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與利率的關系
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要看你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是怎麼樣劃分的,是股票多些,還是其他資產多些……
B. 有比余額寶收益更多的理財產品么,為什麼我看到的理財產品 年利率都沒余額寶高
因為余額寶實質是基金類產品,他是不保本型的親
C. 為什麼有的銀行理財產品不顯示年化收益率
有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浮動收益型的,沒有明確的年化收益率。
D. 理財產品年利率15%為什麼很高了
p2p理財收益高的原因:
1.社會需求大,由於銀行貸款程序繁瑣且要求高,一些急需用資的企業或者投資者便選擇了操作簡單而靈活的p2p網貸。而且通過P2P小額借貸交易,出借人實現了資產收益增值,借款人方便快捷地滿足了自己資金需求。
2.作為較新的互聯網理財產品,p2p網貸會在前期給予注冊用戶優惠,比起之前穩健的理財方式而言,這無疑是吸引了一大批的投資者;
3.大型風投公司的加持,隨著p2p行業漸漸受歡迎,風投公司也願意前來分一杯羹,加持p2p網貸平台給予資金上的幫助。
因為p2p理財的本質本來就是一種普惠金融模式的民間借貸。對於想要進行高收益理財的投資者而言,選擇像雪山貸這樣收益高、門檻低、投資方式靈活的平台無疑是受益頗多.
E. 為什麼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都比一年期存款率低
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看到的理財產品,都是短期的,比如3個月,比如7天,比如周末理財,他們的利息是年化的,這個利息,比同期的活期利息高。
第二,可能你看到的不是銀行產品,而是保險產品,他們公布的保底收益是比銀行的低很多,但是他們年年還有分紅,但條件是一般都要放3年以上,一年內退保,還不能保本。
F. 實在是不懂。理財產品中提到的年化收益率,很多都比銀行存款的利息低些,但如何確保賺更多呢
不會啊,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比存款利息高啊。否則誰來購買啊。
G. 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與普通銀行的利息有區別嗎
有區別的,理財產品的利率是年化利率,也就是說如果是90天的理財產品那實際收益應為年化利率X90/365。銀行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是固定利率,也就是說實際年化復利要略低於固定利率。
H. 現在有好多理財產品,為啥還有很多人存定期
近期銀行理財市場平均收益率僅在4.2%左右,而相比較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利率,三年期的定期存款上浮後的最高年化利率也可以達到4.2%以上,最主要的是本金安全,保證利息收入。因此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仍然是「香餑餑」。
3、理財產品門檻依然較高。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申購起點須達到5萬元以上,雖然去年以來,部分銀行推出了部分低起點的理財產品,但是大部分仍需要萬元以上起購。
而銀行定期存款50元即可起存,對於當今大部分群體而言,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可能還背負著父母養老和孩子教育問題,沒有多少人能輕易拿出1萬元甚至5萬元的閑置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很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4、很多人在銀行存款,看中的並不一定是利息收入。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雖然快捷支付已成為日常最便捷的支付手段,但是我們所使用的資金並不是憑空而來。都是需要以銀行作為依託,最根本的儲蓄還是存在銀行賬戶里的。並且很多人將錢存在銀行,更多的是為了心裡踏實,戶上有錢,心裡有底。想花就花,想存就存,非常便捷。
5、流動性考慮。對於理財產品而言,一旦買入,就會進入到一定期限的封閉期,到期之前很難提前支取。即使提前支取,又需要支付一定的違約費用,給本金造成損失。定期存款存取自願,提前支取頂多損失點利息,本金絕對安全。
綜上所述,市場上理財產品雖多,但不一定滿足大眾的訴求。大部分人買的是省心、放心,最好放那不要考慮會不會虧損,收益率高雖好,一旦發生風險也是得不償失。理財收益高,不如存款安心。
I. 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仍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
人們在銀行存款最大的訴求是安全,而不是收益。
其實安全也是心理作用而已,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生銀行倒閉,本息和50萬元以下的部分是可以保證的,50萬以上的部分那就不一定了。
現在人們不做理財,主要是因為理財知識的匱乏,還有就是厭惡風險,覺得理財就可能會賠錢,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理財是通過各種渠道將自己的資產合理分配,有保本增值的,有博取高額收益的,有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才用的,有抵抗風險的。
理財本身應該是一個資產的組合,而不是將所有的錢都投到一個地方,這本身就是具有極大風險的。