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投資理財應該怎麼規劃投資比例呢比如股票佔多少,基金多少保險佔多少
1,股票如果要做投資的話,沒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話,不做中長線投資那是沒有較大收益的。股票交易時間時早上9點半到11點半,下午1點到3點,全天4個小時,交易模式T+1。
2,債券是所有理財裡面風險最小同時也是收益最低的,收益可能還達不到通脹的水準。
3,基金可以說是當前情況下最尷尬的一種理財投資了,大盤上漲的時候沒有股票漲的快,大盤下跌的時候比股票跌的還快。因為有一個法規限制住了它,基金的百分之60總金額是不能亂動的,非要支撐著中國的股市大盤。
4,期貨是一個對技術面要求很高的一種投資理財手段,要求從業者對其從事的期貨種類特別熟悉以及精通,對產品的市場特別清晰的定位,清楚產品的階段性走勢,同時對國家的相關信息掌控的很到位,大部分期貨都是3-7倍的杠桿比例,期貨的門檻相對較高,收益也很大,同樣風險也較大。
5,黃金白銀貴金屬現貨是最後出現的一種理財產品,他兼顧以上幾種投資的優點,較好的規避了其投資風險,因為他是一種T+0,24小時雙向交易的模式,T+0是指它當天可以買入賣出,沒有交易時差,24小時雙向交易模式是指它24小時全天候都可以進行買多做空的雙向交易模式,股票大部分只能當天買入,第二天賣出,它一般的杠桿是10,12.5,50倍,但是為了規避其風險,可以設置止損點,現貨是沒有漲跌停板,而股票是有漲跌停板的,在操作上現貨更加靈活。同樣現貨是可以提出黃金白銀貴金屬現貨實物的。
想知道更多可以私信我!!!大家一起探討!
㈡ 買保險理財產品應該占家庭投資占的比例的多少
家庭理財投資占家庭收入的30%為宜,保險理財產品知識理財的一種。
㈢ 做好安排保險應占理財規劃多大比例
一、「三四六」理財法的概念
在不同生命階段,個人或家庭具有不同的財務狀況、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力,從而理財需求、壽險需求也就不同,個人成長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與個人理財規劃的制定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四六」理財法從總體上說,就是理財規劃人員要按照客戶所屬不同的家庭、收入層次和年齡段對客戶進行科學客觀的理財規劃指導。具體來說,「三四六」理財法中的「三」指的是「三種收入」:高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四」指的是「四種家庭」:形成期家庭(從結婚到生子),成長期家庭(從子女出生到其完成學業),成熟期家庭(從子女參加工作到夫妻退休)和衰老期家庭(夫妻退休到死亡);「六」指的是「六個年齡段」:探索期(15-24歲)、建立期(25-34歲)、穩定期(35-44歲)、維持期(45-54歲)、空巢期(55-64歲)和養老期(65歲-死亡)。
二、用「三四六」理財法進行個人壽險規劃
(一)「六」個年齡階段與壽險購買
人是家庭的組成元素,個人在其成長生命周期里,其個人收支平衡在不同的年齡段有很大差別,當然對於金融理財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把個人的生命成長周期以十年為一個年齡段進而劃分為六個年齡階段,分別進行討論,分析其理財需求,從而確定個人不同年齡階段的理財計劃。
1.探索期
探索期大約在15-24歲的十年之間,個人在探索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高等教育階段大學以及高校的選擇,本科畢業後是就業還是繼續走升學路線繼續深造,如果出國深造則還需要預先考慮費用的問題。財務方面:此時期個人通常是單身,居住情況是同父母居住或住學校宿舍。
這個時間短的個人收入通常比較單薄,有可能來源於打工或父母的零用錢以及學校的獎、助學金等。因此,在壽險規劃方面,由於收入很有限,所以主要考慮低保費的意外險和醫療險。學生可以考慮購買學生綜合保障險,單身青年可以考慮購買保額10-20萬的定期壽險或保額20-40萬的意外死亡險,受益人均為父母。
2.建立期
建立期大約在25-34歲之間,個人此時剛剛踏入社會,工作、事業上可謂是剛剛起步,其財務特點十分鮮明:就是低收入、高支出(「月光族」基本上都出現於此年齡段),而且大多數人在這個階段都會選擇擇偶、結婚、生子的生活路線,所以常常由於資金短缺而不得不求助於父母。建議年輕小夫妻們在此階段要努力工作,提高銀行儲蓄;並且注意積累資金,准備購房的首付款。在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保額為年收入5-10倍的定期壽險,以配偶為受益人。(2)購買保額為年收入2-5倍的定期壽險,以子女為受益人。(3)視實際情況購買子女教育金保險。
3.穩定期
