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理財產品有風險。
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何況預期收益率並不意味著實際收益率。銀行短期高息型理財產品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如果要購買高息理財產品,切忌盲目出手。即使是相對成熟的投資者,面對理財產品的異動,也應充分警惕風險。
對缺乏理財常識的投資者來說,如果要購買高息理財產品,更要詳細咨詢專業人士,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並做好風險評估,切忌盲目出手。
理財產品不在存款保險條例償付范圍,打破了過去銀行「剛性兌付」慣性,銀行若破產,賣出的理財產品也就跟著無效了,其影響非同凡響。
因為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額龐大,涉及民眾較多。據有關資料,2014年底,商業銀行針對個人發行的理財產品余額達1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82萬億元,同比增長47.16%。理財產品資金總額約佔全部居民儲蓄存款20%。
可見,理財產品不受存款保險基金償付,直接影響億萬民眾投資安全和切身利益,不可掉以輕心。
顯然,築牢理財產品風險「防火牆」是一項亟須納入金融議事日程的大事。防範理財產品風險需要銀行、民眾、政府監管部門共同努力。
首先,銀行應對已發行的理財產品進行全面摸底,將風險狀況及時公布,打消民眾的過分擔憂。同時,今後凡新發行或代售理財產品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要向購買理財產品民眾如實說明風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