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策性奶牛險都那些保險公司能做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適合的險種應該是農業保險里養殖業保險中的奶牛養殖險,人保就提供奶牛保險其基本責任包括分娩造成子宮破裂或穿孔大出血;產後癱瘓或產後敗血症治療無效的;火災,洪水等引起的損失。期限為一年現行條款為我公司唯一的養殖業保險條款,另外還設計了結核病、布魯氏病保險和創傷性網胃炎和創傷性心包炎保險2個附加險。還有太平洋保險等其他保險公司也會有提供養殖業保險。
Ⅱ 買了奶牛養殖保險因牛在放牧過程里死亡沒有及時發現,頭被蟲吃了身體在保險號在保險給不給賠
保險責任
在保險期間內,由於下列原因所導致的保險奶牛死亡,保險人負賠償責任:
(一)重大病害。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牛焦蟲病、炭疽、偽狂犬病、副結核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出血性敗血病、日本血吸蟲病;
(二)自然災害。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風災、雷擊、地震、冰雹、凍災;
(三)意外事故。泥石流、山體滑坡、火災、爆炸、建築物倒塌、難產、空中運行物體墜落;
(四)發生高傳染性疫病,政府實施強制撲殺。
責任免除
第五條 下列原因造成的保險奶牛損失、費用,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一)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員、被保險人及其家庭成員、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僱用人員的故意行為、重大過失行為;
(二)保險奶牛在疾病觀察期內患有保險責任范圍內的疾病導致死亡的;
(三)保險奶牛因病死亡不能確認無害化處理的;
(四)其它不屬於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
Ⅲ 我家養的奶牛,能給牛買保險嗎
可以的,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有相關險種
【參考】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推出的奶牛保險屬於政策性農業保險,使用江蘇省統一的保險條款和基準費率。根據規定,每頭奶牛保險費為240元。與其他政策性農業保險一樣,由各級財政對參保農戶實行保費補貼,補貼比例為60%。
Ⅳ 某地制定了牛奶保險政策,實施標准化飼養奶牛的農戶,每頭奶牛的保險費為200元,由區、鄉鎮和農戶分承
Ⅳ 怎麼給奶牛辦保險
找到當地的人民財產保險公司,他們會根據牧場的要求提出保險的條件,一般承保7中國一類疫病的死亡淘汰保險,主要是布病、五號病、結核、肺結核等疾病,保險公司回到牧場登記奶牛,並逐頭進行照相和登記打上保險的耳號。
Ⅵ 國家對奶牛養殖業業有什麼新政策
對養殖業的具體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養殖業用地按種植業用地對待。養殖業用水用電按種植業計算徵收費用。金融部門對養殖業小額貸款要放開,加大信貸力度,可以實行聯戶擔保。對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畜禽生產企業、優勢畜產品產區、奶牛養殖小區和各類規模養殖場,有不同的項目支持,但需要申報。2007年將給予20個300頭以上新建標准化高產奶牛養殖小區每個25萬元的資金作為補貼。對於養豬戶,每頭能繁母豬補貼50元,補貼款由中央和各級政府承擔。能繁母豬的保險保費為60元,由中央和各級政府承擔80%,20%由養豬戶承擔。因發生重大疫病而捕殺的按有關規定將給予補償。」
Ⅶ 某奶牛廠若將其主要財產-奶牛向保險公司投保,適合投保的險種是
適合的險種應該是農業保險里養殖業保險中的奶牛養殖險, 人保就提供奶牛保險 其基本責任包括分娩造成子宮破裂或穿孔大出血;產後癱瘓或產後敗血症治療無效的;火災,洪水等引起的損失。期限為一年 現行條款為我公司唯一的養殖業保險條款,另外還設計了結核病、布魯氏病保險和創傷性網胃炎和創傷性心包炎保險2個附加險。 還有太平洋保險等其他保險公司也會有提供養殖業保險。
Ⅷ 國家對奶牛養殖業有哪些方針、政策
20世紀末,奶牛養殖被國家列為調整和鼓勵扶持發展的一個產業。因此,全國從中央到地方都把奶牛養殖列入了重點、優先扶持發展的一個農業項目,並從政策、財政等方面廣開綠燈,包括政府給奶農補貼購買奶牛,允許從國外購買引進奶牛,對奶農實行不征稅等政策。這些優惠政策使我國奶牛養殖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超常速增長。
目前,我國共有1470萬頭奶牛及改良種奶牛,包括中國荷斯坦牛及其改良牛、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紅牛、西門塔爾高代改良牛。中國荷斯坦牛平均年產奶量為5500千克,現已分布全國。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紅牛、西門塔爾高代改良牛均屬乳肉兼用品種,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黑龍江、河北等地,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這些品種的年產奶量為2500~3500千克。中國奶牛養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華北、華東和新疆四大區域,我國牛奶優勢產區主要包括內蒙古、河北、山東、黑龍江、河南、陝西、江蘇、遼寧、四川、安徽10個省(自治區)。
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奶業呈現出「4個並存」的新特徵。一是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推進和散戶退出並存。2012年,100頭以上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37.2%。而受養殖成本快速增加的影響,一些飼養條件差、設施簡陋、管理落後的散戶開始逐步退出奶牛養殖。二是國內奶業生產穩定發展和進口奶粉大幅增加並存。2008年以來,乳品企業紛紛自建牧場,這些牧場的硬體條件、管理水平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我國奶業持續增長的主力軍。與此同時,由於居民對國產奶粉消費信心不足,進口奶粉數量持續增加,來源地更加多元化,品牌日益紛繁復雜。三是國內奶業轉型升級加快與世界知名企業加速進軍我國奶業並存。我國規模以上奶牛養殖場,著力進行現代牧場建設,奶牛良種化程度不斷提高,對優質牧草的需求快速增加,奶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與此同時,國外乳品企業紛紛看好我國市場,不但以產品形式進入我國,而且在國內建設自有奶源基地。四是乳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與乳品質量大幅度上升並存。我國仍然處於乳品質量安全多發期,媒體對乳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報道頻率越來越高。同時,奶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制度不斷完善,農業部連續4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7.7萬批次,三聚氰胺檢測值全部符合國家管理限量值規定,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比2008年以前大幅提升。