穩定期大約在35歲-44歲這十年間,每個人基本上有了大約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經歷了這個階段,個人應該充分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個人的財務准備方面: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首先,其子女都已經進入小學或者中學學習,因此家庭應該積極地為子女的高等教育積累足夠的教育資金;其次,不少人在這個年齡段都購買了自己的房屋,如果是貸款購買的,則需要准備好足夠的資金償還房屋貸款;再次,此時人們已經步入中年,因此在退休養老金方面也要初步具有準備的意識。
壽險規劃方面,除了前幾個階段購買的保險以外,由於綜合財力的增加,還可以在增加保險購買品種:(1)購買定期壽險,壽險保額始終等於房屋欠貸金額,屬於保額遞減型壽險,其意義在於如果還款人由於某些意外原因不幸去世的話,房屋貸款可以由保險公司繼續償還,而不至於由銀行拍賣而使活著的家屬失去房屋。(2)購買教育保險,為受教育階段的子女繼續籌劃今後所需要的教育費用。
4.維持期
維持期大約在45歲-54歲期間,個人經過20年左右的工作努力,在事業上或多或少都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其經濟實力在此時是最強的。在財務規劃方面:子女此時基本上處於高等教育階段(本科或研究生),子女教育金在之前已經准備妥當了;貸款買房的,房屋貸款也已經基本還清;因此,此時個人理財的主要目標是准備足夠的養老金。在壽險規劃上:(1)購買足夠的健康險,以滿足隨著年齡增大而不斷增加的醫療費用和護理費用;(2)購買養老保險,越早買越好,買得早,相同保額保費就越少。當然,由於此時個人經濟實力最強,因此購買保險時有條件的個人在考慮其保障功能的同時還可以考慮保險的投資功能。
5.空巢期
空巢期大約在55歲-64歲時期,大多數人在此階段處於退休前後的時期,從事業上來講,管理人員在這個階段大都應該做到高管位置;而技術人員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從而成為了高級技師或者高級工程師;子女一般都已經就業,他們可能會繼續與父母居住或者在外面居住。財務狀況上:此年齡段人士應該採取穩健的理財策略,降低投資性產品的購買,增加存款數量並且增加穩定收益理財產品的額度。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養老保險的要繼續繳納保費,如果覺得額度不夠也可以適當增加保額;(2)考慮到遺產規劃問題,可以購買終身壽險,因為保險具有合法避稅功能。
6.養老期
養老期是在65歲以後這段時期,事業上如果單位返聘,還可以繼續發揮余熱,也可以做顧問等,子女此時基本都成家立業,擁有自己的家庭。財務規劃上:領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理財產品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壽險規劃方面:領取養老保險的保險金直至去世。
(二)「四」種家庭與壽險購買
個人理財不僅分析個人成長的生命周期,還要考慮家庭生命周期,因為理財策劃是根據整個家庭做出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個時期。形成期是從結婚到子女出生,成長期是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學業,成熟期是子女完成學業獨立到夫妻退休,衰老期是夫妻退休到全部去世。一般,在形成期階段家庭承受風險能力較強,隨後高風險投資的比例逐漸減少,逐步增加儲蓄、養老和醫療的貯備,
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理財需求
周期
家庭變化
風險承受能力
家庭主要支出
保險安排
形成期
結婚到子女出生(1-3年)
很強
購房
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加,提高壽險保額
成長期
子女出生到完成學業(18-22年)
強
高等教育
以教育年金形式儲備子女教育費用
成熟期
子女參加工作到夫妻退(10-15年)
較弱
准備退休金
以養老險或遞延年金准備退休
衰老期
夫妻退休到全部去世
弱
生活、醫療費
投保看護險或將養老險轉為即期年金
1.形成期
形成期是指從夫妻結婚到生子這段時間,一般為1-3年,這個期間的財務狀況:從單身時期的不穩定逐漸穩定下來,很多夫妻將要購買自己的住房,因此要准備首付款,也要為未來出生的子女做好教育款規劃。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醫療保險和意外保險,防止因大病或意外導致財務狀況出現較大波動;(2)購買定期壽險,以配偶為受益人,防止自己死亡而使配偶生存狀況下降;(3)購買定期壽險,壽險保額等於房貸金額,防止還款人死亡而導致房屋被拍賣。
2.成長期
