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空前發展保險欺詐問題日益突出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內容提要:現代保險具有保障、資金融通、社會治理三大功能。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分散風險、經濟補償或給付、促進社會安定等方面;資金融內容提要:現代保險具有保障、資金融通、社會治理三大功能。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分散風險、經濟補償或給付、促進社會安定等方面;資金融通功能主要體現在資金積聚和資金運用方面;社會治理功能主要體現在社會穩定器作用、參與社會風險治理、保障交易啟動消費、優化金融配置、減少社會成員之間的經濟糾紛、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保障功能是與保險相伴而生的,它是保險的本質和核心,也是區別於銀行、證券的顯著特徵;資金融通和社會治理功能則是保險隨著經濟發展,在其保障功能基礎上產生的衍生功能。現階段,我國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功能。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十分有利,保險功能的發揮有較大的機遇和潛力。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人們風險意識的提高,保險,作為一種經濟保障制度,在保障經濟、促進改革、穩定社會、造福人民方面發揮了重要功能,被譽為社會的「安全網」和「精巧的穩定器」。隨著現代保險在社會經濟生活領域中發揮功能的不斷延伸,客觀上要求對其功能的熟悉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對於正確把握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方向,將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融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代保險的三大功能及其之間的關系
現代保險的三大功能
隨著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保險已逐漸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保險的功能也得到了空前的發揮。現代保險至少具有保障、資金融通、社會治理等三大功能。
1.保障功能。這是保險的基本功能,是由保險的本質特徵所決定的,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分散風險。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種種風險,而風險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保險是一種有效的風險轉移機制。人們之所以購買保險,並不是因為保險本身具有消除各種風險的特質,而是通過保險這一制度能將人們面臨的各種風險轉嫁出去,交由專門經營風險的保險組織承擔,並且在既定的風險事件發生後,人們能夠從保險組織那裡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從而擺脫因風險事件造成的困境,解除人們在生產生活等活動中的後顧之憂。經濟補償或給付。即在風險發生時,保險人在約定的責任范圍內,按照保險財產實際損失數額或者約定金額給予賠付,從而保障社會再生產過程得以連續進行,或者避免被保險人及其家屬在生活上陷於困境。促進社會安定。美國聞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類需要五個層次理論,即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安全的需要包括物質上的勞動安全和職業安全、經濟上的生活安定和未來保障、心理上的免於災難威脅和安全感。保險作為一種經濟保障制度,通過分散人們面臨的各種風險,並對因風險事故造成的意外損失給予經濟上的補償,能夠彌補人們所遭受的不幸損失,消除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憂慮和懼怕心理,從而達到安定社會的目的。
無數事實證實,每次災難與風險的爆發尤其是重大災難與風險的爆發,往往是保險的保障功能發揮最充分的重要契機,因為災難能夠喚醒人們的風險意識,而這正是保險業賴以發展的客觀基礎。我國自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經歷過無數次大的自然災難,每次大災的爆發均帶來過一個保險業發展的高峰。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推動了保險業的迅速發展,因為「非典」疫情的蔓延,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健康意識和風險保障需求,人們對保險保障功能的熟悉也就更為深刻。如2003年1-4月份,各壽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就達55.3億元,占人身險總保費的4.78%,較去年同期增長69.67%,增速遠遠超過養老金保險和人壽保險業務。可見,保險作為一種經濟保障制度已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2.資金融通功能。這是保險的衍生功能,是在保險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該功能隨著現代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的迅速發展和金融環境的不斷完善而越來越突出。所謂資金融通,是指資金的積聚、流通和分配過程,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主要指保險資金的積聚和運用功能。具體來說:資金的積聚。保險公司主要通過銷售保險產品等渠道,吸引、積聚社會閑散資金,促使社會資金從各個行業流向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積聚功能,對社會儲蓄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有利於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資金的運用。保險經營的長期性,使得保險公司進行資金運用成為可能。為了確保未來償付能力的充足性和保證經營的穩定性,保險公司必須進行資金運用以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率,這主要通過保險資金從保險公司流向資本市場而實現,保險公司則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
資金融通功能與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在「銀行主導型」的傳統金融市場中,金融資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來完成的,保險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功能受到極大的抑制。隨著經濟的發展,非凡是金融創新的日新月異,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發揮的空間非常廣闊,保險業已在金融市場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資產治理和股市的重要參與者,持有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很高。如1998年全球40%的投資資產由保險公司治理,保險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整個股票市值的比重,美國為25%,歐洲為40%,日本為50%。
