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
長期以來,美國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形成「利益共同體」,導致醫療服務價格一路攀升。醫療保險項目監管也有漏洞。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分為公共醫療保險和私人醫療保險。公共醫療保險制度主要包括老年和殘障健康保險、醫療補助、兒童健康保險項目及其他保險。其中最重要、惠及面最廣的是老年和殘障健康保險以及醫療補助。
由於醫療保險項目監管的漏洞,有的醫生在被查處之後仍然擁有開具處方的權力。2011年,聯邦參議員奧林·哈奇和湯姆·科本曾向醫療保險和醫療照顧中心提交了一份被判醫療欺詐罪行的醫生名單,名單上的34名醫生被定罪後卻仍然留在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名單上,意味著他們還能正常看病開葯。
(1)探秘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發展擴展閱讀:
美國醫保改革:
2010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是奧巴馬執政以來最重要的立法成果之一,被稱為美國社會保障體系45年來最大變革,將對個人、企業和政府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同時該法案也是奧巴馬執政以來最有爭議的一項,自簽署生效以來,醫改法案面臨的法律訴訟接連不斷。美國民眾在醫改問題上也存在嚴重分歧,《紐約時報》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12年3月26日公布的民調顯示,47%的人支持醫改,36%的人反對醫改。
❷ 美國現實施的醫保制度,它的制度劣勢在哪裡
長時間以來,美國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構成「利益共同體」,致使醫療辦事價錢一起爬升,醫療保險項目也有縫隙,美國的醫療保險軌制分為大眾醫療保險和私家醫療保險。大眾醫療保險軌制首要包孕暮年和殘障康健保險、醫療貼補、兒童康健保險項目及其他保險,此中最首要、惠及面最廣的是暮年和殘障康健保險以及醫療貼補。
從2008年開始,美國將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由於美國實施政府為65歲以上老人承擔大部分醫療保險費用的政策,政府的財政壓力將會增加。根據美聯儲的估計,到2030年,美國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保險系統上的支出將占整體經濟。
❸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
美國現代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已經走過了70個年頭,它植根於美國現代經濟機制,已經成為影響美國現代化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起著美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保護器作用、穩定美國社會需要的安全閥作用和美國各階層及利益集團調整關系的調節器作用。另一方面這一制度在運行中積累的弊端也日益顯露,它既有羅斯福、杜魯門、肯尼迪、約翰遜等民主黨政府不斷擴大社會保障中帶來的老問題,又有艾森豪威爾、尼克松、福特、里根、老布希共和黨政府收縮社會福利保障政策中造成的新問題。
一般地說,1935年8月14日社會保障法的頒布奠定了美國現代福利保障制度的基礎。從杜魯門政府到約翰遜政府的1/4世紀是羅斯福福利保障政策的繼續和完善時期,由尼克松政府到里根、老布希、柯林頓政府的1/4世紀則是美國社會福利保障政策的調整時期。70年代以來的調整,體現了和羅斯福新政不大雷同的政策模式,它雖然承繼了新政加強聯邦政府對經濟事務干預和實行福利保障社會化的基本精神,但著重注意的是要糾正新政以來的政策弊端,並在新的條件下,強調發揮州和地方作用,限制聯邦政府在福利等方面干預過度的思想。柯林頓政府要解決的問題,主要不是惠顧被遺忘的下層,而是如何在安撫中產階層的前提下適當照顧好下層,是在保障安全閥作用下解決費用過多、管得過寬、效力不大的問題。
柯林頓政府時期在夾縫中求改革,試圖緩和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壟斷、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和醫療手段現代化導致的醫療費用的大幅度上漲,推行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然而未能如願;不過在改革家庭福利保障上好不容易通過了限制領取聯邦福利金的福利改革議案。它結束了自1935年以來聯邦政府對窮人的沒有限制的福利補助,規定多數貧困家庭享受福利救濟補助的時間不得超過5年;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在接受福利補助的兩年內必需參加工作;對窮人的食品券補助作了明確限制,規定有工作能力而又不撫養孩子的人在三年之內只能領到的食品券補助;對新移民在頭五年內不能領取食品券,也不能領取殘疾補助。
由於歷屆美國政府推行各有特色的社會保障政策中的問題的交錯和累積,出現了90年代以來更加積重難返的困境。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日益凸現的三大危機上:一是醫療費用不斷上漲加重了社會福利保障赤字帶來寅吃卯糧的財源危機;二是社會福利的某些不當保障加劇了家庭關系的維系危機;三是老齡化趨勢的發展導致社會福利老年退休金保障的支付危機。
