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由於受市場利率定價機制軟約束,上浮不大,而城商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等地方性中小銀行,因為服務區域有限以及品牌影響力不大等弱勢,所以只能依靠較高的利率獲得存款。
因此,判斷一款產品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除了以上屬性和特徵以外,還可以藉助以下簡單方法:
1、從憑證上分辨。存款一般以存摺、存單和銀行卡三種形式表現,而理財產品一般只能用銀行卡購買,或者其他專用紙質憑證,比如理財保險合同等。
2、購買理財產品需要簽署理財協議和風險提示,並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評,而存款則不需要這些程序,不喜歡理財產品的儲戶需要有警覺性。
3、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理財產品不受保護。
4、存款都是固定利率制,理財產品一般實行預期收益率制,是彈性的並不固定。雖然目前仍然存在保本型理財產品,但數量極少,且於明年底之前將全部退出市場。
⑷ 利率上漲對短期理財產品有什麼影響
今年以來,央行6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市場平均存款准備金率已達到約21%的歷史高點,兩次加息利率水平明顯攀升。受緊縮的宏觀政策影響,上半年貨幣市場整體上處於資金不斷收緊的過程中。
整體而言,上半年是貨幣市場資金利率出現大幅波動、短期債券收益率整體上行的時期,回首在上半年內外交困的背景下,貨幣基金和超短債投資魅力彰顯,其中48隻A類貨幣基金平均收益1.5079%,26隻B類貨幣基金平均收益1.5952%,均大幅跑贏同期活期儲蓄。嘉實超短債基金是業內惟一的超短債基金,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嘉實超短債基金今年以來投資回報率為1.62%,遠超過當前活期存款0.5%的收益水平。
⑸ 為什麼當市場上流通的錢多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求原理
牛市中理財公司通過理財產品大量收顧客的錢進入資金市場。
⑹ 請問在我國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的范圍有明確規定嗎
這個收益肯定不會規定的,理財產品本身就屬於銀行的表外資產,都不需要從銀行賬目裡面走的,目前銀監會之規定了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0%,所以基本上銀行都採取了一浮到頂,1年期定存利率3.3%左右
⑺ A股出現了上漲趨勢,為什麼部分銀行理財出現虧損是技術操作還是另有原因
銀行理財也出現很多品種,像一些優質的銀行理財,這段時間還是持續著一個比較上漲的態勢。
但一些比較質量不好的銀行理財,目前出現了虧損,不僅虧損,甚至出現了倒扣錢的現象。
主要是跟銀行理財的品類有關。
另外一個就是隨著利息的下降,存款利息越來越低,銀行理財主要是針對的一些定期存款。這種業務目前來講幾乎是在逐漸走低,就像余額寶的利息一樣的逐漸下降。
股市上漲跟定期存款沒有關系,或者是說我們所投資的銀行理財,他沒有涉及到股票交易,而只是隨利息波動的定期存款這一方面的話,目前是是會下降的。
可以多關注余額寶的收益,如果余額寶的收益一直走低,說明銀行理財特別是定期存款,這一方面是難以走高的。
另外可以在股市走好的時候多關注一下基金基金。特別是指數基金,滬深300基金等等。
⑻ 最近各期限利率均值全面上升,大額存單為何「漲聲」一片
通常情況下,銀行的存款利率跟市場資金的寬松是成反比的,市場資金越寬松,銀行的利率會越低,相反,市場資金越緊張銀行的利率會越高。比如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這段時間,因為市場資金高度緊張,所以不論是銀行貸款利率還是存款利率都一直在漲,當時各大銀行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都紛紛上浮了更高的利率。
自從理財新規出來之後,新的理財市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是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要求更高,購買流程要求更嚴,所以很多銀行都開始減少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另一方面由於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客戶自擔風險,所以導致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積極性降低。
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之下銀行的理財規模縮小,理財收益降低,為此各大銀行都在注入重資設立理財公司,將理財和銀行表內業務隔離,未來銀行理財公司將變成專業的理財機構。但是目前這些理財公司都是處於籌備階段,並沒有正式運營,更沒有形成規模,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銀行理財產品銷量減少帶來的損失,各大銀行都主動回歸表內業務,重點發力銀行存款。
但是目前銀行存款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各大銀行都在爭搶存款,此外銀行還要面臨來自貨幣基金,互聯網理財,基金,信託等各種理財渠道的競爭,所以即便在市場資金相對寬裕的情況下,銀行的存款利率仍然在上漲,尤其是長期存款的利率上漲幅度更大。
⑼ 現在有好多理財產品,為啥還有很多人存定期
近期銀行理財市場平均收益率僅在4.2%左右,而相比較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利率,三年期的定期存款上浮後的最高年化利率也可以達到4.2%以上,最主要的是本金安全,保證利息收入。因此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仍然是「香餑餑」。
3、理財產品門檻依然較高。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申購起點須達到5萬元以上,雖然去年以來,部分銀行推出了部分低起點的理財產品,但是大部分仍需要萬元以上起購。
而銀行定期存款50元即可起存,對於當今大部分群體而言,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可能還背負著父母養老和孩子教育問題,沒有多少人能輕易拿出1萬元甚至5萬元的閑置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很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4、很多人在銀行存款,看中的並不一定是利息收入。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雖然快捷支付已成為日常最便捷的支付手段,但是我們所使用的資金並不是憑空而來。都是需要以銀行作為依託,最根本的儲蓄還是存在銀行賬戶里的。並且很多人將錢存在銀行,更多的是為了心裡踏實,戶上有錢,心裡有底。想花就花,想存就存,非常便捷。
5、流動性考慮。對於理財產品而言,一旦買入,就會進入到一定期限的封閉期,到期之前很難提前支取。即使提前支取,又需要支付一定的違約費用,給本金造成損失。定期存款存取自願,提前支取頂多損失點利息,本金絕對安全。
綜上所述,市場上理財產品雖多,但不一定滿足大眾的訴求。大部分人買的是省心、放心,最好放那不要考慮會不會虧損,收益率高雖好,一旦發生風險也是得不償失。理財收益高,不如存款安心。
⑽ 我在交行購買了一單安邦理財產品,5年期的,經辦人說利率按銀行現行利率上浮0,6個%點上浮,是真的嗎
如果理財合同上沒有註明這條。應該不太可信。
銀行理財產品不等於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金融投資產品,收益具有不確定性,預期收益或者是模擬收益,通常是歷史數據或模擬預測得出的,可能與過往收益有較大偏差,口頭宣傳不等於合同約定,不完全理解的產品,不能光聽銷售人員的口頭宣傳,必須仔細閱讀產品合同.條款或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