由於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一方面可以積聚大量社會資金,增加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分散居民儲蓄過於集中銀行所形成的金融風險,有利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長期的、穩定的資金支持,改善資本市場結構;同時,也能夠為保險資金提供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滿足保險資金對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從而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正是由於保險具有資金融通功能,進而具備了金融屬性,因此保險業便與銀行業、證券業一起成為金融業的三大支柱。
3.社會治理功能。現代保險對於社會的治理,不同於以國家為主體的「他我治理」,也不同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部門治理,而在於通過其各項功能的發揮,能夠促進、協調社會各領域的正常運轉和有序發展,即起到「社會潤滑劑」的作用。社會治理功能是保險的又一衍生功能,隨著保險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不斷鞏固和增強,該功能日益突現。主要表現在:保險通過發揮經濟補償或給付功能,一方面使得保險基金在廣大被保險人之間實現了社會再分配,另一方面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提供強有力的經濟保障,熨平社會發展中的不安定因素,客觀上起到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參與社會風險治理。保險的經營對象是風險,保險進行風險治理,主要體現在防災防損工作上,其最大特點就在於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社會防災防損部門開展防災防損工作。一方面能夠有效承擔風險治理的社會責任,有利於增強償付能力,降低投保人支付成本,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通過積累大量的損失統計資料,可以為社會防災防損部門進行風險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能夠培養投保人的風險防範意識,盡可能地減少社會財富的滅失。保障交易,啟動消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雙方往往會面臨各種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而風險的存在會阻礙商貿交易活動的/頃利進行。由於保險的介入,可以將交易過程中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不但能夠提高交易雙方的信用度,減少交易雙方的糾紛或分歧,促成交易的成功,而且還能夠啟動社會潛在消費,擴大內需,如出口信用保險、住房按揭保險、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等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例如,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的發揮,一方面通過積聚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化零為整,起到分流社會儲蓄、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以及分散金融風險的作用,一方面又通過資金運用,參與資本市場運作,對於推動資本流動、實現金融資源在全社會中的合理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減少社會成員之間的經濟糾紛。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責任保險得到了迅速發展,如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能使受害人得到及時救治和經濟補償,減少致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經濟糾紛,從而起到安定社會的作用。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被譽為「社會的減震器」,它為社會提供諸如養老、醫療、失業、救助等方面的基本的經濟保障。而商業保險則為社會提供較高水平、多層次的保障服務,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保障需求,是對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正確熟悉三大功能之間的關系
在現代保險的三大功能中,保障功能是與保險相伴而生的,它是保險的本質和核心內容,也是保險區別於銀行、證券的顯著特徵;資金融通和社會治理功能則是保險隨著經濟發展,在其保障功能基礎上產生的衍生功能。三者之間是一種本質與衍生的關系。簡言之,前者是基礎和前提,處於主導地位,後兩者產生於前者並服務於前者,處於從屬地位,並以不斷完善前者的作用內容和擴大其影響范圍為主要職責。隨著保險衍生功能的逐漸發達,如投資型保險產品的推陳出新,在實踐中有人不斷將保險的最本質功能——保障功能加以弱化甚至忽略,過分強調保險的投資功能、誇大保險產品的投資回率,恰恰漠視了廣大剛剛擺脫溫飽的消費者對於保障型險種的巨大需求,輕易誘使保險消費者形成「輕保障、重收益」的非理性消費理念,表現在: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不是根據自身風險狀況和經濟承受能力,而是熱衷於與投資型險種進行片面的比較。這對我國壽險業長遠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
二、現階段我國保險業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的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我國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功能
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保險業在黨中心、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非凡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給保險業帶來了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保險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功能。主要表現在:保障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資保險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其保障功能日益突出。2002年,國內保險深度3%,保險密度237.6元,承保風險總金額533406億元,保險業共支付保險金700多億元。非凡是在特大自然災難和突發社會事件中,如1998年特大洪水、2002年兩次空難事件以及2003年抗擊「非典」斗爭中,保險公司及時組織賠付或者適時推出滿足人們需要的保險產品、服務項目,切實發揮了保險的經濟補償職能。資金融通功能進一步加強。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國內保費收入為3053.1億元,占居民儲蓄余額的3.5%,保險業可運用資金余額達5799億元,保險已對社會儲蓄形成一定的分流作用,且在國債、證券投資基金等資本市場上逐漸佔有一席之地。社會治理功能日益突出。隨著國內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人們對於養老、醫療、健康、失業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迫切,現代保險在穩定社會方面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現階段促進保險業功能充分發揮的有利因素