同時,我國的奶牛養殖服務體系和技術推廣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省、縣、鄉、村四級養殖服務網路已初步形成,為發展奶牛養殖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同時進行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推廣。
盡管如此,我國奶牛養殖業仍存在一些問題。
(1)奶牛整體遺傳素質不高,單產水平低
在我國現有奶牛中,純種的荷斯坦牛僅佔三分之一,其餘多為與我國各地方奶牛雜交的低代次改良牛。我國的良種奶牛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國有奶牛場、大型乳製品企業的奶牛場和農村規模養殖場,而作為我國奶牛養殖主體的農戶家庭飼養所佔的良種比例則不足20%,造成我國奶牛年均產奶量僅為3500千克,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在我國,大多數奶牛場和個體散養戶對建立奶牛譜系檔案的重要性缺乏認識,造成奶牛檔案不健全,血緣關系不清楚。使得奶牛的遺傳素質提高並沒有較大的改觀,有些甚至已造成牛群的近親繁殖。
(2)飼養管理粗放,飼料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奶牛分布在農戶家庭飼養的比例較大。由於我國農戶養殖奶牛時間短,對奶牛的生理和營養需求缺乏了解,飼養技術水平較低,很多養殖場特別是小型的及個體養殖戶飼料結構不合理,青貯飼料使用不足,粗飼料結構簡單,且原料質量不能保證。使得奶牛日糧配合不平衡,粗、精糧比例不當,造成產奶量低。
(3)奶牛生產條件差,存在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隨著養殖小區的建設和奶牛養殖規模化的發展,養殖環境在逐步改善,機械化擠奶比例在逐步提高,但仍有相當一大部分奶牛在分散的個體飼養條件下,奶牛養殖環境條件差,生產設備簡陋,不符合奶牛生產的衛生條件。同時,因養殖奶牛而產生的飼料殘渣、糞便等廢物,因季節等原因不能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造成了農戶生活環境和地下水資源的污染,同時也為一些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埋下了隱患。
(4)奶牛「兩病」防治凈化艱難,常見病多發影響效益
奶牛「兩病」是指奶牛的布魯氏菌病和結核病,屬於人畜共患的傳染性和擴散性很強的傳染病,對人體健康和奶牛業危害嚴重。近年來,奶牛「兩病」在全球奶牛養殖中呈上升態勢,已嚴重威脅到奶牛養殖業的發展,造成養殖戶利益受損。我國奶牛「兩病」的防治與凈化也不容樂觀,有些奶牛場,年年開展「兩病」防治,但就是不能根除,離凈化的要求甚遠。除此之外,隱性乳房炎、不育等奶牛常見病發病率長期居高不下,養殖戶養殖效益受損。
(5)奶牛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力度不夠
奶牛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很高,技術性很強,需要飼料生產、選種配種、人工授精、飼養管理、疫病防治、鮮奶收購等不同專業的相互配合,組成社會化的服務體系,才能保證奶牛生產的正常運行,對於當前我國奶牛生產以農戶養殖為主的情況更是如此,但當前的社會化服務遠遠滿足不了對其日益增長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現「買料難」「配種難」「買奶難」等情況,對奶牛疾病的及時治療和提供奶牛保險等方面也存在缺陷,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另外,農戶小規模的養殖形式更是急需一種新型的綜合服務體系,為他們提供引進新品種、指導生產管理、衛生防疫、鮮奶銷售等各種服務。
為提高奶牛標准化規模飼養水平,轉變奶牛飼養方式,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有關開展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補貼項目的要求和《奶業整頓與振興規劃綱要》(國辦發[2008]122號)有關推進奶牛規模化、標准化養殖的要求,從2008年開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會同農業部開始實施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場)改擴建項目。2008年補貼資金為2億元,2009—2012年均為5億元,補助地區單位(省、區、市、兵團、農墾)數量分別是8個、26個、28個、25個和22個。2012年補助527個養殖場(小區),2008—2012年累計補助3002個奶牛養殖場(小區)。
中央財政主要對存欄3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小區)投資補助。年存欄300~499頭的養殖場(小區),中央補助投資80萬元;500~999頭的養殖場(小區),中央補助投資130萬元;1000頭以上的養殖場(小區),中央補助投資170萬元。項目實施後,奶牛養殖規模化比重迅速提高。2012年100頭以上規模比例為37.2%,較2008年的19.5%增長17.7個百分點。
為加快我國奶牛品種改良步伐,提升奶業生產水平,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從2004年開始進行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對於在項目區內使用優質種公牛冷凍精液進行品種改良的奶牛養殖者,包括散養戶和規模養殖戶,按使用凍精數量給予一定的補貼。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由農業部和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並指導地方各級農業(畜牧)部門和財政部門組織落實。
國家從2012年開始啟動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在奶牛主產省和苜蓿主產省建設50萬畝(1畝=667米2。)高產優質苜蓿生產基地,「十二五」期間共建設200萬畝。項目重點支持苜蓿良種、標准化生產、收獲和加工等方面。項目旨在促進草畜配套,為奶牛提供優質苜蓿草產品,讓奶牛吃好草、產好奶,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奶牛生產水平和牛奶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