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保險中介現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縱觀國際保險中介行業發展的經驗,其中保險中介市場成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專業化和職業化)。
1、國外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和開放的經驗: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別是隨著WTO後過渡期保險中介市場的開放與融合發展,「十二五」期間中國國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和開放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保險中介行業發展之路。
2、國外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從各國保險中介市場的結構、功能和模式來看,由於歷史、經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各具特色,同時也呈現著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發展趨勢,保險中介行業對於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世界保險中介市場開放的不同模式
縱觀世界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歷程,其開放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是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市場完全開放模式,在法律上對外國保險服務商給予充分的市場准入機會和完全的國民待遇。
二是以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有限開放模式,在保險中介市場開放的態度上比較猶豫,嚴格限制外國保險中介公司介入本國市場。
三是以智利、南非等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充分開放模式,這些國家受自身保險資源缺乏和外國開放壓力的影響,在開放程度上給予外國保險中介公司較為充分的國民待遇和開業資格。
四是以韓國、泰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有限開放模式,採取的是有條件市場准入和部分國民待遇原則,在充分考慮國情的條件下給予靈活安排,在實際業務中,往往採取限制外國保險中介公司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權比例等方法來防止外資對本土保險中介市場的沖擊。
㈡ 國內外保險經濟業務發展的比較分析謝謝
國際上,現代保險經紀已有百年歷史,保險經紀在保險發達國家是保險營銷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分析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可以對我國保險經紀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有所借鑒。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保險市場,美國的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以下簡稱「MMC」)和AON(怡安)公司在全球保險經紀業排名前兩位,占據了超過一半的行業總收入。下面就以這兩家公司為代表進行考察,分析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脈絡。
(一)第一階段:從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80年代。這是美國保險業的飛速發展時期,保險經紀公司發展戰略也隨著業務的發展而制定和調整。
1、明確保險經紀人的市場定位。MMC早在1897年就提出這樣的概念:保險經紀人應代表客戶利益去采購保險,而不僅是保險推銷商。
2、前瞻性地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概念。1901年,MMC在為美國鋼鐵公司制定風險管理計劃時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概念,並制定出了一套科學詳細的風險評估標准。
3、進入新的業務領域,擴大專業服務范圍。1938年,MMC首次聘請了兩位精算師,將咨詢服務擴展到養老金領域;1969年,又在全美率先推廣建築工人和工程師職業責任保險;1970年,收購Putman公司,對大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進行管理,管理的資產達20億美元。
(二)第二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美國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發生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業務多元化發展戰略。保險經紀公司的角色從市場媒介變成客戶和保險公司的服務供應商,這些服務包括超越保險保障設計和安排之外的理賠服務、風險管理服務。