1.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把發展作為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鄧小平「發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和拓展,對於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十六大確立了我國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新目標包含著經濟總量的增長、經濟體制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等多項綜合指標,蘊含著全民共享、全面進步的深刻內涵,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奮斗,加快發展,作為充當社會穩定器的保險業也概莫能外。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保險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服務,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同時也為保險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空間。
2.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保險業功能的有效發揮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在我國,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小型化,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目前社會保障體制正在進行深刻變革,原來依靠國家和單位養老、醫療保健的想法也得加以轉變,因而商業保險的發展潛力非常大,需要商業性養老、醫療保險等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治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將會把保險作為防範風險、保障經營的重要手段,對保險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3.我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擴大內需、擴大出口和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措施的實施,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進出口貿易等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這些都要求保險業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
4.隨著國民收入提高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風險因素明顯增加,居民的風險意識逐漸增強,保險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同時,由於法制建設的不斷健全,各項責任保險也將成為企業和個人轉嫁責任風險的保障需求。
5.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鍵在於加快經濟發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要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防範金融風險。保險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保險業在金融業中的地位將不斷增強,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空間會很大。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02年國內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7萬億元,儲蓄率高達39%,而在保險業發達國家,居民儲蓄率普遍低於10%。根據央行所作的居民儲蓄存款動機問卷調查,在銀行儲蓄中,以養老、教育、防病、失業等為儲蓄動機的比例達44.5%,且這一比例有逐步上升趨勢。上述動機的儲蓄都是長期資金,在發達國家,通常用於購買保險而不是銀行存款。這說明,8.7萬億元居民儲蓄中約有4萬億元與保險業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和可替代性,相當於我國保險業現有總資產的6.6倍。
6.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保險作為支持國際競爭不可或缺的手段,將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與此同時,我國保險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這不僅帶來了挑戰,也為我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7.由於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和9.11恐怖事件的影響,全球保險業正面臨重大調整和變革,這是國內保險業加快自身發展、盡快做大做強、迅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利時機。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都十分有利,保險功能的充分發揮理應有較大的機遇和潛力,因此加快發展是必然趨勢。
制約保險業功能充分發揮的消極因素
1.發展不足是主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經營主體不斷增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對外開放步伐加快,保險監管體系初步形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總體發展水平仍然很低,無論在質的方面還是在量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盡管保險業保持著年均30%以上的增速,但這是在較低水平上形成的高速度。當前,保險業整體規模小,體制創新、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不足,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低,遠遠落後於銀行業和證券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適應,人們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還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保險還沒有滲透到經濟的各行各業、社會的各個領域、生活的各個方面,保險的各項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可見,發展不足是當前制約我國保險業功能充分發揮的最大實際。
2.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不夠是直接因素。產品和服務是保險業發展的基本要素,保險業功能的發揮最終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從表面看,制約我國保險業功能充分發揮的原因在於人們對保險的熟悉不夠,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薄弱,但其根本原因在於保險業自身。一是保險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產品結構比較單一,品種不夠豐富,與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一些產品發展緩慢,無法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階層對保險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二是服務創新力度不夠。由於保險產品是非凡的無形商品,專業性強,加之保險條款表述的非通俗性,使得許多人對保險不甚了解,因此保險產品不像實物商品那樣一看就知道該不該購買,而必須通過營銷和服務才能讓人們了解和熟悉,但是目前保險業的營銷和服務水平已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保險服務意識不強、服務不到位的現象比較突出,人們普遍對保險業缺乏信任。
