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保險導致需求增高

保險導致需求增高

發布時間:2021-08-02 16:33:27

⑴ 影響保險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影響保險市場需求
一、風險因素。
保險商品服務的具體內容是各種客觀風險,無風險。風險因素存在的程度越高、范圍越廣,保險需求的總量也就越大;反之,保險需求量就越小。
二、社會經濟與收入水平。
保險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保險需求的收入彈性一般大於1即收入的增長引起對保險需求更大比例增長。但不同險種的收入彈性不同。
三、保險商品價格。
保險商品的價格是保險費率。保險需求主要取決於可支付保險費的數量。保險費率與保險需求一般成反比例關系,保險費率愈高,則保險需求量愈小;反之,則愈大。
4
四、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總量和人口結構。保險業的發展與人口狀況有著密切聯系。人口總量與人身保險的需求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條件下,人口總量越大,對保險需求的總量也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人口結構主要包括年齡結構、職業結構、文化結構、民族結構。由於年齡風險、職業風險、文化程度和民族習慣不同,對保險商品需求也就不同。
5
五、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
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與保險需求成正比,商品經濟越發達,則保險需求越大;反之,則越小。
6
六、強制保險的實施。
強制保險是政府以法律或行政的手段強制實施的保險保障方式。凡在規定范圍內的被保險人都必須投保,因此,強制保險的實施,人為地擴大了保險需求。
此外,利率水平的變化對儲蓄型的保險商品有一定影響。雖然目前投資理財型保險占據了一定的保險市場份額,但是由於紅利這一塊沒有固定的保證,所以也影響到客戶對於投資理財型保險的需求