表(一)提供了有關商業保險和再保險經紀公司所提供服務的范圍。
業務多元化使保險經紀公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變化。MMC就因此變化為三個主要的分公司組成,即Marsh(保險經紀與服務)、Mercer(咨詢)和Putnam(資產管理)。
2、並購發展戰略。盡管美國保險市場的集中度很高,但是經紀業仍然是一個分散化的市場,因此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也開始關注並購。從1992年到2002年,美國商業保險經紀業的集中度有了驚人的增長,主要保險經紀公司之間出現了一波非常強烈的並購浪潮,從而改變了經紀業的格局。表(二)是按地區分類的前7大經紀公司的並購活動數量(1997年1月-2003年9月)
實行並購發展戰略給美國保險經紀公司規模和業務發展帶來了長足增長。以MMC和Aon為例,前者2007年的總收入達119.2億美元,凈利9.9億美元。後者2007年的總收入達89.5億美元,凈利7.2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正確的發展戰略對於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發展戰略的特點
(一)以明確的戰略目標作為發展戰略制定的中心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首先確定明確的戰略目標,以此為中心安排戰略步驟,統一調配資源,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例如Aon公司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反應最迅速、最關注客戶的保險經紀公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Aon公司在建立了全球性的業務機構,通過共同的企業文化、統一的操作標准和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針對客戶的獨特需求,提供綜合應用解決方案。
(二)以誠信作為發展戰略制定的原則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始終以誠信為原則,視聲譽為最重
要的資產,決不允許為了短期利益而損害公司聲譽和長期戰略發展目標。國外保險經紀公司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將良好的聲譽和守法合規經營視為公司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三)以客戶需求作為發展戰略制定的導向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制定發展戰略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客戶的需求是制定發展戰略的主要依據。保險與風險管理服務在客戶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進入一個陌生的投資領域,客戶都會向自己信賴的保險經紀公司獲取有關的風險知識,因此保險經紀公司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就緊緊圍繞自己的目標客戶群來進行。Aon公司認為:了解客戶需求,並為其提供幫助,這實際上正是Aon公司的業務所在。
(四)以准確的公司定位作為發展戰略制定的前提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根據所處環境和自身資源的不同
而不同,如MMC和Aon公司是全球性的保險經紀和風險咨詢公司的典型代表,而法國最大的保險經紀公司——高仕華保險經紀公司,在經營銀行風險管理上有其獨到專長,是法國150餘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保險經紀人。在大規模佔領市場和做某領域的領先者之間,各家保險經紀公司有準確的定位,並據此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
(五)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發展戰略
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及時地進行調整,具有相當的靈活性。為了應對保險費率疲軟的市場,國外保險經紀公司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由以前的以保險保障設計和安排為中心,轉向為客戶提供非傳統風險轉移、風險管理咨詢和人力資源咨詢等收費咨詢業務,使業務結構多元化。正是由於發展戰略的靈活調整,使得各保險經紀公司適應市場發展變化的需求,不斷在新的領域取得進展。
對我國保險經紀公司制定發展戰略的借鑒
中國保監會對我國保險經紀公司提出了「高起點、規范化」的要求,為中國保險經紀公司明確了發展的方向,即成為誠實守信、規范操作、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技術為手段,具備獨有的核心競爭力的保險經紀機構。借鑒國外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經驗,我國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戰略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調整:
(一)以規范化為立足之本
我國保險經紀公司要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組織框架,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切實各負其責,確保公司有效運轉。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有效的內控機制,確保公司內部責權分明、平衡制約、規章健全、運作有序。
(二)以市場化為發展之路
我國保險經紀公司必須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我國保險業市場化進程勢不可擋,我國保險經紀公司必須牢牢樹立起市場觀念,徹底打消靠政策、靠扶持、靠壟斷的念頭,必須靠自己的敬業精神、專業水準、服務質量和良好的市場信譽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
(三)以國際化為加速引擎
我國保險經紀公司要立足國內業務,放眼國際標准。在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今天,我們必須從起步階段就設法與國際接軌,在經營規則、理念和方式等諸多方面努力向世界上知名的保險經紀公司學習。無論在經紀業務,還是在內部管理上,均要體現中外結合和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兼顧中國國情,有效而實用的保險經紀服務。
(四)以信息化為支撐手段
為匹配管理與業務的國際化標准,我國保險經紀公司的業務發展和內部管理均應建立在電子商務平台基礎之上,以電子信息化建設統領公司的整體建設,將公司內部電子信息的廣泛運用,作為公司市場競爭優勢之本,充分體現現代化保險經紀公司的「高起點、規范化」的要求。
(五)塑造專業化形象
理性的保險經紀公司應著力塑造中國保險經紀人的職業標准和執業形象,市場人員應既具備全面專業知識和較高文化素養,又熟悉保險市場,深諳保險經紀技術及操作流程。用保險經紀人的執業水準、執業操守和執業形象贏得投保人、保險人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針對保險客戶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充分打造公司技術與服務優勢,對重大經紀業務實施項目組制和專家責任制,量身定做專有保險方案和優質的後續服務。
㈢ 保險中介的美國制度
美國對保險中介的約束主要是通過各州的保險法律或法律中的特別規定、自律性規則和保險中介合同等來體現的。由於各州都有自己獨立的立法權,因此,對保險中介人的立法管理,無論是在范圍上還是在具體內容上均存在很大差異。保險中介人需要遵守的自律性守則包括:全國人壽保險協會職業道德守則、美國特許人壽保險經銷商和特許金融顧問協會的職業道德守則,以及百萬美元圓桌會議的職業道德守則等。美國採取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保險中介制度雙重管理機制。
聯邦政府成立有全國保險專員協會(全國保險監督官協會)來對全國保險業務方面予以協調,協會下設保險規定信息系統,該系統在必要時為各州設計一些示範性法律及指導性建議來監管保險中介人,供各州採納。州政府設有專門的監管機構,由保險監督官來對保險中介人進行直接的管理和監督。他們負責認定中介人必須具備的執業資格和條件,管理其銷售行為,並對其違規行為進行處罰。 絕大多數州規定,保險代理人必須取得執照才可正式從業。按代表保險公司數量的多寡,美國有專業代理人與獨立代理人之分。獨立代理人具有獨立的地位,可同時為幾家保險公司代理業務。專業代理人只能為一家保險公司或某一保險集團代理業務。
在人壽保險中,美國保險公司主要依賴於專業代理人,因為它適合於壽險業險種類繁多、業務量龐大的特點,有助於代理人更快熟悉公司的保單和承保程序並與承保人建立密切的關系。在非壽險領域.美國保險公司更多地藉助獨立代理人,他們代表幾家公司,可簽發保單、收取保費,接受的業務可在他所選擇的保險公司之間進行分配,有招攬續保的獨占權力,並就其招攬的業務按保險種類及初保續保等分別從保險公司獲取傭金。 美國的保險經紀人可分為銷售財產意外險的經紀人和銷售人壽保險的經紀人。美國一些州在法律上並不存在人壽保險經紀人,而在另一些州允許保險經紀人同時作為保險代理人,只有少數州保險經紀人是純粹的經紀人。在美國壽險業中,「為一家以上公司推銷保險的代理人」稱為經紀人。財產意外中,當獨立代理人領有15家以上公司代理的執照時,會被稱為經紀人。其客戶一般都是大工商企業。大多數州的法律要求保險經紀人要通過規定的資格考試,但資格考試的難度存在明顯差異。
一些州為了保證經紀人掌握保險業務知識,規定申請者在資格考試之前必須完成一個正規的學習計劃或修完一門課程。另一些州的考試較為容易,以致無需經過專門學習就能通過。美國各州對經紀人都有領取執照的規定。執照申請者必須符合職業素質和最低年齡的規定。保險經紀人違反保險法或其他法律時,各州法律對其均有處以經濟處罰和吊銷執照的規定。 通過上文的介紹可知,美國採取了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共存的獨特的保險中介制度模式,並確立了以保險代理人為主體的中介制度體系。這與美國的中介制度環境是相適應的。美國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完善健全的保險市場,數量眾多的保險公司以及它們提供的數量龐大、種類繁雜的保險商品,完備的法律體系和管理體制以及國民對規范化的代理服務的巨大偏好,為代理制在美國保險業的推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美國的代理制度是多層次、多種類的代理制,這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多種銷售方式選擇。在美國,人壽保險主要依賴於專業代理制,而非壽險主要藉助獨立代理制,它們分別契合了這兩種性質保險業務的特點,為保險公司拓展市場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保證代理制的有效運轉及維護投保人的利益,美國強調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行為的責任,重視加強保險公司對代理人的控制和管理,這樣,又形成了保險公司管理代理人的總代理制、分公司制和直接報告制,供不同規模的保險公司選擇使用,各種管理制下均存在有內容全面的代理合同,實行代理人權利與責任掛鉤,以確保代理人行為的規范化。