3.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之間的矛盾,抑制了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的有效發揮。承保和資金運用並稱為保險公司兩大業務支柱,其中資金運用業務已經取代承保業務而成為保險業的主要收益來源。大量的保險基金只有通過資金運用才能保值增值,才能確保未來的償付能力充足,這是由保險經營的非凡性決定的。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截至2002年底,我國保費收入增速達44.7%,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5799億元,預計到「十五」期末,保險業可運用資金將超過1萬億元,不充分發揮這部分金融資源支持經濟發展將是巨大的浪費。由於種種原因,出於資金安全性的考慮,目前國家在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上採取了過多的限制性規定。但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費收入的高速增長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之間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保險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健性。據統計,在現有資金運用政策的作用下,我國保險業的資金運用組合中,銀行存款佔51%,國債及回購業務佔33%,公司債券佔7%,投資基金佔6%,其他佔3%;而在歐洲,現金和銀行存款僅佔1%,股票佔37.1%,債券佔35%,貸款佔12.1%,不動產佔5%,其他佔9.8%;在美國,現金和銀行存款佔3%,債券佔53%,股票佔30%,貸款佔9%,不動產佔1%,其他佔4%。由此可見,我國保險業可運用資金大量投向銀行存款,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的發揮:一是弱化了保險對儲蓄的分流作用,使得保險從居民儲蓄中分流出來的大部分資金又重新迴流到銀行,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二次交易」後再融資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不利於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降低了保險業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效率;二是增加了資金在銀行過於集中所形成的金融風險,降低了資金運用收益率;三是阻隔了保險資金與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保險資金不能有效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以滿足其對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追求,同時資本市場也會因缺乏保險資金的強力支持而不利於資本結構的優化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4.現階段保險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佳。一是事關保險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和健全,滯後於當前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實際;二是現有的部分宏觀政策、稅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三是部分地方政府沒有把保險業當作一個產業來對待,少數地區職能部門強制干預保險公司正常經營活動以及多頭執法、重復監管的問題比較突出;四是人們對保險的認可度不高,存在片面的熟悉,而保險誤導、欺詐宣傳又增加了人們對保險的不信任感。
以上這些不利因素說明,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滿足不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不相適應。假如不盡快扭轉這種局面,保險業就難以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擔負起應有的歷史責任。
三、充分發揮保險業務項功能的建議
加強保險宣傳力度。隨著保險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深入,廣大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和對保險業的認知程度雖然在不斷提高,但熟悉有一個過程,因而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宣傳保險的功能,持續提升保險業的社會影響力,讓人們逐步接受它,並且自願地為自己的未來買保險。
重塑保險業的社會信用。社會信用是保險業的生命線。發揮保險業的各項功能,必須保證保險業具有良好的社會信用。為此,要加強輿論宣傳,積極倡導誠信經營的理念,通過引導保險公司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以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要加強保險監管,真正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的保險市場秩序,保證整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與銀行業、證券業一起共同維護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保險業要樹立全新的發展觀。一是既要看到當前保險業發展的有利時機,提高對加快發展必然性的熟悉,又要看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差距,增強對加快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熟悉;二是當前我國保險業發展初級階段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指導思想,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一切問題都應圍繞發展主題來考慮和解決,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應果斷改變;三是發展的概念不僅是指業務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結構的優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只有結構優化了,質量和效益提高了,保險業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才有後勁,才是健康的發展;四是我國保險業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決定了發揮保險業的各項功能必須循序漸進,既要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又要緊密結合我國國情,不斷探索,穩步推進,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