⑵ 我國居民保險需求提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的認識
上表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大多數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都有了基本認識,這部分人群達到66.7%。究其原因在於,建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建立了帶有計劃經濟特徵的、涵蓋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並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國務院於1994年3月開始進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以至現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推行,民眾逐漸接觸、了解醫療保險。同時,我們應看到的是仍有29.6%的居民對於醫療保險還處於「知道一些,但不清楚」的狀態,甚至3.7%的居民還不知道醫療保險,這種情況是不容樂觀的,說明目前政府對醫療保險的宣傳力度不夠,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還有待於擴大。
醫療保險與居民的密切程度越低,居民就越是不了解醫療保險的方方面面,就越是不關心醫療保險。與表1相關聯,高達44.5%的居民不太關心醫療保險,非常關心醫療保險的居民僅佔18.5%。
2.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情況
從表2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醫療保險在城鎮居民中的覆蓋面僅為77.8%,仍有22.2%的居民處於醫療保險制度之外。未參加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依次為:經濟條件不允許(33.3%),作用不大(33.3%),用人單位不管(22.3%),其它:如已下崗、不知道該如何參加醫療保險(11.1%)。由此,說明影響城鎮居民未能參加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對醫療保險的認知度不夠高。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遵循的是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的基本原則,職工個人按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的2%繳納醫療保險費,但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生活不夠富裕的居民來說,相當於月工資2%的醫療保險費仍是一種負擔。另外,部分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不夠了解,有認識上的偏差,認為自己比較年輕,生病少,參加醫療保險是吃了虧。因此,全民醫保必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從已參加醫療保險的人群來看,61.9%的居民參加的是普通醫療保險,醫療保險占家庭支出的10%以下的為61.9%,11%至20%的為38.1%,說明現階段醫療保險費用的支出比例並不大,這與我國實行統賬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一致的。由於參保患者人員結構還比較年輕,47.6%的居民認為醫療保險為個人減輕的醫療負擔為15%以下甚至是0,認為減輕60%以上醫療負擔的僅為9.5%。
3.城鎮居民對於影響我國醫療保險的看法
表3的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居民認為影響我國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是醫院暴利和政府責任不到位。醫院暴利表現在醫院開大處方,人情方,多做檢查,甚至收紅包,一方面從國家那裡拿走更多的錢,一方面繼續從市場中賺更多的錢,導致醫療費用開支失控,「看病難」「看病貴」,居民埋怨多,醫療保險制度運行成本難以降低,以葯養醫的情況比較嚴重,極大的影響了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其次,醫療保險是「三分政策,七分管理」,政府雖不斷的鞏固完善制度,細化強化管理,但這是個漸進過程,仍存在著力度不夠,花錢不合理的現象,這個瓶頸對於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險公共服務體系是很大的制約。
另一方面,32%的居民說不清楚是哪些因素影響了我國的醫療保險,這與33.3%的居民對醫療保險認識不深是一致的,也說明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某些環節還不夠透明化,公開化。
4.城鎮居民對醫療服務機構的滿意度
從上表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47.6%的居民對醫保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不滿意,其主要原因為收費不合理和服務態度不好。目前,醫療服務機構仍然存在葯品定價虛高,醫療服務收費不規范等現象,以致於其形象在居民心中大打折扣。當然,這其中可能存在居民對醫療服務機構操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的對醫療服務機構的不理解。此外,居民作為接受服務一方,服務者的態度不好,必然導致居民對醫療服務機構的不滿意。這主要表現在醫療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不能耐心、細致、准確地解答被服務者的各種問題以及未能做到積極排除被服務者的困難。可見,在這其中要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醫療服務機構就必須更好地為參保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5.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的意見和建議
由於33.3%的人群對醫療保險還不夠了解,25.9%的居民未對醫療保險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僅74.1%的居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總體來看,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見和建議見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由於目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才基本達到小康水平,葯品價格不合理,人們普遍希望降低葯品價格。某些省市特別是西部地區還存在大量的缺乏醫療保障的人群,如自由職業者、學生、職工家屬都不在保險范圍內,因此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也成為人們的一大期望。而另一呼聲較高的是醫療服務機構能夠提高服務質量。此外,表6的統計結果表明人們最希望政府加大實施綜合醫療保險。
三、對調查結果的幾點建議
1.宣傳力度加大化。醫療保險是新生事物,在進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同時應加大宣傳力度,如設立基本醫療保險患者導診服務台,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以增強對醫療保險的認同度,消除相互埋怨等現象,為醫療保險制度的日趨完善提供思想基礎。
2.覆蓋對象擴大化。目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我國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中已全面實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覆蓋人群過少,離加快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必須加快實現從職工醫療保險到社會醫療保險的轉
變,擴大覆蓋范圍。一是要加快研究和完善適應靈活就業方式的醫療保險,將個體工商戶、鍾點工、自謀職業人員等全面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范圍;二是要針對惡性疾病低齡化的趨勢,加快推行學生醫療保險辦法,提升學生醫療統籌層次,切實減輕患者家庭負擔;三是要增強對城市外來人口的管理,打破城鄉所有制等各種界限,建立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一體化醫療保障制度。
3.基金來源多元化。雖然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養老保險制度一樣採用了統賬結合的模式,但隨著小康社會的建成、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形勢將越來越嚴峻,醫療保險基金由單位和個人繳費轉變為籌資渠道多元化將成為必然趨勢。對於如何實現籌資渠道多元化,相關學者認為,除了作到應保盡保之外,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醫療保險風險儲備金;二是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單位和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適當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率,並主要用於增大醫療統籌基金的總量;三是要開辟社會募集渠道,向社會公布設立醫療保險社會募集帳戶,接受中外企業、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主要用於對大病患者和困難弱勢群體的社會醫療救助。
4.「三項改革」同步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一馬當先,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葯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相對滯後,這是一大誤區,必須實行「三改並舉」。一是要完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的管理辦法,切實打破壟斷,將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醫療單位納入醫療保險服務定點范圍,影響和促進醫院、診所、葯店等相互競爭,加強平時檢查和年度考核力度,對違規操作、服務較差的定點單位要嚴肅處理;二是要實施與物價部門的信息聯網,促進降低葯品價格,規范醫療服務收費;三是要定期公布相關方針,引導居民就醫,將定點醫療機構相同病種的平均住院費用、自費金額所佔比例等定期向社會公示,使患者能夠對相關費用清清楚楚,讓醫院接受社會監督。
盡管完善醫療保險制度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是一個長期不斷發展的過程,但改善目前令人差強人意的醫療保險現狀刻不容緩,我們要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滿足廣大民眾的醫療需求,讓大多數人民看得起病,看不起病的人也能看得起病。
附1總結與體會
這次調查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了社會,增加了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我們的團結協作品質,更有意義的是通過次此調查加深了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習,這是極大的樂趣。同時也檢驗了平時所學,進一步提升了思維水平和完善了知識結構。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對此次調查感觸最多的是:盡管建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努力,建立了醫療保障制度,並在不斷對其完善,但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緊迫感隨之而來。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們堅信只要憑借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克服體制的弊端,就能全面建設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特別是作為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更是要用專業知識解決諸如醫療保險改革之類的現實問題。