㈣ 英國保險中介制度發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香港歷來是華人移居的熱門地區,其良好的社會福利體系、教育水平以及150多個國家免簽的身份尤其吸引中國大陸人士。香港華祺公司根據多年行業經驗,總結了移民香港的八大理由:
一、自由經濟體系
香港連續九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在2012年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顯示,香港排名第九,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世界排名第二)。此外,香港擁有龐大的財政儲備和外匯儲備,無實施外匯及現金提現管制,資金可自由進出和提現,施行低稅率的簡明稅制。同時,銀行業和金融保險業發達,世界許多著名的銀行在香港都設有分支機構。因此,香港是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最佳的地區之一。
二、獨立的政治體系
1997年,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因此,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司法權和終審權。政府實施務實、靈活的發展方針、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
三、自由的出入境管理
居留獲批淮後,當局簽發居留證和居民臨時身份證,憑證可在香港居住和工作;持香港身份證滿七年,即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可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憑特區護照可免簽進入12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英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等歐美發達國家,輕松進入歐美等國留學與做生意。
四、高素質和世界承認的學歷
香港的學校一直沿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學校實施中英文雙語教育,學生從幼稚園已經開始學習英文。各大學府林立,其中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府教育質素均得到世界公認。香港實行九年中英文免費義務教育,學生每學期僅需繳納書雜費便可就讀香港中小學。近年來,隨著移民香港的人數增多,政府還陸續開辦移民學生適應班,方便新移民能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
五、完善的社會福利
香港的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系統完善,公立醫院對廣大市民開放,門診和住院費全免。在成為永久居民後,還享有失業救濟金、退休金和老人生活金等社會福利。
六、寬松的人口政策
香港政府從未制定限制生育政策,只要是合法居留,孕婦在香港生育,小孩出生後立即獲得香港永久身份,並享受香港的兒童福利。
七、便利的交通
香港的海陸空交通十分便捷,擁有亞洲著名的維多利亞港和赤立角國際機場,每天都有數十班航班穿梭於各大洲之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鐵路、公路、海路全面連接珠三角地區,給投資者極大的便利。
八、允許保留原居住國身份
香港政府從未要求獲淮居留人士取消原居住國民身份,在獲淮香港居留後仍可保留原居住國民的身份。
㈤ 英國保險中介的兩極化原則
英國保險中介人制度模式的特點
英國的保險業歷史悠久,其保險中介人制度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特點:
1,英國保險中介人制度的典型特點是以保險經紀人為中心。由於英國是現代海上保險最古老、最發達的國家,國民的風險觀念和保險意識強,在英國立法及國民習慣等的影響下,保險經紀人先於保險代理人、保險公估人產生,進而形成了以保險經紀人制度為中心的保險中介人模式。英國的保險經紀人制度最為完善,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影響巨大。
2.在保險業務的市場分割上,保險代理人充當了壽險市場上的主要角色,而在非壽險領域,則是保險經紀人控制了約2/3的市場,尤其是再保險業務和勞合社承保的業務,都是保險經紀人在運作。同時,英國的保險中介人制度採用了兩極化原則,即壽險代理人與經紀人二者不能兼營,保險經紀人只能從事保險經紀業務,而保險代理人則只能從事保險代理業務。