積極為加快保險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一是保險經營者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密切關注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大力開發新產品,尤其注重開發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保險產品,同時努力創新服務方式,豐富保險服務的內涵,將服務滲透到保險消費的各個環節。二是保險消費者要不斷增強保險意識和維權意識,善於利用保險作為轉移自身風險的一種有效手段。三是保險監管者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大力轉變監管方式,提高監管透明度,積極推進各項市場取向改革,減少對保險經營的不必要干預,同時加大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積極探索保險資金運作機制和治理體制的改革,不斷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並支持有條件的保險公司設立保險資產治理公司,不斷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完善保險市場供給主體;逐漸轉變監管的重點,實行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切實防範和化解保險經營風險;金融業內部要加強協調和溝通,做到三者之間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防範金融風險。四是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保險業在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認真研究制定保險業發展規劃,賦予稅收優惠政策,以支持保險業的長遠發展,如個人購買長期商業養老保險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免徵營業稅政策、對強制性和政策性保險的減免稅收政策,等等。
『貳』 淺談我國保險業失信現狀與對策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保險市場迎來了發展的良好機遇,但是威脅與挑戰也如期而至。本文就目前保險市場的營銷現狀進行了分析與討論,旨在找出有效策略,全面提升我國保險市場的營銷管理水平,並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保險業的整體競爭力。
關鍵詞:保險市場;現狀;發展前景
1保險市場營銷的基本含義和重要性
保險市場營銷作為一項營銷策略和手段,它以保險市場為起點和結束,它將目標市場的准客戶作為其對象。保險市場營銷作為一項總體性活動,它滿足了保險市場各種風險保險需求和慾望,它除了要以推銷保險商品獲得經濟利益以外,還要提升保險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保險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保險市場營銷可分為以下幾類:保險市場營銷環境的分析、保險市場營銷策略的制定、保險市場營銷的管理以及保險市場營銷目標的選擇等。保險市場營銷的基本策略也體現在如下幾方面:(一)保險市場營銷始終堅持以客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價值鏈;(二)保險公司的商品、服務手段與價值等均為其營銷載體;(三)保險市場營銷為了取得長遠的業績成效,通常以關系和網路為依託;(四)保險市場營銷負責目標市場的分析,它在控制營銷過程和實施營銷計劃的過程中,會不斷滿足保險公司獲取經濟利益的需求。
市場營銷是市場經濟中較為關鍵的環節,它能有效連接保險企業和社會需要,對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需要以市場營銷為依託。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保險業處於壟斷地位,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為主要保險對象,針對家庭或者個人的保險較少,保險的方式要麼是依託行政干預,要麼是強制保險。最近幾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保險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營銷策略的制定主要以投保客戶的需求為依據。由此可見,傳統的營銷手段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大力發展市場營銷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第二,市場營銷的發展能在無形中促使人們保險意識的形成。我國人口眾多且地域分布廣,經濟發展迅速,保險市場蘊含巨大的潛力,但是人們的保險意識普遍較弱,擴大保險市場的規模任重道遠。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不斷引進市場營銷理念,它具備極強的服務性,且營銷方式日趨多元化,能推動人們購買力的提升。現如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主要保險公司為了拓展業務,佔取更為廣闊的市場,贏得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就要注重營銷方式和內容的創新,不斷提升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和保險觀念,充分認識到保險對於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擴大了保險市場需求;第三,市場營銷理念的引進能不斷優化保險公司的管理,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險公司要掌握戰略優勢,獲得較好的經濟利益,就要優化管理模式,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市場需求,在險種的選擇以及推廣上保持嚴謹態度,同時要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充分滿足客戶需求,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促進保險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1]
2我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保險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但它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卻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市場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2.1保險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滿足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成績顯著,對經濟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6年,我國保險公司人身保險的賠付為55億元,而支付財產保險賠款總計為259億元,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生產,為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保險市場機制不斷趨於完善
保險市場不斷拓寬和完善准入機制,催生了新的市場主體的誕生。傳統的保險市場准入門檻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險市場壟斷性質的形成,阻礙了保險業的長期穩定發展。2004年,我國不斷調整保險業發展策略,逐漸放寬行業准入機制,催生了新的保險公司的興起,而建築專業保險公司獲批更有著歷史性的突破,從根本上打破了保險公司壟斷的組織形式和專業化經濟。
2.3市場主體不斷增多,初步形成了多家保險公司共同競爭的新格局