按照65歲以上老人佔全部人口的7%標志進入老齡化社會來計算,美國1990年佔12.3%,2025年預計佔20.7%。2000年美國20-64歲成年人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約是4.5比1,而預測到2025年有可能達3:1,這樣造成納稅人減少而受惠人增多,不僅催促增加保險稅,而且也亮起了財源保障的紅燈。老齡化的發展不僅帶來了贍養老人費用的增加和勞動適齡部分人口物質負擔的加重,更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帶來廣泛影響。勞動力人口的高齡化, 導致流動性的相對削弱、社會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和勞動效率適應力的相對降低,尤其是接受新技術能力的降低,增加了失業危險。人口負擔系數的增加,導致儲蓄能力的降低。一般老人的生活習俗、家庭嗜好偏於保守,消費結構相對穩定,也將導致多樣化消費需要的減少,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美國人口老齡化的急劇增加,對決策者來說無疑是一項嚴重挑戰,何況老齡利益集團對於誰當選總統和新政府制定什麼的老齡政策比以往有了更大的發言權。
為緩解老齡化帶來的沖擊,政府已經通過的法律逐步適當延長法定退休年齡,2002年66歲為法定退休年齡,2008年時67歲為法定退休年齡。然而這並不能改變社會保障開支危機的基本態勢。根據測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嬰兒潮」時期出生的近8000萬人,是美國收入最高、也是對社會保障開支貢獻最大的人群。隨著這些「嬰兒潮」人群人群即將加入陸續「白發潮」大軍,開始大量退休,勢必大幅度減少社會保險基金,同時大幅度增加福利支出。按照目前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的「現收現付」制。僱主和員工各支付6.2%(員工工資)社保稅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殘疾金和遺屬遺孤撫恤金,統稱老年遺族殘疾保險制度(OASDI),到2018年,這部分社保金將入不敷出,到2040年代將會完全枯竭,社會保障的信任危機將導致社會保障體制的崩潰。不僅如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益增加的社會保障開支已經成為美國公司的一項巨大負擔,它削弱了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影響了企業創造新就業的機會。
小布希政府在第一任期致力於國際國內反恐,對於改革福利困境,並無重大改善舉措,從而在第二任期解決社會保障困境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增加稅收彌補社會保險資金的不足必然遭到現職雇員的反對,而要減少養老金開支,勢必引起退休人員的強烈不滿。解決好社會保障開支問題是美國社會保障機制延續和發展的重要關鍵,小布希總統自去年大選獲勝連任以來不止一次地強調要大幅度改革美國的社會保障,並把改革的重點放在緩解社會保障開支問題上,這樣不僅避免和前幾任美國總統社會保障政策的雷同,又凸顯對於社會保障改革關鍵問題的重視,意欲做出「政績」將在美國改革社會福利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富有冒險精神和好大喜功舉措的小布希總統多次表示將以更加「市場化」的眼光來改革美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主張社會保障受益人用公司和個人所繳納的部分社保稅建立個人投資賬戶,投資證券市場,自負盈虧。對退休人員現行的社會福利不做擔保,逐步減少政府對養老退休金的負擔,更多地由私人承擔。這種政策實際上繼承了里根的藏富於民,以增加和擴大私人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張。布希政府期望將提出的改革方案在今年年夏季前投票表決成為正式法律,把雇員交納的2%的社保稅轉移到個人控制的「個人投資基金賬戶」。原來交納的其餘4.2%和僱主負擔的那部分社保稅仍按原渠道用於支付社保金。然而為此美政府支付社保轉型所需資金預計高達2萬億美元,勢必加重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負擔。而且,將社會保障基金中的一部分投入資本市場使之增值本身帶有相當大的風險,既有可能使資本增益,也有可能使資本縮水,對於一個具有經濟周期的美國來說,既有經濟繁榮期的喜悅,又有經濟蕭條期的苦難,改革成功還是失敗實在難以逆料,這場改革對於布希總統來說猶如一次政治賭博,而下的賭注卻是美國幾千萬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金,搞得不好養老資金打了水漂,出現成年人的戰場進入老年人「墳墓」的悲慘景況。
小布希總統第二任期在白宮的保守主義官員和在眾參兩院的席位擁有優勢,但要順利推行其市場化、私有化社會福利改革方案也絕非易事。人們清楚,競選時的許諾、宣誓就職的高調和政策兌現並非一回事,尤其是社會保障改革長期積淀帶來積重難返,關系近三億美國民眾的切身利益。涉及社會經濟發展和持續發展,社會政治穩定、進步和發展,各個階層和收入段納稅人的利益集團互動關系,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影響的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它的政策的歷史回顧、實施時面臨的諸方面的矛盾,以及它的前瞻影響都是必須重視的。既要注意美國在經濟危機時期、經濟低速發展時期的情況,又要研究她在經濟擴張時期的對策;既要充分利用國庫盈餘有利條件,又要考慮財政赤字的困難處境;既要考察美國在嬰兒出生高峰時期、成年發展時期的舉措,又要考慮「嬰兒高峰」發展到「銀發浪潮」沖擊時期出現的問題。此外還關繫到美國兩大政黨的利益基礎。由歷屆美國總統的社會保障政策出台遇到的普遍問題,布希總統的社會保障改革的進退兩難處境可想而知。