3。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的宏觀監管力度不同。英國的法律對保險經紀人的監管最為嚴格,適用的法律主要有1977年頒布的《保險經紀人 (注冊)法》、《保險經紀人行為法》、英國保險人協會的《實務法》及《金融服務法》等,其中對保險經紀人的資格、職業行為、授權范圍等有詳盡的規定。對壽險代理人的監管則相對而言較為寬松,例如無特別的規定限制壽險代理人銷售非壽險產品等。另外,保險公估業務在英國法律上不屬於保險監管范圍,而受一般的代理法管制。
4.保險中介人的行業自律較強,且行業自律組織分工較細。英國政府的貿工大臣享有對保險業實行全面監督和管理的權力,其監管機構側重於對保險公司的管理,而對勞合社則依據專門立法賦予其自律的權利。保險經紀人協會不僅配合國家立法機關對保險經紀人的行為進行監督,還代表保險經紀人參與同政府、其它保險組織及商業機構進行的談判。此外,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的行業自律組織嚴格分開,保險公估人則由英國特許公估師學會監督管理。
㈥ 介紹國外保險中介情況的文章哪裡能找到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到底有多糟糕?看看中國的醫保體系就知道了。因為國內醫改的最初藍本就是照搬美國那一套。 拍《華氏九一一》的那位導演在去年推出了另一紀錄片《sicko》,痛罵了美國醫療體制的痼疾,一經推出,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賣座的紀錄片。電影結尾,一個患病前算的上中產的美國老太太啜泣著說,她奮鬥了一輩子都沒能付的起看病的錢,而在古巴,這些可都是免費的。 在美國,醫療保險制度是一大「頑症」,已經成為近年來美國民間指責最多的問題。主要問題是醫療費用太高,而且連年飛漲,導致個人醫保負擔越來越重。同時,政府投入越來越多,效果卻不成正比。 在布希政府的推動下,美國國會將於下月起討論醫保制度改革問題。醫保改革與移民改革,將成為今年美國國內改革的兩大熱點。 馬薩諸塞通過 全民醫保法案 最近,美國馬薩諸塞州議會以幾乎全票通過一項醫保制度改革的法案,成為美國第一個試圖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州。 這一法案強制性地要求僱主和雇員雙方為購買醫保承擔各自的責任:雇員人數超過10人的僱主如果不為所有員工提供醫療保險,將接受每年每個員工295美元的罰款;有能力購買卻沒有購買醫保的居民自2007年1月1日起將面臨稅務懲罰;同時政府將提供補貼,為低收入居民購買醫療保險。馬薩諸塞州議員表示,這一法案實施後,預計到2009年,州內現有的50萬沒有醫保的居民,95%以上都將擁有醫保。 這一法案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與大多數西方國家不同,美國沒有一個全民醫療保險體制,二戰以後的幾任總統,從杜魯門、約翰遜到尼克松、柯林頓,都曾試圖建立某種全民醫保體制,但都以失敗告終。美國國內評論對馬薩諸塞州的這一法案見仁見智,意見不一。支持者認為,現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沒有醫保,這一法案是解決醫保問題的首次大膽嘗試;反對者認為,強迫個人購買某種保險產品,違背個人選擇和自由經濟原則,可能導致政府權力過度擴張。 記者曾經和一位在美國地方政府福利部門工作的官員交談,連他也承認,美國的醫保制度越來越差。他說,20年前,任何人看病或買醫療保險都不用花自己的錢,這20年來一項改革接著一項改革,個人的醫保負擔越來越重。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的僱主越來越不願意為員工買醫療保險,自2001年以來,美國雇員承擔的醫保費用的份額增長驚人:家庭醫保,雇員承擔份額增長了58%;個人醫保,雇員承擔份額增長了63%。現在只有61.9%的人享有僱主提供的醫保,而在1987年為71%。據估計還有4600萬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 醫療費用太高 帶動保費暴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孟英英博士長期從事公共衛生政策研究,她向記者介紹了美國醫保制度改革的背景。 美國的醫保制度建立在市場化、私有化的基礎上,政府在這一體制中只是一個買家,向私有的保險公司和醫療服務機構購買服務,政府本身對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的干預能力有限。在這方面,美國與加拿大情況不同。加拿大建立了全民的福利醫保體制,政府掌握巨大的市場資源,因此可以強有力地與保險公司、醫院和葯廠談判,壓低價格。而美國政府只掌握兩個社會福利性質的醫保計劃,一是為老年人提供的「醫療照顧計劃」,二是為低收入或失業人士提供的「醫療救助計劃」。這兩個計劃涉及人數有限,限制了政府的談判能力。 同時,受政治文化影響,在美國要建立全民醫保體制很難。任何一種全民醫保體制都會限制個人的選擇權,在美國這個崇尚個人選擇的社會里,要想讓部分公民犧牲一點自由會引起很大的社會反彈。要想不犧牲任何人的選擇權,唯一的辦法就是保持目前這種市場化、私有化的機制。 但這套機制現在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失靈情況,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投入的錢越來越多,收到的效果卻不成正比。美國每年的醫療費用在發達國家中居於前列,近年來更是增長迅速。根據美國「公眾福利基金會」今年3月的調查,從1993年到2003年,美國的醫療開支從9000億美元增長到17000億美元,人均開支從每年3354美元增長到5670美元。 這兩項指標在西方國家都算是高的,但醫療服務的質量卻並不是最高。