目前,保險市場初步改變了傳統的融資方式,部分保險公司拓寬了營銷渠道,不斷吸收民營資本和外資,使得股權結構日益優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有些領域還逐步引進和滲透進外國保險公司,它與國內保險公司形成了良性的競爭環境,保險業出現了齊頭並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2.4保險業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我國保險市場取得了長遠發展,對於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也衍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缺陷,對於保險市場的長遠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4.1消費者對保險業缺乏足夠的認識,參保意識淡薄。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整體認識不強,人們未充分認識到保險對於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以及保障個人利益的重要作用,主動購買保險的人少之又少,人們對於保險推銷也持消極觀念。所以,保險業呈現出買方市場的特點,即使保險員大力推銷仍效果甚微。保險業對於穩定社會秩序起著關鍵作用,要讓普通民眾充分認識到保險業的重要作用,引導人們主動參保,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4.2保險業費用高,服務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提升。相較於國外保險公司,國內保險業普遍呈現收費高、服務質量差等特點。首先,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夠成熟,監管嚴格,限制了保險業的發展;其次,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周期較短,保險銷售仍處於探索階段,對於如何提高服務質量還任重道遠,所以在辦理保險理賠業務時,參保人與保險公司的矛盾激化,難以提供優質服務。
2.4.3保險市場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各行業紛紛加入國際市場的行列,保險業也順應時代發展,逐漸與國際接軌。保險市場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地位,就要不斷拓寬市場。一方面,要鼓勵國內保險公司積極走出去。同時,要積極引進外國保險公司。只有不斷走向國際市場,積極引進競爭機制,才能使國內保險公司始終保持發展活力,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但是我們也要認清形勢,我國保險市場的主體仍需進一步完善。2.4.4保險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均呈現出單一結構。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均表現為商業性質,與國家產業政策相匹配的保險業相對匱乏,主要表現在基礎產業方面。就農業而言,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抵禦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但是保險公司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不願意為農業風險進行擔保。
2.4.5專業人才較為缺乏,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目前,制約我國保險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專業保險人才的缺乏。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我國長期忽略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院校紛紛開設了市場保險專業,但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後,難以滿足市場實際需求。保險銷售人員經過簡單業務培訓後即可上崗,參與保險業務,擾亂了保險市場的正常發展。有的銷售人員為了提升業績,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阻礙了承保質量的提高。[2]
3推動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保險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漸迎來了轉型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要全面提升保險業應對發展機遇的能力,同時要深化改革,推動保險業新的發展。
3.1保險市場向秩序化、健康化方向發展
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市場需求,保險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逐漸興起,同時,保險代理作為新的發展形勢也不斷趨於完善和合理。未來,我國保險市場的競爭主體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隱形的潛在主體在不久的將來將轉變為現實供給主體。除此之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保險市場逐漸呈現出多元競爭的態勢。目前,公司信譽、專業人才以及服務質量等逐漸成為保險市場競爭的主要方面,而且保險市場也不斷呈現出秩序化和健康化特徵。[3]
3.2專業保險人才的湧入,為保險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險業要取得長遠發展,必須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受歷史和現實條件的限制,我國保險業一直欠缺專業人才。目前,我國保險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家及保險業開始重視專業保險人才的培養。首先,國內大學紛紛開設保險學科,為保險業輸入了大量新鮮血液,為保險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其次,保險公司開始重視實效培訓,不斷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經驗,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從根本上提升了保險人員的整體素質。
3.3保險經營業務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進程不斷深入和發展,保險業務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農業保險以及出口信用保險逐漸從傳統商業保險中抽離出來,客觀上推動了保險業的專業化發展。
3.4保險體制不斷創新
我國保險業要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就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不斷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創新保險體制改革的內容和方式,從營銷方式、產品開發以及分配製度等方面著手,不斷創新形式。這樣,我國保險業才能更好的與國際市場接軌,全心全意為參保人服務,不斷提升我國保險業的信譽和形象,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4]
參考文獻
[1]向波林;我國保險市場營銷的現狀及策略選擇[J]時代金融;2013(02)
[2]賈麗穎;王超;何靜;淺談我國保險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09)
[3]李俊;論我國保險企業的市場營銷現狀及營銷渠道選擇[J]西南財經大學;2013(04)
[4]安祥林;淺談我國保險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研究;2011(12)
『叄』 保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保險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服務領域不斷拓寬,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不能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對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帶動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保障社會穩定運行、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我國健康保險業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術革命的趨勢下,國際保險業呈現出值得重視的發展態勢。