⑶ 哪些因素促進我國保險需求日益旺盛

一、社會主義國家保障不足,太多老百姓沒有養老、醫療的保障了,而且中國還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這就是為什麼國家現在推行合作醫療和新農保的原因了,國家希望老百姓有保障,希望國家穩定。
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裡有餘錢了,開始考慮理財了,考慮養老醫療了,否則掙得錢都不夠花那還有錢買保險呢。
三、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壓力等導致現在人的健康問題存在隱患,得癌症、腦梗心梗的太多了,所以人們更注重醫療等保險。
所以無論是從國家因素、社會因素、個人因素都將促進保險需求的日益旺盛。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⑷ 互補品價格上升,引起保險需求減少,保險費率上升,使保險供給增加怎麼理解

互補品(按題目所指應為與保險有互補關系的金融產品,且不論該互補品為何物)價格上升,引起保險需求減少,即使得投保的人少了,投保的人少了,意味著保險公司的賠付率高了,賠付率高了就直接導致保險費率上升,在保險費率上升的情況下即使得客戶投保同樣的保險產品比費率上升前的支出增加了,即使得保險公司競相提供客戶投保數量比較多的險種,即原先已經有承保該險種的公司本就在提供該險種的承保業務,另外又引致其他原先沒有開設此險種的保險公司提供該險種的承保業務,故使得保險供給增加。

⑸ 購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保險需求上升的原因是什麼

保險不是投資品,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人生的保障,資金的安全,特殊法律保護等等!它是對風險的規劃,對未來的負責,因為沒有人會知道意外風險誰先會到來,寧可不用,也不能不備。

市場上保險產品很多,歸根到底就五大類,按順序購買。意外險、健康險,壽險,養老險,子女教育險、最後是投資理財。不要買錯了順序!一個負責人的代理人都會首推重疾險,如果人生基礎保單都沒完善的情況下,千萬要慎重考慮個人的確實需求!

要注意投保是一定要如實告知身體的健康狀況,合同上的簽字(未滿18歲的由監護人代簽)另外,社保卡千萬不能借給別人,因為這會影響到商保的購買和理賠。

富人買保險偏向傳承,一般人買保險是為了生活不會被改變,任何人都需要保險。所以,不要說你沒錢,不需要保險,或者你很有錢,不需要保險。保險不管有錢沒錢,都需要!