首先,小布希政府的福利改革政策的將會受到民主黨人的強烈質疑和各個利益集團的激烈爭議,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2006年的中期選舉,這次選舉對於小布希政府第二任期政策的順利推行和2008年大選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福利改革是一場政治較量,而不僅僅是社會保障本身的可行性考量。
其次,如前所述,這場改革涉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全局,本身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冒險性,即使從政治層面上衡量勉為其難地通過,能否為其繼任總統所承繼還是個未知數,人們沒有忘記四十年前約翰遜政府的「偉大的社會」擴大福利改革政策,由於他好大喜功既要大炮又要黃油力不從心而遭到新任尼克松總統的廢棄,這一前車之鑒,豈不令人深思。
❹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優勢
美國的醫療保險五花八門,常常弄得初次申請者不知所雲,有為學生設置的學生醫療保險,也有為富人設置的無限制的實報實銷的私營保險。美國醫療保險制度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圖冊
聯邦政府的醫療保險覆蓋的范圍也十分廣闊,有為65歲以上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的「醫療照顧」保險,也有為低收入家庭設置的「貧民醫療」計劃。
在美國,有錢人可以有多名私人醫生,在世界任何地方看病的費用全部「實報實銷」,條件是每月支付昂貴的保險費。窮人則只能尋找那些保險費較低的醫療保險機構,到指定的醫院就診。入不敷出的人士可能不參加任何醫療保險,一旦有病不得不看時,可到公立醫院排長隊,填寫冗長而又繁瑣的申報表格以取得一張免費處方。
醫療儲蓄賬戶是美國去年剛開始試行的又一新型的保險種類。一推出就受到許多中低收入人士的歡迎。
參加該計劃的人士在銀行建立一個專門的個人賬戶,每月僅存入138美元,可設2250美元以下自付除金的計劃。家庭投保費為431美元,全年全家的醫療費用相加如超出4500美元就由保險公司負擔。看普通牙醫、視力矯正、心理醫生的費用也都可報銷。而目前一般的醫療保險,個人每月的保險費至少在200美元。此外,普通的醫療保險,即使不看醫生不入院,保費交了就不能拿回。
但醫療儲蓄賬戶的特點是,每年個人只需把65%的自付款額、家庭只需把75%的自付款額放入銀行,需要醫生和住院時才從這一賬戶中扣除,不看病時這些錢自然就如同活期存款那樣放在銀行,不但有利息,而且利息部份不用納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❺ 美國的醫療保障制度什麼
美國醫療保障制度現狀
1.醫療社會保險制度。美國的社會醫療保障由醫療照顧方案和醫療救助方案兩部分組成。醫療照顧方案是美國聯邦政府為年滿65周歲以上的老人和喪失勞動能力達兩年以上的殘疾公民、永久性腎臟病公民建立的一項全國性醫療保險計劃。醫療照顧方案的待遇包括住院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兩部分。受保人住院時,第一天的費用由自己負擔,以後的費用則由社會保障基金(來源於僱主和雇員交納的社會保險稅中的1.45%部分)支付,療養康復所需費用也由社會保障基金支付,但療養期不得超過100天,這便是住院保險。醫療保險指的則是,看病及在家接受專職護士的康復所需的療養費用的20%由病人自付,其餘80%由社會保障基金支付。醫療救助方案是聯邦政府對收入在貧困線以下和接近貧困線的低收入者以現金方式實施醫療資助的一種方式。享受醫療救助的對象主要有三路:需要醫療補助及長期療養的老人;需要保健服務及長期療養的傷殘者;需要醫療服務的低收入母親及其子女。
2.商業醫療保險。在美國,雇員的醫療保險是由僱主向商業醫療保險公司購買的(投保人只需支付保費的小部分),其等級與付費方式等均由雇員決定,福利較好的公司通常會全額支付雇員的保險費。美國政府向來鼓勵僱主為其雇員購買商業醫療保險。
❻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介紹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診療程序規范管理。為標准化醫療服務,美國醫學會頒布5位數的「當前診治專用碼」(CPT
CODE),涵蓋所有治療、診斷、手術過程。該代碼是判斷醫生診療是否合理和收取費用的基礎。同時,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系統,美國衛生部為醫療
服務制訂了名為相關診斷類別(DRG)的參照付費體系,用相同的費用支付所有醫院治療相似病例。[1]
(二)組織架構各自為政。醫生通常不受雇於醫院,而通過醫師團隊組織模式,醫生醫院合作組織等方式與醫院達成協議。而醫院內部的圖像診斷、病理化驗、物理治療等專業診治部門也有由醫生承包並且獨立收費的情況。各自為政造成整個醫療過程缺乏協作,是醫療費用高的原因之一。[1]
(三)政府定價影響市場。由美國衛生部管轄的醫療保障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所管理的聯邦醫療保障是全美醫療產業的最大
單一付費方。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公共資金在醫療上將開支11905億美元,合計佔全國醫療總支出的47.4%。無論醫療服務提供者要價多少,政府只