成長期是指從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學業這段時間,一般持續18-22年,家庭狀況方面夫妻二人的工作經驗不斷提高,工作技能不斷得到加強,同時,子女年齡逐漸增大,財務狀況:家庭收入逐漸穩步提高,教育費用支出越來越多,隨著家庭收支情況逐漸進入穩定狀態,應該逐漸增加投資類金融產品的購買數量。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教育保險,為子女積累教育保障金;(2)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除因夫妻年紀逐漸增大而產生的後顧之憂;(3)購買新型投資類保險,其中包括分紅類保險、投資聯結保險和萬能保險。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子女參加工作到夫妻雙雙退休這段時間,一般為10-15年,家庭此時已經進入完全穩定時期,子女經濟上已經獨立,家庭收入穩步提高,支出不斷減少,資產總額不斷增多,負債逐漸減少,事業上同時也進入巔峰時期,但夫婦年齡增大,身體狀況不斷下滑。財務安排上:主要任務為增加退休金做准備,風險投資比率逐漸下調,穩定投資比率要提升上去。壽險規劃上:主要購買養老保險,增加退休後的退休養老金。
4.衰老期
衰老期是指夫妻退休到死亡這段時間,隨著整體收入的下降,生活和醫療支出不斷增加,家庭抗風險能力逐漸下降。在財務安排上:要強調資金的安全性,降低風險投入的比重,資金安排在安度晚年和安排後事上。壽險規劃方面:領取養老保險的養老金。
(三)「三」種收入水平與壽險購買
按照經濟收入狀況,將消費者分為高收入階層、中高收入階層和中低收入階層。[4]通過分析各自的主要風險,制定合適的壽險規劃。
1.高收入階層
高收入階層是指經濟收入水平極高、在國內名列前茅,抗風險能力非常強的那部分人群,通常指的是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例如成功的企業家、老闆、文體明星等。這部分人的財務情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收入支出都非常大。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終身壽險,為自己龐大的遺產合法避稅,雖然我國遺產稅的征訂還在規劃之中,但大額遺產征稅是早晚的事;(2)購買意外險,高收入人群遭遇意外以後的財務波動數額大,對家庭沖擊更大,因此意外險可以使高收入人群的意外支出更加平穩;(3)購買健康險,高收入人群健康出現問題後,收入損失比其他階層損失更大,因此要購買高端醫療、醫療組合型健康保險,解除健康問題的後顧之憂。總之,高收入人群可以購買保障型保險、健康險、終身壽險等保險,保費占年收入達約20%左右。
2.中高收入階層
中高收入人群是指生活優越、富足,收入水平高、穩定,但已經不再享受國企的福利制度的那部分人群,例如像外企中的高級職員、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高級技術人員等。這些人購買保險能力強,對保險的需求量大,對保險的認可度比較高,因此是保險銷售的主要對象。在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養老保險、終身壽險,為退休、身故解除後顧之憂;(2)購買健康險、醫療險,避免因身體健康問題導致收入水平明顯下降;(3)購買新型壽險,中高收入人群生活比較富足,往往在購買基礎性保險後還有富餘資金,可以考慮購買分紅型、萬能型保險和投資聯結保險實現資產的穩步增長;(4)購買意外保險,以家人為受益人。總之,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購買養老險、終身壽險、健康險、投資險、意外險,其總保額低於高收入階層,總保費占年收入的10%-20%。
3.中低收入階層
中低收入階層是指收入低、福利低、抗風險能力低的三低階層,由於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這部分人比例還比較大。對於購買保險來講,中低收入階層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剛解決溫飽問題,無力購買任何商業保險;另一類是除了滿足衣食住行以外,收入還有剩餘,還有能力購買保險。由於我國社會保險的保障能力有限,因此很多人還需要購買商業保險予以補充。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定期壽險、短期意外保險,由於收入低的原因,在品種上盡量考慮保費低、保障全面的保險種類;(2)購買醫療險,由於中低收入人群抗風險能力較弱,以此保身體健康、保大病是最重要的;(3)在投資類型上選擇儲蓄型保險,本來生活就不富裕,儲蓄型險到時間未出險可以歸還本金。總之,中低收入人群可以買意外險、大病險,保費占年收入的3%-10%。
三、結論