⑹ 影響人壽保險需求的因素

主要根據對保險保障需求的大小以及自身對保費的負擔能力大小兩個因素來決定。
收入法和支出法。
收入法是指通過計算被保險人預期未來收入的現值來估算人壽保險的額度。從概念上看,這是一種理論上正確的方法。被保險人的預期未來收入也就是被保險人的人力資本。即使人力資本不能在市場上交易,它仍具有理論上的價值。人壽保險可以看作是對某種資產(此時是被保險人的人力資本)的損失進行保障的保單。由此看來,要投保的額度就是被保險人的人力資本價值,即被保險人預期終身收入的現值。
如:李先生現年35歲,年收入是3萬元,他預計他的收入每年會以通貨膨脹率(預計5%)增長。他打算30年後的65歲時退休。我們要用收入法來估算李先生要購買的人壽保險的面額。
處理通貨膨脹的最便利方法是採用實際數椐??實際收入和實際利率。盡管在此後的30年中,李先生的年收入名義上在增長,但考慮通貨膨脹後的實際年收入仍是3萬元。我們可以將30年、每年3萬元的年金按實際利率來貼現。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後得到。經濟學家估計年實際利率處於2%-4%之間。假定今後30年中的實際利率是3%。李先生終身收入等於每年3萬元期限為30年的年金的現值。按造3%的貼現率,這一年金的現值是:3000×[1/0.03-1/(0.03×1.0330)]=588000,李先生應購買588000元的人壽保險。
支出法,又有簡單和復雜等不同的計算方法。簡單法雖然簡單,卻非常有效。它的理論依據是保險界的一種經驗判斷,即一個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三口之家)要從你去世帶來的財務沖擊中恢復過來,必須在頭七年維持相當於70%的原家庭收入水平。換句話說,要簡單預測你的人壽保險需求,只要把你當前的年總收入乘以7(7年)再乘以70%,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5倍年收入法」。
簡單法是一種粗略的估計,復雜一點,可以具體解析如下:家人首先需要在被保險人離開後繼續維持基本的生活狀態,所以首先需要把個人年收入乘以5倍左右;其次被保險人的離去可能給家人帶來負債,所以要加上屬於他的貸款數額(如一半或更多比例的家庭房屋貸款、信用卡未還款、各種借款等);再次被保險人的家人可能因為他的離去需要准備一筆喪葬費用,以及影響他們短期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所以可以再加上3?6個月的家庭緊急備用金和喪葬費用;當然,被保險人的離去也可能為家人留下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如各類存款,基金等,所以應該減去這部分。
所以,個人的壽險額度需求應為「個人年收入×5+個人部分的負債金額+家庭緊急備用金+喪葬費用-個人部分的流動性資產」。當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作一定幅度的靈活調整,比如子女年紀較小,未來需要的教育金更多,那麼應該把這一項費用也加入公式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保險費率價格限制會導致需求或是供給的變化嗎