按照預定的費率支付醫療費,而保險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也參照政府付費體繫上下浮動。[1]
(四)保險公司控制治療程序。除了政府外,保險公司承擔著大部分醫療支出。保險公司從病人和醫生兩個方面對治療過程
進行控制,最終目的是壓縮醫療費用,獲取利潤。保險公司會給投保人制定初級診治醫生名單,由他們負責投保人的保健日程疾病治療,只有在名單所列醫生的介紹
下才能尋求專科診療,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拒付保費。某種程度上,初級診療醫生就成為保險公司錢庫的看門人。同時,保險公司將審查初級診療醫生是否將自己所能
治療的病人推給專科醫生,要求醫生遵循行醫指南,甚至為病人指定專門護士協調慢性病人的就醫療程。
醫療產業是美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根據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達25095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7.6%,到2018年,
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將達到43532億美元,佔GDP的20.3%。巨大的醫療支出牽涉了巨額的利益分配和社會道德問題,而政府支出又在醫療支出中具有
舉足輕重的作用,醫保改革法案也成為當前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
再來看看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過程:
1912年,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謀求連任的競選中提出了"建立全民醫保體系"的構想,成為該議題首次露面。[2]
1933至1945年間,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主政期間,再次提起全民醫保的話題。[2]
1945至1953年間,杜魯門執政時期曾試圖繼續前任的全民醫保改革構想。[2]
1969至1974年間,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執政,全民醫保再次被提起。隨著一些政客發現自己的既得利益會受到改革的影響,便反戈一擊,致使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2]
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在主政時期對改革醫保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於1993年至1994年推出醫改一攬子計劃,並任命第一夫人希拉里為醫保改革的負責人。然而這一建立國家醫保體系的計劃很快遭到富有的健康保險公司和商業組織組成的強大利益團體反對,同時富有的醫生和醫院在各個州的立法會議上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最終使希拉里的醫改計劃胎死腹中。[2]
2008年美國大選之際,作為總統競選人的奧巴馬指出,要努力為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提供合適的健康計劃,構建真正的全民醫保。這一計劃將使政府的權利空前地擴張。[2]
從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首次提出全民醫保方案,到奧巴馬執政後力推改革,這中間經歷了漫長的60多年,可見美國
醫保改革的艱難。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療保障的國家,而醫療花費卻是世界上最貴的。數據顯示,美國政府每年投入的醫保資金高達2萬億美
元,卻有近5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而參加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經常會遇到壟斷的保險業巨頭通過「霸王條款」拒付保險費用。奧巴馬的醫保改革方案核心就
是為美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險,針對的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奧巴馬主張擴大醫保覆蓋范圍,把超過3000萬不享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納入醫改范疇。[3]
自2009年1月20日上任以來,奧巴馬便開始力推醫改。由於美國各利益集團意見不一,奧巴馬的醫改之旅異常艱辛。[4]
2009年3月5日,奧巴馬在白宮舉行醫療改革會議,在電視直播的講話中說,由於不斷增長的醫療開支已經威脅到美國民眾的生活質量和美國經濟的根本基礎,決心在年內啟動全面改革美國醫療保健系統計劃。[4-6]
2009年6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奧巴馬對醫生們發出警告,稱美國醫療保健體系是顆定時炸彈,敦促他們支持自己的改革,包括很多醫生持懷疑態度的公共保險計劃。[7]
2009年6月1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開始正式討論醫改方案。[4]
2009年7月8日,美國政府與美國各醫院代表就醫改達成重要協議。根據協議,醫院將在未來數年放棄總額為1550億美元的政府撥款和補貼,以充抵醫改方案部分開支。同時,醫院也將能從醫療改革方案中得到一些實惠。