根據對德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等六國醫療機構的綜合對比,美國醫療服務的總體質量位居最後。 造成這一情況的關鍵問題是醫療費用太高,而且連年飛漲,帶動醫療保險的保費也連年暴漲。 葯價缺乏制約 福利覆蓋有限 那麼,政府為什麼不採取行動遏制醫療費用暴漲的趨勢呢? 醫療費用漲價的理由是醫療技術、設備不斷更新和新葯不斷面世,特別是葯費,增長尤為顯著。美國醫療費用的價格主要是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制衡的結果,但缺少對葯廠和醫療設備公司的制約。醫院並沒有多收錢,多收錢的是葯廠和醫療設備公司。保險公司與葯廠和醫療設備公司之間沒有直接的經濟關系,不能通過談判壓制這部分漲價的因素。而政府作為向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的買家,對葯廠和醫療設備公司也沒有直接干預的經濟杠桿。而葯廠和醫療設備公司是美國兩黨政治中最大的資金捐助者,擁有強大的院外活動能力,任何壓制價格的舉動勢必遇到難以想像的阻力。 這就造成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公司出產的葯,在美國賣很貴,在加拿大賣卻被加拿大政府壓得很低。所以有無數美國人涌到加拿大買葯。 費用問題之外,醫療保險的覆蓋率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孟英英博士解釋說,由於美國沒有全民醫保,整個體系建立在市場化、私有化基礎上,造成醫保體系分割、無序的特點。政府和企業的福利覆蓋不了所有人,相當一部分人處在三不管的尷尬中。 曾在上海市衛生局工作過的孟英英博士認為,美國的醫保制度走市場化道路,缺乏社會統籌,的確造成了一定的問題;但這種制度也有優勢,即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在市場機制下互相牽制,保險公司要控制費用,同時要保證服務質量,醫療機構要爭取客源,同時要提供良好服務。最理想的醫保制度是市場化和社會統籌的有機結合,但這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 改革各行其是 難以觸及根本 布希總統的改革方法還是自由市場、私有化的思路。他最近提出的「個人健康賬戶」計劃的核心是,個人將稅前工資的一部分存入免稅的「個人健康賬戶」,這一賬戶可以每年遞轉,個人用這個賬戶的錢支付醫療費用,同時購買一種「高抵扣」的保險計劃。「高抵扣」是指,只有當醫療費用達到相當高的金額時,保險公司才支付醫療費用,當然,保費會相當便宜。 這一計劃的好處是個人花錢看病時會更加謹慎,同時由於對所有人提供了同等的減稅政策,一部分不買醫療保險的人會加入這一計劃,無醫保問題有望部分解決。但缺點是,它有利於年輕的、健康狀況較好、收入較穩定的人群,對經常要看病的人來說,這一計劃得不償失,而低收入的人根本沒有足夠的錢存入「個人健康賬戶」。所以批評者說,這一計劃造成的後果是,健康的人都加入了「個人健康賬戶」計劃,剩下年老多病和低收入的人留在政府福利體系中,政府醫療賬戶的收入減少,支出卻更多,福利體系的崩潰將更快。 美國許多州紛紛考慮繞開聯邦,單獨行動。馬薩諸塞州的改革方案是最早出台的一個,馬里蘭州等20多個州考慮立法強制大企業為員工買保險,堪薩斯、緬因、明尼蘇達等州想設計一種方案讓小企業為員工買保險,佛羅里達州去年開始將醫療福利變成現金發放到個人手中,南卡羅萊納州想把「醫療補助計劃」私有化。 可以看出,美國目前醫保改革的方向,從聯邦的層次上,是進一步市場化、私有化,從地方政府的層次上,是各行其是,這勢必加深美國醫保體制分割化的趨勢。而且所有的改革都沒有觸及最根本的問題,即平抑葯價、控制醫療費用的問題,因此很難期望能夠完全解決現存的問題。 本報駐美記者 徐逸鵬 相關鏈接 醫保制度問題多 《洛杉磯時報》4月3日刊載特別報道,舉例說明了一部分美國人因為醫保問題而面臨的種種困境: 有的人要離婚,但為了付醫保費,十多年不能辦離婚手續;有的人奮斗一生,從貧困階層進入中產階層,一場大病又跌回貧困階層,只能靠政府的福利醫保生活;有的人從墨西哥移民來美,工作了20多年,仍然付不起美國的家庭醫保,只能買墨西哥的醫保,看病還得回墨西哥。 政府醫保陷困境 醫療費用增長使政府難以支持,美國政府的兩個醫保計劃都面臨財政危機。 「醫療照顧計劃」主要針對退休人士,2011年後,「嬰兒潮」出生的一批人將逐步退休,會給該計劃帶來很大壓力。加之今年1月,布希總統作為政績工程,推出為退休人士購買處方葯保險計劃。預測說,到2013年,光處方葯計劃一項就將耗資5580億美元,屆時,「醫療照顧計劃」的賬戶可能破產。 「醫療救助計劃」是針對低收入和失業人群進行醫療補助的,近3年來救助人數增加了800多萬。美國財政部每年的外債,有相當一部分用於填補該計劃的缺口。 此外,美國政府還要負擔所有公立醫院的急診費用。美國法律規定,所有公立醫院遇到急診病人,不管病人有沒有保險,甚至不管他是不是美國合法居民,必須無條件立即救治,醫療費用最後都掛在政府賬單上。每年這筆開銷也很厲害,幾年前,美國公立醫院系統不得不大幅壓縮,關閉了幾十家醫院,裁員上萬人。 「管理醫療計劃」 面對各種矛盾,美國保險業也在不斷改革,但它所能做的只是與醫療機構談判,共同降低費用。 比如「管理醫療計劃」,由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訂立承包性質的合約,醫療機構承包一定人數的醫療服務,保險公司按人數每月支付固定費用,而不管這些人有沒有看病、看多大的病。這樣能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也使醫療機構更注重疾病預防。這一計劃現在越來越普及,但解決不了醫療費用增長的根本問題。 美國醫療費用連年高漲,治病越來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