1、以客戶為中心,走金融保險業融合道路,實現業務經營綜合化。近年來國際金融保險業綜合經營的模式不斷深化,各國金融保險企業從最初在組織架構上構建國際化、多元化金融保險集團逐步演進為金融保險產品、服務相互滲透,以統一的品牌向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保險產品與銀行產品、資產管理產品的融合,為綜合經營注入了實質性內涵。
2、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通過上市、兼並、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經營范圍全球化。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在「大數定律」的作用下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保險業突出的經營特點。研究表明,發達市場的國際性大型保險公司大多是通過資本經營提升財務實力,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進而實現其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國際性金融保險集團的跨國投資與並購已經成為其開拓海外市場、追逐增長和利潤的主要途徑。
3、以創建核心競爭優勢為目標,通過實施後援集中、共享服務、外包等,實現保險運營模式的不斷優化。
全球性金融保險集團都在世界各地擁有強大的後援服務系統,通過搭建統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持平台,統一作業標准及服務標准,進行後援集中,建立統一的後援中心,在業務品質、成本控制、服務時效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價值。
4、以電話銷售、網路銷售等保險銷售方式變革為突破,新型營銷方式方興未艾。積極發展電話銷售和網路銷售等新型銷售渠道,降低成本,提高經營績效是國際上保險公司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美,英,韓等保險業發達國家,電話銷售車險已成主流,網路銷售保險發展勢頭強勁,網路保險以其完備的信息,簡便的購買方式和快捷的速度成為保險銷售的發展方向,成為繼個險,團險和銀行保險之後的「第四駕馬車」。
5、以償付能力監管為重點,保險監管越來越嚴格,國際保險監管交流越來越密切。
中國保險市場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保險業發展的新趨勢將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保險業在經營理念,發展模式,擴張路徑和運營模式等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增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整體實力,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明顯增強。
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業不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
1、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較弱。我國保險業在社會和人民急需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等業務領域還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服務「三農」和構建多層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出來。
2、發展粗放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我國保險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普遍存在重業務規模擴張,輕價值管理和效益增長的傾向,很多公司通過輔設機構,跑馬圈地地實現外延式,粗放型規模增長,產品服務創新不足和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費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強。
3、在金融競爭中的基本格局中處於劣勢。當前我國金融業改革向縱深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對金融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金融市場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險業整體規模雖然顯著擴大,但在金融資產增量中獲取的份額仍遠低於銀行業和證券業,競爭實力和業務規模相對薄弱。
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以及全球保險業發展模式的不斷變革和演進,我國保險市場將發生深刻的變革。現在我就信息技術在保險業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簡單的談一下。
信息技術將推動保險業的專業化,集團化發展。我國保險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向專業化經營轉型,而規模較大的公司則可能實現集團化,跨行業發展。專業化保險公司對內必須經歷業務單元優化,流程優化,最終實現企業優化,對外則需要加強與外部夥伴的合作,而內部優化和外部合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集團化發展的保險企業則可能涉足銀行,證券等各個領域,實現跨行業經營,這就要求在內部不同系統間實現標准化信息傳遞。同時,隨著跨行業數據的高度集中,系統在邏輯架構,穩定性,數據處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方面也會出現更高層次的要求。這一切,都會對信息技術提出新的挑戰。
強大的信息技術有助於公司開辟新的銷售渠道。未來金融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辟新渠道。目前,我國保險業已涉足網上銷售,其他的電子渠道也在探索之中,這其中有許多的問題,如交易的安全性,銷售中雙方的交互以及後續服務,都需要依賴信息技術來解決。誰率先取得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
公司只有依靠強大的信息技術,規劃先進的系統架構,建立以數據倉庫為基礎的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由聯機事務處理向聯機分析處理轉化,全面多維度地解讀各類信息,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才能誰確把握市場,制定符合未來發展態勢的決策,為企業的明天奠定良好的基礎。
『伍』 加快保險業快速發展
《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23號)發文時間是二零零六年六月十五日。文件背景: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監管水平不斷提高,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在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保險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覆蓋面不寬,功能和作用發揮不充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與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與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和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不相適應。面向未來,保險業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今後一個時期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