2009年8月14日,奧巴馬赴西部蒙大拿州向民眾解疑釋惑,卻忍不住遷怒美國媒體,指責他們對民眾抗議醫改活動給予了太多關注。[8]
2009年9月9日,奧巴馬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闡述醫改三大目標:給已有保險者提供更好保障;給沒有保險者提供可行選擇;緩解醫保給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4]
2009年9月10日,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行政樓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時再次力
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新華社供圖
促推進醫療保健體系改革,擴大醫保覆蓋范圍。[9]
2009年9月12日,成千上萬名美國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總統奧巴馬提出的醫療保健改革計劃以及其他一些政策,要求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致力於有效控制政府開支。這次示威者的隊伍主要由美國「茶黨」成員組成。組織成員9月早些時候從加利福尼亞州出發,在全國30多個城市舉行集會,反對政府「高支出、高稅收和干涉美國家庭和企業」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新華社供圖
(2張)
。他們最後一站來到首都華盛頓,和其他一些保守派組織一同舉行這次規模最大的反對奧巴馬醫保改革集會。[10]
2009年10月13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這是國會5個版本法案中立場較為折中的一個,基本符合奧巴馬設立的醫改原則。[4]
[12]
2009年10月29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民主黨)在華盛頓國會山召開新聞發布會,
佩洛西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社/法新社供圖
宣布推出統一版本的醫療改革議案,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設立公共保險機構的內容。[4]
2009年11月7日,眾議院以220票贊成、21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醫療改革法案。該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4]
2009年12月19日,美國民主黨人為醫療改革議案爭取到第60名聯邦參議員支持,即議案獲國會參議院通過所需最低票數。民主黨人希望趕在聖誕節前促成通過參議院版醫改案;不少共和黨人誓言要繼續阻撓。[13]
2009年12月24日清晨,參議院投票通過醫改法案。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
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法案首次明文規定,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應在2014年前擁有醫療保險。由於無法得到參議院民主黨議員的一致認同,法案原來版本中
最受關注的「國營醫保」內容被刪除。此後,兩院開始就法案形成一致文本進行磋商。但終因分歧嚴重,法案統一文本進程陷入僵局。[4]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親自出馬,推出首份詳細的白宮版醫改方案。該方案以參議院版本法案為基礎,同時採納了共和黨人的部分建議,但仍未獲得共和黨議員的認同。[4]
2010年2月25日,奧巴馬主持召開兩黨醫改峰會,圍繞控制醫療成本、改革醫療保險市場、削減政府預算赤字、擴大醫保覆蓋面展開磋商,但兩黨未能達成妥協。[4]
2010年3月3日,奧巴馬公布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方案,並呼籲國會在未來數周內就醫改法案安排表決。[4]
2010年3月12日和18日,為督導眾議院醫改法案投票進程,奧巴馬兩度推遲訪問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4]
2010年3月15日,奧巴馬造訪俄亥俄州斯特朗斯維爾,並發表演講,為推動醫療保險改革做最後一搏。他呼籲國會民主黨人「拿出勇氣」,盡快通過醫保法案。[14]
2010年3月18日,美國國會預算局公布最終版本醫改法案的預算評估結果,
18日,眾院議長佩洛西就醫改法案會見媒體
為眾議院就法案投票創造了條件。[4]
同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公布最終版本的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最終版本的醫改法案包含兩部分內容,分別為參議院2009年12月通過的醫改法案和民主黨人旨在修正參議院法案部分內容的「預算協調」法案。[4]
根據預計,法案在生效後第一個10年內將耗資9400億美元,同時有望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380億美元。[15]
簽署/新華網供圖
(2張)
2010年3月21日,眾議院以219票對212票批准了總額9400億美元、美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療保險改革議案,全部共和黨議員和34名民主黨議