總之,人壽保險是個人理財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壽險理財在個人理財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其他理財工具所不具有的優勢和特點。目前,保險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壽險理財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三四六」理財法作為一種理財方法,把個人分為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收入層次,把家庭分為不同的時期,對其進行分別理財。此方法效率更高、理財效果更科學,已經在壽險理財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因此,每個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都應該熟練掌握「三四六」壽險理財法,這樣才能夠更高效地為客戶做好壽險理財規劃,同時更輕松地實現公司人壽產品的成功銷售。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做好安排 保險應占理財規劃多大比例
這要根據你的工資收入是否穩定,很多業績提成類的,看行情吃飯的工作就要浮動了,一般保險我們佔比20%,活動資金20%,30%做長期固收類理財,還有30%就可以看自己喜好了,做短期投資或者簡單的余額寶都可以
㈤ 該怎麼配置家庭資產保險的比例佔多少
其實關於家庭資產配置,很簡單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應合理分配,把錢分為要花的錢、保命的錢、生錢的錢、保值升值的錢。
根據標准普爾家庭配置圖,家庭資產中要花的錢(即短期消費)佔10%,保命的錢佔20%,生錢的錢佔30%,保本升值的錢(養老金、子女教育等)佔40%。
根據各個家庭的具體條件不同,也可以適當調整比率,達到最好的資產配置效果。
㈥ 個人理財中,計算家庭的 保險費支出佔比 的公式是什麼
「雙十定律」,指的是「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為宜」。
㈦ 保險繳費比例各是多少
企業職工三險一金的繳費比例: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2%(20%),個人8%,各地比例不同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
公積金繳費比例: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
與單位正式職工、合同制工人、外埠城鎮居民職工、外埠農業戶口職工無關。
㈧ 個人對保險的投入應占家庭收入的多少才算合理看到有
「在傳統保險觀念中,保險是被作為一種家庭閑錢投資計劃,常常和理財概念混為一談。人們在談到保險的時候,往往更多考慮到的是收益性,希望通過保險資金來進行增值。而傳統保險一般都是以存錢獲取低收益,而且往往只有持有時間超過20年以上時,才會體現出積累與復利的效果。」喻周說道,「如投保10年內退保,拿回來可能比不過本金,這使得儲蓄型保險一旦購買,便意味著長時間的資金凍結。這對於目前大家對資金靈活性和收益性的要求並不符,此外過高支出會加重家庭負擔,保險本來是用來規避風險,而這樣就違背了保險本意。」
保險業界傳統分析認為,保險投入占家庭收入10%-15%比較合適。15%的家庭收入拿來買保險實在是很「肉痛」!事實上這個比重是根據國外平均水平而來,那麼它對於中國來說是否也具有合理性和權威性?保險投入不需過多,1%用來買保險比較合適。
㈨ 個人理財規劃保險應占個人資產多少
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完全看個人的投資組合成份、比重與其它資產的配置而定;一般地,能忍受較高風險的投資人,可採用較積極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中可選擇以較高的比例投資在風險偏高的資產,如股票、積極型股票基金等;風險忍受度較低的投資人,則應在投資組合中加重風險較低、較穩健的資本,如債券、定存、或是固定收益型基金;由此推論,基金理財應占收入的多少百分比才適當,應視投資組合中其它資產配置的狀況而定。若投資的資產中已經有相當多的股票,其實可以考慮將部份股票轉至股票型基金的投資,可以降低投資單一股票的風險,亦可享有股票投資的收益成長,另外再搭配債券、定存、或是固定收益型基金。若是資產配置已經相當保守,以儲蓄、債券佔大多數,則可透過增加股票型基金的方式,提高獲利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㈩ 從理財的角度講,買保險的開銷占總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合適現在有很多儲蓄帶分紅的保險,投入很大。
樓主所舉的案例,明顯是一位選錯了保險產品的消費者。很多人買保險只聽信代理人的高分紅一面之詞而沖動購買,忽視了保險的保障本質,導致購買的保險保障功能不足,投資理財功能過多,一旦出事難以得到理賠。
是的,2001年前股票見頂前,投資連接保險很熱
隨著2001年後股票連年走熊,投資連接保險一落千丈
不管保險也好,銀行理財產品也好
要看他主要投資是貨幣市場、債券市場還是股票市場的,,,
根據這些也就決定了他的風險與收益。
所以建議在個人開銷的百之5到10之間就可以了.既然都買了就連買重大疾病保險也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