會的,保險和其他商品一樣的,便宜的價格自然會影響需求,價格低,需求大,但保險公司的供給可能會減少;同樣價格升高需求減少,但保險公司會原意增大供給

⑻ 馬斯洛的需求和保險的關系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雙因素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於1959年提出來的,全名叫「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通過在匹茲堡地區11個工商業機構對200多位工程師、會計師調查征詢,赫茲伯格發現,受訪人員舉出的不滿的項目,大都同他們的工作環境有關,而感到滿意的因素,則一般都與工作本身有關。據此,他提出了雙因素理論。
傳統理論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而據雙因素理論,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因此,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的因素可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彼此獨立的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工作行為。
所謂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職工不滿的因素,它們的改善能夠解除職工的不滿,但不能使職工感到滿意並激發起職工的積極性。它們主要有企業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資發放、勞動保護、工作監督以及各種人事關系處理等。由於它們只帶有預防性,只起維持工作現狀的作用,也被稱為「維持因素」。
所謂激勵因素,就是那些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惟有它們的改善才能讓職工感到滿意,給職工以較高的激勵,調動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它們主要有工作表現機會、工作本身的樂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對未來發展的期望、職務上的責任感等等。
雙因素理論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相吻合的,馬斯洛理論中低層次的需要,相當於保健因素,而高層次的需要相似於激勵因素。
雙因素理論是針對滿足的目標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滿足人的對外部條件的要求;激勵因素是滿足人們對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為間接滿足,可以使人受到內在激勵;後者為直接滿足,可以使人受到內在激勵。因此,雙因素理論認為,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要在「滿足」二字上下工夫。
從某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外在因素主要取決於正式組織(例如薪水、公司政策和制度)。只有公司承認高績效時,它們才是相應的報酬。而諸如出色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之類的內在因素則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個人的內心活動,組織政策只能產生間接的影響。例如,組織只有通過確定出色績效的標准,才可能影響個人,使他們認為已經相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盡管激勵因素通常是與個人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感情相聯系,但有時也涉及消極感情。而保健因素卻幾乎與積極感情無關,只會帶來精神沮喪、脫離組織、缺勤等結果。下圖闡述雙因素理論的主要內容,如圖所示,成就的出現在令人滿意的工作經歷中超過40%,而在令人不滿意的工作經歷中則少於10%。
赫茨伯格的理論認為,滿意和不滿意並非共存於單一的連續體中,而是截然分開的,這種雙重的連續體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同時感到滿意和不滿意,它還暗示著工作條件和薪金等保健因素並不能影響人們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而只能影響對工作的不滿意的程度。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生理需求: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盡力滿足這類需求。一個人在飢餓時不會對其它任何事物感興趣,他的主要動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還有許多人不能滿足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員應該明白,如果員工還在為生理需求而忙碌時,他們所真正關心的問題就與他們所做的工作無關。當努力用滿足這類需求來激勵下屬時,我們是基於這種假設,即人們為報酬而工作,主要關於收入、舒適等等,所以激勵時試圖利用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余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來激勵員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這種需求。對許多員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現為安全而穩定以及有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勵的人,在評估職業時,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滿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員認為對員工來說安全需求最重要,他們就在管理中著重利用這種需要,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如果員工對安全需求非常強烈時,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就不應標新立異,並應該避免或反對冒險,而員工們將循規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層次。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員工的精神,導致高缺勤率、低生產率、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當社求需求成為主要的激勵源時,工作被人們視為尋找和建立溫馨和諧人際關系的機會,能夠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的職業會受到重視。管理者感到下屬努力追求滿足這類需求時,通常會採取支持與贊許的態度,十分強調能為共事的人所接受,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等業務活動,並且遵從集體行為規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別人按照他們的實際形象來接受他們,並認為他們有能力,能勝任工作。他們關心的是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這是由於別人認識到他們的才能而得到的。當他們得到這些時,不僅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同時就其內心因對自己價值的滿足而充滿自信。不能滿足這類需求,就會使他們感到沮喪。如果別人給予的榮譽不是根據其真才實學,而是徒有虛名,也會對他們的心理構成威脅。在激勵員工時應特別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員,應採取公開獎勵和表揚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別強調工作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的刊物上發表表揚文章、公布優秀員工光榮榜等用段都可以提高人們對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要滿足這種盡量發揮自己才能的需求,他應該已在某個時刻部份地滿足了其它的需求。當然自我實現的人可能過分關注這種最高層次的需求的滿足,以致於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點支配地位的人,會受到激勵在工作中運用最富於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技巧。重視這種需求的管理者會認識到,無論那種工作都可以進行創新,創造性並非管理人員獨有,而是每個人都期望擁有的。為了使工作有意義,強調自我實現的管理者,會在設計工作時考慮運用適應復雜情況的策略,會給身懷絕技的人委派特別任務以施展才華,或者在設計工作程序和制定執行計劃時為員工群體留有餘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假定,人們被激勵起來去滿足一項或多項在他們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進一步的說,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於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態的、逐步的、有因果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一套不斷變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著人們的行為,這種等級關系並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這樣的中層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順序因人而異。不過馬斯洛也明確指出,人們總是優先滿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是最難以滿足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闡明人們究竟會重視那些目標,也說明了那些類型的行為將影響各種需求的滿足,但是對為什麼會產生需求涉及得很少。這些理論也指出,大多數人都存在著較高層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環境不妨礙這些較高層次的出現,這些需求就能激勵大多數人。

⑼ 保險業應如何增大保險需求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說下自己觀點:
首先從客戶來理解,現在很多人的保險觀念不強,還有就是對保險的不信任,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其實學校能把保險當一門學科來學習,證明國家是在重視這個問題,也在教育我們要有保險意識。還有就是,以前保險代理人給人的感覺就不好,逐漸提升代理人素質能激發客戶的需求。
其次從保險公司來講,當然規范行業,根據市場喜好,不斷創新保險產品,肯定能加大保險需求的。
最後我個人看法,現在很多人不是不想買保險,而是他們找不到合適的人買保險,直接體現為對保險代理人的不信任,其實反應出來的就是保險代理人的不專業。
所以要更大的激發客戶的保險需求最基本的就是加強保險代理人的專業知識和自身素質。

閱讀全文

與保險導致需求增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