員投了反對票。隨後眾議院以220票對211票批准了一項對參議院法案進行調整的附加議案「預算協調」,預計該議案將於本周提交參議院審議,完成醫改立法
「兩步走」中的第二步。隨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就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醫療改革法案發表講話。至此,最終版本醫改法案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16]
這標志著奧巴馬執政以來全力推動的醫療保險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為美國實現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鋪平了道路。[4]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這一法案將使3200萬原先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享受到醫療保險,從而使幾乎所有美國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險,到2019年覆蓋面上達到95%,2010年為83%。國會預算辦公室還估計,聯邦預算赤字將因此在10年內減少1430億美元。[17]
2010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美國民主黨人努力多年的全面醫改目標終將實現。
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過程,美國的醫保制度從建立,到現在新醫保法案的頒布,歷屆美國總統的努力都是功不可沒的。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要將9400億美元花在15%的窮人身上,也是相當不易的。
❼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怎麼樣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由私人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構成。人們常說的「醫療保險」(Medicare)屬於政府資助的社會保險項目,在美國,不少人同時參加私人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
美國私人醫療保險
美國私人保險的一大特點是僱主為雇員支付保險金(Employer-Provided Insurance),這種情況約佔90%。這是二戰期間政府實行工資和價格管制的一種意外結果。由於醫療保險保健屬於非工資福利,當時不受政府管制,僱主便用它來吸引工人。當然,這種情況也有美國所得稅稅法中某些條款上的原因。
美國社會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方面,政府可起重大作用。政府在這方面建立了三類主要醫療保險項目: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補貼(Medicaid)和通過聯邦所得稅稅制對私人保險的隱含補貼。政府醫療補貼(Medicaid)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財政轉移支付的功能。醫療補貼項目與醫療保險項目的區別是,前者是為貧困者而設,後者是為老年人而設,二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系。
美國的醫療保險行業雇員大約有900萬人,每年生產的產值佔GDP的14%,約1萬億美元。最大的兩項開支是醫院(約佔39%)和醫生服務費(約佔18%)。
❽ 美國在醫保制度上糾纏不休,為什麼美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那麼難
美國在醫保制度上糾纏不休,其實在美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很難,無論在通過醫改方案的過程中還是在推行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不可忽視的阻力,畢竟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中,基本上是以資本主義的利益為主。
此次改革一方面擴大了醫保的覆蓋范圍,使美國醫療保險的覆蓋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體現了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注,游離於醫保體系之外的近5000萬低收入群體,包括年齡在19歲至26歲的300萬美國青年將因此受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令中產階級和高收入階層擔心他們目前享有的醫保水平會因此下降。
新法案規定,到2014年所有的美國居民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要交納罰款,這與美國社會普遍的自由主義和限制政府思想存有沖突。改革法案宣稱不會額外增加民眾稅收,但有分析認為,此次改革或許將使得民眾面臨新的稅收問題,增加財政負擔,進而影響經濟的復甦進程。
近年來奧巴馬的醫改法案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受關注度都非常高,爭議也非常大,由於此次的醫改法案觸動各方利益,改革進程可以說一波三折、幾經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